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去倾听评课稿听课记录

用心灵去倾听评课稿听课记录

用心灵去倾听评课稿听课记录

1、用心灵去倾听评课稿听课记录

《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

《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用心灵去倾听》这篇课文,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们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学习。

【说教材】

《用心灵去倾听》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说教法、学法】

《用心灵去倾听》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课前借助预习提纲,迁移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课堂上引领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说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苏珊用心灵倾听给我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悟我对苏珊的怀念之情;

3、学会在生活中用心灵倾听别人的心声,用爱心帮助他人;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主动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体会苏珊用心灵倾听给我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悟我对苏珊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六大环节:

一、回忆导入,深入课文

首先,回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真情故事,请学生说一说,以进一步领会人间处处有真情。接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理解课题,重点理解倾听二字。然后追问:看了课题你还有哪些疑问?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这样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回忆真情故事,为本文学习做了铺垫,然后再次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自读课文、引发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导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提出如下自读思考题:

1、苏珊帮助我解决了哪些困难?

2、苏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怎样知道的?你是从文中哪些描写中读出来的?

这样安排,旨在践行设问导读之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事后师生共同交流,学生互相学习,查漏补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迁移学法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提出问题:

其一,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苏珊说什么?

其二,用心灵去倾听会给人带来什么?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哪些?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苏珊的崇敬,进一步懂得倾听的重要性,渗透语文的人语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学会在生活中用心灵倾听别人的心声,用爱心帮助他人。

【说板书设计】

为求得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力求阅单、明了,特作如下板书:

我 问讯处( 苏珊)

用锤子砸伤手指 热情帮助

学习上的问题 耐心回答,一遍遍解释

用心灵倾听 心爱的金丝雀死了 去了更美丽的地方幸福歌唱

相约见面 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深切怀念 用心灵倾听,用爱心帮助

2、江南评课稿听课记录

《江南》说课

2016新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第一课《江南》,这单元是本册中唯一的诗歌单元。这些诗歌多以自然为表现对象,对事物的描写都十分形象、富于趣味,而且想象丰富,节奏感强,适宜学生朗读和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好素材。《江南》是其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生三、说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流程

2016新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的是江南水乡的人们采莲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江南水乡莲叶层层叠叠的景色,后五句描绘了鱼儿在莲叶下嬉戏的情态,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西、南、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中漂浮不定、逗人喜爱的样子,也间接写出了采莲人的愉快心情。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韵味,而且富于音乐美,易于学生背诵和培养语感。

1.会认江、南、可、才、莲、何、戏、间、东、北等10个生字。会写东、北、西、南等4个字;学习新笔画竖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在朗读中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感受古诗语言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吟。这指出了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熟读。教学本课我会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读和背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从中培养语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朗读课文,理解诗意

演背课文,感悟诗韵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1)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我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2)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

,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3.板书课题:江南

(认读课题,识记生字江、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趣味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

(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共同正音)

2.认读生字

3.游戏摘荷叶

4.认读生字卡片,交流识字并口头组词。

5.齐声朗读古诗。

朗读课文,理解诗意

1出示采莲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讲解: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说,江南是采莲的好地方。

2.出示:江南可采莲 句子

3.出示图片,认识莲蓬、莲子。

(荷花中间长出的果实就是莲蓬,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剥掉皮就是莲子。莲子是一种营养丰富食材。)

4.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荷叶吗?(多、美、绿、大、圆),老师送给你们一个更适合的词语茂盛。

5.出示莲叶何田田,诗句中田田就是写出荷叶茂盛的样子。指导读好第一句。

1.看图描述:

他们的歌声多么快乐,感染了莲叶下的鱼儿们。瞧,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

2.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话。

3.出示第二句诗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指导朗读,比赛读,齐读,师生对读。)  

4.教师小结:这句写鱼儿在莲叶间四处游动,穿来穿去,好像在游戏作乐。

、演背课文,感悟诗韵

1.教师说: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教师范读,指导停顿,学生练习朗读。

2.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3.贴背(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4.演背

(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1. 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2. 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江南》说课讲稿

一、说教材

《江南》是人教版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想像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重难点

1.识字。

2.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都很陌生,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结课

1、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3、ang eng ing ong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ang eng ing ong听课稿,分享ang eng ing ong听课感受和记录

ang eng ing ong评课稿第一篇:

《ang eng ing ong》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最后一课,课文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读准ang eng ing 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在每个后鼻韵母前都配一幅图和表明图意的音节。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四个后鼻韵母的读音,课文还安排了声母与ang eng ing ong拼读音节的练习,包括两拼与三拼的音节。最后是音节太阳的书写格式。本课课文采用了拼音与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分散难点,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拼音,体会学好拼音的成功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教学重点是韵母ang、eng、ing、ong的读音;教学难点是读准后鼻韵母ing、eng的音。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认知尚浅,注意力易分散,但是观察、模仿能力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组织教学、趣味教学尤为重要。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的联系实际生活,结合情境图,进行发音指导,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十分必要。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往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学生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新知上有一定的能力,但由于受本地方言的影响,学生对后鼻音的发音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适当纠正。

三、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依据新课程理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教

师应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实施教学:

1、游戏教学法

采用和字母打招呼找朋友、开火车、当小老师、贴鼻子等游戏方式贯穿教学教学始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大面积读音法

本节课将采用大面积的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发准这四个后鼻韵母的音,要跟前面所学的前鼻韵母区分开。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

3、教、放,收结合法

先教给学生学习ang 的方法,然后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eng ing 和ong,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适时辅导、点拨、指正。

4、比较法

在学习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时,通过与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ing的比较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温故而知新,良好的复习能有效的提高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因此我先设计了复习导入的环节。

1、 上个星期我们已经认识了5个前鼻韵母,想想还记得吗?见到这些老朋友你想不想和他们打招呼呢?

2、接着出示5个前鼻韵母an en in un vn ,学生打招呼。

通过以上复习很自然的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又来了几个新朋友,想认识吗?板书:ang eng ing ong

2、学生交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总结每个新朋友后面都有ng.

4、首先学习韵母ang :a带头的ang应该怎么发音?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5、学生读中体会an与ang的区别,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它的形。

7、学习ang后,小组讨论交流其他三个后鼻韵母的发音,然后汇报,多种形式读。这样的设计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自学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8、在学习韵母ing时,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g

9、认读四个后鼻韵母的四声,小组长当小老师领读。

只有学之有法,才能学之有效、学之有趣。本课以上的新授环节教学中,先共同学习ang,掌握发音方法,为学生学习另外三个韵母的读音找到了钥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学习eng ing ong的发音,老师再进行点拨、指正

(三)、巩固练习,

1.小组竞赛读。

2.当小老师领读韵母四声。

3.开火车读带调韵母。

4.贴鼻子游戏。

(四)、指导书写

1、请同学练习本上抄写韵母与整体认读音节。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进行评比。对写的好的鼓励,有错的及时纠正。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预期效果

本课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拼音的快乐,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掌握后鼻韵母和整体

认读音节的音形和书写,学会了学习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但不足之处是时间分配不够科学,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较少,还要加强训练,创建高效课堂。

an en in un n评课稿第二篇:

ao ou iu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扎花小学教师潘文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1单元字与拼音中的ao ou iu学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手段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要使这枯燥无味的拼音,变成活泼有趣的小生灵展现在儿童的眼前,让孩子们爱学乐学。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新教材特点,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认为应确立趣为先的指导思想,并据此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让拼音教学更具趣味实效性。

二、说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ao ou iu的发音。拼读有关音节。

教学难点:  ao的发音是难点,口型唇位到位,才能正确发音。iu的教学也是难点。发iu时,中间有o;iu和ui的字形相近,同学容易混淆。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法定位

(1)教学目标

并且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复韵母ao ou iu 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看图能说几句简单的话,。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情境戏等方式,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字母和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游戏和学生自学尝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浓厚兴趣,在生活中发现和学习语文。

(2)教法定位

1、充分体现教学的主体性,养成儿童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行为和习惯。(问题探究式)

2、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引导点拨法)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一上课我就以去拼音王国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以拼音娃娃来迎接孩子们,并开来火车的形式既巩固复习了上节课的旧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从而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发展语言的能力。

第二板块: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三个复韵母ao ou iu

这一板块我分为两个部分:

1、看图学习复韵母ao的音形及四声

首先出示棉袄图,告诉学生:袄是第三声,如果把它改为第一声,读音就像ao了,并让学生说说它是由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合起来的。接着运用示范读、跟读、齐读等方式巩固ao的读音。最后还运用了戴帽子游戏,给ao标上了调,并采用找朋友的方式拓展了孩子们的词语积累量。

2、自主学习复韵母ou、iu的音形及四声

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学习单分步引导让学生尝试自学ou、iu的音形和四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中,我一共安排了两项:

1、 玩笑脸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书写练习。

五、说教学手段

本课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用大屏幕展示了书中的彩图,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图文对照的同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动画的情景中。直观、形象的画面,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了鲜活的空间。

4、 j q x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j q x听课稿,分享j q x听课感受和记录

j q x评课稿第一篇:

j q x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汉语拼音jqx》第一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j q x》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拼音教学的第六课。本课教学内容为舌面声母j q x,教材包含如下五部分:1、j q x的读音和形状,每个声母配有一副图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jqx的读音和形状。2、j q x的书写规则和笔顺,它们同拼合时上两点的省写规则。3、由声母j q x分别同单韵母i、拼合的6个常用音节,jqx的三拼音节。4、读词语认字,配有图画。5、一首儿歌,配有图画。本课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所以把教学内容定为1、j q x的读音和形状2、j q x的书写规则和笔顺3、jpx同单韵母i拼合的音节。

2、说教学目标

(1)学会j q x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j q x与单韵母i的拼音。

3、说教学重难点

(1)学会j q x三个声母读音和字形。

(2)学习j q x与单韵母i的拼音。

4、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拼音卡片。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看图说话的能力

借助课文插图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掌握jqx的读音和形状,并能够用一句话说一说看到的内容,为将来的看图说话和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2、借助儿歌

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jqx时,引导孩子自编儿歌,如鸡看蝴蝶jjj;像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

3、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范读,个别读,男生女生读、开小火车、小组读等方式,帮助孩子更熟练更准确地记忆拼音。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课件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声母引出新课。特别注意复习b,d,p为这节课学习q奠定基础。以便能区别这几个声母的书写。

(二)结合图片,分别认识jqx的读音和形状

第二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jqx的读音和形状。通过出示图片,把图文、形、音三者结合进行j的教学。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的特点,我采用多种形式教读。男女读、单个读、开火车读,并让学生自己编顺口溜来加强记忆。这样多次读达到学生会读这三年拼音的目的。同时形式多样,避免学生觉得枯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快乐中学会了发音。学会了读以后我说j宝宝它一个人在这里很孤单,我们帮它找个朋友。找i宝宝作它的朋友自然引出j与i的拼读。然后请学生先试读它的四个调,再齐读、小组读、男女读达到巩固的作用。接下来是q和x的教学,方法和j相似。主要采用观察课本插图和编口诀的方式。q的形状像气球,发音又和气球的气相似;x和西瓜的x读音相似,形状也像被刀切过的西瓜留下的刀印。借助插图和编口诀的方式,学生应该能很好的掌握jqx的读音和形状。

在jqx发音的指导上,我反复地强调声母发音要又轻又短,不断地强化,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声母的发音方式。

(三)游戏《找朋友》复习jqx

汉语拼音的教学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相对枯燥和抽象的,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在拼音教学中引入游戏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在学习了jqx的读音和形状后,有必要对孩子进行一个复习和整理,帮助孩子更好地巩固新学的知识,这也是对之前教学的一个反馈。所以,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进行复习,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游戏的名称叫找朋友,先把一些拼音卡片发给学生,当说到哪个拼音时,手里有这个拼音的学生马上站起来并举起卡片。回答正确的给予奖励。这种互动式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能帮孩子更好的巩固知识。

(四)学习jqx的书写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jqx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哪个个子最高,哪个个子最矮,你最喜欢哪个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不挑食。我个人认为语文课不能只为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意感情教育,这样才能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也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然后在老师的示范下,进行书空,书写,反馈,掌握它们的书写规则。

(六)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拼音乐园王国里玩得开心吗?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呢?希望大家回去后多跟它们交朋友。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改进。

1.教学常规还需要不断强化。

课堂的后半段,有些学生开始坐不住了,这时候,教师可以以一些常规的儿歌对孩子进行提醒。除此之外,个别学生在进行游戏、答题的时候语言、体态还不够大方自然,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2.读音的指导还不够。

读音的正确对于孩子将来识字、阅读、说话都非常的重要。本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读音的指导还不够,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雷同。应多关注读音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纠正错误的发音。

3、还要多注意课堂的发散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内容上,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j q x评课稿第二篇:

j q x 说课稿

一、说教材

j q x自人教版第六课,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j、q、x的书写格式和笔顺, 第四部分是读词语识字,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三个声母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难点:j q x和相拼的规则

四、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利用情景图引导学生自己读音,自己认形,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说课时安排

3课时

下面我将对第二课时进行说课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由于低年级孩子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所以采取故事导入法。选用耳熟能详的美人鱼故事改编,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学习声母j q x和相拼

出示j q x和组成的音节,通过观察让学生去观察,发现的省写规则。

(三)、牢记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记忆力比较低,我将采取顺口溜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

(四)书写

正确在四线格中书写j q x是一个重点,我将采取生观察,师范写,生描红的方法来完成。

(五)、巩固

为了帮助孩子牢记拼读规则,我采取习题来巩固。

七、说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牢固的掌握拼写规则,布置学生回家拼读给爸爸妈妈听。一来可以巩固,二来可以增加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为了检查学生对j q x书写的掌握情况,我将布置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j q x。

