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填算式》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填算式》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填算式》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填算式》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尝试编题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幼儿会根据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学习看图列应用题。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画册》第3册第55页。

  活动重难点:

  用三句话讲出题意,尝试用原来有几只、又来了几只、一共有几只完整讲述。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复习6、8的分解组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8的组成。

  教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7球。)……

  2.引导幼儿看图说出图意及数量关系。

  出示图片一,提问:

  原来草地上有几只小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又走来了几只小鸡?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原来草地上有2只小鸡以及又走来了4只小鸡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那怎么来列算式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2+4=6)

  总结: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2表示原来草地上有2只小鸡,4表示又走来了4只小鸡,也就是2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 6表示一共有6只小鸡;用算式:2+4=6)

  2+4=6 这道算式还可以说哪些事呢(引导幼儿仿照图一的例句生活中其它关于4+2=6的事例)?

  3.出示图片二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1只蝴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飞来了7只蝴蝶)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列出算式1+7=8。

  4.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池塘里有什么?”(池塘里有4只鸭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游来2只鸭子)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鸭子?)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4+2=6)

  5.给你一道算式题,你能编出应用题吗?(引导幼儿用提问的方式提出应用题的问题)?

  教师:请看图片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xx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6.教师指导不会提出问题的幼儿,先让他们和老师一起说题意并提问,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句式结构,而后逐步让他们自己学着编应用题。

  7.我们的书上也有这样的算式,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练习一下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半点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活动反思: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前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半点》这个数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已掌握整点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半点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读出钟面的时刻,探索钟面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指出半点指针的规律,可以跟读钟面的时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做课间操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幼儿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幼儿看钟面的时刻,再想一想半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幼儿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6,时针最后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的规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活动中,我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在这个时间正在做什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活动中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

3、大班数学教案《看图编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算式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5的组成。

  教师: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5有几种组成吗?(4种)对了,5有4种组成, 5有哪4种组成?

  教师板书: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盒子里有什么?”(盒子里有3块糖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

  教师:又怎么样了?(又拿来了2块糖果)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块糖果?)

  教师:现在老师用数字3和2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教师边指图边讲)“盒子里有3块糖果,过了一会儿又拿来2块糖果,一共有几块糖果呢?”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盒子里的糖果;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盒子里有3块糖果是已经知道的和又拿来了2块糖果是已经知道的,也就是3和2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块糖果呢?

  (2)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这样我们就编好了一道应用题。”

  教师:“那这是一道加法应用题还是减法应用题?”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3+2=5)

  总结: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3表示盒子里有3块糖果,2表示又拿来了2块糖果,也就是3和2是已经知道的条件; 5表示一共有五块糖果;用算式:3+2=5。)

  2.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二,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2颗草莓)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拿来了3颗草莓)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颗草莓?)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3+2=5)

  3.出示图片三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4只蝴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飞来了一只蝴蝶)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列出算式4+1=5。

  三、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

  教师:请看图片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xx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有学会了新本领,会看算式编应用题。知道编一道应用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及一个问题。如果少了一个数字或少了一个问题,这道就不好编了,更没办法算了。

  四、请幼儿看卡片自由编应用题。

  教师:请每位幼儿拿一张算式编应用题(2分钟)

  请幼儿与同伴或老师分享自己编的应用题。

  收拾操作材料,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 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孩子的思辨能力,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适合孩子学习的方法,适合教师的教法。

  2. 本次活动中,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编加法应用题。

  3. 在列算式这个部分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算式和应用题的概念还不是很强,可以在平时的活动中加强此方面的锻炼。

  4. 在演示部分,可将操作材料一一对应演示,让孩子更加一目了然,更加容易了解如何编加法应用题。

  5. 在纠正量词以及提问上,花费的时间过长,语言不够简洁,精炼,在以后得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待加强,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4、大班数学教案《8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同伴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能运用知识迁移学习。

  3.在理解、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8的组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难点:

  通过翻圆点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组成。

活动准备:

  小圆卡片(每人十个)、数字卡片(1——9、分合号每人两套)、教师操作数字卡片一套、课件、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我问你答”,复习巩固7的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高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7有6种分合法。”

  个别集体分别进行。

  幼儿集体完整读7的组成式。

  二、展开。

  1.观察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列出组成式。

  引导语:春天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请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图中蝴蝶的大小、颜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谁能根据蝴蝶的一种不同,列出组成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外四组组成式。

  2.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圆点卡片,按照互补规律列出8的组成式。

  请小朋友操作圆点卡片,将8的组成式有序的进行排列,相互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摆放的?这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教师小结:一个部分数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数就逐一减少,这是按互不规律摆放的。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按互换规律摆放的。

  一名幼儿上前在集体面前,摆出8的组成式。

  3.幼儿完整认读”8”的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8一共有7种分合法。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凑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幼儿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两名幼儿分别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三、结束

  找朋友游戏:幼儿每人身上贴着一个数字,听到找朋友的音乐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数合起来是8,音乐一停,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5、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活动过程

  新旧迁移

  1.游戏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我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6、大班数学教案《四季拼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拼图游戏,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述拼图内容,进一步感知四季特征。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拼图》(加密狗),“四季拼图”操作包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出四季(价值点:观察交流四季的季节特征)

  1、播放课件(四季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什么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炎热的夏天有一阵凉爽的风吹来就十分舒服,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如果下起一场大雪,就可以堆雪人。精彩的四季真不错。

  二、拼图做算式(价值点:尝试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拼图)

  过渡语:这是哪个季节的图片呢?让我们一起拼一拼。

  1、游戏:"春"、"夏",与幼儿一起做算式,用鼠标将相应的答案拖动到算式上,正确时图片就会露出一块,全部做完就会出现一张完整拼图。

  2、提问: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最喜欢这个季节的什么?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四季的生活真多姿多彩。

  三、幼儿操作(价值点: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过渡语:我们拼出了春和夏。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要求: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通过计算进行拼图游戏。

  2、做好拼图后,看图画,说一说自己的拼图上是什么季节,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3、和小伙伴一起编编四季小故事。

  四、延伸活动:拼图比赛。

【活动反思】

  《四季》是一首富有意趣的诗歌,它通过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一、 畅所欲言聊四季

  第二课时教学时,我以问题“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起学生思考,畅所欲言。孩子的世界和语言总是充满了童趣,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喜欢春天的孩子说“春天花开了。”,有孩子一听就想到了之前提到过的“百花齐放、春暖花开”这样的成语,给人惊喜。说到秋天,就有孩子想到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校园里前一阵的桂花香,还有在学《秋天》一课时提到的小松鼠、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孩子的语言天真中充满想象力,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中的语言,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枝繁叶茂,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

  二、 赏读文本学语言

  这首诗歌语言亲切而富有童趣,使用叠词,朗朗上口。各小节句式、结构大致相同,便于学生仿说。教学时,我陪学生一起朗诵一起发现课文中使用了“尖尖、圆圆、弯弯”这样的叠词,配合着课文的插图读出“草芽、荷叶、谷穗”的可爱。冬天雪人大肚子一挺的样子特别生动形象,我就让孩子做一做这个动作,评选出表演得最可爱形象学生,读出冬天的有趣。

  感受了文本语言的特点和有趣,我随即让孩子模仿文本语言说一说:________对 说:“我是 。”孩子们会说一些季节不对应的景物,但经过纠正补充了一些具有季节特点的图片,如春天的鲜花、嫩芽,夏天的荷花、知了,秋天的菊花、柿子,冬天的冰花等,孩子就能准确地模仿课文语言进行说话训练了。

  这篇课文文本语言比较简单,但通过教学也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常识还是比较缺乏的,什么季节有什么特色,有些孩子还是不太了解的。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今后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也需要家长配合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学习语文。

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看灯笼找算式题》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不同的加法算式题能表示同一意思,不同的意思也能用同一加法算式题来表示。

  2、了解中国人用来表示喜庆的一些特色物件,丰富幼儿关于中国主题的知识。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学习过5以内数的组成。

  (材料准备)中国结、鞭炮的图片各五张(3大2小);5的算式卡片若干;5盏灯笼、幼儿操作练习纸等。

  【重点与难点】进而帮助幼儿理解算式题中各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出示图片,观看人们欢度节日热闹的场景。

  2、猜猜讲讲中国的节日:“这么热闹,大家可能在过一个什么节日?”

