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表现区活动《全家乐》中班游戏教案反思

幼儿园音乐表现区活动《全家乐》中班游戏教案反思

幼儿园音乐表现区活动《全家乐》中班游戏教案反思

1、幼儿园音乐表现区活动《全家乐》中班游戏教案反思

  ☆全家乐☆

  材料:

  表演所需的道具:爷爷的胡子、奶奶的银色假发、爸爸的眼镜、妈妈的围裙等,《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旋律,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创编出不同的造型,体验和家人一起郊游的快乐。

  2.指导幼儿自选歌曲中的角色,用不同材料打扮自己,根据歌词的提示进行表演当唱到最后“快把照片拍起来”的时候,大家要迅速摆一个拍照的造型,提醒幼儿每一遍音乐都要摆出不同的造型。

  3.鼓励“照相馆”活动中的“摄影师”为演唱的幼儿拍照。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2、幼儿园春节《打年兽》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知道一些过年的活动如;拿红包、放鞭炮、穿新衣等,可是有关于春节的由来和各地的风俗却很陌生,比如说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挂红灯笼等,都不了解。为了让孩子更多的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我特设计有关春节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打年兽》是其中的一节主题活动,为了使孩子更快的理解儿歌的含义,在活动前我给孩子简单介绍了春节的来历以及有关年兽的故事,在活动中我让孩子跟随儿歌节奏自由创编动作,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出来,还使孩子掌握了运用固定节拍和一字节拍来打节奏的方法,此外,我还结合了打击乐器,使幼儿能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节奏练习,真正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和表现儿歌节奏不同的方式:一字节拍和固定节拍(知识目标)

  2.学习用乐器为儿歌进行伴奏并尝试合奏。(能力目标)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情感目标)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打一字节拍和固定节拍

  难点:尝试合奏

  活动准备

  1.音乐 <<打年兽 >>打击乐器人手一个、年兽和灯笼图片、字卡 、2|4拍号

  2.提前教会幼儿念儿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念《打年兽》的儿歌进入活动室。

  (二)中间部分

  1、引出主题并学习字卡“打年兽”

  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念的儿歌叫什么名字”(幼儿回答:打年兽)

  小朋友们真棒,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打年兽”的字宝宝(出示字卡:打年兽并教小朋友念2---3遍)

  2、让幼儿自己创编用身体打节奏,并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跟着学。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是用什么的方式给儿歌打节奏的?”(引导幼儿回答:拍手)

  “现在就请小朋友在一起相互讨论一下,我们除了用拍手的方法给儿歌打节奏, 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打节奏?”(幼儿讨论,教师引导)

  师:“小朋友都已经讨论完了,现在我请小朋友来示范一下”(以做表情的方式请3--4名幼儿示范,其他小朋友跟着做)

  3、根据图谱打节奏

  (1)认识固定节拍:

  教师出示图谱(灯笼)及拍号:,让幼儿根据图谱边念儿歌边打节奏,并讲解固定节拍的含义。

  师:“杨老师今带来了一张图谱,小朋友看图谱左上角有两个数字,数字中间有一条斜线,这个叫拍号,上面写着一个2和一个4,这个叫2|4拍。小朋友再看图谱是由一个个灯笼组成的,那我们现在就根据灯笼图谱边念儿歌边打节奏”(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灯笼个数打节奏)

  师:“刚刚我们是怎样打节奏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固定节拍”并解释含义:两个字打一下的叫二字节拍也就是固定节拍,并引导幼儿用不同动作打节奏)

  (2)认识一字节拍

  (教师出示年兽图片) 师:“看,杨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小年兽,现在我们把小年兽放进灯笼里,因为年兽最怕红灯笼,这样它就不会跑出来吓人了”(教师操作:把年兽放进灯笼里,并引导幼儿根据年兽个数打节奏,并且尝试用刚刚自己创编的动作来打节奏)

  师:“小朋友们刚刚又是怎样打节奏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一字定节拍”并解释含义:一个字打一下的叫一字节拍)

  4、幼儿自己根据图谱分组打固定节拍和一字节拍。

  师:“现在我就根据图谱打节奏,我们分为两组,一组打固定节拍,一组打一字节拍”(教师指挥,幼儿分组练习一遍,并尝试合奏)

  5、出示打击乐器,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打节奏。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打击乐器,有沙锤和铃鼓,那我们现在就用乐器边念儿歌边打一打节奏”

  (1)学习用乐器打固定字节拍

  (2)学习用乐器打二字节拍

  (3)用乐器分组合奏

  师:“我现在分为两组,铃鼓组合沙锤组,铃鼓组打一字节拍。沙锤组打固定节拍,看哪一组表现是最棒的,准备好了吗”(幼儿分组合奏,然后交换打一遍)

  6、播放音乐,幼儿看老师指挥进行合奏。

  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分组打一遍,看看最后那组是最佳表现组,老师有奖励的”(幼儿听音乐合奏)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特别棒,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带着你们的乐器再打给我们的客人听一听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初步了解一字节拍和固定节拍的定义,并学会着两种节拍的合奏。活动中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及想象力,同时也是幼儿对音乐节奏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幼儿园体育活动《踩影子》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幼儿对其有强烈的好奇心,常常可以看到他们 在操场上、草地上自由奔跑,跟影子捉迷藏,欢快的笑声表达出内心的愉悦。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及提高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追逐、躲闪跑技能的要求,特设计本次活动,通过“观察影子”、“影子变变变”、“双人踩影子”、“多人踩影子”、“追影子”等 环节层层推进,不断提高练习的难度,发展幼儿追逐、躲闪跑动作的灵敏性。

  活动目标:

  1.练习在一定范围内追逐、躲闪跑。

  2.能观察同伴的位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追逐或躲闪。

  3.对影子感兴趣,愿意和同伴一起玩“踩影子”游戏。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选择有阳光的天气开展活动。

  活动建议:

  一、引导幼儿观察影子,进行热身活动,为游戏做准备。

  请幼儿看看、说说自己的影子,随音乐玩“与影子一起跳舞”和“影子变变变” 游戏, 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为“踩影子”游戏做准备。

  二、组织幼儿玩“踩影子”游戏,练习在一定范围内追逐、躲闪跑。

  1.介绍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影子,另一个人躲,练习在一定范围内追逐、躲闪跑。

  讨论:怎样才能不让别人踩到影子?

  2.提高游戏难度,引导幼儿多人玩“踩影子”游戏。

  可先由教师当踩影子的人,引导幼儿练习四散躲闪跑,侍幼儿熟练掌握游戏后,请 1〜3 个幼儿、踩影子的人继续游戏,被踩到影子的幼儿与踩影子的人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三、组织幼儿玩“影子造型”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进行放松活动。

  引导幼儿自己或与同伴合作,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形象,如小鸟、小狗、小兔等,也可用手影表现,自由放松身体各部位。

  活动反思:

  这个体育活动不但能锻炼幼儿身体,还能开发孩子智力。在玩“踩影子”过程中,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并且通过创新玩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通过游戏,幼儿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增强幼儿跑的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在奔跑过程中的躲闪能力。

4、幼儿园手工活动《小地毯》中班美术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编织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美术活动。它造型多变,具有天然、朴素、清新的艺术特色,是传统民间工艺。中班幼儿动手能力逐渐增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本次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编织地毯”的世界,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编织方法,感受造型的美,激发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给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空间, 引导幼儿自己看编织图示学习编织的方法;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为动物家设计不同的地毯;在练习编织同时,鼓励幼儿关心、帮助他人,体现了整合的教育思想。

  活动目标:

  1.能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彩条通过叠压的方法创造性地编织地毯。

  2.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编织步骤图,能大胆介绍自己编织的小地毯。

  3.喜欢自己编织的小地毯,感受不同色彩编织出的小地毯所带来的美。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各种各样的地毯》:不同款式、色彩的编织地毯作品;《森林动物的家》: 小兔、大象等动物的卧室、书房等)。

  长短不同的彩色纸条若干,编织地毯的步骤图,水彩笔,剪刀,胶棒。

  4.“幼儿学习材料”一—《能干的我》。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编织地毯,引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问:你看到的地毯是怎样的?你喜欢哪种款式?

