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

1、幸福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

《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四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幸福是什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双语班汉语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这篇童话主要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②能力目标: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能力,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③情感目标:体会课文所讲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二、说教法学法

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朗读等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说教学程序

(一)歌声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导语: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刚才同学们又是拍手,又是跺脚,很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你们是怎样理解幸福的呢?

学生发言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对于幸福,大家都说出了各自的理解,你们所说的幸福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呢?下面,我们到《幸福是什么》这一篇童话故事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由歌曲导入,把音乐带进课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幸福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使学生初步感悟幸福,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抢答以下问题。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三个牧童、智慧女儿)

②课文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③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④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简单梳理、把握内容的要点、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幸福。

这一环节学生默读,教师提出问题:这三个青年通过自身的劳动,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针对这一中心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和同坐讨论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也就是重点段,思考: 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a第一个青年做了医生。

他对幸福的理解: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读出幸福、自豪的语气)

b第二个青年做了许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

他对幸福的理解: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c第三个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

他对幸福的理解: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此部分,进一步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教师适时启发,最终让学生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四)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从中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尽义务,造福人类。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与延伸,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用的事情。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幸福和快乐的!

(六)布置作业

①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他人听。

②收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十年前 三个牧童 挖泉水 靠劳动

治病人恢复健康

十年中 三个青年 做很多事对别人有用 尽义务

耕地养活很多人

十年后 再次相聚,畅谈幸福 做益事

2、秋天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听课稿,分享秋天听课感受和记录

秋天评课稿第一篇:

《秋天》说课稿

《秋天》是部编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到了,大自然各种景物发生了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儿童,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识词的教学效率。老师遵循《课标》的要求,关注了一年级的年段特征,整堂课以识字、识词教学为主,抓住了教学的重点。比如,学到树叶一词时,随机认识树,让孩子们来比较树这个字中间的木字旁和原先学过的木字有什么区别,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说认识的木字旁的字,然后又帮孩子们整理了课文中已经出现过的木字旁的字棋、桥、桃等,最后再予以总结这些事物都与木有关,所以都是木字旁。这一环节,既帮孩子们回忆整理了相关字词,又学习了新的偏旁,明白了字的意思。如果能结合图片,让孩子们积累更多与树有关的词语,比如树干、树枝、树叶等,那就能一举多效了。老师也抓住了本课字词教学中的那些重点,如一片片、带一的短语,带了的短语,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堂课中,王老师借助媒体,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学到第二段,让孩子们来体会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时,出示两幅图画的对比,让孩子们直观地来理解文本内容;又借助苹果、棉花糖等非常可爱的图片,让孩子们来学说句式( )那么( ),那么( )。虽然在这篇课文中关注句子教学,有点为时过早,毕竟这是孩子们正式学习课文的第一篇,应以字词教学为主。但是现场学生的回答,让我认识到,借助了直观的图片,孩子们是可以把这个句子说好的,而且孩子们说得兴致勃勃。在认识大雁南飞排一字和人字时,老师借助了视频,这个视频的出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

秋天评课稿第二篇:

《秋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秋天》(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课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秋天》是部编本-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篇课文,本单元课文是围绕自然这个主题进行选编的。《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描写了秋天的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大雁南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通过二三单元拼音的学习,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课文。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小,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正在养成中,认知能力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秋天的特征,懂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加热爱生活。

三、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课采用主要采用以读代讲、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1、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会写人、大2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插图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5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注意一的读音。(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重点。)

3、认识段落。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三:研读文本,学习语言。(18分钟)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指导读句子,强调凉、黄重读,落下来一词应放慢速度,轻轻地读(指名读)。

2、(出示课件)理解词语一片片,并会说类似词语。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句子,强调一字的不同读音。(指名读、小组读)

2、理解一会儿...一会儿...句式,练习用该句式说话。

3、观看微课《大雁南飞》,了解秋天的特征。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2个字人、大。

2.学习人、大字的书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环节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2分钟)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

五、板书设计

天气 凉了

树叶 黄了

秋天 美

天空 蓝、高

大雁 南飞

3、z c s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z c s听课稿,分享z c s听课感受和记录

《z c s》说课稿

一、说教材

《z c s》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拼音中的第二部分。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情景图,既以生动的形象和语境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又能引出要学习的声母z c s。 有这三个音节的四声练习。第三部分是拼读练习,分别与e,u拼。第三部分是音节练习,有9个音节,其中三个是三拼音节。第五部分z、c、s的书写格式和笔顺笔画。

二、说学情

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说话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读准字刺丝的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感知zcs的读音。然后教师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特别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认知,学会z c s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通过故事引导,学会zi ci si 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的四声。

3、通过练习及游戏,巩固对z c s (zi ci si )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z c s (zi ci si ),读准音,认清形,比较学习它们的不同。

教学难点:z c s 的发音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zcs》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拼音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感知,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五、说学法

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读准读音。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自己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半个8字,sss。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这一节课中,我借助课本插图与拼音卡片把学生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感受学习的乐趣,以拼音卡片学声母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已学的声母。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借助图画,读准音,记住形。

我充分利用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学习z的发音

(出示图1),提问:你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生答: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写字。通过写字的字我引出z的读音,告诉学生:把字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z的读音,然后师范读,生模仿读,边读边正音,找个别同学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这样达到及时反馈的效果。

学习z 的形

提问:z和谁长得像呢?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像个2字z z z。这样将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使同学们对字形记忆更加深刻。

学习声母c和s

(出示图2和图3 ),教学方法和教学z 基本相同,同学们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因此,我直接引入三个问题:1、图上画的是什么?2、根据刺和丝的读音,这个声母该怎么读?它们长得像什么?这时,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让同桌讨论,然后指名说说讨论的结果,及时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再通过小老师带读,师范读,生跟读,纠正个别同学不正确的发音,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读准这两个声母的发音;并引导学生给这两个声母编出便于识记的顺口溜。

(2)指导书写。

在指导书写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老师书写(感知三个声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由几笔写成)教师指导学生书空 自己练习书写 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这四个步骤,在反复的看与写中巩固三个声母的书写。

(3)由声母导入,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掌握了四个声母的发音之后,我用了以下过渡句过渡到整体认读音节:今天,z、c、s把它们最好的朋友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吗?再抓住四个重点进行教学:1、发好它们的音,让学生知道本课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的发音相近,只是比声母读得响亮些,长些。2、强调它们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应整体识记,韵母i在这里不读衣,不能用来与声母拼读,在学生反复的发音练习中,体会它们的发音要领。3、利用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进行扩词,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多种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小组内利用自制卡片互相抽读,检查声母和音节发音;做游戏你是谁?(女生代表声母,zcs,男生代表zicisi,老师念声母则女生读,念音节则男生读。),比赛读等,既强化了所学知识,又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七、说板书

Z C S

zī z zǐ z cī c cǐ c sī s sǐ s

4、g k h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g k h听课稿,分享g k h听课感受和记录

g k h评课稿第一篇:

《gkh》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小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小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湖边画荷花,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

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gkh三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情感目标:感知汉语拼音与汉字的联系。

3、能力目标: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形成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声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

2.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gkh。

教学难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声母。

2.d和b的区分。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时尝试以创设情境,引导观察,自主合作,游戏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1、观察、想象法。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引出gkh的教学内容。在教学gkh的字形时,让学生自己在表音表形图中自己找出gkh,描一描,感受gkh,然后编顺口溜来帮助记忆字形、巩固字形。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新的发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2、游戏互动法。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够持久,我就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通过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孩子在活动中巩固了知识,学会了合作。

学法指导:

1、自主合作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合作的方法,来让孩子参与到自主合作的学习中去。如开火车、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2、思维拓展法:

学完gkh后,我还在巩固练习里设计了摘苹果、找朋友等游戏,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拼音字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给你们带来几位老朋友,和他们打打招呼。

出示bpmfdtnl

师:声母的发音要轻短一些,再来一次。

师:单韵母的发音要长而响亮,请大声呼唤这些字母娃娃的名字。

出示aoeiu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汉语拼音第5课(板书:5.gkh),学习认真的小朋友,将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礼物一个。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二)学习新课

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图画,想看看吗?(课件出示课文情境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老师这幅图编了首儿歌,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师领读,生跟读,再齐读)

揭题: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三位声母宝宝就是藏在图中的gkh(课件出示)。看,他们在跟你们打招呼呢!

师:模仿卡通人物说话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gkh声母宝宝,希望和大家交朋友。

(三)教学gkh

师:谁来和鸽子打个招呼?(手拿鸽子图)

生:鸽子你好!

