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植物分身法》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植物分身法》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植物分身法》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植物分身法》反思

  设计意图

  多肉植物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朋友也对这种新奇的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新奇的植物有着独特的繁殖方式,我们可以用“砍头”(扦插)的方法帮助多肉植物繁殖,这种简单新奇的方式可以使孩子体验到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的乐趣,感受到在生活中运用“科学”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知道扦插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并尝试进行扦插实验。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肉肉这一形态的多肉植物。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扦插的繁殖方式

  活动准备

  1、展示用实验器材:肉肉一盆(一盆即可),用于向小朋友展示肉肉的基本形态所用。

  2、节选动画《西游记》小视频。

  3、动手实验器材:2.1斗南花卉市场购买最便宜的肉肉若干(类似平时见到的厚脸皮植物),若是能购买幼苗更好,肉肉数量原则上小朋友能分到1-2瓣,用于扦插种植;2.1简单园艺种植土,数量根据小朋友的数量来控制1Kg左右即可,每人100g左右;3、种植工具:一次性塑料纸杯(底部用牙签钻孔)、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双,以每组5-6人为标准准备小剪子一把,以备用着;4、大塑料袋,数量以每组配一个为准,用于盛放园艺土,到时以供小朋友自行抓土填放于纸杯中;5、园方提供水,种植完后教师引导浇灌。

  活动过程

  一、观看节选动画小视频,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1、观看视频后讨论孙悟空的分身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引出活动主题:在植物界也有这样的分身术——肉肉植物的分身术。

  教师:孙悟空可以分身对付妖怪,我们身边也有一种植物具有这种分身的本领——多肉植物。

  二、展示相关肉肉及扦插的视频及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扦插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知道扦插的科学性。

  教师:多肉植物是怎么“分身”的呢?我们来看一段科学小视频。

  三、实验动手环节:扦插实验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左右摇动小心摘下叶片,叶片不能插进土里,而是要放在培育土的表面,也不能浇水。

  2、幼儿在多盆多肉植物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肉肉摘取叶片进行扦插实验。

  3、将实验移到植物角继续观察实验进展,并用简单绘画的方式进行实验记录。

  四、教师与幼儿把扦插实验一起布置在植物角,一起观察讨论植物角中多肉植物的形态和颜色等,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 家长带幼儿到花卉市场或多肉植物研究基地参观,了解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并帮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

  2、 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多肉扦插实验,并一起完成实验记录。

  知识链接:

  1,生物无性繁殖的方式:

  A,分裂生殖

  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这两个新个体大小形状基本相同。例如:变形虫、草履虫、细菌等。

  出芽生殖

  在母体的某些部位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以后会从母体脱落,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如:酵母菌、水螅等。

  孢子生殖

  真菌和一些植物,能够产生无性生殖的细胞——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田间下,能够萌发并长出新个体。如:青霉、曲霉、衣藻、苔藓。

  营养生殖

  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从母体脱落后,能够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如:马铃薯的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等。

  (某些动物也是通过无性繁殖来传播后代的。)

  断裂生殖

  无性生殖方式之一。生物体在一定或不定的部位断裂成两段或几段,然后每小段发育成一新个体。如颤藻、涡虫等。

  2,植物为什么要进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确实会带来一些优势,如迅速的繁殖及其带来的种群数量迅速上升。但是直接的DNA复制导致的多样性不足和进化乏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弱点。因为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后代适应不断变换中新环境的能力会被削弱,这将影响它们种族的延续。

  因此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植物往往选择无性繁殖,例如多肉植物。

  3,植物组织培养

  组培: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活动反思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以科学的精神向孩子说明肉肉的形态特点,并鼓励其进行创新性提问。

  2、在进行扦插时,重点引导孩子完成扦插步骤,并说明扦插的科学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3、教师要学习了解链接知识,在活动后为幼儿拓展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2、大班科学教案《植物过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怎样过冬,感知冬季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绘画、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知感知各种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状态。

  3、有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及爱护植物的情感。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硬板纸上有一张白纸,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话题。

  1、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气候有什么变化?

  2、师:这么冷的天气,花草树木辉冬死吗?植物们准备好过冬天了吗?下面,我们带上纸板一起到户外,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冬天的植物"。

  二、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并记录植物现象。

  1、师:冬天到了,小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大树上有什么变化?小草是什么样子的?

  2、师:请小朋友在指定范围内自主观察,并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疑问。

  3、教师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植物的变化,①观察大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②师:请小朋友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③观察小草:请小朋友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4、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笔记录植物过冬的种种表现。

  三、回活动室后组织交流。

  师:请小朋友跟同伴讲讲你的记录和发现,看看植物过冬有几种方式?

  四、帮助幼儿了解植物过冬的各种方式。

  1、师:冬天到了,落叶树的叶子纷纷掉下来,常青树的叶子仍然还是绿色的;落叶对树木过冬有帮助吗?(减少水分蒸发、落叶能化为肥料、营养树根)

  2、师:小草是什么颜色?它冬死了吗?(有的小草根已经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种子,有的小草根还活着,明年春天还会发芽。)

  3、师:人们怎样帮助植物过冬呢?(在树上涂石灰、扎干草,为油菜、麦苗撒上草灰、干粪,把怕冷的观赏植物搬到室内或温室。)

活动反思:

  这样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开心。在老师与幼孩子们的互动、孩子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体现了让幼儿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树木的过冬方式,由于这方面的内容知识性较强,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用说教的方式幼儿肯定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解落叶过冬的方法时,我先通过孩子们的感知觉,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具体感知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在讲解蜡质过冬时,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找出结果。在这样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孩子才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活动的延伸部分,孩子们从讨论人们怎样保护植物过冬到自己画一画,并动手为小树包裹稻草,形成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感到非常喜悦。

3、大班科学教案《昆虫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二十一个。

  2、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3、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4、音乐带、录音机。

  5、森林场景,益虫的家和害虫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虫?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2、师:“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3、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5~8位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活动反思:

  幼儿对昆虫比较感兴趣,用请小客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们请进来吧!幼儿戴昆虫头饰做动作进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虫来做客了。组织幼儿和小昆虫一起听音乐跳舞,这时扮演小昆虫的幼儿站起来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请幼儿逐个说一下在场小昆虫的家,然后教师总结:原来昆虫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树上的鸟窝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请一个扮演小昆虫的幼儿起来提问:“小朋友,你们还认识那些小昆虫吗?”昆虫卡片的出示,引起了个别幼儿的兴奋,他们有的无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头接耳地讲述自己在卡片中获得的乐趣。讲述时虽然幼儿的表达很积极,但纪律很松散,回答问题无规则。在帮助昆虫找家的过程中,小朋友对常见的昆虫比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两栖昆虫让他们很犯难,不知放哪里,所以都问起了老师。游戏昆虫找家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每次当发现小昆虫走错地方时,老师都会及时的讲评和纠正。但是,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有些地方没给有孩子们讲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虫可以分为两种: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还有个别知识点讲得不够准确

