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

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

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

1、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2、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按群计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计数有不同方法。

  2、能够以2、5、10为单位进行数群计数。

  3、通过计数,体验操作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逐一计数的感知经验。

  2、教具准备:轻音乐、演示板(已摆好20个棋子)、图片《按群计数》、不同颜色的圆形卡、操作卡。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按群计数。

  2、难点:会用不同方法计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以不同数群单位2和5进行计数。

  2、师:小朋友,图片上有多少个气球?你是怎么数出来的?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数出来?

  3、师:图片上一共有10个气球,有的小朋友说可以2个2个数,那2个2个数是怎么数的?请小朋友说一说,还可以怎么数呢?5个5个是怎么数的?

  4、师小结:2个2个数就是以2个为一组进行数数,5个5个数就是以5个为一组进行数数。

  二、运用演示板操作,练习以2、5、10为单位的按群计数。

  1、师出示演示板 :小朋友,演示板上有多少个棋子你知道吗?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数一数?

  2、师:请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到前面来数一数,还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数法?

  3、师:如果10个10个数应该怎么数呢?

  4、师:请小朋友取出自己的圆形卡,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听音乐,把它依次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音乐停止后,小朋友们就要停止摆放了。(幼儿听音乐进行操作)

  5、师:你选的是什么颜色的圆形?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以2个、5个、10个为一组数出来的总数一样吗?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一种方法数得快?

  三、幼儿游戏《抱团》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抱团的游戏,老师来说游戏规则:

  所有小朋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教师回答:"找到2个好朋友。"听到教师说2个后,小朋友们就要2个2个抱在一起,然后,教师再找一名小朋友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2个、5个、10个)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一定的数群计数,可以生活中试着按2个、5个、10个分别数一数物体。

  四、活动结束。

  附:

  排队数人数玩法:将幼儿按男女排成两队,每队指定一名幼儿数人数,按2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再分别指定幼儿按5个、10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

  (生活中,可以让幼儿2个2个数筷子;5个5个数加餐;10个10个数器械等。)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3、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反思《按群计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计数有不同方法。

  2、能够以2、5、10为单位进行数群计数。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逐一计数的感知经验。

  2、教具准备:轻音乐、演示板(已摆好20个棋子)、图片《按群计数》、不同颜色的圆形卡、操作卡。

  重点:学习按群计数。

  难点:会用不同方法计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以不同数群单位2和5进行计数。

  2、师:小朋友,图片上有多少个气球?你是怎么数出来的?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数出来?

  3、师:图片上一共有10个气球,有的小朋友说可以2个2个数,那2个2个数是怎么数的?请小朋友说一说,还可以怎么数呢?5个5个是怎么数的?

  4、师小结:2个2个数就是以2个为一组进行数数,5个5个数就是以5个为一组进行数数。

  二、运用演示板操作,练习以2、5、10为单位的按群计数。

  1、师出示演示板 :小朋友,演示板上有多少个棋子你知道吗?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数一数?

  2、师:请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到前面来数一数,还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数法?

  3、师:如果10个10个数应该怎么数呢?

  4、师:请小朋友取出自己的圆形卡,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听音乐,把它依次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音乐停止后,小朋友们就要停止摆放了。(幼儿听音乐进行操作)5、师:你选的是什么颜色的圆形?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以2个、5个、10个为一组数出来的总数一样吗?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一种方法数得快?

  三、幼儿游戏《抱团》

  1、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抱团的游戏,老师来说游戏规则:

  所有小朋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教师回答:"找到2个好朋友。"听到教师说2个后,小朋友们就要2个2个抱在一起,然后,教师再找一名小朋友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2个、5个、10个)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一定的数群计数,可以生活中试着按2个、5个、10个分别数一数物体。

  四、活动结束。

  附:

  排队数人数玩法:将幼儿按男女排成两队,每队指定一名幼儿数人数,按2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再分别指定幼儿按5个、10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

  (生活中,可以让幼儿2个2个数筷子;5个5个数加餐;10个10个数器械等。)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按群计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 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5、大班数学课教案《按群计数》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0以内数数,探索按群计数(成组数数)的方法。

  2、发展按群计数的能力,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糖果图片、幼儿人手1份雪花片(20个)、小棒20根、管道积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课前问好)小朋友们好,看一看今天有这么多的美女老师们,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幼:美女老师们好!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按群计数),什么是按群计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了好多糖果一起分享,但老师不知道一共多少个,想让小朋友一起来帮忙数一数,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糖果。XX小朋友是用1颗1颗数的方法,一共15颗,那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XX:还可以2颗2颗数,2、4、6、8、10、12、14,14添上1是15,一共有15颗。。。。。。(幼儿表达不同数法)1颗1颗数、2颗2颗数、5颗5颗数、10颗10颗数。

  幼儿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2个2个数,3个3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幼儿上台演示操作计数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演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说2个2个数,有的说5个5个数,那到底哪种方法更快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自己探索一下吧!

  2、 比较不同数数方法的快慢。

  (20根小棒:白色5根,橘色5根,蓝色5根,紫色5根;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师: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份雪花片,怎样才能数出来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小朋友先用自己猜想的方法数数,再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数,比比哪种方法数得快。

  幼儿数数前,师提示幼儿:想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数,就将其摆成一行或一堆,然后再数。你们发现哪些方法数得快呢?

  幼儿分组:一组用1个1个数的方法,二组用2个2个数的方法,三组用3个3 个数的方法,(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四组用5个5个数的方法。五组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师:哪一组的方法最快?幼:第五组。师:现在请小朋友互相换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是不是快。(第一组3个3个数、第二组1个1个数、第三组2个2个数、第四组10个10个数、第五组5个5个数)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先数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总结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都是很快的方法。

  师:那有没有不用数就能看出来几个雪花片?

  (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XX小朋友:每种颜色有五个分行排列一共有20个雪花片。师: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依次分行排列是不是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来一共有多少个了。

  (总结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3个3个数比2个2个数快,5个5个数比3个3 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个数快)3、游戏:比一比谁数的快,巩固按群计数的方法。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出20根小棒用自己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赛,看谁先数完。如有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快速的数完请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师说开始,数的最快的小朋友并给予小贴画的奖励。请不同方法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

  现在和老师来进行比赛,师用一根一根数,全体小朋友用一种(2根2根数)按群计数的方法。师:你们的方法真快,咱们在一起用5根5根(10根10根)的方法数数吧。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按群计数,回到家我们能不能数数家里有多少只鞋呢?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一数你们家有多少根筷子呢?

  四、小结:

  什么叫按群计数?(不是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如:以2为单位就是2.4.6.8.10;以5为单位计数就是5.10.15.等2个2个数比一个一个数快,5个5个数比2个2 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 个数快。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6、幼儿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按群计数》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0以内数数,探索按群计数(成组数数)的方法。

  2、发展按群计数的能力,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糖果图片、幼儿人手1份雪花片(20个)、小棒20根、管道积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课前问好)小朋友们好,看一看今天有这么多的美女老师们,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幼:美女老师们好!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按群计数),什么是按群计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了好多糖果一起分享,但老师不知道一共多少个,想让小朋友一起来帮忙数一数,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糖果。XX小朋友是用1颗1颗数的方法,一共15颗,那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XX:还可以2颗2颗数,2、4、6、8、10、12、14,14添上1是15,一共有15颗。。。。。。(幼儿表达不同数法)1颗1颗数、2颗2颗数、5颗5颗数、10颗10颗数。

  幼儿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2个2个数,3个3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幼儿上台演示操作计数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演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说2个2个数,有的说5个5个数,那到底哪种方法更快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自己探索一下吧!

  2、 比较不同数数方法的快慢。

  (20根小棒:白色5根,橘色5根,蓝色5根,紫色5根;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师: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份雪花片,怎样才能数出来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小朋友先用自己猜想的方法数数,再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数,比比哪种方法数得快。

  幼儿数数前,师提示幼儿:想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数,就将其摆成一行或一堆,然后再数。你们发现哪些方法数得快呢?

  幼儿分组:一组用1个1个数的方法,二组用2个2个数的方法,三组用3个3 个数的方法,四组用5个5个数的方法。五组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师:哪一组的方法最快?幼:第五组。师:现在请小朋友互相换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是不是快。(第一组3个3个数、第二组1个1个数、第三组2个2个数、第四组10个10个数、第五组5个5个数)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先数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总结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都是很快的方法。

  师:那有没有不用数就能看出来几个雪花片?

  (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XX小朋友:每种颜色有五个分行排列一共有20个雪花片。师: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依次分行排列是不是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来一共有多少个了。

  (总结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3个3个数比2个2个数快,5个5个数比3个3 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个数快)3、游戏:比一比谁数的快,巩固按群计数的方法。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出20根小棒用自己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赛,看谁先数完。如有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快速的数完请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师说开始,数的最快的小朋友并给予小贴画的奖励。请不同方法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

  现在和老师来进行比赛,师用一根一根数,全体小朋友用一种(2根2根数)按群计数的方法。师:你们的方法真快,咱们在一起用5根5根(10根10根)的方法数数吧。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按群计数,回到家我们能不能数数家里有多少只鞋呢?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一数你们家有多少根筷子呢?

  五、小结:

  什么叫按群计数?(不是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如:以2为单位就是2.4.6.8.10;以5为单位计数就是5.10.15.等2个2个数比一个一个数快,5个5个数比2个2 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 个数快。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7、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铺地砖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出示图1——8张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图形数量都不同,并且有的图形相同,但是方向是不同的!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小猫家的地板)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多种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2、4和5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小猪)

  氛围的营造: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师:“小猪说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几号和几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的,我们能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真的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将你们都录取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进行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个别幼儿在操作后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记录不够详细,教师需多指导幼儿的记录方式。

8、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合成分解》教案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熟练进行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扑克牌,数字卡,纸面教具。

  纸面教具:打印1-9的数字卡若干套,并裁剪;打印《扑克王》作业人手一份。

  材料准备:从A到10的扑克牌若干套。

  活动过程:

  教师拿出一张扑克牌,引导幼儿想办法从下面一排扑克牌中,找出数字加起来正好等于这个数字的牌。

  ——我出示了一张扑克牌8,谁能给我2张总数等于8的扑克牌?

  ——我出示了一张扑克牌7,谁能给我3张总数等于7的扑克牌?

  ——我出示了一张扑克牌10,谁能有不同的方法给我扑克牌?每种方法都要让总数等于10。

  教师组织幼儿玩“扑克王”的游戏,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10位幼儿、1套扑克牌,强化幼儿对10以内数的组合与分解的理解和运用。

  规则:

  1.取走扑克牌中J、Q、K、王牌,将1--10的扑克牌(A代表1)的数字面朝上放在桌子上,第1轮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是扑克王;

  2.接着由扑克王抽取一张扑克牌并向其他幼儿提出要求,如“谁能给我2张扑克牌加起来等于x",其他幼儿中,谁能最快将符合要求的牌给扑克王找出来,谁就是新一轮的扑克王。

  教师分给幼儿每人分一张数字卡,组织幼儿玩数字组合游戏。

  随机分,幼儿被分到哪张数字卡就代表他是哪个数字。

  第1轮:从幼儿中随机选出一个数字,请组合起来等于这个数字的2位小朋友手牵手站在一起。

  第2轮:从幼儿中随机选出一个数字,请组合起来等于这个数字的3位小朋友手牵手站在一起。

  第3轮:从幼儿中随机选出一个数字,请组合起来等于这个数字的4位小朋友手牵手站在一起。

  引导幼儿操作《我的数学——扑克王》连线游戏。

  ——让上下两张扑克的数字加起来等于10,你来连一连。

  温馨提示:

  在前面一个活动中幼儿用到的是具体的实物,到了这个活动就要过渡成较为抽象的扑克牌,主要是为了锻炼幼儿的抽象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合成与分解的能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扑克牌投放到益智活动区中让幼儿继续玩游戏“扑克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9、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2个2个数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掌握2个2个跳数。

  2.认识两个一组的数字模式。

  3.在2个2个跳数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两个一组的数字模式。

  活动准备

  1.小木棍若干。

  2.白板笔,抹布。

  3.蝴蝶图片10张,星星图片20张。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蝴蝶图片,请幼儿数一数有多少只?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来了,蝴蝶也飞来了,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来了多少只蝴蝶呢?教师同幼儿一起用1个1个数的方法进行数数。(10只)

  教师:1个1个数的方法数出来一共有10只蝴蝶,还有更快的方法数出总数吗?