师:如果把鸽子的ge的发音读得轻短些,就是g的发音,请跟老师一起读ggg

师领读:鸽子,鸽子ggg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口型,听听老师的发音,然后自己读一读。生练读。

师:名字会叫了,如果编成顺口溜帮大家来记住它就好了。

(像个9字ggg,像个花环ggg)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朋友多了真快乐,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师:谁来和小鸡蛋壳打打招呼?(出示小鸡出壳图)

师:如果把蛋壳的ke的读音发成第一声,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

引导学生说:(轻轻地)kkk

师:小朋友真聪明,真善于发现,请注意老师的口型,kkk

生自由练读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学习,了不起,让我们再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她就是(出示荷花图)

师:如果我们把荷花的he读成第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

(轻轻地)hhh

师:请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hhh

生自由读,练读

师领读,

师:请你跟我读一读,(我就跟你读一读)

师:鸽子,鸽子ggg,蛋壳,蛋壳kkk,荷花,荷花hhh

师:老师发现你读的很好,请你当当小老师,领着同学读一读,

小老师:鸽子,鸽子ggg,蛋壳,蛋壳kkk,荷花,荷花hhh

师:刚才,孩子们表现的真不错,如果我们扁扁嘴巴,微微笑,发音会更准确,更好听。出示声母卡片,再读ggg、kkk、hhh

师:谁的火车想要开?

师小结:gkh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汉语拼音了,你们听鸽子的鸽,哥哥的哥,唱歌的歌..都有g这个音,那么发k,h这个音的又有哪些呢?

生:科技的ke,科学的ke,口渴的ke,咳嗽的ke,笑呵呵的he,禾苗的he

师:是的,这样的发音还有很多,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有趣呀!

(四)课中操

师:小朋友还记得前两天老师教你们的儿歌《写字操》吗?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活动一下我们的手指,准备下面的书写吧。

五、认清形及正确书写

师:你们能叫出g、k、h这几个字母娃娃的名字啦,那么你们能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吗?

师:出示图片g,它的样子像什么呢?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g的笔顺和它在四线三格中占的位置,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边说边写(g在中下格,先写一个半圆,再写一个竖弯)

师:现在跟我一起来书空,请你跟我写一写,半圆,竖弯ggg,

(我就跟你写一写,半圆,竖弯ggg)

师:请小朋友把g描在书上,描2个,写1个)

师:孩子们写的真不错,我们再来观察k的笔顺和在拼音格的位置,

师:出示图片k,它的样子像什么?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吧。

生观察老师的书写。

师:书空,请你跟我写一写,一竖,左斜右斜kkk

(我就跟你写一写,一竖,左斜右斜kkk)

师:请小朋友把k描在书上(描红)

h教学同上。

(五)练习声母gkh与aue相拼读

师:现在我们和gkh成了好朋友,来,带着朋友,我们去小河边,看看它们遇见了谁?出示:

  g k h g k h g k h

a e u

师:想想前面我们拼读两拼音要注意什么?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师:说的真好,按照刚才你们说的要点,练习拼读

生自由练读

第一部分和老师一起读

第二部分老师读声母、韵母,你们读音节

第三部分自己读

生:练读

(六)师:小结,孩子们,今天你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gkh,学会了它们的读音。记住了它们的写法,你们表现的真不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gkh的拼读方法,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g k h评课稿第二篇:

《g k h》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汉语拼音9 g k h》。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策略等四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说教材

《汉语拼音9 g k h》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中的第9课。本课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由图画引出三个声母g、k、h的发音和字形;第二部分,g、k、h的书写格式和笔顺;第三部分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拼音的方法。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小学生天真活泼,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容易被新颖的刺激物所吸引,但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对于拼音教学来说,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变枯燥的拼音符号学习为愉快的学习体验之旅,激发学生的学习拼音的兴趣,并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说话和听讲习惯。

我班共有40多名学生,大部分都在幼儿园学过拼音,学生能够认读声母,有个别拼音能力较强的学生基本能够独立拼读音节。但学生普遍对于声母的发音方法掌握的不太好,音节四声发不到位,还有的字母书写不规范,因此针对学生的学情,我将在教学设计中给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进行矫正。

二、教学目标制定

根据新课程对小学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共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本次说课将围绕该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展开,也就是前三部分内容的教学展开阐述。

(一)知识目标:学会g、k、h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二)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书写g、k、h,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收获到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g、k、h的发音、书写和与单韵母的拼读。

难点:g、k、h与单韵母拼读的四声读法,为第二课时的三拼音教学做准备。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教学流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用老朋友见面的形式复习学过的声母b、p、m、f、d、t、n、l、y、w和与这些声母相关的带调音节。

2.借助情境图引出字母。

3.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认读字母。

4.利用标音标形图利于记忆的特点,识记字母。

5.通过描红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书写g、k、h。

(二)说教法和学法

1. 寓教于乐、趣味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根据这一要求和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同有趣的游戏、儿歌、故事、比赛等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中去学习。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开火车接读音节,用我来问你来答的形式让学生猜一猜音节的四声等,还有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是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充满吸引力。

2.学生主体,先扶后放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我们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自主探究新知识。如,在教读g、k、h与单韵母拼读的时候,我先领着学生读,当学生基本掌握发音方法后,我通过当当小老师的形式鼓励学生来领读,这不仅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让他们的自信得到飞扬,而且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

3.联系生活,学会应用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努力地为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学习音节,如,当学完了声母g、k、h相应的音节后,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造句;还通过读儿歌帮他们进行巩固强化。如:小白鸽,天上飞,小蝌蚪,水中游。。。。。。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这样他们才会学得更主动、更快乐、更有信心。

5、a o e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a o e听课稿,分享a o e听课感受和记录

a o e评课稿第一篇:

《aoe》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单韵母a o e》,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单韵母a o e》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1课的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本课包含了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ɑ、o、e,配有一幅图画。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女孩儿正在小河边练唱啊啊 啊,啊提示ɑ的音,女孩儿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ɑ的形。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鹅提示e的音,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第二部分是ɑ、o、e的书写格式及笔顺。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小学一年级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本课时中我拟定以下2个目标:

1.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

2.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正确掌握a o e的笔顺,知道三个字母都占中格。 由于本课单韵母学习的特点,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了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正确书写字母;将难点定为了读准o e的音。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将说一说我的教法和学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们知道本课的重点就在于认识并书写a o e三个单韵母。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创设情景以鼓励观察,引导想象;直观法以及讲授法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学习aoe这三个单韵母;同时,我还准备采用儿歌的形式教学aoe的音形,引起他们对单韵母aoe学习的兴趣。

在学法上,考虑到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及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种学习方法学习本课:1、练习法;2、合作法;3、游戏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减轻对拼音学习的恐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程序

现在,我将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将分为四个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仔细看图,学习韵母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总结全课,课外拓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便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到拼音王国去,认识拼音朋友。拼音可有意思了,它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写话,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你们愿意学好它吗?在学生回答后,我接着讲述在拼音王国里,有三个大家庭,他们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走进韵母家庭,认识三个最可爱的单韵母朋友aoe;同时,板书:单韵母aoe

(二)仔细看图,学习韵母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看图,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赶快睁大眼睛仔细看看这幅图画了什么,待会我请同学起来说一说?趁机用ppt展示小女孩在练习唱歌的图片,同时请学生模仿小女孩是怎样唱歌的小女孩是怎样唱歌的,谁来学一学?得出唱歌时啊的音发平一点,长一点就变成了a;接着,带领学生读三遍a的音,在初步读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观察发a时的口型同学们,请仔细看老师发a的时候,嘴巴是怎样的?得出张大嘴巴aaa;然后,引导学生识记a的样子同学们,咱们知道第一个单韵母拼音的名字叫a了,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来记住a的样子呢?,引出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来强化单韵母a的音形的识记;最后,创设情境单韵母a说它玩累了,想出家休息,大家一起送它回家好吗?可是,你们知道单韵母a的家在哪里吗,没关系,老师知道,老师马上带领大家去认识单韵母a的家来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四线三格以及每一格的名称,再让学生仔细观察a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是在中格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发现a的写法笔顺a由两笔组成,先写半圆,再写竖弯,示范一遍,指导学生用手指跟写一遍,边书写边强调同学们,要想写好单韵母a,我们必须将小女孩的脸画圆,小辫子要短一点,要写饱满、规范,然后让学生描红一个并模仿书写两个,在纠正写字姿势后,巡视指导学生书写,并展示互评,同时用红粉笔纠正学生写在黑板上的a中不到位的笔画,最后让同桌相互纠正写得不好的地方。这样,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发现写好单韵母a的窍门。

