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往往导致许多孩子食欲不振或者厌食。但与此同时,孩子的活动量又大,消耗加大,对营养素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如果孩子在夏季里经常有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盗汗、夜寐不安等虚症表现,而无发热、口臭、舌苔厚腻等实症表现,可以选择在夏季进行适当的进补。家长可以针对夏天的特点来安排好孩子的饮食和营养。
儿童夏季进补的特点首先是要清补不要滋补。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若用滋腻温热的补益中药反而会“火上加油”,效果适得其反。最好选择偏于具有益气养阴生津的补品,如太子参、枸杞子、北沙参、麦冬、西洋参等,而不要用那些滋腻温热的补品,如阿胶、鹿茸、红参、附子、首乌、熟地等。
孩子们在夏季都喜欢冷饮,但过多地食用容易发生腹痛、厌食、大便不调等肠胃炎症状,所以在调补药中益加些健脾和胃的中药,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有扁豆、山药、白术、陈皮等。
儿童在进补时还应注意,初夏黄梅季节或小儿感冒后常有食欲减退、口臭、舌苔厚腻等“湿重”现象,此时需“祛湿”,即清理胃肠道。常用藿香、厚朴、米仁、陈皮、黄连、苍术等中药,待湿祛后才宜进补。
夏季对孩子进补不宜采用膏剂形式,这是因为膏剂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很容易变质,即使放在冰箱中也未必安全,不利于长期服用,而且夏季孩子的食欲较差,服用膏剂会影响食欲。在夏季还是采用汤剂较好,经药厂加工的合剂、口服液、冲剂也适合儿童服用。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以下几个小验方,适宜于儿童在夏季进补:
夏初时,用大麦和粳米及米仁煮成粥食用,有养胃、消热解暑的功用;
黄芪30克煎汤去渣,放入粳米及米仁各50克,煮粥食用,有补气、养胃、利湿的功效;
绿豆30克、百合100克,煎汤食用,有养阴、祛暑、清热的功效;
西瓜皮30克、冬瓜皮30克、芦根30克,煎汤饮用,有止渴、清热、利尿功效;
鸭子1只、枸杞子30克,煮后食肉喝汤,有清补、养肝肾的作用。
美食链接:
[荷叶粳米粥]
主料:新鲜荷叶2片,粳米100克。
配料:冰糖25克。
制法:1.将粳米淘净入锅,加水适量,用鲜荷叶当锅盖,先用旺火烧开,再用小火熬煮成粥;2.待粥快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可食用。
特点:清香怡神。食物功效:清热解暑,清胃润肠。
温馨提示:
儿童在夏季进补时,应尽量少食辛辣食物及冷饮,一些含有高糖的饮料也在禁忌之列。多补充水分及水果、蔬菜,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使进补发挥最佳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