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型高血压如何用中医辨证治疗

疾病知识  2009-03-06 04:53:16  文章出处:
  肾型高血压证属水肿、眩晕范畴,以脾肾气虚和肝肾阴虚为本,水湿、湿热、血瘀、肝风等为标,治疗当根据其原发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血管性)的不同而分别予以辨病辨证结合治疗,临床常采用益气养阴、化瘀祛湿利水等方法,常用杞菊地黄汤等加减治疗。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病机制以血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肾型高血压证属水肿、眩晕范畴,以脾肾气虚和肝肾阴虚为本,水湿、湿热、血瘀、肝风等为标,治疗当根据其原发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血管性)的不同而分别予以辨病辨证结合治疗,临床常采用益气养阴、化瘀祛湿利水等方法,常用杞菊地黄汤等加减治疗。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病机制以血容量增加为主,属肾素依赖型者极少,治疗宜控制水钠,利尿降压,杞菊地黄丸具有利尿降压、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尤适用于肾性高血压的治疗。此外,尚有麦味地黄汤、参芪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等亦较常用。

  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引起者,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扬长避短,提高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雷公藤、黄芪、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均有调节免疫的功能,可辨证使用。此型伴血尿者颇为棘手,雷公藤能消炎、退肿又有免疫作用,且无激素的副作用,对病情较重,疗效较差的系膜增生型疗效最好;节段硬化型如早期肾小球损害(50%)明确诊断,出现血尿者及时治疗也有效果。其中免疫球蛋白A肾病采用中医中药虽能使部分病情缓解,但疗程长;膜增生型、膜性型疗效较差,采用环磷酸胺冲击疗法后,有些病情可有所好转。血压增高者加夏枯草、牡蛎、白芍、珍珠母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者,早期血液透析以挽救病人生命。中西医结合抢救肾衰和急性肾衰的动物实验发现,中药单方益母草可防治急性肾衰。益母草具有利尿、消肿、降压及促进肾功能恢复等作用;单味大黄治疗肾功能衰竭也是目前非透析治疗的良好办法,价廉方便,如使用得当,治疗肾衰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大黄复方:大黄、桂技各30克,炒果仁50克,或大黄、牡蛎各30克,红花10克,或大黄、煅牡蛎各25克,蒲公英30克,元明粉10克,煎药取汁200毫升,每日保留灌肠;或用大黄、牡蛎各25克,蒲公英15克,坤草30克,煎汁取125毫升,加 20%甘露醇 125毫升共 250毫升,加温使药汁在37~39℃保留灌肠。对不愿意灌肠者可用柴胡、党参、白术、黄芪、白芍、丹参、当归、川芎、益母草、野菊花、银花、大黄(后下)作为口服汤剂,或根据临证所见症状辨证施治,有降低血中尿素氮及延缓肾衰的作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者,目前,西医除血液透析外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独特之处。由于慢性肾衰各期表现及转归有惊人相似之处,故不少学者主张以专方专药治疗。目前较为统一的有效方剂是以大黄为主的单方或复方。其给药形式可口服、灌肠,也可静脉给药,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大黄具有攻补双向作用,味厚沉降,攻可降浊祛邪,又可改善脏腑功能,可降低血清中尿素氮、肌酐的浓度。诃子肉、肉桂、桂枝、丹皮、老颧草、白芍药、赤芍药、石榴、孩儿茶、益母草等亦有一定的作用。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