  简单介绍地毯的作用、种类、功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编织地毯范例,请幼儿看编织地毯的步骤图,自主探索用叠压的方法编织小地毯。1.请幼儿阅读《能干的我》第 8 页,指导幼儿学看编织步骤图。

  提问:你看懂步骤图了吗?哪里还不明白?

  指导幼儿学习步骤图中“之”字折叠的方法。

  2.请幼儿看编织步骤图,学习“叠压”的方法,初步尝试编织地毯。

  提供长短不同的彩色纸条,请幼儿按步骤图尝试编织,帮助幼儿掌握“叠压”的 方法。

  3.可提供编织地毯范例,引导幼儿拆一拆、看一看,进一步了解叠压的规律,再次尝试编织。

  三、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为动物家设计不同的地毯,激发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的情感。

  1.播放课件《森林动物的家》,请幼儿当小小设计师,为动物的卧室、书房设计、编织不同的地毯。

  提问:动物需要哪些帮助?你想设计、编织什么样的地毯?

  2.启发幼儿根据动物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地毯,进一步掌握编织的规律,巩固“叠压”的编织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帮助他人。

  3.可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在《能干的我》第 9 页。

  四、用幼儿作品布置“漂亮的地毯展”,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学习,感受编织的美。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活动性的原则。首先,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花布,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印出不同的花布;其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5、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过新年教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2、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图片的提示,较准确地唱出衬词,记忆歌词。

  3、感受歌曲给人们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新年气氛。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6、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7、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CD。 2、鞭炮、鼓、跳舞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新年到》)

  教师:小朋友们,当你的小耳朵听到这首歌曲时,你想到了什么呢?

  2、介绍春节习俗。 教师:小朋友们对春节的习俗了解多少呢? 介绍鞭炮、鼓、对联等。 教师:关于年的由来,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教师讲故事)

  3、学唱歌曲。 教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学习一首有关年的歌曲,名字叫做《过新年》,教师范唱。

  (1)听歌曲《过新年》(幼儿学唱,并模仿其中一句),看谁学得快。

  (2)听歌曲,分组学唱自己组里的那一句(播放音乐),教师琴声伴奏。

  (3)听歌曲,并学习别人组里的那一句,看谁学得多、学得快。

  (4)教师弹琴,幼儿齐唱(欢快、活泼的情绪)。

  (5)分角色演唱(师生间配合、男女间配合)。

  4、认识器乐、并伴奏。

  (1)认识"鼓"、"钹"两种乐器。学习其单独的演奏方法(听声音、模仿)。

  (2)教师与幼儿在音乐中的配合示范。

  (3)用手模仿学习乐器在《过新年》中的表现。

  (4)请幼儿上台当"小乐手",其他幼儿充当"小歌星"。

  5、歌曲音乐文化扩展。

  教师:过年的风俗每个地区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方的热闹气氛。幼儿活动:带着新年的喜庆与快乐完 整的演唱歌曲,咚咚咚咚呛"的歌词部分,师生一起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大家的演唱和乐器把新年的喜庆和热闹都表现出来了。最后,让我们在过新年美妙的音乐声中,我们一起来欢度新年!

  播放《过新年》伴奏音乐,与幼儿一起活动。

  活动延伸:

  可以在幼儿熟悉了歌曲以后,为歌曲加入动作进行表演,也可以几个人合作,编排一个舞蹈。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音乐曲调活泼、欢畅,节奏轻快。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预设的教学内容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一点一点推着进行,知道这首音乐的节奏规律是强、弱、强、弱,并让幼儿学会看图谱进行演奏。活动中是选用了形象具体的图谱和乐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音乐中,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提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的明确、层次分明。

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摘果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学习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小跑步的动作。

  2、积极创编摘果子的动作,体验创编的乐趣。

  3、感受并表现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熟悉音乐,学习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随趾小跑步的动作。

  活动难点:积极创编摘果子的动作,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摘果子音乐。

  2、活动场景:地上画个圆圈(仓库),制作果树两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小朋友农民伯伯的果园可真大啊!我们一起来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好不好?你们会不会摘果子啊?(幼儿自主做摘果子的动作,教师纠正)

  二、根据A段音乐,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创编摘果子的动作。

  1、幼儿创编不同摘果子的动作,教师哼唱,幼儿练习摘果子。

  2、教师提炼幼儿创编的动作,幼儿随音乐摘果子。

  3、幼儿探索互相合作摘果子,教师哼唱,幼儿练习。

  4、幼儿随音乐合作摘果子。

  三、幼儿随音乐节奏合拍地做踵趾小跑步。

  1、教师示范踵趾小跑步后,幼儿辨认并说出主要特征:脚跟、脚尖,跑跑跑。

  2、教师哼唱,幼儿练习。

  3、跟音乐B合拍地做踵趾小跑步。

  四、幼儿随AB段合并音乐在场地各处摘果子。

  五、在教师启发下随音乐做堆果子的动作。

  1、幼儿随教师一起跑成圆圈并做堆果子的动作。

  2、在教师动作情绪的感染下体验劳动的乐趣。

  六、跟音乐完整地“摘果子”。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不同摘果子的动作。

  2、将摘果子的情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7、幼儿园音乐游戏《纸飞机》中班教案反思

  歌曲《纸飞机》的歌词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歌词内容描述了折纸飞机的方法以及游戏的过程。本活动结合幼儿折纸飞机的经验学唱歌曲,以此来解决附点音符的唱法。并融入玩纸飞机的游戏,引导幼儿在唱歌曲的同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歌词内容,掌握歌曲中附点音符的唱法。

  2.能随音乐进行游戏,创造性的表现飞机起飞、上升等不同的飞行动作。

  3.体验游戏中纸飞机去旅游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歌曲《纸飞机》2.课件《纸飞机》3.彩色折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在发声练习中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1.看一看,说一说。

  提问: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飞的?

  2.发声练习: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感受模仿飞机飞行的快乐。

  3. 4512 7. 1||

  咻. 咻. 咻.咻. 真开 心

  二、学唱歌曲,借助“折飞机”理解歌词内容,并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什么?

  2.结合折纸飞机课件,教师再次范唱。

  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什么?(引导幼儿逐句整理歌词)。

  3.鼓励幼儿边折飞机边尝试演唱歌曲,感受边折边唱的快乐。

  4.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大胆创编动作。提问:飞机可以怎样飞?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三、以“纸飞机去旅游”为情景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1.出示图片,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掌握游戏玩法和规则。

  提问:这是哪里?你会怎么飞?引导幼儿扮演纸飞机随音乐大胆表现飞行动作。

  2.引导幼儿随音乐在情景图片的提示下用高飞、低飞、转圈飞等飞行方法并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提问:纸飞机都到哪里旅游了?你是用什么方法飞行的?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表现不同的飞行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1.纸飞机还会飞到哪里去?还会怎么飞呢?鼓励幼儿和小伙伴一起探索更多的玩法,体验玩纸飞机的快乐。

  2.到音乐表演区继续与同伴合作表演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8、幼儿园艺术活动《小风筝》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风筝》这首乐曲欢快、活泼,分A、B两段,A段节奏欢快,表现小风筝各种不同的造型;B段优美舒缓,表现老爷爷放风筝的情景。本活动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结合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经历,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体会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感受乐曲欢乐的音乐情绪。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小结:风筝的造型各异,但是都有它的变换规律,大家仔细观察哦!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1)继续讲述情境。提问:你们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回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体验放风筝的愉悦心情。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 1-2 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4)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风筝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教学反思:

  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感,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更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因此,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和理解。

  童话《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想象成风筝,又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的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小猫在放一只金鱼放在风筝,小猪空着手跑来,如果没有风筝他会多么不开心呀! 小白云的帮助,让他获得了最有意思的、最会变化的风筝,极大的满足了小猪放风筝的心愿,也留给小读者无限的遐想。

  活动设计的第1环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交流春天里玩的游戏,自然的将“放风筝“引入活动,引发幼儿对“放风筝”经验的联想。第2环节,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边听教师将故事,同时让幼儿通过动作参与,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第3环节,教师运用留空让幼儿填充的方式,引导幼儿较完整的讲述故事。第4环节,教师应积极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故事内容。

  在最后一环节中,可能由于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以致于幼儿的思想开小差,活动无法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多加强。