八、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设计:

jj u

qq u

xx u

5、d t n l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听课稿,分享d t n l听课感受和记录

d t n l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胡熙瑶。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d t n l 》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d t n l》是启蒙拼音书上的第5课,本课中配有4幅图,这4幅图是配合教学四个声母的。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声母的音和形。

(2)教学目标

1、学习d t n l 四个声母,能正确的读准音,认清形势。

2、能正确的区分 d b p m n l

(3)教学重难点

1、区分n l两个声母的发音。

2、区分d b p 音形。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直观法 3 、游戏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通过看图,游戏,运用适当的评价语等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的知识。

三、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课配有4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之间的联系,达到认读记忆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学尝试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课堂上的主人翁是学生,我只是辅助孩子。让孩子们当小老师,让孩子们同桌交流,小组交流。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b p m f

通过送小鸟回家的游戏复习b p m f。

(二)教学d t n l

1、通过观察图画,利用学生感兴趣并且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拼音音形的记忆,创设情境,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如在学到d的时候,我会先给他们听听马蹄d d d的声音,从而引出d 及顺口溜。并且用手势有效区分d b p

3、如在学到t 的时候,我利用教室里面孩子自己的伞,作为引导,引出t及顺口溜,这样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东西,也会很感兴趣,原来我自己的伞里面藏有t。

4、如在学到n 的时候,我会利用之前学到过的声母m作为引导。之前我们学过2个门洞叫m m m。那现在一个门洞叫什么呢?这样对孩子们来说学起来比较简单。

5、如在学习l 的时候,我会出示小朋友拿着棍子打鼓的照片。让他们从中去发现我们要学习的声母l,在n 和l的读音上区分它们,n是鼻音,l是边音。让孩子们在读的时候感受它们的不一样。

6、在学习拼音过程中肯定要让学生多读。为了不使孩子们读的枯燥,我使用了很多种方法,如师范读,小老师教读,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读给同桌的同学听,读给后面的老师听。等等。

五、复习巩固

采用游戏来复习刚学的声母d t n l 从而让孩子在课堂中学中玩,玩中学。不让孩子们那么枯燥乏味。激发孩子们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游戏1.《放鞭炮》 游戏2《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6、b p m f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4px;">b p m f听课稿,分享b p m f听课感受和记录

b p m f评课稿第一篇:

《bpmf》说课稿

一、说教材

《b、p、m、f》是汉语拼音第3课。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图。假日里,大家爬上山坡(p)看大佛(f)。一位小朋友要用手摸(m)大佛,爸爸告诉他:喇叭里正广播(b),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情境图主要用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声母b、p、m、f及其表音表形图,教材以活泼生动的卡通画形式将b、p、m、f四个声母呈现给学生,旨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记住四个字母。第二部分是声母b、p、m、f及其表音表形图。第三部分是声母bpmf的笔顺图示及其在汉语拼音四线格中的书写。第四部分是两拼法示意图以及bpmf与单韵母a、o、e、i、u组成的音节。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够准确拼读由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3、教学带调拼读。

二、说教法。

(一)复习导入

1、出示6个单韵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出示带调的单韵母卡片,让学生按顺序、逆序、乱序认读,有意识引导带调直呼。

(二) 学习新课

1、观察图画,引出词语。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景物。图上的人物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讲图意:我和爸爸、妈妈去游览观赏古迹,在山坡上看到大佛。教师相机板书:b bɑ。领读两遍,并告诉学生b bɑ是一个音节词。

2、分析音节,教学声母。

(1)先告诉学生:b bɑ这个词是由两个bɑ组成的。一个bɑ就是一个音节。

(2)分音。教师拉长声调慢读bɑ,让学生听后辨出bɑ是b和ɑ组成的,分出声母b。

板书:bɑ(初步揭示声韵拼合的规律,为学生拼读音节打下基础。)

(3)b的发音。发音轻短,注意双唇成圆形,重在示范,让学生看教师口形,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组读、指名读。

3、声韵连读,训练直呼。

(1)学生观察bɑ相碰的过程,形象感受猛一碰的意思。

(2)引导学生试读,体会声韵相碰。

先告诉学生声韵连读时,要把声母读得越轻越短越好。直呼时,先慢后快,逐渐达到脱口而出(补充板书:bɑbɑ)。教拼音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教师示范、领读、指名读,反复训练。(这种训练方法便于体察和运用声韵拼合规律,既适用于拼读,也适用于直呼音节。)

4、练习四声,掌握声调。

(1)板书bā b bǎ b。引导学生观察并记住声调要标在单韵母上,然后示范读、领读、开火车读、顺序读、逆序读、乱序读,读准为止。

(2)听音辨调练习。教师或学生说一个带调的音节,请其他同学辨别是第几声。如,教师拍手道:同学们,我问你,b b第几声?学生拍手对答:张老师,告诉你,b b第二声。

5、组词说话,发展语言。

(1)从bā b bǎ b中选两个音节分别组词语,如:八路军、八个、拔河、拔萝卜、一把椅子、打靶、爸爸等。

(2)读b bɑ,告诉学生不加调号的音节读轻声,轻声要读得轻短一些。

(3)用b bɑ一词练习说话。(这一环节使学生觉得汉语拼音学来有用而且有趣,既激发了学习汉语拼音的情感,又发展了语言。)

6、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运用直呼bɑ的方法换韵直呼。试着拼读b和o、b和i及b和u。(引导学生自己体会,便于掌握方法。)

板书:bɑbɑ

obo

ibi

ubu

(2)在训练学生直呼bo、bi、bu的基础上进行四声练习。

7、指导书写,要求规范。

(1)教写b。教师先板书,边板书边口述笔顺:竖、右半圆。并强调指出b占上中格,但上格只占一半。然后指导学生练写,检查指正。

(2)指导学生写b bɑ,指出每个音节的声、韵母不要离得太远。

在练习写的同时,可指名在黑板上练写,然后大家评,教师指正。

8、借助拼音,独立认字。

(1)出示爸爸这个汉字词语,问学生:你们认识吗?

(2)再出示音节b bɑ,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出汉字。并鼓励学生:你们学会了拼音,就能借助拼音认识很多的汉字。(让学生品尝学会汉语拼音能帮助认字的快乐。)

9、寓教于乐,综合练习。

(1)用抽卡片的办法,认读学过的音节。齐读、开火车读、竞赛读(指名抢认教师不断出示的卡片,最后看谁读得又准又快又多,并让全班同学当裁判,引导大家参与)。

(2)师生和着节拍,拍手进行儿歌问答,巩固学过的声调与音节。

(3)做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学过的音节。具体做法是: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棵树(或课前画好),把写有音节的卡片剪成苹果状粘在树上。然后引导学生:满树的苹果又红又大,多么惹人喜欢。你们看,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音节,请两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来,老师念一个,你们谁先认准了谁就摘。其他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他们俩谁摘得又快又准,谁摘得多,谁就是冠军。(在快乐的竞争中学习,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注:(1)上述声母和单韵母音节教学法仅供参考,教师在直呼音节训练时,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其他的直呼训练方式。

(2)不具备直呼条件的班级,可以在教好声母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拼读,在熟练以后尽可能让学生去直呼。

三、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去秋游的情境,为整节课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拼音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b p m f评课稿第二篇:

《b p m f说课稿

一.说教材

《bpmf》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部分汉语拼音的第三课。本课配有1幅大图和9幅小图,前四幅小图是配合教学的情境图。图上画有小女孩听广播、男孩爬山坡、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和老爷爷拜佛四幅图,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bpmf四个拼音字母,4幅插图都以线条表示4个字母的形体,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教学重、难点:我把引导学生读准bpmf四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为学习重点,会读出带调音节的音为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二、说教法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看图说话,猜谜语、运用适当的评价语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课配有多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之间的联系,达到认读记忆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学尝试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完各字母的读音后,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一起读读。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2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创设情景、学习b p m f音形

1.看图说话引出b。

(1).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b这个音读得又轻又短。( 师范读、领读,正音。 )

(2)、启发学生看图:b像什么?b的一竖像收音机拉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读顺口溜:我听广播b、b、b 。

(3)学习b和ɑ的拼音。

2、教学声母p:

(1)看图说话引出p。

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双唇紧闭,突然张开嘴唇,把气送出,发出p音,要轻而短 )

(3)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4)指导学生看图,指名说p像什么?(小旗像p的形状 )

(5)学习p和a的拼音 :(1)看图引出p。图上画着什么?( 他们在爬山)

3、教学声母m

(1)看图 图上画了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两个小朋友在两个门洞之间玩躲猫猫的游戏。说说 m 像什么?(像两个门洞 )

(3)发音(轻短) 两个门洞m m m m

(4)试着认读课本下边的音节学习m 和a的拼音

4 教学声母 f

(1)看图 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呢?

(2)认形 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去拜佛。说说 f 像什么?(f像拐杖

(3)发音 拐棍拐棍f f f f

(4)试着认读课本下边的音节f 和a的拼音

三.指导书写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p、m、f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的漂亮,好吗?

1.指导书写b: 让学生观察老师的示范写法,并且学生能准确说出笔顺、位置 ,并在自己书的下面练习,老师观察进行个别辅导 。

2.指导书写p: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观察后同桌同学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

四、课堂小结

最后一环节中,再次利用学生感性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

五、板书设计

b p m f

7、小蜗牛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听课稿,分享小蜗牛听课感受和记录

《小蜗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蜗牛》是一篇童话。课文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了插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结合图片、生字的偏旁认识4个生字。(完成课后习题2的要求)

2.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感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在交流中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4. 通过故事认识到小蜗牛没完成妈妈要求的原因,学会珍惜时间。

5. 学写对、妈两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的感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突破策略:

这篇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点鲜明的插图,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生活经验以及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和阅读,在反复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书写生字时,可通过教师的范写、学生的书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以及掌握书写规律。

六、教学流程

(一)导学设疑,激趣感悟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 这是可爱的小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你们对蜗牛有哪些了解?

3.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小蜗牛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谜语引入、结合生活体验走近蜗牛,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解疑释困

1. 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蜗这个字吗?

2. 结合插图认识芽、草、莓、蘑、菇五个生字。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图片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完成了课后练习二。

3. 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他都读对了,你就夸夸他;如果他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4. 认读句子和词语。

(1)认读句子。

课件出示: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2)认读词语:住在 好久 蜗牛 玩吧 爬呀爬

5. 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引导学生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6. 它们说了什么呢?蜗牛妈妈的话用 画出来;小蜗牛的话用 画出来。

7. 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8. 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9. 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提醒学生要学会珍惜时间。

10. 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

认读词语碧绿碧绿。想一想:在文中是形容什么的?为什么用碧绿碧绿的,而不用碧绿的?当树叶全变黄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金黄金黄)的树叶。你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11. 分角色朗读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三次对话,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12. 小蜗牛看到树林里的小树有什么变化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树长绿叶、树叶变黄、树叶全掉的图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小蜗牛的话,并且借助书中图画,学生很容易地知道了小树的变化是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比较加强对词语的理解,促进语言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当小蜗牛把它看到的告诉蜗牛妈妈时,妈妈说了什么呢?课件出示: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14. 指名读蜗牛妈妈说的话。

15. 听了蜗牛妈妈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小蜗牛经历了夏天、秋天和冬天)

点拨:小蜗牛爬呀,爬呀,在它爬行的过程中,四季悄悄走过。请你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课件出示:

春天到了,_____了。

夏天到了,_____了。

秋天到了,_____了。

冬天到了,_____了。

16. 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说说四季里大自然的变化,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观察的好习惯,相机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17.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对妈。

强调:这两个字的左边有变形,作为偏旁要写得瘦一些,为右边让位置。 对:左边的又捺变点,右边的寸横变短。 妈: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往右上略斜。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一个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观察发现、认真实践的过程。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把相同结构的生字对妈放在一起指导,是让学生发现书写的规律,掌握规律去写字会事半功倍。

(三)拓展延伸,迁移升华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参照板书说一说。

2. 把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设计意图】通过给爸爸妈妈讲故事,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在课外进行复习、巩固,锻炼口语复述的能力,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所学,为亲子阅读做日常铺垫

七、板书设计:

《小蜗牛》说课稿

八、谈效果

一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本节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又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8、乌鸦喝水评课稿听课记录

《乌鸦喝水》说课稿

各位老师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乌鸦喝水》,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学习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着急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水喝着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三、学习重点、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语调。

2、难点:

(1)理解渐渐的意思。

(2)通过朗读体会乌鸦的情感变化。

四、说教法

语文是一门培养人各方面综合能力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形近字记忆法,谜语记忆法,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2、体验法:通过做实验,让孩子们通过乌鸦的体会情感,明白其中的道理。

3、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乌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扮演乌鸦

通过孩子扮演介绍乌鸦,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揭示课题,引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复习生字词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开展各种的读,加深孩子们对生字的记忆。

1.指名认读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指导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4.齐读生词

5.写生字石

(三)品析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乌鸦怎么了?

2、小朋友们口渴过吗?口渴是什么感觉?

3、乌鸦找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4、乌鸦找了那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

(在学生理解口渴到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

5、乌鸦继续飞呀飞,终于找到了一瓶水,此时它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谁能高兴的嘟嘟这句话。

(引导学生读出乌鸦找到水时高兴的心情)

6、乌鸦喝着水了吗?为什么?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让孩子们试着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并了解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

7、同学们,小乌鸦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帮它吗?小乌鸦也在想怎么办呢?这时呀,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呢?

(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乌鸦想到的办法)

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用横线画出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1、找到了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2、比较句子:

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3、乌鸦那么想喝水,它为什么不一下子放很多呢?

4、做实验,放石子

5、现在乌鸦能喝到水了吗?为什么?所以瓶子的旁边一定要有许多小石子。

6、看,这些小石子被乌鸦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也跟着渐渐升高了。

比较句子: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1)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2)你能也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3)乌鸦想的办法有用吗?它喝着水了吗?

