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的清洁
准备工作:婴儿专用脸盆一个(内置半盆温水)、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婴儿洗发水一瓶、消毒棉棒一包、水壶一个(内置温水)、垃圾桶一个、小剪子一把、干净上衣若干。
清洗方法:大人用左臂轻轻抱起新生儿,并用左肘部和腰部慢慢夹住孩子的臀部和双下肢,左手托住婴儿的头和颈部,用拇指和中指压住婴儿双耳,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防止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先清洗双眼。注意小毛巾擦过一只眼后要换一面擦另一只眼,然后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拭前额、面颊部及嘴角,拧干毛巾后擦干面部的水分。
接下来洗头,先将婴儿洗发水倒少许于手中,将洗发水搓出泡沫,轻轻在婴儿头上揉洗,注意不要让洗发水流进婴儿眼睛里及耳道内,最后请另一人帮助用小水壶的温水;中净头发并擦干。接着擦洗颈部、腋下、前臂及手。
擦干身上的水分后,换上干净衣服,将婴儿抱起,用消毒棉棒轻柔擦净婴儿鼻腔里的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但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理一下即可。
五官的特殊护理
1.眼部护理。如果浴液或洗发水不慎流入婴儿眼内要进行眼部;中洗。
准备工作:细颈小水壶一个(内盛适量温开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接水脸盆一个、0.25%氯霉素眼药水一支。
护理步骤:最好两人协同,一人将婴儿抱好,如冲洗左眼则将婴儿头偏向左侧,还要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压住婴儿双耳,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防止水进入。头下方地上放置脸盆,右手将婴儿左眼上下眼睑分开,另一人把细颈小水壶嘴放到离婴儿头部约1~2厘米时,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细细缓缓地冲向婴儿眼睛。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眼周水渍。需要时同样的方法冲洗另一侧眼睛,冲毕双眼各滴0.25%氯霉素眼药水1~2滴。
2.鼻部护理。新生儿鼻黏膜柔软而富含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使原来就比较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导致婴儿呼吸不畅,烦躁不安,爱哭闹。所以千万不可用较硬的工具,比如夹子将鼻痂清理出来。
准备工作:消毒棉棒一包、清水一碗。
护理步骤:用棉棒蘸清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先软化鼻痂。经1—2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再用干棉棒将其拨出,或用软物刺激鼻黏膜引起婴儿打喷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随之排除,从而使新生儿鼻腔通畅。
3.耳部护理。新生儿耳壳已成形,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严重的可致外耳道疖肿。发生炎症后,对婴儿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很重,疼痛剧烈,新生儿就会哭闹不安,夜间也难安睡。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一定注意不要让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
准备工作:所需药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一瓶(如果有溃烂不可使用双氧水或盐水)。
护理步骤:洗手后,让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擦外耳道分泌物,不可太深入。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牵引耳壳,右手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壳,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新生儿保持原位5分钟左右。注意药液的温度应接近体温(37.7℃为宜),以免刺激迷路神经引起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4.口腔护理。正常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保持皮肤黏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果新生儿患了口腔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就需做口腔护理。
准备工作:治疗碗一个、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6个、沸过的食用植物油适量、小镊子一把、消毒棉棒一包、小水壶一个(内放温水)、小毛巾两块。
护理步骤:先洗净双手,让新生儿侧卧,用毛巾围在颏下及枕头上,防止沾湿衣服及枕头。用镊子夹住盐水棉球一个,先轻轻地擦两颊内部及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注意每擦一个部位,至少更换一个棉球。但不要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擦洗之后用另一块毛巾擦净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的婴儿涂以食用植物油,口腔内根据需要涂药。
使用的棉球蘸取溶液不可过多,防止婴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一定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贴心提醒
一定要注意清洗婴儿的手,因为新生儿双手大多紧紧握拳,如不洗净擦干,掌心皮肤易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