  二、看照片找算式题。

  1、观察讨论:图片上是什么?在哪里见到过?人们用它表示什么?

  2、给图片找一道算式题作“朋友”,并讲讲这道算式题能表示图片意思的原因:如3+2=5

  重点和难点:各数字表示的意思文——3个大鞭炮用数字3表示;2个小鞭炮用数字2表示;3个大鞭炮加上2个小鞭炮就是5个鞭炮。

  3、幼儿读一读共同找到的算式题。3+2=5,解释3+2=5都能和鞭炮、中国结等作“朋友”,体会一道算式题是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的。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观察5盏灯笼,看看说说这些灯笼有什么不一样。

  2、为这五盏灯笼找一道算式题。如1+4=5等,交流这些算式题所表示的意思。

  四、幼儿操作练习纸。

  1、幼儿将撕好的灯笼分成5个一组。

  2、为这些灯笼照一道算式题,交流算式题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

  将灯笼粘在一起,装饰练习纸。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8、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店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交流,懂得爱护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游戏,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及简单的付钱方式。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表格、幻灯片、文具实物等。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难点: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掌握简便的付钱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出示钱包,提问:“这是什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钱包,请你看看钱包里有什么?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钱可以买什么?

  小结:钱可以买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我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字等。他们也有许多的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文字、数字也不同。(图案渗透:1元背面有三潭印月,5元背面有泰山观日峰;10元背面有三峡。)

  二、创设坐公交车的情境,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坐公交车,并在公交站牌兑换人民币。

  小结:5元等于5个1元,10元等于10个1元或是2个5元,1个5元和5个一元合起来也是10元。

  三、创设“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出示海报,设计购物计划表。

  2.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

  3.提问:谁买的5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5元有两种付款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

  提问:谁买的是10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10元有四种付款方式,可以用1个10元、可以用2个5元,可以用10个1元、还可以用1个5元和5个1元来付钱。

  四、再次利用“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钱方式。

  1.第二次限时抢购活动马上开始了,请看第二期海报(出示PPT)

  海报上有几元的文具,如果买6元的文具你怎么付钱,请你拿出你的钱试一试。

  小结:买6元的商品有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一元的来付钱,或是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种付钱方法比较简便。(出示PPT)

  2.请在海报上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商品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讲解记录纸使用)

  小朋友让我们拿着自己的计划表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吧!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多种付钱方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9、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符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

  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10、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11、大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拼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

  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三角形12个。

  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幼儿4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师:小兔最喜欢三角形了,它觉得三角形的本领很大,能拼出各种图形来。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三角形,想请小朋友也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小兔说的是不是真的。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拼的?(个别幼儿尝试)师: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位小朋友拿4块三角形,用这4 块三角形拼一个大的长方形。

  2、操作活动。

  师:谁来拼?(幼儿介绍自己拼的长方形)师:刚才,小朋友用4块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我们还可以用4块三角形拼什么图形呢?(大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师:快去试一试,我们来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好?

  (幼儿再次尝试)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谁来拼给大家看一看?(请三位幼儿分别拼三种不同的图形)师:请小朋友去拼一拼你没拼过的图形。

  3、小结。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师还要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来玩拼图游戏。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

12、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13、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根据图案统计出相应图形的数量,并会用各种图形拼出多种图案。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辨别组合图中的图形,进行计数,增进对图形的认识。

  难点:会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拼出各种图案。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机器人拼图一份;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知识准备: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不说话》。

  (二)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图形宝宝,小朋友想不想看他们都是谁呀?

  幼:想。

  (三)展示各种图形卡片。

  1、例正方形。

  (1)、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哪些特征?

  (2)、师幼共同讨论,老师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相等),有四个直角。

  (3)、老师出示正方形卡片,让幼儿亲自摸一摸。

  2、依次出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图片。师幼共同小结:

  (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圆形有边没有角,像个盘子。

  (3)、长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对边相等。

  3、认识图形。

  (1)、老师单独出示各种图形。

  (2)、集中出示不同图形。

  (四)出示机器人,找出图案中的不同图形,并进行计数。

  1、教师出示机器人图案,提问:

  (1)这是什么图案?上面有哪些图形组成?

  (2)、那个小朋友能亲自上台找一找图形?

  2、老师说图形名称,让幼儿找一找。

  3、师幼共同说出每个图形有几个?

  4、老师再一次总结不种图形的特征。

  (五)、老师逐步出示各种图案,让幼儿自己观察,说出每个图案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各有多少个?

  1、大树 2、小房子 3、小花

  4、太阳 5、小鱼 6、小鸡

  (1)、逐自出示一遍,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图案,有哪些图形组成,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2)、集中展示。

  (3)、鼓励幼儿粘出不同的组合图形或其他的图形。

  (六)、幼儿拼图,老师巡回指导。

  (每一组幼儿准备各种图形若干,请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不同的图案。)

  (七)、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1、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是什么?

  2、作品都用了哪几种图形?

  3、各用了几个?

  (八)、老师小结:

  1、小朋友用不同的图形变成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好不好玩?为什么?

  幼:自由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图形变变变》。

  2、再一次集中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说出他们的不同特征。

教学延伸:

  小朋友,老师现在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下去以后,我们在教室里,校园或家里边找一找哪些物体也是这些形状的,再上课的时候,我们比一比看一看那个小朋友说得最多?

  (让数学图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并学会计数。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中,老师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小结不同的图形特征,再集中展示。又在机器人的图案中辨认计数,最后又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4、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习之间没有衔接的语言。

14、大班数学教案《图形找家》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

  2.能大胆、正确的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方位。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大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小朋友们,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小朋友带礼物了,你们来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用两个词来说,如红色的三角形等)

  2.游戏“图形归类”。请幼儿把相同的图形放在放在一起。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1)现在这些图形宝宝想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家吧!