(4)那谁能带着这样的一种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呢?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我抓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等重点词语,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我们大家都来夸一夸它吧!

(让学生明白体会乌鸦遇难不让、聪明能干、肯动脑筋的精神)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只聪明的小乌鸦,那让我们再来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吧!

3、有谁能看着电脑上的提示试着背一背呢?

4、可是如果瓶子旁边没有许多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同桌之间讨论交流一下,看谁想得到好办法?

【设计意图:拓展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借着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帮乌鸦想到更多的好办法,喝到水。】

八、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的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九、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还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乌鸦喝水评课稿第二篇:

《乌鸦喝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38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其中有三篇还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四步走:

A、带拼音认读词语。

B、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C、认读单独的生字。

D、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认读。

3、指导书写办、法两个字,强调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三)读文感悟

1、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2. 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3、让学生找找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并通过小实验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的小乌鸦的聪明。

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四)、指导朗读,背诵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9、雨点儿评课稿听课记录

《雨点儿》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它花更红,草更绿,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雨水。本文结构层次分明,情节性强,语言浅显易懂,适于学生阅读。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有11个生字,但大部分是常见字,认读的问题不大。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诗歌、韵文,这样的童话还是第一次涉及,朗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及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其中认写生字、读懂课文是教学重点,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和有感情地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将要采用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学法上,我贯彻的主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雨点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上课伊始我采用了猜谜语导出课题。因为雨点儿这个儿化音是一个朗读难点,我通过范读、创设情景和雨点儿打招呼等来降低和突破这个难点。同时,我运用简笔画,使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二)朗读课文,理解雨点儿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我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教、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的孩子遇到的第一篇较长的课文,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先范读,接着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圈圈出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也成了复习拼音、自主识字的过程,同时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把识字、认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习生字 数、清、彩飘、落,到认读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 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层层递进,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2.细读阶段: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我首先借助课件展示下雨的场景让孩子帮忙数雨点儿,教室里,孩子们开始欢呼着数起来,慢慢意识到雨点儿太多了,数不过来。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看来,雨点儿太多太多了,多得数不清。到此,我认为学生对数不清这个词的理解是深刻的、立体的。紧接着,我又把语文学习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吗?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试着用什么东西数不清。的句式练习说话,并且要求学生尽量说完整的话,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理解飘落这个词时,我没有直白的告诉学生:飘落是轻轻的、慢慢地落下的意思。而是采取直观地演示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

3.品读阶段: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雨点儿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么变化?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学情。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三)拓展延伸,爱上雨点儿

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去哪儿?两个问题的拓展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在本课的结尾,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歌曲《小雨沙沙》。学生边唱边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喜欢上雨点儿。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一个缩影。此课板书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课文进行一次提炼。让他们领悟有了雨水,世界变得更美的道理。

七、说教学反思

我的语文课教学,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怎样读书。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安排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环环相扣,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读懂课文,感受学习语文是件快乐的事。

雨点儿评课稿第二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点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说教材

《雨点儿》是新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8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通过四个月的识字、拼音、再识字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三 、说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识字、写字及朗读,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五 说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利用课件猜谜,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并让学生体会儿化音的好处。

2、初读感知,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倾听媒体朗读,培养乐于倾听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打开书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学生读文后,利用课件引领,检查交流生字词、语句。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我用课件出示了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再读,然后把这段中出现的三个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在这里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再配上课件,让学生感受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再回归到数不清的雨点,并指导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强调雨点儿的多。

4、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飘落下来,它们在空中遇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会说什么呢?听电子课本朗读,指导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对于大雨点问下雨点:你要到哪里去?相机指导:读疑问句结尾时语气应向上扬。之后出示小雨点的话,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师问你呢?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就是你要到哪里去?师总结和大雨点儿问题一样,因此在这里简单地说:你呢?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互读大雨点和小雨点之间的对话,全班都体会疑问句的朗读,此时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了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5、提问,那么他们到了那里以后,那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先让学生猜一猜。再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全班齐读,学生整体感知,课件展示红的花,绿的草。让学生自主发挥,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你有什么想对雨点说的吗?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6、指导书写生字,采用学生认读生字,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笔顺,指名书空,教师指导书写、组词、写话,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方式进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教学高潮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布置作业,抓住本课时学习的重点进行:朗读课文和复习认识的生字

七、 说板书设计

8、雨点儿,云彩飘落,小雨点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用简洁的词句呈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前几天刚好下过雨,虽然是冬雨,但也和课文有的内容有关,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4、儿化音的指导。受本地环境影响,平时学生无论在家还是 在学校与人交流时,很少用到儿化音,所以在学习《雨点儿》时, 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雨点儿一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但效果并不显著。毕竟习惯一旦成形,再纠正就困难的多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渗透此方面的训练。

就这样,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本着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想下,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当之处,恳请予以指正。

10、影子评课稿听课记录

影子评课稿第一篇:

《影子》说课稿

【说教材】: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说理念】:

这首儿歌之所以被选入低年级教材,并不仅在于它浅显易懂有趣,还在于它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积累语言材料。教学本课,力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读书,培养学生自能识字,读书的能力。还应该联系实际,超越文本,引导学生走出书本方寸天地,拓展文本内容、空间,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说话能力。

【说学情】:

班级的学生思维较活跃,表现欲望较强,且活泼、好动、爱玩,控制能力有点差。在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初步养成了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

【说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3、情感目标

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感受影子带来的乐趣。

【说重点】:

学会生字,认识新笔画、新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难点】:

了解影子的特点。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说教法】:

1、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以自己为中心,(学生随意移动位置)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边是谁?(学生自由互说)

2、情境创设法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因此,本节课第一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创设情境,在学习第一、二节课文时,用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达到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效果。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电教媒体,感受课文意境,其实打开的是学生心灵的小窗,睁大的是学生智慧的眼睛。

3、多种识字法

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大的特点(本课要认11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于是,学生字时我设计了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如: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别读、小老师领读,玩识字游戏等方法,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4、趣味游戏法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于是,结合课文能力目标。我按排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5、质疑、释疑法

在学生充分理解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同桌一起把生字读两遍。然后互相检查看看是否读准字音。并说说自已是怎样记住哪个字的,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2、朗读比赛法

为了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读。如:同桌对读,个别读,小组读等方法,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收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3、自主评价法

通过让学生自主评价,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以及表达能力。从而使低年级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说准备】:

利用家长资源,组织课外预习。

1、玩影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教师问题提示,家长把学生的发现回复在班级网站主题贴后。提示问题: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影子?什么情况影子会消失?为什么影子会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你能让影子变长、变短、变粗、变细吗?你能让影子立起来吗?你还有其它发现吗?)

2、识字,注重识字方法。

3、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提问,家长记录学生在读文时提出的问题,反馈在班级网站。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说程序】:

(一)游戏导入:

1、师:左边拍拍。生:右边拍拍。伸出我的左手,伸出我的右手。拍拍我的前面,拍拍我的后面。

2、同学们以自己为中心,(先让学生自由互说,再指名不同位置的学生按句式说话。)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边是谁?

说话训练句式:

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二)说说生活中的影子。

1、生活中,我们还有一个时刻跟着自己、陪着自己的亲密朋友叫作影子。(教师板书课

题,相机指导识影字。太阳照着人,三撇表示影子。)

2、周末,爸爸妈妈带我们一起玩了影子游戏,你都发现了什么呢?(指名学生按问题提

示顺序发言。按顺序多媒体出示提示问题。学生发言预设:)

生1:我发现影子是黑的。

生2:我发现,当太阳在我前面时,影子在我后面;我转个身,太阳在我后面时,影子就在我前面了。

生3:太阳在我左面的时候,影子在我右面;太阳在我右面时,影子就在我的左面了。

生4:我发现影子可以变长变短,当我蹲下时,影子就变短了,当我踮起脚时,影子会有点变长。

生5:我弯腰时,影子也可以变短的。

生6:(侧身对太阳)我这样站时,影子会变细。

生7:我躲在大树后面时,我的影子不见了!

生8:我跑到孙老师的后面时,我的影子也不见了,被孙老师的影子盖住了。

生9:当我和XX在玩的时候,我们俩的影子好象也在一起玩。

生10:你们的影子都是躺在地上的,我可以让我的影子站着,你们信吗?(边说边跑到墙边,教室里也能看到影子),你们看墙上,我的影子站着呢!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本段教学注重从生活现象引入,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生活再实践。整个过程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反映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读读课文中的影子。

1、过渡语:影子的学问真多,玩影子也很有趣,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2、指名同学朗读课文。

3、大家评价反馈,改正错处,再齐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展示生字: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做成超链接卡片式。)

②指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你是如何认识这些生字的。相机认识犭宀。)

③学生发言预设:

结合生活记字:我家在前进路。──前

利用偏旁记字:跟、狗、黑

会意联想记字:两个小朋友一起去上学。──朋

联想比较记字:着──看常──堂(党)

音近字记字:友──又

谜语记字:剪去一刀──前工厂里边一口人──后

屋檐下面一把刀──它

④多媒体字词练习:

反义词连线互说

前--后左--右上--下远--近黑--白

代词特指连线说明

他--男性她--女性它--事物

(在游戏、活动中自主识字,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以学生为本、小组合作、生生互助的形式来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5、解答问题,感悟语言魅力。

①师过渡语言:

字认会了,读课文就容易多了。在预习时,同学们针对课文提出了不少问题,老师摘取

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它吧!

②多媒体出示问题:

把影子像小黑狗说成影子像大灰狼行不行?(不行,影子是黑色的;不能整天

让大灰狼跟着,会吓死人的。)

把第一节的跟着我和第二节的陪着我两个词对换好不好?(不好!前后是跟着,左右是陪着,很形象。)

③伴着动作,带着表情,有节奏地朗读短文。(学生自由表演,一边读一边用手指出前、后、左、右。也可两人合作,一人扮影子,分角色表演。)

④模仿其中一种读法,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⑤背诵课文。

(四)写字:认识新的笔画,工整书写四个汉字。

1、展示出飞马鸟读一读。

2、观察发现。(认识⺄ㄅ)

3、范写引路。范写时,边说边写,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飞(不要把写成乙)马鸟(不要写成乌鸦的乌)

4、练写评比。(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写完后,小组同学间互评,指出不足,选出写得好的在全班展览。)

(五)奖励一个小故事:

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广的人。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一直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是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着一把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落在那个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家里,把这件事说给他听。那个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说板书】(略)

【说意图】

语文课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要让孩子们越学越聪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课文前说说影子;在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学生疑问时为学生做实验,展示生活的真实;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创意表演,说说背背,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真正做到新课标所说的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调用生活经验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来说确实大有裨益。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教学一开始,我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说说: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吗?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了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时,我说:为什么不说影子像只小黑熊?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小狗是怎么跟你玩的?亲切的家常话题,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是,当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时,教师就不能盲目地瞎调动。教师应该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看能否支持教学,这就是新理念下备学生的一个关键。如果学生经验还不够,教学就不能急于进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在学生有足够经验的时候开展阅读教学,阅读感悟就会水到渠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同桌看图互相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看出来?在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时,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不会让学生得到很有效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主动发展。

影子评课稿第二篇:

《影子》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影子》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影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儿歌形式出现,借助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影子的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过程与方法:由猜谜游戏导入课题;采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三、说教法

1、猜字谜导入,引出课题。

2、以读为主线,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既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又熟悉了课文内容,对理解课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以问促思,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

4、注重知识的举一反三。通过随堂练习环节对本课主要知识进行回顾、总结与巩固训练,以达到即学即用,活学活用。

四、说学法

本节课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实践、练习等方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1、字谜导入,揭示课题。

为了吸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将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让孩子初步感知影子的特点。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为了扫清字词障碍,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己找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标音节,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检查、读准音节。通过这两个步骤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以达到认读的目标。

3、熟读课文,感悟课文

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读、观察来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只有内容理解透彻了,背诵起来才会更加轻松。

4、启发讨论,演读课文

借助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太阳与影子的位置关系,从中学习四个方位词,并学会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寻找方位。

5、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新知识,在教学中,我特意设计了本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巩固和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就是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相信,在我的精心设计下,学生一定能够充分理解本课知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11、狐假虎威评课稿听课记录

《狐假虎威》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寓言两则中的《狐假虎威》一课,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喜欢的成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难点在于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进行角色扮演。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目标的要求,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新颖的、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设计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狐狸说的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表演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我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狐狸和老虎的简笔画让学生进入课堂,并且进一步理解课题,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借着的意思。

接下来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读故事了解缘由的兴趣。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

学生自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狐狸与老虎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出狐狸与老虎的语气与神态,重点把握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和老虎愣住了,体会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疑惑。运用移情策略,提问学生狐狸内心想的说什么,让学生有了一次狐狸的角色体验,生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狐狸和老虎的第二、三次对话

让学生小组合作是新课标中倡导的合作学习的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狐狸和老虎的第二、三次对话,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接着让学生自己探索狐狸没有趁着老虎松开爪子而立即逃走的原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狐狸和老虎的神态动作,我让学生演一演狐狸和老虎走路的样子,在这一环节中能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自己体会到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和跟在后面的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三)、模拟森林里的百兽反应。

随机采访学生森林里的小动物逃跑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是被狐狸身后的老虎吓跑的。

三、点题,加深理解狐假虎威

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接着提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狐狸自己没有本事,是借着老虎的本领吓跑百兽的)。而在本课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告诉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自己没有本领,借着别人的本领耀武扬威,这是我们不能学的,做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

四、拓展积累,课外延伸。

最后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一起交流还有哪些和动物有关的成语,充分让学生自己再现已学或积累到的成语,让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该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写出了人物的特征,写清了狐狸为什么借老虎的威风,怎样借以及借到威风的经过。完成了故事寓言的表达。教学时我引领学生紧扣借,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学习,板书也呈现描写人物这些方面的词语,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领悟寓意,记忆知识。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狐假虎威评课稿第二篇:

《狐狸分奶酪》说课稿

一、说教材

《狐狸分奶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相处,训练重点是引导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本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奶酪,在分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匀,而小熊哥俩都不愿吃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的有机会吃奶酪,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他分得很公平!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他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章的小熊们却傻乎乎的不明就里,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楚狐狸行为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有11个自然段,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文中配有一幅插图,图中的狐狸手拿两块一大一小的奶酪,一脸的自信得意,两只小熊抬着头,托着下巴一脸的困惑,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人物表情及心理。

二、说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读课文。

3、能力目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把本科划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会的不教。

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课前置小研究,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当堂解决孩子们困惑的地方,或者我认为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为主。

1、简笔画激趣法,二年级的孩子同样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简笔画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质疑法,在教学中出示核心问题,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贯穿课文,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虽然篇幅比较长,但是理解课文之后,分析人物的本质特点,让学生们自己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五、说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

(一)、简笔画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是谁呀?简笔画当堂出示(狐狸)2、指名读好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巧解题

1、课件出示,学生小组交流有关从题目入手收集的资料,

2、教师相机补充:

(三)、巧浏览

1、自由读课文、懂内容、知体裁。

2、课件出示前置小研究的第二部分内容,全班交流,个别展示。

(四)、巧发现、会读文,

课件出示本课,狐狸谈话的次数和内容,主要内容是分角色读课文,也可以表演读,学生自带类似于奶酪的食物,重点是读出狐狸分奶酪时的语气和小熊与狐狸对话的语气。

(五)、巧探究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这个不要求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想说什么说什么,全班交流。

(六)、巧拓展

分享你收集到的有关狐狸的故事吧,大声地读给同学听,或者个别展示,要读出其中的有趣!