  幼儿:5个5个数、10个10 个数

  教师:是的,这也是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数方法:2个2个数。有谁愿意上来尝试一下?

  (3)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示范。

  (4)师幼用2个2个数的方法进行验证。(10只)

  (5)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1个1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总数是10只,用2个2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总数同样是10只,我们数出来的总数是没有变的,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快呢?(2个2个数)

  教师出示星星图片,请幼儿用2个2个数的方法数出总数。

  教师:晚上蝴蝶们都休息了,星星们出来了。我们来数数有多少颗星星?

  教师:刚才小朋友用2个2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总数是20颗,我们用1个1个数的方法来数数是不是一共有20颗?(师幼共同用1个1个数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记录)

  师幼共同用2个2个数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师将星星摆放为2个一组的模式)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1个1个数的方法和2个2个数的方法,总数都是一样的,哪种方法更快呢?(2个2个数)请个别幼儿写上相应的数字。

  (4)教师:现在小朋友们来看看,4颗星星比2颗星星多了几颗?(2颗)6颗星星比4颗星星多几颗呢?(2颗)

  (5)教师小结

  原来每次用2个2个数的方法来跳数,每跳数一次相差2个,这种方法就是2个2个跳数。

  巩固2个2个数的方法

  (1)教师: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用2个2个数的方法来数,小朋友想想哪些东西可以2个2个的数?

  (2)教师:原来我们生活中这么多东西可以用2个2个数的方法来数,现在我们一起数一数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呢?

  (3)师幼一起用2个2个数的方法进行数数。

  (4)幼儿报数进行验证。

  (5)教师:我们今天来※个小朋友,原来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的更快。

  4.幼儿操作

  (1)每组提供小木棍若干。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很多的小木棍,请你们数出20根小木棍,幼儿用2个2个数的方法摆出20根小木棍。

  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情况,并适时指导。

  教师用小木棍进行验证(幼儿说,教师摆)

  5.教师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新的跳数方法:2个2个数。小朋友们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共同用2个2个数的方法完成练习卡内容。

  活动总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幼儿,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按群计数(2个2个数)的经验,并利用幼儿自身作为教具让活动的形式更加有趣,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尝试等学习品质的表现,体现了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10、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散步反思

  设计意图

  教师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观察幼儿在户外活动的现状,大班幼儿对空间方位的位置和方向的感知还不够准确,特别是遇到障碍物时,幼儿在表述方位和移动身体时幼儿言行不一,考虑到幼儿空间方位的认知离不开生活的环境,对方位的辨别和认识也必须紧紧依托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情境才有意义。因此结合大班幼儿当前需要,为巩固幼儿的对于空间方位的认识。特设计一次有关空间方位的数学活动《散步》。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和了解方位前后、上下、左右可以用来确定位置和表述方向。

  2.动作与技能目标:能借助箭头表示方向,根据方位指示向一定的空间方向移动身体。

  3.情感目标:感受设计自己的散步路线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方位词前后上下左右可以用来确定和表述方向。能根据方位词向一定的空间方向移动身体。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有散步的经验,幼儿入场前已请幼儿4人为一组,确立好红队黄队和蓝队。

  教师准备:事先了解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物质准备:

  用于搭建障碍路线的物体:道具小水池、大树、游泳池、小桥、教室。设计路线图3张、笔3支、大黑板、图钉、散步音乐、箭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空间方位游戏:开脚合脚,开脚合脚,开开开,闭脚合脚,闭脚合脚,闭闭闭,前前前后后后,左左左右右右,米索米索一,米索米索二,看谁是第一。

  (二)回顾故事部分内容: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幼儿出门散步,幼儿根据指示向一定的空间方向移动身体。

  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幼儿园几个好玩的地方去散步,你们想去吗?

  今天的散步地点只有4个,我们一起来走走这个路线吧:首先从教室向前走到小水池,从小水池的右边走过,接着向前走到大树,从左绕过大树,然后向前走到游泳池,从中间游过游泳池,再往前直走到小桥,从小桥的下面走过去,最后直走回到教室。

  师:大家有没有来说一说今天的散步路线中你听到了什么,才让你准确地走到了散步地点。幼儿说自己的想法

  师:原来今天的散步路线更加详细。从散步地点的上面、下面、左面、右面、中间经过告诉了我们具体的位置和方向。

  (三)出示“箭头”,请幼儿来摆出自己的散步散步路线。

  1.结合生活经验,启发幼儿使用箭头表示方向。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路线图,比如去厕所路标。这里的箭头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幼儿回答。

  师:告诉路上的箭头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幼儿回答

  师小结:箭头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散步的方向。

  2.引导幼儿观察散步路线,并说明方位。

  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刚才的散步路线图(PPT呈现路线图)。

  师:通过看图,你知道我们刚才是怎么散步的吗?

  幼儿:首先从教室向前走到小水池,从小水池的右边走过,接着向前走到大树,从左绕过大树,然后向前走到游泳池,从中间游过游泳池,再往前直走到小桥,从小桥的下面走过去,最后直走回到教室。

  师:如果是你自己来散步,你想从哪边走呢?请你用箭头来摆一摆你的路线,请2个小朋友按照方位指示去散步。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那个箭头会发生什么?(教师根据现场状况抽取一两个箭头进行提问)

  教小结:借助箭头帮助我们知道散步方向,根据指示我们能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3.出示箭头,幼儿分组摆出自己的散步的方向,感受方位,鼓励幼儿根据指示边走边说。

  师:在你们身后有可利用的箭头若干,每个小组分别拿对应颜色的箭头,小组商量摆出你们喜欢的散步路线。

  请幼儿分小组尝试一边散步一边说路线。

  教小结:借助箭头帮助我们知道散步方向,根据指示我们能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四)游戏:挑战使用箭头自己绘制散步路线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设计与别人不同的散步路线吗?在你们身后有相应的图纸,挑战成功的小组将获得神秘礼物哟!(想)

  闯关:小组设计自己的路线图,图纸要清楚地告诉大家散步的位置和方向即为挑战成功。音乐响起,幼儿开始设计,音乐结束,小组将自己的图纸贴到黑板上,回到座位。

  音乐结束,请小组展示散步路线,

  验证:

  1.组长看图纸说路线,组员听指令去散步。

  2.请其它幼儿观察,并说说是否挑战成功,说出理由。

  师小结:本次挑战成功的秘诀是小朋友借助箭头在图纸上标明前后、上下、左右来确定散步位置,其它小朋友能够根据图纸上的提示说出散步的位置,根据指示能去想去的地方。

  挑战结束,赠送神秘礼物。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团结合作设计出了有趣的散步路线图,恭喜所有小朋友挑战成功。通过看图大家都清楚了散步的位置和方向,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位置和方向呢?

  教师出示地铁图、导航等等。

  小朋友们可以回家搜集相关路线图,用画图的形式设计自己喜欢的路线。

  好了,小朋友轻轻起立,向后转,我们一起跟后面的老师礼貌地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提问法、观察法、游戏法等来引导并提升幼儿空间方位的经验。幼儿主要采用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自主探究等方式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空间方位经验。该活动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路线,是为下一环节绘制路线,幼儿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表征空间关系做铺垫。

  考虑大班幼儿乐于挑战的年龄特征,活动采用了挑战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绘制路线图的热情,这都是为达成目标利用空间方位帮助我们准确详细地表明位置、方向和路线而服务的。接着教师请小组展示自己的散步路线。大家在不断地挑战、验证、试误等情境下不断感知空间方位,提升经验。最后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地铁路线图、导航等,引导小朋友将此次经验迁移至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11、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门牌号码》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本次活动通过米卡带领幼儿动物王国之旅让幼儿.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用数字表示房间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习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并用数字表示。

  2.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用数字表示房间的方法。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并用数字表示。

  活动难点:认识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

  2.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家的门牌号

  活动过程:

  一、出示门牌号码导入活动

  1.出示米卡,导出门牌号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米卡),米卡今天要带我们去认识什么呢?

  2.出示门牌号(201)

  师:咦!这是什么?201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门牌号201住着谁呢?米卡说小朋友完成了这次的动物王国之旅就知道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门牌号码表示方法

  (1)第一站:认识单层房子的间数

  师:第一站到了,这排房子住着什么动物呢?这排房子一共有几间房子?(5间)我们从左往右数12345,这是第一间我们用数字1表示,这是第二间我们用数字2表示,这是第三间我们用数字3表示,这是第四间我们用数字4表示,这是第五间我们用数字5表示。我一起看看每间房子住着谁?

  师:第一站我们看见了一层5间房的房子,知道了每只动物住在第几间,现在我们出发去第二站了。

  (2)第二站:认识单栋楼房的层数。

  师:这栋房子和之前的房子不一样啦,这栋楼房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这栋楼房的什么位置?(最下面)

  师:我们从下往上数12345,这是第一层我们用数字1表示,这是第二层我们用数字2表示,这是第三层我们用数字3表示,这是第四层我们用数字4表示,这是第五层我们用数字5表示。

  师:我们一起敲敲门,看看这栋楼房住着谁?(小猫)谁来说说每层楼分别住着什么颜色的猫?(小蓝猫住在第一层,小绿猫住在第二层……)

  师: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小猫家,知道了每只猫的楼房层数,现在出发去第三站了。

  (3)第三站:学习3X3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门牌号码表示方法

  1.了解门牌号的含义

  师:哇,这次我们来到了更大的房子,数一数这栋房子有几层?(3层)我们用数字表示出来,第一层用数字1表示,第二层用数字2表示,第三层用数字3表示,1、2、3分别表示楼房的什么?(楼房的层数)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一层又有多少间房子呢?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数,第一层有几间房子?第二层又几间房子?…让我们用数字标出来,这些数字表示楼房的什么呢?(楼房每层的间数)

  师:咦,谁打开门了?(蜗牛)蜗牛住在哪里?他住在第几层?住在第一层的第几间房?

  师:蜗牛告诉大家它的门牌号是102,你们知道门牌号中1表示什么?(楼房的层数)02表示什么吗?(楼房每层的间数)

  师:哇,鹦鹉也出来了,鹦鹉住在第几层?住在第三层的第几间房?鹦鹉说我的门牌号是301,你们知道门牌号中3表示什么?(楼房的层数)01表示什么吗?(楼房每层的间数)

  小结:所以门牌号码是楼层数+房间数组成的

  2.学习根据门牌号码找对应的家

  师:小蜜蜂说它家的门牌号码是302,你能找到小蜜蜂的家吗?……

  (4)第四站:巩固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师:米卡还给小动物带来了礼物,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米卡把礼物送给大家吗?米卡在礼物上面贴上了门牌号,请小朋友按照门牌号把礼物送到对应动物的家。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动物王国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米卡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小朋友下次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第三大环节是边让幼儿自己操作边讲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设计实际操作性不强,当将准备的教具发下去之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就随之分散了,场面会难以控制,会很浪费时间。另外,让幼儿自己操作,写画设计门牌号码,也非常费时间。整个活动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一些内容没有讲述,值得反思。

12、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6的分解与组合反思

  活动目标:

  掌握6的分解与组合,并发现其规律。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掌握6的分解与组合。

  活动难点:发现6的分解与组合规律。

  活动准备

  PPT、小猴子卡片、立体船、幼儿操作记录表、音频、铅笔、橡皮、红色与黄色面的卡片6套、操作盒

  活动过程

  一、音频导入

  师:杨老师知道,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们最爱做游戏了,今天杨老师邀请了6只小动物跟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请小朋友们听听是什么声音?(请出6只小猴子卡片)。

  二、基本内容

  1、6的分解与组合

  师:今天六只小猴子要玩过河大闯关的游戏,需要小朋友的帮忙。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6只小猴每次分别坐在红色和黄色两条船上过河,有五种方法,杨老师会将你们不同的方法记录在这里,红色的线代表红船,黄色的线代表黄船。哪位小朋友愿意分享帮助小猴子过河的方法?