  (2)(出示图)这就是它们的家。观察表格,理解横向和纵向标记的含义。提问:表格最上面一行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左边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示范将红的圆形放在相应的格子里去。边放边说:红的圆形在从下往上数第四行左边的第二个位置上。

  (4)请个别幼儿尝试选择部分图形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定位,并说一说具体的位置。

  3.幼儿用操作材料对图形进行归类。

  (1)给每人提供一套操作材料,先仔细观察里面的图形,在确定图形宝宝应该放在哪个家中。

  (2)教师进行指导

  4.组织交流,讲述特征和位置。

  提问:第几行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图形?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15、大班数学教案《我会看日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到了大班应该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在平时问小朋友今天是星期几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不能正确说出,通过思考我便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能够学会看日历。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2.知道日历的意义,并能按指定条件找到日历上的位置。

  3.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并让幼儿学会和同伴协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难点:按指定条件找到日历上的位置

活动准备

  大的日历一份,教师自制5月和9月的日历各一份

  幼儿人手一份日历,铅笔,幼儿会认识1~30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猜谜语,引出内容(日历)

  2.认识日历的种类(年历、台历、挂历等)

  二、带领幼儿听故事了解日历,并结合1~30的数字

  三、出示一张大日历让幼儿观察,并让幼儿说出上面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在这个环节仔细讲解日历上面的数字的含义,讲解每个格子的含义,讲解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不同颜色的含义)

  四、 认识星期

  (告诉幼儿一个星期有7天,而这7天用了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五、教师出示5月和9月的2张挂图,带领幼儿认识日期

  教师让幼儿先找年份,再找月份,最后找几号,并指导幼儿找出5月1日和9月10日

  六、教师给幼儿发一张日历表,让幼儿按照老师指定的条件在日历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并让幼儿说出你找到的是几月几日。

  七、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八、总结,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幼儿认识日历,挂历,台历,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你在日历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很好奇,大家都在不停的开动脑筋,有的发现图案不同,数字不同等,我利用着一环节让幼儿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充分地发挥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收集了很多日历,以便孩子们在接下来找节日的环节中操作探索,孩子们对日历很感兴趣,在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能正确找出日子,但经过多次的练习,孩子们基本上能按老师指定的条件找到相应的日期,孩子们也相当地有成就感。

  整个活动下来老师感觉孩子们学得很轻松,而且效果有好好,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影响了孩子们自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16、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6的加法运算,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熟练计算6的加法,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活动准备:

  课件、苹果树、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美丽的春天,花婆婆要到我们大二班来做客,我们一起来做个碰球游戏欢迎她。

  二、学习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谁来了?(花婆婆),花婆婆要考考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看看那个小朋友表现最棒,大家有没有信心?

  1.出示幼儿用书第十二页图,幼儿根据树的不同列出算式。

  幼儿列式:1+5=6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的?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还可以怎样列式?(5+1=6)每个数字又分别表示什么?

  (1)刚才我们根据树的高低不同来列式的,根据树的其它不同点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2+4=6),你是根据什么不同来列式的?(种类)数字2、4、6各表示什么?根据种类的不同还可以列出什么算式?(4+2=6)

  (2)可以列出其它的算式吗?(3+3=6)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3)除了这5道6的加法算式题,还有没有得数也是6的加法算式题?(6+0=6 0+6=6)

  (4)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6的加法算式题念一遍。

  (5)比一比:1+5=6和5+1=6、2+4=6和4+2=6、0+6=6和6+0=6这三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2.花婆婆要给小朋友送礼物了!看看这是什么呀?(苹果树)苹果树上有的苹果已经成熟了,有的还没成熟。现在我们要把成熟苹果的摘下来,但是只有得数是6的苹果成熟了,得数不是6的还没成熟,不能摘。(教师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并说出算式和得数。摘对了其他小朋友就说:对对对,1+5=6你的苹果成熟了,如果算对了,这个苹果就送给你;反之,就说:错错错,你的苹果没成熟,这个苹果就不能送给你)。

  3.看看花婆婆又带谁来和我们一起玩了?(小兔)糟了小兔有麻烦了,大灰狼张着血红的嘴来吃小白兔了,还好,小兔子身上有3个数字,只要把这三个数字编成一道6的加法算式题,小兔子就会隐身术了,请小朋友快来救救小兔子。

  三、总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帮小兔学会了隐身术,大灰狼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花婆婆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能干,她说还想和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学本领,你们愿意吗?(幼儿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自己摆出6的加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碰球游戏复习巩固了6的组成,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结合季节特点“花婆婆”贯穿于整堂课中,通过让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根据图中的不同来列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们。接着又用游戏让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不足之处:在操作材料的准备上应注重统一性。

17、大班数学教案《拼图》含反思

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幼儿对图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节图形游戏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拼图,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

  2、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名称。

  二、想一想: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说图形像什么?(教师小结:当小朋友看到一个图形时,就会想到很多物体。比如看到圆形,就会想到西瓜、乒乓球、太阳、皮球等,我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以后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三、拼一拼:

  1、相同图形拼搭

  教师让幼儿取出任一种图形进行尝试性的拼搭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结:小朋友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图形变成不同的图形,例如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等。)

  2、不同图形的拼搭

  教师在引导幼儿拼图时不要一下子把拼好的图样给幼儿看,可以先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发:比如拼帆船时,可以告诉幼儿用两个大的三角形做它的帆,另外的图形拼成一艘船。

  建议:教师巡回时可给予个别指导,并将幼儿的有趣拼搭介绍给大家。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了图形游戏,发现了很多个图形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样。只要我们多动手多动脑,就会拼出越来越多的图案。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较浓,整节课每位幼儿都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在用不同的图形拼搭时,有个别幼儿还不能按时完成。

18、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家在这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

  2. 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力和记忆力。

  3.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 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卡通楼图一张、不同楼层的空楼房图一张、老师照片一张

  学具:幼儿照片、黑色水笔人手一份、空门牌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双重序数的关系。

  1.请幼儿看黑板上的照片,说:“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几张。”

  2.引导幼儿观察卡通楼。“这栋楼一共有几层?”教师用数字标出楼层。“每层有几间?”用数字标出间数。

  3.“每个有颜色的房子里都居住着不同的卡通人物,你们想不想看看?”“请你说说想看看第几层的第几间?”

  二. 出示“朋友楼”,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几栋不同楼层的新楼,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新楼里找一间房间住下。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三. 出示门牌,帮助幼儿认识。

  1.“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所居住的房间,住在一个小区里好开心啊!有一天,邮递员叔叔来送信,发现大家的房间上都没有门牌号码,送起信来很不方便。”“我想给自己的房间编一个门牌号码,你们觉得我应该怎么编呢?”

  2.讨论应该怎么编门牌,几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四.请幼儿自己做自己的门牌。

  1.幼儿制作门牌,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尝试理解双重序数的含义,并能记录下来。

  2.游戏:来做客。

活动延伸:

  在教室走廊上贴上各种楼层的楼房图,请幼儿在游戏时间标上每个门的门牌号码。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它与生活走得更近,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教师应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儿童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在生活中较熟悉的门牌号码,引导幼儿理解二维坐标的意义。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双重序数理解。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我还采用发现法、赏识激励法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整个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次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一开始我所提出的目标掌握6以内的双重序数的关系,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一些,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楼房高度和房间数,供幼儿选择。另外,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反而一带而过,使得幼儿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更多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除了要设计好活动的过程,更要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表现、反应,并及时予以帮助。

19、大班数学教案《好玩的对称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20、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看图填算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会根据实物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13、17—2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实物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图意。(用三句话讲述)例: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3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2、请幼儿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读两遍。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看花瓣颜色记录。第二组、第五组:看算式写答案。

  第三组:圆点涂色记录。 第四组:看图填算式。

  第六组:看图编应用题。

  三、结束部分:

  活动评价:

  (1)请玩第六组活动的幼儿讲述活动结果。

  (2)表扬活动时遵守规则的幼儿。

活动反思:

  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大家一致认为孩子掌握的很好了,活动开展起来也很轻松,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在家里灌输的太多了。这也不奇怪,因为一提数学,相信大家脑海里立刻就想到的就是加减法了,所以“热心”的家长很早就在家里给孩子灌输此类知识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问题如下:

  1.虽然孩子们都知道“2+2= 4”,但如果你请孩子们看着图来编算式他们哑口无言了。在孩子们的眼中,能很快的说出“2+2”后面的结果就是成功的表现,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式子,为什么要这样记录他们是很迷茫的;

  2.虽然孩子们知道“2+2=4”,但如果我不是用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应用题的方法提问,而是用分合式子导入时,孩子们也懵了,而在老师的反复提示后,很多孩子们的眼里还是在迷茫着。按道理来说,分合和加减法背后的逻辑知识是一样的,但在孩子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分合知识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把两者完全分开的现象呢?

