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听课记录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听课记录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听课记录

1、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听课记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第二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只有一个地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学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该单元以抓住文章要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主题展开。《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用的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难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本课的教学。本节说课主要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将这样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亲的人,她给了你生命,哺育你成长,无私的把全部的爱给了你,慷慨的把自己的一切给了你,他是母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你们想过吗?我们全人类有一个共同的母亲,我们世世代代在他的怀抱里生息繁衍,他孕育了世间万物,是一个生命的摇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 地球。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我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他,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呢?你能找出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我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明确课文讲了地球 美丽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方面内容,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服力强,语言准确严谨。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宇航员说: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可爱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的语句体会。

学生明确地球的可爱表现在: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②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③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在品读这些语句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思想感情。如:抓住晶莹透亮、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读出地球的美,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抓住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可敬可亲,用亲切、深情的语气读;抓住无私、慷慨体会地球的伟大,读出感激之情。

之后我会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交流地球的容易破碎表现在哪里?

学生明确地球的脆弱表现在:①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②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还是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品读句子。有两个地方值得挖掘:一个是本来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本来一词说明因为人类的破坏,现在地球上的部分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再生,不能长期给人类作贡献了。另一个地方是生态灾难,虽是平平淡淡的四个字,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担忧和震撼。

进而我会追问:地球这样脆弱,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去?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来分析。

引导学生找到5到7自然段,明确科学家已经证实,地球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唯一星球,呼吁我们应该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保护地球。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这是学生的情绪已是汹涌澎湃,他们肯定迫切的想告诉人们要爱护地球妈妈。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思考学了课文,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通过知识的延伸讨论,为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节课我计划安排一道课后作业:

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一份保护地球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形式不限,要求表达真情实感。

这样的作业既能很好的拓展学生思维,又能把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要求是合理、简介、明了,能突出课堂所讲重点。所以我将这样安排板书内容: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画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听课稿,分享画听课感受和记录

画评课稿第一篇: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刚刚学完拼音开始进入识字教学不久,对拼音掌握的还不算牢固,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的同时也在巩固拼音。而课文所学的生字较难较多,所以教学生字时不能一下子出示所有的生字逐个学习,应结合图画抓住重点字进行理解记忆,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识记。让学生读读课文,画出不懂得词句,先同学之间答疑,教师再结合图画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近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生字。

2、知道远近、有无、去来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导入: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两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学生猜一猜,互相交流。)

这两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2、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学生动脑筋猜。

师:这是一首谜语诗,也是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的新课文,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3、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

4.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

(一)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二)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一)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

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 有色。)

(二)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

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 无声。)

(三)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

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

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 还在。)

(四)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

(板书:人来不惊。)

三、初读今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瞅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瞅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先教师播放优雅的今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今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圈画出本课的生子,用同位互读,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稳固读音。

其次,去掉拼音读课文。最后和生字宝宝交朋友(读:生字有音节和无音节;写:远和惊)

四、诵读今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

2、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当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来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和它打个招吸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

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先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闭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五、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闯关游戏(闯关胜利可获得奖品)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

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六、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评课稿第二篇:

《画》说课稿

《画》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一、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 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 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都能够理解其义。

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2~3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近读成j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在这一教学环节,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读好:

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 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 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读懂: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无声、花还在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

4、读背: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

通过读准、读好、读懂、读背这四部曲的层层深入,完成了读的教学目标。

三、本课的字词我是这样处理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间就把生字记住了。

然后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来,反复练读,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读的时候及时正音。然后把拼音擦了,再练读。接着我安排了一个送信的游戏,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来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声朗读,读对了,大家一起跟读,读错了,让其他人送信。学生们在学中玩,个个兴趣盎然。这些都是巩固识字效果的方法,让生字不断再现,不断重复,反复强化。在教学中创造各种再现重认的机会,尤其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把已经学过的生字进行温习巩固。

本节课要学生会写两个生字人、火。写字时,首先还是要规范写字姿势,这是他们入学时就反复强调的。写字姿势不正确,事虽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写字前要求学生背写字姿势很重要,身体做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这样耳提面命,时间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其次要着重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笔顺来写。最后要求写好每一笔,摆好每个字的结构。每课书后面都有描一描,写一写。我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自己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让学生书空,书笔画,再描一描,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一写,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我这样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指教。

3、ie üe er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ie e er听课稿,分享ie e er听课感受和记录

ie e er评课稿第一篇:

《ie e er》第一课时说课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会复韵母ie、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

3、能正确拼读声母和复韵母ie e组成的音节。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复韵母ie、e和特殊韵母er的音形,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区别韵母ie、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用法。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情趣复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拼音朋友,前几天我们又认识了6个复韵母,我们来认一认他们吧。

出示:ai ei ui ao ou iu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正。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三个新的复韵母朋友。

二、故事贯穿教学ie ue

1、学习ie和ye

  师: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三个复韵母朋友,他们在沙滩上玩,d、t、n、l也要跟我们去。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哦,那边有一棵什么树呀(椰子树),是谁在爬树呢,只见他爬上去又滑下来,爬上去又滑下来。那不是ei 吗,d、t、n、l兴奋地大喊:嗨!小 ei ! 没想到他转过头奇怪地说:你们认错人了吧。那他是谁呢

出示ie

师:原来是ie,,哪位小朋友认识他,来介绍一下。指名读,范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原来他跟ei 是双胞胎,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指名说,区别读。

师:ie说,我还有一个好办法让你们记住我,因为我会变魔术呢,我可以把小I就变成了大y。

板书:ye

师:你们还认识他吗,他还是读ie 。但已经变成整体认读家族的成员了,跟他打个招呼吧。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师:ie的本事真大呀,还会变魔术,所以老师要奖给他四顶帽子,带上了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师:d、t、n、l现在和ie成了好朋友,你看他们手拉手出来了,他们成了朋友怎么读呢?(卡片出示,指生拼读,范读,齐读)谁能选择一个找朋友或联系生活说话呢?指生说。

2、学习ue

师: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太阳公公回家了, ie也回家去了 ,d、t、n、l继续在拼音乐园里玩。你们看,月亮姐姐出来了,咱们跟月亮姐姐打个招呼吧。

生齐说:月亮姐姐,你好!

  师:月亮姐姐特别喜欢上课专心听的小朋友,瞧,她看着小朋友呢。(组织教学)

  就在这时d、t、n、l突然听到有人在哭,会是谁呢?

出示ue ,

师:哪位小朋友认识她。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d、t、n、l他们连忙过去问他为什么哭?n、l拉着他的手叫他别哭了,n、l和ue在一起该怎么读呢?(出示音节,指生拼读,范读,齐读)

师:j、q、x听到ue的哭声也过来了,ue见到j、q、x马上把眼泪擦掉了,该怎么读呢?(卡片出示音节,指生拼读,范读,齐读)

3、学习yue.

  师继续编故事:你们知道ue 刚才为什么哭吗?原来她因为贪玩,忘了回家的路了。可是d、t、n、l、j、q、x都不认识他的家,他又开始哭了,怎么办呢。这时候,大y走过来对她说:我认识你家,我带你回家去,但有个条件就是把你的眼泪擦去。ue 一听连忙擦去眼泪。

板书:yue。

师:大y带小ue 还读ue,只是成了整体认读家族的成员了。来,跟她交个朋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带上帽子后,你还能认出她吗。带调读,并选择一个说话或找朋友。

三、猜谜引出er 的教学

  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

   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指名说(耳朵)

  师:耳朵能帮我们干什么呢?

  生:听故事,听老师讲课

  师:看哪位小朋友用好自己的小耳朵了,认真听了。(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最后一位拼音朋友就是er,耳朵的耳读第一声就是他的名字。

      范读,跟读,练读,指名读,正音,开火车读。

  师:这位小er很特别,他不像其他韵母喜欢跟声母交朋友,他喜欢独来独往,人们都叫他特殊韵母。瞧,他带着帽子走来了。带调读er的四声。并选其一联系生活说话。

四、小结巩固

 师:今天,咱们在拼音乐园认识了不少拼音朋友,该回家了。咱们来点一下名,送他们回家吧。

 出示:ie ue er

    ye yue 开火车读,齐读。

五、看一看,描一描,写一写

 完成作业本中的抄写,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


ie e er评课稿第二篇:

《ie e er》说课稿

一.说教材

《ie e er》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第11课的内容。

本课共有五个部分:第一是复韵母ie e特殊复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与er的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插图,用以提示字母的读音;第二是声母与e的拼音练习;第三是看图拼读音节词语;第四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读句子;第五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本课着重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ie e与ye yue的内容。

二.说学情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较短,无意性注意占主导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情境中 学习,从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正确认读、书写它们的四声音节。

3、掌握J、q、x与e相拼时,上两点省略,变成jue、que、xue。掌握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四、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ie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区别iee和yeyue,学会er的发音,掌握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五、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我让小老师领读生字,以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爱读乐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要去拼音王国里做客了。出示学过的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看看那个小朋友还记得他们啊,指名小组开火车读,读对后以小组加分作为奖励。

生:小组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小组加分鼓励。

2.今天我们再学习2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还有两个整体认读音节。谁有信心能学好!真棒!

3.出图。过渡:在这幅图中就藏着我们的新朋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第一个发现他们(生答)。

4.这就是今天我们将学习三个新的复韵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ie

1.生看图说话。过渡: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拼音宝宝,看,图上画了什么?(出椰子树图)

2.讲解发音方法:椰子树的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ie。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发音,睁大眼睛看老师嘴型的变化,老师先发i,(你们也把口形摆出来,老师来看看谁的小嘴巴最灵活)然后快速的滑到,以e的口型结束,师范读,生跟读,开火车读。

3.区分ie、ei。我们小朋友已经跟新朋友ie打过招呼了,它跟我们以前认识的一个复韵母宝宝长得特别像,它是ei,原来他们是双胞胎兄弟,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他们?(随生出儿歌:i在前,e在后,ie ie ie;e在前,i在后,ei ei ei。)

4、那声调帽子该给谁戴呀?我们来复习标调歌。

5、拿出练习卡,拿出铅笔给ie带上声调帽子。

6.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e。

过渡:ie是复韵母,他不能单独给汉字注音,这可把ie难住了,他们想啊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一天,e对i说:你的读音和大y的读音差不多,你变一下,我们不就可以成为音节了吗?那好吧。于是,小i就把身子一晃,变成了大y,ie也就变成了ye,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音节了。谁会读这个音节?(指名读,齐读),ie变成音节后就加入了整体认读音节家族,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请完成练习卡写出相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7. 给这个音节带上声调的魔法帽子,谁会读?(出示:ye ye的四声,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8.生活的语言中,有哪些词语带有ye的四声?同桌合作一起找找看。

小ie也给我们带来一首歌谣,让我们一起来读: yē椰子树上椰子大, y爸爸摘下爷爷尝。 yě我也赶紧去帮忙, y拿起叶子挡太阳。(出课件)

(三 ) .学习e

1. 看图上有什么?(出课件月亮),孩子们,月亮在你心中像什么呀?(指生答)

2. 瞧,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拼音宝宝坐着月亮船来了,谁会读。

3. 你是怎么读的?先读再读(师引:先发音,很快地向e滑动。重e轻,就成了e。)

4. 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大家仔细观察他的嘴巴是怎么变化的,跟他读。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来记住他?四人小组说一说,比比谁的方法好。(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6.声调帽子究竟给谁带呢?借助《标调歌》来给他带上帽子,并自己读一读自由读、齐读四声。

7. 小e看到小ie成为音节能帮汉字注音,也想成为音节,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朋友,不由得哭了起来,这时,大y看见了,走过来说,快别哭了,我来带你去玩。 e一听,笑了起来,拉起大y的手,赶紧把眼泪擦掉,开开心心的走了。他们这对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e(边说边用卡片示范)出示四声调图片(分大组读)

8. 不但和大y在一块儿把眼泪擦去,回忆一下,见了谁也把两点给藏起来了?(小小有礼貌,见到jqx,墨镜就摘掉。) 在这里的e和我们的jqx交朋友的时候也把眼泪擦掉了。J、q、x与e相拼时,上两点省略,变成jue、que、xue。出示相应的音节,认读音节。

(四)、学习er

1.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是不是很累啊,那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放松放松。猜谜语:圆圆脑袋一座山,兄弟两人住两边,各种声音能听见,从小到老不见面。 (耳朵)

学生猜,举手回答 。

2. 小朋友们课真聪明啊,答对了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韵母er。现在跟着老师读一遍。教师读,生跟读。

3 . 指导发音方法:发音时舌头往上卷。(做手势,练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 师:er很特殊,第一他有一个单韵母和声母组成,第二从来不和声母交朋友,总是自己单独成为音节,我们把它叫做特殊韵母。 出儿歌,跟读,齐读:er是一个小淘气, 不和声母在一起, 只和声调做游戏, 独自注音就可以。

5. 同桌合作,给他带上声调帽子再读一读,并组词。

(五).小结: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不少拼音朋友,咱们来点点名,出示所学内容,齐读。

(六)、 指导书写:

1、过渡:小朋友们,三个小伙伴有些累了,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他们四线三格的家吧,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要让这些复韵母在拼音格里呆的舒服,应该注意什么呢?(复韵母虽然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可他们是一个整体,要紧紧挨在一起不能分开,所以要写得紧凑些,还要呆在拼音格的正中间,两边不靠墙,这样才舒服。)

2.那你会写哪个呢?来当小老师教我们写写吧。(生说师范写)

3.描红,在汉语拼音本上写各写两个。(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评价。(老师选一名学生写的作评价,小组内评价。)《ie e er》说课稿

一.说教材

《ie e er》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第11课的内容。

本课共有五个部分:第一是复韵母ie e特殊复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与er的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插图,用以提示字母的读音;第二是声母与e的拼音练习;第三是看图拼读音节词语;第四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读句子;第五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本课着重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ie e与ye yue的内容。

二.说学情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较短,无意性注意占主导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情境中 学习,从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正确认读、书写它们的四声音节。

3、掌握J、q、x与e相拼时,上两点省略,变成jue、que、xue。掌握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四、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ie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区别iee和yeyue,学会er的发音,掌握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五、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我让小老师领读生字,以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爱读乐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要去拼音王国里做客了。出示学过的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看看那个小朋友还记得他们啊,指名小组开火车读,读对后以小组加分作为奖励。

生:小组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小组加分鼓励。

2.今天我们再学习2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还有两个整体认读音节。谁有信心能学好!真棒!