  (1)个别幼儿操作学习6的分解,教师引导幼儿让6只猴子上船,并用数字表示。

  如:红色船上坐1只,黄色船上坐5只。

  (可以用数字1和5来表示)

  (2)教师小结:XX小朋友这样分的,原来6可以分成1和5

  (3)教师操作教具,小猴子下船,学习6的合成。

  师:现在船要过河喽。两条小船安全的到达了河岸边,小猴子下船,红色船上1只猴子(用数字1表示),黄色船上5只猴子(用数字5表示),6只小猴都下船了,一只也没少哦。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看出,1和5合起来是6.

  (4)以此类推,通过小猴子上船过河、下船学习6的分解与组合。

  (5)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感知6的分解与组合。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厉害,这几种方法这么快就被你们找到了,6有5种分解方法,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6的分解(带领小朋友们完整的说一遍)。6也有5种组合的方法,我们一起再来说说6的组合。

  2、幼儿通过整体感知,发现6的组合与分解规律。

  (1)6的分解规律

  师:6的分解和组合中藏了一些秘密,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先来看看6的分解方法中有什么秘密?

  秘密一:红色一边的数字是1-5的顺数,黄色一边的数字5-1倒数。

  秘密二:红色一边的数字按顺序依次变大,递增的秘密,黄色一边的数字在按顺序依次变小,递减的秘密。

  秘密二:互相交换的秘密。

  (2)6的组成规律

  师:那6的组合方法中什么秘密?小朋友们仔细找找。

  秘密一:红色一边的数字是1-5的顺数,黄色一边的数字5-1倒数。

  秘密二:红色一边的数字按顺序依次变大,递增的秘密,黄色一边的数字在按顺序依次变小,递减的小秘密。

  秘密二:互相交换的秘密。

  (3)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太聪明了,很快就发现了6的分解与组合的顺数和倒数,递增、递减以及相互交换的秘密。

  3、操作验证

  (1)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猴子们闯关成功,顺利过了河。过河之后,小猴子玩起了抛卡游戏,它们将6个有红色面和黄色面的卡片抛起,看红色面和黄色面的卡片分别有几个,小猴子们也邀请我们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呢。请小朋友认真听清游戏规则:

  6个小朋友为一组,一个是小小记录员,其余5位小朋友轮流抛卡片。怎么抛呢?杨老师帮小朋友们示范一遍:

  将6个卡片放在手里摇一摇抛到到盒子里,小小记录员在记录表上记录红色面的卡片几个,黄色面的卡片几个,将相应的数字填到记录表里。(红色的线表示红色面,黄色的线表示黄色面)。如果6个卡片颜色一样,不做记录。

  音乐响起时开始操作,音乐停止时请小朋友们带着记录表迅速有序的回到座位上。(大班的小朋友要注意时间哦)

  (2)出示白板记录表,与幼儿共同验证游戏成果。

  操作记录表如下:

  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都好厉害呀,不仅顺利的帮6只小猴子闯过了关卡,还和小猴子共同做了游戏。小猴子为了表示感谢,也为我们小朋友准备了小礼物,小猴子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甜甜的夹心饼干。

  活动总结

  在《6的分解与组合》数学活动中,将组合和分解合起来讲解环节更加清晰,在评价孩子语言上很有针对性。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口语过多,出现自问自答现象;教师语速太快,特别是在教师总结时语速过快;游戏时,规则未说清楚:如果六张卡颜色一样,应不做记录,这一条规则未向幼儿说清楚;抛卡游戏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概率较低,而且全部抛完较费时间。

  在教学中具体的设计以及细节还需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将本次活动的精神贯穿到每次教学活动中,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13、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建高楼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自主探索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分享交流搭建的方法。

  2.尝试用连接材料辅助叠高。

  3.能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重点:自主探索建高楼,分享交流搭建的方法。

  难点:尝试用连接材料辅助叠高,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对生活中的高楼有初步的认识。

  (2)有使用透明胶的经验。

  2.材料准备:记录纸、音乐、5种不同颜色的一次性杯子各20个、宽透明胶5个、剪刀5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导入语: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拼拼搭搭,喜欢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今天我也请来了我的好朋友,看看是什么?(一次性杯子)

  二、基本部分

  1.引发用杯子建高楼的兴趣。

  师:这些杯子到底能不能建高楼?能建多高的楼房呢?

  点击课件。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在哪里?在干什么?(建构区)

  (环节评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说说看到的课件内容,唤醒幼儿关于建构的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在了解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出新的建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及积极性。)

  2.自由探索,大胆尝试用杯子建高楼。

  (1)第1次操作(目的:积极探索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的方法)

  ●教师提操作要求

  4人一组,每组20个杯子,想一想可以怎样用这20个杯子建高楼?音乐结束前完成。

  ●幼儿动手操作

  师:让我们当一次建筑工人用一次性杯子搭一搭吧!赶紧到前面的桌子上试试吧!

  关注要点:观察幼儿的搭建过程,知道幼儿运用了几种方法,讨论交流搭建的方法。

  ●分享交流

  (目的:分享搭建的方法,培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大家谈谈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建高楼?(幼儿自由回答,老师记录。)

  师:用口对口的搭建方法会出现什么问题?有什么办法把这些杯子连接起来,让它变牢固吗?(出示透明胶)

  (环节评析:欣赏幼儿用一次性杯子搭建的几种不同的方法,给幼儿提供大胆发言、自主创作的机会,让幼儿在不断尝试、自由操作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而然掌握了一次性杯子的可变性,为后面搭建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经验和能力的准备)

  (2)第2次操作(目的:尝试使用连接材料辅助建高楼的方法,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提操作要求

  同样4人一组,每组20个杯子,比一比,在音乐结束时哪一组建的高楼最高,但不同的是,先找同伴商量,怎样合作?商量好后再进行合作建高楼。

  ●幼儿动手操作

  关注要点:幼儿是怎样合作的?

  幼儿是怎样使用透明胶来连接杯子的?

  ●交流杯子建高楼的经验

  (目的:分享操作经验和协作的方法,引发新的探究问题)

  师:比一比,哪一组胜利了?

  师:请建得最高的组来谈谈,你们是怎样合作的?(幼儿说,教师记录,目的是提炼协作的好方法,正确使用辅助材料的使用经验。)

  ●发现问题。

  教师小结:同样是用杯子建高楼,为什么有的建得又高又直?有的建得歪歪扭扭的呢?以现建的高楼让幼儿进行分析,教师并记录,小结用杯子建高楼时得将杯口对准,用连接材料连接牢固,才能将高楼建得高。

  (环节评析:如何辅助杯子叠高,成为了一次性杯子建高楼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在尝试多种叠高和辅助连接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请透明胶来帮忙,于是,幼儿又积极投入到使用透明胶辅助建高楼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哪怕是作品歪歪倒倒的显现在孩子的眼前,这样既可以放在桌边与同伴交流分享,又可以在大家面前展示。最后,在幼儿操作的几组高楼对比下,引发了幼儿的又一次讨论:如何用杯子把高楼进得又高又牢固?)

  三、结束部分

  师:还有什么方法让高楼建得又高又稳呢?

  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接下来让我们去建构区试试,怎么样?

  活动总结: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建筑工人是幼儿熟悉的角色,扮演建筑工人搭建高楼,这种有趣且有挑战性的任务,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建高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与生活相连接的模拟情景及开放的操作环境中,身临其境,根据问题选取材料进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两次操作。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提升用杯子建高楼的已有经验。

  2.教具的巧妙性,引发操作与探究,最后达到合作共赢。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与投放了非常巧妙的教学具(白板记录纸、一次性杯子等)这些东西操作性强,可重复使用且多变,能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发现,自由自主尝试与操作,有效的解决了活动中的重难点,确保了活动的有效性。根据平时我们在建构区对幼儿运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的情况进行观察。教师在根据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操作环节。从自由的拼搭到多人合作的拼搭。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操作,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3.自主探索,引发创造。操作的主动性,氛围的平等性,让幼儿借助别人的设想开拓自己的思路,尝试更新奇的搭建方法,或补充他人的搭建方法,或将他人若干设想综合起来,提出新的搭建方法。在利用一次性杯子搭建高楼的过程中形成了新颖有趣的高楼造型,在幼儿的表达交流分享中获取到独特的想法,体验了创造后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在此过程中,幼儿一会儿动手操作,一会儿交流讨论,一会儿合作探究,专注地完成了搭建高楼的任务。活动结束后。师生就第二次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共同的探讨,留下悬念,把材料投放到建构区,满足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4、数学活动《中国风礼品店》大班教案10以内按群目测数群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20量的实物卡片、点卡卡片、纽扣

  学具:纽扣、小棍、印章、不等量卡片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游戏:轮数

  师:小兔开了间中国风礼品店,今天请小朋友帮忙清点一下他的货物数量。先看看大家数数的本领,一起来玩轮数游戏。

  玩法:教师数一个数,手指到谁,谁就接着往向数,直到20.

  (2)多种方法数数。

  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什么?(灯笼、中国结、熊猫娃娃)有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一点数)

  (3)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数的又准又快?请你用自己想到的办法数一数小篮子里有多少纽扣。

  (4)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并想出比较快的数数方法。

  (5)交流活动:请个别幼儿演示操作材料,并演示自己的数数方法。

  小结:一般比较快的数数方法可以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2.分组操作,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1)数小棍

  (2)数纽扣

  (3)数点卡

  3.活动评价。

  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其他方法进行数数,如三个三个数、十个十个数。

  活动反思:

  所谓目测就是要求幼儿用小眼睛一看就知道一堆物品是多少个。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方面,中班幼儿能目测1—5的数量,也就是说,小朋友不用一个一个的边用手指点,边在心里数,而是一看就能报出数量,再通过接着数,让幼儿知道这个方法就是比一个一个点数快得多呢。让孩子先看一堆的一共是几个(一下就看出来,先可以少一点,慢慢的可以加多再练习)再接着往下数。最后的得出的数就是总数了。目测的本领学会了孩子会觉得很开心的,

  集体活动新授知识点时,教授方法可以由简单到难逐步提升,以促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幼儿还不会应用目测的方法,通过反复几次的练习,幼儿很快会掌握该方法。老师可以诱导孩子先用眼睛数5个,再用手指点数后边的。渐渐地他们也觉得这个方法好用,也产生了数数的兴趣。最后,我们做个小结:目测数群是很简单却很快的数数方法。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

  不足:在集体时和幼儿比比哪个办法数的快就更好了。

15、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16、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能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2.能够找到10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数字1~10,创设情境。

  二、基本部分

  1.数字1~10从小到大排序。

  2.认识每个数字的邻居,告诉幼儿相邻数的概念: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一个数前面和后面相邻的数就叫相邻数。

  3.举例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幼儿进行相邻数填空练习。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17、大班科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数学教案

  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设计意图

  《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们设计的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摘水果,进行30以内的按群计数,培养幼儿的数群概念,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8、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字10》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10的形成,认识数字10,理解10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胸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

  1)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2)游戏:上车,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车号。

  师:我们每人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的车呢?