第二部分学习单韵母o和第三部分学习单韵母e的教学环节与学习单韵母a的教学环节一致,其学习都是由看图片引导出学习的单韵母,教师教读发音,提醒发音口型,识记单韵母的样子以及指导书写组成。其中,在发音环节重点指导单韵母o的发音口型是拢圆的,e的发音口型是嘴巴扁扁的,在指导书写环节着重指导e是一笔写成,把半圆画圆,最后不封口。

我这样安排是综合考虑aoe三个单韵母的教学特点,aoe的教学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我将它分为三部分分别进行教学,有利于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区分三个不同的单韵母。

(三)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遗忘是有规律的,在三个单韵母都认识了后,及时地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因此,我在此设计了看口型猜字母游戏和全班游戏记忆两个环节。在看口型猜字母游戏中,先随机抽五个同学进行此游戏,以检查三个单韵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发音口型,并带动全班强化发音时的口型;在全班游戏记忆环节,我先讲游戏规则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做出单韵母发音的口型,你们找出相应的字母卡,并迅速地举到头顶,找对了就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两遍,在示范一次后先抽取五个同学进行此游戏,接着就全班一起玩这个游戏,学生正确找出相应字母卡后相机指导全班朗读并识记。这样既复习了新知,又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总结全课,课外拓展

一年级小朋友是积极性,需要来自他人的鼓励,因此,在本课的结尾,我先总结本课内容同学们,今天啊,咱们一起认识了三个单韵母,它们分别是....,它们的家叫......,并且三个单韵母都住在同一间屋子...里这样的语言来总结本课,突出学习的重点,然后肯定了学生们的努力这节课啊,同学们不仅认识了aoe三个单韵母朋友,而且还很积极主动地记住他们的样子,表现得非常好,大家回家把今天新认识的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吧,既复习了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消除对拼音学习的顾虑,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用于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四线三格,会写单韵母aoe,加深记忆,其中用红粉笔纠正学生写在黑板上的aoe中不到位的笔画,以利于学生更规范地书写单韵母aoe,突出本课书写的重点。这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谢谢!

a o e评课稿第二篇:

《a o e》说课

一、教材分析

《a o e》是汉语拼音第1课。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图。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公鸡喔喔啼,路旁的白鹅咯咯叫,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好像在问我:早上好。情境图主要用 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单韵母a o e及其表音表形图,教材以活泼生动的卡通画形式将a o e三个单韵母呈现给学生,旨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记住这三个字母。第二部分是单韵母a o e及其表音表形图。第三部分是单韵母a o e的笔顺图示及其在汉语拼音四线格中的书写。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改精神、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儿童认知水平,我准备用一课时的时间完成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领域:学会a o e 三个单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能熟悉认读单韵母四个声调。(2)情感领域:感知汉语拼音和汉字的关系。(3)发展领域:创设各种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形成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

2、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能正确书写a o e。

教学难点 :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o e读音的比较。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尝试本课教学内容以创设情境,引导观察、鼓励想象、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呈现。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全体学生都成了活动的主人。

1、观察想象法。观察是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字形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图与字母相同点,寻找新的发现,而后,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说说什么东西的形状象字母的形体,再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巩固字形,字母教学过程以观察想象巩固的层次性来体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图画,自己去揣摩发音方法,、自己去比较、记忆字母形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新发现,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培植。

2、表演游戏法。教过单韵母发音后,运用游戏学习按顺序、变顺序演读声调,学生在玩中学习,学得很来劲,课堂情绪高涨,个个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互相合作,获取了知识,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法指导

1、自主合作法。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字母时,通过同桌、小组交流,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合作学习,主动参与。

2、拓展思维法。在巩固练习这环节中,我设计了《找朋友》游戏,让学生根据已学汉字找出相关的字母卡片,并通过扩展活动,让学生在书中、古诗中、儿歌中找到带有a o e 字母的字,这样,将不断增加识字量,使课内外互相结合,所学知识真正得到延伸。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han yu pin yin(投影出示)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汉语拼音。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拼音王国,那里有很多的拼音宝宝,认识了这些拼音宝宝,你们就能认识很多汉字,就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了。你们想认识这些拼音宝宝吗?让我们唱着儿歌出发吧!)

2、说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带领学生边拍手边说儿歌)

(二)情境揭题

1.瞧,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公鸡喔喔啼,路旁的白鹅咯咯叫,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好像在问我:早上好。)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其他小朋友说过的话。

2.小结:多么美好的早晨呀!老师把你们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 大公鸡,oo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ee叫,连声叫我早上好。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拼音呀,就藏在这幅图和这首儿歌里呢!(板书课题)

(三)学习字母的读音

学习a 的读音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韵母a(投影出示阿姨图),只要把阿姨的阿读得长一些,响一些就可以了。那个聪明的小朋友来试着读一读?

2、师范读:(出示字母卡片)请听老师读,注意看老师的口型。请小朋友们照老师的样子自己先读一读。

3、指名读,相机点评(你的嘴巴张的真大,嘴巴不动,你的声音响、长)

4、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5、 看画面:小朋友,你发a音时就想到画面上的阿姨,这样你就容易记住a的音了。老师也编了几个小口诀送给大家 a a a,阿姨的阿( 嘴巴张大,a a a 阿姨的脸蛋,a a a)

学习o

1.读准音。小朋友,真聪明,小公鸡也来表扬你们了。o的读音就像公鸡叫,特别响亮。

2、师范读:(出示字母卡片)听老师读,看老师的口型。你们自己试一试。3、为了帮助小朋友记住这个音,老师也送个小口诀给你们:拢圆嘴巴o o o

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同桌两个小朋友相互读读看,是不是小嘴巴都陇得圆圆的。

5、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学习e

1.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棒!瞧,小白鹅也来了。它一变身,就变成了拼音字母e,跟老师读e。

2.读e的时候,小朋友个个都张开了笑脸。我们再来读一读,扁扁嘴巴eee。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认识单韵母: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个拼音字母发音都是响而长,所以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单韵母,跟老师说一遍单韵母。

发现口型变化

1.下面,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这三个韵母,看看老师的口型有什么变化呢?(老师边读边比划)小朋友自己也来读一读,比划比划。你发现了什么?(口型由大到小)

(四)巩固复习

1、游戏考考你:看口型、说发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在黑板上贴字卡:a o e,教师摆口型,不发音,请小朋友看老师口型,判断是哪个单韵母。

2、请生上台猜老师指了哪个字母:若猜对,其余学生说:对对对,就是?。若猜错,则说:错错错,请再猜。

(五)认清字母的形,指导书写。

过渡:三个字母的读音我们学会了,还要记住他们的形状。

1、认清形。我们再来看看a(出示表音表形图)它不光发音和阿姨的阿差不多,她的样子,像什么?

2、小结:a圆圆的,就像阿姨的脸,后面还拖着一条直直的小辫子呢!能记住a了吗?你觉得 a还像什么?

3、记住了它的音和形,那怎么样才能写好它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拼音宝宝的家。

4、教师用形象化语言帮助孩子认识四线格(出示四线格小黑板)这就是拼音宝宝住的楼房,数一数几条线,几层楼?拼音宝宝住的地方就叫四线格,上格、中格和下格。老师读1遍生跟读2遍四线格。

5 、下面,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合作,借助书上P6的图把拼音宝宝送回家,看清楚它们住在哪一格,是怎么写的?(引导孩子自己学会看书上的书写示例:红箭头表示笔画走向,蓝色数字表示笔画顺序,边看边书空。0

6、师范写,讲解要点。

我们先看着字母a是怎么写的?

(1)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几笔写完的?

(2)请学说一说。找到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生跟着书空。

(3)看清楚了吗?拿出小铅笔描2个写一个a。

7、同法学习单韵母o 和e的音和形。

指导书写o

(1)老师书写,请大家注意o是从哪起笔的?几笔写成的?

(2)请学生说一说。

(3)教师边写边讲:o是一笔写成的,从左上起笔,注意要写圆,生跟着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o。

指导书写e

(1)老师演示书写过程:大家注意e是怎样写的?