9、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棒棒糖》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老鼠和泡泡糖》这个活动的音乐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乐曲分为ABC两段,A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B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拉泡泡糖,C段音乐是听到猫叫跑回了家。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其次,活动所渗透的内容--环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设计思路(结合《纲要》)

  泡泡糖幼儿都吃过,通过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小老鼠与韵律活动相结合,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感受音乐节奏和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纲要》指出,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活动最后设计了一个与韵律相结合的游戏活动,增加幼儿的活动参与度。其次,活动所渗透的内容--环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泡泡糖吃完应该扔到垃圾桶

  动作技能目标能合拍地做老鼠走、看的动作,尝试创编扯不同地方泡泡糖的动作

  情感态度目标能通过模仿小老鼠的动作感受到快乐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大胆合拍地做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的动作

  难点是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地表演扯泡泡糖的动作

  物质准备PPT、《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经验准备有吃泡泡糖或见过泡泡糖的经验

  活动方法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谜语导入:眼睛圆溜溜,贼头又贼脑,一头钻进洞,猫叫不出来。

  开始:播放PPT,扮演老鼠先生讲故事,引出与音乐相关的故事1、是老鼠

  2、仔细听故事,通过谜语引出主人公老鼠先生,讲老鼠先生的故事,吸引幼儿兴趣。

  基本部分一、引导幼儿分段探索表现韵律动作

  (一)探索A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走路的时候还会干什么?引导幼儿做出动作

  2.说出小老鼠走路是有节奏的,用手和图谱引导幼儿打节奏

  3.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的节奏学老鼠的动作好吗?带领幼儿跟着节奏做A段模仿动作

  (二)探索B段音乐

  1.小老鼠问如果你们的脚上踩了泡泡糖你们会怎么做呀?

  2.泡泡糖从脚上跑到了手上,老鼠先生很生气,泡泡糖还越扯越大!

  3.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

  (三)探索C段音乐

  1.小老鼠听见了猫叫,会是害怕的还是开心的?

  2.小老鼠吓得不知道怎么办,转了个圈圈才跑回家呢。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二、感受音乐节奏

  我们的音符宝宝也会讲小老鼠发生的故事的哦。边指着图谱边听音乐

  三、跟着节奏做韵律

  小朋友们我们跟着音符宝宝一起模仿小老鼠的动作好吗?

  四、鼓励引导幼儿创编

  我们的泡泡糖可调皮了,除了会从脚上跑到手上,还能跑到身上的哪里去呢?

  跑的地方不一样我们扯得地方是不是不一样了呢?

  跟着音符宝宝再模仿小老鼠吧,这回我们的泡泡糖跑到不同的地方去了哟。

  一、

  (一)

  1.学老鼠轻轻地走路,还会到处看。

  2.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用手打节拍

  3.跟着节拍做动作

  (二)

  1.模仿扯泡泡糖的动作

  2.用生气的表情越扯越大

  (三)

  1.模仿害怕的表情。

  2.模仿害怕的转圈圈跑回家

  二、

  完整感受音乐,看老师指图谱

  三、

  跟节奏做律动

  四、

  说出跑到的不同地方并自己创编动作

  幼儿对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小老鼠是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知道走路轻轻地,会看有没有老鼠,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和感受节奏。为了让全体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最后的创编是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域内的,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束部分游戏环节

  1.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大花猫,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前面模仿小老鼠一起跟着音乐做律动,猫叫之后开始抓老鼠。

  2.询问小老鼠差点被抓住或者被抓住的原因是?

  3.询问泡泡糖吃完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能乱扔泡泡糖给别人造成困扰,要学会爱护环境。

  踩到了别人扔的泡泡糖

  应该拿纸包住扔到垃圾桶里

  该音乐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最后渗透环保教育

  延伸活动老师想让我们班小朋友学做小小卫生监督员,让我们学小老鼠一样跟着音乐东走走西看看地去幼儿园其他地方检查吧。

  跟着音乐节奏走出活动室去检查幼儿园哪里乱扔垃圾。在艺术领域中融入环保知识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本次活动中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在游戏中也感受了音乐节奏,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所有的韵律动作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教师主要引导节奏,也符合《纲要精神》。

  小老鼠和泡泡糖微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本次活动中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在游戏中也感受了音乐节奏,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所有的韵律动作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教师主要引导节奏,也符合《纲要精神》。本次活动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着重介绍音乐分为三个部分,只是说了动作分为三个部分,如果提前说一下音乐的分段,幼儿会更容易理解。

10、幼儿园公开课活动《青蛙找家》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跳跃欢快的情绪,结合乐器打击乐曲的节奏。

  2.能合拍地模仿青蛙蹦跳的动作。

  3.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应该保护它们。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6.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7.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人手1个、节奏图谱2张、儿歌图谱1张、彩虹伞1个。

  2.音乐《青蛙》、录音机。

  3.小鼓一面;鱼蛙鼓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拍一拍节奏。

  出示鼓,师:这是什么?(鼓)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咚咚咚),听一听!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先听我敲鼓,再请你按照同样的节奏拍手。X X| X—|| X X| XX X||

  2.唱一唱节奏。

  师:哇,节奏拍得真好!小朋友,你知道小鸭是怎样叫的?我用鼓敲出小鸭叫的节奏,请小朋友学小鸭叫唱出来。(嘎嘎 |嘎嘎 嘎)那小猫是怎样叫的?(喵 喵| 喵喵 喵)还有一个小动物,请你猜猜他是谁?身披绿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太棒了,小青蛙怎样叫的?听我敲出节奏,请你学小青蛙叫唱出来!

  二、探索青蛙的叫声及动作

  1.出示图谱,练习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听鼓声练节奏练得真好,瞧,小青蛙们排着队来啦!(出示青蛙唱歌的节奏图谱)看着图谱能不能唱出节奏来?这些小青蛙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两只青蛙是连在一起,它表示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呢?来唱一唱,(呱、呱、呱呱呱)加上动作练习一遍。

  2.师:(出示青蛙跳水的节奏图谱)这群小青蛙在干什么?(跳水)跳到水里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用咚的音来唱出节奏。跳水的青蛙哪里不一样?这两只小青蛙在一起表明这个节奏是怎样的?要快一些,来,我们练习一遍。小青蛙是怎样跳下水的?带领幼儿边唱边跳出节奏。

  3.游戏:看谁反应快。

  (1)出示任一节奏图谱,幼儿唱出来,看谁反应快。

  (2)用小小的声音唱一遍;用大大的声音唱一遍;我们站起来唱一遍。

  三、引导幼儿看图谱说儿歌

  1.出示图谱,讨论说儿歌。

  (1)出示图谱,师:老师今天带来一张很特别的图谱。图谱上面有什么?里面藏着一首儿歌。你能说出来吗?(指图谱)教师指着图和字示范说出第一句“一只青蛙,跳回家”。继续指着图和字,第二句怎样说呢?“两只青蛙,跳回家”。读出节奏图:咚咚咚咚咚。看,最后这句比较难的哦,“一只、两只、三只、四肢、噗通、噗通跳回家”。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儿歌。

  (2)集体说一遍儿歌。

  师: 哇,你们太棒啦,掌声鼓励一下自己!来,我们试着看图谱表演一遍儿歌。说儿歌时,我们就拍手,当说到咚咚咚和呱呱呱时,我们就用加上身体动作来表演。

  2.引导幼儿听音乐看图谱说儿歌。

  (1)欣赏音乐,师:老师还带来一首很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

  (2)讨论:你喜欢这首音乐吗?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配合着音乐把儿歌说一遍吧,来,试一试!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说儿歌1-2遍。

  四、引导幼儿用乐器演奏

  1.认识乐器,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

  (1)师:看,认识吗?看看它像什么?(小鱼)形状像小鱼却能发出青蛙的声音,所以叫它鱼蛙鼓。下面要请大家试试看,怎样演奏鱼蛙鼓?请每个小朋友来取一个鱼蛙鼓和一根小棒,男小朋友到我左边的筐子里拿,女小朋友到我右边的筐子里拿。

  (2)讲解演奏的方法。讨论:你是怎样演奏鱼蛙鼓的?请个别幼儿演示。引导幼儿一起学习敲鱼蛙鼓,同时嘴里说节奏“咚咚咚咚咚”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演奏鱼蛙鼓?怎样可以发出青蛙的声音呢?引导幼儿学习滑奏的方法:一手握住鱼蛙鼓,一只手拿小棒,从里向外划一下,再从里到外划第二下。同时嘴里说节奏“呱呱呱呱呱”!停止演奏的时候,两只手各拿着乐器分别放到两条腿上。

  2.看图谱说儿歌,演奏鱼蛙鼓。

  师:我们用鱼蛙鼓伴奏说儿歌吧?说儿歌的时候,小朋友的声音要响亮整齐,鱼蛙鼓放在腿上不演奏,说到“咚咚咚”的时候,我们敲鱼蛙鼓;说到“呱呱呱”的时候,我们用小棒滑奏鱼蛙鼓。

  3.听音乐打击乐曲节奏。

  (1)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说着儿歌来演奏一遍.

