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语有味,浅语有致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说说古诗中的白描艺术安徽 鲍亚民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和彩色,后来借用、演化为一种文学写作风格或文学写作手段,即描写事物文字简炼单纯,不加任何渲梁和烘托。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一首描写
古诗文中的炼字古诗文中的炼字安徽 鲍亚民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
记叙文阅读“五法”记叙文阅读“五法”安徽 鲍亚民阅读是我们获得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并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什么是阅读呢?我们所说的阅读,是指使学生学会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学会高效地筛选和掌握阅读信息,学会在阅读中分析和领会,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欣赏和品味,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等闲处含深意 平淡中显睿智等闲处含深意 平淡中显睿智——孙犁《吃菜根》赏析安徽 鲍亚民孙犁的散文以1976年为界分前后期,前期散文爱用诗情去拥抱人物,时代气息强,《荷花淀》是代表作;后期散文老练成熟,以冷静代替抒情,《吃菜根》是代表作。《吃菜根》一文开头说“人在幼年,吃惯了什么东西,到老年,还是喜欢
有趣的惯用语有趣的惯用语同学们在阅读时,常会看到“眼中钉”“钻空子”“耳边风”等之类的词语。这些词语格式大都比较固定,具有一个特定的意义且具有强烈的修辞色彩,被称为“惯用语”。 惯用语活泼生动,常用来比喻一种事物或行为,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它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推断。如“炮筒子”是指性情急躁
议论要有条有理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作文同步指导议论要有条有理基础知识篇【基础等级写作指导】在议论时,对一个事物的分析,不是从现象到本质,而是从对事物的层层分析中引出论点。这种分析过程又不能乱,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要井井有条。这样的议论才有条有理,才会说服人。而要做到这一点,需在“这一个”上下功夫。
读出诗的内在诗意读出诗的内在诗意 安徽 鲍亚民司马光《迂叟诗话》中说古诗词"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这个"思"字是大有学问的。有的诗词,字面上难懂,但只要从字面上弄通了,诗意也就大致领会了。有的诗词,字面上很容易懂,而要真正领会诗意,却很不容易。例如,苏轼的《花影》:
考场议论文如何凸现结构美考场议论文如何凸现结构美安徽 鲍亚民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兴趣广泛而又专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心理;能独立选材,题材新颖、风趣,审美感强;对环境的感受力高,能观察到别人容易忽略的事实;心智活动思路畅通,审美敏捷;能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提出卓
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作文开篇例说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作文开篇例说安徽 鲍亚民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
“澡”“燥”“躁”和“噪”“澡”“燥”“躁”和“噪”澡、燥、躁、噪这四个字中都有“喿”(zào),它们读音相似,但意义不同,同学们在运用时很容易混淆。澡(zǎo)左边是三点水旁,指洗澡、沐浴,如澡盆、澡堂等。燥(zào)左边是火字旁,表示干的意思,如燥热、干燥等。躁(zào)左边是足字旁,指急躁、性急、不冷
学复句 读对联学复句 读对联安徽 鲍亚民一、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作者抓住最能表
精美新闻导语欣赏 精美新闻导语欣赏1、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灭亡,无疑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新鲜的事实,不但全国人民关注,世界各国也关注。这一事实的重要程
读课文 学对联 读课文 学对联 安徽 鲍亚民1、中学(语文)课文名胜对联辑录 ①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②湖南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九江琵琶亭: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
名胜联例说 名胜联例说安徽 鲍亚民明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请看山海关一联:
借助背景 鉴赏诗歌 借助背景 鉴赏诗歌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借助背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李清照笔下,大多词清调苦
说说语言的超常搭配说说语言的超常搭配安徽 鲍亚民语言的超常搭配,就是超出语法和逻辑意义上的词语搭配现象。如《故乡的榕树》中“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一句,“青翠”是形容榕树叶颜色和质地的,在这里充当动词“摇曳”的宾语,偏离了通常的话语组合。“摇
“成分赘余”语病例谈“成分赘余”语病例谈安徽 鲍亚民请看下面的句子: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这个句子中表程度的状语“分外”和补语“多”连用,从而造成赘余,可将“多”字去掉。一个句子,如果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请看下列句子:(1)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2)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3)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4) 我赞美白杨
秋心如海复如潮秋心如海复如潮安徽 鲍亚民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以秋景入诗,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涌现出不少咏秋的佳作名篇。秋词(其二)(唐)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结合,通俗清新。秋天的景色
剥体诗例说剥体诗例说安徽 鲍亚民剥体诗就是后人通过更改前人诗歌的词语或句序从而创造出新的立意的一种诗歌。如宋代诗人林逋的两句咏梅名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源于江为的两句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改换仅两个字,却点化神奇,赋予了诗作新的主题。庾信《华林园马射赋》:“落花
“咬文嚼字”多滋味“咬文嚼字”多滋味安徽 鲍亚民“咬文嚼字”这一成语历来被人们当作贬义词用。“死扣字句不领会文章精神实质”固然不对,但对文章的遣词造句来一番深究,悉心品味,领悟个中奥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作用也不可忽视。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描写月光下的树影的句子:“月光是隔了
“冠军”的别称1、“冠军”的别称 锦标 唐代竞渡比赛的取胜标志,亦名“彩标”。当时,竞渡船只以首先夺取锦标为胜,故这一竞赛又称为“夺标”。后来,“标”成为冠军的代名词,夺取“锦标”者,也因其胜利者的荣誉而受到尊重。 蝉联 汉代杨雄在《方言》中说:“蝉,续也。”“蝉联”一词就是取“蝉”字的意义,所以后
古诗词的绘画美古诗词的绘画美安徽 鲍亚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辋川夏日百鸟飞鸣的画面:在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娴静潇洒;远处蔚然涤秀的密林中,几只黄鹂在唱和着。再看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一衣带水”与四字语停顿 “一衣带水”与四字语停顿 安徽 鲍亚民成语“一衣带水”源于《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炯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拯之乎?’”“一衣带水”的意思是以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为喻,形容仅隔一条水,往来方便。根据意思可判断,“一衣带水”的停顿应
选好切入角度选好切入角度安徽 鲍亚民文章贵在求新,这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假如作文没有新意,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落入窠臼,必定写不出优秀的篇章。那么,文章怎样求新?选好切入角度是一条好办法。角度好,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自然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畅述内心的真情实感,令人耳目一新。一是立意上要选好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