3.出图。过渡:在这幅图中就藏着我们的新朋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第一个发现他们(生答)。

4.这就是今天我们将学习三个新的复韵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ie

1.生看图说话。过渡: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拼音宝宝,看,图上画了什么?(出椰子树图)

2.讲解发音方法:椰子树的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ie。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发音,睁大眼睛看老师嘴型的变化,老师先发i,(你们也把口形摆出来,老师来看看谁的小嘴巴最灵活)然后快速的滑到,以e的口型结束,师范读,生跟读,开火车读。

3.区分ie、ei。我们小朋友已经跟新朋友ie打过招呼了,它跟我们以前认识的一个复韵母宝宝长得特别像,它是ei,原来他们是双胞胎兄弟,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他们?(随生出儿歌:i在前,e在后,ie ie ie;e在前,i在后,ei ei ei。)

4、那声调帽子该给谁戴呀?我们来复习标调歌。

5、拿出练习卡,拿出铅笔给ie带上声调帽子。

6.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e。

过渡:ie是复韵母,他不能单独给汉字注音,这可把ie难住了,他们想啊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一天,e对i说:你的读音和大y的读音差不多,你变一下,我们不就可以成为音节了吗?那好吧。于是,小i就把身子一晃,变成了大y,ie也就变成了ye,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音节了。谁会读这个音节?(指名读,齐读),ie变成音节后就加入了整体认读音节家族,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请完成练习卡写出相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7. 给这个音节带上声调的魔法帽子,谁会读?(出示:ye ye的四声,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8.生活的语言中,有哪些词语带有ye的四声?同桌合作一起找找看。

小ie也给我们带来一首歌谣,让我们一起来读: yē椰子树上椰子大, y爸爸摘下爷爷尝。 yě我也赶紧去帮忙, y拿起叶子挡太阳。(出课件)

(三 ) .学习e

1. 看图上有什么?(出课件月亮),孩子们,月亮在你心中像什么呀?(指生答)

2. 瞧,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拼音宝宝坐着月亮船来了,谁会读。

3. 你是怎么读的?先读再读(师引:先发音,很快地向e滑动。重e轻,就成了e。)

4. 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大家仔细观察他的嘴巴是怎么变化的,跟他读。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来记住他?四人小组说一说,比比谁的方法好。(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6.声调帽子究竟给谁带呢?借助《标调歌》来给他带上帽子,并自己读一读自由读、齐读四声。

7. 小e看到小ie成为音节能帮汉字注音,也想成为音节,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朋友,不由得哭了起来,这时,大y看见了,走过来说,快别哭了,我来带你去玩。 e一听,笑了起来,拉起大y的手,赶紧把眼泪擦掉,开开心心的走了。他们这对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e(边说边用卡片示范)出示四声调图片(分大组读)

8. 不但和大y在一块儿把眼泪擦去,回忆一下,见了谁也把两点给藏起来了?(小小有礼貌,见到jqx,墨镜就摘掉。) 在这里的e和我们的jqx交朋友的时候也把眼泪擦掉了。J、q、x与e相拼时,上两点省略,变成jue、que、xue。出示相应的音节,认读音节。

(四)、学习er

1.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是不是很累啊,那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放松放松。猜谜语:圆圆脑袋一座山,兄弟两人住两边,各种声音能听见,从小到老不见面。 (耳朵)

学生猜,举手回答 。

2. 小朋友们课真聪明啊,答对了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韵母er。现在跟着老师读一遍。教师读,生跟读。

3 . 指导发音方法:发音时舌头往上卷。(做手势,练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 师:er很特殊,第一他有一个单韵母和声母组成,第二从来不和声母交朋友,总是自己单独成为音节,我们把它叫做特殊韵母。 出儿歌,跟读,齐读:er是一个小淘气, 不和声母在一起, 只和声调做游戏, 独自注音就可以。

5. 同桌合作,给他带上声调帽子再读一读,并组词。

(五).小结: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不少拼音朋友,咱们来点点名,出示所学内容,齐读。

(六)、 指导书写:

1、过渡:小朋友们,三个小伙伴有些累了,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他们四线三格的家吧,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要让这些复韵母在拼音格里呆的舒服,应该注意什么呢?(复韵母虽然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可他们是一个整体,要紧紧挨在一起不能分开,所以要写得紧凑些,还要呆在拼音格的正中间,两边不靠墙,这样才舒服。)

2.那你会写哪个呢?来当小老师教我们写写吧。(生说师范写)

3.描红,在汉语拼音本上写各写两个。(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评价。(老师选一名学生写的作评价,小组内评价。)

4、b p m f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4px;">b p m f听课稿,分享b p m f听课感受和记录

b p m f评课稿第一篇:

《bpmf》说课稿

一、说教材

《b、p、m、f》是汉语拼音第3课。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图。假日里,大家爬上山坡(p)看大佛(f)。一位小朋友要用手摸(m)大佛,爸爸告诉他:喇叭里正广播(b),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情境图主要用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声母b、p、m、f及其表音表形图,教材以活泼生动的卡通画形式将b、p、m、f四个声母呈现给学生,旨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记住四个字母。第二部分是声母b、p、m、f及其表音表形图。第三部分是声母bpmf的笔顺图示及其在汉语拼音四线格中的书写。第四部分是两拼法示意图以及bpmf与单韵母a、o、e、i、u组成的音节。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够准确拼读由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3、教学带调拼读。

二、说教法。

(一)复习导入

1、出示6个单韵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出示带调的单韵母卡片,让学生按顺序、逆序、乱序认读,有意识引导带调直呼。

(二) 学习新课

1、观察图画,引出词语。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景物。图上的人物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讲图意:我和爸爸、妈妈去游览观赏古迹,在山坡上看到大佛。教师相机板书:b bɑ。领读两遍,并告诉学生b bɑ是一个音节词。

2、分析音节,教学声母。

(1)先告诉学生:b bɑ这个词是由两个bɑ组成的。一个bɑ就是一个音节。

(2)分音。教师拉长声调慢读bɑ,让学生听后辨出bɑ是b和ɑ组成的,分出声母b。

板书:bɑ(初步揭示声韵拼合的规律,为学生拼读音节打下基础。)

(3)b的发音。发音轻短,注意双唇成圆形,重在示范,让学生看教师口形,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组读、指名读。

3、声韵连读,训练直呼。

(1)学生观察bɑ相碰的过程,形象感受猛一碰的意思。

(2)引导学生试读,体会声韵相碰。

先告诉学生声韵连读时,要把声母读得越轻越短越好。直呼时,先慢后快,逐渐达到脱口而出(补充板书:bɑbɑ)。教拼音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教师示范、领读、指名读,反复训练。(这种训练方法便于体察和运用声韵拼合规律,既适用于拼读,也适用于直呼音节。)

4、练习四声,掌握声调。

(1)板书bā b bǎ b。引导学生观察并记住声调要标在单韵母上,然后示范读、领读、开火车读、顺序读、逆序读、乱序读,读准为止。

(2)听音辨调练习。教师或学生说一个带调的音节,请其他同学辨别是第几声。如,教师拍手道:同学们,我问你,b b第几声?学生拍手对答:张老师,告诉你,b b第二声。

5、组词说话,发展语言。

(1)从bā b bǎ b中选两个音节分别组词语,如:八路军、八个、拔河、拔萝卜、一把椅子、打靶、爸爸等。

(2)读b bɑ,告诉学生不加调号的音节读轻声,轻声要读得轻短一些。

(3)用b bɑ一词练习说话。(这一环节使学生觉得汉语拼音学来有用而且有趣,既激发了学习汉语拼音的情感,又发展了语言。)

6、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运用直呼bɑ的方法换韵直呼。试着拼读b和o、b和i及b和u。(引导学生自己体会,便于掌握方法。)

板书:bɑbɑ

obo

ibi

ubu

(2)在训练学生直呼bo、bi、bu的基础上进行四声练习。

7、指导书写,要求规范。

(1)教写b。教师先板书,边板书边口述笔顺:竖、右半圆。并强调指出b占上中格,但上格只占一半。然后指导学生练写,检查指正。

(2)指导学生写b bɑ,指出每个音节的声、韵母不要离得太远。

在练习写的同时,可指名在黑板上练写,然后大家评,教师指正。

8、借助拼音,独立认字。

(1)出示爸爸这个汉字词语,问学生:你们认识吗?

(2)再出示音节b bɑ,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出汉字。并鼓励学生:你们学会了拼音,就能借助拼音认识很多的汉字。(让学生品尝学会汉语拼音能帮助认字的快乐。)

9、寓教于乐,综合练习。

(1)用抽卡片的办法,认读学过的音节。齐读、开火车读、竞赛读(指名抢认教师不断出示的卡片,最后看谁读得又准又快又多,并让全班同学当裁判,引导大家参与)。

(2)师生和着节拍,拍手进行儿歌问答,巩固学过的声调与音节。

(3)做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学过的音节。具体做法是: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棵树(或课前画好),把写有音节的卡片剪成苹果状粘在树上。然后引导学生:满树的苹果又红又大,多么惹人喜欢。你们看,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音节,请两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来,老师念一个,你们谁先认准了谁就摘。其他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他们俩谁摘得又快又准,谁摘得多,谁就是冠军。(在快乐的竞争中学习,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注:(1)上述声母和单韵母音节教学法仅供参考,教师在直呼音节训练时,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其他的直呼训练方式。

(2)不具备直呼条件的班级,可以在教好声母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拼读,在熟练以后尽可能让学生去直呼。

三、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去秋游的情境,为整节课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拼音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b p m f评课稿第二篇:

《b p m f说课稿

一.说教材

《bpmf》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部分汉语拼音的第三课。本课配有1幅大图和9幅小图,前四幅小图是配合教学的情境图。图上画有小女孩听广播、男孩爬山坡、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和老爷爷拜佛四幅图,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bpmf四个拼音字母,4幅插图都以线条表示4个字母的形体,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教学重、难点:我把引导学生读准bpmf四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为学习重点,会读出带调音节的音为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二、说教法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看图说话,猜谜语、运用适当的评价语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课配有多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之间的联系,达到认读记忆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学尝试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完各字母的读音后,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一起读读。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2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创设情景、学习b p m f音形

1.看图说话引出b。

(1).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b这个音读得又轻又短。( 师范读、领读,正音。 )

(2)、启发学生看图:b像什么?b的一竖像收音机拉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读顺口溜:我听广播b、b、b 。

(3)学习b和ɑ的拼音。

2、教学声母p:

(1)看图说话引出p。

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双唇紧闭,突然张开嘴唇,把气送出,发出p音,要轻而短 )

(3)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4)指导学生看图,指名说p像什么?(小旗像p的形状 )

(5)学习p和a的拼音 :(1)看图引出p。图上画着什么?( 他们在爬山)

3、教学声母m

(1)看图 图上画了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两个小朋友在两个门洞之间玩躲猫猫的游戏。说说 m 像什么?(像两个门洞 )

(3)发音(轻短) 两个门洞m m m m

(4)试着认读课本下边的音节学习m 和a的拼音

4 教学声母 f

(1)看图 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呢?

(2)认形 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去拜佛。说说 f 像什么?(f像拐杖

(3)发音 拐棍拐棍f f f f

(4)试着认读课本下边的音节f 和a的拼音

三.指导书写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p、m、f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的漂亮,好吗?