(2)说一说。

(3)教师过写边讲:e是一笔写成,占中格,从中格的中间起笔,先写一短横,接着连写半圆。

8、 教师注意引导孩子调整呼吸,做做手指操,摆好姿势,练习描红。

9、反馈。

6、 金木水火土评课稿听课记录

《金木水火土》评课稿

一、识字教学。

1、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并结合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老师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形成学生识字的良好氛围,

例如:在引入金木水火土几个字时,老师利用通过图文的结合,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识字,让孩子们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特别是图演变成汉字的动画过程,,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识字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低年级识字要把识字与看图和生活认识结合起来,利用汉字的演变图,在听读中识字,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识字。

例如:在识字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口、眼、耳、脑、手等多种器官参与识字,充分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

在课中采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识字,特别适合低段孩子的识字规律。如课前的摘苹果游戏,课后的小猴子过河的游戏。

识字方法很形象也很直观。例如根据太阳图引出日,月亮的形状引出月字,大山的图让学生认识山这个字。

引导学生认识了金木水火土几个字后,又让学生组词再说句子。将识字教学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走入学生的生活中 。

二、写字教学。

作为低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认真书写的习惯 。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写字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孩子喜欢写汉字的愿望,掌握基本笔画,按笔顺规则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老师能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写字教学, 在写字过程中,老师充分让孩子把小手笔画起来,小嘴动起来,眼睛认真看。老师在课堂中真正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

例如,在教孩子书写日、山、田三个字时,让学生观察视屏课件,观看汉字的演变过程,再看老师书写,然后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说笔画名称 , 最后,孩子动手在田字格中书写,还要边写边说笔画名称。在这一过程,老师指导的很到位 。不管是笔画名称,每一个字的起笔落笔,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都指导的很明确。学生写完后教师及时评价展示。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个学生,写字的自信心 。并且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了写字的快乐。

例如:山字教学中,刚好三座山峰就是山字的三笔,老师先让学生观察那座山峰最高,书写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如何正确书写。

如果,每位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做到这样细致,我想我们的孩子以后的书写基本功应该是很扎实的。

7、乌鸦喝水评课稿听课记录

《乌鸦喝水》说课稿

各位老师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乌鸦喝水》,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学习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着急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水喝着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三、学习重点、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语调。

2、难点:

(1)理解渐渐的意思。

(2)通过朗读体会乌鸦的情感变化。

四、说教法

语文是一门培养人各方面综合能力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形近字记忆法,谜语记忆法,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2、体验法:通过做实验,让孩子们通过乌鸦的体会情感,明白其中的道理。

3、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乌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扮演乌鸦

通过孩子扮演介绍乌鸦,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揭示课题,引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复习生字词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开展各种的读,加深孩子们对生字的记忆。

1.指名认读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指导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4.齐读生词

5.写生字石

(三)品析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乌鸦怎么了?

2、小朋友们口渴过吗?口渴是什么感觉?

3、乌鸦找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4、乌鸦找了那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

(在学生理解口渴到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

5、乌鸦继续飞呀飞,终于找到了一瓶水,此时它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谁能高兴的嘟嘟这句话。

(引导学生读出乌鸦找到水时高兴的心情)

6、乌鸦喝着水了吗?为什么?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让孩子们试着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并了解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

7、同学们,小乌鸦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帮它吗?小乌鸦也在想怎么办呢?这时呀,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呢?

(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乌鸦想到的办法)

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用横线画出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1、找到了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2、比较句子:

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3、乌鸦那么想喝水,它为什么不一下子放很多呢?

4、做实验,放石子

5、现在乌鸦能喝到水了吗?为什么?所以瓶子的旁边一定要有许多小石子。

6、看,这些小石子被乌鸦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也跟着渐渐升高了。

比较句子: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1)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2)你能也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3)乌鸦想的办法有用吗?它喝着水了吗?

(4)那谁能带着这样的一种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呢?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我抓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等重点词语,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我们大家都来夸一夸它吧!

(让学生明白体会乌鸦遇难不让、聪明能干、肯动脑筋的精神)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只聪明的小乌鸦,那让我们再来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吧!

3、有谁能看着电脑上的提示试着背一背呢?

4、可是如果瓶子旁边没有许多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同桌之间讨论交流一下,看谁想得到好办法?

【设计意图:拓展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借着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帮乌鸦想到更多的好办法,喝到水。】

八、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的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九、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还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乌鸦喝水评课稿第二篇:

《乌鸦喝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38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其中有三篇还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四步走:

A、带拼音认读词语。

B、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C、认读单独的生字。

D、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认读。

3、指导书写办、法两个字,强调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三)读文感悟

1、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2. 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3、让学生找找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并通过小实验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的小乌鸦的聪明。

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四)、指导朗读,背诵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8、雨点儿评课稿听课记录

《雨点儿》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它花更红,草更绿,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雨水。本文结构层次分明,情节性强,语言浅显易懂,适于学生阅读。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有11个生字,但大部分是常见字,认读的问题不大。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诗歌、韵文,这样的童话还是第一次涉及,朗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及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其中认写生字、读懂课文是教学重点,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和有感情地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将要采用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学法上,我贯彻的主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雨点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上课伊始我采用了猜谜语导出课题。因为雨点儿这个儿化音是一个朗读难点,我通过范读、创设情景和雨点儿打招呼等来降低和突破这个难点。同时,我运用简笔画,使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二)朗读课文,理解雨点儿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我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教、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的孩子遇到的第一篇较长的课文,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先范读,接着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圈圈出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也成了复习拼音、自主识字的过程,同时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把识字、认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习生字 数、清、彩飘、落,到认读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 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层层递进,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2.细读阶段: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我首先借助课件展示下雨的场景让孩子帮忙数雨点儿,教室里,孩子们开始欢呼着数起来,慢慢意识到雨点儿太多了,数不过来。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看来,雨点儿太多太多了,多得数不清。到此,我认为学生对数不清这个词的理解是深刻的、立体的。紧接着,我又把语文学习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吗?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试着用什么东西数不清。的句式练习说话,并且要求学生尽量说完整的话,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理解飘落这个词时,我没有直白的告诉学生:飘落是轻轻的、慢慢地落下的意思。而是采取直观地演示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

3.品读阶段: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雨点儿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么变化?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学情。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三)拓展延伸,爱上雨点儿

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去哪儿?两个问题的拓展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在本课的结尾,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歌曲《小雨沙沙》。学生边唱边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喜欢上雨点儿。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一个缩影。此课板书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课文进行一次提炼。让他们领悟有了雨水,世界变得更美的道理。

七、说教学反思

我的语文课教学,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怎样读书。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安排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环环相扣,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读懂课文,感受学习语文是件快乐的事。

雨点儿评课稿第二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点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说教材

《雨点儿》是新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8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通过四个月的识字、拼音、再识字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三 、说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识字、写字及朗读,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五 说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利用课件猜谜,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并让学生体会儿化音的好处。

2、初读感知,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倾听媒体朗读,培养乐于倾听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打开书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学生读文后,利用课件引领,检查交流生字词、语句。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我用课件出示了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再读,然后把这段中出现的三个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在这里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再配上课件,让学生感受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再回归到数不清的雨点,并指导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强调雨点儿的多。

4、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飘落下来,它们在空中遇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会说什么呢?听电子课本朗读,指导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对于大雨点问下雨点:你要到哪里去?相机指导:读疑问句结尾时语气应向上扬。之后出示小雨点的话,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师问你呢?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就是你要到哪里去?师总结和大雨点儿问题一样,因此在这里简单地说:你呢?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互读大雨点和小雨点之间的对话,全班都体会疑问句的朗读,此时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了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5、提问,那么他们到了那里以后,那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先让学生猜一猜。再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全班齐读,学生整体感知,课件展示红的花,绿的草。让学生自主发挥,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你有什么想对雨点说的吗?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6、指导书写生字,采用学生认读生字,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笔顺,指名书空,教师指导书写、组词、写话,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方式进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教学高潮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布置作业,抓住本课时学习的重点进行:朗读课文和复习认识的生字

七、 说板书设计

8、雨点儿,云彩飘落,小雨点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用简洁的词句呈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前几天刚好下过雨,虽然是冬雨,但也和课文有的内容有关,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4、儿化音的指导。受本地环境影响,平时学生无论在家还是 在学校与人交流时,很少用到儿化音,所以在学习《雨点儿》时, 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雨点儿一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但效果并不显著。毕竟习惯一旦成形,再纠正就困难的多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渗透此方面的训练。

就这样,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本着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想下,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当之处,恳请予以指正。

9、升国旗评课稿听课记录

《升国旗》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升国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学生已经学习了拼音和识字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以及升国旗时学生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热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书写。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拼音,也为今后的课文朗诵打下扎实的基础。全篇课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第二句写国旗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写升国旗我们怎样做。整篇课文句字简结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旗的热爱之情。第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部分生字和初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完成余下的生字和细读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