七、说板书

狐狸分奶酪

狐狸 小熊

帮忙 分 捡 拌嘴

故意分不匀 同伴斤斤计较

一整块 谁也没吃到

本课板书分为三部分,一主人公狐狸和两只小熊;二是狐狸说话的内容和小熊说话的内容,形成对比;三是斤斤计较导致结果,每一次小熊和狐狸的对话,各自的心里都有不同的想法。

八、说反思,

(一)、教学设计上的特点:

1、突出以趣引路,以读领悟狐狸的狡猾本性教学。

2、引导个性朗读,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的生成。

3、抓住文本特点,创设童话,落实说话训练,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教学中是否会出现课堂调控上的不足。

2、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会流于形式,展示时间不够充足是否过窄。

最后,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2、风评课稿听课记录

《风》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年组展示的是小学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风》的教学,下面有我对本课教学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教材:

《风》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小诗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但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微风,采用了反复叠唱的手法,描绘了微风吹动之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把学生带进一个可爱的风的世界,真切感受风的淘气、可爱,内容生动,诗句朗朗上口,富有了想象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的积累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这首诗歌清新优美,形象了表现了风的存在,在教学时,老师注重在培养学生诵读上下功夫,

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目标二: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逐步灵活运用;

目标三:通过本课的学习,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并根据诗歌特点会仿编诗歌。

三、说重点、难点:

由于本文是一首诗歌,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

难点是通过学习发现寻找风,并能根据本文创编诗歌。

四、说教法:

1、激趣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做动作、表演等方式,将学生思维紧紧系在课堂上,活泼生动,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直观性: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配上了图片、声像资料,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想象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读中感悟法: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教学中设计了自读、互读、指名读、表演读、听读的形式,在读中感悟语言美,积累美的语言。

4、评价法: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

五、说学法: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二年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悉的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那学生也因此产生了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学,可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这篇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比较儿童化,而且篇幅不长,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读通。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直观导入。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利用风的音效,让学生猜是什么声音,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风。

(二)放手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即使汉语拼音学得不是很牢的学生也能尽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

(三)直观创境、兴趣激发、品读诗歌。

阅读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一学龄段的孩子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者是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词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一定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以读带讲,恰当的运用直观的图片,形象的动作展演,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的阅读显得生动有趣,即加深词语的理解,又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让学生在感悟优美小诗,体会诗歌韵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通过阅读,学生会自然的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继而可以尝试自己当小诗人,续编诗歌,并与大家共同欣赏、交流。在形成小诗的过程中历练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五)写字教学。

教学的最后,知道学生书写游、戏两个字,认真分析字形,观察间架结构,注意基本的笔画,尽量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在识字教学中要把识字、写字有机结合,注意汉字音、形、义的整合。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老师也会努力做到。

(六)作业布置。

由于本课为一课时,所以结束时教师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风、画风,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课外积累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用于发现,乐于探究的意识,唤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向往和热爱。

以上就是我们年组对本节课的分析与预见,下面就请老师为我们现场展示《风》这一课的教学。希望各位老师和我们共同探究,也欢迎各位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想法。

13、拍手歌评课稿听课记录

《拍手歌》说课稿

说教材:

二年级语文是部编的最新版本教材,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比如民俗儿歌,更加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说课文:

1、本篇课文是经典的儿歌教学,看图、识字、猜字谜都力求循丛儿童的生活、语言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教师用协调、激励的口吻,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讲识字和生字,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难点。

2、本文在识字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人文关怀,包括后面播放的小动物遭到虐待时,学生的种种难过。最后的指导书写过程中,以朋友、二字引出学生爱护动物之情,学会的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说内容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知识

1、开火车读生字,看谁认识的多。

2、观看动物世界的视频。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结合新课标,激发学生兴趣

二、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看图,找一找, 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 引导学生找出相似字

大雁 孔雀 锦鸡 老虎 黄鹂 百灵 熊猫 黄鹂 熊猫 雄鹰

2介绍隹与鸟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上面的词语中,有些字是相似的,找出来

大雁 孔雀 雄鹰

这三个词语中,都含有隹,这是为什么呢?

隹: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鸟形。《说文》:鸟之短尾之总名也。 与鸟同源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隹的字与禽类有关本与 鸟同源。隹是汉字的个部首,从隹的字与禽类有关。

本 义:短尾鸟的总名。

小结:凡带有隹的字,一般都与鸟有关系!

3课后习题: 有可能颠覆 学生会先找出鸟字旁的字

看最后一题 说说锦鸡 黄鹂 天鹅 这些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和鸟有关

4 游戏拍手学儿歌。 看书 不脱离文本

1先读课文:开火车读 一人一句 两人一句 (边读边拍手 最少三遍)

2 两人合作游戏 体会诗歌的节奏 脱离课本背诵,实现教学目标

三、思考与拓展

1 第一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

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 护它们,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2 拓展延伸

1观察动物图片 动物可爱 让学生发现动物的可爱,提升保护欲望

2生活中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会怎么做? 尽量阻止他人伤害动物

四、学习生字

朋 友 以朋友二字引出我们要保护动物,并板书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熟读课文,把今天学过的内容讲 给家人听。

六、板书:

3 拍 手 歌

隹 鸟

我们要保护动物

课文内容: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 孔雀锦鸡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 雄鹰翱翔在蓝天。 你拍四,我拍四, 天空雁群会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 丛林深处有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 黄鹂百灵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 竹林熊猫在嬉戏。 你拍八,我拍八, 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 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 保护动物是大事。

拍手歌评课稿第二篇:

《拍手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识字3》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带出10个本课学习的生字,这首拍手歌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渗透一些汉字的演变以及造字规律的知识,学用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二、说学生

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有着自然的感情,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的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字。

2.在自主学习,生生互学,师生互动中获得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3.有节奏地朗读拍手歌,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本课难点: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互相依存,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说教法:

1.创设情境导入: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句式,在动物里,我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边。

2.读文,初认生字。在这个环节,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会识字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图文结合,巩固生字。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动物的喜爱,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4.朗读儿歌、巩固全文。本节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了解拍手歌节奏感强,押韵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精彩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1)欣赏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

导语:多么广阔、美丽的大自然啊!动物们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有的在地上快活地奔跑,有的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生活的可真幸福啊!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邀请了5位美丽的客人来咱们班做客,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美丽的客人吧!

(二)看图、读词、识字

1.出示课件,看图片,认识动物。

2.出示词语,图文对照,认读词语,与动物打招呼如孔雀,你好。

(1)自由认一认,读一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认读。

导语:美丽的客人走了,它们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我们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吧!

3.出示生字,识记生字孔、雀、灵、鹂、锦、鹰。

(1)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三)出示课件谁能帮帮我,学习生字丛、牢、嬉、护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3.组词说话练习。

导语:你们帮了老师,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一定有很多朋友,是吧?那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四)巩固生字

1.找朋友游戏。

(1)教师示范。

(2)做游戏。

导语:孩子们,看得出来,你们不但喜欢猜谜语,还会编谜语,那我们就来一起猜谜语,好不好?

2.课件出示我会猜。

小牛戴帽子──牢。一只美丽的鸟──鹂。 女孩喜欢做游戏──嬉。火烧的山倒了──灵。 手拿户口本──护。两个小人走独木──丛。

导语: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有一位孩子跟你们一样聪明,也非常喜欢动物,他根据大自然中动物的特点编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拍手歌,你们想读吗?打开课本读读。

(五)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拍手歌)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3)师生拍手加动作表演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拍手歌,你知道了什么?

导语:是啊,大家说得太好了,大小动物都有家,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人人都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动物。在这儿,我们可爱的大熊猫也提醒大家要保护动物,并编了一首保护动物的小儿歌。

(六)出示课件(稀有动物图片),介绍认识稀有动物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气氛活泼,环环相扣,充满童趣,师生合作愉快,轻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14、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听课记录

《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诗歌,介绍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的常识。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第二、三、四节结构相似,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诗歌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基于这一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 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好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才能使学生把精力更多的集中在几个方面,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所以,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文中词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都是不同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同时他们又具有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的显著特点,这都为我的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他们读起书来又往往留于形式,不能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五、说教学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遵循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设计: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学生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我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我们的植物妈妈运用的是谁吗办法吗? 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将自己感兴趣的小节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下来,以训练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读中理解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我导学第二小节,课件出示降落伞,看,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它传播种子了。再演示课件,风轻轻一吹,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理解纷纷一词,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让学生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学生练读,我再指导读,蒲公英妈妈看着孩子们出去旅行可难过啦?指导学生再看画面,抽生安慰蒲公英妈妈练习学生的口语交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苍耳--第三节学习方法同上,再用课件演示铠甲挂住动物皮毛这一动作,让学生体会这一办法的有趣,再让学生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豌豆妈妈第四节。我出示学习方法。(1)读一读课文,(2)说一说办法(3)演一演情景(4)夸一夸妈妈。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质疑,让学生体会这一办法的有趣,再让学生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我抽读,分小组比赛读,使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同桌练习说一说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什么传播种子。以达到训练全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我小结:蒲公英妈妈*风吹,苍耳妈妈*动物的皮毛带,豌豆妈妈*太阳晒传播种子。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一起去野外观察吧!再把它写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能

七、说教学反思

1、在生字认字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灌输,让学生自主参与得不够,而且教学形式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没有达到多样化趣味化的目的。这使得课堂显得过于沉闷,缺乏生气与活力。

2、生字教学还是应该回到课文当中去,不应该脱离课文的文本。在这堂课中,我就没有能很好得做到这一点,单纯地将生字罗列出来进行认字识字,这是非常不够的。

3、课堂的拓展与延伸的环节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在生字教学过程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爱动脑勤思考善观察的道德情操。

通过这次的教学反思,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识字教学是一项重大工程,所以我将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寻求到更多更好的识字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的能力而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五、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形象直观的感知事物,因此,板书我采取关键词。把植物妈妈和她们的传播方法写在黑板上,标上关键词,形象直观明了,也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植物妈妈 有办法 帮助者

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

苍耳 带刺的铠甲 动物(带)

豌豆 豆荚 太阳(晒)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第二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作者运用诗歌的形式,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3、情感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如下几种教法授课,使学生很快了解了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常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有解决问题的兴趣。

2、利用各种媒体激发兴趣,使学生直观主动地去理解内容,促进学习。

3、适当采用表演体验的教法,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三、说学法

1、鼓励课外收集信息,调动学生主动收集的积极性,开阔视野。

2、初读课文采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3、在导学第2段后,放学让学生合作学习3、4段。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的动物们都想去旅行了,他们用的是什么办法呢?植物们也都想去,可是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么去四海为家呢?

2、学习第一小节。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首先我采用了谈话导入直奔课文主题,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再来学习第一小节。第一小节内容通俗易懂,没有必要过多的讲解,重点放在朗读训练,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赏读悟趣

1、导学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导学哪一节。

过渡:你们最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为什么?指名说时相机点拨指导:

(1)看图观察蒲公英和蒲公英娃娃,让学生说说蒲公英娃娃像什么?