1.指导书写b: 让学生观察老师的示范写法,并且学生能准确说出笔顺、位置 ,并在自己书的下面练习,老师观察进行个别辅导 。

2.指导书写p: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观察后同桌同学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

四、课堂小结

最后一环节中,再次利用学生感性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

五、板书设计

b p m f

5、 金木水火土评课稿听课记录

《金木水火土》评课稿

一、识字教学。

1、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并结合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老师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形成学生识字的良好氛围,

例如:在引入金木水火土几个字时,老师利用通过图文的结合,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识字,让孩子们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特别是图演变成汉字的动画过程,,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识字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低年级识字要把识字与看图和生活认识结合起来,利用汉字的演变图,在听读中识字,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识字。

例如:在识字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口、眼、耳、脑、手等多种器官参与识字,充分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

在课中采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识字,特别适合低段孩子的识字规律。如课前的摘苹果游戏,课后的小猴子过河的游戏。

识字方法很形象也很直观。例如根据太阳图引出日,月亮的形状引出月字,大山的图让学生认识山这个字。

引导学生认识了金木水火土几个字后,又让学生组词再说句子。将识字教学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走入学生的生活中 。

二、写字教学。

作为低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认真书写的习惯 。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写字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孩子喜欢写汉字的愿望,掌握基本笔画,按笔顺规则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老师能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写字教学, 在写字过程中,老师充分让孩子把小手笔画起来,小嘴动起来,眼睛认真看。老师在课堂中真正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

例如,在教孩子书写日、山、田三个字时,让学生观察视屏课件,观看汉字的演变过程,再看老师书写,然后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说笔画名称 , 最后,孩子动手在田字格中书写,还要边写边说笔画名称。在这一过程,老师指导的很到位 。不管是笔画名称,每一个字的起笔落笔,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都指导的很明确。学生写完后教师及时评价展示。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个学生,写字的自信心 。并且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了写字的快乐。

例如:山字教学中,刚好三座山峰就是山字的三笔,老师先让学生观察那座山峰最高,书写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如何正确书写。

如果,每位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做到这样细致,我想我们的孩子以后的书写基本功应该是很扎实的。

6、小蜗牛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听课稿,分享小蜗牛听课感受和记录

《小蜗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蜗牛》是一篇童话。课文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了插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结合图片、生字的偏旁认识4个生字。(完成课后习题2的要求)

2.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感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在交流中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4. 通过故事认识到小蜗牛没完成妈妈要求的原因,学会珍惜时间。

5. 学写对、妈两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的感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突破策略:

这篇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点鲜明的插图,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生活经验以及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和阅读,在反复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书写生字时,可通过教师的范写、学生的书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以及掌握书写规律。

六、教学流程

(一)导学设疑,激趣感悟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 这是可爱的小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你们对蜗牛有哪些了解?

3.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小蜗牛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谜语引入、结合生活体验走近蜗牛,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解疑释困

1. 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蜗这个字吗?

2. 结合插图认识芽、草、莓、蘑、菇五个生字。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图片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完成了课后练习二。

3. 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他都读对了,你就夸夸他;如果他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4. 认读句子和词语。

(1)认读句子。

课件出示: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2)认读词语:住在 好久 蜗牛 玩吧 爬呀爬

5. 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引导学生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6. 它们说了什么呢?蜗牛妈妈的话用 画出来;小蜗牛的话用 画出来。

7. 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8. 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9. 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提醒学生要学会珍惜时间。

10. 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

认读词语碧绿碧绿。想一想:在文中是形容什么的?为什么用碧绿碧绿的,而不用碧绿的?当树叶全变黄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金黄金黄)的树叶。你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11. 分角色朗读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三次对话,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12. 小蜗牛看到树林里的小树有什么变化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树长绿叶、树叶变黄、树叶全掉的图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小蜗牛的话,并且借助书中图画,学生很容易地知道了小树的变化是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比较加强对词语的理解,促进语言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当小蜗牛把它看到的告诉蜗牛妈妈时,妈妈说了什么呢?课件出示: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14. 指名读蜗牛妈妈说的话。

15. 听了蜗牛妈妈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小蜗牛经历了夏天、秋天和冬天)

点拨:小蜗牛爬呀,爬呀,在它爬行的过程中,四季悄悄走过。请你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课件出示:

春天到了,_____了。

夏天到了,_____了。

秋天到了,_____了。

冬天到了,_____了。

16. 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说说四季里大自然的变化,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观察的好习惯,相机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17.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对妈。

强调:这两个字的左边有变形,作为偏旁要写得瘦一些,为右边让位置。 对:左边的又捺变点,右边的寸横变短。 妈: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往右上略斜。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一个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观察发现、认真实践的过程。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把相同结构的生字对妈放在一起指导,是让学生发现书写的规律,掌握规律去写字会事半功倍。

(三)拓展延伸,迁移升华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参照板书说一说。

2. 把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设计意图】通过给爸爸妈妈讲故事,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在课外进行复习、巩固,锻炼口语复述的能力,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所学,为亲子阅读做日常铺垫

七、板书设计:

《小蜗牛》说课稿

八、谈效果

一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本节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又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7、项链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听课稿,分享项链听课感受和记录

项链评课稿第一篇:

《项链》说课

提要:文学欣赏课的目的是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如何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呢?我在教学《项链》一文时,着重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思维的翅膀;二是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文学欣赏教学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文学欣赏教学中,我们应该这样定位教学目的:在文学欣赏教学中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如何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呢?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文学精品《项链》一文时,我着重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二是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在学习作者巧妙构思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第二课时,通过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其人的赏析,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不受作者创作意图的束缚,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见仁见智,自由评说。创新需要想象,也需要理性思考,两者同样重要。

我这样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先让学生在座位上七嘴八舌地复述课文情节(课前已布置过自读)。这种热启动既是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为了使学生一开始就动口、动脑,进入学习状态,使自己胸有成文,为下面的讨论作好知识准备。复述之后,让学生聚焦结尾,观看结尾部分的课本剧录像,然后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是耍了一个花招,欺骗读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具体说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以前后两桌为一小组,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最后每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教师不随意插话,尽可能让他们相互补充,自我完善。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了以下结论:作者没有耍花招,更没有欺骗读者。联系全文,就会发现前面已经有三处伏笔了,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叮嘱贵重的东西借给人家,总要叮嘱一番,这是人之常情;二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验明一下正身,这说明借出的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三是当玛蒂尔德拿着空盒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所以,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似乎很意外,但掩卷回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并没有耍花招欺骗读者。相反,倒显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学生领悟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和项链之假的必然性后,再让他们展开自由想象: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会发生什么?请你大胆地往下推想(要有情节)。每人先自己想,然后小组交流。交流时要求其他同学以欣赏的态度倾听。最后每小组推出一位最有新意的参加全班交流。教师则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想象内容,即使荒诞,也不表示出不屑,允许他们胡说八道。对特别有新意的还要带头鼓掌。

交流过程中,学生新意迭出,高潮不断。下面摘录几个想象的要点:1、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回了三万五千法郎,过上了浪漫幸福的生活。2、玛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她的精神崩溃了,整天念叨着:项链,假的!项链,假的!从此,她的身影出现在精神病院里。3、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最后不得不诉诸法律,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大战。4、玛蒂尔德取回了那挂付出了她十年心血的项链,拿到珠宝店去换钱,可对方却告诉她:这串项链是假的,至多值300法郎!

交流结束后,教师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刚才我们想象丰富,新意迭出,可作者却戛然而止,不再往下写,这是为什么?先让同学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这基础上,教师作一个理论性较强的概括,以提高学生的层次:刚才我们能接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文学欣赏上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假如作者再往下写,就剥夺我们的思考了,让我们每个读者都接受他唯一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法国文学评论家圣勃夫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小说创作也一样,需要创设一个空筐结构,留下许多东西让读者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读者有想象的最大主动性和自由度。

对课文结尾多次聚焦之后,再让学生总结,归纳本文结尾的特点。这次不作讨论,想好就说,自由发言。同学发言意思如下:本文构思非常巧妙,结尾有两个特点,一是似乎在意料之外,可掩卷回思,却又发现在情理之中;二是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至此,学生对本文巧妙的构思已有了清晰的把握。根据读写一体、以读促写的原则,我让他们进行写作迁移训练,提供两篇构思巧妙却已删去结尾的小小说,让他们根据巧妙结尾的两个原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戛然而止,回味无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小小说接上龙尾。答案只要符合两个原则就行,不求标准、唯一,力求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解放学生的心灵和智慧。限于篇幅,两则训练内容略去不说。

第二课时。通过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其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理性思考。赏析分两个目标:一、还原性目标。即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者的用意。作者可能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读者要能将另七分用意也领悟到,还原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原貌。二、创新性目标。不受作者创作意图束缚,不受既定结论影响,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第一步,进行还原性赏析,领会作者原意。

领会的途径是作品的语言(切忌脱离语言架空分析)。着重从两种描写入手,一是心理描写,二是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方面重点赏析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从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到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赏析方法是让同学闭上眼睛,静听这段话的配乐朗读(配上富有温馨情调的钢琴曲,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让主人公的种种梦想场景活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然后教师抓住梦想一词,问同学:刚才我们美美地畅想了一番,感受到了玛蒂尔德丰富的想象力。可作者为什么用梦想,而不用想象或联想?为准确把握梦想一词的含义,可让同学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上有两个义项:①妄想,空想;②渴望)。查阅之后再问:玛蒂尔德的梦想,是词典义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还是兼而有之?用上这个词,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同学先自由讨论,之后再抽请一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同学发言意思如下:玛蒂尔德的梦想,两个词典义兼而有之。首先,她是在妄想、空想,想象的事情不太可能实现;其次,她虽然是空想,可却又渴望实现。这就表明了她的自不量力,预示了悲剧的必然发生。

动作描写方面则重点赏析玛蒂尔德借项链一节(从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恼到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赏析之前,教师先作个引子,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品味: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借项链一节是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的片断,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请各位好好欣赏,细细品味,并向同学介绍你的感受,让大家共享。欣赏品味时给他们较充分的时间,不能太仓促。时间差不多了,就让同学自由发言(不点名,不推选),发言力求完整,教师不作插话。

同学的发言大意如下: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这种激动与惊喜绝不亚于一个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快要渴死的人突然见到一泓清泉时的心情。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她真是又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现在竟然变成现实了!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可没想到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这可太意外了,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上面赏析了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了解了她的性格,然后就可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展开讨论: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请用层层挖掘的方法找出一连串的根源,并依次排列。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找相应的语句,用层层挖掘的方法将一连串的根源逐层清理出来,然后前后两个小组互相辩论(全班同时进行),以进一步理清思路,取得共识。全班同学经过讨论,取得的共识如下(教师稍加润色):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所以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第二步,进行创新性赏析,超越作者,冲破框框。

教师先作引导和说明:刚才我们领会了作者的创作原意。其实,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总会在阅读时进行再思考、再创造,形成自己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超越作者,冲破框框,不受作者创作意图的束缚,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开展自由讨论,来个玛蒂尔德其人大家谈,见仁见智,自由评说。每人先独立思考,然后主动站起来亮观点,找同伴,拉帮结派,再按观点分组,由主动亮观点者牵头,让同一观点的人坐到一起去,共同研讨,继续完善自己的观点,力求自圆其说。最后请每个观点的领头人上台演说,阐述本组的观点。

同学演说过程中气氛活跃,掌声阵阵。阐述的观点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面兼有的。下面摘录几种正面观点(以下表达借鉴了马化宇、梅春燕老师的一些语言)

诚实守信观。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使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因祸得福,无意中成了受惠者。

勤劳坚强观。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杂货店,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艰难的钱。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

纯洁高尚观。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压倒所有的女宾。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欢乐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这表明,玛蒂尔德来参加晚会只是为了展示美貌,让自己唯一的价值得到承认。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可她没有这样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洁的荷花。

热爱生活观。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此进行鼓励性小结: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要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同时又要敢于超越作者,冲破框框,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文学欣赏课,应该是浪费而富有创造性的,让我们共同朝这个方向努力。

以上是笔者对《项链》一文的设计例说。本设计试图克服目前文学欣赏教学中的四个弊端,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一人独霸课堂,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欣赏;二是脱离作品语言,想当然地架空分析;三是以封闭式的标准化训练代替开放性的多元化欣赏;四是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与花样上的翻新,忽视文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内涵,务虚不务实。

当然,本文也只是一种不成熟的思考和尝试。其实,每篇文学作品都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同一篇文学作品不同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只要以人为本,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心灵和智慧,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尽情的释放,就可算是成功的文学欣赏课。

项链评课稿第二篇:

一、说教材

《项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 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 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课文如同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 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 的项链,非常传神。作者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 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二、说目标

1、认识蓝,又等11个字,会写和并认识禾木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三、说结构

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闷的,特别是语文课堂更应该是生动的、活的课堂,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保持课堂活力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活动与游戏了。所以我利用闯关走迷宫,青蛙跳荷叶等形式,将第一课时中的生字学习设置成形式多样化,让学生不断克服难关,不断得到成就感,在每个生字学习中,我设置了不同的活动,以此来让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

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我认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重在积累。如果是单一的死记硬背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也将事倍功半,所以我主要采用了游戏活动法,寓教于乐。

五、说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采用了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问答法。

六、说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项链吗?你们见到的项链都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呀有一个小娃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串项链,你知道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那我们一去看看课文吧。

二、课件出示本课的插图

板书课题《项链》,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及自然段。

四、生字学习

(一)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ln yu xio zhe xinɡ h bi w gu hu

蓝 又 笑 着 向 和 贝 娃 挂 活

jīn bi de

金 白 的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和: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禾木旁禾,认识禾木旁禾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4、利用走迷宫的形式复习这些生字。

着:多音字

zhe 笑着

zho 睡不着 ,着火,着急

和:多音字

h 和气

h 和了

huo 暖和

反义词

黑白 笑哭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一个偏旁禾木旁禾

(三)我书中的组词

1、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2、利用青蛙跳荷叶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巩固这些词语,

五、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两个词语。

2、学生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六,请将生字宝宝带进课文里面进行朗读。

1、学生自读

2、分自然段找人读。

3、在老师带领下齐读。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个偏旁禾木旁

4、初读了课文

八、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同桌或爸爸妈妈听。

8、大还是小评课稿听课记录

大还是小评课稿第一篇:

《大还是小》说课稿

一、说教材。《大还是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独立的人,与此同时,他们也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课文通过3个有时候和更多时候吧文章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文多出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满有趣的。第二自然段的大,第四自然段的小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人旁和京字头,竖心旁3个偏旁,会写自、己、衣3个字。

(2)能正确划分段落,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自、己、衣3个字

四、说教法。

泰勒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上课开始,利用课件展示土豆娃娃由小到大的生长和幼儿园到小学的改变,引出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引领孩子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孩子感受长大后的不同,把激励与情感带入课堂,做到课伊始,趣即生。

2、自主学习

一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自然段和拼音,要求学生分好自然段和纠错,自主的朗读拼音,正确的拼读课文

3、自主识字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也是这册教材最后七单元中的主体课文,本课学习的得、衣、快等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双人旁和单人旁的区别,了解京字头的写法,竖心旁的写法等。认识课文需要学习的字,从接南瓜和开门游戏接龙的认识新字。学会引入课文,将所学的生字引入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来。

五、说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学法。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土豆娃娃由小到大的生长和幼儿园到小学的改变,引出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引领孩子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孩子感受长大后的不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读文,自主分层识字。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即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激励手段。要想把课文读得熟、演得好、就要先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出示生字)

(1)独立自主解决已认的字。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先有拼音到生字,先自己拼读再由去掉拼音读,最后单独识字,圈出文中的新生字等巩固练习。

(2)朗读课文,多媒体的朗读,老师的范读和学生跟读等

(3)理解课文:为什么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从能自己系鞋带、穿衣服总起句感到自己变大,从自己身高不够按按钮,打雷找妈妈感到自己小,对比的方式说明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让学生体验这种矛盾之间的微妙。

(4)设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长大因为长大了失去童真,失去快乐的玩乐等。为什么盼望自己快点长大盼望说出了急切,说明了对大人世界的好奇

(5)识字练习:自、己、衣的笔顺练习和组词

(6)生活总是充满了矛盾。我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时又觉得自己还很小。结合自身经历,说说自己是大还是小,这里要列举多项事件引导学生多说话,体会到作者的内心矛盾。

(三)小结:体验成功,树立参与的自信。成功是求知者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成功。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大还是小评课稿第二篇:

大还是小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比如:分段朗读课文、小组赛读究、男女生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 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认识彳、忄2个偏旁,会写自、己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形式帮助孩子树立自立思想。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引疑

  1.以大引入,大的反义词小,并借助两个小朋友设疑。

  2.板书课题《大还是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通句子,要把语句读正确,注意停顿。

  3.检查预习效果。

  三、识字,识字读文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名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3.认识新部首彳、忄。得多音字。

4.游戏设计:打开门和小猴过河、青蛙跳、学习生字,生词。

5.指名分段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小组赛读

7.男女赛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通过小朋友送出生字。

  1.课件展示生字:自、己。

  2.分析字形,范写,巡视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字卡大。

大声读这个字。说说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

2.出示字卡小。

小声读这个字。(生读:小)

提醒: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

3.同时出示字卡大小,一起来读一读。

4.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 (指名回答)哪些小朋友觉得自己大?说说为什么?哪些小朋友觉得自己小?说说为什么吗?

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课文。

师:下面把语文书翻开到96页,先认真地听老师读。要求左手拿书,右手指着字,听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接下来,自由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3、游戏检测生字。

(1)再请同学起来读课文之前,生字宝宝们先把路拦住了,你们要先扫清生字宝宝们的路障才能继续走下去哦。

候单独读2声,时候一词读就要读轻声。衣服的服单独读2声。

得多音字:板书。de轻声,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效果或程度

, d 得到,获得、得意。得děi 就得 、可~注意,一般在句子里。

相机学习新偏旁,双人旁(比单人旁多了一撇,单人旁大多和人有关系,如人的类别、行为。带双人旁的字很多和道路,行走有关系),竖心旁(带有竖心旁的字大多和内心活动有关系,比如悦高兴,愉快。 2.使愉快、怡和悦,愉快)

(2)指名读生字,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去拼音)

(4)师:我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吗?那大家一起来开火车吧!

恭喜你们,生字宝宝们设的路障被你们推到啦,那下面生词宝宝们也忍不住出来帮你们指引方向啦。

(5)出示指路牌,开火车读。

师:火车稳稳地到站了。我们再齐声读一读这些生词吧。

师:你们可真厉害,一路闯关,齐读。

4、【指名读课文】

(1)师:因为大家的课前预习工作都很好了,所以接下来请预习过的同学告诉我,课文一共有几段话?(6段),那我们请6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一人一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的通顺吗?如果没有读准字音,你就举手告诉他,如果他读的很好,请在他读完后给她掌声。

(相机纠正轻声,后鼻音)

生一:你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下面的同学要向他学习哦。请男生齐读帮帮他。

生二:你的朗读真精彩,像一个小小播音员。

生三:这么难读的句子你都读对了,你一定下了很多功夫。生四:你的声音真响亮,老师很喜欢。

生五:你的声音小了,能大声一点吗?我们上课前说回答问题要大声一点哦。

(23)【小组赛读】师:谢谢六位同学的朗读,给他们掌声。其他同学也跃欲试了,一共六段,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读的更好。

(2)【男女赛读】师:小组比完赛,我们来看看我们班里男女生比一比,看看男生还是女生读的更有感情、更流利。先请男生。

(3)【齐读】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把书捧起来,摆好读书姿势。注意句子的停顿,齐读课文。

三、指导生字

1、师:下面小朋友觉得大家课文读的很好,给大家送来了两个生字宝宝给大家认识啦。

Ppt出示 自和己 他们再说悄悄话,的结构

2、 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

(先看自、他和那个生字宝宝很像啊,白。要注意白里面只有一横。自里面的2横,靠左不靠右,第二个短横在横中线上,下面伸出手指笔,跟着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说笔顺。再和老师一起把生字宝宝送进田字格里去吧。)板书。

【自】 横平竖直、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指名组词。(再看己、下面伸出手指笔,跟着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说笔顺。再和老师一起把生字宝宝送进田字格里去吧。)

【己】 自己的己,第一笔,第二笔,第三笔,要注意上边窄下边宽,竖弯钩要充分舒展,写出来的字漂亮,可以组词。自己 知己。

3、 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请同学们现在轻轻打开习字册,摆好写字姿势,马苏扬念口诀,找到自、己、各描两个写两个。

先听老师说笔顺,老师说一笔,你写一笔。再着着急一遍笔顺。

4.投影展示。

9、青蛙写诗评课稿听课记录

《青蛙写诗》评课稿

   《青蛙写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天地》中的第一课。课文是一首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小诗。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这首诗除了承载14个生字的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课堂上如果过多讲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了本课的识字教学重点。为了兼顾识字与标点这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导入新课后,我将青蛙写的诗去掉所有的标点符号以相同的呱字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观察中自己发现青蛙最初写的诗有什么特点,与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通过朗读体会没有标点的诗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从而感知理解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了切身的感受,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也就水到渠成,不必老师再过多讲解,巧妙自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2、集中与分散并重,体现了生字教学的侧重点。

  本课共有14个生字需要识记,如果每一个生字都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使整个教学环节过于零散,老师教得忙乱,学生学得疲劳,耗时而低效。为了让本课的生字教学有所侧重,扎实高效,我采用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本课只认不写的生字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互学的优势,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读一读、认一认、考一考,然后以卡片抽测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结果,及时订正字音,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给每个生字组词,再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总结规律,高效识字。这样设计处理就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会写生字的教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克服了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负担,使识字教学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变得短时高效。

《青蛙写诗》评课稿

1.总结方法,自主识字

  在随文识记会写的生字时,我根据每个生字的构字特点,努力做到音形义各有侧重,抓住每个生字的重难点选择不同的识字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变枯燥为有趣,增强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与时效性。在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字时,我总结学习生字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泡字,他们学得都很主动,方法不一,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识字的好习惯。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展示自己亲身实践中的所得,学会学习,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2.巩固识字,层层深入。

  在识字教学任务完成后,我安排了巩固识字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看着板书,自己认读生字,给每一个学生一个重新温习的过程,然后选小老师领读生字,以生带生,积极参与。接着以游戏的形式在趣味性认读词语,最后回文巩固识字,使生字教学回归整体,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在学生帮助青蛙修青蛙最初写的那首诗时,有两个学生读出了诗中的停顿,与课文中加了标点的诗完全一致,这时如果我能及时加以引导你还能有其他的改法吗?,这样就能更深入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出更多的改法,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使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得以体现,而不仅仅是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固有的一种形式上。虽然预设时想到了这一训练点,但课堂上却没有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引导学生,错过了一次精彩的生成,实在令人惋惜。

《青蛙写诗》评课稿

  1.教者比较放松,和学生互动自然,和谐。课堂上尊重了每一个学生,尽力体现了教师的爱,以情感人。

  2.识字教学落实得较好,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读得有声有色,课件制作精心,用得恰如其分。

  4.板书设计新颖、独特、活泼、形象生动,除此还包括教师的衣着、言行都考虑了,教者做到了心中有课程。

  5.充分展现、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当小翻译说说青蛙做的诗是什么意思,将自然、动物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情感目标。

  6.课前准备充分,做到了有备无患。比如:接触学生时讲些什么,了解哪些情况,有问题如何应对;课前做哪些游戏,怎样对话,如何沟通情感等。

  不足:

  由于是参加竞赛,所教学对象不是自己的学生,所以课前让学生自主识字、多种方法识字的设想有些地方体现不够充分。平时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是上好课的基础。

青蛙写诗评课稿第二篇:

《青蛙写诗》说课稿

教材分析:《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的儿童诗,作为新教材的新篇目,突出想象这一主题,语言富有童趣,十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今天,我进行了《青蛙写诗》第一课时的讲授,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为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在进行教学设时,应该充分把握好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个生字;认识部首秃宝盖、四点底

2、感悟诗歌内容,拓展思维,发展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个生字;认识部首秃宝盖、四点底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个生字;认识部首秃宝盖、四点底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教学法

学法是: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先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创设荷花池的情境,以讲故事般的语言引出今天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件出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学生按要求自由拼读儿歌,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运用了一些识记方法,比如认识新偏旁(写、点),加一加(要,过),比一比(当),猜谜语(们),顺口溜(点),相同结构的字放地一起记(诗、们、给),联系生活实际认字(写,串),通过课件,字卡向学生展示生字,识字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课堂中通过指名读、分组赛读等方式巩固生字,并且学会组词运用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记住所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运用一些识字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快更牢地记住生字,在教学中通过点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上课能更加有激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用课件展示了青蛙闯关的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主要是利用一些游戏巩固所学的生字,先用词语的形式出现,再到单个的字,由易到难。如果单个的字都能认识,那么生字就过关了。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写两个字下雨,要求学生按笔画顺序写,注意书写姿势,写好字。  

设计意图:指导书写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扎实的书写练习、交流评议中给予红花鼓励,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预设:(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0、升国旗评课稿听课记录

《升国旗》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升国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学生已经学习了拼音和识字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以及升国旗时学生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热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书写。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拼音,也为今后的课文朗诵打下扎实的基础。全篇课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第二句写国旗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写升国旗我们怎样做。整篇课文句字简结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旗的热爱之情。第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部分生字和初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完成余下的生字和细读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

(二)学会文中14个生字,其中7个只识不写,认识两个笔画。

(三)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我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及识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知识和思想教育互相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与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入,文中的插图展示以及学生对现实中红旗的陈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朗读促背法让学生通过范读、个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以读促背。并从读中领悟思想感情。

(三)红促写法让学生自主读、描红,训练美观书写,学生平时学习课文,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在学习上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看插图和联系实物回答问题;朗读课本、尝试背诵;美观书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意识。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老师板书:生国旗,你知道这是一面什么样的旗帜吗?上面的星星叫什么,又代表什么?红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这就把课文中的抽象事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样可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接着我补书讲述,帮助学生更深认识国旗,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二)细读课文,领悟情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读,我先范读课文,再这样引导学生:国旗代表着祖国,此时你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学生已经了解了国旗,也激发了对国旗的感情,这是要求学生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然后我组织学生独立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流露出对祖国的感情。接着我提问:升国旗时,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学生跃立欲言,课堂气愤再次高涨。学生发言时老师板书: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紧界着引导: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你能读出来吗?学生尝试有感情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集体评: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有没有感情?谁再来试一试?通过比较朗读,让学生逐渐掌握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教学第三句时,我让学生找出能表达热爱国旗的词语(立正;敬礼)老师板书:立正敬礼,再指导学生朗读。

(三)朗读促背,再悟情感

在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背诵:同学们已经能有感情地朗读了,现在我们来尝试背一背,好吗?师指导背诵并带上动作表演;这更能引发学生背诵的动力,并再次通过动作表露出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书写

在一年级教学中,书写也同样重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美观地书写,教师责无旁贷。我先范写生字,说明每个生字的书写规格,接着学生自主读,说说关键笔画、描红,最后按要求在田字格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知识延伸,加深情感

在学生通过朗诵课文对国旗的热爱后,我又设计了最后一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国旗的一些知识。你们想知道更多有关国旗的知识吗?那就回家多和爸爸妈妈交谈,好吗?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是生活上,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六)好的板书可以体现文章的中心,使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紧扣升国旗的情景,设计板书如下:

2升国旗

国歌声中

升国旗高高升起

正立敬礼

11、日月明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听课稿,分享日月明听课感受和记录

日月明评课稿第一篇:

《日月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第四课《日月明》,鉴于《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日、月、火、竹等会意字的组成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本课出示了11个会意字,并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介绍了这几个字的构字规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认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明、鲜、尘、尖、灭、力、男、休、手、林、森、从、众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读、对读、边拍手边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会意字的构成规律,知道他们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为达成这些目标,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完全地放任学生去自由活动,而是在教师有序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从四方面着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认的会意字,因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对于这些字学生很快就读出并读准了他们的字音,然后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鲜是由鱼和羊组成的,而日、月、鱼、羊则都是我们学过的象形字,通过反复的认读,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日月明、鱼羊鲜等这些朗朗上口的韵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小朋友都能掌握识字规律。也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二、结构上的探究

  让学生看看明、鲜、男、森等生字同样是由独体字拼成的,他们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结构分类,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认一认,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又是品字结构。使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三、笔画上的探究

  让学生探究发现独体字是不是简单得相拼,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部首的变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竖,小土尘尘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竖等,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了构字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编出来的韵文儿歌读读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三、字义上的探究

  新的课程观指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杜威也主张在做中学,因此为了更好得让学生理解字义,我让一高一矮两个学生上来,高的当树,矮的坐在树旁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这是休,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会意字,有让学生知道了休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画冒着热气的鱼和羊肉串,让学生体会鲜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拿出铅笔来观察,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铅笔头尖尾粗的特点,这样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课没有出现的意会字,如采、苗等,让学生说说字义,通过讨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识字、理解字义活动中,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四、拓展上的探究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读读想想,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结合这项练习,我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首先,我先引导学生完成读读想想的练习,仿照课文将这四组字念成一段小韵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与好朋友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汉字,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字,。因本册书至此已过大半,学生已学了不少汉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让学生试着找出这些汉字有趣的地方,或画画,或出字谜,或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韵文。总之,用各种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出来。最后,开个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有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和自主发现的过程。

  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互相倾诉,欣赏别人的发现成果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与情感也在互动。学习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学习能力在增强,互相倾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在逐渐形成。总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时刻牢记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时时处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动摇,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虽然在课上仍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终会属于自己。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12、风评课稿听课记录

《风》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年组展示的是小学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风》的教学,下面有我对本课教学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教材:

《风》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小诗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但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微风,采用了反复叠唱的手法,描绘了微风吹动之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把学生带进一个可爱的风的世界,真切感受风的淘气、可爱,内容生动,诗句朗朗上口,富有了想象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的积累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这首诗歌清新优美,形象了表现了风的存在,在教学时,老师注重在培养学生诵读上下功夫,

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目标二: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逐步灵活运用;

目标三:通过本课的学习,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并根据诗歌特点会仿编诗歌。

三、说重点、难点:

由于本文是一首诗歌,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

难点是通过学习发现寻找风,并能根据本文创编诗歌。

四、说教法:

1、激趣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做动作、表演等方式,将学生思维紧紧系在课堂上,活泼生动,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直观性: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配上了图片、声像资料,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想象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读中感悟法: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教学中设计了自读、互读、指名读、表演读、听读的形式,在读中感悟语言美,积累美的语言。

4、评价法: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

五、说学法: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二年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悉的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那学生也因此产生了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学,可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这篇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比较儿童化,而且篇幅不长,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读通。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直观导入。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利用风的音效,让学生猜是什么声音,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风。

(二)放手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即使汉语拼音学得不是很牢的学生也能尽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

(三)直观创境、兴趣激发、品读诗歌。

阅读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一学龄段的孩子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者是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词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一定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以读带讲,恰当的运用直观的图片,形象的动作展演,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的阅读显得生动有趣,即加深词语的理解,又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让学生在感悟优美小诗,体会诗歌韵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通过阅读,学生会自然的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继而可以尝试自己当小诗人,续编诗歌,并与大家共同欣赏、交流。在形成小诗的过程中历练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五)写字教学。

教学的最后,知道学生书写游、戏两个字,认真分析字形,观察间架结构,注意基本的笔画,尽量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在识字教学中要把识字、写字有机结合,注意汉字音、形、义的整合。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老师也会努力做到。

(六)作业布置。

由于本课为一课时,所以结束时教师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风、画风,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课外积累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用于发现,乐于探究的意识,唤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向往和热爱。

以上就是我们年组对本节课的分析与预见,下面就请老师为我们现场展示《风》这一课的教学。希望各位老师和我们共同探究,也欢迎各位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想法。

13、寒号鸟评课稿听课记录

寒号鸟说课稿

今天我所说可得内容为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3课《寒号鸟》第二课时内容。本文讲了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在冬天里,喜鹊勤劳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懒惰,不听劝告,最后冻死在寒冷的夜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勤劳,而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对于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根据以上内容和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读以及观察图河课件来理解课文。

3、体会寒号鸟得过且过的最后下场,懂得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本课的重点、难点,我确定为: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冻死了,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寒号鸟河喜鹊头饰,住处简笔画等。

在教学过程上,我这样设计:

(一) 谈话导入,回忆课文

根据一年级课文《树和喜鹊》引出新邻居寒号鸟,并介绍寒号鸟是鼠类的一种,因为怕冷日夜不停地号叫而称寒号鸟。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过我的范读引出学生的思考:喜鹊和寒号鸟分别住哪?为什么?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简笔画画出出处:山脚下的牙缝中住着寒号鸟,对面大杨树上住着喜鹊。

3、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季节的句子。(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2、 通过对词语:躺在、打哆嗦、伸伸懒腰、得过且过这些词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分角色读喜鹊和寒号鸟的两次对话。

4、 体会寒号鸟回答喜鹊态度,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5、 从喜鹊的两次劝告与寒号鸟的态度来感知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四) 小结课文,总结填空

在《寒号鸟》这首歌中出示两组填空:喜鹊,能住在的窝里。

寒号鸟,在的夜里。

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体会懂得的道理。

(五) 拓展练笔,新编故事

在《劳动最光荣》这首欢快的儿歌中思考:寒号鸟怎么做不会死,新编故事,对课文理解更深一步。

五、在学法和教法上,我是按抓重点词的方法理解全文,又按图片观察法来体会寒号鸟的处境,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法来体会文中感情。

以上是我对《寒号鸟》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谢谢大家!

寒号鸟评课稿第二篇:

寒号鸟说课稿

今天我所说可得内容为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3课《寒号鸟》第二课时内容。本文讲了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在冬天里,喜鹊勤劳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懒惰,不听劝告,最后冻死在寒冷的夜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勤劳,而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对于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根据以上内容和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读以及观察图河课件来理解课文。

3、体会寒号鸟得过且过的最后下场,懂得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本课的重点、难点,我确定为: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冻死了,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寒号鸟河喜鹊头饰,住处简笔画等。

在教学过程上,我这样设计

(一)谈话导入,回忆课文

根据一年级课文《树和喜鹊》引出新邻居寒号鸟,并介绍寒号鸟是鼠类的一种,因为怕冷日夜不停地号叫而称寒号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我的范读引出学生的思考:喜鹊和寒号鸟分别住哪?为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简笔画画出出处:山脚下的牙缝中住着寒号鸟,对面大杨树上住着喜鹊。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季节的句子。(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2、通过对词语:躺在、打哆嗦、伸伸懒腰、得过且过这些词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读喜鹊和寒号鸟的两次对话。

4、体会寒号鸟回答喜鹊态度,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5、从喜鹊的两次劝告与寒号鸟的态度来感知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四)小结课文,总结填空

在《寒号鸟》这首歌中出示两组填空:喜鹊,能住在的窝里。

寒号鸟,在的夜里。

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体会懂得的道理。

(五)拓展练笔,新编故事

在《劳动最光荣》这首欢快的儿歌中思考:寒号鸟怎么做不会死,新编故事,对课文理解更深一步。

五、在学法和教法上,我是按抓重点词的方法理解全文,又按图片观察法来体会寒号鸟的处境,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法来体会文中感情。

以上是我对《寒号鸟》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谢谢大家!

14、葡萄沟评课稿听课记录

《葡萄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开场白)

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知识,生活,就是流动的课堂。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文情操。据此,创设轻松、愉悦的人文氛围,以文本为载体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我在语文教学之路上不变的追求!因此,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依托教材文本,培养人文精神!

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塞北江南为主题的其中一篇主体课文《葡萄沟》。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六大板块对本课总体的教学处理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塞北江南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所以它也蕴含着有丰富的人文情感。课文紧紧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叙述,以四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色美味甜,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全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读之不仅让人对葡萄沟心生向往,更对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充满了喜爱之情!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继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处于中年级,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也是语文知识的爬坡阶段。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要求,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技能,例如,在识字方面,具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阅读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自觉意识和欲望;然而同时,三年级的小学生又表现出个性差异大、情绪不稳定和自控力不强等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行的教学策略,除了教授和培养学生应知应会的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呵护孩子善未成熟的心理机制,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

1.认字12个,写字8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 运用多种方法感悟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练习概括主要段落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提炼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品读课文中那些充满赞美之情的句子与 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其中主要的方法有两点)

1.读悟结合法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是由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读可以显形,读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教学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如五光十色热情好客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美美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益知、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2.多媒体解惑法

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由于学生没见过晾房,对第三自然段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很难理解,这段我用多媒体播放葡萄干的制作片断,直观形象的制作过程使学生豁然开朗了,也进一步体会到葡萄沟真好。再采用双读、小组读、议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悟出葡萄沟好之所在。

其次,还辅助性的用到了情景教学法和 品词赏句法,这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所体现。

五、教学流程

(一)在情境导入中走进葡萄沟

1.谈话引导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徜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可以感受烟雨江南的温婉柔美,也可以领略苍凉塞北的豪迈壮丽,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一处美丽的地方。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你能猜到我们要去哪吗(课件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老师配以舞蹈)

在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心灵松绑,还学生心灵的自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有了安全和愉悦感,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使课堂迅速升温,为之后的教学做好坚实的铺垫,

2.课件展示新疆风景,学生看完简单谈感受

3.出示新疆特产葡萄,引出本课课题。

(二)在初读课文中了解葡萄沟

(新课标要求,对于中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要注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感知,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注意,不宜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所以,在学生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读准词语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总领全文的问题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1.检查朗读情况。

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2.学生找出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在细读课文中欣赏葡萄园

(过渡语:葡萄沟可真是个好地方,那里的水果可真多呀)自然引导学生进入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概括段意:盛产水果)

葡萄沟特点一水果多

2.学习第二自然段(葡萄美,人好客!)

(你喜欢那个季节的葡萄沟,自然带入第二段)

葡萄沟的夏季和秋季,你更喜欢哪个季节?再读一读第二小节,自己选择喜欢的季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直到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图画,好吗?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但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教师的显性教学设计与学生主体学习、自主发展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在此我设计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季则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为课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自然美的挖掘,能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a.体会五光十色

b.找出比喻句(课件:绿色的凉棚)

c.热情好客

3、往下读,你还能读懂什么?(老乡的热情)

哪里看出老乡的热情呀? (准:一定;最甜;吃个够)

想象: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老师扮演游客,学生扮演老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教材内容有着深刻的人文底蕴,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品格和崇高思想感情的文章最容易激发学生的美感。正如法国的库申在《论美》中讲到除了真正的道德之外,道德美还包括任何精神的美。在此环节上,学生顺理成章了感受到了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朗读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3.学习第三自然段(葡萄干有名)

了解葡萄干的晾制过程

(四)在朗读中赞美葡萄沟

1.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在迁移训练中升华情感

1.为葡萄沟写一则宣传广告。

2.夸夸自己的家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中年级学段在每堂课中都应该渗透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因此,我趁热打铁,围绕本课教学重点,我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开放性的迁移模仿作业,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能达到激发学生爱家乡进而爱祖国的情感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简单明了、直观形象的方法将课文主体内容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力求为我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束语)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光芒四溢!