  如何让孩子能较快的理解算式的含义?

  第一步:教具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法就是遇到“又飞来了”、“又拿来了”、“又跑来了”;减法就是遇到诸如“飞走了”、“拿走了”、“吃掉了”。 让幼儿理解到加法得出的数是变多了,不是变少了;减法则是变少了,不是变多了。最后记住在数学的世界里,我们经常要用到三个字: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加法(减法)?”

  第二步: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算式。往往是跳过了前面两个环节直接到这个环节了,所以孩子们很多并没有真正掌握到加法和减法背后的数学思维,而现在我们有了前面的铺垫之后,孩子们就能很好的掌握了,随后就可以进行由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直接转换成式题并对式题做出说明的练习。

  第三步:组成学习加减的方法:数学的组成列出加减法,用组成知识论证加减法的正确性。在学习中,加减可结合进行,这样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群之间的关系(4+1=5为等量关系,5-4=1为逆反关系),培养了幼儿在逆向思维和思维在灵活性。

21、大班数学教案《破译电话号码》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孩子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 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2+3,3+2,7+2……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5”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可是老师,为什么你出了两个一样的题呢?

  师:你们真聪明,竟让你们发现了。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大家可以发现两个不同的式子会有同一个结果,对吗?

  幼:对。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4 、小朋友还可以通过解电话号码解开爸爸妈妈的手机号,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试一下,好吗?

教学反思

  1、 首先我感觉这一节课在孩子的认知上没有做到位,应该先让孩子认一遍数字,然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运用,也许一些孩子会忘记一些数字,以后再做这节课的时候,我一定会注意的。

  2、 时间安排上,应该让大多数孩子进行尝试,这样也许会更好。

  3、 如果是做公开课,可以让和别的老师进行交流,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22、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单双数》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音乐律动表演活动中,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我让幼儿排成一排,从一开始报数,然后我请单数的小朋友上前一步,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所措,最后他们问我:“老师,什么事单数啊”?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还没有单数这个概念。

  《刚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事物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游戏化的教学,幼儿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的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理解并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幼儿自己根据规律,归纳出2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歌曲《黑猫警长》。

  2.纸盒做的房子,房里装有若干“鸡蛋”

  3.1—10的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1—20的数字卡片。骰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小老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被黑猫警长调查出来了。请小朋友来当黑猫警长,去小老鼠的家把蛋宝宝救出来。

  二,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 老师把小朋友救出的蛋宝宝一排排粘贴在黑板上,在后面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请小朋友给鸡蛋宝宝找朋友,两个两个的圈起来。

  3.请幼儿观察思考,是不是每个鸡蛋宝宝都有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

  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的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是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两个两个的叫双数。

  4.师小结:

  A,10以内有五个单数,五个双数。

  B,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是好朋友。

  三,在游戏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扔骰子,幼儿说出自己扔的是单数还是双数。

  3.集体游戏:找朋友。单数—抱抱自己,双数—找一个朋友抱抱。

  四,拓展练习。

  要求幼儿能根据自己总结归纳的规律,找出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1—20的数字卡片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五,延伸活动。

  集体游戏:钻山洞。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3、大班数学教案《快乐数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 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阅读数学,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课外书籍等,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可以发问,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的思维习惯。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懂得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学生完成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仪一仪。把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另外,在同学之间,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与鼓励。遇到反对意见时,他们又会回到实际中去摆.去想。从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在学习“加法的简便计算”时,利用“妈妈购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2”的简便算理;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用“正”字法。统计评选每周“升旗手”;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

  通过数学阅读和实际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新学知识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的阅读,是学生获得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学习4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加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4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又来了"、"一共"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通过游戏复习4以内的组成及加减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图6幅。

  2、材料纸人手一张,放大材料纸一份。

  3、鱼池4个,标有算式或分合式的鱼人手1条。

  4、音乐《郊游》、《欢乐舞》。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复习4以内的组成。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动物王国玩,你们说好吗?哎呀!通往动物王国的路上有一条河,我们先坐着碰碰船去吧。

  老师的船和你的船合起来是4。师:嘿嘿!我的1船碰几船?幼:嘿嘿!你的1船碰3船,1和3合起来是4。教师和幼儿玩碰船游戏。

  船靠岸了,我们手拉手走吧!幼儿随《郊游》做动作。

  2、学习4的加法。

  (1)动物王国到了,动物王国有三个城门,只有把门都打开,才能进去。可是门上都有密码,我们必须把密码解开,才能打开门。先来看第一个城门,上面有三幅图,记的是一件事。谁会用一句话讲清楚?先讲第一幅图,想一想第二幅图怎样讲?(注意用又来了)把两幅图连起来说说。第三幅图应该怎样讲?一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就是原来的3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4只)大家一起把三幅图讲一遍。这件事我们可以用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记录下来?你来说老师记。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第一个城门的密码解开了,门打开了。

  (2)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城门上的密码。出示三幅图,这三幅图记的也是一件事,谁会用每幅图用一句话讲出来?他讲的对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说说看?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用一道算式记录,谁会记?他记得对吗?我么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第二个城门的密码也被解开了。

  小结:刚才第一、第二个城门上的密码都是算式,而且都是4的加法,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本领,就是4的加法。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两遍。

  (3)现在我们再来看第3个城门,第3个城门上也有密码,请每个小朋友都来解一解。

  幼儿操作,请两名幼儿上来记录。教师讲评。

  第3个城门也被我们打开了,小朋友真棒!一起拍手表扬表扬自己。

  3、送落叶游戏。

  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瞧!许多动物都在欢迎我们呢!听!动物们都唱着歌,我们也一起唱吧!"小树叶飘呀飘,飘到了我们身边""呀!小树叶身上还有算式,我把它放到篮子里去。它的算式是3+1=,那么把它放在4号篮子里。""你见到的树叶应该放在那个篮子里呢。"幼儿拿放树叶,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4、结束活动。

  树叶都捡到篮子里去了,动物王国要开一个庆祝舞会。邀请我们大家也参加,幼儿随乐跳起《欢乐舞》。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在幼儿已有了4以内分与合的基础上,如何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真是不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4的加法计算。在教学中确立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4的分与合是幼儿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谈话,我以拍手游戏创设情境,即复习了4的分与合,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用卡通图片作为奖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因为小兔、小鸭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动物,因此,我以小兔、小鸭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幼儿独立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在教学中发现幼儿都能认识到:把原来的1只小兔和又来的3只合起来一共有4只。然后小结引出加法的算式,并教幼儿读算式,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主题图的创设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 ,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2只小鸭和2只小鸭合起来是4只小鸭,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2和2相加就是把2和2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 “送信”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熟练计算4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我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幼儿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活泼,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25、大班数学教案《七朵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发展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看图学习7的加法。

  2、知道加法应用题的结构、理解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

  2、花园的图片1张: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的花朵共7朵;纸、笔若干,7的加法算式题若干,蝴蝶和花朵的胸饰,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7的加法。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问题导入:这是什么季节?这么美丽的花都是一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寻找花朵的不同特征。

  三、看图列式

  1、算一算:花园里一共有多少花朵?