  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

  二、学习活动,认识数字101)复习9以内的数量

  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

  师:天上飞来了几只蝴蝶?(9只)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合起来有几只燕子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目测数群)10只燕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10长得象什么?(出示数字10)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兔,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3)游戏:老师请你们吃糖果,请你们自己从盘子里数出10颗糖果。

  出示操作板,先跟幼儿从左到右数到10.

  幼儿按老师的指令把糖果的放进操作板。

  如(教师:请拿出一颗糖果放在第6个格子里。)

  4)操作练习。请把数量为10的圈出来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9、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我把花儿分一分》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再按另一特征把已分类的物体作二次分类。

  2.尝试运用语言表述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提高操作的兴趣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课件

  活动过程

  1. 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朋友,你们看一看,有趣的朋友是谁? (图形朋友)

  2.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师:这些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2)请幼儿尝试给图形分类。

  (3)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特征为图形分类的。

  3.学习二次分类。

  师:我这里还有几位图形需要分类,你们看看可以怎么分(演示课件,出示图形娃娃)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看看这里都有什么图形?它们除了形状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分类。

  (2)贴标记。

  师:在分类之前,我们先贴一些颜色标记。 请幼儿按颜色标记给图形分类。

  (3)师:你们看看红色标记里面都是红色图形,这些图形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4)请幼儿将图形按照形状再分类。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或玩具进行分类练习。

  活动反思:

  《分一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分一分》活动的主要目的。

20、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活动:花婆婆反思

  活动目标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 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红梅、腊梅、水仙花、白玉兰。

  2. 《花婆婆》PPT。

  3. 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 春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炎热的 夏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凉爽的 秋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寒冷的 冬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备有:我们种的 什么花儿 开)

  4. 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 引出活动: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Y),认字吗?《花婆婆》。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这里对故事题目的展开,既是激发对故事的喜欢和期待,又是引导孩子情绪渐渐投入的必须过程。

  在活动中:

  老师: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老人。

  老师: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孩子:种花的……买花的……喜欢花的……

  2. 讲述故事

  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听听故事。(音乐起)

  (讲到:第三件事后,插问)。

  老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孩子: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到世界去逛逛(老师:就是去旅行)……在海边住……

  3. 继续讲故事。

  二、四季开的花

  1. 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

  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老师: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儿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从这里,延伸出另外的学习内容:关于花卉的活动。我认为,尽管故事最能凸现的是情感教育,但情感认知也需要现实认知作基础。所以,一个故事一定蕴含着认知或其他的学习因素。另外,孩子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也需要变换不同的学习内容或方式,才能保持学习热情,所以,这里的“走神”,对主题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只是,这时的故事,已经是孩子的认知活动的平台了。

  在活动中

  孩子:桃花是在春天里开得……荷花是在夏天里开的……

  老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孩子:梨花……康乃馨……(很踊跃)。

  ——这里的两个问题,前者难,后者易。按逻辑,应该先易后难。可是,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积累比较正常的,那就“先难后易”,因为,“先难”让有着一些四季花卉经验的孩子,极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需要集中精力。而“后易”让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很少。那么就要“先易后难”,因为,“先易”让孩子在少有的花卉经验中,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再从孩子知道的花卉出发,开始思维的二维思考,但这时“后难”,往往带有“接受”的性质,如***是什么季节开放的呢……其实啊,***是在夏季开放的……

  本次活动,提问是“先难后易”。孩子“先”愣了几秒,渐渐地有5个孩子相继回答,“后”来,孩子的回答很踊跃,有些刹不住,场面因孩子的自信而热烈。

  2. 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朋友两人一起,去认一认:这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花儿、夏天花儿……)

  孩子:(操作)。——这时应该关注不认识字的孩子。老师出示字卡时,孩子跟读一边。

  重点把握:

  桂花:是在夏天过后的中秋节时开的,中国人常说:八月桂花香。

  玫瑰:这是红玫瑰,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在活动中

  孩子:玫瑰是冬天开的

  老师: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孩子:桂花,不知道……

  老师:它是在中秋节开放的……

  孩子:夏天……秋天,中秋节当然是秋天……

  老师:没错,是秋天。中国人关于桂花的诗叫:八月桂花香。

  孩子:对,八月十五中秋节。

  3. 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老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

  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

  唱看。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读完后,提问:刚才是用手来打击节奏,还可以用什么来打击节奏?(提示:脚,动作都可以表示节奏)

  在活动中,请一个孩子回答:迎春花。孩子回答得节奏完全相符。于是,孩子和朋友两人选一种花各自练习,一问一答。

  老师提示:节奏和别人不一样,那会更美好。

  交流中,两个女孩用转腕动作表示节奏,大受赞赏。两个女孩用手击头打节奏,

  老师:节奏倒是表示出来了,头受伤了,这事情就不美好了。所以,不要打头。

  孩子:桃花桃花朵朵开。

  老师:瞧,重复“桃花桃花”真好听,多美!

  老师: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让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节奏),是水仙花,怎么唱

  着回答?

  女孩子节奏完全正确,大家跟着学一次。

  老师:啊,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其实,这里的感叹,都是为让孩子感受现实中的“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为后面的情感深化的环节作铺垫。

  三、一件美好的事

  1. 回归故事。

  老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写信买了许多花籽……可是,孩子们也不知道将

  来会做什么!

  2. 美好的事情。

  老师: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深化“美好的事情”,让孩子拥有

  一个短暂或许是永久的理想。

  孩子:(愣了10多秒)念儿歌……

  老师:对,唱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孩子:做花,做纸花、布花,会让世界更美好!

  老师:是啊!那些纸花、绢花可美丽了!

  孩子:弹琴。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啊!真的美好!

  孩子:我要保护世界……

  大家:啊?

  孩子:让大家知道,不要在水里扔垃圾,小河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对!小河一美好,世界也就更美好!

  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知道吗?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孩子想的美好的事情,都很实际,那是前面的伏笔所致。

  活动总结

  在看过整个活动设计后,我们所要想的就是目标是如何在过程中得以体现,而过程又是怎么有效地达成目标的。针对这样的思考,仔细衡量《花婆婆》这个活动的目标和过程,发现目标和过程是相互呼应的。目标一是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分为看图片认识四季的花和有节奏地念四季花儿的儿歌两大部分,让孩子们对四季的花儿有初步了解,并大胆表现四季花儿盛开的美好。

  目标二是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好的事情”的美好。当活动以故事《花婆婆》开始后,整个活动过程的进行都是在让孩子们体会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正如最后的总结“孩子们,请你记住并努力去做这件美好的事情,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由此可见,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能力和情感的总方向,活动过程就是运用各种适合幼儿的形式来具体实施和操作。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整个活动。

21、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保卫地球妈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分类并认识相应的分类标识。

  2.初步尝试对垃圾的简单分类。

  3.感受垃圾分类中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了解垃圾四大类型,并认识相应的标识。

  活动难点:

  愿意帮助地球妈妈,逐步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地球妈妈的哭泣》视频,自制课件,不同类型的废旧垃圾,四个带有不同标识的垃圾桶

  经验准备:

  幼儿知道一些常见生活垃圾的简单分类。

  活动过程

  一、观察《地球妈妈的哭泣》视频,引出主题。

  师:地球妈妈为什么在哭泣啊?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了哪些行为会让地球妈妈哭泣呢?

  小结:地球妈妈受到了伤害,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随意乱扔垃圾,胡乱排放有毒气体等不爱护环境的行为,导致了地球妈妈在哭泣。

  二、思考问题,商讨帮助地球妈妈的方法。

  1、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环保意识。

  师:地球妈妈受到了伤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她呢?

  幼: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师:爱护环境,我们就要从身边做起,垃圾分类是环保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认识垃圾分类标识。

  幼:好的,我们一起保卫地球妈妈,从垃圾分类开始。

  2、播放课件,讲解垃圾标识及含义。

  师: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①可回收垃圾、②其他垃圾、③厨余垃圾、④有害垃圾。

  第一个标志可回收垃圾,图标是一个循环的三角形箭头,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橡胶等。

  第二个标志其他垃圾,也是不可回收垃圾。图标也是一个三角形,不过有两个箭头,而且箭头朝下。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废弃物。

  第三个标志厨余垃圾,图标由一个果核,一根鱼刺以及半个鸡蛋壳组成,很容易辨别。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第四个标志有害垃圾,标识上面像一颗单叶的小苗,下面是一个很明显的叉。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垃圾。

  3、动手操作,尝试垃圾分类。

  师:瞧,许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老师这里就有一堆不同的废旧垃圾还有四个垃圾桶。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垃圾分类的标识及其一些垃圾分类,现在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尝试去把这里的垃圾分类,放进不同标识的垃圾桶里去,帮助垃圾宝宝顺利回家。(鼓励幼儿操作)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垃圾都分类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来说说为什么要把它放进这个垃圾桶呢?

  师:你们认识这四个垃圾桶上的标记吗?平时在生活中有见过它们吗?那你们现在知道它们代表着什么吗?

  小结:这个由三个箭头组成的特殊三角形的图案是可回收标记,比如我们的纸、塑料制品、衣服、易拉罐等都是可回收垃圾,应该把它们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

  四、懂得保护地球妈妈及垃圾分类的意义

  师:小朋友了解了垃圾标志,也尝试了垃圾分类,那知道垃圾进分类对保护地球妈妈的好处吗?

  幼:就不会乱扔垃圾,污染环境了,地球妈妈也不会哭泣了,地球妈妈也会越变越美丽。

  小结: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可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变废为宝,环保又节约资源,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了垃圾中的有毒污染物。

  小结: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知道这四个标识的含义了吧,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这样保护环境,进行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做一个保卫地球妈妈的好孩子。

  五、活动延伸:

  现在跟老师到美工区一起去画一画这些垃圾分类的标识吧,画好后我们一起去把它们粘贴到幼儿园的垃圾桶上。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播放视频《地球妈妈的哭泣》,从里边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将孩子带到想要帮助地球妈妈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懂得保护地球妈妈及垃圾分类的意义。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因此在后面制作垃圾分类的标识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22、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领域《我是小小侦察兵》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 ↑ 、↓ 、← 、→ ”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意义,初步训练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2、尝试根据路线图中箭头和数字所指示的行走方向,正确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路线。

  3、在讨论中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同伴的不同意见。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

  1、《鸡毛信》故事视频、《红星闪闪》音乐。

  2、鸡毛信2封、地图8幅(2大6小)、地图图标暗号一张、记号笔6支、记录卡6张。

  3、红旗、起点等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故事《鸡毛信》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播放《鸡毛信》的故事,让幼儿了解鸡毛信的来历和重要性。

  2、出示鸡毛信,为下一步的任务做铺垫。

  二、通过执行一系列任务,让幼儿学习并掌握“ ↑、↓ 、← 、→ ”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以及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任务一:送信

  1、接到上级命令,我们要将一封鸡毛信准确、安全地送给八路军。

  2、出示地形图,幼儿自主观察地形图和图标暗号。

  3、幼儿探索、讨论图标暗号所表示的意思,“↑、↓、←、→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数字又表示什么?

