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来了几个好朋友》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来了几个好朋友》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来了几个好朋友》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来了几个好朋友》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

  3、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4、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4的分合的概念。

  2、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一份、幼儿画册三(23)、有趣的数学(5)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做碰球游戏,复习4以内的组成

  1.教师交代碰球游戏规则:今天呀,我想请小朋友们和数字宝宝4来碰球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4。比如我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你们就说:"你的1球碰3球"。

  2.组织幼儿练习。

  3.和幼儿正式玩碰球游戏。

  二、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加法,认识"+、="

  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根据应用题引导幼儿列算式。

  (1)幼儿园里来了一个西藏小朋友,后来又来了两个新疆小朋友,现在一共来了几个好朋友?

  (2)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等幼儿回答后,播放"+、="符号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数字中,形成算式:1+2=3

  (3)小结:"+"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合在一起念就是:1+2=3.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

  (4)带幼儿学念算式:1+2=3

  2.继续出示课件,带幼儿练习4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

  (1)妈妈买了1个青苹果,又买了1个红苹果,她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这个算式该怎么列?(1+1=2)

  (2)水果店里进了1个梨,后来又进了3个梨,水果店一共进了几个梨呢?(1+3=4)

  (3)明明先买了2朵花,后来又买了2朵,现在他有几朵花?(2+2=4)

  三、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减法

  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带幼儿认识减法

  (1)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个小朋友,还剩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呢?

  (2)师:剩下2,这个数字是怎么来得呢?

  (3)出示"-",带幼儿认识并理解意义,形成减法算式。

  2.教师带幼儿练习4以内其他减法算式。

  (1)花园里有4只蝴蝶,飞走了1只,还剩下几只?(4-1=3)

  (2)体育室里有4只篮球,借走了3只,还有几只?(4-3=1)

  3.请幼儿尝试根据算式编简单地应用题。

  (1)3+1=4(2)2-1=1

  四、组织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简单介绍作业。

  2.指导幼儿做练习。

  3.带幼儿检查作业。

  活动反思:

  第三周的星期五,我组织幼儿进行了数学活动《来了几个好朋友》。目标是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数的加减。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思。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数学经验,活动开始,进行了4以内数的组成,通过“碰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待他们熟悉了4的组成以后,及时进行引导,通过出示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演示幼儿熟悉的情景,让幼儿仔细观察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幼儿在游戏的操作演示中体验并感知加法的意义,同时请幼儿完整地说说图片中的意思。大班的孩子对现实生活反而有兴趣,他们有欲望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所以,我们选择的演示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

  在学习4以内数的减法时,方法基本和加法相同,幼儿基本上会根据直观图计算4以内的减法,但是在看图的时候我特别强调,在做减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图上的总数一起算进去,不要只看一部分,比如在操作练习题上,有一些小动物的身体或头是转过去的,表示要离开的,幼儿往往在做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转头的不算在总数里了,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用剩下的来减去离开的。

  在集体活动时,幼儿的表现都不错,能大胆地讲述,完整地表达。但是在练习时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加法基本没问题,减法对于个别幼儿来说,稍有困难,老师强调的事情没有完全领悟,只是简单地看图片了。

  本次活动我发现本班幼儿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完成作业,但也有些幼儿对自己缺乏信心,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练习本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帮助这部分幼儿树立自信心。

2、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符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

  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3、大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几何体》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能正确说出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探索兴趣的激发,以及观察、比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2、准备四种颜色的圆圈(红、黄、蓝、绿四色)

【活动过程】

  一、让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请他们自由的观察、触摸和摆放。

  师:每位小朋友到老师这来拿一样玩具,待会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拿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它摸上去是有什么感觉?把它放在桌子上看看会怎么样?并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二、教师从幼儿的观察中向学生介绍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及其特征。

  1、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我玩的是可乐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分析进行总结型概述。

  师:球体无论从哪一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平面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中间上下一样粗,把它平放在一个平面上,会前后滚动,像一根柱子;

  正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都是正方形,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都不能滚动;

  长方体和正方体差不多,有四个面是一样大,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也是一样大,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也都不能滚动。

  三、请幼儿分别将各种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形状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师:为了证明小朋友们都认识它们了,下面来请小朋友将手中的物品分分类,将球体放入红圈内,将圆柱体放入黄圈内,将正方形放入蓝圈内,将长方体放入绿圈内。(分好后)

  师:我请小朋友来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分对了,如果有错,应该放在哪里?

  四、请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教室内的事物)

  师:不知道小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教室里面有很多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大家来找找看好不好?(找到后,老师夸小朋友们真厉害)

4、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夏天的池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并学习正确地读图做记录。

  2、复习10以内的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等内容。

  3、培养幼儿手口一致数数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并学习正确地读图。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学习正确地读图做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题:教师:小朋友好,今天数字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数字宝宝来到了我们身边。(请小朋友伸出小手把它读出了)

  二、基本部分

  1、手指游戏:教师出示手写数字1-20,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唱数1-20。(小朋友认识了这些数字宝宝,数字宝宝也着急的要和大家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有趣的小魔星)。

  2、游戏"有趣的小魔星"。

  (1)请幼儿听铃鼓声拿相应数量的小魔星,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桌子上的小筐里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小魔星,游戏的要求是老师拍几下铃鼓,小朋友就要从小筐里取几个小魔星,不能多取,也不能少取。小朋友听明白了没有。好,游戏开始,小朋友仔细听,看谁拿的又快又准。(教师拍3下,5下、6下、8下)鼓励又快又准的小朋友。小朋友还想玩吗?哪我们换一种玩法。

  (2)教师出示数卡,幼儿根据数卡上的数拿相应的小魔星。(出示数4、数7、数9、数10)

  (3)幼儿之间相互检查。(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做对了吗)刚才小朋友游戏玩的特别好,接下来我们要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3、"比比谁的反应快"。

  (1)教师出示不同的实物卡,请幼儿用目测点数的方法快速说出正确数量。提问:图中是什么,各有几个?幼儿个别回答。

  小结:好了游戏到此结束,小朋友玩得好,反应也快。接下来老师这里有几个漂亮的池塘要让小朋友来看一看。

  4、"夏天的池塘"。(出示课件,幼儿观察)

  (1)出示椭圆形池塘。

  天气好热呀,小鱼宝宝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朋友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里面有几条小鱼?

  (2)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鱼的数量。

  (3)老师根据幼儿所说的结果在黑板上做记录。

  (4)出示长方形池塘。

  小蜻蜓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就像小飞机一样。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水面上有几只蜻蜓在飞?