(2)结合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乘着风和纷纷:

你看,妈妈准备的降落伞多美啊,只要风婆婆一来,它们就可以乘着风一个接一个向四面八方飞去,这就是纷纷出发。

(3)让学生自己小结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办法。

(4)指导朗读: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我们来夸夸她吧,可随意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读。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城里的学生,多大数学生使学生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会顺风飘去,但是学生却不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力传播的。读了课文以后,出示蒲公英课件。此时我再选用谈话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指出拟人句中蒲公英的孩子是什么,降落伞又是什么,并解释纷纷出发的意思,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了纷纷出发的意思,这是教师即使做到训练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让学生用纷纷出发造句(整体感知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通过看多媒体,理解词语之后再读课文,讨论蒲公英飘散种子的情景,便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得到了结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是用风。)

2、合作学习其余两节。

(1)他小给合作学习喜欢的小节。喜欢哪一小节就学哪一小节,可以读一读课文,说一说办法,演一演情景,夸一夸妈妈,谈一谈自己的疑问,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2)交流展示学习情况,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很少观察过苍耳。刚读完这段课文时,学生便纷纷提问: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叫全身武装什么是铠甲呢动物的皮毛怎么会挂住苍耳的种子呢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作详细解答,出示苍耳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他们意会到哪里是苍耳的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全身武装了。GIP到哪里是苍耳的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全身武装了。我再找到几粒苍耳种子的实物放到学生的绒衣上,让学生走一走,跳一跳,种子却牢牢挂在身上。利用这种释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弄懂了只要挂在动物的皮毛,就能走遍田野、山洼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演示、实践、读文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苍耳是靠动物来传播种子的。

课文第四段写了豌豆荚在太阳底下晒裂了,豆粒儿蹦跳到别处。教此段时,我出示豌豆的课件演示豆荚,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效果是一样的。通过这样演示,学生的疑问就全部消除了,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原来豌豆是靠阳光来传播种子的。)

3、课外引伸

学习了前面几段课文后,我跟同学们一起归纳出植物传播种子靠风吹、太阳晒、动物皮毛带等办法,并且设疑问:植物妈妈的办法就只有这些吗?说说你们还查找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量不足,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知道得不多。所以,应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查找,收集资料有关资料,再到课堂来与同学交流。在布置收集时,教师可提示学生:苹果树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草莓的种子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哪里都有小草,谁帮他们传播种子?鼓励学生采用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多种方法或兴趣的其他植物知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五、说作业设计

个性作业,自主选择(前三项作业任选一项。)

A:我是小诗人。(试着把网上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是自己知道的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按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诗歌把它写下来。)

B:我是朗诵家。(把自己喜欢的几节有表情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C:我是小画家。(试着给自己写的小诗优美的图画或是把学过的诗歌画下来,布置教室。)

D:我是小发现者:(课后我要自己去大自然中看看,仔细观察观察,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好办法,我还要把它们记下来呢!)

15、灰雀评课稿听课记录

《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灰雀》一文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

这一组的主题是名人故事,从内容上展示的不是这些名人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从表达上来说,是通过对人物的典型事例的描写,主要对人物对话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本组单元习作就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所以,学好本组每篇课文,对于单元习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二、说学情:

本文篇幅较长,有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

(一)字词积累:

1.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要求识记的14个词语

2、读准字音:面包渣(zhā)、胸(xiōng)脯、 散在文中读四声[sn],散步,知道另一种读音散 [sǎn]。

3、记忆字形:形近字:捕、哺、铺脯; 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渣、者、惜时,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们都有日,但其具体形状不一致;学习散时,还要联系胸、脯,指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一样;学习或、者时,要注意具体笔顺。

(二)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1.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婉转、仰望、自言自语、肯定等词语在课文句子中所写的意思写谁在干什么怎么做,一边读一边发现男孩回答列宁的话语中的不正常,并结合上下文,来解决提出的疑问鸟儿是在哪里;理解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2. 用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内容:第一步,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读懂每一部分内容。第三步,引导学生像串珍珠一样,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形成对全文的复述。

(三)表达学习:

在表达学习上,本课有两个目标:

一是体会关键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是中年级课标中的语言表达目标。具体方法是:

1.回读课文第一段,联系列宁的行为动作,体会每次、都要、经常这些词所强调

表达出来的列宁喜欢这两只鸟的态度,通过删改对比的方式,来指导学生体会写进这几个词所强调表达出来的态度,练习朗读。

2.读课文4-9段,抓住三个一定,体会列宁说一定与男孩说一定语气上的不同,体会男孩说一定的时候语气和心理的变化并朗读。

本课还有一个目标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心理的。

(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读懂文章内容。

2、指导学生体会每次、都要、经常、一定等词语在文中所强调表达的作用。

3、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心理的。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第一环节、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灰雀,简要介绍:灰雀是一种小形鸣禽,体形像麻雀,羽毛颜色多样,鸣叫悦耳,可以在笼养观赏。群居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还发生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使学生借助图片了解灰雀,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因为课前已经布置学生预习,所以直接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关注字音读得是否准确。(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的字音能否读准确。)

2.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词和容易读错音的字的句子:

(1)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2)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指名先读句子,再读词语,读准字音,并随机理解相关字义、词义的意思。

教师随机对重点字的字音进行指导:

强调字音:面包渣(zhā)、胸(xiōng)脯、婉(wǎn)转,散在文中读四声[sn],知道另一种读音散 [sǎn]。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及容易读错音的字的句子,在语境中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体现了随文识字。)

第三环节、读懂内容,整体把握。

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复述课文内容这一目标是一个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呢?

我设计了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引导学生找出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表示时间的词语。

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11-13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然后分别读懂每一部分内容。

(一)读懂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对于婉转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喜爱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可以结合孩子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再如仰望可结合公园里有一颗高大的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白桦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楚了。

2、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一段的意思(实际上也是简要地复述。):有一年冬天,列宁每天到公园散步,他看到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非常喜欢它们。

(二)读懂2-10自然段。

1、自由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灰雀哪去了?读懂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

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读对话,重点通过以下句子读懂列宁和小男孩内心和情感的变化:

列宁的内心情感变化: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担心)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难过、婉惜) 

  列宁问:会飞回来?( 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

  小男孩内心情感的变化: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支支吾吾,不好意思。)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认识到自己错了,想放回灰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肯定把灰雀放回来。)

读懂了以上句子,也就在读懂了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

2、在学生读懂词语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段的意思: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知道那只灰雀是小男孩带回家的后,并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孩子的内心受到了震动、感染,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放回灰雀。

(三)读懂11-13自然段。

1.默读第1113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联系前面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理解果然、诚实的意思。

果然表明男孩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诚实的字面意思是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这里的男孩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同样是诚实的。

2.在读懂词语句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这一段的意思: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灰雀又回来了,男孩低着头站在白桦树旁,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设计意图:整个第二部分力图在扎扎实实的读懂词、句、段的意思。)

3、第三步,引导学生像串珍珠一样,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有一年冬天,列宁每天到公园散步,他看到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非常喜欢它们。一天,列宁发现那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知道那只灰雀是小男孩带回家的后,并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孩子的内心受到了震动、感染,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灰雀又回来了,男孩低着头站在白桦树旁,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把课文内容复述清楚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给学生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达成复述这一目标,先读懂每一段,学会简单复述,再把每部分意思连起来,既交给了学生复述的方法:把每部分意思连起来,有使孩子们的复述有了抓手,减轻了难度。)

灰雀评课稿第二篇:

灰雀 说课稿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下面是沪江中小学网为你整理的关于课文的分析讲解。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革命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和推进。一个是寻鸟的伟人,一个是藏鸟的孩子,听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已经推知孩子在撒谎。面对天真的孩子,列宁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耐心、得体而又巧妙的感染、启发,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的做法既到达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伟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线。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待;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前两组课文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本组教材,可看出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所以,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教法

1. 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本课的教学设计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范读、分角色读、创设情境读??。

2. 引导发现,质疑启思。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本课教学充分预设学生读文本后的问题,引导质疑,寻疑导教,使得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灰雀》的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板块,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块: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是回顾列宁。从《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宁头像,简单介绍列宁。初步了解列宁的伟人成就,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是板书课题。教师边说边写,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渗透中国汉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写法。

三是认识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简介灰雀。请同学们跟它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感知为基础,初读

有了对故事两个角色的初步认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三、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按要求读故事。

有要求便有检查,按照自读要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借助拼音,检查读句情况。进而由句到词,读准生词,并引导学生通过图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词。词语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段的过渡。

第三个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部分设计成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读每一个部分,以填空为拐杖,启发学生思考: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第三步,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更好地感知课文,也为了解学生起始的阅读水平,以学定教,在完成自读要求后,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了解这一遍读,学生又读懂了什么。

扎扎实实的自读默读环节,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可进入第三个板块。

第三板块:词句为关键,品读

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以贴近儿童的问题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具体交流灰雀的颜色深红粉红,动态来回跳动,声音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用创设情境想像法触摸,这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生接答),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采用入情入境法感受,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我们听一听,(课件出示叫声)。这样引导学生化话为画,历经读进去、想起来的过程。而后,指导学生朗读,达成读出来的目的。

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有了前一个环节抓关键词理解的基础,此处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式,抓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第四板块:对话为重点,研读

聚焦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抓住对话,质疑启思,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引导发现,质疑

在学生知道这是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非常喜欢它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结合课件,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请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回来了,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教师追问:读到这,(指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灰雀哪去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2.再读对话,启思

有了疑问,如何解决?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跟随着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配乐范读3-10自然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入境思考。

为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带着灰雀哪去了呢?你从小男孩的什么话中知道的?的问题自读,思考、交流。顺势启发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学生初步明白受了列宁的启发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3.设境研读,深思

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难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含话中话的语言,还不能自主入境地体会。所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情境朗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呢?用波浪线划下来。培养学生读思划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二步,重点交流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考虑到学生对列宁的心理不能深入走进,所以虽然交流的落点在列宁,但切入点是男孩的感受,用这句话怎么打动男孩了呢?来体会列宁的心情。自言自语一句用简明、易懂的句子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通过分组读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男孩的心理变化;师生分角色读,加深理解;去提示语,同桌分角色读,深入感受;全班情境朗读,升华感悟。通过不同形式、层次分明的读,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

第五板块:疑问为核心,练笔

聚焦列宁尊重男孩,继续引导质疑,寻疑探究。重点抓住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一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深化体会。进而,抓住课文空白点如果灰雀会回答,它会怎么说呢?练笔写一写。

第六板块:板书为参照,升华

阅读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解读过程,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说说读到这,又明白了什么,是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提升。至此,学生已能感受到列宁、灰雀、男孩,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图画!这样的图画得益于列宁对小生命的关爱,对下一代的呵护。

第七板块:读物为活水,拓读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从例子出发,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增加学生的积累,质关重要。补充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斗鹅》,引导学生收集、阅读列宁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总之,七个板块,环节简约,方法简便,训练务实,力求学生在经历简实活效的听说读写中,读平凡故事,悟名人品质。

16、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

《蟋蟀的宅》说课稿

大安小学 杨爱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大安小学的杨爱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精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课前准备;说课时划分;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课后反思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本篇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大量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文章结构紧凑鲜明、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有趣,描写细致入微。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二、说学情:

1、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语文的兴趣浓厚。

2、四年级的学生对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应该不陌生,因为在三年级下册的《科学》书里对法布尔和《昆虫记》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因此,在看到作者和了解到课文选自《昆虫记》时,学生会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3.农村很多孩子知道蟋蟀,但对蟋蟀的住宅了解甚少,因为其小、其不起眼而被忽略。所以在设计中,作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环节,以加深其印象。

4.在作者眼里,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学生却不一定能体会到这一点,因此,应抓住这一矛盾冲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感受其建筑的伟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本组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7个会读的生字、13个会写的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生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的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体会蟋蟀住宅的伟大,学习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

3、 积累好词佳句,体会、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议结合,领悟表达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领略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蟋蟀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四、说重、难点:

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怎样建成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去深入地感受课文。因此,

教法是:实物展示法、引导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让学生在读、悟、议、展示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气氛中学习。因此,

学法是:自读自悟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展示法

六、说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蟋蟀标本,生字卡

七、说课时划分:我打算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是感知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课时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特点及是怎样建造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课教学时,我会循序渐进地交给孩子抓重点词句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的方法。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新课(二)精读课文,体会选址的慎重;(三)走进住宅,体会伟大;(四)学习挖掘,体会艰苦;(五)积累佳句,感悟写法;(六)课堂总结(七)布置作业。

(一) 复习,导入新课(23分钟)

1、 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的)

2、 课件出示本课生词(随遇而安显示在最后),抽生认读,个别词说说意思。并提问:你怎么知道的呀?加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印象。

3、过渡:随遇而安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导入本堂课的新教学。

【设计意图: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温习了旧知,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还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精读课文,体会不肯随遇而安( 师生共探究46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找到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抓关键词概括。(慎重地选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2、课件出示:(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共同探讨:(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2)从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对蟋蟀的喜爱)

(3)在找找一、二自然段中的拟人句,做上记号。

3、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也是那样柔弱,却自己建造家,你想对这样的蟋蟀说些什么呢?

