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教案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教案 教学重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力教学难点:惯性力示例:一、惯性系和非惯性系1、发现问题:  举例1:如图1所示,小车静止,小球静止于小车内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小车相对于地面以加速度 做直线运动时,从地面上观察,小球如何运动?从小车上观
第二节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习题一第二节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习题一  一、是非题  1.托盘天平比较简单,使用前不必调节. ( )  2.每架天平都配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砝码. ( )  3.天平用来测物体的质量. ( )  4.天平没有测量范围. ( )  5.调节天平横梁时首先使游码对准横梁标尺的右端
第二节实验: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二第二节实验: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二    教学目的  1.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培养学生爱护仪器的品质和认真实验的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  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教具  教师用:标尺模型。  学生用:托盘天平、墨水瓶(自备)、几个相
第二节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一第二节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磁性黑板,自制几种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纸板标尺(纸板背面粘有铁片),自制可在磁
第一节质量 教案二第一节质量 教案二  教学目的  1.掌握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步骤。  3.了解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我国统一计量制度对改革开放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  质量及其单位。托盘天平的用途、构造和使用
第一节质量教案一第一节质量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
与非门作为与门、非门教案示例与非门作为与门、非门教案示例(一)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与非门可以代替与门、非门。(二)实验器材  T065或74LS00型二输入端四与非门集成电路两块,100欧定值电阻1只,GD55—2型发光二极管1只,常闭按钮开关两个,一号干电池三节(附电池盒),MG42—20A型光敏电阻1只。(三)教学过程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案示例之一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二)教具  水电站剖面挂图。(三)教学过程  1.复习  利用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的事例,分析能量的转化。(1)说明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的过程中能的转化。(2)钢球从斜槽高处滚下比从斜槽低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教学示例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教学示例(一)教学目的  1.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2.了解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3.了解抽水设备应如何选用。(二)教学重点 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三)教学难点 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高度。(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实验。一个细长的圆
能源 单元练习C组单元练习C组一、填空题  1.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________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  2.利用放射线的________能力,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是否存在裂缝。  3.α粒子就是________原子的原子核,它是由________个质子和________个中子组成的。  4.重的原子核分裂成几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目的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教具: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目的1.了解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2.了解打气筒的构造和原理。3.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定量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三)教学难点 打气筒的工作过程的叙述。(四)教学过程一、前言前几
滑轮 (人教版) 滑 轮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
惯性 (人教版)惯 性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二)教具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二、惯性教师:从牛
二力平衡 (人教版)二力平衡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目的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具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二、引入新课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
二力平衡教案示例之二二力平衡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
二力平衡教案示例之一二力平衡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
惯性教案示例之二惯性教案示例之二  课题:惯性现象.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惯性.  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  教具:课本图9-3的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器材:5个火柴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节知识  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  2.
惯性教案示例之一惯性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示例之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惯性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理  师:力能使静止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示例之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二)教具  惯性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标志小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了力,
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一)教学自的  介绍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常识性了解利用平行四边形求二力的合力。(二)教具  二力合成演示器。(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则是什么?  2.同一直线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则是什么?  二、
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教案一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教案一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仪、交互式动画教学设计示例(一)新课引入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案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案  (一)教学目的  l.理解合力的概念。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教具  铁架台、两个弹簧秤、大弹簧、刻度尺。(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见过的物体都受
页次:31/34 每页25 总数83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