  (5)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蜻蜓的数量。

  (6)老师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做记录,幼儿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7)出示梯形池塘。

  青蛙呱呱唱,小朋友真快乐,大家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水面上有几只青蛙?

  (8)老师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做记录,幼儿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现在小朋友来看这张图片咱们回忆一下梯形、长方形、椭圆形池塘有什么动物,数量是多少。先来看梯形池塘,梯形池塘里有谁,有几只青蛙。教师示范圈画部分内容。

  (9)出示《夏天的池塘》圈画部分内容(挂图),分别请幼儿回忆梯形、长方形、椭圆形池塘有什么动物,数量是多少。

  (10)教师请2位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圈画部分内容。

  (11)利用《幼儿用书》第19页进行操作练习。找一位小朋友在电脑上操作。

  (12)讲评幼儿作业。(作业和电脑上完全一样的小朋友举手)

  三、结束部分

  1、教育幼儿喜欢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小朋友说夏天的池塘漂亮吗?有了小动物更漂亮,因此我们的小朋友要保护小动物,爱护的环境,不能在水中扔垃圾,不能伤害小动物。

  2、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5、大班优质数学教案《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

  ——“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

  (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

  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

  葫芦、眼镜、雪人……

  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

  (2)多角度分类。

教学反思:

  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8,知道8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6、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 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

  "写一写,说一说”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孩子的兴趣比较容易变化和转移,也就是稳定性不高。与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关。大班孩子的注意力持续20至25分钟。今后我要在“兴趣培养中的误区”得以加强。

7、大班数学教案《设计门牌号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 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活动反思:

  一开始我选择的是情境导入,但其实数学领域的目标更多的是让幼儿熟悉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有趣。所以第一个环节我认为设置谈话导入更能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把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写反了。

  我认为在活动中应该更多的让幼儿去了解门牌号的作用,认识门牌号、理解门牌号的意义。而不是急于让幼儿一定要掌握门牌号数字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幼儿找出门牌号的规律,门牌号数字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规律。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在锻炼自己,让自己发现更多的不足之处。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8、大班数学教案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设计门牌号码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选择的是情境导入,但其实数学领域的目标更多的是让幼儿熟悉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有趣。所以第一个环节我认为设置谈话导入更能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把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写反了。

9、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设计《配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个相同的或相关的物体放在一起。

  2、萌发初步的逻辑意识。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猪的一家:4种颜色的彩笔,与彩笔同色的4个篮子。

  2、学具准备:小猪的一家中的鞋子、袜子和手套,4种颜色的彩笔及相关颜色的篮子,大小不一样的暗扣若干,大小不同的锁和钥匙。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动一动。幼儿一边按节奏念儿歌《动一动》一边走线,并做相应动作,走、跑、跳等交替进行。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朋友一起来玩“彩笔对对碰”。

  请幼儿看一看桌面上的彩笔:小朋友这些彩色笔的盖子都跑哪去了?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吧,(快思 www.banzhuren.cn)教师示范:给红色的彩笔盖上红色的盖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红色的笔就找红色的盖子,然后放进红色的篮子里。

  三、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将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操作学具小猪的一家。

  第二组:操作暗扣,幼儿根据暗扣的大小,公母配对。

  第三组:操作图片,找缺失并配成完整的图片。

  第四组:看谁找的对。幼儿根据一样实物,找出另一半配对。

  四、游戏活动。

  游戏“对对碰”幼儿两人一组一边念儿歌《对对碰》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成对放好,如将袜子配对放在一起,直到收拾完毕。、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10、大班数学教案设计《10的分解与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发现数组成的递增、递减及互相交换的规律。

  3、在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10的9种分法。

  【活动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1、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2、教师引导10、9、8、7、6、5、4、3、2、1根手指的伸法。

  伸出双手,如图:双手平伸是10,弯下一根是9,弯下二根是8,弯下三根是7,弯下四根是6,弯下五根是5。也可以说,弯下一根手指是9和1,弯下二根手指是8和2,弯下三根手指是7和3,弯下四根手指是6和4,弯下五根手指是5和5。

  二、通过故事情境,感知10的分解与组成。

  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它们带来很多的宝贝,请幼儿每人取出10个宝贝,(快思 www.banzhuren.cn)试着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自己试着来记录一下……

  三、通过课件,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1、师:数一数来了几位小矮人?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2、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巩固练习。

  10个小朋友一组,边唱找朋友的歌曲边做游戏,唱完后迅速分成两部分,说一说10分成了几个几?

  五、活动延伸。

  将各种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供幼儿操作练习。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11、大班数学教案反思《区别单双数》

  活动目标:

  1、理解10以内单数、双数的含义,知道两个两个的数数。正好数完的数是双数,两个两个的数数,数完后还剩一个的数是单数。

  2、能进行10以内单双数的转换,感受事物的多变性,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3、能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快乐的参加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图片。

  2、课件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单、双"的含义。(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1)小朋友,今天与、小兔子来和大家做游戏,大家欢迎。出示兔子。

  提问:"小兔子怎那么了?"哦,它少了一只耳朵、眼睛。谁能帮帮它?(请一名幼儿添画出眼睛耳朵)。现在小兔子变得漂亮来,谢谢谢朋友。

  (2)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还有那个部位是成双成对的?(眼睛、手、胳膊、腿、尾毛、脚)。

  出示课件1 幼儿说出的部位 用红色圆圈标出来。

  (3)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有那个部位不是成双成对的就一个?(鼻子、嘴巴)。

  2、幼儿进一步感知"单双数"的含义。

  (1)提供幼儿可可操作材料"数一数、圈一圈"。

  幼儿操作,提示幼儿将2个2个的,一对一对的,用红色彩笔圈出来。并用数字代表将材料上每个种类标记出数量。

  (2)教师展示并总结幼儿操作材料。

  双数:2 4 6 8 10 单数:1 3 5 7 9师小结:两个两个的数,正好数完的数就叫双数,比如:2 4 6 8 10。

  两个两个的数,还剩下一个的数就叫单数,比如:1 3 5 7 9。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他们了吗?