  2、幼儿尝试根据花朵的特征编加法题,并讲讲题目所表示的意思。(2+5=7 2朵花有叶子,5朵花没有叶子)

  教师:有谁也是找到这个特征,但是编的题目不一样?(5+2=7)

  引导幼儿理解:加号两边的数字换一换,答案是一样的。

  四、动脑筋

  1、教师:有几道题目都是1+6=7,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教师小结:花园里一共有7朵花,大家列出题目的根据虽然不一样,但是答案是一样的。

  五、幼儿操作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

  六、做游戏:蝴蝶找花

  1、介绍游戏规则:花和蝴蝶身上都有数字,蝴蝶听着音乐找花,音乐结束时,花和蝴蝶必须结成一对。检验:蝴蝶和花的两个数字加起来正好是7,就算胜出。

  2、幼儿选择角色玩游戏。

  3、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学前班的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特点的规律,密切联系幼儿身边的生活实际。学习七朵花研讨课,我运用幼儿生活中熟悉易理解的美丽的花朵,设计花园图片进行教学,按花朵的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直观解决教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加深幼儿理解加号左、右边的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和不变的道理,能让幼儿在发展思维中体验,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变换及学会分析问题,我的教学能做到让幼儿在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的练习中得到巩固。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能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兴趣,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6、大班数学教案《学习看年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年历的用途,初步理解年历中不同数字的含义。

  2.知道一年有12个月,学习在年历中查找各种节日以及生日。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 . 经验准备:认识字“日、月、一到十二”,向父母询问并记住自己的生日,知道一些节日

  2 . 物质准备:ppt、年历、节日字卡及骰子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探索年历,在年历中找生日

  1.游戏一:幼儿自由探索,找动漫人物“孙悟空”的生日

  (1)幼儿自由观察年历,在年历中找到孙悟空的生日

  引导语:哇!今天是谁要举行生日party呀!我们来听听他的声音猜猜看,原来是孙悟空的生日,它有一个生日愿望想请你们在年历上找到它的生日11月 18日这一天,你愿意帮助它吗?瞧,孙悟空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年历,你们都可以去年历里找找11月18日究竟在哪里?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2)师幼共同交流在年历中找日期的方法

  引导语:你们找到了孙悟空的生日吗?在哪里呢?

  小结:在我们年历中我们要找到生日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3)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数字中的不同含义,了解年历的用途

  引导语:孙悟空为了感谢你们帮它在年历上找到生日,要给你们送礼物来了,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这个故事又藏着哪些秘密呢?

  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他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名字叫“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给这些房子起名为“月”并且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分别起名为:一月房,二月房,三月房??十二月房,年妈妈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它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它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它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①知道一年有12个月

  提问:年历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出示字卡“日”)

  年历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365)

  小结:一年有365天

  年历妈妈给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给房子取了什么名字?(出示“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每一座房子代表一个月份,第几座房子就代表几月,月份在上面,日期住在房子里面。

  ②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数字中的不同含义,了解年历的用途

  引导语:年历中有很多的数字,每种颜色数字都有它自己的秘密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不同颜色的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年历中每种颜色数字都有它自己的本领,有的表示年份,有的表示月份、有的表示星期、还有的表示日期

  提问:年历有什么用途呢?

  小结:年历可以让我们知道时间,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2.游戏二:幼儿自由寻找自己生日

  (1)请个别幼儿找猪八戒的生日

  引导语:孙悟空好朋友猪八戒也想在年历上找到它的生日4月5日这一天,瞧,老师为它准备了一份大年历,谁来找找看?

  (2)播放生日歌幼儿找自己生日

  引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呢?我们也去大年历上找找自己的生日,记住哦,要把自己生日卡片粘到小格子里哦!找到生日小朋友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生日找对了吗?

  (3)师幼让幼儿知道生日不在同一天,但是可以在同一月份

  引导语:你的生日找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我们发现同一月生日小朋友原来有这么多,虽然他们不在同一天,但是我们可以同一个月小朋友一起来庆祝生日

  二、幼儿在年历中找节日

  1.通过教师生日引导,让幼儿知道年历上有节日

  引导语: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我生日是9月10日教师节,年历当中也有我的生日,我来找找看

  小结:年历不仅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生日,在年历中还藏有各种各样节日

  2.出示节日字卡,引导幼儿认识节日

  提问:你知道哪些节日?它是几月几日呢?

  3.游戏:掷骰子,找节日

  引导语:老师把这些节日制作成了一个骰子,要请你们玩掷骰子的游戏,每组5人,分成4组,小朋友们轮流来掷骰子,看看谁找的又对又快,每一次第一个找到的将可以拿到一个雪花片,得到雪花片最多的小朋友将可以去参加孙悟空生日party哦!

  规则与要求:幼儿轮流扔骰子,幼儿分组在年历中查找节日。

教学反思:

  《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幼儿通过参与游戏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旦幼儿对于知识不能掌握时,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就很容易对其知识性的灌输,而不能在教学上做出很好的师幼互动,灵活回答幼儿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本节教学活动中目标二:学习在年历中查找各种节日以及生日是其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发现部分幼儿在第一次观察寻找自己生日时找不到自己的月份,但在教学活动中我虽然发现了该问题,但我没有及时去解决该问题,而是按照活动过程继续教学,因此也导致“幼儿玩骰子找节日”这一环节没有更好有效的进行;观察探索是数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在幼儿观察探索中教师做到收放自如,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如何用严谨的语言引导幼儿表达出通过探索发现的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这也是我今后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不断进步的。

27、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28、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

  (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

  (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

  (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

  (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

  (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

29、大班数学教案《看看排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物体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积木,雪花片,笔,彩纸,剪刀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寻找图片上的规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我可能跟你们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哦,其实我今天要跟你们来玩一个排一排的游戏。

  2.首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这个是什么?(太阳)这是一个红红的太阳,那请你们看看这个太阳上的光芒按什么规律再排呢?(长短长短)你们看出来了吗?<.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我们来说说看,一根长,一根短,从上面开始说。 (一根长,一根短,一根长,一根短.....)这个太阳好看吧。如果这个一根长一根短随便排排,那这个太阳还会好看吗?(不好看)所以它有规律,你们发现这个长和短是几个一组的,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一组)你们来看看是不是?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是吧,而且还是间隔排的。

  3.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张图片,这是什么?(栏杆)仔细看好哦,这个栏杆上的颜色有什么规律呢(红蓝红蓝)一根红一个蓝接着看一根红一个蓝,一根红一个蓝,它们又是几个一组的?(2个一组)如果这个栏杆红的归红的,随便它一会红一会蓝整齐吗?(不整齐)

  4.再来看看最后一张图,这是什么地方?(花园)这个花园有圆圆的花坛,长长的凳子,我想问问看这个花坛和凳子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一个凳子,中间有个花坛再接一个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从花坛开始,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你们猜猜看接下去会是什么?它是两个一组一个花坛一个长凳是吧?