(二)学会文中14个生字,其中7个只识不写,认识两个笔画。

(三)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我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及识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知识和思想教育互相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与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入,文中的插图展示以及学生对现实中红旗的陈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朗读促背法让学生通过范读、个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以读促背。并从读中领悟思想感情。

(三)红促写法让学生自主读、描红,训练美观书写,学生平时学习课文,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在学习上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看插图和联系实物回答问题;朗读课本、尝试背诵;美观书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意识。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老师板书:生国旗,你知道这是一面什么样的旗帜吗?上面的星星叫什么,又代表什么?红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这就把课文中的抽象事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样可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接着我补书讲述,帮助学生更深认识国旗,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二)细读课文,领悟情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读,我先范读课文,再这样引导学生:国旗代表着祖国,此时你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学生已经了解了国旗,也激发了对国旗的感情,这是要求学生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然后我组织学生独立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流露出对祖国的感情。接着我提问:升国旗时,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学生跃立欲言,课堂气愤再次高涨。学生发言时老师板书: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紧界着引导: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你能读出来吗?学生尝试有感情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集体评: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有没有感情?谁再来试一试?通过比较朗读,让学生逐渐掌握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教学第三句时,我让学生找出能表达热爱国旗的词语(立正;敬礼)老师板书:立正敬礼,再指导学生朗读。

(三)朗读促背,再悟情感

在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背诵:同学们已经能有感情地朗读了,现在我们来尝试背一背,好吗?师指导背诵并带上动作表演;这更能引发学生背诵的动力,并再次通过动作表露出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书写

在一年级教学中,书写也同样重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美观地书写,教师责无旁贷。我先范写生字,说明每个生字的书写规格,接着学生自主读,说说关键笔画、描红,最后按要求在田字格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知识延伸,加深情感

在学生通过朗诵课文对国旗的热爱后,我又设计了最后一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国旗的一些知识。你们想知道更多有关国旗的知识吗?那就回家多和爸爸妈妈交谈,好吗?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是生活上,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六)好的板书可以体现文章的中心,使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紧扣升国旗的情景,设计板书如下:

2升国旗

国歌声中

升国旗高高升起

正立敬礼

10、狐假虎威评课稿听课记录

《狐假虎威》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寓言两则中的《狐假虎威》一课,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喜欢的成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难点在于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进行角色扮演。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目标的要求,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新颖的、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设计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狐狸说的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表演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我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狐狸和老虎的简笔画让学生进入课堂,并且进一步理解课题,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借着的意思。

接下来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读故事了解缘由的兴趣。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

学生自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狐狸与老虎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出狐狸与老虎的语气与神态,重点把握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和老虎愣住了,体会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疑惑。运用移情策略,提问学生狐狸内心想的说什么,让学生有了一次狐狸的角色体验,生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狐狸和老虎的第二、三次对话

让学生小组合作是新课标中倡导的合作学习的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狐狸和老虎的第二、三次对话,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接着让学生自己探索狐狸没有趁着老虎松开爪子而立即逃走的原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狐狸和老虎的神态动作,我让学生演一演狐狸和老虎走路的样子,在这一环节中能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自己体会到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和跟在后面的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三)、模拟森林里的百兽反应。

随机采访学生森林里的小动物逃跑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是被狐狸身后的老虎吓跑的。

三、点题,加深理解狐假虎威

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接着提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狐狸自己没有本事,是借着老虎的本领吓跑百兽的)。而在本课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告诉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自己没有本领,借着别人的本领耀武扬威,这是我们不能学的,做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

四、拓展积累,课外延伸。

最后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一起交流还有哪些和动物有关的成语,充分让学生自己再现已学或积累到的成语,让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该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写出了人物的特征,写清了狐狸为什么借老虎的威风,怎样借以及借到威风的经过。完成了故事寓言的表达。教学时我引领学生紧扣借,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学习,板书也呈现描写人物这些方面的词语,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领悟寓意,记忆知识。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狐假虎威评课稿第二篇:

《狐狸分奶酪》说课稿

一、说教材

《狐狸分奶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相处,训练重点是引导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本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奶酪,在分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匀,而小熊哥俩都不愿吃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的有机会吃奶酪,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他分得很公平!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他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章的小熊们却傻乎乎的不明就里,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楚狐狸行为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有11个自然段,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文中配有一幅插图,图中的狐狸手拿两块一大一小的奶酪,一脸的自信得意,两只小熊抬着头,托着下巴一脸的困惑,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人物表情及心理。

二、说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读课文。

3、能力目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把本科划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会的不教。

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课前置小研究,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当堂解决孩子们困惑的地方,或者我认为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为主。

1、简笔画激趣法,二年级的孩子同样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简笔画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质疑法,在教学中出示核心问题,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贯穿课文,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虽然篇幅比较长,但是理解课文之后,分析人物的本质特点,让学生们自己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五、说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

(一)、简笔画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是谁呀?简笔画当堂出示(狐狸)2、指名读好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巧解题

1、课件出示,学生小组交流有关从题目入手收集的资料,

2、教师相机补充:

(三)、巧浏览

1、自由读课文、懂内容、知体裁。

2、课件出示前置小研究的第二部分内容,全班交流,个别展示。

(四)、巧发现、会读文,

课件出示本课,狐狸谈话的次数和内容,主要内容是分角色读课文,也可以表演读,学生自带类似于奶酪的食物,重点是读出狐狸分奶酪时的语气和小熊与狐狸对话的语气。

(五)、巧探究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这个不要求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想说什么说什么,全班交流。

(六)、巧拓展

分享你收集到的有关狐狸的故事吧,大声地读给同学听,或者个别展示,要读出其中的有趣!

七、说板书

狐狸分奶酪

狐狸 小熊

帮忙 分 捡 拌嘴

故意分不匀 同伴斤斤计较

一整块 谁也没吃到

本课板书分为三部分,一主人公狐狸和两只小熊;二是狐狸说话的内容和小熊说话的内容,形成对比;三是斤斤计较导致结果,每一次小熊和狐狸的对话,各自的心里都有不同的想法。

八、说反思,

(一)、教学设计上的特点:

1、突出以趣引路,以读领悟狐狸的狡猾本性教学。

2、引导个性朗读,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的生成。

3、抓住文本特点,创设童话,落实说话训练,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教学中是否会出现课堂调控上的不足。

2、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会流于形式,展示时间不够充足是否过窄。

最后,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1、雪孩子评课稿听课记录

《雪孩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特点 

雪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的第19课。《雪孩子》这篇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却化了。它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表现了雪孩子奉献自已,救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了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节课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加深感悟。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课程标准中教学法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表演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感受雪地、云朵的美丽,体会雪孩子的美好心灵。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与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尽量让他们保持高昂的情绪,让他们在玩中学。但他们经过半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尤其是本课课文首次以不注音的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也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阅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搜集了解雪和云的变化过程。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雪花生字卡片。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

基于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以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低年级学生较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东西,为此,上课伊始,我先播放课件,以故事情节做为画外音,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到课堂上来。下面就请各位领导看一下这个小故事。(播放课件)我认为以动画形式巧妙导入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声情并茂的动画片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图文结合,随文识字。

在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以后,我首先让学生图文对照欣赏课文,披文入情领略文章的语言美。(下面就请各位领导看一下课文内容)。我认为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就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所以我又让学生自由读并勾画出在生字,同时读出相关的句子,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在检查识字时我采用认读雪花生字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这样就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性。我还将课文中的10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编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兔妈妈,她赶早,连忙出去找食物,小白兔,点旺火,合上眼晴睡大觉,着了火,化成灰,自己全都不知道,雪孩子,把她救,从此变成白云美。)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就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3、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在这里我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因此才会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所以在教学课文时,我采取了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分析在读时应注意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个我教学的小片段。当老师提出让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时,有的同学提出我最喜欢 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句。老师说,是啊!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这时老师追问,其他同学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最后,我又请三名同学读,让其他学生评一评谁读的最好,好在哪里?老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给予肯定。

在教学中,我觉的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我觉的这样做比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更重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和鼓励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 来恒定学生,而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4、帮助学生解疑。

雪孩子化了,他到哪里去了呢?你们想知道雪孩子怎样变成白云的吗?(播放课件演示雪与云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理解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水又成了水蒸气,最后变成了白云。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化?有的学生可能说到: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要是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就烧化了,变黑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这里我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5、结合图片,进行叙述。