  在活动中,教师能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活动,由易到难,过度自然,小朋友的参与兴趣很高,但活动中让老师觉得不足的是开始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内容简单些,或直接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和老师一起解决。这样的处理是否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些。建议下次教学,可以试试。

4、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植物的“身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4、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分解图、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师:(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将科学活动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课前的观察和思考。由人的身体自然导入植物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幼儿对植物的“身体”一目了然。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师:这里有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师:种子的本领真大。其实植物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这里是几种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它们能拼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

  (2)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植物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一般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竹子(放课件)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种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

  [动脑想,动手拼,动口说,调动了幼儿多个感官的参与。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有关植物“身体”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应用课件介绍特殊例子,给幼儿传达了科学、准确的知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植物“身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现场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了爱劳动意识,也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拣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实,植物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美食和营养,还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们知道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吗?

  师: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活动区中的这些材料做出什么样又好看又好玩的东西呢?(活动区提供植物的叶子、种子等,让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图片,学生对于这些各各种样的植物非常的感兴趣,从而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然后介绍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类大约多少。这样学生对于各种神奇的生物植物就会有一种探究的欲望。然后我提问:那么这些植物有身体有哪些部分呢?这个时候学生进行猜想。当然学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学生的猜想中当然有看书之后说的,但是我不会阻止学生的。然后问学生你猜想植物有这些部分组成,是否想观察一下植物呢?学生当时是很兴奋的。

  我当时提问:你从那几个地方进行观察呢?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环节给我遗漏了。于是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举手回答,然后各个小组组织成员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学生在楼下的花园草地上进行探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我看到有小组研究叶,有的研究植物的整个身体,但是我发现有个别的小组没有有效的进行合作。我想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培训需要加强,积极的加强小组长的领导,使整个小组的成员围绕在小组长的周围,以便继续有主导,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动的有效性。我还发现小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进行记录。这个很好。

  在学生汇报的环节,学生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汇报。但是需要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耽误了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在补充环节的环节的过程中,我补充补充一下植物没有那六部分。这样学生知识结构就较为完善了。

5、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 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6、大班科学教案《秋天的水果》含反思

活动意图:

  秋天来到,伴随着瑟瑟秋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各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陆续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等数不胜数。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对身体十分好。特别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华。结合实际开展了此次活动《秋天的水果》。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各样秋天水果的特征。

活动目标:

  1、 观察秋天水果,比较水果果核特征。

  2、 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实物。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动难点:

  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你们都吃过什么水果?

  小结:好多水果都是我们喜欢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儿观察,讨论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结:原来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这些水果里有果核吗?

  (幼儿根据经验讲述)

  三、果核配对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种?

  水果果核连线,出示食物进行验证。

  小结: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还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样的?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活动通过说说,看看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活动中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按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而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充满趣味性,符合幼儿需要,完成了活动目标。

7、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植物的身体》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

  植物的“身体”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4.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分解图、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师:(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将科学活动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课前的观察和思考。由人的身体自然导入植物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幼儿对植物的“身体”一目了然。]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师:这里有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拼植物师:种子的本领真大。其实植物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这里是几种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它们能拼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

  (2)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植物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一般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竹子(放课件)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种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动脑想,动手拼,动口说,调动了幼儿多个感官的参与。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有关植物“身体”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应用课件介绍特殊例子,给幼儿传达了科学、准确的知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植物“身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现场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了爱劳动意识,也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拣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实,植物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美食和营养,还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们知道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吗?

  师: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活动区中的这些材料做出什么样又好看又好玩的东西呢? (活动区提供植物的叶子、种子等,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不意味着结束,活动室外才是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进行课外拓展,对激发幼儿探完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8、大班科学教案《海里的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尽量详细周全的描述所观察的物品,培养全面观察的能力。

  2.找出图中隐藏的鱼,培养排除干扰锁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3.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找到答案后的成功感。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视觉游戏的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尽量详细地描述所观察的物品,培养幼儿全面观察的能力。

  (1)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的同伴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2)现在请你睁开眼睛,仔细观察你的同伴,并详细地描述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3)现在请你们各自找个同伴,并互相告诉对方,他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4)师小结并表杨刚才观察仔细,描述全面而又详细的幼儿和其他方面表现较好或有进步的幼儿。

  2.操作幼儿用书,培养幼儿排除干扰因素锁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1)师交代题意和答题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慢慢找,不要着急,要看准了再涂色。

  (3)请幼儿展示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3.出示视觉游戏图片,进一步巩固幼儿排除干扰因素锁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1)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2)幼儿观察,操作。

  (3)请幼儿上前指出答案,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4)师小结表扬刚才表现积极主动的幼儿和观察仔细的幼儿,以及其他方面做得好的而幼儿。

活动反思:

  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幼儿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与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儿说不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恰当的给予引导,没有及时的给出答案,没有控制好教学尺度。 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这些。

9、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植物怎样喝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物怎样喝水

  活动目标:

  1.学习实验、观察的技巧。

  2.培养关心植物的行为。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植物怎样喝水》

  活动准备:

  *剪刀、红蓝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芹菜、白色花朵(玫瑰或康乃馨。)

  活动过程:

  *做小实验,请幼儿仔细观察植物是怎么喝水的。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

  ——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

  ——将芹菜插进杯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做记号。

  ——过一段时间,让幼儿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

  2.两色花实验:

  ——请大人将花朵的茎剪开。

  ——两个杯子各装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色、蓝色墨水。

  ——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里。

  ——经过一天以后,看看或多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白花是不是变成红花或蓝花了。

  *问幼儿:如果植物没水会怎样呢?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讲解为植物浇水的方法:

  ——土壤干燥十需要水,而且要将水浇在土上。看到有水从花盘底下漏出来时,应停止浇水。

  ——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每隔10天左右帮植物洗洗澡,这样可以冲掉叶子上的灰尘和虫子。

  *提醒幼儿回家帮植物浇水。

  活动评价:

  *能参与实验的过程。

  *能注意植物需要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10、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尾巴》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几种小动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提高认知水平。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点:

  1、重点:通过探究几种小动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2、难点: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提高认知水平

活动准备:

  1、主题课件。

  2、各种动物头饰、各种布艺尾巴。

  3、"找朋友"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启发谈话式)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幼儿:(喜欢)。师:你们都喜欢那些小动物呢?幼儿:(燕子、小羊、小鱼、小鸭子、小松鼠、孔雀等)幼儿模仿小动物的样子。你们观察过它们的尾巴吗?今天我们玩一个关于小动物找尾巴的游戏,好吗?