  (2)根据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幼儿再来表演一遍。

  五、游戏:青蛙回家

  1.幼儿戴青蛙头饰做游戏。(出示青蛙头饰)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回小筐里。每人来拿一个青蛙头饰戴到头上。呵呵,变成可爱的小青蛙了!(出示彩虹伞)来,把彩虹伞铺平,这是什么?对,就是一个大池塘喽。我们一起到池塘边去玩吧!一起说儿歌,做动作,当唱到“跳回家”时,小青蛙一起跳进池塘里。

  2.听着音乐进行第二遍游戏。

  (1)讨论:小朋友,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喜欢它呢?我还带来一段青蛙的视频,请大家仔细的看哦!

  (2)引导幼儿欣赏青蛙的视频。

  (3)讨论:青蛙有什么本领?我们怎样对待青蛙呀?走,小青蛙一起跳着出去玩喽!播放音乐,师幼学青蛙跳走出。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百科: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青蛙一向被认为是卵生动物,不过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雨林的青蛙能够产下蝌蚪。这种青蛙是全球6000多种青蛙中唯一一种能够"下蝌蚪"的青蛙

11、音乐活动《摇篮》中班教案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下面就通过这节课引导幼儿体会诗歌《摇篮》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幼师备课是上课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备好一节课,关注,一起来参考和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摇篮》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摇篮》,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4.能分析诗歌《摇篮》的情节,培养想象力。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首先结合课图片,引导幼儿仿编,然后幼儿自选一种宝宝的卡片,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并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最后请幼儿将宝宝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处(背景图片)让宝宝好好睡一觉。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12、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办家家》教案反思

  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办家家》,感受歌曲中说唱的情趣。

  2、能大胆地用声音、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根据角色准确地唱出歌曲中接唱和齐唱的部分。

  3、与同伴合作表演时,眼睛看着对方交流情感,协调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7、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布置娃娃家情境:娃娃家的门、娃娃家桌子椅子、煤气灶、锅子、铲子。

  2、视频:两个哥哥姐姐边唱边表演办家家。

  3、娃娃八个,煤气灶、锅子、铲子八副。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娃娃家,想进去看看吗?咦,这里有个小娃娃,她怎么哭了?原来,小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我们来炒小菜给她吃,好吗?先看 朱 老师怎么炒的?

  教师示范炒小菜: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并喂给娃娃吃:娃娃,我给你炒了鸡蛋,快吃吧!

  (2)“小朋友,娃娃还没饱,你们愿意给娃娃炒小菜吗?”教师抱娃娃走下去,一个个与幼儿互动。

  (3)小娃娃吃饱了,心里可高兴了,她想跟大家玩办家家的游戏,咦,什么是办家家呀?我们平时玩的娃娃家家里有谁?谁来做爸爸?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爸爸,好吗?谁来做爸爸?男孩回答:我来做爸爸。你会把爸爸神气的样子做出来吗?谁来做妈妈?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妈妈,好吗?谁来做妈妈?女孩回答:我来做妈妈。请你做一做妈妈漂亮的样子。

  教师扮爸爸,幼儿扮妈妈,面对面,眼睛看着对方,合作表演一次。再请两对幼儿和全体幼儿表演一次。至“炒好小菜开饭了!”

  (4)出示图片:看,小菜炒好了,闻一闻,味道怎么样?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她。老师会把这些好吃的小菜唱出来呢,想不想听?你们也来唱唱看。

  2、学习歌曲《办家家》。

  (1)教师:办家家的游戏好玩吗?电视里面也有两位小朋友在玩办家家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看完教师提问: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可清唱小朋友说到的内容。

  (2)哥哥姐姐玩办家家的游戏可真有趣,想不想再看一遍?如果你觉得有点会了,你可以轻轻地跟着她们唱。

  (3)电视里的哥哥姐姐唱得真好听,我们小朋友一定也可以唱得很好听,是吗?一起来试一试。(钢琴伴奏)(4)客人老师说: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小菜炒得好吃,歌也唱得很好听,你们愿意转过去唱给客人老师听吗?(钢琴伴奏)3、用接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1)刚才我们发现电视里的哥哥姐姐一直是一起唱的吗?他们有一个地方是分开来唱的,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我们也来唱一唱,男孩做爸爸,起立。女孩做妈妈,坐着唱。交换再来一次。(放录音)(2)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电视里的哥哥姐姐那样边唱歌边玩办家家?请妈妈先抱娃娃,爸爸来炒菜给娃娃吃,好吗?跟着琴声表演一次。这一次让爸爸抱娃娃,妈妈来炒菜给娃娃吃,好吗?交换表演一次。

  4、结束。

  教室里还有很多小娃娃,她们的肚子也饿了,我们去炒小菜给她们吃,好吗?

  活动反思:

  中班年龄的幼儿,已经开始尝试合作游戏。虽然他们已经过了小班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但对于角色游戏的兴趣,却在中班有新的体现。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扮演爸爸妈妈、玩煮饭烧菜的游戏…,所以在我选择研究活动时,就选择了这个大家比较熟知的活动《办家家》。

  歌曲《办家家》本身就是根据“办家家”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其中旁白部分节奏性特别强,朗朗上口,也正是这个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个拓展的空间。本活动通过游戏贯穿整个各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比较好,在学会边唱边表演的同时,注重了声情并茂的交流,对他们音乐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合作游戏得到一种锻炼。

13、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造房子》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摆动手臂自然地跑步,跑步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持物跑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有待提高。本次活动创设“小工人造房子”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运砖”的过程中探索持物跑的方法,学习单手持物、另一只手臂前后自然摆动的动作,提高持物跑的速度,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幼儿在跑动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掌握持物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发展持物快跑的能力。

  2.能独立想出持物跑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养成热爱劳动、做事认真的品质。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1.积木(在场地四周间隔放置),易拉罐若干,盛放积木的筐子 4 个,房子的图纸(贴在筐子外侧)。

  2.幼儿有合作搭建房子的经验。

  3.热身、放松环节的相关音乐。

  活动建议:

  1.带领幼儿随音乐绕障碍(积木)走、跑、跳,做游戏前的热身准备。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探索持物跑的动作要领。

  (1)将积木作为盖房子的砖头,请幼儿自由练习抱砖跑。

  (2)请幼儿讨论携带积木跑步的方法。

  提问:抱砖跑怎样能做到安全、省力而且速度快?