  4、教师请幼儿尝试根据图标暗号去完成送信任务。(集体、个别)

  任务二:取信

  1、因为任务完成的出色,上级让我们完成第二项任务:取信。出示地形图。

  2、幼儿根据经验观察分析地形图,研究路线。

  3、集体、个别相结合的方式绘制路径及图标暗号,完成取信任务,拿到秘密指示。

  任务三:搜寻口令卡

  1、教师宣读“秘密指示”,再一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小朋友,你们两次圆满完成了任务,大部分的敌人已经被我军消灭了,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现在要请你们分成6个儿童团,找到6个秘密口令,夺取红旗。”

  2、幼儿组队,6个儿童团团长领取地形图和纸笔。

  3、6个儿童团分别执行任务,并在地形图上标出路线,写出图标暗号。

  4、集体检验完成任务情况,成功则领取口令。(每张地图终点★下面藏有口令)

  口令:一团:→二团:↑三团: ←四团:↑

  五团:→六团:↑

  三、游戏:夺红旗。

  6个儿童团的口令连起来则是夺红旗的路线暗号,幼儿团结协作,共同夺取红旗。

  四、庆祝胜利:舞蹈《红星闪闪》。

  活动总结

  孩子们对这个题材非常感兴趣,通过预设的环节“布置任务”,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身负重任和使命的小战斗英雄。教师逐一出示迷宫图,增强了任务的真实感,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他们在送“鸡毛信”的过程中,认识了上、下、左、右的符号,并进一步巩固了点数,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的《纲要》指导精神。同时,他们还了解、体验抗日战争年代与自己同龄的孩子的生存环境,他们顽强机智的斗争精神,同时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好好珍惜,进而激发敬仰革命先辈和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责任感、自信心等,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我觉得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在表演区设立表演大舞台,提供服装、道具,供幼儿开展《鸡毛信》的表演游戏。同时,还开展以下活动:①根据幼儿想了解旧社会里故事的心理,开展社会活动“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让幼儿忆苦思甜,尊敬革命先辈,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②根据幼儿喜欢做解放军的愿望,开展体育活动“解放军送信”,培养幼儿热爱解放军的情感,以及学习解放军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③根据幼儿对表演活动的强烈兴趣,成立“小小演出队”,到小班、中班巡回演出,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其表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按群计数》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24、幼儿园大班数学《20以内的分类计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积极探索尝试,引导幼儿进行20以内的分类计数。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并读懂统计表,进行连加练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一张、备用挂图一张 提前画好的统计表、无色的图片、备用挂图一张(磁性教具摆上方,统计表下方) 颜色卡红黄蓝各一个、鸭子、鱼、 蝴蝶无色的各一个、(红黄蓝)若干 数字卡1(2)2(4)3(2)4(2)6 (1)7(2)9(1) 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情境主题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和客人老师问个好。今天呀老师接到一个来自数学王国的电话,国王先生邀请我们去数学乐园玩。高兴吗?好的,让我们做上火车出发吧。(师幼做韵律操、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路上多热闹啊!

  1.小朋友数数路上红、黄、蓝色的汽车分别有几辆?共有辆汽车?

  2.谁的手里有气球?红、黄、蓝色的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

  3.马路边红、黄、蓝色房子各有几栋?一共有几栋房子?

  我们继续(师幼做韵律操)

  二、布题

  师:哎!是鸭子、鱼和蝴蝶,他们排好队在干嘛呀?咱们过去问问。你们好!你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正准备比比谁的速度快,

  师:哦原来是在进行比赛呀。我们来看看参赛的鸭子、鱼和蝴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

  幼:红、黄、蓝。(出示统计表)

  师:1.哦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咱们来数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鸭子、鱼和蝴蝶各有多少只?

  2. 请小朋友数数鸭子、(鱼、蝴蝶)公有多少只?

  3. 鸭子、鱼和蝴蝶要进行比赛,小朋友们想想该怎们比呢?是的相同颜色的为一组,小朋友帮忙数一下红(黄、蓝)色的参赛的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贴出相应的数字宝宝。)

  三、评价练习

  师:鸭子、鱼和蝴蝶都有点累,咱们听一段音乐吧,小朋友喜欢看《小鲤鱼历险记》吗?那动画片里都有些呀? (有泡泡、小美美、阿酷还有小龟)

  师:瞧!泡泡小美美、阿酷正在研究呢 。他们想按照红、黄、蓝进行分类统计。

  1. 他们想知道按红、黄、蓝三种颜色分,数数各有多少?

  2.然后泡泡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多少个?小美美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 阿酷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

  3.最后还想知道红色(黄、蓝)的图形共有多少个?

  师: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愿意吗?(每个小朋友发一张)

  师:集体讲解。

  四、延伸

  泡泡、小美美、阿酷特别感谢小朋友们,想不想邀请他们来咱们班区域里玩玩呢?我们邀请他们玩串项链的游戏,我们区域里有红黄蓝色的珠子,请小朋友用细绳子穿好后按颜色分类并算出红黄蓝色珠子各有多少个?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虽然此次活动环节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有所体现,但是活动并不是很让我自己满意,有部分牛幼儿参与时有困难、不积极,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幼儿对统计图的认识还不是很好,虽然统计图的学习在前面已经接触过,我想在本次活动前应再次做铺垫,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能按时完成练习;

  二、因为大班幼儿刚刚接触10以内的加减运算,而此次活动涉及到连加的运算,并且我出示的实物数量太多,导致给幼儿的连加计算加深难度,这是今天的活动超时的主要原因。在以后的活动前应该对幼儿的已知水平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达成目标。

25、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活动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2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者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晰的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本节课能让幼儿动口,动脑,从而轻松的掌握序数的概念,特此设置本节课。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能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2、初步体会序数与基数的区别,了解序数的含义。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序数先让小朋友们从数到十,然后展示ppt引诱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

  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

  B1.从左往右数,老鼠陪在第几个呢,

  2.从左到右,小马排在第几个呢,

  3.从左往右数,谁排在第三位呢,

  4.从左往右数,小狐狸排在第几位呢,

  5.从右往左数,谁排在第一个呢,以此类推。

  2.动物赛跑

  1.运动会正式开始,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赛跑比赛,它们都从左边向右用力跑,谁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

  2、为获得名次的动物颁发奖状,是谁站在最高领奖台?是谁站在最低领奖台

  3.运动会结束运动会结束了,动物要回家了请帮助小动物们回家,你们看小鸡的房子在7号房间,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7号在哪里吗?我们请小朋友上来带小鸡回家好吗? ..小鸡送回家了,接下来我们该送山羊、老鼠回家以此类推。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27、幼儿园大班数学《9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卡若干

  2、房子图10副

  3、操作点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二)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1、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今天,我们除了客人老师外,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也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大数片1——10)。数字宝宝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数字国王买的新房子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新房子吧。

  2、(展示房子图),今天数字宝宝们就要搬家住进新房子了,可是他们买的房子是一样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住在哪一栋房子。他们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把他们送到新房子里去,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请10名幼儿上前把数字宝宝送到新家,大家说说送的对吗?为什么?

  4、数字宝宝住进了新房子,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秘密。2比前面的1多1,2比后面的3少1,所以2的邻居是1和3。

  (举例说5)同上

  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比一个数多1,比这个数少1,的前后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

  5、现在苹果宝宝也想找邻居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出示幻灯片)苹果“3”和“6”。

  师:苹果3的邻居是谁?苹果6的邻居是谁?

  (三)游戏

  数字宝宝很高兴,他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他想和你们玩游戏/。

  1、游戏开始 (纸牌乐)

  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每组10张纸牌,一个红花,游戏开始时两个人猜:石头剪子布,赢的一方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说出他的相邻数。说对得红花,说错对方得红花。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2、(抢凳子)

  你们都玩过抢凳子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和数字宝宝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规则:每人一张数字卡,14个小朋友13张凳子,音乐起,小朋友饶着凳子走,音乐停,小朋友就抢凳子坐,没有凳子的小朋友,报上自己的数字,并请出自己相邻的好朋友。例如:6。

  提问:为什么你的好朋友是5和7?(因为我比5多1,比7少1)

  结束: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的好邻居,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28、幼儿园优秀大班数学《6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序数的认识是零散的、无意识的。所以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认识、学习序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认识序数的含义,会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序顺序。

  2、会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

  3、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幼儿的逆向思维。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左到右,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难点: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习,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

  活动准备

  1、火车图片一幅(画有6节车厢分别为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

  2、小动物图片6张(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小兔)。

  3、楼房画一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坐火车旅行”,帮助幼儿认识“6”以内的序数。

  (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火车头朝左),引导幼儿观察。

  导语:“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准备乘火车去旅行。现在火车开来了。”

  提问:①这辆火车有几节车厢?每节车厢的颜色一样吗?(6节)

  ②第一节车厢是什么颜色?第二节车厢是什么颜色?黄色的是第几节车厢?绿色的是第几节车厢?

  (2)教师边出示小动物图片边提问:

  ①哪些小动物都来乘车了?(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小兔)。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呢?谁排第一,排在第三的是谁呢?小猪排第几呢?小鸡排第几?

  ②火车快要开了,小动物上车了,小猪说我要坐第五节车厢,我请一个小朋友帮我把小猪送上车。(送到后和小朋友一起检查有没有送对)

  ③小猫说我想坐第三节车厢,但我不知道第三节车厢在哪,想请小朋友帮帮我。(请小朋友帮送,在检查有没有送对)

  ④请小朋友把剩下的小动物都送上车。

  ⑤我们来检查一下小动物都坐在第几节车厢。(从第一节开始数)

  2、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方向物体的排列次序。

  ①教师:“小动物们玩得真高兴,玩了一天也累了,它们调转火车头准备回家了。(变换火车方向,车头朝右)请你们看一看现在小猪坐在第几节车厢?原来小猪坐第几节车厢啊?小猫现在坐第几节车厢,原来坐第几节车厢?为什么变了呢?”

  小结:火车调头了,火车头在左边的时候,我们是从左边开始数,火车头在右边时,我们从右边开始数,数的方向改变了,小动物排列的次序也改变了。

  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从右边开始数,小狗在第几节车厢,从左边开始数,它在第几节车厢?从右边开始数,小熊在第几节车厢,从左边开始数,它在第几节车厢?

  ③强调数的时候要注意方向,从哪边开始数。

  3、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1)出示楼房

  提问:①楼房一共有几层?

  ②第一层在哪里?(下面)

  ③数楼房要从哪儿开始数?(从下往上)

  教师小结:我们数楼房时应该从下往上数。

  ④引导小朋友数一遍楼层。

  (2)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引导语:“小动物们都累坏了,都想回到了自己的家。但这些小动物都是新搬来这里的,不记得自己住哪一间了,它们只记得自己的房号,想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3)小熊说我的房号是402,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

  (4)和幼儿一起分析,402表示小猴住在第四层,第二个房间,我们一起数一数,402在哪里。

  (5)小狗说我的房号是306,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

  (6)询问幼儿306表示什么,在和幼儿一起把小狗送回家。

  (7)请幼儿上来把其他小动物送回家。

  活动延伸:

  1、 在活动区投放可以排列序数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

  2、 在日常生活中,如站排、户外游戏时渗透序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环节安排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从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送小动物上火车旅行,再到小动物回家时调转方向,学习从不同的方向来说出“第几节车厢”,第三个环节则是送小动物回家,将难度提高,让幼儿学习从两个方向同时确认次序。

  第三个环节是难点,由于担心幼儿不明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和示范,导致了幼儿的注意力有一些分散,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教学活动要注意教师语言的简洁、精炼,让幼儿多动手进行操作,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29、幼儿园优秀教案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30、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5的4种分合方法,理解互补、互换的关系。

  2.能主动运用5的组成搭配早餐。

  3.感受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食谱 1 张(大食谱中的食物价格应与当地条件相符,贴近幼儿实际生活),5 的组成数字卡片和点子卡片各 1 套

  2.小食谱、练习纸、笔幼儿每人 1 套,盘子若干

  3.25 的数字卡片若干,价格与大食谱一致的早餐食物卡片若干。

  4.“幼儿学习材料《我健康我快乐》。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大食谱,了解饭菜的名称、价格、营养等。提问:食谱上有什么?价格是多少?有什么营养?

  二、请幼儿设计早餐食谱,学习 5 的组成。

  (1)教师示范选早餐,列出 5 的组成式。

  提问:我有 5 元钱,想买一个小米粥,还能剩多少钱?

  小结:5 个圆点和数字 5 表示 5 元钱,1 个圆点和数字 1 表示买小米粥的 1

  元钱,4 个圆点和数字 4 表示买包子的 4 元钱。

  (2)在小食谱练习纸上表示出自己选择的早餐,列出 5 的 4 种分合式。

  提问:你想选择吃什么早餐?买了早餐后你还会剩多少钱?用分合式可以怎么表示?