  5.教师小结:这几张图片告诉我们,栏杆有规律了就好看了,因为太阳的光芒也有规律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一长一短一长一短,栏杆呢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花园里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

  二、提供材料,按规律进行排列。

  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点东西,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材料也来按这个规则排一排,行吗?一定要像图片上一样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我是有规则的,听清楚:1.随便选材料在自己的位置上排列。2.必须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有规律的排。行不行?有问题吗?好,再想想第一个规则是什么?第二规则是什么?然后排在哪里呢?

  2.幼儿找材料排列,教师指导。

  3.排出来真好看,有没有都按两个一组的规律来排呢?谁来说说看?彩纸是谁排的?你是怎么排的?(一个红一个粉)我们帮她一起来检查一下(一张红一张粉一张红一张粉)有规则吗?再来检查花片,我们一起来说(红蓝红蓝)是不是一个一个间隔,两个一组的?她选的是花片按照颜色来排的,花片还有吗?你怎么排的?(一白一红)接着我们来说说别的?这是什么?(水杯和笔)谁排得?(一水杯一笔)同意吗?他选了几种材料?(2种)但是也可以2个一组一支笔一个水杯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可以这样间隔。真了不起,一种材料可以按颜色,两种材料可以按照它的名称来说。

  4.剪刀还没有说过?谁排得?(一把粉一把蓝一把粉一把蓝)怎么样?同意吗?如果接下去排应该是粉剪刀还是蓝剪刀?我再想啊,如果今天我没有粉剪刀,只有蓝剪刀,那应该怎么排呢?能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吗?请幼儿示范(一把朝上一把朝下)如果不能朝上朝下,你们还有办法吗?(一把左一把右)这样也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还有办法吗?怎么样才能两个一组?(一把开一把合)嘴巴一起说(一把开一把合一把开一把合)如果还有一把是什么?

  5.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我想考考你们,把你们难倒,结果难不倒哎,原来选择同样的材料,2种材料来表示2个一组间隔排,也可以一种材料按颜色间隔,还有有的时候就一种材料、颜色都是相同的照样能够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

  三、用身体与语言进行间隔排列。

  1.我就喜欢和你们做游戏,我想给你们材料太简单了,难不倒你们,现在我们不用材料就用我们的身体能不能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排?请幼儿示范。需要请人来帮忙吗?谁能接下去?要帮助他完成哦。还有什么办法吗?(一男一女)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一蹲一站)

  2.找朋友也不稀奇了,现在谁上来一个人完成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自己来哦。我们不请你讲,让我们自己来猜好不好?幼示范(2只脚一前一后)谁再来试试?(朝前朝后)是不是两个一组?现在我来试试,我挑战一下,我手不动脚不动,什么也不动,看好哦。(喵,汪,喵,汪)谁猜出来我有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一个喵一个汪)一个喵一个汪是什么动物的叫声?猫和狗两个一组。现在我我又要提高难度了,猫叫狗叫不行,换其他的说话,说说马路上,说说天上,说说水里,也要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行吗?

  3.你们真棒!我再来挑战你们一下。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排列书,和排列是有关的,刚刚我们做了那么多的排列,想想有2个一组,间隔排列故事里会有吗?

  4.教师讲故事。

  5.故事讲完了,有没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排了什么呢?哪里?再找找出了排的东西,说话有没有2个一组,间隔排列的?谁说话有两个一组的事情?(妈 妈叫了一个:sam吃饭啦,sam说等一分钟哦)哦,猜出来了,真厉害。我来做妈 妈:sam吃饭啦。幼儿:再等一分钟。好,好玩吗?我们会教学再来玩这个排一排的游戏。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0、大班数学教案《看看谁最长》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它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种子(量具)越长(或越大)测量次数越少,种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测量的次数越多。

  3、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统计。

  4、培养同伴间互相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教学难点:

  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教学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白云豆、花生若干(种子颗粒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有测量初步经验。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测量方法

  (铅笔、白云豆、花生)“拿一种种子量一量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分析: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使幼儿对测量有一个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这样的结论一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要好的多,此时,教师能够转变了一种教育观---由告诉转向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和适时的指导,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交流、讨论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分析: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小结和正确的示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分析:本环节将活动难点进行分散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

  延伸活动:

  利用其他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如:用铅笔量桌面的边长,用积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长度。理解测量结果与测量的量具有关,同时,在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替换游戏:一只铅笔的长度可以用××粒白云豆来替换,或桌面的一个边长可以用几只铅笔来代替。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借助种子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兴趣很好,也很投入,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操作活动的精髓。

31、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尝试编题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幼儿会根据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学习看图列应用题。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画册》第3册第55页。

  活动重难点:

  用三句话讲出题意,尝试用原来有几只、又来了几只、一共有几只完整讲述。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复习6、8的分解组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8的组成。

  教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7球。)……

  2.引导幼儿看图说出图意及数量关系。

  出示图片一,提问:

  原来草地上有几只小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又走来了几只小鸡?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原来草地上有2只小鸡以及又走来了4只小鸡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那怎么来列算式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2+4=6)

  总结: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2表示原来草地上有2只小鸡,4表示又走来了4只小鸡,也就是2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 6表示一共有6只小鸡;用算式:2+4=6)

  2+4=6 这道算式还可以说哪些事呢(引导幼儿仿照图一的例句生活中其它关于4+2=6的事例)?

  3.出示图片二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1只蝴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飞来了7只蝴蝶)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列出算式1+7=8。

  4.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池塘里有什么?”(池塘里有4只鸭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游来2只鸭子)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鸭子?)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4+2=6)

  5.给你一道算式题,你能编出应用题吗?(引导幼儿用提问的方式提出应用题的问题)?

  教师:请看图片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xx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6.教师指导不会提出问题的幼儿,先让他们和老师一起说题意并提问,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句式结构,而后逐步让他们自己学着编应用题。

  7.我们的书上也有这样的算式,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练习一下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2、大班数学教案《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1.能反映花园里有一只蝴蝶的背景图及能反映花园里有四只蝴蝶的背景图各一张;

  2.能反映天空中有两只小鸟的背景图及能反映天空中有三只小鸟的背景图各一张(树上有2只小鸟,飞来了3只小鸟。)贴绒算式两张(1+4=?,4+1=?。);

  3.两个大问号。 学具:学具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谢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5有几种组成吗?(4种)对了,5有4种组成, 5有哪4种组成?

  教师板书: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a、教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花园里有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教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b、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教师:看看怎么了? (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教师:现在花园里共有几只蝴蝶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幼儿尝试讲述计算方法。)

  教师:他是用加法算的……,一起来看看这个加法算式怎样列?

  c、教师出示算式1+4=?。

  教师:1+4=?你是怎么知道1+4=5呢?(引导幼儿说1和4合起来就是5)他说1和4合起来就是5,所以1+4=5。说得真好,回答问题的声音又好听、很响亮。

  教师: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1表示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4表示又飞来了4只蝴蝶;5表示花园里一共有5只蝴蝶;加号表示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加法。1+4=5。)

  2.a、教师:谁愿意用简单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出示?:这是什么?疑问号是叫我们不把答案告诉别人,而是提一个问题让别人回答。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多位幼儿尝试提问)

  教师:请举手的小朋友告诉我吧!

