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血脂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明,血总胆固醇的水平与冠心病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且它可与高血压一起使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明显增加,即造成危险的叠加效应。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机会明显增高。大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病人的血压,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但并不能使高血压病人发生冠心病与死亡的机会减少,这可能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血糖产生不利影响有关。业已证实,他们可使体内某些血脂如总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甘油三脂)升高,这些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有益处的高密度脂蛋白却降低,这样就抵消了降压带来的好处。后来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小剂量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每日量不大于50毫克不会产生这些变化。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和高血压随访治疗研究中,利尿剂都作为单独初始治疗药物或联合应用药物,可以减少血脂升高或正常病人的脑血管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之后不但降压明显,而且对血脂、血糖无明显影响,即使有轻微升高作用,停药后亦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对于心肌梗死病人可减少再梗死、猝死和心肌梗死的总病死率。
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有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良好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理想药物。缺点是有少数病人会出现“首剂反应”,即首次用药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睡前服用,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剂量,这样可避免此类副作用的发生。
钙拮抗剂对血脂无影响。由于它们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且还能抑制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使钙在血管壁沉积减少,因而可减少血液内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在管壁附着。所以,钙拮抗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也适用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的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长期使用对血脂无不良影响,而且降压作用明显,可逆转心肌肥厚,有显著的保护心脏的作用,均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