  (3)教师随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幼儿一起说出该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如:(7、6、4、8、9、1等。)

  (4) 在你们的小椅子底下有一张扑克牌你们看看你手中的扑克牌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

  (5)现在请手拿单数的小朋友举起来,再请手拿双数的小朋友举起来。

  3、幼儿理解并操作单双数互换。出示课件2。

  (1) 出示一个西瓜在哭泣。 一个西瓜用数字1 表示,数字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

  (2)出示2个苹果手拉手。 两个苹果用数字2 表示,数字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

  (3)小朋友,怎么让西瓜高兴呢?(添上一个西瓜)。很好,那添上一个西瓜是几个西瓜?(2个)那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

  (4)那2个苹果怎么变成单数呢?(去掉一个苹果)。很好,那去掉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1个)那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

  (5)同上方法,依次出示单双数不同的图片,幼儿单数变双数,双数变单数。( 单双数互变 )

  (6)出示4只长颈鹿和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去掉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3

  (7)出示4只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添上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5。

  (8)幼儿操作"单双数互换"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进行单双数互换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小结:哦,原来单数要想变成双数就要再添上一个。双数要想变成单数,就要再去掉一个。单数挨着双数,双数爱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4、让幼儿感知我们身边的单双数的作用。

  (1)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交通更加的通畅,根据汽车的尾号单、双号来限制车辆是否可以上路行驶。

  (2)在大街两边的门牌号码上认识单双数或双数的排列。

  (3)电影院里的座位是分单号和双号的。

  (4)在日历上也有很多的单、双数。

  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单、双数,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多动脑,就会发现的。现在我们休息一会,然后我们就去找一找身边的单双数吧。

  5、组织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按单双数站队户外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先游戏后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幼儿学习起来很轻松很开心,延伸活动也是利用幼儿喜欢的玩具作为操作材料,使幼儿感觉一直在游戏,幼儿动手操作时,积极性特别高。真正摆脱了"填鸭式"教育,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设计适合6岁的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游戏做巩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速度特别快,没有出现混乱的现象,本节活动的效果也特别好。

12、大班数学教案《老狼老狼几点了》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体验感知10以内数量不同组合的可能性、变通性。

  2、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大、中、小不同的圈若干。

  活动过程:

  1、做游戏前有一件事情要做,打招呼。

  今天我们玩这个游戏是有规则的,每一个圈里只能站一只小羊,如果小羊站到圈里,老狼就吃不天小羊了。

  教师放圈的同时让幼儿数几个圈?6个

  2、第一次游戏:在幼儿争抢进圈时,教师说:有时候让一让大家的安全都得到保障了。(突发事件,养成教育。)

  师自言自语 “我怎么一只羊也没抓到”?幼儿把上说:“你拿走一个圈就能吃到羊了”。(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教师马上和他握握手:“谢谢你,帮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突发事件处理)。

  板示:6 ΘΘΘΘΘΘ,6代表6只羊,-代表什么?

  3、师问:拿掉一个圈,为什么能抓到羊?

  有没有办法,让一个圈里躲几只羊。拿出大圈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说的清楚拍手

  用二字表示:大小

  4、 新规则有了,大圈里躲二只羊

  要想6只羊都有地方躲,要几个大圈,几个小圈?

  幼:6只羊,5只圈,试试看

  教师要求,要会玩还要会说。

  5、 再试一试,4个圈能放6只羊吗?玩一玩

  说道理,他们是怎么躲的?6只羊最少用几个圈?用什么样的圈?

  10只羊呢,考考你们,最少用几个圈?(5个)还能少吗?(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伴说时要听好,有时候听也是学习。)

  幼:减少羊的数量(师说不行);用再大点的圈;

  6、看看有没有大圈,大中小一个大圈里站3只羊,试一试,玩一玩,只玩了一种没玩够,有什么办法,再想一想,你有其它办法吗?如果14羊,今天14个孩子一起玩,最少要几个?回去玩一玩。

  活动反思:

  1、感知不同组合的可能性,拓宽他们的思维,组合不仅是二个数组成一个数,在孩子不断解决问题中来思考的,对发展孩子思维是有帮助的,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

  2、在这个活动中,关注幼儿其它方面的发展,例:不但知道还要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说出自己想的对孩子发展有一个助推作用,抽象的符号,从形象到抽象转变的方法,表象符号,绘画,动作的方式,展现数学思维,能把内心思维通过外在的表达出来,今天活动的形式是游戏化的,老师在集体活动中是有预设目标的,老师在关键的部分进行小结。

  活动建议:

  1、数学最难设计,敢于突破,颠覆了以往数学活动的设计,当10个圈出来时,数学活动不主张太难。去让孩子去个别尝试怎样?太难,快乐就会降低,让每个孩子操作一下,尝试的过程,数学是自主建构着,可能性的支持,不要求一节课有一个结果,而且推广会难些,个别、集体有机的结合,感性的积累,放给孩子,各种尝试,就知道各种物品的关系,低结构高结构手拉手。

  2、跑上来讲规则,再说一遍,第一第二,听清楚了吗?心里要放着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有一个等待,一个重复,4个圈能放6只羊吗?这是一个坎,可以先来3个,再来4个,从易到难,尊重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1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好朋友》含反思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6到7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近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情景导入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活动重点:

  了解数的简单关系, 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活动难点: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六、说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3:房子图十副

  七、说过程

  1、开始部分:通过情景让幼儿找身边的朋友,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2、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来;自.屈;老师;教.案;通过游戏请幼儿帮数字搬家,并提问让幼儿找找他们的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2) 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

  (4) 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5)拓展部分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

  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以情节性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感知和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接着,让孩子比较各组相邻数的规律,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中间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这一规律。再者,以操作练习"找相邻数",验证幼儿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以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个别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最后,进行扩展让孩子找出相邻的邻居。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学习数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14、大班数学教案《朋友的礼物》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大班幼儿对图形有认识,他们会区别出外形,但难点是在特征的把握,因此感知体积特征,发展幼儿空间知觉。

  活动目标:

  1、感知物品的体积特征,并据此匹配合适的包装盒。

  2、会采用变通的方法包装物品,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空间知觉。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一双球鞋、一个羽毛球拍、一件球衫、一只小闹钟以及与它们匹配的鞋盒、球拍袋、长方体扁盒、长方体高盒各一。一束鲜花、一条金鱼、一个救生圈、一个长棍气球的实物或照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装在哪里合适》

  活动重难点:

  区别物体特征与包装相匹配。

  活动过程:

  1、准备生日礼物

  小乌龟的生日要到了,它特别爱运动,它的朋友为它准备了几样运动时要用的东西做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示球拍、羽毛球拍、闹钟等实物。为了给它一个惊喜,朋友们把这些礼物包装起来。

  请幼儿目测这些礼物装在哪个盒子里比较合适,说说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猜测实际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它们是否匹配。

  2、装在哪里最合适

  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看看左边每样物品的样子,说说装到右边哪个盒子或包里比较合适。

  请幼儿在纸上用线把每样物品和合适的盒子连在一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连。教师引导幼儿目测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厚薄、宽窄等特征,作出正确的判断。

  3、方便巧妙的包装方法

  出示一束花,一条金鱼,一个救生圈、一个长棍气球,你们看看这些东西该怎么包装呢?