  二、准备活动(猜猜我是谁)

  1、出示课件。

  2、根据尾巴猜动物的名字。

  3、选择合适的尾巴,根据动物生活习性,判断各自尾巴的功能。

  三、游戏活动:"小动物找尾巴"。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根据所戴头饰的小动物在布艺尾巴投放圈中找到合适的尾巴,进行接力游戏,那组完成用时最短,尾巴找的最准确,那组获胜。

  1、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扮演的小动物。

  2、开展找尾巴接力游戏。

  3、宣布比赛结果。

  4、在游戏中穿插讲解不同小动物尾巴的功能。

  四、活动延伸

  (参观园内科学发现室)带领幼儿参观园内科学发现室,观察和了解关于动物的各种信息。

  本节课通过出示图片及观看课件,让小朋友认识了几种动物,这样激发幼儿课堂兴趣,并了解到每一种小动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不同的小动物其尾巴的作用是不同的,更不能没有尾巴。小朋友听得很认真,课堂兴致很高。

  在为小动物找尾巴这一环节中不是会都能做好。既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深透到里,也有对第一部分老师告诉他们知识的记忆体现。动手能力差的及没有仔细观察的幼儿,就较难正确完成这个作业。不过在老师的巡回指导与启示下。孩子都完成了。这样既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感觉自己也不错。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到科学课的趣味性,也可以发展孩子个性的空间。游戏中力争照顾每位,让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教室里充满了欢乐。愉快的气氛。

  最后,活动延伸把孩子带进无限的思考,让孩子带着诸多的思考去观察自然界动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探索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扩散以外的动物,我的知识面也不够广,今后要加强知识能力方面的修养。

活动反思:

  1、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别强,加之他们又都非常喜欢动物,但通过了解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的某一身体部位,比如说“尾巴”的了解就比较少。我选择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对这方面的探究欲望。

  2、从设计思路上来说,《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节活动课的设计上,是以猜测、观察、描述、游戏为主体组织教学。作为教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做好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幼儿从中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用途,同时克服活动难点——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环节里,让幼儿在合作参与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热爱科学,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科学始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促使他们探索的内在因素,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爱上科学、迷上科学,在本节活动课的设计中,我没有讲枯燥的尾巴知识,而是努力创设了和小动物们玩捉迷藏游戏这一情境,让幼儿由尾巴猜动物,并大胆探索、积极交流动物尾巴的作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动物尾巴的特征,我设计了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大胆尝试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活动,我明白——幼儿活动的设计,要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来组织教学,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

  二是如何做到以教材为范例,教给幼儿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小课堂,大生活”呢?在本节活动的设计上,我努力做到不局陷于教材,充分利用了教具、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拓宽幼儿的视野。另外,通过幼儿利用已往获得经验的讲述,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通过询问家长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并激发幼儿探索动物世界奥秘的欲望。通过本节活动,我明白,要想真正做到“小课堂,大生活”,就要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中兴趣激发到位,课后拓展适当、争取家长支持,我们的幼儿课堂才会呈现出和谐的“原生态”、“自然美”!

11、大班科学教案反思《影子的秘密》

  活动设计背景

  幼小的孩子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教学内容。我用“做中学”的理念,原则,设计,组织这个教学活动,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求知欲望,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过影子,活动中能用运各种手段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 通过自身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 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 布置一间暗室。

  2. 投影屏,立体玩具吗,手电筒,记录板,纸笔。

  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

  提问:影子先生怎么了?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2.激活思维,猜想,想象,建构。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影子变魔术呢?

  3.自主探索。

  分组实验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重点: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难点: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4.分享交流。

  5.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问题: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他只能是黑色的吗?他还会变什么魔术?

  教学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是新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探索影子,让学生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开始,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们寻找自己的朋友影子,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影子,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接着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最后,向学生介绍了影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观看了月食形成的原因的短片。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堂科学活动课是借鉴市科技馆的活动手册影子的秘密一课开展的,这次的教学是一次成长的教学,因为今天科技馆的老师和北京的专家老师也莅临了我的课堂,并对我的这节课做了点评,尚老师先是对我课堂好的一面做了表扬,其次对课堂的不足之处做了探讨,并结合科技馆鲁老师的意见和我一起共同进行了修改,让我确实感受了科学教学的魅力,今天的课堂教学是紧张的也是快乐的。

12、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植物的家》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 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13、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植物怎样喝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实验、观察的技巧。

  2、培养关心植物的行为。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剪刀、红蓝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芹菜、白色花朵(玫瑰或康乃馨。)

  活动过程:

  做小实验,请幼儿仔细观察植物是怎么喝水的。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

  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

  将芹菜插进杯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做记号。

  过一段时间,让幼儿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

  2、两色花实验:

  请大人将花朵的茎剪开。

  两个杯子各装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色、蓝色墨水。

  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里。

  经过一天以后,看看或多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白花是不是变成红花或蓝花了。

  问幼儿:如果植物没水会怎样呢?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讲解为植物浇水的方法:

  土壤干燥时需要水,而且要将水浇在土上。看到有水从花盘底下漏出来时,应停止浇水。

  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每隔10天左右帮植物洗洗澡,这样可以冲掉叶子上的灰尘和虫子。

  提醒幼儿回家帮植物浇水。

  活动评价:

  能参与实验的过程。

  能注意植物需要水。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现的愿望。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

14、大班科学教案反思《蔬果沉浮》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组织时正是柳城蔬果成熟的季节,小朋友虽然吃过了各种水果蔬菜,但是都是教师洗好了的,为了增进幼儿的知识,并且班上有部分幼儿对物体放入水中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感兴趣,因而我组织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增进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沉、浮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梨、番茄、茄子、青椒若干

  2、盆子、水、小毛巾

  3、自制记录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手指游戏:乒乓球

  二、认一认,猜一猜

  1、认识教师准备有的所有水果蔬菜。

  2、让幼儿猜一猜将过放到水里会有什么样的现象。<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取一样水果做实验,并将实验前后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画好的记录卡内。

  三、试一试

  1、介绍↑、↓、实验记录卡

  2、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操作并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

  四、结果展示和小结

  教师将所有的蔬果都放到水里做实验

  五、结束

  让幼儿回家试试一些常见的蔬果放到水中出现的现象。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能够按照我的流程进行,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都乐于参与到试验活动当中,但是也存在不足,一是我对班上孩子的能力还把握得不够好,在介绍上下牵头时,只是和幼儿说了箭头的名字,没有教画法;二是在孩子操作之前,要求说得不够详细,三是准备材料不够充分,因为在之前没有试验过蔬果,导致幼儿试验用的蔬果都是浮着的,没有沉下去的蔬果;此外,在对蔬果沉浮现象的解释上也不够。