  小结:单手抱砖,另一只手臂前后摆动,这样跑既安全速度又可以快一些。

  3.组织幼儿玩“造房子”游戏,进一步巩固持物跑的技能。

  (1)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 4~5 组,组成建筑队,请幼儿为自己的建筑队起名字。

  (2)介绍游戏规则:各组列纵队站在起跑线上,教师发出开始的信号后,每组排头幼儿抱砖快速跑到终点,将砖头放到自己组的筐子里后举手示意,本组下一个幼儿抱砖出发, 待本组最后一个幼儿运完砖,所有幼儿按照图纸合作盖房子,最先盖好房子的组获胜。

  (3)第 1 轮游戏结束后,重点讲评、示范持物快速跑的动作要领。

  (4)组织幼儿练习 2~3 次。

  可根据幼儿动作掌握情况增加游戏难度。例如:在场地中放置障碍物(易拉罐),幼儿绕过障碍跑;逐步增加房子高度

  4.组织幼儿玩游戏“摆动的钟表”,引导幼儿模仿钟摆,随音乐摇摆身体各部位,放松全身。

  活动反思:

  通过此项活动,幼儿开始关注周边环境的变化。同时幼儿也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方便与便捷。

14、幼儿园体育活动《曲棍球比赛》中班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用纸棒赶小球入球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2.能遵守规则玩游戏,增强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4.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小球,用挂历纸做的红色、绿色纸棒若干。

  玩法与规则:

  在长方形场地两端各设置一个球门,将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两队,分别持红色、绿色纸棒站在本方场地上。游戏开始,两队派代表剪子包袱锤,赢方先开球,队员用纸棒击打、驱赶小球前进,随着球的滚动奔跑,将球赶进对方的球门赢得 1 分。游戏结東,积分多的队获胜。

  提示:

  提醒幼儿纸棒不能高过膝盖,不能用手、脚或者腿攻击对手,不允许空中击球; 要注意力集中,驱球奔跑,灵活躲闪,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软式曲棍球这一课,在教学难度上要大于平实一课.为了使幼儿认真学有兴趣地学习曲棍球技术.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多种游戏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结束后幼儿能够基本了解群滚球的玩法.但通过本课也发现几点不足;一是在发现曲棍球这个环节上应把时间再加大些,使幼儿在有效时间内发现更多的玩法,避免局限性.二是要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效果会更好.总之,软式曲棍球教学要本着新课标精神,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课的特色,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练.

15、幼儿园歌曲《小海螺》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材料:

  与歌词内容相符的图片,海边背景图,大海螺壳等道具,“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爱家乡》等,《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玩法与建议:

  1、指导幼儿根据歌词尝试创编与海螺交朋友的情节和动作,和同伴一起有节奏地随音乐快乐舞蹈。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小海螺》,说说歌词的内容,一起跟唱歌曲。

  3.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捡海螺、听海螺唱歌、与浪花嬉戏等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4.可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我爱家乡)第 4 页,共同尝试表演唱。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16、幼儿园创意体育游戏《抱大树》中班游戏教案反思

  经验:

  能够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地与同伴合作游戏,提高动作的敏捷性,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材料:

  大树的头饰若干。

  玩法与规则:

  1.学习儿歌:春天到,真热闹,我把大树抱一抱。你也抱,我也抱,看看谁能抱得到。

  2.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大树,站在外圈;另一组为抱大树者,站在内圈,抱大树的幼儿数比“大树”多 1。游戏开始,幼儿一起念儿歌,“大树”原地不动抱大树者在圈内随意走动当念到儿歌最后一个字时,抱大树者迅速找到一棵“大树”抱住。游戏可反复进行。

  3.刚开始游戏时,抱大树的幼儿人数比“大树”多 1,随着游戏的进行,可加大难度,增加抱大树者的人数。

  提示:

  1.提醒幼儿避免冲撞,注意安全。

  2.没有抱到大树的幼儿,可在圈内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17、幼儿园黑白装饰画活动《黑白鸟》中班美术教案反思

  《黑白鸟》是用点、线、面来装饰画面的一节美术活动,也叫黑白装饰画,本活动通过作品欣赏、交流讨论、激发欲望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点、线、面是构成图案的基本元素,学习运用点、线、面来装饰小鸟。

  黑白鸟主要有黑、白两种颜色(还有灰色部分),完全是用点、线、面来装饰画面。用这种方法表现的作品叫黑白装饰画。中班幼儿有绘画装饰画的经验,但黑白装饰画还未接触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活动通过作品欣赏、交流讨论、激发欲望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产生自己装饰物品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黑白装饰画,了解点、线、面是构成图案的基本元素。

  2.初步学习画黑白装饰画,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装饰小鸟。

  3.在感受黑白装饰画特点的基础上,产生自己装饰物品的兴趣。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号笔人手一支,各种黑白装饰画图片。

  2.幼儿用书《黑白鸟》。

  活动建议

  1.教师出示各种黑白装饰画图片,引导幼儿初步完整地欣赏作品。出示装饰画,引导幼儿初步关注装饰画的特点。

  提问:这幅画和我们以前看过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你看了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样的画面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了解点、线、面等构成元素。

  (1)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欣赏画面。提问: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欣赏画面。

  教师:画面上都有哪些颜色?什么地方是白色的?有哪些地方被涂满了黑色? 是什么形状的?

  (3)引导幼儿发现和了解灰色部分的表现方法(或者用调整投影仪焦距的方法展现)。

  提问:请你们眯着眼睛看,除了黑色和白色还看见了什么颜色?

  让我们仔细看看灰色的部分里面有些什么?找一找哪些地方有点?哪些地方有线?是什么样子的线?

  小结:今天我们看的这幅画和我们以前看的画都不一样,它主要有黑、白两种颜色(还有灰色部分),完全是用点、线、面来装饰画面。用这种方法表现的作品叫黑白装饰画。教师翻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黑白装饰画。

  3.引导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用黑白色装饰小鸟的兴趣。提问:你喜欢黑白装饰画吗?为什么?

  请小朋友打开幼儿用书,请小朋友帮小鸟穿上美丽的黑白衣服。

  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运用点、线、面大胆装饰,对能力弱的幼儿可引导其观察书上的范例作品,看看说说上面画了些什么。

  5.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并进行讲评。提问:你觉得哪只小鸟的衣服漂亮?从哪里感觉到的?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18、幼儿园秋天主题活动《摘果子》中班体育教案反思

  《摘果子》是一节中班体育活动,通过模仿小动物的情景活动,引导幼儿.练习纵跳触物,掌握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感受摘果子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练习纵跳触物,掌握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

  2.能原地纵跳摘到高 1.5 米左右的果子,有一定的弹跳力。

  3.体验摘果子的快乐心情。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摘果子的经验。

  2.物质准备:运用不同高度的沙包创设小猴子的训练基地,不同高度的桃子若干(大小不同的桃子,越往高处的桃子越大)、山洞、平衡木、跨栏、音乐、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幼儿模仿小动物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2.鼓励幼儿模仿小动物进行走、跑、跳、爬等动作的练习,进行热身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练习纵跳。

  二、自主探索练习,初步练习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

  1.运用不同高度的沙包创设小猴子的训练基地,练习纵跳触物的动作技能。

  2.请个别动作规范,跳的高的幼儿来做示范。

  3.引导幼儿再一次练习,鼓励幼儿触碰高处的沙包。三、集体游戏,巩固纵跳触物的动作。

  创设“小猴摘柿子”的情景,组织幼儿游戏。

  1.第一次游戏,引导幼儿爬过山洞、走过小桥,去摘柿子,每人摘一个桃子回来。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摘到高处的柿子的?

  2.第二次游戏,引导幼儿爬过山洞、走过小桥、跳过栅栏,去摘柿子, 鼓励幼儿挑战自己,摘更高处的柿子。说一说你是怎样摘到高处的柿子的?

  3.第三次游戏,引导幼儿爬过山洞、走过小桥、跳过栅栏,去摘柿子, 将幼儿按身上的数字分成两组去摘柿子,将摘回来的柿子贴到黑板上,两组比一比,哪组摘的高处的柿子多。

  四、放松活动,感受游戏的乐趣。

  1.引导幼儿坐在彩虹伞上,随音乐放松胳膊、腿部、腰等部位。

  2.引导幼儿躺在彩虹伞上,用大刺球做放松活动,给幼儿的身体进行按摩放松。

  改编自《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中班上《摘果子》

  活动反思:

  我通过示范,强化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双腿屈膝,使劲向上跳起,同时伸一只手臂高高举起。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摘到果子的成就感。在活动中,自始自终幼儿都被有趣的游戏情境吸引了,积极性特别高昂。活动进行中,教师以一个活动的发起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形成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集体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又充当了一个玩伴的角色,起到了较好的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强调以孩子为主体,真正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19、音乐活动《森林木屋》中班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感受乐曲、理解乐曲内容,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二、重点与难点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要让孩子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理解歌词是重点,这首歌的歌词讲述的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但是故事中角色的形象却相当明显(小鹿是善良、热情、可爱;小羊是可怜的)。幼儿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才能体会角色的情感,真正来解决歌曲的难点: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

  三、准备

  1.图片三幅(注三幅画时画出小山羊和小鹿表情)。

  2.若干积木拼成的一幢房子

  3.小鹿、小羊头饰。

  4.录音磁带《森林木屋》。

  四、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在一首歌曲中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幼儿的表现力如何最主要的是来源于对于生活的理解,因此熟悉歌词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讲讲故事、看看图片、看看老师的表演才能真正体会到角色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地引导才会真正让幼儿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

  五、活动过程

  1.看图片讲故事。

  在教室的一角挂上三副图片,有空的时候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片。

  ①教师可以有空闲的时候请幼儿来看图片,和幼儿一起说图片,能说出故事的幼儿也可以做“小老师”讲给大家听。。

  ②图片可以出现一段时间,让每个人都能去看看。

  ③在引导和观察图片时,可以提醒幼儿观察小鹿小山羊情绪变化,常常问问幼儿“这是为什么?”