  这些东西很特别,携带起来不方便,装在盒子里合适吗?为什么?教师小结:以为花会压坏,金鱼要水,救生圈太大,长棍气球太长,所以装在盒子里不一定合适。教师示范包装这几样物品。

  引导幼儿理解:有些东西携带起来不方便时,可以采取变一变的方法,灵活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去寻找数学活动适宜的教材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15、大班数学教案反思《我的一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行程。

  2、初步认识时钟,正确地辨认整点。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0号:我的一天。

  2、挂钟一个,长针、短针做成手状。

  3、幼儿自制的时钟人手一个。

  4、《小闹钟的音乐》

  5、大鼓一个。

  6、“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小闹钟”你好。

  ——听听音乐看看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教师念绕口令: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教师边念绕口令边拨钟。!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如:如长针短针握握手,12点钟;长针短针排一排,6点钟;长针握12,短针握1,1点了。

  ——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出与教师相同的钟点,并读出时间。

  2、说说“我的一天”。

  ——与幼儿一起讨论一天要做哪些事。(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

  ——幼儿将卡片按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好队。

  ——看教师的钟面,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出相应的时间,并举起相应的卡片。

  3、游戏:“小闹钟”

  ——听一遍音乐,教师敲鼓数下,幼儿拨出钟点。

  ——教师拨出钟点,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的生活情景。如:教师拨12点,幼儿做睡觉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堂课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

  本堂课的开始部分我以听音乐唱《小闹钟》歌曲,引出主题,我提问:“刚才唱的是谁呀?”小朋友都能说出是小闹钟。随后我通过念绕口令让幼儿了解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本堂课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让幼儿说说《我的一天》,说说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几点钟做的,为下面的活动:幼儿在钟面上拨出钟点做铺垫。但是我在引导他们说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时,讲得过于细致、所以占掉的时间比预设的多了几分钟,因此,把最后一个环节:幼儿练习(活动材料第二册第9页)改为了延伸活动。

  从整堂课来看,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尤其是在游戏《小闹钟》时,他们能根据我拨出的时间用肢体做出相应的生活情景。

  孩子们在这堂课的出色表现,比我预想的要胜出一筹。

16、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2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号、减号、等于号,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三幅图意,能看图列加减算式。学习2的加减。

  3、在活动中能大胆讲述、积极参与。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加减法图各三幅。

  2、贴纸若干

  3、幼儿用书、笔、橡皮。

  查看课件:大班数学课件《2以内的加减》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741.html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大班组的老师都来了,你们高兴吗?那你们可要让老师们看看小朋友的本领哦﹗

  二、游戏:开火车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组合)

  小朋友,有一个城堡里的国王请我们到他的国家去做客,让我们快快乘上5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4点开。

  ……

  三、学习2的加减法

  1、学习2的加法

  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好吃的食物让我们品尝,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看看好吗?

  (1)瞧,国王给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端上来了什么?(出示1只红苹果)

  喔,原来国王给小朋友们端上了苹果。(.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小朋友看看,他端上了几只红苹果?(一只)

  (出示1只绿苹果)看看,还端来了几只绿苹果?(一只)

  一共有几只苹果?(两只)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儿说出1和1合起来是2)

  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出示图3,一共有2只苹果)真棒﹗

  那,你能把三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听吗?(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苹果)师先说一边,再请幼儿说。

  小朋友真能干,那谁会把苹果的数量用数字记录下来?(请个别幼儿上来记录)

  1只红苹果 1只绿苹果 2只苹果

  1 1 2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 1、 2)

  刚才是小朋友的记录,现在老师也有一种记录方法,请你们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教师记录:1+1=2)

  看一看,多了什么呀?(+ = )

  “+” 是加号,是增加的意思,多出来的意思。

  “=” 是等于号,是现在一共有的意思。

  我们来读读写写。(手指游戏:+ = )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算式(1+1=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说一说。(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桃)

  (2)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加法图片,让小朋友列加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2以内的加减》含PPT课件

  2片西瓜 1片西瓜皮 一片西瓜

  2 1 1

  老师还想也用一种算式来记录:2–1=1

  看,有出现了一个新的符号。

  “-”是减号,是减少的意思,变少了的意思。

  这里的“=”是现在还剩下的意思。

  读读写写:2–1=1。

  (2)巩固练习:出示减法图片,让幼儿列减法算式。

  3、表演活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戴上头饰表演加法故事和减法故事。(机动)

  4、操作活动:国王送礼物

  (1)小朋友,国王还给我们留了一些礼物让我们带回去呢。获得这些礼物可都要付出劳动的,只要小朋友把工作做对了,才能到国王这里取礼物。你们想拿礼物吗?加油哦!

  (2)出示操作材料,向幼儿介绍做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取礼物,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2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17、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8、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气球》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区分大小,颜色,学习把相应的粘纸粘贴在相对应的地方。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常见的动物,能区分颜色。

  (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册(苗P23),相应的粘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案(苗P23),引导幼儿观察:

  1、看看说说(发现不同)

  2、小白兔手里拿的都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3、小灰兔手里拿的都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4、大象呢?小象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它们拿的是什么样的气球?

  二、分气球

  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气球,要与它们手里拿着的气球相同,它们才高兴,想一想,应该怎么分?(引导幼儿思考后大胆回答)

  小白兔——红色小灰兔——黄色

  2、教师示范

  ——金老师来分一分,你们看看我这样分好不好。

  3、看看大象拿的是什么气球?小象拿的是什么气球?将剩下的气球粘纸分给大象和小象,(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要和它们手里的气球一样,它们才愿意拿,应该怎么分?