4、指导朗读,带着喜爱、敬佩、赞美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5、过渡: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也是那样柔弱,挖掘出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导出下面的学习。

【设计意图:教为了不教,我们要让学生会学习,就要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本环节,我想教给孩子抓重点词句掌握内容,体会感情的方法。】

(三)走进住宅,体会伟大( 小组合作学习为主1012分钟)

1、以小组的形式,自由朗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蟋蟀住宅的构造和特点,想想,你能有句子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在那个词下画上小圆点。

2、小组学习后,全班汇报交流。(隐蔽、隧道、门 、平台、光滑 简朴 清洁 干燥)

3、这小家伙可真不简单,一个小小的洞就有这么多名堂,难怪这么出名。现在,我们也来当当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图吧。可自己画,也可小组合作画。师巡视。

4、选择优秀的贴在黑板上。

5、老师也画了一张,给大家看看吧。课件出示,蟋蟀住宅图。

6、你觉得蟋蟀的住宅怎么样呀?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

7、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1)导语:现在,你就是建筑师蟋蟀本人,伙伴们要去参观你的住宅,你给伙伴们介绍一下你的住宅吧。

(2)结合住宅图在小组内选代表说后,选一名学生全班介绍。

(3)评价,总结:要把蟋蟀的住宅介绍准确,一定抓住它的特点,并按一定的顺序介绍。

8、再次有感情地朗读5、6自然段。

9、过渡:刚才建筑师蟋蟀带领我们参观了它的住宅,可真不简单呀。这么不简单的住宅是怎么挖掘成的呢?导入下面的学习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能力,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

(四)学习挖掘,体会艰苦(自主学习为主57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79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蟋蟀挖掘的工具和动作。

(2)巢穴挖好后还要干什么?(整修)

(3)用横线画出拟人句。

(4)从下面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挖掘的辛苦,观察的仔细)

○1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2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2、学生自学后,统一分享答案。

3、课件出示,蟋蟀图片。让学生知道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上的两排锯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蟋蟀挖掘工具的柔弱,更深刻地体会到挖掘的艰苦和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4、转换角色,训练说话:(课件出示)我们都是伟大的建筑师蟋蟀,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怎样建造住宅的吧。

我是蟋蟀,我是这样挖掘住宅:我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我(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随着天气的(变冷)和我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5、感情朗读,读出蟋蟀挖掘的艰苦。

【设计意图:1、学以致用,考核学生找重点句、抓关键词归纳的能力。2、静下心来,自己体会蟋蟀挖掘的艰苦。】

(五)积累佳句,感悟写法(23分钟)

1、找到课文中的拟人句,读一读。

2、从这些拟人句你感受到些什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

3、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列数字、作比较)

○2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列数字)

4、小结:拟人的说明方法可以让说明生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让说明更准确,作比较的说明方式可以让说明更形象。

【设计意图:积累佳句,感悟写法既能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积累素材,还能领略如何让表达生动形象,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六)课堂总结(23分钟)

1、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写了蟋蟀的住宅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2、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蟋蟀住宅的特点及挖掘过程,这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我们不仅要学习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学习法布尔耐心细致观察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回味教学的内容,感情得以进一步升华。】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关于昆虫奥秘的资料。

2、留心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录下它的特点。

【设计意图:拓宽学习知识的渠道,并把本堂课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

九、说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慎重选址 排水优良 阳光充足

(一)特点

外部:隧道 门 平台

构造

内部:光滑 简朴 清洁 干燥

时间 大多在十月

(二)挖掘 挖掘 前足(扒) 后足(踏) 钳子(搬) 后腿(推)

整修 长时间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抓重点词语设计的词语式板书。词语式的板书能更直接的显示课文重点,选择在课堂总结时一并板书,回顾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重点的记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十、说课后反思

优点:

1、立足教学大纲,体现了课型、课时特点,符合课型、课时的要求。

2、精选训练点,采用教、扶、放的方式,通过在快速阅读中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在教学学习方法时分三步走:一是师生同步,共渗共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二是在学生运用不熟练、同时考虑后进生学习实际的情况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三是在大多数学生在掌握方法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已归纳,自主学习。

不足:

由于学生情况有差异,在学生展示时,个别后进生表现的机会不多;受时间限制,有些知识只点到为止,展开得不够。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各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第二篇:

蟋蟀的住宅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7课《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做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根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 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语文课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个称号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蟋蟀的住宅里亲自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 )如此设计,激发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课件的形式出示生字词,扫清学生阅读的障碍。重点指导蔽搜的写法。

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哪几方面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学习蟋蟀选址这部分内容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否讲究?板书:不肯随遇而安。让学生说说对随遇而安的理解。启发学生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

2、学习剩下两部分内容(住宅的特点和怎样挖掘)

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学生围绕着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挖掘的这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题来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结构特点、动作)接着让学生谈谈工程的伟大之处,想对蟋蟀说的话以及从蟋蟀身上学到的东西,教师小结:蟋蟀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这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就是一个小洞,而作者却说他是一个住宅,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找出文中其他的句子,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作者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五)、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昆虫记》

2、模拟蟋蟀的口吻介绍自己的住宅特点,以及修建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地址

特点 内部

外部

7、蟋蟀的住宅

时间

伟大的工程 动作

修建

整修

17、火烧云评课稿听课记录

《火烧云》说课稿

《火烧云》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11初教语文的吕慧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火烧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课程标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自然中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象,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本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通过本文,品味作者语言,感受作者情感是现代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感悟中让学生认识到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特点及新课标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檀、盈等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纠正笼罩、奔腾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颜色与形状变化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并会对景色

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丰富多变,充分发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

画面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贯彻教学大纲提出的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我将采用设疑问答法、直观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潜能,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教法和学法,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吗?喜欢吗?(听完学生的回答)好的,没看到过的同学可以在本节课里感受到火烧云的美,见到过的同学可以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情景。

下面一起观看火烧云图片。(我会向学生展示火烧云的图片)

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新课标提倡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通过对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会写檀、盈等字,对词语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正确运用。

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我将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通过阅读得出文中作者怎样写火烧云的。(播放课件)

研读课文,分析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时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在学习火烧云的变化时为主要环节。

首先,我会带领大家进入角色,自由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完问题,我会给与充分的肯定,并加以引导,使之趋于正确答案)

针对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阅读,我相信,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会根据课文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三个一会儿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通过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火烧云的变化快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半黄半紫半灰半百合等词语,我会给学生找到相关图片,以便于理解。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描写颜色的词语,我还进行了以下练习,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关于颜色的词语,大家谁愿意来试一试?这样一句话,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更是让学生积极地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要培养这种语文实践,就要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现自我,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学习火烧云变化部分时,我会让学生先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变化的样子?并简单分析马、大狗、狮子的形象,最后总结着三个自然段,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通过它的变化可以看出火烧云的变化多端。

最后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火烧云的美的?(引导学生回答完问题,我会引导学生谈谈个人对课文句子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通过诵读表达感情。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东西,在感受了作者的语言美之后,我会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大海边的火烧云,(播放PPT)领略大自然的美。语文教学重在于语言的训练上,在学习完本课之后,我们看到了火烧云的美,那都是源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课外拓展作业请学生学着作者的方法,走出课堂,写一写自己见到过的出息的烟花或海上的浪花等等,尽可能的运用优美的语句是自己的文章更富有特色。

六、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8、鸟的天堂评课稿听课记录

《鸟的天堂》说课稿

说教学程序

《鸟的天堂》说课稿

今天,我将对《鸟的天堂》这一课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阅读文章。作者巴金先生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的活泼景象。

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群鸟构成了一副清雅优美的风景画,表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本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情境(1):播放大榕树的静态视频,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情境(2):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

情境(3):播放全文朗读视频,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2、采用启发式教学,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设计开放性作业。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

说学法

1.在教学前,教给学生用读、划、思、议的方法认真预习。通过读,让学生有所思,在思考之后,划出重点词句,和同桌讨论提出的疑难问题。

2. 在学习中,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借助媒体资源,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导语的设计在教学中十分重要。针对本课,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在我国广东有一个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块优美安静的地方,便把衔来的一条榕树枝,插在这块泥土上。说也奇怪,这条榕树枝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就像浮动的绿洲!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成千上万只同伴。从此,每到清晨,万千灵鸟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国奇观鸟的天堂。

初步感知课文

齐读课题《鸟的天堂》。先解词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又是怎么理解的?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讲的内容。当然,目的也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后,抛出问题: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几次?分别看到了什么?因为文章很简单,学生在读完后,能回答出:去了两次,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第二次看到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清楚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相比于老师自己讲出来,更易于学生记忆。

接下来理清脉络,提示学生: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树;哪几个自然段讲了鸟;学生从这个方向可以很轻松的把课文理清楚。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认识,又可以抓住关键段落进行分析。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理解大榕树的茂盛,旺盛的生命力,体会静态美,去鸟的天堂先看到的树,看到怎样的树,这个是课文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在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一定能够抓住关键词,但可以让他们试着说一说,引导他们找到一簇簇不可计数绿的可爱包括堆在一起等等这样的词,这都是非常准确的。因为课文中描写大榕树时,提到了大,我会问学生既然作者这样描写,我们可以在哪些句子看出?

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纷飞的鸟,不禁发出感叹。在这里,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自己归纳出多欢等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感受。

体会语言美,拓展延伸

在充分了解课文的句段和文章后,我将启发学生联系课文,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能充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的写作手法也是亮点之一,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鸟树和谐图,我会采用点拨法,让学生掌握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鼓励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鸟的天堂》的确是一片精美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环保意识的今天,更是不可多得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延伸到生活中去。为此,我会不止一个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动物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我家门口就是鸟的天堂我能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我认为通过我的板书即达到了梳理文章思路的目的,同时还有效地强化了文章的中心。

板书切忌多,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不会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板书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让学生通过看板书就明白这节课的写作目的,从而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的。遵循以上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3、鸟的天堂

第一次 树 茂盛、大 静

第二次 鸟 多、欢 动

19、猫评课稿听课记录

《猫》说课稿

《猫》说课稿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篇文章的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能力:

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练习说话,写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并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以谜语和图片导入新课,说说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找同学上台演示各种猫的动作及声音。引出本课课题《猫》及老舍先生简介。这样的导入,会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2分钟)

(二)词语大闯关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新课词语。(开火车读,齐读)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自评,老师点评)。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老舍笔下的这只猫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

(孩子们大致能感受到这只猫淘气可爱,性格古怪,作者喜爱猫的特点。而这些恰好是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板书:性格古怪、满月可爱】 (3分钟)

(四)小组探究

细读课文的1-3自然段,用铅笔划出猫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 说说你的体会。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了猫及其贪玩,一玩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凸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爱怜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这句话写猫工作时认真负责,从非不可可以体会到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它是多么的尽职尽责

把这个句子改成肯定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

运用拟人的手法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 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者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温柔可亲)和不高兴(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练习,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2、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小猫的可爱,重点体会作者爱猫之情。

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重点体会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呢?怎么理解?

【板书:更 】

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引入对小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板书:喜爱】

最后再来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想象一下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播放课件,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六)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共分享。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同时,这种训练形式就会成为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写作创新的新平台。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板书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6 猫

性格古怪:既( )又( )

猫 喜爱

满月(更)可爱

20、巨人的花园评课稿听课记录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实验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童话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基于文体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读全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1.教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哪个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

2.读题想象。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在你的心目中,这个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切入课题,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好课文埋下伏笔。

3.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3)当学生交流完后,我适时出示相关语句: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在研读巨人斥责孩子们这三句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们读一读这三句话,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

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四环节:综合学习,拓展延伸。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明白童话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或在小组内对人物形象议一议。

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五、说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六、说板书设计

   9、巨人 的 花园

   赶走 孩子 冬天

   留住 孩子 春天

   分享

   快乐

  (这样设计,从内容到思想,清晰地浓缩了本课的文眼和精髓,本课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一目了然。)

  通过本节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我相信一定能出色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21、卡罗纳评课稿听课记录

《卡罗纳》说课稿

《卡罗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卡罗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小说《爱的教育》。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四年级的意大利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

二、说学生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缺乏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所以在教这一课时我把引导学生了解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大家是怎么做的,从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目标

针对本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大家对卡罗纳的关怀,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重难点)。

四、说教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老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引导,运用自主、合作、研究的教学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真正做到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教学时以爱为主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最后超越文本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景导入,烘托气氛课前检测,了解字词深入课文,感受真爱课堂检测,加深理解根据年龄,推荐好书这一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烘托气氛

在导入《卡罗纳》这课时我让学生猜谜语引出妈妈,然后课件出示有关母爱的图片让学生感悟母爱的深沉与博大,为理解卡罗纳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做好铺垫。

(二)课前检测,了解字词

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字词进行认读。

(三)深入课文,感受真爱

1.整体把握

根据自学提示一,学生初读课文,读通句子,大体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然后进行一一回答。

2.深入课文

根据自学提示二,默读课文,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然后点名进行回答。

根据自学提示三:(小组合作讨论)文中的卡罗纳是不幸的,但也是幸福的,用画出大家是用什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通过讨论感受人间处处都是爱。

(四)课堂检测,加深理解

设计了与文章有关的习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根据年龄,推荐好书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

六、说作业

通过小练笔,自己成了卡罗纳,晚上回到家,提起笔,想起老师和同学们所做的,于是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22、搭石评课稿听课记录

《搭石》评课稿

《搭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组的课文,捧读文本,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乡间的清新与一份乡民纯朴的情感,作者刘章用质朴感性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浓郁的乡间生活美景,通过展现摆搭石走搭石 等寻常生活情景,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的情感。本节课,盛杰老师从课文的整体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分享表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体验文本的价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过程。以下几点体会深刻: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教学朴实,提高实效。

上课伊始,盛老师没有追求什么所谓精彩的导入,而是直接对上节课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听写要求掌握的词语和对搭石的认识。方法虽简单却有效,学生很快能静下心来进入到新课的学习状态。接下来,和学生共同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围绕这一句展开自主学习找到自己能感受到的美。盛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他们圈点勾画甚至是批注,既让孩子们掌握了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也为接下来的分享表达做好了充分的铺垫。课堂上,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孩子们心无旁骛地自主学习着,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理想而有效的学习状态。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本节课的教学,我们看到盛老师很大胆地整体在放。我们说这不是随性地放,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放,这种放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放时间给学生自学,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看到盛老师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放时间让学生分享表达,无论是小组还是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表达,我们都能看到盛老师能认真倾听,并从倾听中捕捉信息,恰当地评论、点拨,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而阅读又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就会怎么表达,他可能不会按照我们原先预设的方案来,课堂上,我们看到盛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进行文本内容的学习,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我也认为这也体现了盛老师夯实的教学功底和较为灵活的教学机智。

3、方法灵活,课堂灵动。

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之上,盛老师创设了恰当的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搭石上的美。她紧紧抓住 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以及摆搭石三幅画面,将读懂词句、体验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比如:谈到一群人走搭石的时候,盛老师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词,通过手势演绎抬脚和紧跟动作,在手势加快和语速加快的过程中,与走搭石形成通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抬起脚来,紧跟上去的和谐美。再如谈到年轻人遇到老年人怎样走搭石的内容时,盛老师则以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抓住伏和理所当然这两个关键词语,从品伏这个词再到理所当然的过渡,盛老师创设了很多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从而感受到理所当然的人性之美。诸如此类,就不一一列举。除了对词语独具匠心的品学外,我们也感受到盛老师指导朗读方面的别出心裁。比如:在指导朗读一行人走搭石这部分内容时,盛老师除了用手势演绎协调有序帮助学生读出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的节奏感之外,她还根据学生的感受,将课文改为诗歌形式,配以音乐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那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边,学生便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到,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参与面较广,分享表达较有质量。

二、德育渗透,润物无声。

这篇课文洋溢着人性之美,而这种美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们看到整节课学生在研读与交流中对美 的理解和体验愈加深刻。比如:在学习一行人走搭石时,通过对文本的研读、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说到群体生活时,人们之间的理解与配合,从而感受到和谐之美的温暖;再如:学习两人走搭石这一部分时,文字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再加上盛老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让学生体会到谦让之美敬老之美的高尚除此之外,课堂结尾老师播放了芜湖市制作的《三德歌》的视频,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感受到心灵美其实每天都有,每个人身边都有!从而激发孩子们寻找身边的动人风景,领略身边的美,并付诸行动从自我做起将爱延续!