指导学生合作表演课本剧虽有一定难度,但是借助动画,引导学生逐步模仿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及表演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并且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6、作业。让学生叙编故事,《雪孩子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设计会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像。

12、雾在哪里评课稿听课记录

《雾在哪里》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

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

海水、船只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

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

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

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

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 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

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

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 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

久,有限的散步。

4、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

(与形近字区别)。

5、 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

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

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 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

的惊喜。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

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 动笔临写。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 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 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

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 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

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

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

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

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

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

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雾在哪里评课稿第二篇:

《雾在哪里》说课稿

【说教材】

《雾在哪里》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吸引学生关注科学,拓展视野。本文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生动的语言,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雾的变化。全文共十段,重点内容是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什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第二课时的教学难点是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说教法】

这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短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相关科学常识。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四种教法:

1、体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图文并用教学法。这节课,我准备了大雾的图片,视听结合,诱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通过点评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4、以读代讲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次朗读、小组比赛读、男女对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

5、小组全合作学习法。

【说学法】

低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但是用简短、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却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第二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各段特点,品读方法各有不同:第一段用孩子的口吻,引导学生读出雾的调皮淘气。在观看图片时,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描绘雾的样子,结合相关谚语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第二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为他们拓展雾的形态,如水、露、霜、冰。在朗读时抓住雨、雪、雹子落到地面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用手比划它们落下的样子,边做动作边体会语言的准确与形象;第三段文字很优美,通过教师范读、为学生创设情境,结合板书、和着优美的朗朗读书声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背诵;第二段到第五段的教学方法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同时让男女生分别扮演朗读,在对比朗读中体会雾的情景。

【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复习导入

由于是第二课时,首先要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为调动学生的兴趣,我用猜字迷形式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富有童趣的字谜。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欣赏大雾图片,看图说话是第一段的训练重点。出示许多形态各异的大雾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启发学生想象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接下来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到雾的情景形态。在此基础上展示水、露、霜、冰的图片,增强雾淘气的感性认识。

第二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我采用填空造句的方式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先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无论 ,体会雾的不同感觉。学生在亲自动脑动手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准确、形象,培养语感。

3、第三部分语言优美。教师范读课文将学生带入雾气的情境中去,在想象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板书、和着优美的旋律指导背诵第三段。学完前第二到第九段后结合板书小结: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教师适时小结,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4、文章最后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一段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说话,联系生活实际雾去哪里啦?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想一想雾到底是有多淘气。分别描述雾做过哪些事情,然后用填空式说明雾把三样东西藏起来,发现原来雾每把一样东西藏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他们会边填空,边想象, 这样通过填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除了这些,在生活中雾是怎么形成的,让学生去思考回答。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会有雾,生产劳动雾也存在!由此让学生知道雾的情景,也认识了雾的形成,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拓展延伸

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

【说板书】

板书设计方面,我主要坚持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的原则。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理解文章脉络。

13、黄山奇石评课稿听课记录

《黄山奇石》说课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讲的就是那些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奇石。作者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并配上了插图,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具备表演的欲望。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或者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看。

四、教学流程

1.导入:黄山风景区招聘小导游。

2.初读识字。(小组识字、归类识字)

3.精读课文,触摸奇石。(名字 样子 位置)

4.拓展。

5.写字。(注意笔顺和重点笔画)

五、方法突破

课的难点就是让孩子体会到奇,我先让孩子们在读文和插图中体会奇石是根据形状命名的神奇,然后让他们以导游的身份自居,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深入了解。并在拓展中给孩子一些石头的名字让孩子根据名字发挥想象力试着介绍这些石头。最后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评出最佳导游。

六、作业设计

小导游回家给家人介绍美丽神奇的黄山奇石。

七、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名字

奇 样子

位置

黄山奇石评课稿第二篇:

《黄山奇石》说课稿

众所周知,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为了让学生领略这黄山的美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安排了课文《黄山奇石》,这正是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奇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丽景色的赞美。

二、说学情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并与他人合作探究。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并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3、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更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中我让学生通过读、想、议、演等形式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作为教师,我只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六、说教学流程

(一)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课件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石的特点?奇是什么意思?并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在本环节中,奇字吸引了学生,学生通过质疑,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于是,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石

首先,由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课件播放黄山的美丽风光,把黄山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孩子们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耳听着教师饱含激情的范读,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

在学生惊叹于黄山美景之时,马上让他们带着要求去自读课文,然后利用课件,通过认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准本课生字,认熟课文新词。

接着,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奇石,并完成这个练习。

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该让他们去品词酌句,感悟黄山奇石的美了。

(三)品词酌句,感悟奇石

由于课文中介绍了许多怪石,因此采用选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选择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结合书上的插图想象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深入地探究,教师相机指导。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反馈自学成果时,我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并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当学生汇报仙桃石时,让他们观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并分析图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抓住飞和落两个字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当学生汇报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时,按照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蹲、望等描写动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并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黄山奇石的美丽神奇。

同时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由此,本课的重点得到落实,难点得到了突破,第四环节想象奇石便水到渠成。

(四)大胆创新,想象奇石

朗读了第6自然段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黄山的其它岩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仿照课文,用一两句话描述。也可以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再进行介绍。

本环节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把这节课对课文的学习感悟最终生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五)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一定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美,有了想要去黄山看看的愿望。我顺势告诉他们,黄山奇石仅是黄山四绝之一,那里的奇松、云海和温泉都是美不可言的,同时,课件播放图片,孩子们将更加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将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最后,在一幅幅黄山美景图中,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布置今天的作业,结束本课的学习。

下面,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课文运用想象的手法详细介绍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写出了黄山石的有趣和神奇。我把它们的名字和描写动态的词写在了黑板上。这样的板书虽然简单,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却一目了然。

附板书设计: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站、伸、指有趣神奇

金鸡叫天都伸、鸣叫

在座的老师们,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想说: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吧!

14、曹冲称象评课稿听课记录

《曹冲称象》评课稿

今天听了翟老师讲的《曹冲称象》一课,收益匪浅,感想颇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下边谈谈我听课后的感想。

一、阅读指导到位,读中感悟。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董老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翟老师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非常注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所以学生学习非常投入,积极性很高。

二.、课堂结构紧凑,层次清楚。用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课后拓展巧妙,教育深刻。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板书,夸夸曹冲后,本以为教学已经结束,没想到翟老师又给学生放课件《司马光砸缸》,《瓦特发明蒸汽机》两个动画故事,使课后主题升华,不仅使学生没有觉得刚才的长时间分析理解很疲劳,而是精神更加集中,情绪更加高涨。

四、培养创造思维,问题巧妙。教学中,翟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这样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让学生体现了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只,今天翟老师不仅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

曹冲称象评课稿第二篇:

《课题》评课稿

授课老师:庄琪瑶

授课内容:《曹冲称象》

授课时间:9月19日

评课老师:傅海燕

评课内容:

一、从教师基本功评价

老师这节课语言具有亲和力,板书也特别工整,课件内容准备的也特别充分,具备着扎实的基本功。

二、从教学程序上评价

(1)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较清晰,重难点也有突破。特别是来头运用视频导入,比较符合低年级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间在句子比较环节,个人觉得他们这个年龄最好是让学生多读,从读书中体会句子感情的变化。

(2) 课堂结构安排

本节课老师先通过视频导入这点很好,能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值得我学习接下来就是复习生字环节,在这一环节,老师运用了砸金蛋的游戏,本来是个好事,但是金蛋上字有些过小。然后就是讲解课文,这一环节琪瑶老师池里的也是比较好的,做了道具,如果图片是彩色的效果就更好了。还有在拓展学生用:有的有的..造句时候,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多说一些生活中的事物。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学生自己动手去拼故事的情节,可以看出老师锻炼学生的自主动手,自学能力。值得我学习。

(6)教学效果

整节课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来说,老师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也很多。

三、教学细节的感悟

从老师这节课来看,一二年级也要多多的锻炼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语问学习要接近生活,所以在学习语文上,要处处联系生活去处理问题。另外老师课堂趣味性也是比较重要。这需要以后的学习,摸索。

15、拍手歌评课稿听课记录

《拍手歌》说课稿

说教材:

二年级语文是部编的最新版本教材,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比如民俗儿歌,更加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说课文:

1、本篇课文是经典的儿歌教学,看图、识字、猜字谜都力求循丛儿童的生活、语言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教师用协调、激励的口吻,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讲识字和生字,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难点。

2、本文在识字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人文关怀,包括后面播放的小动物遭到虐待时,学生的种种难过。最后的指导书写过程中,以朋友、二字引出学生爱护动物之情,学会的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说内容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知识

1、开火车读生字,看谁认识的多。

2、观看动物世界的视频。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结合新课标,激发学生兴趣

二、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看图,找一找, 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 引导学生找出相似字

大雁 孔雀 锦鸡 老虎 黄鹂 百灵 熊猫 黄鹂 熊猫 雄鹰

2介绍隹与鸟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上面的词语中,有些字是相似的,找出来

大雁 孔雀 雄鹰

这三个词语中,都含有隹,这是为什么呢?