  大象——大气球小象——小气球

  三、幼儿操作(幼儿人手一册,苗P23)

  1、提示: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撕粘纸,轻轻地撕,以免撕破。

  2、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并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分享交流

  气球分好了,看一看,你分对了吗?是不是小动物们自己想要的气球?(帮助幼儿纠正)

  五、结束活动

  整理学习用品。(贴纸团成一团丢掉、椅子推进桌子里)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我运用了家里来了客人,要给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来引导孩子进入课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很踊跃。

  在操作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过程遇到了困难,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还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胆。

  再重新上这节课 的时候,我会把操作活动这个环节加上逛超市,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小朋友先去超市买水果,然后再分水果,这样会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不但学习了生活常识,还给小朋友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19、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听声音 辨方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辨别声音的位置,并能用相应的符号在图板上标示出来。

  2.学会静下心来仔细倾听,知道在活动中不干扰别人。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一处能听到各种声音的地方(但也不要太嘈杂);卡纸每人1张;笔每人1支。

  【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的名称与规则

  告诉幼儿,这个活动的名称叫“听声音,辨方位”。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纸,让他们自己在卡纸上画一个“◎”,表示他们所在的位置。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用恰当的简单符号把它标记在卡片上。例如,一阵风就画两道斜线、几声鸟叫就画一只小鸟。表示符号的位置应尽量精确地显示出声音的方向和远近(可适当地做一次示范让幼儿理解)。为了听到更多的声音,可闭上眼睛聆听,还可以用手掌朝前或朝后拢着耳朵形成声音的反射面来听。

  2、幼儿自选活动地点进行作业

  让幼儿快速地(1分钟)找到自己的“倾听地点”,分散坐下,以免“倾听开始”时,还有人走动,并且要求幼儿一旦选定了地方,就不要再随便移动。

  在开始记录声音的前后,分别给幼儿一个信号,例如,学一声猫叫或狗叫,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持续的时间可视幼儿的年龄、专注程度和当时环境的声音状况而定,一般为5~10分钟。

  3、幼儿自行结伴交流记录

  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自行找好朋友,交流彼此的声音记录,教师可提问:“你听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你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你最喜欢那种声音?为什么?”“你最不喜欢那种声音?为什么?”“哪种声音你从前从来没有听过?你知道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吗?”

  活动建议: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声音环境,可请其他教师协助,在不同的方位、地点制造出一些声音,供幼儿聆听和记录。

  活动反思

  活动前,在玩分辨左右的游戏中,幼儿对左右已有一定的已知经验,所以在完成目标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上还是比较简单的。

  在活动中,前者是辨别方位,后者的各种练习是为了为幼儿以后开展思维活动打基础,在活动中,重点引导在活动中用一个物代表一个数字,或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物。

20、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圈里有几个》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二、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白板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蓝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出示图一(见光盘录像,下同),教师边在白板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蓝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蓝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蓝色变浅)在蓝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蓝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分别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蓝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蓝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组织幼儿表扬自己。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蓝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蓝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白板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出示图一(红圈里2人,蓝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务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注意语言提示的变化。)

  师:你们太厉害啦,这么难的任务都能完成,心里什么感觉?“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那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活动反思:

  在备课前,我就一直构思如何来安排这节课,我班班额过大(77名幼儿,最近常到园的也有70或72名幼儿),对幼儿的分组活动也做了认真的思考,组分多了没人管理(一个老师、两个保育员),最终把每个游戏活动时分成三个组来完成。

  在 “自由玩圈”活动中,当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能拿着圈玩,有几个幼儿表现特别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转、地上滚,老师请出玩法好的幼儿玩给大家看时,别的幼儿都积极地跟着做,活动中老师说的不多,幼儿能自主练习,每个幼儿都能玩起来。

  在 “小球钻圈”活动中,老师分组示范动作后让幼儿自己尝试,幼儿跃跃欲试, 第一次滚球的时候,老有幼儿滚不到圈里,老师让他们多看(看别的小朋友滚)多练,经过尝试后最终能把小球滚进地上的圈里,开始距离要远些,看到幼儿能滚进的不多,及时缩短距离后效果好很多。这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看到自己能把球滚进圈里时都很激动,都期盼能再滚一次。

  “过小河”时,老师在讲双脚跳的要领时,幼儿在原地就跟着做,都能双脚多前一个圈跳进后一个圈,只有少数幼儿能连续跳,几个年龄小、个子矮小的幼儿跳时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摔在地上,经过老师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励后,能坚持跳完,还有几个幼儿胆小不敢双脚跳,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也敢跳了。

  “开火车”时,幼儿一个接一个做得非常好,用脚尖走比较平稳,用脚跟走时好些幼儿走不了几步就掌握不了平衡,这时我缩短了脚跟走的时间,幼儿就走得很好了。

  这次活动设计方案时幼儿我没把人数问题考虑周全,分成三个组活动,幼儿的等待时间都很长,后面没玩的幼儿玩的兴致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幼儿开始不能约束自己,经过老师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活动前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第一次滚小球时,距离远了,幼儿滚球的准确性差,第一轮幼儿基本都没把球滚进圈里。

  如果现在让我再上一次,首先我会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尽可能让每次活动的人数少一些,把幼儿分成两部分来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员安排在教室做别的活动,每个游戏活动前把游戏规则讲清楚,让幼儿在活动时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动前多推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教案进行说课,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21、大班数学教案《几点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2、学习分辨分针和时针,并了解他们呢之间的运转关系。

  3、学习记录整点。

  活动准备:

  时钟钟面10个。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入:嘀嗒嗒、嘀嗒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么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简单认识时钟的用途。

  ——提问个别孩子时钟的用途。

  教师小结:他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时钟。

  3、认识钟面的结构。

  教师:出示一个时钟问:小朋友,你们看这个时钟表面有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长度不一样的指针,两根指针一样长吗?介绍短针名字叫时针(也是大哥),长针的名字较分针(也叫二哥)。钟面周围有数字,有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钟面上有12个数字,数字从1开始按小到大、顺时针方向排列。

  4、认识整点。

  ——你们有谁会看时钟吗?你是怎样看的?个别幼儿回答。;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请个别幼儿来拨动指针,拨出你想要的整点呢?(多请几个幼儿来演示,没拨一个整点就展示在前面让幼儿观察)

  ——提问幼儿时钟整点时发现了什么规律?(整点时,分针总是指着12的,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

  5、了解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教师拨动时钟让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教师小结: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无论是几点整,分针总是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点整)

  5、游戏:我拨时间你表演,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教师拨时间,幼儿表演。

  ——幼儿两两拨时间表演。

  6、教师小结:时间是很宝贵,过去的时间不会在回头,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抓紧时间,如在每一个时间段我们规定要完成事情要抓紧时间完成,节约时间,我们才有更多的游戏时间。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结合了之前看的“精品课”进行设计,活动流程基本都一样,但活动的效果却不理想,原因一: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这个活动最失败的地方。原因二:没有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语言的组织不够精炼。

  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流程是完成了,但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没有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大部分孩子对整点都已经认识)调整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已认识整点的情况下,应把侧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方面。

  另外这是孩子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考虑到“幼小衔接”,在教学的方法上我也做了一些调整,如以故事情节、情景的引入相对减少了,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学期兴趣,这种比较直接的教学方法孩子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相关的课堂纪律,让孩子清楚课堂纪律,才能自己管好自己。

  在第二组的活动时,我同样也是按第一组活动时的流程进行,但做了小小的调整,如针对孩子已有整点的经验,我把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活动中通过操作时钟让孩子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的?通过几次操作观察,孩子基本上都能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同时活动中加入了少许的情景把时针说成大哥、分针是二哥,说时间的时候要先叫大哥再到二哥,通过这中具体的比喻孩子基本上都掌握了整点的认识,加入了情景孩子的学习兴趣也相对提高了。

22、大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及教案《五个好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真观察,发现5的组合方法。

  2. 在操作中发现5 的组合排列规律。

  3.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里朋友多》幼儿用书或 电子书第 13 页。

  2. 每个幼儿一套 5 的组合和分解图卡。

  活动过程

  1.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3页,请幼儿描述图画内容。

  2. 向幼儿提问:

  图中有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小朋友戴眼镜?有几个没戴眼镜?