15、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植物是怎样喝水的》含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很好的给予回应。

16、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有用的刷子》

  设计思路:

  有一天我化妆用的唇刷掉在地上被孩子们捡到,他们十分好奇:“这是什么?”、“好象是刷子”、“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妈妈好象也有这样的刷子,不过比这个毛要多一些”……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好奇的提问,让我为他们的探索精神感到高兴。《有用的刷子》以帮助儿童实现快乐成长和发展为宗旨,引导儿童积极探索周围环境的事物,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发展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最适合洗拖鞋的刷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2、会模仿使用各种刷子并用语言描述。

  3、喜欢观察生活中使用刷子的现象。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用途的刷子、拖鞋若干双、脚盆、塑料筐、抹布。

  活动过程:

  一、提供各种刷子让幼儿自己动手洗拖鞋,寻找最适合洗拖鞋的刷子。

  一部分幼儿选择了长柄刷,一部分幼儿选择了洗衣服的刷子,还有一部分幼儿选择了旧牙刷。洗了一会后,有的幼儿开始更换刷子。

  师:你们为什么要换刷子呢?

  幼儿:我拿的这把刷子没有把,洗的时候不好拿。

  这把刷子太宽了,洗拖鞋里面的时候伸不进去,卡住了。

  我的手太小了,这把刷子太宽,拿不住。<.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他们拿的是洗衣服的刷子)

  师:有的小朋友三种刷子都试过了,你觉得什么样的刷子最适合洗拖鞋呢?

  幼儿:这把有把的刷子和旧牙刷比较好洗,因为它们都有把,能伸到拖鞋里面去洗。

  我觉得旧牙刷没有这把刷子(长柄刷)好洗,旧牙刷的毛太软了,一使劲毛都倒下去了,刷不干净。

  牙刷的刷毛太少了,刷的地方太少,要洗半天才能把鞋刷干净。

  这把有把的刷子洗拖鞋最好(长柄刷),拿在手上很方便,刷子也能伸进鞋子里面去,而且刷毛比较硬,能很快把脏东西刷掉。

  二、观察比较各种刷子,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1、幼儿互相观察各自带来的刷子。

  师:“你们看我们都带来些什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和做什么用的吗?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幼儿:我带来的是擦皮鞋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医生洗手的刷子,我爸爸是外科医生,他每次做手术之前都要用这把刷子把手指缝刷干净,不然的话就会把细菌带到病人的身体里去。

  我带来的是睫毛膏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剃完头后用来刷头发的刷子,我爸爸每次给别人剃完头后脖子上总是有很多的短头发,用刷子刷了以后,脖子里就不痒了。

  我带来的是化妆的刷子,每天早上我妈妈都要用这些刷子化妆。

  我带来的是洗锅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梳头发的刷子,我妈妈说叫发刷。

  我带来的是画画用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姑姑给妹妹洗奶瓶和奶嘴的刷子。

  我带来的滚筒刷是用来刷涂料的,我们家搬新房子的时候我看见装修的工人叔叔用这个往墙上刷涂料,还有刷油漆的刷子。……

  2、比较这些刷子有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

  幼儿:有的刷子有把,有的刷子没有把。

  有的把长,有的把短,有的把粗,有的把细,有的把是木头的,有的把是铁的,还有的是塑料的,竹子做的。

  有的刷毛长,有的刷毛短。

  有的毛摸起来很软很舒服,有的毛很硬很扎手。

  有的刷毛是竹子的,有的刷毛是塑料的,有的刷毛是铁的(指钢刷)

  师:为什么有的刷毛很硬,而有的刷毛很软呢?

  幼儿:化妆用的这些刷子(手拿胭脂刷、唇刷、美容刷)它们都是在脸上用的刷子,脸的皮肤很薄,很软,要是用硬的刷毛来做这些刷子的话就会把脸给刷破,用软毛做的话就不会把脸扎破,还很舒服呢!

  像马桶刷、洗衣服还有洗锅的这些刷子它们的毛都很硬,硬的毛才能把脏东西刷干净,要是用软毛做的话脏东西就洗不掉,就像刚才用牙刷洗鞋子一样。

  师:那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

  幼儿;大部分都有把,所有的刷子都有刷毛。

  有的刷子是用来刷脏东西的,有些刷子妈妈化妆用的。……

  三、根据不同的用途对刷子进行分类。

  孩子们根据刷子的不同用途对刷子进行了分类。

  1、化妆类(唇刷、睫毛刷、胭脂刷、眉刷、美容刷)

  2、清洁类(马桶刷、锅刷、洗衣刷、鞋刷、车刷、奶瓶奶嘴刷、浴缸刷)

  3、粉刷类(滚筒刷、油漆刷、画刷)

  四、讨论:如果你是发明家,你会发明什么样的刷子?

  幼儿:我要发明一种能刷掉胶水的刷子,开学的时候我看见老师在墙上抠上学期粘的画,手指头都抠红了,要是有一把刷子能把胶水刷下来,老师就不用这么费劲地去抠了。

  我要发明一种多功能的刷子,只要轻轻一按按纽,我想要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

  我要发明一种刷栏杆的刷子,我看见清洁工人总是站在马路中间用抹布擦洗护栏,马路上有那么多的车多危险啊!要是有一种很长手臂的刷子,一按按纽,它就能把马路中间的护栏都刷干净,清洁工人就再也不用跑到在马路中间了。……

  五、延伸活动:牙刷喷画、滚筒刷画。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17、大班科学教案《植物是怎样喝水的》含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18、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植物过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怎样过冬,感知冬季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绘画、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知感知各种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状态。

  3、有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及爱护植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硬板纸上有一张白纸,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话题。

  1、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气候有什么变化?

  2、师:这么冷的天气,花草树木辉冬死吗?植物们准备好过冬天了吗?下面,我们带上纸板一起到户外,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冬天的植物"。

  二、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并记录植物现象。

  1、师:冬天到了,小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大树上有什么变化?小草是什么样子的?

  2、师:请小朋友在指定范围内自主观察,并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疑问。

  3、教师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植物的变化:

  ①观察大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

  ②师:请小朋友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③观察小草:请小朋友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快思 www.banzhuren.cn)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4、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笔记录植物过冬的种种表现。

  三、回活动室后组织交流。

  师:请小朋友跟同伴讲讲你的记录和发现,看看植物过冬有几种方式?