  ④教师可以在有空闲的时候经常播放录音磁带,让幼儿熟悉旋律,熟悉歌词。

  2.看老师表演。

  可以组织全班幼儿着二位老师来表演“森林木屋”,通过老师的有表情地讲叙故事和歌表演进一步理解歌词,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①老师的歌表演和老师的故事讲叙必须有表情。

  ②老师可以在演出之前再次提醒幼儿观察表演中角色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在老师演示之后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思考在集体中讨论,进一步体会角色情感变化。

  ③歌表演时应有场景布置、应带头饰。

  ④在老师表演时,会唱歌的幼儿可以和着录音唱歌曲“森林木屋”。

  3.集体活动。

  ①老师和幼儿分角色表演歌曲“森林木屋”,如老师做小山羊,小朋友来做小鹿边唱歌曲边表演,表演之前再一次和幼儿共同回忆小鹿的情感变化:大清早起床在窗口笑眯眯地看森林看见小羊被追赶着急地听小羊求救,救下小羊又愉悦地和朋友抱在一起,并且请幼儿大胆表演。

  老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要时捕捉多一些表演得好的幼儿,使她发扬光大,务必请其他幼儿也学学。

  ②老师和幼儿交换角色表演歌曲“森林木屋”,如教师做小鹿,小朋友做小山羊,大家边唱歌曲边表演。

  表演之前再次和幼儿共同回忆小羊的情感变化;被猎人追赶的着急状以及被小鹿救下后欢喜状,老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多一些表演得好的幼儿,使她发扬光大,务必请其他幼儿大胆学学。

  ③设置小舞台请愿意大胆表演的孩子上台表演。

  鼓励幼儿在表达情感、表现歌词的时候能与别人不一样,如小羊着急的样子可以是紧皱眉头,可以是急急敲门,可以是吓得抱住头,可以是急得直跺脚等等。

  4.表演角里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有表情地表现歌曲。

  ①表演角里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有机会参加活动,这首歌曲在表演角里延续的时间可有一个星期左右。

  ②教师在表演角里除了鼓励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最主要的是激发幼儿根据自己想法来表现,发现有不同于别人的表演应及时肯定,还可以通过讲评让它成为大家的东西。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20、幼儿园艺术活动《机器人》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机器人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机器人玩具…它们僵硬、缓慢的动作和一走一停的特点吸引着幼儿的目光。中班幼儿已经有初步的音乐经验。本次活动以幼儿喜爱的机器人为主题,引导幼儿安静地倾听乐曲、感受节奏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想象、模仿机器人走路、握手、点头、跳舞等动作,尝试创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的节奏感以及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机器人的动作,表现音乐断顿、诙谐的特点。

  2.尝试创编动作,根据情节做机器人走路、握手、点头、跳舞等动作。

  3.体验模仿活动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36,《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播放课件,组织幼儿讨论,引发活动兴趣。提问:机器人的动作和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小结:机器人走路时身体直直的、手和脚硬硬的、动作一顿一顿的,看起来很僵硬。

  2.请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断顿、诙谐的特点

  (1)请幼儿安静欣赏音乐,感知音乐欢快、诙谐、断顿的特点。

  (2)引导幼儿尝试随着音乐学机器人走路,提醒幼儿做动作时注意断顿、僵直。

  3.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开展游戏,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扮演机器人。

  (1)教师完整示范第 1 段舞蹈,引导幼儿观察,提醒幼儿做动作时手和脚是硬硬的、身体是直直的、动作要一顿一顿的。

  提问:机器人做了哪些动作?鼓励幼儿模仿机器人走路、打招呼、跳舞的动作。

  (2)组织幼儿玩“我是机器人”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教师扮演管理员,幼儿扮演机器人。“管理员”发出走路、打招呼、跳舞的指令,“机器人”随音乐做相应动作。可根据幼儿动作掌握的情况反复进行游戏。

  (3)请幼儿跟着音乐完整表演第 1 段舞蹈,重点指导幼儿表现出机器人僵硬的特点,保持手和脚硬硬的、身体直直的、动作一顿一顿的。

  4.组织幼儿讨论,创编第 2 段舞蹈的动作,每人不同的动作。随音乐有节奏地用肢体来表现机器

  (1)提问:机器人除了走路、点头招手,还会做些什么动作呢?

  鼓励幼儿探索机器人跳舞、洗衣服、扫地、帮人们做事等动作,逐一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

  (2)请个别幼儿随音乐表演动作,说一说自己在模仿机器人的什么动作。

  (3)请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自由创编动作,表演第 2 段舞蹈。

  5.播放音乐,请幼儿完整表演舞蹈《机器人》。

  (1)幼儿初次表演,重点关注幼儿能否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提醒幼儿尝试表现出机器人的动作特点以及断顿、诙谐的音乐特点。

  (2)幼儿反复完整表演,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在第 2 段音乐时能否大胆想象,创编出机器人的不同动作。

  小结:科学家发明的机器人还不完美,运动起来还有些拙,就像我们刚才表演的那样。在未来的日子里,机器人的世界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小朋友们去发现。

  第 1 段舞蹈动作说明:

  小第 1-2 小节:左臂曲臂向前,右臂曲臂向后,右脚向前迈一步,做走路状,表示机器人走路。

  第 34 小节:动作同第 1-2 小节,方向相反。

  第 5-8 小节:重复第 1-4 小节,向 2 点钟方向走。第 9-16 小节:重复第 1-8 小节,向 8 点钟方向走。

  第 17 小节:左臂曲肘 90°于肩下,手心向后,表示机器人打招呼。第 18 小节:左臂曲肘 90°于肩上,手心向前,表示机器人打都呼。第 19-20 小节:动作同第 17-18 小节,方向相反。

  第 21-24 小节:双手与头左右据动,一拍 1 次,共摆 3 次,第小节时住不动。第 25-26 小节:双臂叠抱在胸前。

  第 27-30 小节:左右转体,表示机器人跳舞。

  活动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主动探索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理念。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陈旧思想,而是以故事引导,以游戏形式为主线,激发幼儿内在的潜能,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境界。同时结合艺术教研组《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表现力的策略研究》,如何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对音乐律动的喜爱,在活动中表现自我,是我设计的所在。本节活动中主人翁“机器人”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其动作僵硬、一顿一顿和缓慢的特点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睛,为此选取了本节活动。

  本节律动活动的音乐很有特点,但旋律不是很明显,比较新颖有趣。活动中,开题就解决了机器人动作慢,一顿一顿的特点,又在机器人旅行的过程中突破机器人坐着走和站着走的难点动作,第三部分简单的几张图片就完成了教学目标2。整节活动中环节较为流畅,能够达到预设目标。

21、幼儿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欢快、幽默的乐曲,节奏特点非常鲜明,极具游戏性,适合幼儿欣赏、感受、创造、表现。本次活动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巧妙地将小老鼠上灯台》)的主要内容与 A 段乐曲的节奏融合,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引导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多感官欣赏音乐,学习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摆脱泡泡糖的情景。

  2.能根据乐曲旋律表现小老鼠走、张望、拉泡泡糖的动作。

  3.主动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改编童谣并带领幼儿说唱。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出示小老鼠与灯台的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谁?它在干什么?请你仔细听音乐,猜一猜在小老鼠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完整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和左右张望的动作。