  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女孩子?有几个男孩子?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小朋友穿黑鞋?有几个穿白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穿外套?有几个没穿外套?

  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3. 幼儿每答完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将 5 的组合的图卡摆在桌面上。如:

  有1个小朋友戴眼镜,4 个没有。—— “1和 4 合起来是 5。”

  有 2 个女孩子,3 个男孩子。——“ 2 和 3 合起来是 5。”

  有 3 个小朋友穿黑鞋,2 个小朋友穿白鞋。—— “ 3 和 2 合起来是 5。”

  有 4 个小朋友穿外套,1个小朋友没有穿外套。——“ 4 和 1 合起来是 5。”

  4. 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5 的组合图卡,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 "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少)

  活动评价

  能掌握 5 的组合。

  能发现 5 的组合排序规律。

  活动建议

  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和掌握 5 的组合和排列规律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多注意采用一些能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如设计盖印章的小游戏,让幼儿边做边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数的概念。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3、大班数学教案《公主要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用一样大小的物体来间接测量比较面积的方法。

  2、感受为故事情节中的公主挑选物品的快乐。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公主来了》;

  2、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一份(磁性板一块——正反面分别贴有地毯图片和记录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磁片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床的大小

  1、操作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公主要来村子里游玩并要住一晚,(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村长号召大家把家里最大、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公主用。我们一起去帮村长把最大的东西挑出来吧。

  2、提问:用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两张床哪一张更大呢?村长想了什么办法?第一张床用了几块垫子?第二张床呢?那么哪张床更大呢?

  二、比较镜子的大小

  1、出现两面镜子,提问:你觉得哪面镜子最大?你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2、操作课件,提问:村长为你们准备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垫子,你想用哪一种?为什么圆形不太合适?

  3、请个别幼儿上前分别在两面镜子上铺满方形垫子。提问:两面镜子各用了几块垫子?第一面镜子和第二面镜子比,到底有没有谁大谁小呢?它们一样大吗?

  三、比较地毯的大小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形状的材料去铺满两张地毯,(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比一比,看看哪块地毯更大?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提问:哪块地毯更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虽然你们用了不同形状的材料,但是比下来结果一样吗?

  活动反思:

  有了“找路”的经验,再让孩子来表演、体验就轻易多了,也有了表演的激情。更让我感受到了表演是需要建立在孩子的已有经验上的,是孩子的一种内在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边理解故事边表演,孩子们很快就知道了问路的方法及问路时需要注重的礼貌等。最后的讨论也是一种延伸,孩子们可以继续多途径地寻找答案。

2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白板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蓝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出示图一(见光盘录像,下同),教师边在白板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蓝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蓝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蓝色变浅)在蓝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蓝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分别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蓝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蓝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组织幼儿表扬自己。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蓝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蓝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白板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出示图一(红圈里2人,蓝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务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注意语言提示的变化。)

  师:你们太厉害啦,这么难的任务都能完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心里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在备课前,我就一直构思如何来安排这节课,我班班额过大(77名幼儿,最近常到园的也有70或72名幼儿),对幼儿的分组活动也做了认真的思考,组分多了没人管理(一个老师、两个保育员),最终把每个游戏活动时分成三个组来完成。

  在 “自由玩圈”活动中,当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能拿着圈玩,有几个幼儿表现特别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转、地上滚,老师请出玩法好的幼儿玩给大家看时,别的幼儿都积极地跟着做,活动中老师说的不多,幼儿能自主练习,每个幼儿都能玩起来。

  在 “小球钻圈”活动中,老师分组示范动作后让幼儿自己尝试,幼儿跃跃欲试, 第一次滚球的时候,老有幼儿滚不到圈里,老师让他们多看(看别的小朋友滚)多练,经过尝试后最终能把小球滚进地上的圈里,开始距离要远些,看到幼儿能滚进的不多,及时缩短距离后效果好很多。这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看到自己能把球滚进圈里时都很激动,都期盼能再滚一次。

  “过小河”时,老师在讲双脚跳的要领时,幼儿在原地就跟着做,都能双脚多前一个圈跳进后一个圈,只有少数幼儿能连续跳,几个年龄小、个子矮小的幼儿跳时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摔在地上,经过老师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励后,能坚持跳完,还有几个幼儿胆小不敢双脚跳,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也敢跳了。

  “开火车”时,幼儿一个接一个做得非常好,用脚尖走比较平稳,用脚跟走时好些幼儿走不了几步就掌握不了平衡,这时我缩短了脚跟走的时间,幼儿就走得很好了。

  这次活动设计方案时幼儿我没把人数问题考虑周全,分成三个组活动,幼儿的等待时间都很长,后面没玩的幼儿玩的兴致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幼儿开始不能约束自己,经过老师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活动前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第一次滚小球时,距离远了,幼儿滚球的准确性差,第一轮幼儿基本都没把球滚进圈里。

  如果现在让我再上一次,首先我会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尽可能让每次活动的人数少一些,把幼儿分成两部分来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员安排在教室做别的活动,每个游戏活动前把游戏规则讲清楚,让幼儿在活动时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动前多推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教案进行说课,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25、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来了几位好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数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民族娃娃的贴片教具,数字卡片(1、2、3、4),“+”、“-”、“=”符号卡片,算式卡(4以内的所有算式),《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或对数。例:“对4”的游戏,老师报“3”,幼儿要报“1”,合起来是4。可采取两名幼儿进行挑战赛,看谁对的又快又正确。

  2、学习4以内数的加法。认识“+”、“=”。

  (1)教师口报应用题师:幼儿园来了一个藏族小朋友,后来又来了两个维吾尔族小朋友,现在一共来了几位好朋友?(并出示教具)

  (2)幼儿回答后,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样算出来的?(先来了1个,后来又来个2个,一共来了3个小朋友)。

  教师出示卡片;1、2、3,提问: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并贴在与贴片教具相对应的地方)

  (3)出示“+”和“=”符号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数字中,形成算式:1+2=3。师:“+”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义,“=”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和在一起念1+2=3。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

  (4)幼儿学念算式。

  (5)练习4以内其他加法算式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选择正确的算式表示

  3、学习4以内数的减法。

  (1)教师口报应用题师: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个小朋友,还剩下几个小朋友呢?师:剩下2,这个数字式怎么得来的?