本节课,老师和孩子一起通过欣赏能看得见的风景,品读有魅力的语言,感受温暖人心的心灵美。教师既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又加强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搭石评课稿第二篇:

博尔德从普通巨石发现的文本找到了美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声音的图片。表现的人的无私奉献,一个为了别人,友好和互利的美德。

范教师这一课将描述的图片作为突破,紧密美观,设计问题,文字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画?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与问题,发现在阅读美国,在交换美国的感情,在老师的指点,简单清晰的小标题形成一个总结美国,澄清本课的内容,全面掌握教学任务的文本内容,同时培养学生阅读一般能力。

二,本课的介绍也很有特色,范老师通过一块石头把自然景观画成,让学生在同一时间享受风景,初步了解塔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然后质问塔楼,再次激发学生的脑细胞,动员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第三,教学一词,理解各种形式词汇的方式,值得学习:如剪影拍照和检查词典组合,让学生欣赏图片同时理解词汇的意义。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练习 在文本中的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要理解。明白清晰的波浪杨杨允许学生对杨阳和波纹做比较。

然而,教室的美丽会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情况下,如果学生能够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更加明白和更准确。

23、四年级电脑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

《电脑住宅》说课稿

《电脑住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脑住宅》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是本册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电脑住宅》这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这篇课文正好体现了这一特点。全文一共八个自然段,首尾两个自然段都是概括说明,二至七自然段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具体介绍电脑住宅的各种设施及其使用功能等,全文条理清晰,叙述有序,结构合理。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读多思,教师不宜讲解过多,所以我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中带拼音的6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

  (3) 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4) 发挥想象,设计一栋自己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自己动手设计一栋理想的电脑住宅。

四、说教法与学法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比较很多年前和21世纪的住宅有什么区别。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检查并巩固认读字和新词: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

(三)再读课文,粗知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这样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展示各个设施的图,让学生明确课文各个自然段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再次理清课文的结构。

(五)发挥想象,深化感悟

以如果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想这样设计电脑住宅为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交流。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奇。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及课文重点部分的内容,我采用填表式的板书,边分析课文边点击板书电脑住宅的设施、工作、功能的重点词句,这样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我觉得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有针对性。

24、鲸评课稿听课记录

《鲸》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鲸》。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鲸》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本文通过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鲸的外形,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各方面的知识,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本单元意在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二、说学情

陶行知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就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

本文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是,由于学生阅读的说明文较少,在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时会有点难度,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鳍等三个生字,会写哺,鲸等13个生字,正确 哺乳,上颚等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了解课文介绍了鲸的外形,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各方面的特点,学习使用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文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了解课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各方面的特点。

难点为:学习使用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文的特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3、问答法(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教学,更强调学法,正如培根所说方法是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我国也有这么一句古话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1、课前预习法2、圈点勾画法(学生标记出课文中重点或难点的词句,以便课堂上一一进行教学)3、自主、合作、探究法(以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首先,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提问学生:同学们,您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呢?谁来告诉老师。在学生进行热烈讨论之后,我请几名学生来说一说,并适时地以 说的真好讲得真多来表扬学生,然后我在出示大象、河马、鲸等图案。从而引入今天所学的课文《鲸》。

(这样的导入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和整体把握能力,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受,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将这一环节分为以下两个步骤:一,扫清字词障碍。我在PPT上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请学生进行认读,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比一比哪组读得又快又好,然后分别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PPT上出示问题:课文介绍了鲸的哪几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用〇圈出重点词来,之后,我请几名学生来说一说,并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如找的真仔细速度真快等表扬形式,然后我在一一板书外形、进化历程、种类、生活习性接着,我出示鲸的外形的句子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请学生边读边想,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同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外形特点的。然后,我再请学生以我是小画家的形式来画一画鲸,从而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鲸的外形特点。最后,我又提问学生: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使用了说明方法,请用划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通过男生读、女生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方法的好处。

(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表扬来激励学生,解决为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这一环节我出示句子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重点标记出主要、必须、总是一词并提问学生:如果把这些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我在将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自主探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这一环节,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并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第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我播放许多动物被残害的图片,并激发学生说说观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良好品质。

然后,我与学生一同进行课文内容的小结,以便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促进教师的教学。

最后,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提醒学生运用到今天所学的说明方法,把动物的特点写清楚。

(这样不仅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让学生产生了想写、乐写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能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七、板书设计(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接来请评委老师允许我用一到两分钟的时间呈现我的板书)

画鲸 外形,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我的板书内容是 ,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聆听!

鲸评课稿第二篇:

《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鲸》,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了解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

鲸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学习说明文,而鲸做为本单元第一篇学习的文章,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明白什么是说明文,为接下来本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做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多种说明方法这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针对本文特点,结合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①学习本文的生字词,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②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本篇课文,通过学习本课能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③认识到作者抓事物特点进行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设定为: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需要重点花时间攻克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作者抓事物特点的说明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学生的要求,要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体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打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大致内容。

2.情境教学法。由于本篇课文学习的鲸,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所以我打算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关于鲸的视频,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3.写作练习法。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充分的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所以打算采用写作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针对这一说明方法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这说明方法的认识。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同时我认为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阅读的能力,但是缺乏对文章具体细节的把握,所以结合以上这两点,我打算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该学段的学生应该具有自主阅读思考的能力,所以采用该方法,给予学生阅读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出鲸鱼的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要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共涉及了四个环节:

1.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

这一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首先播放关于鲸鱼的视频,接着向学生说一个小故事,讲一讲海底举行鱼类运动会,为什么鲸鱼不能参加,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鲸》,看看作者笔下的鲸是怎样的一个动物。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鉴赏文章的前提,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初读解决生字词,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基于以上的观点,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先用工具书自学字词,然后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向提出问题:每个自然段都介绍了鲸鱼的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鲸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在学生达到都准音的目的之后,再指导学生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肺这个字,指出这个字的笔画,以及容易写错的地方,右边部分不是市,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在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以后,再来让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先列出鲸鱼的各个特点,再由教师对每特点进行详解,其中当学习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学习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鲸的各个特点有所了解,从而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 仔细品味

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深入研读文本。本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我觉得在了解完本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先向学生介绍文章中存在的几种说明方法,并且利用多媒体把说明方法的特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存在的四种说明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4.总结本课 布置作业

在学生了解完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文章中的说明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就告于段落了,但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更好的理解,向学生提问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鲸鱼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的原因是什么?引出答案鲸鱼是哺乳动物,借此再问问同学鲸鱼还有什么特点?借此起到回顾文章的作用。

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下节课关于说明手法的学习有更好的掌握,我会布置学生回家之后再次朗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的这些说明方法在哪?将它画下来。从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因此我采用列提纲的方式,突出重点,根据文章中鲸鱼的特点进行书写,同时列举出文章主要的说明手法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

体型 进化 ║ 举例子 做比较

种类 进食 ║ 列数字 打比方

呼吸 睡觉 生长 ║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各位老师辛苦了,谢谢。

25、小桥流水人家评课稿听课记录

《小桥流水人家》说课

8.《小桥流水人家》说课稿

知识目标:读准潺潺、干涸、婀娜、粼粼四个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由爱家乡到赞家乡,由咱家乡到思家乡的情感。

知识目标在课前由学生根据导学提示中的学习要求已经分组合作学习,并汇报交流了。情感目标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算重点。因此,这节课我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作为难点来突破。因为整篇文章都是以爱字贯穿全文。作者的思乡情,怀乡意蕴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细细去品味。

三.说教学、学法。

水无常形、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特有的优美景色,又不失语文学科的性质,让学生学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出本课的教法学法。教法有三个:1、直观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始终认为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学法上,我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通过读找品悟的学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流程。

首先是揭题导入。上课伊始,我请学生介绍课下搜集的资料。当学生介绍到马致远的词《天净沙秋思》时,我引导学生读诗悟情。然后用词中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导入本课,揭示课题。这样用学生找到的古诗导入,既引导学生体会到诗的感情,又让学生明白课文题目的出处。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而且课文的题目从学生动手搜集的资料中找出也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的体验。接着我让学生回顾学案中准备的有关江南水乡的资料。用幻灯片出示天净沙秋思的古诗,潺潺流淌的小溪的图片。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唤起学生记忆,激发再次阅读的兴趣。接着组与组,互换检查课文朗读及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小组成员汇报交流后,我又相机引导学案中的第一个问题作者对家乡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孩子们很快回答作者对家乡的美景、趣事久久不能忘怀。继而我又引出导学案中的第二个问题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出来呢?组内交流预习所得。全班汇报。接着让学生结合幻灯片说一说:此刻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或用笔画出来。小组派出代表到前面汇报,这样做一方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所得,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接下来为了深入理解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三组句子一组是写景的。如: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清风是美的,小溪小桥是美的,杨柳也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第二组是叙事的。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儿时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对家乡太有感情了。作者回忆往事,来表达思念之情。)

还有一组是直接表达感情的: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作者出生的平房虽然矮小潮湿,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爱老家,不须任何理由,爱它没商量。这里直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之情。)

这些句子我分组让学生读。采取对读、自读、齐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品味。然后说说作者分别是通过什么表达思乡爱乡情的。 为了巩固所得,我设计了拓展延伸,实践环节。记得叶圣陶先生有这样一句话: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以作业的形式来拓展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巩固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我又选了几篇文章如《外婆桥》、《家乡的枣树》为例子,让学生读,然后组内交流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课下以可爱的家乡为题目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 这节课从学情、教法的考虑到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具体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运用的教学理念。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文中描写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景美:小桥、流水、柳树、野花、

事欢:捉鱼、虾、螃蟹

爱、怀念:扔野花、摘菜叶、赏野花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直观形象,条理清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6、山雨评课稿听课记录

《山雨说课稿》

《山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山雨》(板书),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山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二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山雨》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雨中山雨的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轻盈、奇妙、轻捷、余韵等词;

(2)能组织语言把自己对优美语句的感悟清楚地表达出来,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雨声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说教法

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为此,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基于以上情况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读文想象,品味词句的方法来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新课开始,我这这样导入。昨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呢?

学生简单交流后,我接着说: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就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山雨》就是作家赵丽宏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教学从已知内容入手,意在温故知新,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已经达成一些共识: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出示一下阅读提示: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雨起、雨中、雨后)。

(三)、熟读精思,品味欣赏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课件)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具体分这样两个环节:

1、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3)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3、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我会这样引导: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那么你愿意把这有声有色的雨景永远留在心中吗?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背诵。

2、这是作者眼里的雨,那么我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夜幕降临,它那黑色的魔爪将大地笼罩。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那是一支不谐调的曲。昏暗的房间,潮湿的空气,使我窒息。天空容不下雨,便让它降临大地,做人间的天使,但是,它却让我迷惘撩开窗帘,本想看看缥缈的景色,可是雨水,却阻挡了我的视线,于是,我便看不到远方。雨水,是在为我哭诉吗?呼之欲出的泪水,便在此刻,倾泻。正如窗外的雨,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同样是雨,不同的人、在不同心境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许就是境随心生吧!但是,无论怎样心境下的景,融入了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都会使文章更精彩!

3、最后,我这样结束本课的教学:同学们,有关雨的文章、精彩片段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集阅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独特感受。

五、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的板书由主板书与副板书两部分组成。主板书点明了文章的脉络和着重描写的句子理解,副板书是两个最容易读错的词。整个板书力争简洁明了,教学重点一目了然。

27、怀念母亲评课稿听课记录

《怀念母亲》说课稿

怀念母亲

为什么课文说有两个母亲?指谁?

作者更喜欢那个母亲呢?你怎么知道的?

由此引出第一段关键句:对两个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指导

学生朗读这一句,体会情感。

(三)品读课文,怀念生身母亲

1、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准备先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情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对母亲那深沉的爱?并画出来。

2、然后指名学生分享她们找到的句子,之后出示句子: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提出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事使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两个问题,根据课文学生不难找到答案,找学生回答。

3、然后继续深挖,请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还有什么原因会如此伤心,小组讨论交流,我从旁引导,归纳出作者伤心的深层原因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并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4、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作者感情,我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的父母都为自己做过些什么,然后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理解与爱。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作者失去母亲的痛苦之情和那份深深的思念。

(四)课堂总结

到这里,第一课时的内容结束了。用时约40分钟。在第一课时的最后,我用一句话小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为后面的第二课时做铺垫:这节课我们品读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怀念,那么,他对另一个母亲祖国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下次课再一起体会。

(五)作业设置

我准备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作业: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她深深的敬意与爱慕,要求做到首尾呼应。

五、板书设计:为了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显示教学思路,利于学生理解,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28、詹天佑评课稿听课记录

詹天佑评课稿第一篇:

《詹天佑》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向各位评委老师道一声:辛苦了!,(因为你们历经了几个小时,为我们这些竞聘的老师进行指导。)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詹天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课文的精读篇目。这篇课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大部分,先概括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介绍,揭示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同时点明了京张铁路修筑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但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思,他们可能抓不住文章的魂。如果为了让他们听懂而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则会感到乏味不堪。所以我决定教学时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学生本身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爱国的情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理解阻挠、要挟、藐视等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之所以这样确定本课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在八达岭隧道与居庸关隧道开凿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的詹天佑成功运用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开凿法,成功开凿了隧道。并在青龙桥这个大陡坡设计了人字型线路。突显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詹天佑的丰功伟绩。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重点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我还准备在这部分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山势创造出的两种不同的开凿隧道的方法,并用笔等文具模拟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然后我播放相应的动画演示,用形象的动画替代苍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轻松、形象的动画中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通过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中,通过詹天佑的所说、所想、所做体现了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并且表现出詹天佑有着常人所不可比拟的顽强意志,有着超人的杰出才华,有着吃苦耐劳,不怕生命危险的奉献精神,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而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才会使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我把它作为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说教法】

  本课我准备采用关键词语推敲法、导读式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和图示法进行教学。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本文不是一篇趣味性文章,而是一篇蕴含着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传记。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来引导。因此,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我用导读式教学法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给孩子一个思维的定向,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老师的思路去阅读、去理解。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乱读,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们一定会在不自觉中,兴趣浓厚地进入文章,探求问题的答案,进而学懂课文。例如: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一节,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读,从文中找出答案:

  ①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你怎么理解?

