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雨宁的一份厚爱

对雨宁的一份厚爱

对雨宁的一份厚爱

  

案例实录:

雨宁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的特殊背景使得她有着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性格特征:内向、羞怯、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时拘谨无措,来园后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很难听见她主动吱声。遇上问题时总是低头不语。夏天,一套衣服往往穿上三四天,直到身上散发出一阵阵异味,脚上穿的鞋子开了口很久也不曾换过。伸出小手,十个指甲黑乎乎得。

案例分析:

雨宁父母离异后,母亲外出广州打工,父亲独自一人照顾她。雨宁的父亲为人较粗心、大而化之、处事往往简单化,有时脾气上来了,对待雨宁有些粗暴。加上工作忙碌,无暇过多地照顾雨宁,晚上常留雨宁一人在家,孩子情感的发展得不到适当的抒发培养,缺乏与人正常沟通交流的环境氛围。不会也不懂得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渴望,身心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太健康、相对闭塞的状态之中。因此造成雨宁性格上的被动、胆怯,乃至遇事退缩,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渴望拥有却不敢靠近。

教育措施:

雨宁的种种症状只有“双管齐下、家园一体”才能真正地帮助她缓解改善。

一、    家庭教育措施:

(1)、交流沟通,转变父亲的教养方式

加强与雨宁父亲间的交流,让父亲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特征,感受到自身的言行举动给孩子造成的影响。由因及果,明白必须转变自己对雨宁的教养方式。从日常生活细节处着手,改变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保持孩子身上的“整洁”。增加与孩子的“聊天时间”,陪孩子一起玩玩、乐乐、疯一疯,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体验彼此的“喜怒哀乐”,增近相互情感的依赖。晚上尽可能别让孩子一人呆着,可以为她找个“伴”,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爱,汲取父爱的温暖与关怀,在点滴相处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渴望。父亲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雨宁的日常行为、心理变化,特别是在家庭环境发生变化时,以便使雨宁的一些不良情绪行为特征在刚开始产生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调节。

(2)、母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

与远在广州打工的母亲取得联系,让母亲和雨宁建立“电话煲”,说说悄悄话,谈谈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使孩子体验到正常的父母之爱、家庭温情,温暖孩子孤单的心灵,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情活力,从中塑造健康良好的性格,像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3)、“开小灶”,讲解传授具体的教育教养方法

针对雨宁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教育孩子有些“简单粗暴”的状况,时常给他开些“小灶”,及时向他讲解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技巧,教养的心得体会、小窍门。并与雨宁的父亲建立固定的联系,主动了解父女之间相处的情况,帮助他学会发火时先“深呼吸”的自我调控方法,冷静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不佳的状态,平和地对待孩子,避免做出伤害孩子的举动。并且充分利用班上丰富的家长资源,大家一起打开“话匣子”,让雨宁的父亲在与其他孩子的父母交谈中感知他们的教育教养方式,从而反思自己不太得当的行为方式,自发地对其进行调整。吸取众家长之长,避自家之短,为雨宁创造一个安心温暖的家庭环境。

二、    幼儿园教育措施:

(1)、用真切的爱温暖呵护雨宁

教师要像雨宁的另一位妈妈一样爱抚着她,用自己健康大方的形象、开朗乐观的性格、温暖和煦的笑容、温切平和的话语、亲柔的抚摸去关爱她注视她,赢得她的信赖。让她在孤单时、无助时、委屈时都能够感受到身后教师浓浓的支持与鼓励,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亲其师信其道,在温情暖意中开放发展自己健康的个性心灵。

(2)、建立积极的正面暗示,打开雨宁的心扉

教师要建立一个积极的正面暗示,常在孩子们面前亲亲、抱抱、夸夸雨宁,让孩子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