  四、帮助幼儿了解植物过冬的各种方式。

  师:冬天到了,落叶树的叶子纷纷掉下来,常青树的叶子仍然还是绿色的;落叶对树木过冬有帮助吗?(减少水分蒸发、落叶能化为肥料、营养树根)

  师:小草是什么颜色?它冬死了吗?(有的小草根已经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种子,有的小草根还活着,明年春天还会发芽。)

  师:人们怎样帮助植物过冬呢?(在树上涂石灰、扎干草,为油菜、麦苗撒上草灰、干粪,把怕冷的观赏植物搬到室内或温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孩子们在了解了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后,发现植物也在冬天有了很多变化,有的植物落叶了,有的植物还是绿色的,还有的植物居然开花了,这些都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分组去了解幼儿园内有哪些植物,冬天有什么变化,大胆猜测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在科学探索之后,作为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也能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分享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中,孩子结合自己的探索、调查,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然后,我再根据孩子的结论,通过PPT生动形象地演示,进行了知识归纳总结与提升;孩子们了解了几种植物的过冬方式,有落叶过冬、幼苗过冬、人类帮助、种子过冬等。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很想马上去验证一番。这时分类表展示出来,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这些植物属于哪种过冬方式,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当每个孩子把手中的植物都送过去后,孩子们不禁兴奋地讨论着。也许他们的答案并不一定正确,但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这会让他们更喜欢探索,乐于观察,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19、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比眼力》含反思

  活动目标 :

  会区分 物体的高矮、粗细,并会排序。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高矮不同的两把椅子、粗细不同的水桶、高矮不同的水杯、粗细不同的笔。高矮不同的凳子卡片五张、粗细不同的饮料瓶卡片五张。画有图片的纸三十三张。彩笔。饼干。

  活动过程 :

  一、开始部分:观察实物,比较高矮、粗细。

  教: 孩子们,看谁来了?

  出示大小不同的水杯、高矮不同的凳子、粗细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发现他们的不同,并且能说出这些物品的高矮、粗细、大小。

  二、基本部分:物品排序

  1、教师讲解比较粗细、高矮并学会排序。

  教:今天小猴子怕怕要搬新房子了,你们看(出示图片)这是他以前的房子,比一比谁高谁矮。他买了好多的东西,自己都办搬不了了,我们来帮帮他吧!(幼儿:好)。出示摆的凌乱的桌子卡片让幼儿观察,提出问题如何把它们摆整齐,让幼儿思考并请幼儿上前摆一摆。摆完后请幼儿说出是按什么顺序摆的。

  教:小猴怕怕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帮忙呢,我们一起去帮他整理吧好不好?(幼儿:好)

  2、教师引导幼儿开始动手操作物品卡片。

  摆放过程中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摆放顺序。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指导并鼓励幼儿。

  教师奖励摆的正确并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摆放顺序的幼儿。

  三、按规律填画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密码图。

  教:小猴怕怕为了感谢我们的帮忙,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饼干,想吃吗?(想)小猴怕怕把饼干放在了新房子里,可是忘了开锁的密码。。。。。出示密码图。

  2、教师示范填画密码图。

  引导幼儿观察密码图,先看第一组图形,图形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缺少的是哪一部分,空白处应该画什么。(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思考并上前示范画一画。教师小结:梓君小朋友填画的真好,这组图片这样就完整了,从高到矮的顺序拍的真整齐。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密码图,让其填画剩下的图案。教师来回巡视并加以指导并及时鼓励肯定幼儿。

  四:结束活动

  教师点评并总结本次活动(小朋友们都画对了,小手非常灵巧,都把锁打开了,怕怕非常高兴要请我们吃饼干了,我们准备洗手吃饼干吧!)

  比眼力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比眼力”旨在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高矮、粗细,并能对物体进行排序,善于发现周围物体的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活动前,我对教案原有的活动目标进行了改动,原因是我感觉让孩子们自己测量物体的高矮、粗细,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些难度。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从身边的事物观察起,孩子们确实很感兴趣,当孩子们跃跃欲试,想上前给物体进行比较时,我没有及时给与孩子们机会,全有老师代替,阻碍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孩子们集体操作摆卡片时,大多数孩子都能按粗细、高矮进行排序,在这里我对孩子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当时想只要能排对顺序,并且知道是按什么顺序摆的就可以了,我忽视了应该让幼儿在集体面前确定的回答出自己的答案,并且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规则及要求,让幼儿巩固排序的知识点。在第三环节记录一环节中,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不在老师的提醒下就可以自如的选择相应的颜色进行绘画,我想这应该是进入中班的孩子应该达到的观察水平,所以我并未过多的解释,旨在利用此图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及记录能力。

  本节课我感觉思路比较清晰,步骤也很明确,环节之间衔接也很好,只是每个环节过于潦草模糊,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在以后的上课中我应该多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多多放手,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导性。

20、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月亮》反思

  活动目标

  1.对事物有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探索,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

  2.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3.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月亮”组图;“变化的月亮”图片。

  纸面教具:《月亮的变化》记录单。

  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变化的月亮”;颜料、水粉刷、颜料盘、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组图联系幼儿已有经验讨论月亮的形状

  ——天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月亮挂在天上,月亮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

  ——你看到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它像什么?

  二

  发放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月亮变化的规律

  ——慢慢地拉动细绳,看看月亮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有什么规律呢?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

  ——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左边的小月牙和右边的小月牙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四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呈现月亮形状变化规律

  1.教师介绍绘画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今天,教学活动为大班科学活动《变化的月亮》,主要是让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21、大班科学教案《马路上的汽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各种汽车功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达交流对汽车的感性经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7.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教学准备:

  1.拍摄录像: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垃圾车在清扫马路、洒水车在洒水。

  幼儿收集各种玩具汽车。

  2.录音:轿车、卡车、消防车、救护车启动声或鸣叫声。、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在录像中你看见马路上有哪些汽车?

  老师:马路上的汽车可多了,请再看一遍录像,边看边记马路上有哪些汽车?

  二、探索汽车的不同功用

  1.玩自己带来的各种玩具汽车

  教师扮警察,幼儿当司机。

  警察问司机“你开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区分客车和货车

  谁带来了可以乘乘客的汽车?(专门用来乘乘客的汽车是客车。)

  谁还带来了可以运货的汽车?(专门用来装运货物的汽车是货车。)

  幼儿从自带的玩具汽车中分别挑选出客车、货车、并向大家介绍该辆汽车的名称。

  3.了解特殊用途的汽车

  这是一辆什么汽车?(铲车)你在哪里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或:是用来乘人的吗?是用来装货的吗?)

  看录像:垃圾车在马路上清扫垃圾。

  这又是一辆什么汽车?瞧,它有什么用?垃圾车是怎样把马路上的垃圾清扫干净的?