葡萄沟评课稿第二篇:

《葡萄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通过描写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园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四个方面来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目标: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为《葡萄沟》第二课时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读悟结合,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③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流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我紧扣读、悟二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读,在读中发生感悟,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悟,并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意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获得审美体验。

1、 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开课时,我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葡萄沟玩一玩好不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学,细读领悟。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再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悟出葡萄沟好之所在。

第一段的教学中,我用吐鲁番的瓜果熟了的图片介入让学生看到许多诱人的瓜果,孩子们忍不住发出真美!、真香!、真想咬一口!的赞叹,从而体会出葡萄沟好,好在水果多而鲜。

在第二段教学葡萄成熟的样子时,我首先播放出硕果累累、五光十色的葡萄画面在学生的眼前,孩子们被深深的吸引了,这样就让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到葡萄沟的葡萄又多又美 。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葡萄成熟时的美景,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葡萄样子的理解。此外,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指名评价,最后全班齐读,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由于学生没见过阴房,对第三自然段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较难理解,教学这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自己是到了什么。然后我用多媒体播放阴房的

图片以及葡萄干直观形象的图片使学生豁然开朗了。

3.巧用多媒体拓思,品读生悟。

整堂课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美景,用内在的耳去听作者的心声,领悟到作者对葡萄沟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学生沉浸其中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通过创设情境与老乡对话。亲自品尝葡萄干等形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在他们的欢笑声中、赞美声中结束。

四、教学反思:

1.理念为统帅,读悟结合,达到教学目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自由的朗读、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达中冒出的灵性的火花。而吸引低年级孩子的更多是形象的画面。所以在教学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两个句子时候,出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葡萄架搭起的凉棚图片,许多成串的、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个性感悟葡萄长得好,枝叶茂密;葡萄多,一大串、一大串;颜色多,五光十色等。同时我不失时机地用语言描绘葡萄的美,洞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进入文本,巧妙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2.巧用多媒体,营造意境,突破教学重点。

这节课我巧用多媒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多媒体展现了吐鲁番鲜美的瓜果,葡萄丰收时的美丽场面和阴房中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带孩子们走进远在新疆的葡萄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深入探究教材重点,培养创能

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5、场景歌评课稿听课记录

《场景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的第一课《场景歌》第一课时。

说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学生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表示认识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说教材特点:

《场景歌》是本册书第二单元以4个识字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全文共五节。第一节是一幅大海风景图。第二节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第三节是一幅公园景色图。第四幅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

说学生实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汉语拼音准确地认读汉字。已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和学习经验,为本课时的认字打下来良好的基础。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写字时还需在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上多加注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已经能结合图片和上下文,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说学习目标:

明晰的学习目标能为学生的学及教师的教指明方向,所以,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生,我制定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

1、借助图画,熟字记忆新字,形声字规律识字或给字组词说一句话的方法自主认识滩、艘、军、舰、帆、稻、园、孔、翠、队、铜、号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孔、桥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基于目标确定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滩、艘、军、舰、帆、稻、园、孔、翠、队、铜、号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孔、桥两个生字。

难点: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说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引导法。

学法:勾画圈点法,情境图对比法。

立足学情设计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预计用时3分钟)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我就借助师生互动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一下子引到课堂上,引到课文中来。板书课题《场景歌》

在旅游的吸引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接下来的内容感兴趣,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于是我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计用时4)

首先听老师读课文,听清字音。接着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画出带有生字的词。同桌两个互相读读画的词语。

三、细读课文,自主识字(预计用时19分钟)

(一)观察情境图,学习第四小节

1、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看到的事物,出示: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随文认队、铜、号

3、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加上合适的数量词,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读课文

(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情况。

2、摘苹果游戏,开火车巩固生字。

(三)在读文中,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1、出示海边景色图,问: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的顺序,把观察到的事物加上合适的量词,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读课文。

2、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咦,前面是什么呀,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①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读课文。

②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量词。

一()鱼塘一()稻田

3、我们到了最后一站,看看有哪些美景?

(四)齐读课文,再现课文美景。

四、指导写字

1、凭借田字格观察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本课左右结构的字,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2、教师范写孔和桥,学生书空后练写,教师巡视。

3、写字评价反馈,总结

五、总结课文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让学生回顾了所学的生字又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教给了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下一课时学生细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我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听课稿,分享我是什么听课感受和记录

我是什么评课稿第一篇:

《我是什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是什么》第二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课。本文是一篇科普短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二、说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让学生在快乐中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此教学理念及对教材的理解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形态变化及其利与害,了解水还有哪些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水的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水的各种形态变化,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这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短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相关科学常识。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及表演朗读所用的头饰。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多种方式朗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鼓励赏识法、创设意境法。

学法:低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但是用简短、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却有一定难度。我采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以及演一演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悟义,读中悟理,读中悟情,在演中巩固所学。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

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为调动学生的兴趣,我用猜字迷形式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富有童趣的字谜。

(二)、教学新课,指导朗读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因此,我的整个新课教学以读贯穿始终,主要采用自主读、合作读、汇报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学生汇报读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学生更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个性。主要表现在:

1、我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抛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我是谁了吗? ?(板书)对,我是水(板书),是天下最棒的魔术师,我很会变哟,你知道我会变成什么吗?我是怎样变的呢?快读读找找吧!学生通过边读边找边勾画,很快找到我会变成汽、云、雨、雪、雹(我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汇报板书)。

2、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演示水变成汽云的过程,说:孩子们快看,我不见了!我去哪儿了呢?用书中的句子读读吧!接着我又出示云的图片,说:我又变成云了,谁来读读?你喜欢我穿什么颜色衣服就读哪个句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抓住云的颜色和形态,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引导学生读出云的美丽和多变,读出自己独特的美的感受。在观看图片时,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描绘多彩的云朵,结合相关谚语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

3、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时,我说:云朵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飘浮,在空中呆得厌倦了,想到地上来玩,它有几种方式落下来呢?这时再先让学生轻声朗读,抓住雨、雪、雹子落到地面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用手比划它们落下的样子,边做动作边体会语言的准确与形象;然后利用课件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孩子们填空,并说说: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为什么不都用落呢?这一问题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我用课件展示出雨沙沙落下,雹子大颗大颗打下来,轻盈飞舞的雪花飘下来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样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完成相应的板书,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突破了难点。带着这样的理解让学生挑战读、接龙读、比赛读这段话,就更能体会到这三个词所包含的韵味。

4、在学习水在池子、小溪、江海里的情景时,问:水有这么多的变化,可是平常它呆在哪里呢?我先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范读,让学生闭目想想: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接着再让学生结合图片试着通过语气、语音、语速的变化读出水在池塘悠闲,在江河、大海里活泼的样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师:我们可以用边读边想象画面方的法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来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轻松得以突破。

5、第四段的学习重点放在说话训练上,我过渡:孩子们,我们水娃娃的脾气实在有点怪,在课文里找找水娃娃的脾气怪在哪?学生通过朗读第四段就能找出水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水娃娃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引出水做的好事和坏事。水娃娃为人们做了这么多事情,它是什么心情?当它发脾气时又是什么样子?通过课件演示水电站、灌溉农田、洪水暴发、雪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你能读出水娃娃的脾气吗?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温和与暴躁的水娃娃角色来进行挑战读。然后提出问题进行拓展:人们都用哪些方法来管住水娃娃呢?让孩子们找找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之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明白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让孩子们看着图片以水能水能水还能的句式练习说话。这样的说话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要爱护水、珍惜水。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对学生完成了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完成板书。

6、紧接着,我又安排了表演这一环节。我让孩子们戴上汽、云、雨、雪、雹的头饰,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和老师一起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水的认识和理解。低年级儿童特别爱展示自己,安排演的训练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为背诵课文打下坚实基础,可谓是一箭双雕。

(三)作业

先出示一篇《水的旅行》短文视屏录音,视听后教师说:小朋友们,水每天都在做着快乐的旅行,看看它们都去哪些地方旅行?快说说吧。学生交流后我出示作业: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水的变化画下来,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到了二年级要鼓励学生写话,这样有利于向中年级过渡。

(四)、拓展延伸

呈现一则公益广告和西部土地缺水干裂的图片,教育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是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尤其在西部地区。如果不珍惜水资源,就会出现广告上画的那样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最后让学生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和水娃娃相处,渗透节约用水的价值观。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直观、生动,能较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晒 遇冷 水珠雨(落)

?(水)汽云 硬球雹(打) 爱护 保护

花朵雪(飘)

我是什么评课稿第二篇:

《我是什么》说课稿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本文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生动的语言,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

这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短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相关科学常识。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四种教法:

1、体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这节课,我制作了课件,视听结合,诱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通过点评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4、以读代讲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配乐朗读、小组比赛读、男女对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

【说学法】

低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但是用简短、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却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第二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各段特点,品读方法各有不同:第一段抓住云的颜色和形态,引导学生读出云的美丽和多变。在观看图片时,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描绘多彩的云朵,结合相关谚语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

第二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为他们拓展水的其他变化形态,如雾、露、霜、冰。在朗读时抓住雨、雪、雹子落到地面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用手比划它们落下的样子,边做动作边体会语言的准确与形象;

第三段篇幅短小,但文字很优美,通过教师范读、欣赏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结合板书、和着优美的轻音乐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背诵;

第四段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说话,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水娃娃为人们做过的好事、坏事,同时让男女生分别扮演温和、暴躁的水娃娃,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复习导入

由于是第二课时,首先要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为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以水娃娃给同学们变戏法的形式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富有童趣的云型生字,在开火车读和齐读两个环节后,欢迎同学们这节课继续走进水娃娃奇妙的世界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首先学习第一段,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水变成云的句子,教师边范读边勾画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语,划斜线提示学生注意长句的停顿和连读。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朗读中体会极小极小的感觉,比较飘浮与漂浮的不同。

欣赏白云图片,看图说话是第一段的训练重点。出示许多形态各异的云朵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用有时候有时候说句子,启发学生想象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演示蓝天白云、乌云密布、朝霞、晚霞四种不同景致,感悟云彩的美丽、多变。结合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更好地了解生活。通过这四幅不同颜色的图片,鼓励学生将课文中描写云的漂亮衣服的句子背下来。

2、水娃娃除了会变云,还会哪些变化呢?接下来第二段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到水的其他变化形态。在此基础上展示雾、露、霜、冰的图片,增强水会变的感性认识。

第二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我采用选字填空的方式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先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并用手比划落、打、飘的不同样子,体会轻重快慢的不同感觉。学生在小手起落之间亲自体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准确、形象,培养语感。

3、第三段言简意赅,语言优美。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将学生带入水娃娃旅行的情境中,边听边想:水娃娃去过哪些地方?接下来让学生欣赏动态的视频图片和水娃娃一起去旅游,欣赏平静的池水、缓缓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时让学生看图想象水娃娃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的样子。在想象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板书、和着优美的旋律指导背诵第三段。

学完前三段后结合板书小结:水变成云飘浮在空中,又变成雨、雹子、雪落下来。水平常存在与池子里,流进小溪,汇入江河,流入大海。所谓百川归海,形成水循环不息的概念。教师适时小结,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4、第四段主要描述水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这一段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说话,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水娃娃为人们做过的好事、坏事。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水娃娃到底是什么脾气。分别描述温和的水娃娃和暴躁的水娃娃做过哪些事情,然后通过课件演示水电站、灌溉农田、洪水暴发、雪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谈一谈,除了这些,在生活中水还为人类做过哪些好事,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产劳动也离不开水!水娃娃为人们做了这么多事情,它是什么心情?当它发脾气时又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扮演温和与暴躁的水娃娃,通过对比朗读理解水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又带来了许多灾难,由此渗透一分为二地全面看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拓展延伸

呈现一则公益广告和西部土地缺水干裂的图片,教育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是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尤其在西部地区。如果不珍惜水资源,就会出现广告上画得那样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最后让学生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和水娃娃相处,渗透节约用水的价值观。

17、司马光评课稿听课记录

司马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课文第20课,一篇历史人物小时候的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故事通过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救出小朋友,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分两课时教学本课。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13个生字,第二课时是感悟课文和会写6个生字。

我教学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由故事导入,引出课题《司马光》,再简介司马光。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知道他小时候很聪明即可。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13个生字,余下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让生字从课文中来,再回到课文中去。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2、能正、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研课题是《多种方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由于一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短时间内会认13个不常见的生字难度很大,必须让这些生字在学生的眼前反复出现,形成条件反射。在教学生字时,我先由范读引出生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我再领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个人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的方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为了加深印象,师生一起分析字的偏旁结构。最后点名认生字,检验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伙伴,他是谁你们想知道吗?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随课题认识司。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5、简介古代几位著名的人物。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示范读课文,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2、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4、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词。

1、课件逐个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并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去掉拼音认读有生字的词语。

3、爬山比赛。

四、我来猜字谜

师课件出示,提醒学生这些字就藏在我们刚才认识的字里面。

犬字上面两个口 ( )

元字掉在框框里。 ( )

另有立刀旁。 ( )

这个同学真马虎,

同字丢掉一小竖。 ( )

五、回归课文,朗读理解

1、学生齐读课文。

2、简单的讲述课文内容。

司马光评课稿第二篇:

《司马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小学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司马光》的第二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我将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演练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你从课件中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从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一片慌乱的情景,知道当时其他小孩的束手无策。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从搬起大石头、使劲砸知道司马光救小孩的过程,说明了司马光是一个沉着、机智、聪明的孩子。

(三)、情境表演

(1)你们能把当时的情境表演出来吗?

