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与实践关于史论教学的实验与思考 史论是相对于史料的一个概念,本文强调史论教学,并非是对史料的忽视,重弹“以论带史”的老调,而 是因为史论教学已成为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高考选拔命题走向 与教材水准相对稳定等诸多矛盾
论中学历史知识的性质及地位 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历史知识的教学,就是常说的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的基本知识。这一任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知识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因素。……没有历史知识,历史作为研究人类往事的一门科学,就不能实现其职能。”①然
历史教学中引用“曲线”授课的尝试 (山东烟台八中 张昕) 我从事历史教学多年,在教学中经常引用曲线来讲授新内容或综合复习,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以往的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每个朝代都有产生,发展,强盛,衰败和灭亡的过程,这类似 于抛物线形状。画
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表的几点质疑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用书上册(必修)第252页有新旧民主主义比 较表,其表如下: 附图{图}笔者对此表提出了质疑。 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质疑: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
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包罗万象:从时间上看,贯穿上下古今,从空间上看,纵横世界各地;从内容上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历史的发展是互为联系、因果相循的。世界的今天由世界的昨天演变而来,又必然
高三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应分三步走 研究近年来的历史高考就不难发现,选拔性的高考非常注重检测学生的阅读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然而“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提高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处处设防”、“全线出击”,而应“集中优势兵
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分析综合能力的探讨 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所谓分析,就是“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从整体事物的个别方面研究事物本质的方法。客观 事物是复杂矛盾的统一体,组成这个统一体的各个部分本来是相互联结的。为了认识该事物,就必须把各个
论高考试题对教学导向的几个问题 199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有比以往试题较多、较新、较突出的特点。其基本特质是试题 加大了改革力度,充分体现出命题思路与教学,以及阅卷之间的统一性原则,即命题对教学的强烈导向作用与 阅卷体现命题精神的高标准要求。命题、
1994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1994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题(新科目组),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所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在吸 取了前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试题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并重,更强调从历史 现象、历史事实,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更强调知识
命题研究普通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述评 一、改革历程回顾 从1978年起,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恢复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以来,至今已有18年了。与此相应,高考历史命题 工作也进行了18年。由于这一工作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命题过程是一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动 态过程。18年
动态的历史与动态的历史教学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时空里的事件、现象、观念等的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历史,否则,历史就会永远停留在“过去”;换言之,历史是动态的历史。从时间角度看,历史的动态性是显见的。如人类从原始时代经历中世纪发展到近代、现代、当代,历史运动的节奏呈
1995年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1995年全国普通高考的命题改革,对历史学科来说,将是十分重要的一年。首先,除上海市外,全国 其他省市区全部实行“3+2”的考试模式,因此高考命题的人力、精力投入将更加集中,这有利于加强命题 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试题水平和质量;其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
在历史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把这种爱国主义热情付诸行动。我在历史教学中,用唯物史观使学生了解和分析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走出误区 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是广大历史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关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讨论,真可谓见仁见智,这里我所要提醒的是切莫闯入误区。误区之一:抛开课本,一味追求高、深、难一谈到能力的培养,一
高三历史总复习应注意教材地图中的知识冷点 所谓地图中的知识“冷点”,是指教材文字中没有叙述而在教材地图中却出现的知识点。这些知识冷点又 是高考中易出现且常被忽略的知识死角,如1996年高考试题第39题,1997年高考试题第4题,1998 年高考试题 第31题等,因而在高三总复习
走出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的误区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 的,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最佳效果,除了其他因素外,课堂管理 工作的情况如何,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 意向,能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本着这 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
就初中历史课本对董仲舒的评介略抒管见 初中历史课本第一册(人教版)第20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121页),对我国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有一段 文字评述。原文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和 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皇帝行德政
百业史调查:“一体四环”活动模式设计方案 长期以来,历史活动课处于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状况,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发挥出来,即使 有成果,也是以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动手代替学生的动手,学生处于简单的学习或模仿状态 ,比较机械地学习,不能体现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解析 (上海市南汇县教师进修学校 黄建初)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有 待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解析,与专家、同行共同探讨提高中学历 史课教
小学历史的“顺向导学” 小学历史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常常根据课文的组材程序而定。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 ,实施不同的教学程序,是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今就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谈一谈“顺向导学”的运用。 “顺向导学”,顾名思义,就是顺应教材行文
历史地理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历史地理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从而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所以值得重视。1.运用历史地理观念,深刻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一张色彩鲜明的历史挂图,能够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可启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强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兼谈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 (上杭一中 林海)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
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浙江省台州中学 徐世德) 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 “知其然”,从不知到知,具有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获取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 要求学生
页次:8/15 每页25 总数36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