  小结:铲车、垃圾车都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为人们工作。

  还有哪些汽车也有特殊本领,可以为人们工作的?(幼儿找出有特殊功用的玩具汽车)

  三、探索按汽车不同功用进行分类

  1.游戏(一)汽车开进停车场

  天黑了,汽车要进停车场休息了,这里有1号(2号、3号)停车场,你把带来的玩具汽车分一分,准备让哪些汽车进1号(2号、3号)停车场?

  一幼儿示范操作

  (引导幼儿在按颜色、形状等分类基础上按功用进行分类)

  幼儿集体操作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客车、货车、特殊功用的车分别停放进1号、2号、3号停车场。

  幼儿集体检查停车场内的汽车停对地方了吗?

  2.游戏(二)听什么汽车开来了

  引导幼儿听各种汽车发出的声音,辨别出这是什么汽车?该进几号停车场?(救护车、大卡车、轿车、消防车)

  延伸活动:这是一辆什么汽车?(坦克车)是不是在马路上开的汽车?还有哪些不是在马路上开的汽车?

  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客车、货车、特殊功用的车分别停放进1号、2号、3号停车场。

  幼儿集体检查停车场内的汽车停对地方了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就是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的,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活动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活动的目标定位是科学、合理的。本次活动运用基本图形表现常见汽车的外形特征,体验不同车辆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整个活动以“游戏”为载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2、大班科学教案《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小狐狸家门前”:

  1、布置有规律排序的大小气球、彩旗、红色的花、蓝色的花。

  2、各种有规律的图案物品。(如黄色的小鸡、蓝色小鸡、黄树叶、绿树叶) 。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教学情境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探索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2、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它们漂亮吗?(花、气球、彩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谁先找到它们排列的秘密。花是一红二蓝,一红二蓝,气球是二大二小,彩旗是二红一黄,二红一黄。刚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花是按不同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气球是按大小有规律排序的,彩旗是按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

  2、小松鼠想邀请小动物去它家里做客,小松鼠在去森林的路上,它遇到了一群小鸡,看,小鸡多么听话,一个一个的排着队,咦,怎么有三只小鸡掉队呢?谁能帮他们排好队?

  你发现这些小鸡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呀?小鸡是按照一只黄色两只蓝色,一只黄色两只蓝色的规律排队的。

  3、小松鼠走到一棵树下面,它看见树叶往下掉,小松鼠就想:要是树叶也像小鸡一样排好队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小松鼠,怎样让树叶也排整齐队呢?

  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排序的呢?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出来,明天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好吗?

  活动延伸:

  人们很聪明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各种图案有规律的排序,装饰在我们用的、玩的物品中,使这些这些物品更漂亮。

23、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孔不入等特点。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对人、动植物的作用 ,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气球、清水1盆、塑料水瓶、针筒、小砖块、吹气胡子、乒乓球等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气球)

  2.气球里面有东西吗?

  3.对准幼儿的脸,边放边问:感觉有东西出来吗?(有)能看见它吗?(不能)抓得到吗?(不能)闻到味道了吗?(没有)

  4.小结:原来气球里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到、摸不着的气体。

  二、感知空气的无孔不入

  1.空间中有空气

  (1)气球里有空气,那么我们的活动室里会有空气吗?

  (2)我们用塑料袋到活动室的各个地方装一下,大家分开找,找好后捏紧袋口,回到座位上。

  (3)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空气?

  (4)小结:活动室的各个地方都有空气,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它们里面会有空气吗?(幼儿猜测)

  2.物体中有空气

  (1)介绍三组实验

  这是什么(可乐瓶),它的上面有一个纸套,像个小火箭,玩的时候双手用力拍打小瓶子,看看火箭会有什么变化?

  它是什么(针筒)玩的时候连续地推动针筒,看看乒乓球有什么变化?

  这个玩具很好玩,等会拿一个纸嘴套在上面,对准吹气口吹气,看看胡子有什么变化?用完的吹嘴放在蓝色盒子里。

  游戏很好玩,玩好一个游戏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等会听到小铃声请你们把材料放在桌上再回到座位上。

  (2)交流

  a.在玩火箭发射时你发现小火箭怎么样了?为什么?空气藏在哪里?

  b.玩乒乓球游戏时推动针筒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空气藏在哪里?

  c.吹胡子游戏中胡子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空气藏在哪里?

  小结:原来一些东西里有空气,连身体里也藏着空气。猜猜这块小砖块里有空气吗?(幼儿猜测)

  (3)空气的无孔不入

  a.小砖块按到水中,水里有什么变化?(空气从砖块里跑出来,原来砖块里也有空气)

  b.小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凡是有空隙的东西里空气都可以跑进去。在生活中,空气还会用在什么地方呢?

  (4)空气的运用

  a.幼儿自由讲述

  b.(出示幻灯),看看空气藏在哪里?

  三、空气的作用

  (1)我们周围都有空气,如果捂住口鼻,会怎么样?(人离不空气)

  (2)还有谁也离不空气?(植物、动物离不开空气)(看幻灯)

  小结:我们呼吸需要空气,连动物、植物都离不开它,所以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它;而且新鲜的空气更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一起到大树下去呼吸新鲜空气吧!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一个装满空气的密封塑料带让幼儿进行摸一摸,闻一闻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接着又让幼儿跟着我进行深呼吸,用鼻子吸,使得他们知道袋子里装的是空气,鼻子吸得也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着也摸不着,对我们特别重要。在幼儿找一找空气在哪里环节,我让幼儿用袋子捕捉空气、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活动中我亲自试验操作: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让幼儿明白燃烧也需要空气。让幼儿屏住呼吸,尝试没有空气的感觉;然后深呼吸,感受有空气的好处。在通过屏息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重要。通过多次的实验探索活动使得幼儿了解了空气的无处不在以及空气的重要性。最后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重要性之后树立幼儿环保的意识,并让幼儿自己说说怎么保护环境。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感觉我的言语比较多,导致了活动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24、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冒险小子走钢丝》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探索,了解两边重量相等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2、鼓励幼儿运用习得的科学经验制作玩具。

  3、体验尝试过程的快乐,感受活动成功的愉悦情绪。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学具:人手一份操作器材(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丝分别绑在两根筷子上连接成斜线,筷子的一头插入在装有沙子的罐子里,制作成一个架子)、人形纸卡、橡皮泥。

  2、教具:利用平衡原理制作的玩具 (一块方形胡萝卜、三根牙签、一些橡皮泥制作而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小朋友见过杂技表演"走钢丝"吗?他们是怎样的?