  1.请幼儿欣赏音乐,说一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小老鼠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讨论、创编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提问:屋子里藏着一只大花猫,小老鼠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么走?小老鼠边走边看时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快速地、悄悄地走,还要上下、左右、前后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3.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按节奏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4.请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敏。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小老鼠“掉落”的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要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一块大大的、黏黏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计,小老鼠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用胳、牙齿、眼睛等身体不同部位做夸张的动作或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提问: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怎样把泡泡糖快点儿从身上拉下来?引导幼儿边说边表现“粘”、“拉”的动作。)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组织幼儿玩“小老鼠和泡泡糖”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音乐形象,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1.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2.增加“大花猫”角色,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22、幼儿园童谣《郊游》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郊游》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台湾儿童歌谣。歌曲为 2/4 拍,全曲分 3 个乐句,第 1、3 乐句比较紧凑,生动地描述了小朋友结伴郊游的喜悦心情。第 2 句节奏比较舒展表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充分了解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的基础上, 运用打击乐器,表达自己对乐曲内在的感受,鼓励幼儿在欣赏体验敲敲打打中感受游玩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春游的渴望和喜欢春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能根据图谱和同伴合作演奏歌曲。

  2.能根据歌曲情绪变化创编动作选择配器。

  3.在敲敲打打中感受郊游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指导幼儿学唱歌曲《郊游》,《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2.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响板、木鱼)幼儿人手 1 件歌曲《郊游》的节奏谱,两种颜色的水彩笔各 1 支,乐器图示卡片 1 套。

  活动建议:

  1.带领幼儿演唱歌曲《郊游》,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郊游》,用声音和表情表现 3 个乐句的不同情绪。

  2.启发幼儿边演唱边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1)提问:用什么动作表现第 1、3 乐句欢快的旋律?用什么动作表现第 2 乐句优美的旋律?

  (2)鼓励幼儿听音乐自主创编动作,教师进行梳理、提升。

  (3)请幼儿随音乐完整地用拍手、挽花等动作进行表现。

  3.师幼儿共同讨论配器方案,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

  (1)提问:歌曲第 13 乐句是表现郊游的欢快心情的,你想用什么乐器演奏?

  歌曲第 2 乐句是优美、抒情的,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

  (2)请幼儿自选乐器,自主探究

  (3)组织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用乐器图示卡片帮助幼儿记录配器方案。

  4.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奏,根据图谱与同伴合作演奏。

  (1)引导幼儿观察图谱,自主选择乐器,分组进行练习。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讨论怎样才能演奏得更整齐。

  (3)鼓励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节奏感强的幼儿当指挥,带领幼儿边演唱歌曲边演奏乐器,表现出歌曲欢快、优美的情绪,体验和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音乐表现区尝试其他不同的配器方案。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23、幼儿园有趣的音乐活动《煎荷包蛋》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煎荷包蛋是幼儿比较熟悉的食物。多数幼儿见过爸爸、妈妈煎荷包蛋,对“滋滋滋”、“冒烟啦”等煎荷包蛋的场景并不陌生。中班幼儿喜欢随音乐敲打乐器,掌握几种简单节奏型和演奏方法。本次活动将生活场景与音乐结合起来,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为中班幼儿创编动作使用乐器等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幼儿在充分欣赏、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自由创编“煎荷包蛋”、“冒烟”等身体动作,自主选择打击乐器,尝试演奏乐曲,体验、表现煎荷包蛋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打击乐器演乐曲,会自上而下连续摇铃鼓。

  2.尝试使用不同的乐器表现“煎荷包蛋"和“冒烟”的节奏。

  3.体验、表现煎荷包蛋的快乐心情。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日常生活中观察爸爸、妈妈煎荷包蛋的过程。

  2.教学图谱,铃鼓、响板、碰铃等乐器。

  3.“幼儿学习材料”——《能干的我》,《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尝试模仿成人煎荷包蛋的动作。

  提问:你吃过煎荷包蛋吗?煎荷包蛋是怎么做的?你能用动作模仿一下吗? 小结:煎荷包蛋是用煎的方法做成的,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冒烟。

  二、请幼儿欣赏音乐,学习“ x x 丨 x x 丨 ”节奏型,鼓励幼儿用动作、声音形象地表现“煎蛋”、“冒烟”。

  1.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熟悉乐曲旋律。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歌曲里是怎样煎蛋的?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煎 蛋”、“冒烟” 呢?

  重点指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煎蛋”、“冒烟”,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2.师幼共同用较慢的速度哼唱乐曲,完整地用动作表现乐曲。

  三、出示图谱,请幼儿自选打击乐器,根据图谱演奏乐曲。

  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与同伴说一说、试一试,回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

  小结:要会看手势取、放乐器;要正确使用乐器,不演奏的时候保持安静;看图谱,自主协商,轮流演奏。

  2.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乐器来表现“煎蛋”、“冒烟”的节奏。

  指导幼儿自上而下地连续摇铃鼓,练习“ x x 丨 x x 丨”节奏型。

  3.幼儿自主选择乐器,分段演奏乐曲。

  要求:精力集中、节奏准确,不演奏的时候保持安静。

  4.幼儿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乐曲。

  要求:初步学会看指挥,能和同伴较好地配合演奏。

  活动延伸:

  1.将打击乐活动延续到一日活动和家庭中,开展打击乐演奏会,引导幼儿继续演奏和表演。

  2. 请幼儿阅读《能干的我》第 17 页,自主选择乐器或用生活中能发出和音的物品当乐器, 根据图谱演奏打击乐。

  教学反思:

  中班的小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听。喜欢随音乐尽情的动起来,有一定的音乐表现欲望。好动,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如何让幼儿在聆听感知了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充分表现音乐,感知音乐的不同变化,从而去真正感受到音乐富于孩子的动感美呢?于是,我设计了这次音乐欣赏活动。这也为我班的孩子们所喜爱与欢迎。

24、幼儿园游戏活动《纸箱游戏》中班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们非常喜欢用废旧的纸箱做游戏,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爱好设计这一活动旨在利用废旧纸箱锻炼孩子们的身体,既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又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运用纸箱锻炼幼儿的爬和平衡的能力。

  2、鼓励幼儿勇敢地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7、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纸箱(苹果箱)

  2、地雷(用报纸团成)

  3、纸篓(4只)

  活动过程:

  —、纸箱连接成小火车,幼儿随音乐进入场地

  1、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小小解放军”的游戏。

  2、 幼儿听音乐进行队列训练。

  3、辅助练习:①了望、②摇船、③燕式平飞、④高抬腿

  二、纸箱游戏的练习

  1、 背好行李(苹果箱)出去演习。

  2、 第一次演习(练习爬)。

  ①你们看这里有条河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

  ②请幼儿自由商量,教师进行启发幼儿说出用背上的纸箱折平摆放在河面上搭成一座桥。

  ③幼儿压平纸箱搭成桥。

  ④请幼儿做示范,教师分析动作,提出指导要点,(两手撑地,两膝着地,手脚协调)幼儿进行练习二次。

  3、 第二次演习

  ①现在我们又遇到了沼泽地了。

  ②教师指导:脚踩砖块上快速向前跑要踩在砖块上快速向前走,幼儿练习二次。

  4、 第三次综合演习(排地雷)

  ①刚才我们进行了演习,现在有一个任务,沼泽地里有许多“地雷”要我们去排除。

  ②幼儿想办法排地雷要求不能掉到沼泽地下去,站在砖块上弯腰拾地上的“地雷”,爬过桥把地雷放到安全区。

  ③幼儿进行比赛,弯腰拾地雷不能掉到沼泽地下去在爬过河把地雷放到安全区。[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三、放松活动:

  1、 幼儿互相欢呼胜利的喜悦,教师对幼儿进行表扬与鼓励。

  2、 幼儿听音乐互相做“捶背”操。

  延伸活动:

  在体育活动区角中提供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箱,让幼儿进行各种动作及体能的练习。

  教学反思:

  整节课注重了每个孩子的参与、尝试。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很高,积极主动,表现出很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老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自主探索范围,幼儿充分的体验了自主乐趣。在摆放教具(纸箱)布局要恰当,预防幼儿在活动受伤。

25、幼儿园音乐表现区《小鸟落落》中班主题教案反思

  材料

  1.各种小鸟头饰,《小鸟落落》音乐

  2.评委桌牌、晋级与淘汰牌。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玩法

  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优美、协调的动作、乐器、道具等大胆表现歌曲。

  建议

  1.开展“我是小百灵”选拔赛,鼓励幼儿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

  2.随着音乐的旋律,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自由表演,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表演。