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课堂表演时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全身心感受,让学生自由组合,当堂表演是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

(2)拓展思维:如果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如:在超市里和亲人走散了;或者忽然有可疑的陌生人到你家里,而大人不在家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想办法解决。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象思考,联系生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式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18、不懂就要问评课稿听课记录

不懂就问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作用和特点:  

  《不懂就要问》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由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标:  

  在思想品德方面: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在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私塾、吓呆、鸦雀无声等词语。  

  在能力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重难点:  

  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机、磁带、投影机和投影片。  

  三、说教法

  

  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学法  

  1、看书学习的指导:通过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朗读课文的指导:通过对课文中一些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初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小结学习自然段的方法,用迁移规律学习其他自然段,使学生弄懂学习自然段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我在教学《不懂就要问》前布置学生做以下预备工作: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再读一读,数一数这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我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这两点,是因为为了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一般意义而且在教学中提高质量、增强密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

    ★以情激思。  

  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吗?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我接着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坐端正,仔细听,并想一想:课文除了写孙中山;还写了谁?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学生一听就会连忙坐好,想听想学。这样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了,为进一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运用挂图、生动的语言、手势等贯穿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便于接受。  

  如在教学每一段之前都设计了一些过渡语,设疑置趣、设疑置欲,自然地过渡。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堂引到了孙中山在私垫读书的情景。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状态,乐于学习和接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做一做'摇头晃脑、拿着的动作表演,激发学生的情感。  

  ★以读促思。  

  在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引导思考,同时要体现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节课里,我让学生在读中思疑,读中释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初读、细读、赏读,层层深入;个人读、分组读、齐读,形式多变;还要进行朗读方面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朗读你会背了吗?要读出生气而又大声的口气。先生,你刚才讲的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要读出诚恳、迫切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问启思。  

  1、以问为线索,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教学第三段时,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这一自然段讲什么?充分调动学生各个器官,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自然段的方法。在学生朗读、议论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的意思,最后找出孙中山的问话,并体会孙中山的精神。  

  2、扣问的过程,比较人物言行,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因为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是通过孙中山礼貌请问--先生厉声反问--孙中山从容答问--先生欣然解问--同学提出疑问--孙中山笑着答问的过程表现的。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孙中山、先生、同学三者对问的态度的比较,抓好描绘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词的理解,体会孙中山勇于提问题,不懂就问的好品质。

  3、抓问的因果,巧设课堂练习。  

  在学生初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抓问的因果,巧设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①孙中山壮着胆子问先生是因为。②先生厉声反问孙中山是以为,后来收起戒尺是因为,结果先生答应了孙中山的要求,他讲得,大家听得。  

  ★渗透德育。

  

  语文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人也意识到思想教育不是呆板进行,应顺其自然,渗透在教学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待人要有礼貌,勤学好问。在总结全文时,我还年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懂得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受到了教育。

  

19、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教学反思2

《一个粗瓷大碗》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的课文,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从送碗到还碗,从盛饭到倒饭,到最后又丢了碗的过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本课既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又要让学生体会深刻感受赵一曼高尚的精神品质。

板块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试课的过程中发现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学,仅仅停留在老师指导学生句子的品析上,抓魅力星值华而不实,教学过程缺少梯度。如何把联系上下文方法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品析人物品质,实现自主实践和感悟,是需要思考的方向。所以最终稿在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以下修改:

我们以赵一曼的四个动作为教学,猜测她的心理想法,感悟她的品质。以学习小伙伴的微课作为教学支架扶学,放手让学生独学、合学,孩子对赵一曼各个举动与语言背后的情感感悟更加深刻,朗读自然也更加入情入境。这样的设计教学思路也更加清晰了,教学过程也如剥丝抽茧,层层深入,有了明显的梯度。

20、爬山虎的脚评课稿听课记录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此篇课文的 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在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而后感情朗读。第二课时直扑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脚的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在读中充分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四、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抓重点词句品、读、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了上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六、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读悟情,以读悟景,这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当配音演员,背诵课文中写叶子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完了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可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爬山虎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品脚。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导学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采用一贯的圈点画批的阅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找出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然后请同学们读好这些关键句,并在这三个关键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我及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接着提问:细丝是什么样的?全班齐读出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随即大屏幕显示: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脚的对比图,并拓展学生思维,自己说些比喻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后再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脚的特点和可爱。

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关键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爬)。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让后我再大屏幕显示关键句进行感情读、品读。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的对比图,体会叶圣陶爷爷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课讲到这儿,我又预设并这样拓展:从爬山虎这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的过程中,你体会到爬山虎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不妨用四字词或你认为好的词来赞美一下,有了深刻的体会后,我再声情并茂地范读,指导注意读出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加上学生的赏读、比赛读,再难的点也会被攻破的。

【这个环节我除了利用视频等现代媒体课件来直观理解,更重要的还是依托文本,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不仅从知识上去理解把握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过程,更要从文字中感受语文之妙,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观察兴趣。】

第四步:自学爬山虎脚的变化这部分内容。

通过学生的默读、细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看脚的变化图,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第五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叶圣陶老爷爷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那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第六步: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摘抄好词佳句加以背诵,并认真读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2、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快速提高手写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 反面

形状 枝状 细丝 细致观察

脚的特点

颜色 嫩红

如何爬 触、巴、拉、贴

21、母鸡评课稿听课记录

《母鸡》说课稿

《母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 四 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是: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

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

    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没结没完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厌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然后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歪,挺。看,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     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己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让y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4)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 ,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看到小鸡圆圆的肚子,母鸡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那么凄惨?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引导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没结没完

              一向讨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18 母鸡         负责   母亲

              不敢再讨厌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语。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2、白公鹅评课稿听课记录

白公鹅 

《白公鹅》说课稿

姓名:_____________昵称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昵称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

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

步态: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名交流汇报。

(三)抓片段,对比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白公鹅走路时的动词。

2.全班交流:掂量、抬、合上、摆、放,理解掂量的意思(斟酌,考虑)。

教师点拨:猜一猜掂量是什么意思,能用什么词语来进行替换。

3.小组合作表演白公鹅走路的动作,从而理解慢条斯理的含义,体会白公鹅走路时的特点。

4.出示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抓住总是想象情境,体会白公鹅高傲的海军上将的派头。

5.齐读第二自然段。

6.小结:这段话作者采用了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白公鹅走路的特点。丰子恺在描写白鹅走路样子时也用到了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让我们再去回顾一下。

7.比较《白鹅》,进一步体会写作方法。学生快速浏览《白鹅》第4自然段,说说丰子恺是怎样把白鹅的步态写具体的。预设: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和教师的恰当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这两篇课文都是通过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但不同之处在于《白鹅》步态这一片段中,作者主要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而《白公鹅》一文中则是通过具体动作的细致描写来展现步态特点的。

(四)抓重点语句,比较体验两位作者的语言特点。

1.出示语句,请同学小组合作,说一说你觉得两位作者是否喜欢自己笔下的动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如: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

2.小组交流,组内指定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齐读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欣赏。

4.教师总结:不管是丰子恺称白鹅为老爷还是叶诺索夫称白公鹅海军上将,我们都能感受到两位作者对他们的满心喜爱。而这也正是两位作者轻松幽默的语言特点。

(五)延伸拓展

1.积累课文中能描写作者喜爱白公鹅的语句。

2.从不同的方面观察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特点。

23、四年级电脑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

《电脑住宅》说课稿

《电脑住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脑住宅》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是本册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电脑住宅》这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这篇课文正好体现了这一特点。全文一共八个自然段,首尾两个自然段都是概括说明,二至七自然段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具体介绍电脑住宅的各种设施及其使用功能等,全文条理清晰,叙述有序,结构合理。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读多思,教师不宜讲解过多,所以我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中带拼音的6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

  (3) 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4) 发挥想象,设计一栋自己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自己动手设计一栋理想的电脑住宅。

四、说教法与学法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比较很多年前和21世纪的住宅有什么区别。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检查并巩固认读字和新词: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

(三)再读课文,粗知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这样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展示各个设施的图,让学生明确课文各个自然段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再次理清课文的结构。

(五)发挥想象,深化感悟

以如果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想这样设计电脑住宅为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交流。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奇。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及课文重点部分的内容,我采用填表式的板书,边分析课文边点击板书电脑住宅的设施、工作、功能的重点词句,这样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我觉得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有针对性。

24、小桥流水人家评课稿听课记录

《小桥流水人家》说课

8.《小桥流水人家》说课稿

知识目标:读准潺潺、干涸、婀娜、粼粼四个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由爱家乡到赞家乡,由咱家乡到思家乡的情感。

知识目标在课前由学生根据导学提示中的学习要求已经分组合作学习,并汇报交流了。情感目标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算重点。因此,这节课我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作为难点来突破。因为整篇文章都是以爱字贯穿全文。作者的思乡情,怀乡意蕴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细细去品味。

三.说教学、学法。

水无常形、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特有的优美景色,又不失语文学科的性质,让学生学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出本课的教法学法。教法有三个:1、直观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始终认为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学法上,我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通过读找品悟的学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流程。

首先是揭题导入。上课伊始,我请学生介绍课下搜集的资料。当学生介绍到马致远的词《天净沙秋思》时,我引导学生读诗悟情。然后用词中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导入本课,揭示课题。这样用学生找到的古诗导入,既引导学生体会到诗的感情,又让学生明白课文题目的出处。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而且课文的题目从学生动手搜集的资料中找出也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的体验。接着我让学生回顾学案中准备的有关江南水乡的资料。用幻灯片出示天净沙秋思的古诗,潺潺流淌的小溪的图片。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唤起学生记忆,激发再次阅读的兴趣。接着组与组,互换检查课文朗读及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小组成员汇报交流后,我又相机引导学案中的第一个问题作者对家乡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孩子们很快回答作者对家乡的美景、趣事久久不能忘怀。继而我又引出导学案中的第二个问题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出来呢?组内交流预习所得。全班汇报。接着让学生结合幻灯片说一说:此刻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或用笔画出来。小组派出代表到前面汇报,这样做一方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所得,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接下来为了深入理解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三组句子一组是写景的。如: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清风是美的,小溪小桥是美的,杨柳也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第二组是叙事的。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儿时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对家乡太有感情了。作者回忆往事,来表达思念之情。)

还有一组是直接表达感情的: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作者出生的平房虽然矮小潮湿,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爱老家,不须任何理由,爱它没商量。这里直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之情。)

这些句子我分组让学生读。采取对读、自读、齐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品味。然后说说作者分别是通过什么表达思乡爱乡情的。 为了巩固所得,我设计了拓展延伸,实践环节。记得叶圣陶先生有这样一句话: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以作业的形式来拓展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巩固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我又选了几篇文章如《外婆桥》、《家乡的枣树》为例子,让学生读,然后组内交流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课下以可爱的家乡为题目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 这节课从学情、教法的考虑到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具体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运用的教学理念。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文中描写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景美:小桥、流水、柳树、野花、

事欢:捉鱼、虾、螃蟹

爱、怀念:扔野花、摘菜叶、赏野花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直观形象,条理清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古诗词三首评课稿听课记录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古诗词三首》。本组课文通过一件件小事,突显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而本片课文更是通过三首古诗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泊船瓜洲》是一首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秋思》则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描写,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诗。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积累,不难把握诗的节奏,不难理解诗的含义,但是对于怎样联系作者情况和诗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来理解诗的意蕴、以及明白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可以通过回顾以前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新诗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以上的思考,我制定以下4个教学目标:

1. 会写4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3.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诗的大意。(难点)

4.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重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朗读感悟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使学生对古诗有更多地了解,课前搜集资料成为教学习惯。

本次说课,安排4大教学环节。

(一)从《泊船瓜洲》导入

1. 背诵《泊船瓜洲》

2. 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诗文看注释明诗意悟诗情吟诵默

3. 揭示课题

我通过简单的回味,引出学习古诗词的大致方法,这样为学习《秋思》奠定了情感和方法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交流资料

自由朗读课文,师生交流

(三)明确诗意,感悟诗情

1.学习边读、边批、边悟、边说,了解诗句意思。

2.同桌之间交流。

3.全班性交流。

本环节,教师重点指导最后一句。

自主学习体会,合作学习感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同时老师的点拨也是不可缺少的,有利于将学生零碎的东西串起来,以达到整体把握诗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背诵《秋思》

1.背诵《秋思》。

2.把《秋思》改编成一篇短文。

26、怀念母亲评课稿听课记录

《怀念母亲》说课稿

怀念母亲

为什么课文说有两个母亲?指谁?

作者更喜欢那个母亲呢?你怎么知道的?

由此引出第一段关键句:对两个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指导

学生朗读这一句,体会情感。

(三)品读课文,怀念生身母亲

1、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准备先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情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对母亲那深沉的爱?并画出来。

2、然后指名学生分享她们找到的句子,之后出示句子: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提出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事使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两个问题,根据课文学生不难找到答案,找学生回答。

3、然后继续深挖,请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还有什么原因会如此伤心,小组讨论交流,我从旁引导,归纳出作者伤心的深层原因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并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4、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作者感情,我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的父母都为自己做过些什么,然后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理解与爱。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作者失去母亲的痛苦之情和那份深深的思念。

(四)课堂总结

到这里,第一课时的内容结束了。用时约40分钟。在第一课时的最后,我用一句话小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为后面的第二课时做铺垫:这节课我们品读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怀念,那么,他对另一个母亲祖国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下次课再一起体会。

(五)作业设置

我准备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作业: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她深深的敬意与爱慕,要求做到首尾呼应。

五、板书设计:为了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显示教学思路,利于学生理解,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27、六年级一面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设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是初识鲁迅,引领同学们走近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一面》是篇回忆录,他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而遇,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过程。课文在记叙一面的过程中,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抓住最能突出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肖像特点瘦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充分表现鲁迅先生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因为是20分钟的微型课,所以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抓住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不同角度,不同特征的外貌描写,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个性。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次课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 3、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法:对这篇回忆录的教学,我将以启发教学为主,读、说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学习课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默读,观察、练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分析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

  教学程序将这样展开:

( 一)、导入:你了解哪些关于一面的成语?(引出一面之交),课文中是说谁和谁的一面之交?(青年和鲁迅),这样就能轻松简单的引导学生解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 二)、引导分析三次外貌描写的异同及作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有关于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句子,并思考: 作者是通过什么视角、描写了鲁迅先生哪些特征?课件出示要求。(解释视角一词)

2、生默读课文。

需要学生用波浪线划出三次外貌描写的句子,分析体会。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表比较。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概括能力,并汲取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

3、根据板书回顾总结阿累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三)、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

要能描写一个人物,首先要学会观察,我们的作者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1、请班上一名同学作为模特。(同学之间本身比较熟悉,容易观察,又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学生观察找出其特征,并用词语进行描述,教师随机纠正、点拨如何用更好的词语进行表达,将观察特征和词语的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描述。

(四)、布置作业:大家说了这么多,能用笔写下来吗?如果你觉得刚刚你还没观察得太清楚,也可以写你熟悉的一个同学,但是要求不要透露他的名字,把他的特点写出来,明天我们来一个认人大行动。(由于时间有限,只有20分钟,所以不能马上利用课堂进行小练笔,但仍要抓住最想说的时间段,让学生回家进行练笔,并利用小学六年级学生爱猜的心理,开展认人大行动,提高写作兴趣)。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阿累《一面》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也学习了如何用文字来给你身边的人画像,下节课,咱们还将通过这篇课文学习其他人物描写的手法,给我们笔下的人物注入思想和血液!(总结本节课,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五、教学创意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能激起学生对本文的爱好,更好的整体感悟全文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对三处外貌描写作具体的引导分析。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本文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是人物形象得到形神兼备的刻画,对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是很有帮助的。

28、用心灵去倾听评课稿听课记录

《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

《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用心灵去倾听》这篇课文,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们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学习。

【说教材】

《用心灵去倾听》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说教法、学法】

《用心灵去倾听》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课前借助预习提纲,迁移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课堂上引领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说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苏珊用心灵倾听给我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悟我对苏珊的怀念之情;

3、学会在生活中用心灵倾听别人的心声,用爱心帮助他人;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主动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体会苏珊用心灵倾听给我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悟我对苏珊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六大环节:

一、回忆导入,深入课文

首先,回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真情故事,请学生说一说,以进一步领会人间处处有真情。接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理解课题,重点理解倾听二字。然后追问:看了课题你还有哪些疑问?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这样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回忆真情故事,为本文学习做了铺垫,然后再次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自读课文、引发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导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提出如下自读思考题:

1、苏珊帮助我解决了哪些困难?