  (2)出示“-”,认识并理解意义,形成减法算式。

  师:“-”就表示去掉的意义,可以用来记录刚才的事情。例式:4-2=2,幼儿跟着读。

  (4)练习4以内的其他减法算式。

  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选择正确的减法算式表示。

  4、幼儿操作练习,完成幼儿用书:添上正确的符号,形成算式。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26、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7、大班数学教案《乘车去朋友家》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该活动内容来自幼儿生活,“到亮亮家去”这一情景激起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亮亮家,乘公交车必须知道什么等问题勾起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在看路线图时,教师没有直接介绍,而是鼓励幼儿提问。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寻找最近的路线和最省线的路线的过程中,幼儿想出了各种方法.应用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最后的模拟乘车,让幼儿体验了乘车过程,应用了8以内加减的知识。

28、大班数学教案《找朋友》认识单双数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技能目标:学会用圈画,数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单双数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难点:能学会用圈画,数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单双数,并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图片若干,1-10数字卡片,每人一支笔,记录表两张.教具 ppt 音乐

  2、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认识数字1—10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话题导入

  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坐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也要找好朋友,让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2.基本部分

  (1)教师把10张图片分别贴到磁板上,老师手里有好多个数字宝宝,要请2个小朋友分别将这些小动物贴上相应的数字,。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将这些数字宝宝放在相应的小动物的下面呢?

  (教师请多个幼儿进行操作)

  (2)师;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音乐,(两只小象)听一听音乐里面唱了什么呢,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哦,老师会提出问题哦.

  师: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有几只小象呢,他们是一对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给其他小动物找一找他们的好朋友吧.

  (教师先示范,用圈画的方式,将小动物两两圈出来,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看哪些小动物没找到好朋友,把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老师在请一位小朋友再把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多个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

  师:你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看一看王老师的答案和你们的一样吗?

  老师把答案藏在了两个房子里,分别是红房子和绿房子

  (红房子和绿房子说了,他们俩好孤独呀,都没有名字,想让小朋友们给它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教师创设情景:有三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其中有一只小狗落单了,(引出幼儿自己自由的给这个落单的小狗起一个名字,教师引出单数这个词;则另外两只小狗都跑到了终点,他俩是双数。

  教师总结 红房子说;我下面住的都是没有找到好朋友的,都是哪些数字呀?

  绿房子说:我下面住的都是找到好朋友的,哪又是哪些数字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再次总结巩固单双数:

  红房子说: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数的,我们给他叫单数,大声说出来,单数有

  (1,3,5,7,9)

  绿房子说: 两个两个的数,都没有剩下的,都找到朋友的叫双数.(2,4,6,8,10)

  3、 操作练习

  师:那这一次单数和双数要逃跑,要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身上找一找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身上哪里是单数,哪里又是双数,请小朋友快开动脑筋,想好的小朋友举手,我就请他来说

  师:已经有一个小朋友准备好了,来,宝贝,你起来说

  (教师提问多个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接下来的要回答的小朋友要说清楚什么地方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现在发给小朋友每组一张图片和记录表,看看图片里什么东西是双数,什么东西是单数,记录下来,讲给老师听一听,看谁记得清楚,一看就知道单数还是双数。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

  师:小朋友太棒了 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老师呢现在给每一位小朋友一张卡片,卡片上面分别有单数和双数,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跳房子),把这些数字宝宝都送回家好不好,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红房子里面住的是单数,绿房子里面住的是单数哦。

  师:老师看见小朋友们都快速的将数字宝宝送回家了呢,那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红房子里的数字宝宝安全回家了吗?红色房子里放的是单数,有?(1 ,3,5,7,9)

  绿房子里是双数,住着数字宝宝(2 4 6 8 10)

  小朋友们都太厉害了,将数字宝宝都安全送到家了。

  4.结束部分

  那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到家中,找一找家里的有哪些单数和双数,并记录下来,来园告诉老师!

  活动总结

  1.本次活动以音乐找朋友开始,以游戏结束,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氛围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在本次活动中涉及了五大领域,使幼儿全面发展,在五大领域中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让幼儿轻松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4.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反思《认识人民币》

  幼儿园教案认识人民币,更多幼儿园教案和公开课网课,上课教学视频,应彩云课件,名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观察记录,计划总结,评语论文等涉及语言健康安全社会领域课件公开课等,欢迎收藏教案网,本课教案免费分享,仅供参考

设计意图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于钱币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谈到真正的钱币交易,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单独出去买东西的机会几乎没有,他们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光头强”为主线,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2:运用 1 元、5 元、10 元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 1 元、5 元、10 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盘子、红包、区角活动布置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故事要和小朋友们来分享!仔细听!在一个酷热的晴天里,光头强带着锯子去深山砍树,他砍得正起劲儿时,被去深山避暑的熊大发现了:“光头强,又在砍树,快给我住手”!吓得光头强一哆嗦,扔掉锯子拔腿就跑。这可怎么办呢?锯子丢了,工资又没发,没钱买锯子愁死光头强了。正当这时,嗖的一股风吹过来,哇!这么多张钱,可是光头强不认识钱,你们认识吗?

  二、认识人民币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逐一出示 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面值的人民币)

  (1)这是几元钱,谁认识,来告诉他(1 元)

  (2)这张呢?哦!(5 元)

  (3)我们看还有哪张钱小朋友都认识?(10 元)

  (4)来,我们看下一张吧!(我竖一下大拇指)

  (5)最后,这张小朋友都认识吧!(对!100 元)

  小结:小朋友刚才认识的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圆圆的,硬硬的,用金属做的叫硬币;硬币可以干什么?(坐摇摇车)对,在我们这里硬币可以坐摇摇车,但是在大城市里硬币和纸币一样,都可以买东西。长方形的,用纸做的叫纸币,我们平时买东西大多用的是纸币。

  三、探索方法:

  今天光头强,也需要用纸币去买一把新的锯子,这把锯子多少钱呢?我们去超市看看。(出示玩具锯子)哦!它的标价是十元。光头强今天拿来了 1 元、5 元、10 元的钱,你们想想看,他用哪些钱可以买到这把锯子呢?不着急,老师把这些钱带来了,每个小朋友都来试着付一下钱。(孩子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好了,现在把你们整理好的钱,放在桌子上,面向老师坐。

  (1)谁想上来帮光头强付钱?(一张 10 元)

  (2)还有谁想上来?(两张 5 元)

  (3)你来说说你的方法吧!(一张 5 元、五张 1 元)

  (4)还有不一样的付钱方法吗?(十张 1 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付钱的?

