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要求: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知道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能力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力的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要求:从实际的物理情景出发,养成
机械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课型:新授 授时: 备时:(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鉴
大气压
大 气 压 教 案 港区初级中学 茅振宇一、 提出猜想上一章我们学习了液体的压强,知道了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会对容器底产生压强,同时由于具有流动性,使得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空气呢?(众所周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做大
初一《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长度的测量 误差
课题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长度的测量 误差 执教 教学 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浮力
第十二章 浮 力  第一节 浮力(1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二)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福建省同安一中 叶阿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4).让学生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解释生活中
什么是浮力
教案:第一节什么是力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点:力的概念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步骤具体做法目的和效果教法备注一、引入由弹簧因受力会变长的小试验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由身边的现象简单引入举例引入法1-2分钟二、展示学

第四章 第一节 功 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
分子运动论
分子动理论  (一)教学目的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二)教具量筒,硫酸铜溶液,烧杯,细长玻璃管等。(三)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动力论的基本内容难点: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四)教学过程  1.全章导言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第一章 第四节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万HZ;
2、 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
3、 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4、 指导自学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
教具:音频发生器、喇叭;
分子运动论 内能
分子运动论 内能一、复习引入: 1、演示实验:将墨水滴入热水中,学生观察现象。学生回答:墨水扩散到水中。师:什么是扩散?(生答:)师:扩散说明了什么?(生答:分子不停的运动。)师:物体由于运动具有动能,同样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分子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地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六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教学目的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具演示用:电池阻,小灯泡,开
动能和势能
§14.1 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
第十三章简单机械
第十三章简单机械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2、理解杠杆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科学、爱动手,事实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实验
大气的压强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第一节 大气的压强执教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2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3 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山由托里拆利实验
杠杆
第十三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2、理解杠杆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力目标: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科学、爱动手,事实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课前准备:学生自制蜡烛跷跷板:
升华和凝华
初二物理教案(1课时)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生活有关物理现象,理解升华和凝华;让学生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3、情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 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3.知道安全电压,理解安全电压为什么安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用欧姆定律对安全用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电能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知道电功的单位是瓦(W)或千瓦(kW)。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
欧姆定律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怎样测量电压。 2.知道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知道什么是电阻,电阻的单位是什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4.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变阻器的作用,能正确地连接和使用滑动变
电功率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 P= 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
电功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知道电功率的单位。 2.理解额定功率的概念、会区公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能利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是实际功率的概念。 三、教具 1.引入实验。 自
页次:33/34 每页25 总数83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