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母,很多事情都需要新妈妈学习适应,比如孩子一哭,许多妈妈就手忙脚乱,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这需要新妈妈从孩子的哭声中学会辨认孩子的需求,哭是初生婴儿表达的重要途径。
新生儿出生后,要逐渐学会适应不在母亲腹中的生活,当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时候,或者改变以往的习惯,婴儿不能说只好哭,比如肚子饿了就会哭;尿布潮湿、不舒服也会哭;又比如连着3天洗澡,有一天不洗也会哭;尿布裹得太紧,不舒服也用哭来表示“抗议”。这些都是非病态的正常哭声,这类哭声一般响亮而有节奏,时哭时停,只要满足其需要哭声就会停止。
有的新生儿,可能是出于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也会哭,这种哭声一般是突然开始的,声音大而节奏快,难以用吃奶、洗澡、换尿布等方式使婴儿停止哭声。这时要注意检查新生儿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皮肤皱褶处有没有伤,肚脐有无红肿,臀部是不是有尿布疹,尿道和肛门红不红等,如有伤痛,可以用儿童红霉素涂抹一下伤处,一般两三天就会缓解。
如果新生儿有颅内出血、水肿、感染以及内脏有什么病变时,轻者哭声发直,或哭声较短;重者哭声尖吭,如果还伴有其他的症状,比如两眼发直、两拳相握、抽搐、发烧等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贴心提醒
遇到孩子哭闹,妈妈首先要冷静下来,分析宝宝哭闹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待孩子的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