隹: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鸟形。《说文》:鸟之短尾之总名也。 与鸟同源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隹的字与禽类有关本与 鸟同源。隹是汉字的个部首,从隹的字与禽类有关。

本 义:短尾鸟的总名。

小结:凡带有隹的字,一般都与鸟有关系!

3课后习题: 有可能颠覆 学生会先找出鸟字旁的字

看最后一题 说说锦鸡 黄鹂 天鹅 这些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和鸟有关

4 游戏拍手学儿歌。 看书 不脱离文本

1先读课文:开火车读 一人一句 两人一句 (边读边拍手 最少三遍)

2 两人合作游戏 体会诗歌的节奏 脱离课本背诵,实现教学目标

三、思考与拓展

1 第一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

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 护它们,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2 拓展延伸

1观察动物图片 动物可爱 让学生发现动物的可爱,提升保护欲望

2生活中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会怎么做? 尽量阻止他人伤害动物

四、学习生字

朋 友 以朋友二字引出我们要保护动物,并板书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熟读课文,把今天学过的内容讲 给家人听。

六、板书:

3 拍 手 歌

隹 鸟

我们要保护动物

课文内容: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 孔雀锦鸡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 雄鹰翱翔在蓝天。 你拍四,我拍四, 天空雁群会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 丛林深处有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 黄鹂百灵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 竹林熊猫在嬉戏。 你拍八,我拍八, 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 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 保护动物是大事。

拍手歌评课稿第二篇:

《拍手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识字3》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带出10个本课学习的生字,这首拍手歌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渗透一些汉字的演变以及造字规律的知识,学用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二、说学生

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有着自然的感情,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的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字。

2.在自主学习,生生互学,师生互动中获得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3.有节奏地朗读拍手歌,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本课难点: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互相依存,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说教法:

1.创设情境导入: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句式,在动物里,我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边。

2.读文,初认生字。在这个环节,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会识字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图文结合,巩固生字。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动物的喜爱,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4.朗读儿歌、巩固全文。本节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了解拍手歌节奏感强,押韵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精彩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1)欣赏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

导语:多么广阔、美丽的大自然啊!动物们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有的在地上快活地奔跑,有的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生活的可真幸福啊!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邀请了5位美丽的客人来咱们班做客,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美丽的客人吧!

(二)看图、读词、识字

1.出示课件,看图片,认识动物。

2.出示词语,图文对照,认读词语,与动物打招呼如孔雀,你好。

(1)自由认一认,读一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认读。

导语:美丽的客人走了,它们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我们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吧!

3.出示生字,识记生字孔、雀、灵、鹂、锦、鹰。

(1)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三)出示课件谁能帮帮我,学习生字丛、牢、嬉、护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3.组词说话练习。

导语:你们帮了老师,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一定有很多朋友,是吧?那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四)巩固生字

1.找朋友游戏。

(1)教师示范。

(2)做游戏。

导语:孩子们,看得出来,你们不但喜欢猜谜语,还会编谜语,那我们就来一起猜谜语,好不好?

2.课件出示我会猜。

小牛戴帽子──牢。一只美丽的鸟──鹂。 女孩喜欢做游戏──嬉。火烧的山倒了──灵。 手拿户口本──护。两个小人走独木──丛。

导语: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有一位孩子跟你们一样聪明,也非常喜欢动物,他根据大自然中动物的特点编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拍手歌,你们想读吗?打开课本读读。

(五)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拍手歌)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3)师生拍手加动作表演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拍手歌,你知道了什么?

导语:是啊,大家说得太好了,大小动物都有家,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人人都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动物。在这儿,我们可爱的大熊猫也提醒大家要保护动物,并编了一首保护动物的小儿歌。

(六)出示课件(稀有动物图片),介绍认识稀有动物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气氛活泼,环环相扣,充满童趣,师生合作愉快,轻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16、我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听课稿,分享我是什么听课感受和记录

我是什么评课稿第一篇:

《我是什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是什么》第二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课。本文是一篇科普短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二、说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让学生在快乐中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此教学理念及对教材的理解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形态变化及其利与害,了解水还有哪些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水的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水的各种形态变化,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这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短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相关科学常识。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及表演朗读所用的头饰。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多种方式朗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鼓励赏识法、创设意境法。

学法:低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但是用简短、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却有一定难度。我采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以及演一演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悟义,读中悟理,读中悟情,在演中巩固所学。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

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为调动学生的兴趣,我用猜字迷形式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富有童趣的字谜。

(二)、教学新课,指导朗读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因此,我的整个新课教学以读贯穿始终,主要采用自主读、合作读、汇报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学生汇报读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学生更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个性。主要表现在:

1、我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抛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我是谁了吗? ?(板书)对,我是水(板书),是天下最棒的魔术师,我很会变哟,你知道我会变成什么吗?我是怎样变的呢?快读读找找吧!学生通过边读边找边勾画,很快找到我会变成汽、云、雨、雪、雹(我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汇报板书)。

2、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演示水变成汽云的过程,说:孩子们快看,我不见了!我去哪儿了呢?用书中的句子读读吧!接着我又出示云的图片,说:我又变成云了,谁来读读?你喜欢我穿什么颜色衣服就读哪个句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抓住云的颜色和形态,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引导学生读出云的美丽和多变,读出自己独特的美的感受。在观看图片时,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描绘多彩的云朵,结合相关谚语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

3、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时,我说:云朵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飘浮,在空中呆得厌倦了,想到地上来玩,它有几种方式落下来呢?这时再先让学生轻声朗读,抓住雨、雪、雹子落到地面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用手比划它们落下的样子,边做动作边体会语言的准确与形象;然后利用课件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孩子们填空,并说说: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为什么不都用落呢?这一问题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我用课件展示出雨沙沙落下,雹子大颗大颗打下来,轻盈飞舞的雪花飘下来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样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完成相应的板书,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突破了难点。带着这样的理解让学生挑战读、接龙读、比赛读这段话,就更能体会到这三个词所包含的韵味。

4、在学习水在池子、小溪、江海里的情景时,问:水有这么多的变化,可是平常它呆在哪里呢?我先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范读,让学生闭目想想: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接着再让学生结合图片试着通过语气、语音、语速的变化读出水在池塘悠闲,在江河、大海里活泼的样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师:我们可以用边读边想象画面方的法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来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轻松得以突破。

5、第四段的学习重点放在说话训练上,我过渡:孩子们,我们水娃娃的脾气实在有点怪,在课文里找找水娃娃的脾气怪在哪?学生通过朗读第四段就能找出水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水娃娃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引出水做的好事和坏事。水娃娃为人们做了这么多事情,它是什么心情?当它发脾气时又是什么样子?通过课件演示水电站、灌溉农田、洪水暴发、雪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你能读出水娃娃的脾气吗?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温和与暴躁的水娃娃角色来进行挑战读。然后提出问题进行拓展:人们都用哪些方法来管住水娃娃呢?让孩子们找找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之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明白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让孩子们看着图片以水能水能水还能的句式练习说话。这样的说话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要爱护水、珍惜水。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对学生完成了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完成板书。

6、紧接着,我又安排了表演这一环节。我让孩子们戴上汽、云、雨、雪、雹的头饰,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和老师一起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水的认识和理解。低年级儿童特别爱展示自己,安排演的训练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为背诵课文打下坚实基础,可谓是一箭双雕。

(三)作业

先出示一篇《水的旅行》短文视屏录音,视听后教师说:小朋友们,水每天都在做着快乐的旅行,看看它们都去哪些地方旅行?快说说吧。学生交流后我出示作业: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水的变化画下来,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到了二年级要鼓励学生写话,这样有利于向中年级过渡。

(四)、拓展延伸

呈现一则公益广告和西部土地缺水干裂的图片,教育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是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尤其在西部地区。如果不珍惜水资源,就会出现广告上画的那样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最后让学生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和水娃娃相处,渗透节约用水的价值观。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直观、生动,能较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晒 遇冷 水珠雨(落)

