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 王铎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50周年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国 历史学家内文斯(Allan Nevins,1890—1971)曾经说过:“人类经过了世界大战的洗劫,现在正好像一条经 历了暴风雨
浅议“史诗”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其作品 中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
历史教学应注重“史论结合”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不但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 求,而且在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考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
教学研究大历史教学略论 历史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学和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考查内容上,日益突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 ,日益突出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渗透,逐渐加强了
浅议地名学在史地教学中的价值 顾名思义,地名学是专门研究地名的学问,它通过对地名产生情况、词语特征、名地关系和沿革演变的探 讨,从而弄清地名的起源、发展和分布的一般性规律。就其涉及对象而言,它既研究那些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消 失了的历史地名,也研究那些虽为今名但实际
思想史的复习教学 思想史是文化史的一个分支。在高考注重考查能力的今天,思想史复习教学一方面要同整个文化史复习教学一样,点线面结合,以形成完整有机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针对思想史本身的特点,应重点从深度、广度、高度上加大复习教学的力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研究初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但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 、年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以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往往得不到切实的落实。因此,需要在把握学生心 理特点的基础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办
构筑知识体系重视思维训练——高考历史复习方法纵横谈 (浙江省余杭市瓶窑中学 陈杰) 新学期伊始,高三历史教师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10个月的时间里安排73万多字高中教材内容 的复习。近年来高考强调考核能力,高三历史的复习方法也应由偏重传授知识转向强化能
世界近现代史总复习应注重规律与认识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规律与认识1.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基本线索: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时期的历史。从资本主义产生到19世纪初为第一阶段,以反封建作为核心,属资本主义的童年期。19世纪初期至70年代,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 (叶永广执教 陆满堂评析) 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生(齐):面临被瓜分的局面。 师:对!“瓜分”这个词很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局势。 [映示投影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国》] 师:(指图)1897年1
HTV: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趋势,即从过去的单纯依靠教师死板的满堂灌教学,逐步转变为 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些挂图、幻灯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 象,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然而,由于每一章
培养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整体教学策略实验 (教改探索 王雄)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历学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成为同行们普遍关注 的重要课题,而且是被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近几年来,国内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各种期刊上,绝
加强小学历史科教学质量之我见 小学历史科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些问题主 要有:学校领导不重视历史科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付科”,随意减少课时;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设备奇 缺;课堂教学水平低下,一些教师对一堂课
命题研究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 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各 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这种题型,高考中虽然尚未出现,但是全国高考历 史试卷中已出现的人物评述题和史料
新版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关于古代民族关系史的若干观点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有一个特点,就是较旧版注重民族关系史问题。新教材运用丰富 的史料,采用图文并茂,小字描述,黑体字突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叙述了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讴 歌了历史上的民族
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 提要:中学历史学科考试的重大改革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能力,要答好材料解析题,不仅应有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还应具有较强的驾驭史料的能力,掌握答题技巧。关键词:中学历
学习之友学习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一点意见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高中历史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讲到本世纪90年代 ,从体例到内容上都有很多创新。其将近150年的历史融为一体,上册讲到1927年,下册延至1990年,打破了传 统的按社会性质划
利用“引言”培养能力 挖掘“引言”潜在使用价值 现在高一年级使用的《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在内容和体例等方面都做了大幅度修改,其最明显的是编写时以章为单元,每章开头有一段引言,主要介绍该章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发展线索。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对其潜在的使用价值
历史训练题“打假”例谈 每年高考过后,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往往会用挑剔的目光去审视每一道高考试题,力图从中发现疵点。然而 ,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训练题中,有更多遗憾。这其中,由于校对不细而出现的错别字、漏字、参考答案错误等 现象尚可理解、尚可纠正;但因命题者考虑欠周、
试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导读的重要性 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 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适应高考历史问答题的能力要求 (福建省建阳市一中 潘宝燕) 问答题是高考历史主观题的主要题型。90年以来,其考查效能不断得到开发,能力要求实现了飞跃性转变 ,从侧重考查单纯史实叙述能力,转变为全面考查再现、分析、归纳、比较、概括、评价、论证、
谈谈文字表达能力训练 (河北青县一中 韩铁铮) 历史高考问答题从90年代开始增加了‘紧扣题意,条理清楚’的要求,每题占1分,共占3分(旧科目 组)。并在标准答案中明确指出:“考生答对问题的全部要点,但有答非所问、条理不清的现象至多得9分( 按:每题10分),
二十年来高考历史问答题评析 问答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传统题型,自1978年恢复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以来,在2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 中,问答题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标准化试题比重日趋 加大,一度曾有人建议高考历史试题全部采用
相当高的总体水平与相当明显的板块差异 ——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印象 近来,笔者随身携带着一份散发着油墨味的1999年高考历史试卷,一有时间便拿出来反复研读,或独自品 味,或与有此同好者切磋,或与“教纲”、“考纲”和历年试题对照,或查资料翻史书分析比较,渐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