  小结:5 可以分成 1 和 4,还可以分成 4 和 1,5 可以分成 2 和 3,还可以分成 3 和 2。

  三、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早餐食谱,理解互补的关系。

  (1)用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记录幼儿设计的早餐。

  (2)引导幼儿看图分析。

  小结:5 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一边的数越大,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四、请幼儿观察 5 的分合式,理解互换关系。

  (1) 引导幼儿观察图 3 中的第 1 组和第 4 组、第 2 组和第 3 组的组成形式提问:这两个组成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排列有什么好处?

  小结:两个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只要想出一种分法,就能很快找到另外一种分法。

  五、玩“买早餐”游戏,复习 5 以内的数的组成。幼儿自主分配角色,进行买早餐游戏。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具有探索性。孩子们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设计5的组成这节教学活动,要注意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用不同学具进行探索、演练数的组成。在新要求与旧经验中引领幼儿,让幼儿学习、发现。

31、幼儿园教案大班美术活动小书签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书签的作用并感受书签的美,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2.大胆想象、创作,愿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书签。

  3.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书签、彩带人手一条、打孔机、彩色卡纸、彩笔、剪刀、铅画纸、轻音乐(自备)。

  2. 教学课件《各种各样的书签》。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漂亮的书签,初步了解书签的作用。

  1.出示图书,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书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书签夹在书里有什么作用?

  小结:书签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用来做标记,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书的页码,为我们节省时间。

  2.欣赏多种形式的书签,引导幼儿找一找、看一看说说自己的感受。

  提问:我们看到了这么多书签,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原来书签的制作材料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觉也不一样,书签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形状和图案呢!

  3.展示教学课件,欣赏不同形状、图案的书签。

  我们一起来欣赏书签的形状和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和一定能表现美的事物等等。

  小结:小朋友们喜欢书签吗?为什么?老师也很喜欢书签,因为书签是一种袖珍的工艺品,它不仅可以用来做标记,还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丰富我们的知识。它还是一种很好的礼品、奖品和纪念品呢!

  二、幼儿讨论制作书签的方法,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幼儿分组讨论书签内容。

  2.个别幼儿上台讲述。

  小结:现在我们都来当设计师,设计一张你觉得最美的书签送给你最喜欢的人吧。

  三、教师示范讲解一种制作书签的新方法。

  1.将长方形铅画纸对折。

  2.靠对边折画出小月牙形,剪去月牙。

  3.打开后用彩笔装饰。

  四、幼儿操作,鼓励幼儿选用不同材料及不同的制作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1.播放轻音乐,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想象创作。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提示幼儿根据材料的特点大胆想象、创作。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做 2~3 个书签,帮助个别幼儿选择材料,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完成作品,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帮助幼儿将制作好的书签打孔,幼儿给书签系上彩带。

  六 、 组 织 幼 儿 欣赏、评价漂亮的书签并相互欣赏,分享创作带来的快乐。

  1.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提问:你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书签?你是怎么做的?

  2. 请 幼 儿 互 评 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同伴作品中有创意和有趣的地方。

  提问:你喜欢哪个书签?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建议?

  3.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书签作品,拓展幼儿创作空间。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各样的书签或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创作。

  2.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书签”作品装扮活动室。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材料进行亲子小制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较突出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某内容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活动中,我首先魔术般地翻到上次学习的地方,给孩子们一种神秘感,以此引了书签,再充分利用书签的美外形、美的色彩来刺激幼儿的眼球,让他们对书签本子产生了兴趣,为后面的赏书签、做书签、评书签作好了辅垫。

  2、审美教育贯穿始终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匠,而是要培养有审美情趣,有审美理想,有审美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本活动中,我通过赏书签、做书签、评书签等环节,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让幼儿从小学会审美,有一定的审美观。

  另外,在活动中,我还通过临近毕业换书签这一环节,促使幼儿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待到长大时,见物思情,可引起一段美好的回忆!

32、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学习67的形成

  【活动目标】

  1.学习 6、7 的形成,知道 5 和 6、6 和 7 之间多 1、少 1 的关系,理解 6、的实际意义。

  2.能运用多种比较多少的方法比较 6、7 两数的多少。

  3.爱思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 课件,颜色不同的火车,人物卡片,铁路背景图,数字卡片若干。

  2.将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火车站”,用若干人物卡片当“乘客”。

  【活动建议】

  1.观看课件《铁路上的火车》,复习 5 的点数。

  提问:几辆火车在行驶中??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

  2.请幼儿听音操作卡片,学习数字 6、7 的形成。

  (1)教师分别播放 5 次火车鸣笛声和 1 次喇叭声,提问:开始开来了几辆小火车?后来

  又开来了几辆?请幼儿听音操作汽车卡片,知道 5 添 1 是 6。

  (2)幼儿继续听音操作卡片,学习 7 的形成。

  (3)引导幼儿知道 6、7 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 6、7。

  请幼儿观察 6 辆火车车颜色的不同,提问:每种颜色的火车有几辆?各用数字几表示?

  知道 6 里面有 6 个 1。6 辆火车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以此类推,知道 7 里面有 7 个 1,7 辆火车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3.引导幼儿玩游戏,理解 6、7 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1)引导幼儿进行“开火车”游戏,理解 6 和 7 之间多 1、少 1 的关系。玩法:幼儿当

  “小司机”,小桌子当“车站”,人物卡片当“乘客”。“小司机”随音乐开汽车。音乐停, 大屏幕上出现数字 6,“小司机”就请 6 个“乘客”(人物卡片)上车;音乐再停,老师说数字 7,“小司机”就要再请一位“乘客”上车(再拿一张人物卡片),帮助幼儿理解 6、7 两数的关系。

  (2)引导幼儿进行“火车站进站台”游戏,进一步巩固认识 6、7 两数的关系。

  玩法:幼儿扮演小司机根据要求停车,教师发出口令。例如:请开到比 6 多 1 的“站台”,幼儿迅速将“车”开到“7 号站台”;请开到比 7 少 1 的“站台”,幼儿迅速将“车”开到“6 号站台”。游戏反复进行。

33、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寻找空气半日活动反思

  教材分析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充满好奇,经常玩些与空气相关的小游戏,在玩中很多问题会引发他们的猜想,如: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 -连串的“为什么” 激发了幼儿探究“空气”奧秘的兴趣。为了让幼儿亲身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本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在操作实践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的特性,探索空气的秘密,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萌发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及基本特点,了解空气流动能形成风和传播气味。

  2.能运用多种工具,通过装、扇、捏等方法探究空气的存在及流动等特点。

  3.体验寻找空气的乐趣,萌发从我做起净化空气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塑料袋、胶皮玩具、泥工板每组一份、香水 1 瓶,PPT 课件。

  经验准备: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活动过程:

  1.尝试憋气,感知空气的重要性。

  提问:憋气时什么感觉?除了我们需要空气,还有谁需要空气?

  小结: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

  2.尝试用多种材料寻找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基本特点。

  (1)运用塑料袋、胶皮玩具、泥工板寻找空气。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空气的?

  师幼互动梳理多种寻找空气的方式,感知空气的流动及流动产生风。

  小结:空气无处不在,是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的。

  (2)通过嗅觉小游戏感知空气流动能传播气味。

  提问:你们闻到香味了吗?香味是怎么到你那里的? 小结:空气流动能传播气味。

  3.借助图片和视频,交流讨论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提问: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为什么?

  小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

  小结:坚持绿色出行、新年少放烟花爆竹、建议身边的人少吸烟等都可以让空气保持清新,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

  活动延伸

  结合《身边的科学》第 11 页,引导幼儿继续探究、记录空气的秘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选取了空气进行探索。活动中给幼儿投设足够的材料和时间,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做中学,在玩中体验,也解开了身边的秘密。活动中每个人都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本节课的不足是对幼儿不够放手,时间的安排不够充足这是在活动前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今后应该避免。

34、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已经学过 3 和 4 的组成,对组成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对组成中互补互换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 3 和 1 合起来是 4 并初步推测 1 和 3 合起来也是 4。本次活动应着重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引导幼儿思考归纳。同时,可以将营养搭配的理念和方法透到活动中去,鼓励幼儿掌握运用 5 的组成来解决早餐搭配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掌握 5 的 4 种分合方法,理解互补、互换的关系。

  2.能主动运用 5 的组成搭配早餐,会书写数字 5。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大食谱 1 张(大食谱中的食物金额应与当地条件相符,贴近幼儿实际生活)5 的组成数字卡片和点子卡片各 1 套。

  2.小食谱、练习纸、笔幼儿每人 1 套,盘子若干。

  3.2-5 的数字卡片若干,价格与大食谱一致的早餐食物卡片若干。

  4.“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健康我快乐》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察大食谱,了解饭菜的名称、价格、营养等。

  (1)引导幼儿了解饭菜的价格并对饭菜进行归类。如图

  (2)请幼儿说出自己想吃的食物的名称和价格,提醒幼儿注意早餐的营养搭配、干湿搭配。

  2.请幼儿设计早餐食谱,学习 5 的组成。

  (1)教师可示范选早餐,列出 5 的组成式。

  如:有 5 元钱,用 1 元钱选一份小米粥,用 4 元钱选一份包子。引导幼儿分别用 5 的组成的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表示教师选择的早餐,理解数字及各符号的意义。

  如:

  知道其中 5 个圆点和数字 5 表示 5 元钱,1 个圆点和数字 1 表示买小米粥的 1 元钱,个圆点和数字 4 表示买包子的 4 元钱。

  (2)引导幼儿在小食谱练习纸上表示出自己选择的早餐,列出 5 的 4 种分合式

  提醒幼儿:早餐的标准为 5 元,在小食谱上要表明选的是什么食物、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并用 5 的组成式进行表示。鼓励幼儿选一份既营养又实惠的早餐。

  3.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早餐食谱,理解互补的关系。

  (1)用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记录幼儿设计的早餐。

  幼儿设计的早餐可为 1 元钱的馒头和 4 元钱的蔬菜鸡蛋汤、2 元钱的馅饼和 3 元钱的八宝粥、3 元钱的鸡蛋汉堡和 2 元钱牛奶、4 元钱的豆沙包和 1 元钱的小米粥等。教师用点子卡和数字卡进行记录,有意排成图 1、图 2、图 3、图 4

  引导幼儿描述分合过程并理解其含义。

  (2)引导幼儿看图分析并得出结论:5 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一边的数越来越大(小),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大);每分一次,两个数合起来都是 5。帮幼儿理解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引导幼儿讨论并发现:这样排列的好处是又快又对地分尽每个数的所有组成形式。

  4.请幼儿观察 5 的分合式,理解互换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图 3 中的第 1 组和第 4 组、第 2 组和第 3 组的组成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数之间的互换关系,知道两个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2)引导幼儿讨论:这样排列的好处是只要想出一种分法,就能很快找到另一种分法。例如:知道 5 可以分成 1 和 4,就会想到 5 可以分成 4 和 1。

  5.玩“买早餐”游戏,复习 5 以内的数的组成。

  (1)游戏方法:两名幼儿做餐厅服务员,其他幼儿做顾客。扮演顾客的幼儿端着盘子, 手拿一张数字卡,买两种合起来价格正好是手中数目的早餐,并列出组成式,幼儿所选的早餐要注意搭配合理、科学、有营养。

  服务员要热情待客、礼貌待人,顾客说对时,收好顾客的数字卡片,并将两样早餐实物卡片放到顾客的餐盘中。

  在活动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游戏。

  (2)游戏后组织幼儿交流,相互评价游戏时幼儿是否选得对,选得快,是否注意干湿搭配、营养合理等。

  【延伸活动】

  请幼儿阅读《我健康我快乐》第 21 页。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35、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学习分类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较中班幼儿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 能够观察物品的图形特征,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同时还能关注到物品的颜色、 大小等特征。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实际生活入手,调查记录和统计分析物品的不同契别,尝试按物体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或多角度分类,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记录操 作方法,培养幼儿认真细心、逻辑分析、做事有条理等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次分类或多角度分类。

  2.能用简单的图标或数字统计、记录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3.学会有条理地整理物品,培养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调查统计自己家中的家具并用自己的方法分类记录下来。

  2.带隔断的小整理箱每组 2 个,笔及统计表幼儿每人 1 套,实物每组 1 筐(苹 果、山楂、梨、柿子等水果,青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插塑、棋子、积木等 玩具,不锈钢碗、勺、盘子等餐具),建构区散放的木质积木。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交流调查结果,初步了解简单的分类统计方法。

  (1 )相互介绍自己家的家具,说出分类记录方法。

  (2)展示幼儿有代表性的记录,如: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记录等。

  2、引导幼儿分组开展分类游戏,尝试按物体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提问:筐子里有什么?它们不喜欢这样乱放在一起,应该怎样给它们分类?