  3.自选喜欢的小鸟头饰,随音乐进行自由表演,重点表现休止符的停顿以及旋律的停顿。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很抒情的歌曲,歌曲中的休止和;连音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几次欣赏旋律,幼儿对这首乐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孩子们一起用动作表演歌曲,即带着孩子们一起演唱,一边用动作来表达歌曲的内容。体验爱护鸟类的情感,幼儿在歌表演中,大胆尝试很多不同的动作、神态与表情,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中再一次巩固歌曲的内容,体验了快乐音乐的情感。活动中基本上每一个幼儿都参与了,动作也非常漂亮。

26、幼儿园音乐表现区游戏《毛毛虫和蝴蝶》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材料:

  1.三角铁、铃鼓、沙锤、串铃等乐器,纱巾、丝巾若干。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根据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及情绪和情感特点,用动作和节奏创造性地表现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表演组或乐器组,指导两组幼儿默契配合。

  3.启发表演组幼儿借助纱巾、丝中等材料自主进行装扮,根据旋律特点和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引导乐器组幼儿根据乐曲特点选择乐器进行伴奏。例如:A 段音乐选用三角铁沙锤等乐器:B 段音乐选用铃鼓、串铃等乐器。

27、幼儿园科学活动《自制饮料》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幼儿缠着家长要饮料,幼儿同伴之间也常谈论自己喝过的饮料。此活动抓住幼儿这一兴趣,以自制饮料为切入点,提供奶粉、橘子粉、方糖、可可粉、酸梅粉等物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在调配饮料的过程中发现物品的溶化现象,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标:

  1.知道饮料是多种多样的,在自制饮料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物品能溶于水。

  2.尝试用常见的饮料粉自制饮料,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积极动手尝试自制饮料的快乐,懂得健康饮用饮料的常识。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搜集各种各样的饮料,布置饮料展览会

  2.饮用水、奶粉、橘子粉、方糖、可可粉、酸梅粉、冰糖、一次性纸杯、吸管勺子等。

  活动建议:

  一、参观“饮料展览会”,知道饮料是多种多样的。

  1.幼儿自由观看各种各样的饮料。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认识的饮料名称。

  2.幼儿自主观察,比较饮料的不同之处。

  引导幼儿从颜色、气味、包装、商标等方面进行对比,说出饮料的不同之处。

  二、幼儿动手自制饮料,观察物品的溶化过程。

  1.出示自制的饮料,激发幼儿动手试一试的欲望。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制作饮料的方法。

  引导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制饮料的方法:盛 1 勺饮料粉放入杯中,加入半杯水,引导幼儿边用小棒轻轻搅拌边仔细观察饮料粉在水里的变化:饮料粉去哪了?冰糖有什么变化?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奶粉、橘子粉、方糖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加上水经过搅拌就会溶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自制各种各样的饮料。

  三、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饮料。

  鼓励幼儿边配制饮料边品尝,根据自己口味适当加料、加水。尝试用两种饮料粉配制饮料, 如橘子粉与可可粉一起配制等,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两种饮料粉溶化的奇妙变化。

  四、幼儿品尝饮料,知道应该健康饮用饮料。

  1.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自制的饮料,将配制好的饮料与小伙伴共同品尝,分享快乐。

  每人一根吸管品尝饮料,然后交换品尝,感知饮料味道的不同,并用恰当的词表达饮料的味道。

  2.幼儿共同讨论喝饮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幼儿懂得剧烈运动后不能喝饮料、喝饮料时应适量少喝冷饮及碳酸饮料,并懂得最好的饮料是水,应该多喝水。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28、幼儿园科学发现区《可爱的蚕宝宝》中班游戏教案反思

  科学发现区

  ☆可爱的蚕宝宝☆

  材料:

  介绍蚕宝宝生长过程的图片,有盖的纸盒 1 个(盒盖上钻几个小孔透气),附在白纸上的蚕卵若干,桑叶适量,“幼儿学习材料”—《春天你好》。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生活习性,鼓励幼儿用符号简单进行记录。

  2.指导幼儿自主阅读《春天你好》第 24 页,相互交流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蚕卵的外形和颜色,与幼儿共同将蚕卵放进纸盒内,在蚕卵上面覆盖桑叶,盖好盒盖,将纸盒放在适当位置。

  3.每天提醒幼儿观察蚕卵,尝试记录蚕宝宝吃桑叶的数量速度以及身体大小颜色的变化等, 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29、幼儿园户外活动《好玩的报纸》中班体育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报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质地柔软,适合造型成多种花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在活动中对纸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各种纸的探究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本活动我们利用废旧报纸为游戏的载体,为孩子们提供自主探索活动的机会,充分探究报纸的多种玩法,把报纸变成球、条等各种形状运用在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提高体育技能。

  【活动目标】

  1.愿意玩报纸,掌握快跑、跨跳、抛接等动作要领。

  2.积极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和创造的快乐。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搜集旧报纸若干2.筐子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为游戏做准备。

  幼儿随音乐做躲闪、跳高、弯腰等动作,锻炼头部、肩部、四肢等身体各部位。二、出示报纸,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报纸的多种玩法,掌握快跑、跨跳、抛接等多项

  技能。

  1.出示报纸,引导 幼儿探索报纸的多种玩法提问:报纸可以怎么玩?

  2.幼儿分散玩报纸,自由探索报纸的多种玩法。(鼓励幼儿改变报纸的造型把报纸搓成条、握成球等方法创造性的自由玩报纸)。

  3.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玩报纸的方法,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玩示范的游戏玩法。并提升幼儿多种玩报纸的经验。

  4.引导幼儿相互示范,学习各种玩报纸的方法:如:贴纸跑、抛接报纸球、双脚跨跳报纸等游戏。

  三、玩游戏“贴纸大赛”,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报纸的快乐。

  1.第一次练习游戏:将纸贴在胸前快速跑,跨跳过报纸桥返回。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贴纸跑快速跑后,双脚跨跳报纸桥取走到对面的线上并返回,不用手动报纸。

  教师从动作、技能方面关注幼儿游戏情况,进一步引导幼儿贴纸、跑跨跳的要领。

  2.第二次比赛游戏:幼儿分三组,每组幼儿贴纸跑,跨跳过报纸桥,直线返回。

  3.根据幼儿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引导幼儿鱼贯式练习

  四、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和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幼儿围成圈,和纸儿一起飞一飞,幼儿合作放松,互相捶捶背、捏捏肩,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0、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青蛙》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听说游戏就是一听一说,听说游戏是通过一听一说,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游戏规则,扩展幼儿词汇的一种语言教育活动,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孩子游戏的活动。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听与表达。学会描述实物的主要特征,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活动名称:

  大班听说游戏《小青蛙》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结合图片,了解小青蛙的外形特征,让幼儿学学小青蛙的叫声。

  2. 初步学习儿歌,鼓励幼儿跟随老师学说儿歌,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

  3.愿意参与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活动乐趣。

  4. 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 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道具小青蛙 音乐

  活动过程:一、导入,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稳定好幼儿情绪(做律动)

  1老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听,(幼儿听动物的叫声)谁来了?我们把它请出来,看看是小青蛙吗? (出示图片青蛙)我们的小朋友真厉害呀,从声音就知道是小青蛙,真棒!我们一起和小青蛙打一下招呼,你好呀,小青蛙,

  2.让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学小青蛙”呱呱”的叫声。

  二、讲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

  1.教师出示儿歌主题图,让幼儿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认识小青蛙简单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青蛙喜欢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

  2.教师出示青蛙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小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三、学说儿歌《小青蛙》

  1.教师范读儿歌。让幼儿仔细听后,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说儿歌。

  2.请幼儿先跟着儿歌自由编动作跳舞,然后再跟老师边说儿歌便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延伸:

  我们认识了小青蛙那我们现在把它画出来送给爸爸妈妈好吗?

  活动小结:

  小朋友,我们今天知道了小青蛙有一双圆圆的眼睛,穿着一身漂亮的绿衣裳还有一条长长的舌头,专门吃害虫,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由于环节设计的合理紧凑,且学习内容本身很吸引孩子,学习的儿歌念起来又朗朗上口,很容易表达,这也增加了知识面简单了解青蛙,也为后来幼儿在自由创编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小青蛙》语言形式简单,利于幼儿表达情感对音乐感兴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