2、苏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怎样知道的?你是从文中哪些描写中读出来的?

这样安排,旨在践行设问导读之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事后师生共同交流,学生互相学习,查漏补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迁移学法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提出问题:

其一,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苏珊说什么?

其二,用心灵去倾听会给人带来什么?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哪些?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苏珊的崇敬,进一步懂得倾听的重要性,渗透语文的人语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学会在生活中用心灵倾听别人的心声,用爱心帮助他人。

【说板书设计】

为求得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力求阅单、明了,特作如下板书:

我 问讯处( 苏珊)

用锤子砸伤手指 热情帮助

学习上的问题 耐心回答,一遍遍解释

用心灵倾听 心爱的金丝雀死了 去了更美丽的地方幸福歌唱

相约见面 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深切怀念 用心灵倾听,用爱心帮助

29、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听课记录

《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

《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参赛选手们:

大家好!我是白沙小学的李春。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杰出的画作让人欣赏,感受艺术,陶冶情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蒙娜丽莎之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应用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了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了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与本组教材的主题感受艺术的魅力一脉相承。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读记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是: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点燃学生的思想火把,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1、引导自读自悟法:我紧扣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2、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展示《蒙娜丽莎》的魅力。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本课我教给学生以下方法:

1、诵读法自读自悟,读中感受。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合作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我将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三大板块。三大板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浑然一体:

(一)激趣导入,发现美

好的开始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就巧妙地利用班班通出示视频以及图画《蒙娜丽莎》让学生欣赏,问:你觉得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呢?使学生对《蒙娜丽莎》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

这是本课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蒙娜丽莎》的美,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让学生围绕你喜欢这幅画的哪个部分,为什么喜欢?这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感受《蒙娜丽莎》魅力所在。抓住神秘的微笑,紧扣四个有时,通过配乐指名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出美的感受。再班班通出示视频,总体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步骤二,通过问题质疑,引导学生从游客排队等候观画这一侧面描写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并指出这幅画对我的巨大影响。步骤三,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当一回小小讲解员,介绍这幅名画。让学生在扮演中得到快乐,达到乐知的效果,同时也起到巩固课内知识的作用。

(三)课外拓展,延伸美

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和制作一个卡片,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应用:

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实效、高效。利用班班通教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本课教学在班班通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

1、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开课我就出示名画课件,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整堂课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巧妙解疑: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出示蒙娜丽莎魅力的具体部位,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画面,有利于学生理解。

总之,班班通以其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也为我们教师开拓了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愿借助班班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30、伯牙绝弦评课稿听课记录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伯牙绝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述的是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短短7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干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选择这篇文言文,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读,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解这篇故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内容比较短小、浅显,因此,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体验,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深入角色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五、教学过程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导入语音乐引路,揭示课题整体感知,体会韵味依法自学,初解绝弦默读课文,再解绝弦回味绝弦

(一)音乐引路,揭示课题

(出示带有写有文章题目的插图,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介绍:流水依依,千回百折,高山伫望,恍然如梦,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依法自学,初解绝弦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及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初步了解伯牙绝弦的原因。

(四)默读课文,再解绝弦

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勾画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预设三个教学生成点: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从这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引导学生:这句话中的善字,是善于的意思,除了善于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擅长,喜欢,爱好等。然后分别让回答的学生把自己对于善的理解带到句子中说一说。然后接着引导,短文中还有两个善字,在哪句话中?学生会找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话,这两个善也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吗?学生可能会说不是,应该理解为好啊。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呢?学生会说,真棒,太好了。也同样让回答的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带到句子里说一说。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心中想着高山,琴声就会传达出高山,钟子期会说:好啊,真高大啊,仿佛是巍峨的泰山。伯牙心中想着流水,钟子期会说:妙啊,洋洋洒洒,仿佛是滔滔江河。从这也能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我会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江河,我会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可以是各种方式的读,如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全都知道。从这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教师引导: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很自然地脱口而出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潇潇的春雨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善哉,潇潇兮若春雨!这正是(引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再次引读)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

2、相遇相知:

课件出示伯牙与子期在生活中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相关资料:

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好朋友。伯牙喜欢弹琴,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音乐,切磋琴艺。伯牙听说成连先生的琴艺十分高明,便想去拜师学艺;钟子期全力支持他。于是伯牙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找到成连先生苦学三年。学得了高超的技艺后,伯牙拜别成连先生,回到家乡,钟子期前来为他接风,为他祝贺。

让学生浏览,然后指名读。读后引导:读了这份资料,你认为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学生可能会说,也是生活上的,精神上的等。(这是对课文的拓展,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绝弦的原因,从而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师小结:是呀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相融,板书心。(课件出示课文前四句)然后接着引导遇到了这样的知音,伯牙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欣喜若狂,接着让他读出欣喜若狂,学生可能说激动不已,就让他读出激动不已

接着启发:他们在一起相处得其乐融融,他们彼此都因为遇见了知音而倍感幸福,让我们带着这种幸福感再来读这几句话。(此时学生定能将自己感受到的知音间心意相通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像这样反复的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仿若置立其中,充分感受知音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3、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1)出示句子并引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吗?

学生说孤独,就让他读出孤独,学生说寂寞,就让他读出寂寞,学生说苦闷,就让他读出苦闷(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真知己的境界,层层推进,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回味绝弦

1、子期一死,世再无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2、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

3、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六、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所念) (必得)

伯牙 知 音 子期

(绝弦) (死)

31、老人与海鸥评课稿听课记录

《老人与海》说课稿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的肖天旭。在汇景这个优秀的团队,我有幸参加了6个课题的研究。先后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6篇,同时借助市百千万学习的平台,有机会到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去学习和锻炼,近五年承担了区以上公开课26节,其中两节国家级公开课还被录成光盘,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我的导师特级教师何莹娟老师认为我的课具有:朴实、扎实,大气、灵动的特点,那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希望我今天说的课也尽可能的体现这四个词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老人与海鸥》。《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作为单元的开篇之作,我反复把课文读了几遍,课文写的是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教师一定用好这个例子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体验情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第二,说学情: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想法开始更加独特,他们也具备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思维的深度和宽度都还不够,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不仅要会学习,更要会理解,会运用。

第三,说教学法:

教学要遵循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读为主的思路,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悟情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前两个目标是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工具性目标,后面两个目标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性目标,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难点是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以上目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情感,揣摩写作方法。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做一个课外阅读的交流汇报。我今天重点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我将分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学习导读,明确爱的主题(约2分钟)

自读导读内容,思考:

1.本单元的学习的主题是什么?(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一定要渗透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学习每组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读导读的内容,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听写词语,引发爱的思考(约5分钟)

1.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塑料、褪色、饼干、节奏、乐谱、吉祥、抑扬顿挫、相依相随。

3.大屏幕显示,集体评改,提出要注意的字。

4.提问:

(1)在这些词语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学生找到相依相随)

(2)相依相随什么意思?(换词理解,拓宽词汇量)

(3)谁和谁相依?谁和谁相随?哪一部分写的是相依,哪一部分写的是相随?(学生找到:老人和海鸥相依,海鸥和老人相随。1-13自然段写的是相依,14自然段到最后写的是相随。)

(设计意图:听写是对学生预习课文的检查,落实了第一个目标,而且突出了新课标提出的对写字的强调。同时借助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深厚情谊的关键词语相依相随,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弄清课文大意。)

三、品读句段,感悟爱的深情(约20分钟)

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

2.划出能体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句子和段落。

3.写上批注。

4.小组交流。

5.汇报。

6.有感情的朗读,用读来表达自己感受。

7.体会写法: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学习,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一定要顺学而导,把关键的句段出示在大屏幕上,比如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9自然段等,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读出情感。同时及时补充老人的相关资料,添补学生对老人理解的空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为海鸥着想的爱。在品读句段的同时引导学生揣摩写法。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可以发现,通过动作描写(3、4自然段),语言描写(5、6、7、8、11、12自然段),神态描写(8、10、12自然段),外貌描写(2自然段),把老人对海鸥的情谊写得感人肺腑。适时让学生上来板书他们总结的方法。)

四、想象写话,升华爱的情感(约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配乐想象写一段话: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这十多年来,他经历了什么?在狂风中,在暴雨中,在皑皑白雪中,在生病的时候你看到的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画面将是怎样的?请用一段话写出你看到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布置作业,延伸爱的内涵(约3分钟)

1.你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课后收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诗句、名言、故事。

(设计意图: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好语文,除了用教科书,还要大力推进儿童阅读,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第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以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为主,以文章写法为辅,突出了文章重点与难点,简单明了。

相依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27 老人与海鸥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相随

32、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本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写地球外观美丽的句子,抓住晶莹、纱衣、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体会地球的外表的美丽可爱,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并能熟读成诵。再引导学生谈地球内在的美丽――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带给矿产资源。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的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然而应对养育我们的母亲,人类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从而谈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根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都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保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在课外补充人类对地球破坏的图片时,学生的的情感被调动起来,越发感受到人类的做法是不对的,从而认识到今后该怎样做,在聆听了迈克杰克逊的公益歌曲《拯救地球》后,学生们为地球母亲写宣传标语,保护地球=热爱妈妈,为了生存,保护地球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们的焦虑、心痛、热情与决心。

教学中,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体内化,激发了孩子的情思。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心声。一声声、一句句饱含真挚感情的话语,多么令人心酸,扣人心弦。那不是仅仅用语言在说,而是用心在说,用情在说,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在说。

教学后,和学校的老师交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评价不应只是肤浅的表扬,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说的很好孩子们的评价还是只停留在一个很浅的面上,给人空洞、乏味之感。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套话正有充斥整个课堂的趋势。这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务必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不在只是空套、只是点缀。

教学反思2:

作为组内公开课,其实我觉得并没有上好。虽然我备课是打算营造整个课堂应该是生生互动的场面的,但是上完后感觉只是流程清晰,学生并没有充分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和破碎。来听课的杨校长和周主任安慰我:可能是接新班,我不熟悉孩子。

其实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作为新接班,其实我知道孩子是不能流利自然按照我的想法去展示的,因为在这方面,我对他们的训练还不足。平常上课都是我介入,带着他们学。但是作为组内课,当我想介入的时候又甩不下包袱,怕被批评老师介入过多,也怕时间不够,所以几次面对学生的BUG,都欲言又止。听完我的想法后,杨校长和周主任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应勇于介入,哪怕最后没上完,没有预想的完美。这次点评更像是一次暖心的交流,因此我在第四节课又重新上了一遍,摆脱之前顾虑,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展示技巧和文本内容。比如再抓地球美丽的句子。孩子是没有说到晶莹这个词,我主动提示找找关于美丽的词语。他们找到晶莹后,我又通过他们说意思来感悟词语,带他们从词语读起来,以此带动后面句子的理解。教学效果良好,一些孩子说:我觉得这节课更清晰了。

同样的教案,同样的老师、学生,效果却不同。这再次提醒我教学,以生为本!

最后再讲两点关于教案的反思:一、如果对于小组展示不够自信的班级或者怕时间不够,可以尝试把自学导航学习地球美丽和容易破碎分离出来,把第一段地球美丽渺小带着学生学一遍,这样调整能分解学生展示的负担,可能在流程上还能紧凑点。二、教学完成后,组内余春莲老师提出读写结合部分可否从人类是如何随意破坏地球这点展开练习,我觉得也是可取的,这点既可以让孩子们把提前搜集的资料用上,又可以让他们结合身边实际案例写写,这点正好和单元导读的要求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