  (1)引导幼儿分小组观察探索,商讨分类方法。

  引导幼儿先按吃的、用的进行分组,分完后观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

  (2)引导幼儿讨论,发现还可以按照水果和蔬菜分类,也可以按照玩具和餐具分类。 请幼儿利用有分隔的置物盒进行二次分类,分完后交流、讨论,说出自己进 行二次分类的理由。

  (3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二次分类的过程和结果并交流、分享记录, 教师进行引导,提升幼儿经验。

  3、引导幼儿收拾整理建构区,学习按照物品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1)提出活动任务:建构区的积木乱了,请小朋友们按照积木的形状和大小把它们整理好。

  幼儿分组讨论,协商分工,分配任务,确定每组整理哪种积木。例如:整理圆柱形, 按照大小分开摆放;二组整理三角形;三组整理长条形。

  (2)幼儿分组整理,结束后由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整理情况。表扬、鼓励幼儿,要求幼儿坚持整理建构区,保持建构区整洁。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逛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37、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组成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的组成教学中,由于受内容局限,教学形式与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和程式化,幼儿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学习5的组成》的活动方案产生了。从活动教学原则出发,改变以往的习惯教法,充分运用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巧妙地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形象的情景中,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探索5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掌握5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分合规律,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6、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掌握4的组成。并有用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苹果学具),数字胸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

  1.师出示数字4,说:“小朋友看,这是谁呀?”(数字4)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数字4,今天要和小朋友玩碰球游戏,要求:老师说出的数与小朋友说出的数合起来是4。如:嗨嗨海,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海嗨,你的1球碰3球。(幼儿边说边伸出相应的手指)

  二、进行部分

  1.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起兴趣,并交代要求。

  秋天到了,小兔家的苹果成熟了。有一天,小兔摘了几个苹果回来(出示苹果),我们来帮小兔数数看有几个苹果?(5个)小兔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它想把苹果分给好朋友小猪和小熊分享,该怎么分呢?可以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忙想办法,

  试一试,要求分一次就在记录纸上记一次。(为幼儿提供苹果学具,记录单,铅笔。)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 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教师有目的的选择三种不同分法的幼儿说说。)

  幼儿1:按顺序分的;

  幼儿2:没按顺序,随意分的;但分法正确。

  4.给各种分法写上相应的数字。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

  师:请你仔细看看,你觉得哪种分法好?为什么?

  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又快又不会漏分。

  6、幼儿集体朗读5的四种分合式。

  7.老师讲解归纳小结:

  (一)、5的分合得出分成两份有4种不同的分法。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关系:总数不变,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越来越大,右边的数就越来越小,这种规律叫递增递减。

  (二)、交换关系:如1和4、4和1、等。小结:象这样的数字相同,位置交换,总数不变,这种规律叫交换律。

  三、游戏“找朋友”

  1.交代游戏规则。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好,帮小兔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小兔要和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请小朋友佩带数卡,我们要找的朋友要合起来是5。找对的小朋友跟我去做客。)

  2.幼儿从椅子下一张数字胸卡,挂在胸前。

  3.幼儿根据数字胸卡,寻找相应的数做朋友。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查。

  5.互换数卡继续游戏

  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找对了,我们一起去帮小兔分苹果吧。

  (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菜场、游乐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超市里,要用5元买两种物品,必须使两种物品合起来的价钱刚好是5元,不能多也不能少。)

  教学反思

  一、自我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二、听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活动中,运用帮小兔想办法——通过操作得出四种分法——通过找朋友游戏与小兔去做客的一系列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出5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38、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一寸虫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39、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爱心女孩反思

  设计意图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心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于是,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社会认知发展需求,以绘本《玩具女孩》为素材,设计了大班社会活动《爱心女孩》。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爱心教育,我试图通过故事中的爱心女孩、短片中的爱心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触动孩子那根柔弱而敏感的情弦,并将幼儿的情感融入活动,让他们在爱心的牵引下,通过自己的看看、听听、讲讲、做做,明白心中要有爱,并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明白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能主动大方地与他人交往,学会关爱的语言和动作。

  3、树立心中有爱,心中有他人并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画面猜测绘本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难点:帮助幼儿树立心中有爱,并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意识。

  活动准备

  1、PPT《爱心女孩》;

  2、自制短片《爱满人间》

  3、音乐CD《爱如小孩》。

  4、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喜欢什么玩具?假如,有一天你握起小手,再一打开,就会从手心里变出一样玩具来,告诉我你会有什么心情?

  二、共同阅读故事,感受“爱心”

  (1)认识神奇女孩埃米莉(阅读故事画面1-4)

  提问:埃米莉是个怎样的女孩?她哪里与众不同呢?你有这样的本领吗?

  你们觉得能变出很多玩具的埃米莉会开心吗?为什么?

  (2)埃米莉是个“玩具女孩”(阅读故事画面5-9)

  埃米莉的生日宴会上,爸爸妈妈把玩具送给了所有被邀请的人。从此,大家叫埃米莉“玩具女孩”。

  提问:这时候的埃米莉开心吗?为什么?

  生日的第二天,她决定去帮助更多的人。

  提问:她会帮助谁?又怎么帮呢?

  她去医院看望小朋友,她去了老人院和老人们一起游戏,,寒冷的冬夜,村子里的人们燃烧艾米莉留下的玩具,客厅变得温暖!

  (3)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

  提问:埃米莉把她的玩具和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玩得快乐吗?

  小结:是的,把玩具与别人分享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4)埃米莉是个“爱心女孩”(阅读故事画面10—14)

  可是,意外发生了!埃米莉爸爸出门打鱼却一直没有回来。大风大浪却让最勇敢的人也退回来了。

  提问:爸爸出海没回来,艾米莉的心情会怎么样?她该怎么做?你们有好办法吗?

  艾米莉用变出的成堆的玩具便组成了木筏,载着埃米莉向大海深处驶去。最后找到了爸爸。艾米莉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第二天,艾米莉的神奇本领消失了,大家又叫埃米莉“爱心女孩”。

  提问:艾米莉的神奇本领消失了,她难过吗?为什么?

  小结:现在埃米莉的神奇本领没有了,她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但是她仍然是那么有爱心,爱父母,爱朋友,爱生活,爱动物,她还是很快乐。因为奇迹消失了,但爱依然存在!虽然我们没有神奇的本领,只要有心中有爱,也可以帮助别人。你想帮助哪些人呢?

  三、观看短片《爱满人间》,理解“爱心”

  教师:你们都是爱心女孩,爱心小子。知道吗?也有群爱心孩子就是这样用爱心帮助了许多人,用爱心带给大家快乐,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体验活动,爱心传递

  教师:宝贝们,你们感动吗?他们把爱传递给你们。你们把爱再传递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活动总结

  情境教育理论主张教学活动应当以情为纽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在这个活动中,以音乐作为触动孩子心灵的琴弦,用音乐带动孩子的情绪,尤其在阅读重点的二三阶段,我利用不同旋律的音乐契合故事内容,以营造出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孩子在乐声凝练出的情境中真心感受埃米莉的爱心。

40、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领域:有趣的数字组合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有趣的数字组合》就是根据这一理念,做到“数学活动生活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不少幼儿的家长都拥有私家车,孩子对车也越来越熟悉,在平时,孩子间对车也讨论的比较多。倾听他们的谈话,他们讨论的大多是车的颜色,种类,但关注车牌号码的幼儿并不多。其实在车牌号码中,蕴涵着很多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排列与组合是车牌中最大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能够快速地运用3个数字找出排列组合的规律。

  3.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难点:寻找又快又全的排列组合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汽车若干。

  2.记录纸、铅笔、橡皮檫。

  3.数字卡片。

  4.PPT。

  活动过程一、导入:情景表演。

  1.幼儿欣赏情景表演。

  配课教师——扮演小猴皮皮;

  主课教师——扮演黑猫警长;

  小猴皮皮:“报告!黑猫警长,我看见罪犯开车逃跑时候的车牌号啦!”

  黑猫警长:“小猴,请你把车牌号告诉我吧!”

  小猴皮皮:“糟糕,我忘记啦!我只记得有1、2、3这3个数字。”

  黑猫警长:“这可有很多可能啊!小朋友,你能说出逃犯车牌号的几种可能吗?写一写吧!”

  二、学习排列,掌握方法。

  1. 学习三个数字的排列。

  要求:

  (1)每人一份操作纸、一支铅笔。

  (2)每个数字在组合里只能出现一次,不能重复。

  (3)完成后,请把铅笔放回原处;拿着操作纸坐会椅子,可以与好朋友一起轻声交流。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分享,教师记录。

  4.总结出排列规律与方法。

  ——教师小结:“现在,老师把重复的拿掉,我们来看看用1、2、3三个数排列出来一共有6组,它们分别是123、132、213、231、312、321。提示:你们看老师把这些数字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教师小结:“其实,老师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1当开头,排出以1开头的组合按顺序有123、132;再以2为开头,按顺序有213和231;然后从3开头,按顺序有312、321。固定开头数字,把后面数字交换位置。并且这些数字组合也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哒。这样的话,大家看起来又清楚又明白。”

  三、操作练习,巩固知识。

  ——师:“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学会这个好方法呢?接下来,我们要这个方法与这个小道具一起比赛制作车牌号。”

  1.要求:

  (1)两位幼儿为一组、一张记录纸、一支铅笔、一个小道具。

  (2)每个数字在组合里只能出现一次,不能重复。

  (3)请从小到大的顺序,记录数字组合。

  (4)速度最快、按照要求、全部数字组合正确的为胜。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4.教师总结:“大多数小朋友都把它写出来了,小朋友也学会了这个好方法,既快又清楚。”

  四、延伸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数字组合,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多,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数字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请小朋友来聊一聊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活动总结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1、2、3)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3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41、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一起来挑战反思

  活动目标

  1.比较物体的宽窄,并尝试按宽窄进行排序。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或结果。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比较物体的宽窄,并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3人合作正确按宽窄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规则图、视频;

  学具:排序板、1份卡片;

  座位:3张大桌子,每组6人;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上次解放军叔叔在走的时候给我们留了一些关于作战武器的图卡解密,你们愿意接受任务吗?想要参与解密,需要先来挑战一个游戏,只要在游戏中成功闯关就可以参与解密图卡。

  一、介绍游戏材料:

  师:先来看看这个游戏都有什么材料?