  教师结合幼儿的小结: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b、教师:现在老师用数字1和4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教师边指图边讲)“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4只蝴蝶,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花园里有蝴蝶;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花园里的1只蝴蝶是已经知道的和又飞来的4只蝴蝶也是已经知道的,也就是1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指着?)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讲讲这道应用题吧。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算的,(加法)你怎么知道是用加法呢?(引导幼儿说:花园里的蝴蝶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因为花园里的蝴蝶比原来又增多了。)所以用加法。用加法算的应用题叫加法应用题。叫什么应用题?

  3.出示小鸟图两张,引导幼儿完整地看图编应用题。

  a、教师: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黑板,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天空中有小鸟)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我们一起来学:天空中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是已经知道的两个条件)。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怎么样?(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又更多了)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出示?)

  教师:谁能完整看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要想清楚哦,天空中的小鸟是比原来更多了,该怎么提问? (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教师:××小朋友是这样编的,(教师边指图边讲)刚才××的应用题是怎样编的?(编得真好,送她一个顶呱呱,不仅爱动脑筋回答问题又很大声又好听。)

  b、教师把小鸟图变换一下。

  教师:老师把这两幅图变换一下,你们能编出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看谁最爱动脑筋。

  教师: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天空中共有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说的真好也送她一个顶呱呱。)

  三、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

  教师:请看黑板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示算式中的4,××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有学会了新本领,会看算式编应用题。知道编一道应用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及一个问题。如果少了一个数字或少了一个问题,这道就不好编了,更没办法算了。

  四、听口编应用题操作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教师: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听老师编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桌面上每人都有一个学具盒,学具盒里有1~10的数字看片及+、-、=。小朋友轻轻拿到学具盒,听老师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报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的速度放慢,关注每一位幼儿,表扬很快摆对的幼儿。)

  教师:摆对了吗?请摆好了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就会过来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准确。(教师评价幼儿操作结果,并对还不能很快摆出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小朋友把数字卡片及符号轻轻的送回家。下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加法应用题。

  收拾操作材料,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看图编应用题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测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都是已知两件事和一个基本问题组成的。幼儿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当教师出示牛奶瓶图时,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接着把“原来有一只奶瓶,后来又送来四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融于情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就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

  然而,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试着让幼儿自己上来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幼儿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多,而事实上孩子们创编的应用题前两句基本是一个模型:本来有····后来又来了····。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有5个幼儿甚至不会问问题,直接给出答案。最后的看算式编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独处算式,我稍稍有些许变动,使得幼儿在独立完成列式时遇到了困难,有的观察仔细,有的不能理解题意,我就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创编应用题。这可能是老师在我们编好应用题时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帮助幼儿进行梳理,。这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

33、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守恒》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体准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

  活动重难点:

  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过程:

  直接进入主题

  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

  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

  出示相应图形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

  教师提问:

  1、 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

  2、 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 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

  4、 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5、 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6、 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状,摆成了什么图案?

  7、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谁大?

  8、快试一试?

  幼儿操作。

  幼儿回答问题。

  幼儿操作,比较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幼儿拼摆图案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

  1、幼儿操作拼摆

  2、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拍照,展示照片

  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哪个形状做游戏了啊?

  2、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不知到你们发现了没有?

  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呢?

  1、回答问题

  2、总结规律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延伸

  1、 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分合回去和原来是一样大的,那分成五份呢,那分成六份还是一样大的吗?

  2、 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底一样不一样?

  活动反思: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提高活动效率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提供了帮助.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播放、链接、互动操作等功能,实现了白板、教师、幼儿的有机互动。“正方形的面积守恒”这一概念的理解,无论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幼儿学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也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在反复的操作中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但是老师或请小朋友演示起来很繁琐。本节课我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白板和投影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拼摆的作品,又运用flash软件增加了课堂的随机性与互动性,方便且直观,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也可以有效的给予幼儿反馈,和幼儿很好的互动起来。同时在这一年龄阶段,认知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明显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表达想法。

  白板的运用,减轻了教师操作学具、教具的繁琐,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了活动效率。

  同时活动利用了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图像清晰、操作快捷方便的优势,延长了幼儿注意的时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4、大班数学教案《看图编应用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让幼儿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看图编应用题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并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作业纸、铅笔、橡皮擦等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演示法、谈话法、操作法等等。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1-20单数,两个两个数1-20,五个五个数。

  2、碰球游戏:复习6、7、8、的组成

  二、 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PPT课件。(第一幅图:小鸟在天空飞翔)

  提问:小朋友,图片上有什么呀?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将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说一说?那列成算式怎么说?你还能根据这个算式编出其他的应用题吗?

  2、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小兔子吃胡萝卜)

  师:看看怎么了? (小兔子吃掉三个胡萝卜)

  3、看图自编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接下来老师可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谁能又快又准地看着图片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一个算式呢?

  3、教师出示第三幅图片(小朋友玩气球)。

  4、教师出示第四幅图片(蝴蝶飞舞)

  5、教师出示第五幅图片(鱼缸里的金鱼)

  6、教师出示第六幅图片(池塘里的青蛙)

  7、师:小朋友,你们都会了吗?现在可是要你们来练练本领咯!

  8、出示图片,讲解作业要求与方法。

  注意:

  (1)写作业时记得看清楚是加法还是减法哦!

  (2)我们在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谁来说说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将纸放平摆正,抬头挺胸,手臂放平,食指与拇指的前端捏住笔杆,眼睛离纸头比要一把尺还长一点的距离。

  9、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道题目:看分合式列算式

  第二道题目:看图列算式

  三、 结束部分

  点评幼儿的作业情况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35、大班数学教案《逛街地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路径和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先后顺序的概念。

  2、学习通过一次路径的改变或多次中转到达目的地。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大象伯伯过生日邀请小动物到他家做客。{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三只小动物(大象、松鼠、熊猫)家的路线形成三角形,提问:

  教师:今天,森林里小松鼠收到了大象伯伯的邀请函,大象伯伯邀请松鼠到他家里去做客,因为今天他生日。

  ——小松鼠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可以去大象伯伯家?引导幼儿认识起点和终点。

  ——那一条路线最近?那一条路线最远?

  2、根据图示的多次中转到达指定的位置。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熊猫要到大象伯伯家做客可以怎样走呢?有几条路线?

  3、联系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说一说从本班课室到幼儿园操场有几条路线可以走。(1、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大厅-操场;2、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小土坡-小石路-沙池-大型玩具-操场;3、大六班-中七班-楼梯-小八班-小六班-苹果班-攀爬架-大厅-操场;4、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弹跳床-动物之家-草地-操场;……)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从玩具店到面包店应该怎么走?从衣服店到花店呢?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并标出路线图。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说的话比较少,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在观察思考,然后用语言描述出路线,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在第三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孩子特别积极,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这个活动的课堂气氛为什么这么好?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说的话少,孩子思考的空间大,挑战性强比较合适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二是运用的场景是孩子熟悉的环境,而且让孩子寻找、发现路线就是走迷宫一样,孩子特别喜欢。但是这个活动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准备幼儿园的图片,让孩子操作,摆一摆,画一画路线图,另外第三个环节可以与孩子一起实践走一走自己发现的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进行实践活动。

36、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看图列算式学习6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意编题列出算式。

  2、复习6的组成,学习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3、在活动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一副、算式卡片、幼儿人手一份练习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游戏:对数

  二、学习6的加法

  1、出示一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内容。

  师:春天来了,鸭妈妈带小鸭到草地上玩。小朋友看一看,有几只大的鸭子,(一只),有几只小鸭(5只),有几只黄色的鸭子,有几只红色的,几只在游水,几只在草地上?

