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收束的艺术 收束,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说句老实话,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当
新课标要求下语文阅读教学设问点的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入,“提问”似乎已淡出了它被“改”的舞台,有“提问的教学方式太老套”“不新颖,不符合新课标要”等等,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无论教改怎么改,“提问”依然是作为教与学双方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并被广大教师认同且实践运用着。所以我
浅谈学生阅读体验的生成 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以“体验”为特征的新的阅读观认为:阅读不是机械接受文本(课本、教参)、他人(老师、同学)观点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即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出发,和文本、作者、老师、同学以及自身展开积极对话,并与之产生心
解读教材的几条途径 一、勾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解读文本时,当我们按照语文习惯思维而百思不得其解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借用另一学科的思维方式或表现方法,就有可能豁然开朗。如在教学《灯下漫笔》时,为了让学生对结论有更深的理解,我请同学们用图示法来表示作者得出的结论:“一、想做奴
古典诗词教学启思录 一 笔者正任教高二两个理科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象的相去甚远。以前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还有的学生喜欢选取诗中的词作为自己的笔名或者是书斋的名字,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
从学生发展着眼,从学生需要入手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有压力,又无限向往。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见解。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在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上好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必须打破旧的思维定势。首
“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在我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画、音乐家之于他的谱子、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很多时候,自己创作的教案
《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执 教:王崧舟地 点: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学观摩室执教班级: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六(2)班时 间:2004年9月10日一、引课:师:今天是九月十号,什么日子?生:教师节。师:今年又是第几个教师节?生:第二十个。师:是呀,今天的日子非常不一般,我想我们全校的
张华教授评王崧舟《一夜的工作》 我很希望你们能与王老师再多接触一会儿。但主持人把我推到这儿来,我就开始谈。 无论是我对王崧舟老师的评论,还是我接下去要谈的话题,请各位老师都不要太认真。我在开始讲之前,想说明一点,在我们国内的大学里工作的、专门写各种教育学、心理学、包括写如何进行语文教育的这方面
人练字,字也炼人 十多年的练字经历,给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练字的过程中,字也在炼我这个人。这话怎么说呢?比如说,练字要认真,尤其是练楷书,横是横、竖是竖、点是点、折是折,一笔都不能马虎。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光是写字认真了,做其它事也变得认真起来;又比如说,练字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我练柳体,
初中语文教学运用“情感教育”之我见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
“发现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它在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从事学习和研究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鲁纳认为:“向学生提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可以引导学生形式发现的
我的语文教学观 现在,许多的教育刊物都在探讨创新,各级各类的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讨活动,不断地推出各种所谓“创新教学优质课”,与此相关的音像制品也不少。这充分说明“创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语文以其广、博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具有了“全面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语文活动课的本质试论 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实现育人目标,我国新的课程计划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活动”纳入课程体系。近年来,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理论界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具体到“语文活动课”,研究尚不深入。如“语文活动课”的本质问题,迄今尚未见到全面的、有说服
语文活动课的几种优化形式的评价 语文活动课的几种优化形式评价 中学语文教学随着课程体制的改革,面临许多亟待解答的新问题。语文活动课(课外活动)怎么教,正是人们在教改中探索着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讨论会、辩论会、演说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等,是几种较为优化的语文活动课形式,现试就此作一评介。 一
在语文活动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1996年9月15日制定的《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施方案》指出:“通过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 从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采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教材所编入的“语文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通过近几年的辛勤执教,对这一“活动课程”增加了共识,积累了经验。大家感到,“活动课程”好就好在“活”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
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整体性的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着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目的唯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是吸收,写作
讨论语文教学的观赏性 语文教学有没有观赏性?这是一个需要辨证看待的问题。实际上,凡是诉诸人的视觉的东西,一般都具有观赏性,大到美丽的自然风光,社会中的人事活动,小到蚂蚁搬家,滴水穿石,都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只是可观赏的程度不同的罢了。夫妻打架,邻居吵口,为什么常常有人围观?甚至于围得水泄不通?就是因为具有一定的
好语言:“用花轿送出姑娘” 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告诫我们,不能永远用牛车送姑娘,那样长期下去,车上送的就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一个好的作家必须用花轿送出自己的姑娘,把自己说的话,要写的事,要抒的情表达出来。作家王蒙也说过:“一粒沙子微尘那么小的新,也比一座大山那么大的俗套有价值。”我认为,
“迂回”达目的 在语言表达中,有的时候直来直去地说话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需要采取“迂回”的手段来达到说话的最终目的。 高中课文《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劝说赵太后同意让小儿子到齐国去做人质,就是采用了“迂回”的手法。他在众大臣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前去劝说,先是关心太后的身体健康,而后又向太后请求为自己的
“新词”跟着时代跑 在语言表达中,有的时候直来直去地说话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需要采取“迂回”的手段来达到说话的最终目的。 高中课文《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劝说赵太后同意让小儿子到齐国去做人质,就是采用了“迂回”的手法。他在众大臣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前去劝说,先是关心太后的身体健康,而后又向太后请求为自
珍视独特感受诱发真情体验 [内容摘要]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他们缺少对自然的拥抱,对生活的积累,缺少一种对生活切身体验的独特感受。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有目的地“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
怎样让阅读鲜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课堂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用心地与文本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呢?下面撷取《台湾蝴蝶甲天下》教学中的一些片段进行反思。 唤起读的欲望 片段一: 师:出示课题《台湾蝴蝶甲天下》,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