  小结:这个游戏叫《一起来挑战》有排序卡和卡片。

  三、游戏闯关:

  (一)第一关:单打独斗

  玩法:

  1.每人1张排序板、1份卡片;

  2.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把卡片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者顺利进入下一关。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你是怎么排的呢?你为什么排的又对又快?有什么秘诀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小结:在排的时候,如果是从窄到宽,那么先找最窄的,然后依次从剩下的卡片中找最窄的进行排序;如果是从宽到窄,那么要先找最宽的,然后依次从剩下的卡片中找最宽的进行排序。

  (二)第二关:两两合体

  师:恭喜你们都闯关成功,第二关就有难度啦,我们一起看看怎么玩。

  玩法:

  1.找旁边和你卡片颜色一样的1个人合为1组;

  2.把两人的卡片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的组顺利进入下一关。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请获胜组分享快速合在一起排序的方法。

  小结:两个人的排序卡合体时,首先选择一个人的排序卡不动,然后从另一个排序卡中取出一张与之前排序卡中的卡片比较,找到合适的位置,最后要从贴有红旗的地方检查一次,看是否都排对。

  (三)第三关:三人合一

  玩法:

  1. 3个人组成1组合作使用1份材料;

  2.将操作盘中所有卡片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组可报名参加解放军解密任务。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出示正确排序板,幼儿自行对照检查并改正。

  幼儿分享合作排序的经验。

  师播放3人合作排序视频进行小结。

  小结:在这一关,3人可以分工,有的负责往排序板中放,有的负责进行比较,这样很快就可以排完所有的卡片。

  四、拓展游戏---解密图卡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像刚刚游戏中那样,小朋友之间要合作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我们的速度。好,接下来小朋友要来参与解密任务啦!

  活动总结

  一、注重“比较”

  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如目测法、重叠法等,顺利推进排序活动。

  二、重视“探究”

  幼儿在日常的操作活动中多数为单独操作,而本活动游戏为2人一组、3人一组。他们需要在挑战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方法,进而激发探究兴趣。

  三、强调“合作”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学习品质。即使活动中幼儿有可能完成不了,但也要给予他们尝试合作探究的机会,萌发合作意识。

42、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认识时钟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

  2.通过辨一辨、说一说、拨一拨等形式,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

  3.感受时钟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

  活动难点:

  在正确区分时针、分针的基础上准确拨出整点与半点

  活动准备ppt课件、教师钟面模型、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小朋友们猜猜是什么呢?

  2.师:谜底是什么呀?小朋友们见过没?在哪里见过?它是让我们干什么的?

  二、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和它变成好朋友吧!(教师出示钟面模型)

  师:小朋友们来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数字、时针、分针)

  师:钟面上的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小结:每个钟面上会有1-12这些数字,12在最上面,6在最下面;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时针和分针都是绕着数字1-12转动的,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

  三、探索时针及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时针和分针是是怎样绕着数字转动的呢?从哪个数字开始走?

  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引导说出答案

  师小结:时针和分针像龟兔赛跑一样,把12作为起点,开始赛跑,从数字1开始到12顺着跑,时针跑的慢,分针跑的快。

  四、学习认识整点和半点

  1.认识整点

  (1)出示两个整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整点时针、分针的特点。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当分针指向12时,指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报时间,请个别幼儿演示拨指针,其余幼儿检查,初步理解整点的意义。

  2.认识半点

  (1)出示两个半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半点时针、分针的特点。

  师: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多远?(半圈)。

  师: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走半格,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半点钟。

  (2)教师请个别幼儿拨出半点钟。

  五、 巩固认识,了解钟与人们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1.小朋友们认识了时钟,谁能说一说时钟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师:时间与我们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时间能告诉我们早上8点上幼儿园,中午11点30分吃午饭)

  师小结: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的本领很大,它会告诉我们学习、睡觉、吃饭或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时间是很宝贵的,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

  活动总结

  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43、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笨老狼抓小偷反思

  设计意图:

  在本次活动前已开展过《说方位》、《横排竖列找位置》等相关活动,大部分幼儿掌握了常用的方位词并能区分左右方位,对“方向”和“数字”双重概念结合使用(二维平面坐标、横排竖列)也有了粗浅的认识。比如,“从上往下数第3层楼的房间”在哪个位置。但在用方位语言描述时,常常不清晰、不完整,缺少关键词和逻辑顺序。因此,培养幼儿运用方位和数字的定位能力,提升表达的逻辑性,对幼儿长远的数学认知发展非常必要。

  活动目标

  1.能用相关方位词完整、清楚地描述指定对象的位置。

  2.在不断变化的游戏情景中,感受方位的多变性和相对性。

  3.乐意参与挑战,体验游戏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

  能用相关方位词完整、清楚地描述指定对象的位置;

  难点:在变化的游戏情景中,弄清楚“方向”和“数字”双重概念下的定位。

  活动准备

  演示课件PPT与自制活动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复习方位

  ——“笨老狼在通过校长的层层考验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班级和座位,但是,这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份紧急通知……”

  ——教室里哪一个是笨老狼的座位?

  二、游戏“抓小偷”,熟练方位表达

  1.根据方位线索(语音)找小偷

  线索1:

  第2排第3列的那个人就是小偷。

  线索2:

  前排右边的房子,3楼最左边的房间。

  线索3:

  从左往右数第5栋的后面

  从右往左数第8栋的前面

  最上面一层中间的房里

  ——小偷藏在哪个位置?请把他找出来

  小结:在找小偷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听小偷躲藏的位置,弄清楚是几排几列。

  2.目击者报告小偷位置

  请幼儿扮演目击证人,向“笨老狼”报告小偷行踪。第一次老师扮演“笨老狼”,根据目击者报告的位置找小偷,示范玩法,后面请个别幼儿轮流扮演“笨老狼”重复游戏。

  (1)直接简单的方位描述

  ——小偷藏在哪里?请准确报告他的位置。

  引导语:小偷藏在中间蓝色的楼房里,躲在3楼最中间的房间里;小偷藏在最右边米白色的楼房里,躲在3楼上从左往右数的第2个房间里。

  (2)方向+数字的方位描述、

  引导语:小偷藏在从上往下数第2层、从左往右数第2列的房间里;在有方向指示标志的情况下,小偷藏在从下往上数的第3层、从右往左数第4列的房间里。

  小结:当一名目击证人可不容易,在报告小偷位置的时候,不但要弄清楚是几排几列,还得注意方向提示,要正确、清楚、完整地说出位置,才能帮助警察找到小偷。

  三、最强目击者,说教室里物品的方位

  幼儿选择教室里的任一件东西,描述它的位置

  小结:在描述物品位置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小朋友自己的位置,还要想想别人能不能明白。

  活动总结:

  一、自评

  (一)优点

  活动是教师自创课程“笨老狼”系列活动之一。利用“抓小偷”游戏情节进行方位的辨识与表达训练,融合了趣味性和知识性,幼儿感兴趣,参与度高。

  (二)不足与改进措施

  1.内容设置过多,随着线索难度的增加,给幼儿的理解认知造成了一定困扰,应该精简内容,逐步过渡。(分成两课时进行)

  2.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线索”,不便于幼儿理解与集中注意力,应制作成音频提示。

  3.准备了操作材料板,但因内容太多,没能在课堂上运用。因此,在后面的活动中,既要考虑幼儿活动思考的集中连续性,还要考虑材料的便利性与功能性;

  4.教师在小结与示范引导方面表达不足,未能给幼儿比较清楚、明确的方位表达方式,缺少数学活动用语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以后在准备此类活动时,应多次反复练习“小结”“引导语”部分,力求精简、准确。

  二、他评与建议

  1.在表达座位位置时,可以表述为“几排几列”,而楼层应按生活中的方式表述为“几幢几单元几号”。在计算楼层时应该从下往上数,将数学与生活结合。

  2.教学内容比较繁杂,涉及到的序列、方位元素太多,可用多种方式呈现。

  3.教师在引导幼儿表述时,可先做严谨的示范,明确如何正确表达排、列等方位。

  4.每一次“抓小偷”后,教师可请幼儿重复游戏,积累并内化、运用经验。

44、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测量《飞夺泸定桥》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的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掌握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活动准备

  不同长度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等材料若干,记录表、白板笔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师:在《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泸定桥被敌军炸毁了,我军在作战路线中需要通过泸定桥去攻打敌军,所以红军叔叔们决定修复泸定桥。

  提问:红军叔叔交给小小兵们一个任务,帮他们一起修桥梁。

  二、“作战路线有多长?”幼儿尝试测量

  (一)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如长度相同的纸条、布袋等)进行直线距离的测量。

  1.请幼儿观察测量材料,尝试用一种测量材料;

  2.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

  3.鼓励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观看课件,了解测量的要领: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2.教师小结及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再次测量,讨论交流并小结

  1.让幼儿明确测量的要求及规则;

  2.幼儿尝试操作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讨论测量的结果;

  4.教师做小结。

  三、游戏“桥梁有多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绳子等自然测量物品,请幼儿分别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记录;

  2.幼儿自由分为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引导幼儿自己分工:一个幼儿负责测量,一个幼儿负责记录;规则: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3.交流讨论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间的关系;

  4.教师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四、结束部分

  教师提出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帮红军叔叔测量铺桥工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一、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反思

  测量是幼儿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同时建议教师:“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纸条、书本、吸管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同时结合班级学军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飞夺泸定桥”这一故事中桥的长度产生了兴趣,结合幼儿的这一兴趣点,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独立操作、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测量带来的乐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测量进行探究,逐步帮助幼儿学习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并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反思

  此次目标设定为: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多种测量工具:不同长度的纸条、彩带、书本、吸管、筷子等物体分别对“作战路线”和桥梁进行个别测量、和同伴合作测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进行示范讲解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师幼不断地验证总结。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测量结果,活动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个活动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本次目标在教师的预设中逐步达成。

  三、活动过程性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进行了多次试教,每次试教后我们都一起探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发现测量方法介绍的视频讲解不够明确,导致幼儿在测量中不明白要如何进行标记;幼儿对记录表的使用也不够清楚,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第二次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改正,同时也发现了新问题:

  教师在讲解测量时没有进行示范操作,导致幼儿在测量时不明确对桥面测量时要首尾相接的进行测量。同时教师没有讲解和同伴合作测量时记录表的使用,导致多数幼儿记录测量的结果有误。在一次一次的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讨论、改正,最终呈现了一个较完美的游戏活动设计。

  本次我们活动设计有幼儿游戏、探索、体验、尝试、合作、自主的过程。整个活动流程合理安排,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是幼儿探索,教师示范,幼儿合作游戏,在一次次的测量验证中找到了测量次数结果。

  1.教师灵活掌握幼儿学习兴趣情况。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中桥的长度衔接到测量的关系中去。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都积极的配合并且参与了测量游戏互动。紧接着教师出示彩带,让幼儿对红军叔叔的“作战路线”进行直线测量,教师观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幼儿分享完后教师出示测量方法的讲解视频,幼儿观看,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的方法。

  2.教师创设情景,并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教师创设情节让幼儿给红军叔叔测量路线,幼儿自由选择路线,给作战路线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结果做记录。教师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大部分幼儿都能利用彩带测出路线长度。

  3.幼儿分组合作游戏“桥梁有多长”,注重幼儿个别化教育以及社会性发展。在本次游戏环节中,教师增加测量的量具,有纸条、筷子、书本,幼儿和同伴商量合作一起对桥梁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幼儿们倾听表达能力较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较强。在第一次利用纸条进行直线测量时孩子们很快就测出“桥梁”的长度,并进行了记录;在“任务分配中”幼儿们相互商量分工,一个负责测量,一个负责记录,都能合作一起将桥面的长度测量出来,还能和老师、同伴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也验证了幼儿的测量结果,并进行了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

  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让幼儿感知了测量的有趣。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很轻松愉悦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游戏活动环节中幼儿们都很感兴趣。,求知欲也很强。

  四、不足之处

  本次活动虽然顺利完成,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教师没有在“桥”的左端起点做标记,让幼儿明白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没有提醒幼儿注意测量的姿势,不要趴在地上,应注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改进措施及再教经验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加以改正。在活动前充分准备,多和同伴一起探讨。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要认真学习《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的先进理念作为理论指导,明确各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各个领域幼儿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明确科学领域的特点掌握科学活动的要领。有机地实施教育教学机智,不断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选择适合的物体进行测量,将幼儿学习到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