  10(一张 10 元)5+5(两张 5 元)5+1+1+1+1+1(一张 5 元,五张 1 元)

  1+1+1+1+1+1+1+1+1+1(十张 1 元)

  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帮光头强用了四种付款方法,买到了这把锯子。光头强完成了李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得到了奖金,他很感谢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红包,让我们去购物。

  四、购物游戏

  (抢红包:哇!小朋友看,这是光头强给小朋友准备的红包,现在我数一二三,一起来抢红包吧!抢到红包后先看清楚红包里面的钱数,再选取自己想购买的商品)

  小朋友都抢到红包了吗?待会儿我们带着红包要去书店、玩具店、烧烤店购物了,但是在购物之前,必须要遵守以下游戏规则:

  (1)去书店的小朋友,当你买到书后,坐到这边的桌子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能撕毁,保持安静。

  (2)去烧烤店的小朋友选好烤串付完钱后坐到后面的餐桌旁,耐心等待,品尝烤串时小心竹签。

  (3)去玩具店的小朋友注意了,你们再选取玩具时不能拥挤,排着队去付钱,买到玩具后到后面的地上玩会儿听明白了吗?

  (4)谁来当收银员?老师交给你们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付对钱的小朋友贴一个贴纸,还要正确的收钱、找钱。

  五、结束活动

  好了,今天的购物游戏就到这里吧!物归原主,哪里取的东西放回哪里?请你们坐回座位,我来看看大多数小朋友付对了钱,得到了小贴纸。(对没得到贴纸的小朋友进行提问)你来说说,你刚才要买什么东西,你用了多少钱买的?

  结束语:小朋友,今天的购物愉快吗?虽然我们得到了光头强的红包,但是以后也要劝劝他不要乱砍树,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操作,初步学会了 10 元以内人民币的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利用了我们的区角游戏,使用了真实的人民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钱币购物的乐趣。

30、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反思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科,能让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才能更吸引他们的注意,活动中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并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2.幼儿能够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相邻数的学习(一)》。

  2.教师用5以内的数字卡片;1只小熊、2只小兔子、3只小猪贴片、3只蝴蝶、4只蜜蜂、5只蜻蜓贴片。

  3.幼儿挂书第11页。

  活动过程

  1.使用教学挂图,让幼儿理解数字2、3、4之间的的相邻关系,知道3的相邻数是2和4。

  (1)以复习数数,认数的方式出示教学挂图。

  (2)请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苹果?(两个,用2表示,教师在苹果一列下面贴上2的数字卡)有几个西红柿?(三个,用3表示,教师在西红柿一列下面贴上3的数字卡)有几个梨子?(四个,用4表示,教师在梨一列下面贴上4年数字卡)。

  (3)请幼儿观察、比较苹果和西红柿,得出数字2和3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苹果和西红柿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西红柿多)多几个?(多1个)"教师小结:"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

  (4)再比较西红柿和梨子,得出数字3和4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

  (5)教师对3的相邻数之间的连续比较进行讲解:"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所以3的邻居(好朋友)是2和4。"

  2.教师把蝴蝶、蜜蜂、蜻蜓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数字3、4、5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3.教师把小熊、小兔子、小猪贴片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1、2、3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

  4.使用幼儿用书第11页,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和相邻数。

  (1)教师提问:"小熊住在几号房里?比它小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比它大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

  (2)同样的问题问小鸡、小牛的邻居的房号。

  活动反思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5以内内相邻数的认识。例如开展"找好朋友"游戏。玩法:教师请形五名幼儿,每人胸前贴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教师说2的好朋友,贴数字卡2的幼儿和贴数字卡1和3的幼儿就要手拉手,其他幼儿评判他们找对了没有。

31、大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6、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2倍,图片4张,一根粗麻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6根。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 .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

  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 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 ”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3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个小人来搬家》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5个小孩的搬家,发现新旧房子的人数变化,了解数量分合的含义。

  2.喜欢参加操作游戏,并愿意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人物和家具形象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5个小人找不同

  提问1:有几个孩子住在里面呢?

  提问2: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一个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装扮,请为5个小人分成两组,选择一个特征作为分组依据。可以怎么分成两组呢?

  提问3:寻找小人身上独一无二的地方,并用他的独一无二为他取个有趣的名字。

  小结:通过观察,根据小孩的主要特征为每个孩子起了名字,5个小孩今天要搬新家了。

  二、5个小人来搬家

  1.猜测搬入新房的人数

  导语:今天5个孩子要搬家了,这是他们的旧房子,屋顶是梯形的,这是他们的新房子,屋顶是长方形的。

  猜测1:第一次搬家,有几个孩子搬走了?为什么?

  小结:5可以分成4和1,剩下4个,说明搬走1个。

  猜测2:第二次搬家,新房里有几个孩子了呢,你能猜出是哪几个孩子搬走了吗?

  小结:5可以分成3和2,原来观察的仔细,就可以记得牢,还能够在这个游戏中玩得又快又好。

  2.游戏:搬家

  导语:5个孩子来搬家,两间房子里都要有人,每一次房子里的人数不能重复。直至5的几种分法都出现,就表示游戏成功。

  小结:运用交换的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成功。数字5有4种分法。

  3.游戏:“搬家”请闭眼

  导语:了解数字的分合规律以后,就能很快根据一边的数量判断出另一边的数量。

  游戏规则:一名幼儿来摆放房子里人数的变化,通过旧房子的人数猜测新房子里的人数。(或搬动不同数量的家具)

  小结:原来搬家时,搬动物品的数量越多,搬家的次数也越多,分合的种类也就越多。

  三、6个小人来搬家

  尝试进行6个小人搬家的游戏,进一步发现数字越大分法越多。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33、教案大班数学详案《找朋友》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花片、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花杆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花片”

  我们小朋友很喜欢玩花片,今天老师就用花片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花片的游戏好吗?(好)请小朋友每人抓一小把花片,数一数有几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教师挑几张2、4、6、8、10贴在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教师挑几张1、3、5、7、9)贴在黑板上)。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那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那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 “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3、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

  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4、游戏“跳花杆”

  (1)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如双数打开花杆,单数合拢,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2)游戏数次,由简单到难。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