  2、根据图上动物的颜色、大小、位置的不同列出算式。

  师:我们先根据鸭子的大小来编一道题。

  1+5=6 5+1=6

  3、启发幼儿说出算式及表示的含义。

  请幼儿说出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说出“+”前后两个数位置调换,得数是一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1+5=6 5+1=6引导幼儿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4、师编题请幼儿列式与运算、幼儿编题请同伴列式。

  三、幼儿操作活动,提供作业纸人手一张。

  1、出示作业纸讲解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作业情况。(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37、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线路图》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运用空间方位解决问题,例如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介绍自己的家在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向左走然后在一直往前走就是我的家了。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表明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也能够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且能够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自主操作课件,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的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3、积极参与活动,在设计出行路线的同时感受其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重点: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活动难点:

  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线路图教具图片(每位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四个箭头的含义

  1、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幼儿讨论

  师:你们在哪见过,知道这四张标记图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头所指方向。

  小结:上面的箭头为大家提供了出行的路线,以及在户外迷路时也可以观察这些指示牌。

  二、展示另外两幅路线图,通过箭头找出在路线图上到达的位置

  1、出示线路图

  师:今天,我们就为小弟弟一家找一找他们的出行路线。

  (1)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线路图上都标出了什么地方?

  (2)地图上一道一道的方格表示的什么?表示你走的步数。

  2、出示另两幅路线图,并按箭头找出正确的路线。

  师:你们能看懂这个路线图表示的意思吗?是从哪里出发呢?(上面的是妈妈的出行路线,下面的是爸爸的出行路线)

  3、幼儿操作路线图并讲述过程。

  请你们选择一条路线,想一想,你是想帮助妈妈还是帮助爸爸。等会你们帮助爸爸或妈妈看一下,他们到底去哪里了,并且要用完整的语句说出来以及数出你走了几步。

  小结:小朋友们都能根据爸爸妈妈的箭头提示,为他们找到了正确的路线。

  三、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小弟弟现在想从家出发去医院,但是中间想要经过理发店,最终到达医院,那他该怎么走呢?

  (1)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小弟弟从家出发向前走了几步,在向右走了……”

  (2)请几位幼儿上来在图片上找一找,并在画路线的同时用完整的语言说出方向,以及数一数走了几步?

  (3)比一比自己画的路线并比较出路线的长短。

  小结:这些小朋友走的步数都是一样的,可是他们的路线不一样。

  四、幼儿自由设计出行路线

  1、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设计自己出行路线,并用箭头画出,想一想可以怎么走?并数出你走了几步?

  2、可以怎么走?请你设计一条出行路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以图片的导入,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活动环节所吸引,幼儿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的在表述方向的语言不够准确,最后的延伸活动教师言语上应更简洁明了。

  活动过程增添了白板中的多种功能,使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去感受到在线路图上用箭头来行走,。但我深知自己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相结合。

38、大班数学教案《乘车去朋友家》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该活动内容来自幼儿生活,“到亮亮家去”这一情景激起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亮亮家,乘公交车必须知道什么等问题勾起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在看路线图时,教师没有直接介绍,而是鼓励幼儿提问。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寻找最近的路线和最省线的路线的过程中,幼儿想出了各种方法.应用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最后的模拟乘车,让幼儿体验了乘车过程,应用了8以内加减的知识。

39、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0、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1、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4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分解组成》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和幼儿互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新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其中一袋给爸爸,那妈妈的那一袋应该是几个?(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引导幼儿根据分解式,学习3的减法算式。

  (3可以分成1和2,2和1,3—1=2,3可以分成2和1,1和2,3—2=1)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三)学习3的加法。

  1、教师: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爸爸的苹果和妈妈的苹果又放回了盒子里。宝宝们你们摸一摸现在的盒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学习3的组成,让小朋友知道3是由1和2或2和1组成。1+2=3,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问问你,

  3可以分成几和几?

  ( )老师,我告诉您,

  3可以分成1和2,

  1和2合起来是3。

  3可以分成2和1,

  2和1合起来就是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3、大班数学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44、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半点钟》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活动反思: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前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半点》这个数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已掌握整点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半点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读出钟面的时刻,探索钟面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指出半点指针的规律,可以跟读钟面的时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做课间操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幼儿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幼儿看钟面的时刻,再想一想半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幼儿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6,时针最后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的规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活动中,我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在这个时间正在做什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活动中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

45、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46、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图形》反思

  活动目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

  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

  活动难点:

  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

  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

  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

  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

  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

  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

  9.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7、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反思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

  一、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依据:《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尝试操作,能熟练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三、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小树叶》、玩具小火车。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树叶、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四、活动重难点:

  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两相配的是双数,余下的一个不能两两相配的是单数。

  依据:《指南》指出5-6岁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出示挂图,让幼儿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废旧品),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开火车体验学数学快乐,结束教学。

  依据:《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六、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导入新知,其次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新知,最后我引导幼儿进入操作区巩固新知。

  依据:《指南》让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48、大班数学教案《排序方法多》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多特征排序的方法。

  3.感受排序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整理”画笔图片;“画笔排排队”组图;“整理画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请幼儿操作排序激发兴趣

  ——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买了一些新铅笔,请你帮忙把它们放进盒子里。

  ——铅笔都放进盒子里了,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铅笔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二

  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排序

  1.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削铅笔”,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粗细进行排序。

  2.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上颜色”,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颜色深浅进行排序。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奇奇和妙妙画完画,要把画放进画册里,可是画册太多太乱了,他们想先整理一下。他们想了一些整理的办法,分别是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给画册排序?

  四

  请幼儿分组整理活动室在实践中进行巩固

  ——我们的活动室也需要整理,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

  ——在整理之前请想一想你负责整理的东西可以用几种方法来排序?你想选择哪一种?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49、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50、大班数学教案《小狗的明信片》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梯形,巩固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尝试用正方形纸折或剪出梯形。

  3、愿意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等腰梯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等腰梯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若干

  幼儿用书、正方形纸、剪刀

  活动过程

  1、找出梯形的明信片。

  (1)小狗给好朋友小猫寄了一张明信片、这真是一张特别的明信片,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等腰梯形的明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象梯子,是张梯形的明信片。

  (3)小动物们都觉得小狗的梯形明信片真有趣,它们也都想要一张梯形的明信片。看看小狗这儿还有梯形的明信片吗?

  (4)教师出示多种形状的明信片,请幼儿观察并找出梯形。

  2、幼儿操作活动。

  (1)给梯形涂色。

  (2)记录图形数量。

  (3)变梯形。

  3、活动评价。

  我在导入时提供的形状一种是幼儿认识的图形,一种是幼儿不认识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帮助幼儿辨别什么是梯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梯形,难点是探索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各种方法。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请幼儿观察、比较。帮助幼儿辨别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有两条斜斜的边。

  动手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取新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两个动手操作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变梯形”,我准备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一开始,很多幼儿都不太会,我提醒幼儿可以把它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幼儿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把这些图形都变成了梯形,本来这里还要请幼儿把变梯形的方法记录下来,但这里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临时改变了计划,请幼儿变好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变的就可以了。

  第二个操作活动是“给梯形涂色”,我准备了有各种图形拼成的人、房子、马,请幼儿找一找梯形在哪里,找到后给梯形涂上颜色。这一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了更深的印象。第二个活动中幼儿的成功率明显的提高。以上两个活动让幼儿很好地感受了知识形成的各个过程,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行为更加主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