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插图事半功倍 ——浅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一、以图为路,转入正题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
接轨·过渡·到位 上海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历史科命题组 ——199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命题意图 高考(上海)历史卷今年有两份。一份是供统编教材考生使用的上海卷;另一份是供试点教材考生使用的 上海试点教材卷。今年试卷命题在有利于高校选拨新生,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导
浅谈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合理使用 课堂提问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最为普通运用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我这里所说的“O”变量,可以 简单地理解为课堂提问中老师设计的问题。长期以来,有些历史教师对“O”变量的设计和使用认识不足。认为 课堂提问只是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有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乡土历史教学 (浙江省丽水市 孙龙基 胡群英) 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认真落到实处。乡土 历史教学则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受祖国
《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说课设计 一、关于课文 本节课文是“古代社会”的最后一节。它叙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空 间范围广,与本册课本涉及的大部分地区有关。教材头绪繁多,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内 容
在填空题中进行历史思维能力考查 近些年来,历史高考越来越强调对历史理论思维的要求,现在较稳定的选择、填空、材料、问答题4 种命 题题型都有思维能力考查的体现,笔者认为填空题形式虽简单,但也可考查能力思维。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尽管历史科命题题型发展变化较快,
浅谈趣味历史课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十一二岁的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三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一、教案中体现趣味在编写教案中,一是大量阅读有关资料,拥
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学生掌握了它,就能够比较正确地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历史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经过自1994年上半年开始,至1995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终于形成了送审稿。等待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审批后,将于1996年在全 国颁布试行
高三历史单元复习课该怎么上? (深圳市教研室 黄华钊) 历史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科能力的考查。而考试的结果表明,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高考的要求形成较大的 反差。要使这种现状有所改善,命题者和中学教师均需共同努力。前者要克服脱离中学教学实际的倾向,把每 年试题的难
略谈历史科阅卷环节影响高考质量的几个因素 早在1995年初,国家教委考试命题研究中心在其《1994年历史科高考评价报告》中就已明确指出:“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当前影响历史科考试质量的最突出问题,是阅卷的评分者信度偏低。”(见本刊1995年第1~2期第2页)文中
高考历史复习要过十关 一、历史知识点的强化巩固关 当今高考历史命题十分强调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将会成为空中 楼阁,高考试题虽强调能力,但仍有许多源于教材。1995年高考历史科试题参考答案直接录自教科书里明确表 述的内容所占分
美国右翼借“安全”为冷战还魂 2月1日,美国众议院置中美关系大局和国际关系准则于不顾,悍然通过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案》,中国 政府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台湾问题牵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心,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是中 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全程式”教学法 所谓“全程式”教学法,就是把高中三年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全过程,其教学目标和任务是“瞄准高考兼顾会考”,根据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主要做法是将传统教学中的两个阶段并作一个阶段,即把高三的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工作放到高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首先,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 师授课
比较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辨别历史事物的异同,探求其规律与借鉴因素是历史学科基本功能之一。进入90年代后,比较题在高考 命题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1995年的高考命题比较题则占了问答题量的2/3,根据试卷的答卷情况,难 度则在0.43左右。考生们对于历史知识归纳、
历史概括能力的考查和培养 一、概括两类型及特点 对于历史长河中浩如烟海的史料、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来说,中学历史教科书已作了高度概括。它重点突 出,观点明确,以纲带目,脉络清晰。而历史高考中,为了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增强主观性试题的效度,也 为了减少评分误差
高考复习中心契入延展法 一、概要 总复习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只是高三历史教育这一整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能服从高三历史 教育总目标。由于各指导教师对高三历史教学过程的安排不同,开展总复习的条件不同,其具体任务也不尽相 同,我们无法抽象评价复习方法的
对高中教材《日本明治维新》的几点疑问与建议 仔细研究一下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十一章《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不 难发现教材在阐述“明治维新”这个问题时,确有许多不清楚、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这既影响了教师的教 学,又影响了学生对“明治
历史教学要做到“三须” 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听一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裘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再看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的听着、想着、记录着……。回忆教师生涯,为能达到这种境界,我也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
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探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 序、教学反馈四方面优化谈谈粗浅的认识。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 “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我们的历史教学还在不断重复着“记—背—忘”的三步曲, 这显然与培养适合21世纪人才的教育要求相左。研究和改革眼前这种知识、经验传授型的历史教学结构,应当 是教育发展的题中之意。
也谈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评价问题 张文玲同志的《论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评价问题》一文(刊登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6年第7期),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说明。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就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 张桂芳)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先贤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的教育原则,这里的“材”是指不同状况的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必要前提。为了探讨高一世界史与初中世界史学习的衔接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提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物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观点,采用恰当 的方法,通过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 题之一,现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