  2、(出示人形纸卡)

  瞧,有一位冒险小子,它也想来学走钢丝,它想先学着让自己跨在钢丝上不摔下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鼓励孩子运用以往的经验进行发散思维、联想回答)

  二、教师介绍材料,探索"冒险小子"跨钢丝的方法。

  1、用教师准备的一种材料--橡皮泥,帮助冒险小子跨走钢丝。

  2、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使"冒险小子"跨在钢丝上不摔下来的?(绑、粘等固定的方法)

  三、探索"冒险小子"跨走钢丝的方法及奥秘。

  1、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冒险小子跨在钢丝上平衡地滑动呢?

  2、幼儿尝试后演示:

  (1)请将冒险小子固定在钢丝上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2)请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两边重量相等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3)请将橡皮泥包裹

  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两边重量不等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3、讨论交流:为什么用同样方法(都是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

  有的成功了,有的却没有成功呢?

  (让幼儿了解两边重量相等能使冒险小子保持平衡的道理!)

  四、幼儿第三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此活动借助橡皮泥这一材料,让孩子通过多次尝试、交流,在操作摆弄、做做玩玩中使一些本来含糊的、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慢慢变得明晰起来,不知不觉就习得了平衡的经验。而活动中反复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幼儿最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一种不成功不罢休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与精神。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眼前,只要自己善于尝试,敢于实践,成功就会属于自己!

25、大班科学教案《礼物》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找找、说说的过程中了解动物与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关系,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意用自己的本领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体验礼物的意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7、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PPT

  2、分组操作材料:礼物与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活动。

  1、今天是狮子大王的生日,让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吧!

  2、过生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二)集体讨论,观看PPT:想想、猜猜,获取动物与物品的相关经验。

  导入语:今天狮子大王过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会送什么礼物给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情景一:猜一猜奶牛会送什么礼物?

  情景二:想一想蜜蜂会送什么礼物,为什么?

  情景三:母鸡有什么本领呢?想一想母鸡会用鸡蛋做了哪些不同的礼物呢?

  小结:奶牛送了香香的牛奶,蜜蜂送了甜甜的蜂蜜茶,小母鸡把鸡蛋做成各种各样的蛋制品。他们都用自己的本领,做成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三)分组操作:找找、说说,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1、情景四:讨论动物的本领。

  又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是谁?会送些什么礼物?

  2.幼儿分组操作并交流:配对游戏找一找,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配对。

  3、集体展示并交流:理解动物与物品的关系。

  (四)表达祝福,理解礼物的意义。

  情景五:小鸟用清脆的歌声作为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延伸活动:

  用自己的本领表达祝福,进一步理解礼物的意义导入语:小动物们能用自己的本领作为礼物送给狮王,那你们有什么本领可以送给狮子大王作礼物呢?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了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的相关礼仪,并懂得了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活动难点基本解决,活动重点如果设置一个情感体验的环节就更好了。

26、大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5、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玩玩饮料盒

  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27、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模板《下落的秘密》

  设计意图

  自然科学属性相比与其他各领域活动而言,更加强调幼儿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冬天来了,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幼儿最喜欢把落叶抛洒这玩,乐此不疲,他们对落叶下落的现象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基于幼儿对物体下落的探究和思考,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下落”这一现象兴趣浓厚,于是设计了《下落的秘密》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孩子们发现各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之处。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的兴趣,感知物体下落时的不同特点;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观察结果,了解不同物体下落方式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

  3、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同一物体下落的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观察结果,了解不同物体落方式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

  难点: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同一物体下落的现象。

  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丝带、泡沫网、纸杯、桌面玩具、塑料袋、手工纸、木夹子、树叶、羽毛、气球、毛巾、废弃的饮料瓶、乒乓球等,数量之和多于幼儿人数。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记录纸和笔。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样大小、颜色的手工纸幼儿人手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演示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树叶,并演示树叶下落时的样子,激发幼儿观察、探索的兴趣。

  2、师:今天苏老师带来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请大家去试一试,观察它们下落时的样子。

  二、幼儿探索、感知物体下落时的不同现象。

  (一)幼儿自主观察、探索物体下落时的样子,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的发现。

  (二)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1、师:小朋友们,通过刚刚的观察,物体在下落时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原来小朋友发现不同的材料它下落的方式不一样。

  三、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观察结果,了解同一高度、同一时间,不同的物体下落的方式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

  1、师:刚刚我们观察了一种材料它是怎样下落的,现在我们用两种材料进行比较和观察,每个小朋友选择两种材料,同一高度,同一时间放开,请你观察这两种材料下落的方式和速度有什么不一样?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把你的发现用符号或者是线条表示出来,然后我们再来分享。

  2、幼儿自主探索并记录,教师适时引导。

  3、张贴和分享记录表

  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用的是哪两种材料,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刚刚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同一高度、同一时间,不同的物体下落的方式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

  四、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同一物体下落的现象。

  1、师:请小朋友用同样的手工纸使它下落的方式不一样。

  2、幼儿自主尝试让同样的纸发生不同的下落方式。

  3、交流:你用哪些方法让你的手工纸下落的方式不一样。

  4、师:同样的材料,我们在改变了它的形状以后,在下落时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原来物体的下落也和它的(形状有关)。

  五、延伸活动: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下落的有趣的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视频吧!小朋友视频里这些下落的方式很奇妙吧?今天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有关下落的秘密,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下落的秘密,我们接着再去发现吧!

  活动总结

  在一次操作活动中,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幼儿,只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和宽松的探索环境,这样有利于幼儿自由尝试,在初次尝试之后,幼儿发现物体从空中下落时的速度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转着圈,有的左飘右飘的方式下落。第二次操作让幼儿选择两种物体同高度观察比较下落的方式和速度,并记录,孩子们的记录和分享表达也是非常丰富的。第三次通过操作同样的物体,我们将形状进行改变,小朋友发现到了物体的下落还和它的形状有关。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分享表达,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更升华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28、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园里装电话》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园里装电话

  设计意图:

  1、关于目标制定与载体选择。本次科学活动的知识目标定位在对6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引导孩子们设计电话号码,为可爱的小动物进行设计。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载体?我以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活动目标;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本身的兴趣。

  2、关于目标的“度”的把握。排列组合的知识可以把我们引向概率学,但对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5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征是单向的线形思维。因此,我把它定位在排出6个具体的号码。

  3、关于活动过程的设计。科学活动离不开一个基本的程序,即“激趣——探索——成功”。本次活动中,对家中电话号码的讨论旨在激趣,也为后面的自主设计奠定基础;帮小动物们设计电话号码是展开探索过程,最终走向成功。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则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2、体验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记录单、铅笔、1—6数字卡;

  2、动物图片、教师使用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讨论电话号码的秘密

  1、回忆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作记录)

  2、分析、讨论:

  (1)这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由哪些数字组成?

  (2)每家的电话号码有重复的吗?为什么?

  (3)怎样让电话号码不重复?