  ③詹天佑是怎样做的?

  ④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用关键词语推敲法抓一段话中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准备用变序教学法。比如讲到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内心活动的那个句子,为了让学生弄清詹天佑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与他克服困难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等问题,我就转入了第二大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接受任务时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历史条件。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个内心活动的句子交待了:必须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就是詹天佑的思想动力。也只有这样的爱国热情,才使得詹天佑得以克服重重困难。

  【说学法】

  现在说说学法:根据本课特点和我采用的导读式教学法,以及大纲对五年级学生阅读要求: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我教学生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品味、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三课时教学全文。

  这里我主要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铁路建设者工作的视频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如: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詹天佑爱国热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我还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做好铺垫。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利用以上几个思考题读懂重点段,分四个步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第二步:各抒己见,讨论问题。 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如:毅然,不怕、也不怕、精密、周密、一点儿、亲自、扛着、背着、攀山越岭、白天、晚上等等。让学生采用换词法、填补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思维训练,理解句意。同时,我再用引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中情感。

  第三步:理解讨论詹天佑的爱国热情,通过他的所说、所做、所想三个片段让学生明白:为中国人争口气就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思想动力。这样一来,学生就清楚地明白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口气的坚强决心,正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

  第四步:回读全段,自读自悟。

在学生突破了难点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反复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最后请学生将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大胆想象写一段话;可以以话外音的形式进行感情丰富的朗读;可采用人物评说的方式;还可通过采访詹天佑的工友恰当真实地表现人物

这样的做法远胜于教师直接把答案奉送给他们!这样,学生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舒张,鲜活四溢的思想得到了自在的飞翔! 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进入第四个环节。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对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并要求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五、六自然段进行学习方法的再次体验。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这两个自然段举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所以学生自主学习前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

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一定来劲:他们会小组合作,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煞有介事的!每位学生都会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为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在学生画出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示意图以及人字形线路图并实际操练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开凿隧道的示意图以及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的动画。

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解决,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詹天佑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你想对詹天佑说的话。这也与本单元综合学习的小笔头联系了起来,为学生的习作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很简单,两个中心词:杰出、爱国;通过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来突显詹天佑的杰出和创新;通过勘测线路时他的所说、所想、所做来突显詹天佑的爱国热情,说明京张铁路的提早竣工是对帝国主义的有力回击。这一板书,简单明了,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

詹天佑

开凿隧道 创新精神

杰出

设计人字形线路 推、拉

勘测线路 说、想、做

爱国

提早竣工 有力回击

29、六年级一面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设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是初识鲁迅,引领同学们走近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一面》是篇回忆录,他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而遇,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过程。课文在记叙一面的过程中,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抓住最能突出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肖像特点瘦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充分表现鲁迅先生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因为是20分钟的微型课,所以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抓住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不同角度,不同特征的外貌描写,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个性。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次课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 3、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法:对这篇回忆录的教学,我将以启发教学为主,读、说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学习课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默读,观察、练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分析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

  教学程序将这样展开:

( 一)、导入:你了解哪些关于一面的成语?(引出一面之交),课文中是说谁和谁的一面之交?(青年和鲁迅),这样就能轻松简单的引导学生解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 二)、引导分析三次外貌描写的异同及作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有关于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句子,并思考: 作者是通过什么视角、描写了鲁迅先生哪些特征?课件出示要求。(解释视角一词)

2、生默读课文。

需要学生用波浪线划出三次外貌描写的句子,分析体会。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表比较。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概括能力,并汲取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

3、根据板书回顾总结阿累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三)、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

要能描写一个人物,首先要学会观察,我们的作者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1、请班上一名同学作为模特。(同学之间本身比较熟悉,容易观察,又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学生观察找出其特征,并用词语进行描述,教师随机纠正、点拨如何用更好的词语进行表达,将观察特征和词语的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描述。

(四)、布置作业:大家说了这么多,能用笔写下来吗?如果你觉得刚刚你还没观察得太清楚,也可以写你熟悉的一个同学,但是要求不要透露他的名字,把他的特点写出来,明天我们来一个认人大行动。(由于时间有限,只有20分钟,所以不能马上利用课堂进行小练笔,但仍要抓住最想说的时间段,让学生回家进行练笔,并利用小学六年级学生爱猜的心理,开展认人大行动,提高写作兴趣)。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阿累《一面》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也学习了如何用文字来给你身边的人画像,下节课,咱们还将通过这篇课文学习其他人物描写的手法,给我们笔下的人物注入思想和血液!(总结本节课,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五、教学创意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能激起学生对本文的爱好,更好的整体感悟全文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对三处外貌描写作具体的引导分析。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本文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是人物形象得到形神兼备的刻画,对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是很有帮助的。

30、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听课记录

《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 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除常规的语文知识外,本课还有另外三个突出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言行及外貌来反映人物特点;(3)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说学情分析

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生字生词和提问问题的小黑板、教学持图。

五、说教法

1、运用知识脉络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把握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因而导入时有必要从理性角度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和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小学生因为认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再通过看瓜刺猹这幅画面来进行情境渲染,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使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

2、运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首先独立地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学习课文,解决我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因为水平参差不齐,答案肯定不尽一致。这时再通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伪存真。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后,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如叙事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人物形象的把握方法,中心主题的归纳方法等。力图通过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

4、读写结合法。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阅读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那些了解?

(二)整体感知:教师打乱课文写作顺序,学生排序。

(三)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仔细朗读课文,从作者的回忆、相识、相处和离别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组内交流: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班内交流、解读文本。

(1)回忆:沉醉美好的想象,初识那闰土。

出示第一段,反复朗读,教师知道朗读,重点突出动静的变化和朗读特点。

(2)相识:直面散淡的勾勒,再识那闰土。

出示描写闰土的句子。说出闰土的特点,然后指导写作方法:(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哪怕只有寥寥几笔,也能写得活灵活现,不一定要从眼睛头发开始。)

(3)相处:感受相处的情味,烙印那闰土。

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稀奇的事,然后课件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润土是个怎样的人?从那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润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和润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此处重点理解:啊!润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润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润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润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4)、复沓缠绵的离别,长忆那闰土。

一起读最后的离别!然后回到作者回忆的画面,加深闰土在作者心中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 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英武不凡

淳朴天真

见多识广

31、青山不老评课稿听课记录

《青山不老》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教学反思六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二、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学习目标拟定如下: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山林的艰辛和决心。

 三、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的背景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四、教法学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我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

1、品读感悟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让学生谈感受.

2、再出示如今这里绿树覆盖的青山图。

(设计意图;从视觉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如此大的变化后面,凝聚着一位老人毕生的心血,于是引入课题:16 青山不老)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提示:默读(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圈出本课的生字和自己认为不懂的词语。

交流反馈 :1、读记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借助重点词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文章,而且也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也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三)合作交流,初识老人

要求: 默读课文,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标出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交流中抓重点词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细细品味,体会老人年龄之高。)

(四) 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却创造了奇迹。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标出重点词语。

2、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要求: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借助具体数字,精彩句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借助图片,背景资料让学生理解环境之险恶,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的艰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但老人就是这样不懈、不屈地拼搏着,努力着,造福大家。将奇迹在层层深入的阅读中深化让老人的形象在细细品读中高大。同时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 宿)

2、体会青山是不会老的?

首先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指名谈理解)

让学生明白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畅谈中理解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带着这份感动再读这句话。实现了作为教师从学生认知起点出发,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以读代讲,用读去体会、感受老人的艰辛和决心,在读中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溶升华。)

(六)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然后出示(老人的资料)

面对这么一位可敬的老人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要求:思考两分钟,把自己相对老人说的话与大家共享。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吸收和表达相互推进、相得溢彰。)

最后呼吁大家要向马爷爷学习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七)、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 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艰辛

六、教学反思: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与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映衬,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形式的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植树造林的重要,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型原则。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32、月光曲评课稿听课记录

《月光曲》说课稿

《月光曲》说课稿

小河中心学校 张 丽

一、说教材:

《月光曲》是选自语文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展现了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不仅语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极富感染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艺术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引导学生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乐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根据乐曲的旋律,了解乐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美好乐曲的产生不

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场,我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能力,有机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倒叙教学法、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糅合,展开了本课的教学。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设计:

(一)调动情感,激发兴趣。

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历较远,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亲密接触故事内容,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旁观者来看故事呢?我想:有效地搭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对我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上课初始,我有意设计了一个闯关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的片断,并展示一句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随后显示各关内容:1、请你根据乐曲和这一句话,猜一个人,说出曲名。2、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贝多芬吗?(他的生平,或他的著名作品,或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谈谈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学生肯定会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轻松地让学生认识到:贝多芬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他愿意用音乐为穷苦人造福;同时他还是个意志顽强的人,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还能创作出那么震撼人心的巨作,这些作品曾经使许多人振奋精神,鼓舞人们在逆境中扬起生活的勇气。正因为认识的深入,学生在贝多芬高尚情操的熏陶下,个人情感的调动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教师再相机提问:你知道这么优美的《月光曲》,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以此揭题,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二)再现情境,诵读内化。

这篇文章是写《月光曲》的创作过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体描写月光曲的呢?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在具体学习课文时我采用了倒叙教学法,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这一段的重点是了解《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意境,可是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乐曲的琴声、节奏、旋律等,学生仅凭皮鞋匠兄妹俩听到琴声而产生联想的句子来了解乐曲,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为此,在教学重点段时我采用了以读促讲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地品读皮鞋匠兄妹产生联想的段落,然后点学生示范读,读后相互评议(主要从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展开),评议后再试读。在反复多次的朗读后我再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一段文字的感受,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兄妹俩是根据什么想象出这样美好的画面呢?是根据贝多芬弹奏的曲子的琴声来想象的。这琴声有什么特点?应该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还应该有轻有重。这其实就是曲子的旋律呀!那么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说得出吗?

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现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卷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的动画,并配上相应的三个片断的乐曲,组织学生细致观察、讨论,分别引导学生概括出乐曲三个片断的特点:柔和舒缓、有力、高昂激越。教师播放课件引着孩子们欣赏、想象、感悟;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配乐表达乐曲的意境: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一轮皎洁的明月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银光一点点铺在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银光铺满海面,银色的大海显得无比壮观,月亮在缕缕轻纱似的云彩里穿行。突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断地朝岸边涌来,此时的大海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温柔,到处是波涛汹涌

最后请他们轻声跟着老师伴随画面、音乐有感情地诵读,因为前面有了感情朗读的基础,所以有相当的学生已经能够轻松地背诵这段文字了。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为孩子们搭建学习的桥梁,以多媒体手段再现情境,通过各种方式的感情朗读引导他们的情感与文本、乐曲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悟到乐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轻松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不经意间也教会了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的方法,使学生的积累、感悟逐渐内化。

(三)引导探究,情感升华。

如此优美的乐曲,贝多芬创作的灵感是什么呢?肯定有学生说是因为当时的环境(蜡烛吹灭了,清幽的月光照进小屋,屋里显得宁静、明亮、美好。)使得贝多芬产生了灵感,创作出这首曲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这首曲子的节奏、旋律会有如此明显的三个片断的变化呢,这三个片断的旋律跟什么有关呢?我意味深长地提出这个疑问,并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展开探究。故事的起因是贝多芬到莱茵河畔的小镇上演出,一天夜里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当时的心情轻松平静,这正如第一乐段的轻松舒缓;而后当贝多芬听到有人弹奏自己的乐曲以及兄妹俩的谈话内容时,心里十分感动,产生了对盲姑娘兄妹的同情之心,继而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琴,当时的心情无疑有些激动,这正象第二乐段旋律渐强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因为能在这样的小镇上遇到盲姑娘这样的知音而更显激动,因此思如泉涌,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即兴创作《月光曲》,正像第三乐段高昂激越,进入高潮。

这样细细分析,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原来《月光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盲姑娘,贝多芬是为遇到盲姑娘这样热爱音乐、深知音乐的知音而创作此曲的,文章借助穷鞋匠的想象来表达了蕴含在《月光曲》中贝多芬的内心的情感变化。自然而然地,难点就轻松地突破了。那么《月光曲》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我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善良和伟大,善良表现在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伟大表现在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我觉得他的人格很高尚,很让人敬佩!如果贝多芬没有对盲姑娘那种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他肯定创作不出《月光曲》。此刻,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知、明理、悟情、抒怀,在贝多芬美好情感的熏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四)拓展创作,展现个性。

为了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特意设计了一项课后选择练习:请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光曲》的来历,着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写(你可以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或贝多芬,或盲姑娘甚至是皮鞋匠)。届时将选录优秀的作品进入班级的版报、网站,予以奖励。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了此项活动,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的选择学习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