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病名之一,表现症状为突然感到头疼、头晕,继而跌倒在地,并出现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说话困难,甚至还会导致神志不清、昏迷、大小便失禁等。中风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脑溢血、脑血栓等病。
很多老人在蹲便时中风,特别是一些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的老人。老年人大脑深部细小动脉血管壁内膜已发生损坏,或已经在一些细小的动脉血管里形成微型动脉瘤,使该处的血管壁变薄,无法承受血液的压力。
老年人在蹲便的时候,腹股沟处的动脉血管有很大程度的弯折,下肢血管弯曲程度也极大,这对患有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有着极大的危险性。再加上排便时屏气使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导致血压的升高,这就使脑血管暴裂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加。
如果老年人采取坐便的方式,上述情况就会得到改变,虽然股动脉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弯曲,但弯曲程度较小,不会影响血液循环,而且坐便时臀部承受全身重量,即使时间稍长也不会使下肢感到吃力,人的情绪也能够稳定下来,不会使血压升高,能有效减少脑中风的发病率。
对那些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讲,除了坚持服药、锻炼身体外,还应该尽可能避免用力过猛和过度劳累。无论采用坐便还是蹲便的方式,都要使大便保持通畅,以防止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