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案一第五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案一 重点、难点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以及补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
课题: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课题: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一、教学设想 作为初中杠杆平衡知识的延续,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问题再度被新教材选为必修内容。在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内容之后,正确掌握和应用有固定转轴的物体平衡条件的关键是对力矩概念的理解。 力矩是由力的概念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是高中
第四节重力 教案二第四节重力 教案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 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且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这样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进行“重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层次进行. (1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课题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执教陈楚彬教学目标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重点难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
课题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执教陈楚彬教学目标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重点难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
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
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 李巧琴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如何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我们可采用力的图示。力的图示看起来很容易画,但要予以重视,严格按照步骤作图,养成规范解题、规范作图的良好习惯。现把学生作图
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 李巧琴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如何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我们可采用力的图示。力的图示看起来很容易画,但要予以重视,严格按照步骤作图,养成规范解题、规范作图的良好习惯。现把学生作图
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
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 李巧琴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如何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我们可采用力的图示。力的图示看起来很容易画,但要予以重视,严格按照步骤作图,养成规范解题、规范作图的良好习惯。现把学生作图
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 李巧琴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如何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我们可采用力的图示。力的图示看起来很容易画,但要予以重视,严格按照步骤作图,养成规范解题、规范作图的良好习惯。现把学生作图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上科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P125 2、教材简析: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力学的基础。 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以学习力的初步概念为切入点,它为今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做必要的铺垫 本节课通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上科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P125 2、教材简析: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力学的基础。 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以学习力的初步概念为切入点,它为今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做必要的铺垫 本节课通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课题: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熟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原理。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的计算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过程
课题: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熟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原理。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的计算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过程
质量&密度.doc
质量和密度
密度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
质量和密度
密度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
《我们怎么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时:1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
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时:1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
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什么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2.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了解声音是一种波,知道声波具有能量。4.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和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
声音是什么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2.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了解声音是一种波,知道声波具有能量。4.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和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
密度
比热容(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二)教具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
比热容(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二)教具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虽浅显,但因其牵涉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比较典型,且学生将在本节首次接触到物理图象,故本课的价值倾向长远,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图象分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能识别s-t图像,理解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虽浅显,但因其牵涉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比较典型,且学生将在本节首次接触到物理图象,故本课的价值倾向长远,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图象分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能识别s-t图像,理解
声音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用刻度尺测长度
用刻度尺测长度 (一)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及辅助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知道测量必然存在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 (二)教具: 米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刻度尺、长30—50厘米(最小刻度是1
用刻度尺测长度 (一)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及辅助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知道测量必然存在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 (二)教具: 米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刻度尺、长30—50厘米(最小刻度是1
声音的特性
课题:  课型:新授课 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
课题:  课型:新授课 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
走进神奇
§1-1 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
§1-1 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l)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具 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滑轮教学设计示例之一滑轮教学设计示例之一(一)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2.
浮力的利用 教学示例之二浮力的利用 教学示例之二(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三)教具: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教学示例之二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教学示例之二(一)教学目的 1.知道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的。 2.常识性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 3.常识性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和打气筒的简单原理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教学示例之一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教学示例之一(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2.了解打气筒的构造和原理。 3.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定量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三)教学难点 打气筒的工作过程的叙述。(四)教学过
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最得意的一堂复习课 ———杠杆复习课 复习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内容,通过复习课,启发学生对有关物理知 识进行回忆、整理、总结、使之深化、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多次简
我最得意的一堂复习课 ———杠杆复习课 复习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内容,通过复习课,启发学生对有关物理知 识进行回忆、整理、总结、使之深化、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多次简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知识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
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知识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