  二、设计电话号码

  1、出示小动物图片,告诉幼儿:请大家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2、提出设计要求:必须是8位数;前两位数为86,后六位为1—6,不能少其中一个数字;每家一个电话号码,不能重复。

  3、第一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其中一只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4、第二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六只小动物设计不同的电话号码,并作记录。

  5、交流、检查。

  活动反思:

  1、这个教学活动选自建构式课程,在原来基础上我进行了调整。活动重点放在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2、活动准备充分,尤其是记录纸采用表格式,这点非常好,能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我们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

  3、活动过程层层深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的秘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电话号码,老师也能关注到全体幼儿,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好。

  4、整个活动进行非常顺利,似乎没有难点,寻找原因,发现幼儿练习本上只需要设计4个电话号码,选择余地大,最好调整有6个或以上的动物,设计6个或以上的号码,提高数字排列难度。

29、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一张教师示范图示、少量沙子、鸡蛋壳若干、小瓶子若干、蜡烛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前段时间有一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魔术师来中国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好,那今天就请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和蛋宝宝以及它的助手沙子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1、出示图示1,引导幼儿通过尝试来完成图示中的三个任务。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小药瓶上站立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蛋宝宝在沙子的帮助下都能变一些什么魔术呀?哦,这个魔术能不能成功吗就得看看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的本事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赶快来试试吧!”

  2、幼儿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沙子的变化在图示中进行记录。

  “好,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请你们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好你真能干,表演的真棒!那请你告诉我你把沙子放到蛋宝宝的什么位置魔术成功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成功的情况

  “你们的蛋宝宝都站起来了,但他的魔术失败了,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失败了?”(放置沙子的多少)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原来蛋宝宝变的魔术是否成功和你们放的沙子有关系,只要放得少少的就能成功了,原来只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变魔术也是很简单的哦!”

  三、将蜡烛油滴在沙子上固定沙子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1、请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前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金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沙子放的较少的蛋宝宝,那现在请你们再来变变魔术看,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三个魔术。”

  2、出示图示2,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并自己寻找答案。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瓶子上站立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它能不能完成呀?”

  4、幼儿再次操作并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的原理。

  “刚刚那只蛋宝宝为什么可以完成魔术,而这只蛋宝宝为什么就不能完成魔术呀?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只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肚子上有沙子的蛋宝宝只能完成横躺的魔术,而脚上有沙子的蛋宝宝也只完成站立和瓶子上站立的两个魔术,而这些蛋宝宝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哦!”

  四、幼儿扮演蛋宝宝,愉快的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好,现在今天我们自己也来做回不不倒翁蛋宝宝,来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调色其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活动,如何使传统的活动有一定的新意,是我组织这个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美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这个活动,初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考虑幼儿对调颜色没有丰富的经验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调配新的颜色,并学念儿歌;难点为尝试创编儿歌,并把自己想到的事物绘画下来,并且乐意在师生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仔细分析整个活动,觉得的问题就是老师自身的预见性不够强,应该在活动前就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在调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变化一下调配的方式,把有红色的颜料水慢慢加入黄色的颜料水中。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想法,总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设计走,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这其实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是不适合孩子的。如果我当时能针对出现的意外“将计就计”:既然孩子们看见了红黄两种颜色调成的颜色不一定是橙色,可以让孩子逆向思维并敢于尝试,如何将红黄两中颜色变成橙色,那就是要在黄色中加入少许,让孩子有不断探索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活动最宝贵的教育价值。

30、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灯泡亮起》反思

  和老师的实验结果一样的小朋友都帮助了小白兔把灯亮起来了,小白兔到了晚上就再也不担心看不见东西了。小白兔要我代它谢谢大四班的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仔细观察一下这段电线怎么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让灯泡亮起》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

  2、能自主动手操作探索灯泡发亮的方法。

  3、初步感知金属能导电的特性。(重点)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灯泡与单节电池的连接图示、小兔子情景图片。

  2、每组一套实验材料: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铁钉、铁丝、电池、小灯泡、记录纸、水彩笔、裸漏的电线。

  【活动难点】

  自主探索用电线等物体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片,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的一位好朋友小兔子,它呀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安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小结:要想让黑黑的屋子里亮起来,需要安装电灯。安装电灯需要有电线、灯泡,还要有电源,比如:电池。这些就可以让灯泡亮起来了。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就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两个人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你的灯泡亮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关注能力弱得幼儿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好了,孩子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通过实验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请举手。(观察幼儿完成情况)哇,这么多小朋友都成功了,孩子们表现非常棒!(快思 )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出示灯泡与单节电池的连接图示)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凸起的一头也就是电池的正极,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也就是电池的负极,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鼓励幼儿探索实验并记录。

  1、设置问题情景。

  师:孩子们,小兔子又遇到麻烦了,它家的电线不够长,灯还没有接上,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许多材料,除了桌子上孩子们刚才操作的电池、灯泡、电线以外,还有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铁钉和铁丝,这些东西里面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帮助小兔子家通上电呢?(想)

  师:(出示记录表)这是什么?(记录表)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和小盘子里的物品连接起来,看看什么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如果能导电让灯泡亮起来你就在记录表上相应的图片下面画一个“对号”,不能导电的材料,你就在记录表上画一个“错号”,把结果都记录好。还有把能导电材料放在一起,把不能导电的材料放在一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操作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下面,先把你们的小板凳轻轻的面向小桌子,我开始发材料。把记录表和彩笔在盘子里拿出来,开始操作和记录吧。

  (1)幼儿动手操作并做记录,老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分享实验结果。

  师:刚才,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些材料能导电,哪些材料不能导电,请举手说一说?(请2-3个小朋友回答)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再次实验分享结果。

  师:我们根据记录的答案再来进行一次实验,看我们验证的对吗?一起再来实验一次。

  小结:回形针、铁钉、铁丝都是金属制品,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这些材料接触电线和电池后,能让灯泡亮起来,说明这些金属材料制品是能导电的。而像毛线、塑料绳等材料在接触电线和电池后,没有让灯泡亮起来,说明毛线、布条、塑料绳制品是不能导电的。

  四、出示裸露的电线,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师:和老师的实验结果一样的小朋友都帮助了小白兔把灯亮起来了,小白兔到了晚上就再也不担心看不见东西了。小白兔要我代它谢谢大四班的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仔细观察一下这段电线怎么了?(破了)露出了里面的金属,我们实验后已经知道了,金属能导电,那当你看见这种裸露的电线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不接触,尽快告诉大人)

  小结:孩子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今天实验活动中小电池里的电流和这种裸露的电线接触都在我们使用的安全范围内,但当你在生活中看见这种裸露的电线的时候,是一定不可以用手去触摸的,而应该及时告诉大人来处理。

  活动延伸:

  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