?(水)汽云 硬球雹(打) 爱护 保护

花朵雪(飘)

我是什么评课稿第二篇:

《我是什么》说课稿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本文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生动的语言,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

这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短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相关科学常识。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四种教法:

1、体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这节课,我制作了课件,视听结合,诱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通过点评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4、以读代讲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配乐朗读、小组比赛读、男女对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

【说学法】

低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但是用简短、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却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第二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各段特点,品读方法各有不同:第一段抓住云的颜色和形态,引导学生读出云的美丽和多变。在观看图片时,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描绘多彩的云朵,结合相关谚语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

第二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为他们拓展水的其他变化形态,如雾、露、霜、冰。在朗读时抓住雨、雪、雹子落到地面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用手比划它们落下的样子,边做动作边体会语言的准确与形象;

第三段篇幅短小,但文字很优美,通过教师范读、欣赏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结合板书、和着优美的轻音乐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背诵;

第四段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说话,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水娃娃为人们做过的好事、坏事,同时让男女生分别扮演温和、暴躁的水娃娃,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复习导入

由于是第二课时,首先要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为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以水娃娃给同学们变戏法的形式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富有童趣的云型生字,在开火车读和齐读两个环节后,欢迎同学们这节课继续走进水娃娃奇妙的世界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首先学习第一段,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水变成云的句子,教师边范读边勾画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语,划斜线提示学生注意长句的停顿和连读。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朗读中体会极小极小的感觉,比较飘浮与漂浮的不同。

欣赏白云图片,看图说话是第一段的训练重点。出示许多形态各异的云朵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用有时候有时候说句子,启发学生想象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演示蓝天白云、乌云密布、朝霞、晚霞四种不同景致,感悟云彩的美丽、多变。结合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更好地了解生活。通过这四幅不同颜色的图片,鼓励学生将课文中描写云的漂亮衣服的句子背下来。

2、水娃娃除了会变云,还会哪些变化呢?接下来第二段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到水的其他变化形态。在此基础上展示雾、露、霜、冰的图片,增强水会变的感性认识。

第二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我采用选字填空的方式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先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并用手比划落、打、飘的不同样子,体会轻重快慢的不同感觉。学生在小手起落之间亲自体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准确、形象,培养语感。

3、第三段言简意赅,语言优美。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将学生带入水娃娃旅行的情境中,边听边想:水娃娃去过哪些地方?接下来让学生欣赏动态的视频图片和水娃娃一起去旅游,欣赏平静的池水、缓缓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时让学生看图想象水娃娃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的样子。在想象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板书、和着优美的旋律指导背诵第三段。

学完前三段后结合板书小结:水变成云飘浮在空中,又变成雨、雹子、雪落下来。水平常存在与池子里,流进小溪,汇入江河,流入大海。所谓百川归海,形成水循环不息的概念。教师适时小结,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4、第四段主要描述水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这一段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说话,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水娃娃为人们做过的好事、坏事。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水娃娃到底是什么脾气。分别描述温和的水娃娃和暴躁的水娃娃做过哪些事情,然后通过课件演示水电站、灌溉农田、洪水暴发、雪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谈一谈,除了这些,在生活中水还为人类做过哪些好事,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产劳动也离不开水!水娃娃为人们做了这么多事情,它是什么心情?当它发脾气时又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扮演温和与暴躁的水娃娃,通过对比朗读理解水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又带来了许多灾难,由此渗透一分为二地全面看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拓展延伸

呈现一则公益广告和西部土地缺水干裂的图片,教育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是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尤其在西部地区。如果不珍惜水资源,就会出现广告上画得那样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最后让学生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和水娃娃相处,渗透节约用水的价值观。

17、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听课记录

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第一篇:

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在课堂中周老师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学。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周老师巧妙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老师板书找,然后神秘地问学生,今天是谁丢东西了呢?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又不失时机地问:小蝌蚪要找什么呢?这样很自然地出示了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那么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这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字词教学扎实

字词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周老师在字词教学的设计中,一步步非常扎实。如:[出示: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让孩子们先自己认读这些词组,再指名读、领读。然后结合练习让孩子们连一连来进行巩固。又如:[游来游去] 先让孩子们自己发现这个词的特点,再告诉孩子们老师也找了几个这样的词飞来飞去、跳来跳去、说来说去,请他们读读,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说。最后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写一写。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那么的着急。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一自然段时,孩子们就抓住了一群、甩、快活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小蝌蚪的快乐、自由。更从这里感受到了小蝌蚪的外形特点: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周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带表情读、带动作读等),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读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喜欢语文的。

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第二篇:

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

昨天听了田花老师上的一节《小蝌蚪找妈妈》,她亲切的教态,灿烂的笑容,投入的情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师生合作学习的愉快、生生共同探讨的成功,学生主动学习的愉悦,以及获得成功的满足。而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课堂上的几个亮点带来的。

一、整体感知,以图学文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田老师紧紧抓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做到图画与文字相结合。通过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通过看图进行小蝌蚪与鲤鱼妈妈、乌龟阿姨的对话练习;通过看图从而复述课文中的句子;通过看图理解重点词句等。田老师由图入手,从图到文,再从文到图。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语文新课标注重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说田老师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抓住一群、甩、快活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小蝌蚪的快乐、自由。更从这里感受到了小蝌蚪的外形特点: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与此同时,田老师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如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带表情朗读、带动作朗读等),这对于聋校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读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到中年级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节课中,田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田老师提出学习要求,比如读一读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划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乌龟阿姨的对话,分角色朗读等等,然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这就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四、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对学生的熏陶与感染。在在巩固环节,田老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景,并对一些重点词(如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加以指导。此环节的设计突出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导得恰到好处,学生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听课者一目了然。

总而言之,田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示范课。特别是她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都显得很有默契。这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功夫在平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稳扎稳打,力争让每一节课都变成有效课、示范课。

昨天听了田花老师上的一节《小蝌蚪找妈妈》,她亲切的教态,灿烂的笑容,投入的情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师生合作学习的愉快、生生共同探讨的成功,学生主动学习的愉悦,以及获得成功的满足。而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课堂上的几个亮点带来的。

一、整体感知,以图学文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田老师紧紧抓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做到图画与文字相结合。通过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通过看图进行小蝌蚪与鲤鱼妈妈、乌龟阿姨的对话练习;通过看图从而复述课文中的句子;通过看图理解重点词句等。田老师由图入手,从图到文,再从文到图。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语文新课标注重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说田老师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抓住一群、甩、快活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小蝌蚪的快乐、自由。更从这里感受到了小蝌蚪的外形特点: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与此同时,田老师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如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带表情朗读、带动作朗读等),这对于聋校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读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到中年级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节课中,田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田老师提出学习要求,比如读一读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划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乌龟阿姨的对话,分角色朗读等等,然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这就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四、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对学生的熏陶与感染。在在巩固环节,田老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景,并对一些重点词(如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加以指导。此环节的设计突出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导得恰到好处,学生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听课者一目了然。

总而言之,田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示范课。特别是她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都显得很有默契。这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功夫在平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稳扎稳打,力争让每一节课都变成有效课、示范课。

18、灰雀评课稿听课记录

《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灰雀》一文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

这一组的主题是名人故事,从内容上展示的不是这些名人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从表达上来说,是通过对人物的典型事例的描写,主要对人物对话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本组单元习作就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所以,学好本组每篇课文,对于单元习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二、说学情:

本文篇幅较长,有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

(一)字词积累:

1.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要求识记的14个词语

2、读准字音:面包渣(zhā)、胸(xiōng)脯、 散在文中读四声[sn],散步,知道另一种读音散 [sǎn]。

3、记忆字形:形近字:捕、哺、铺脯; 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渣、者、惜时,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们都有日,但其具体形状不一致;学习散时,还要联系胸、脯,指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一样;学习或、者时,要注意具体笔顺。

(二)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1.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婉转、仰望、自言自语、肯定等词语在课文句子中所写的意思写谁在干什么怎么做,一边读一边发现男孩回答列宁的话语中的不正常,并结合上下文,来解决提出的疑问鸟儿是在哪里;理解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2. 用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内容:第一步,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读懂每一部分内容。第三步,引导学生像串珍珠一样,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形成对全文的复述。

(三)表达学习:

在表达学习上,本课有两个目标:

一是体会关键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是中年级课标中的语言表达目标。具体方法是:

1.回读课文第一段,联系列宁的行为动作,体会每次、都要、经常这些词所强调

表达出来的列宁喜欢这两只鸟的态度,通过删改对比的方式,来指导学生体会写进这几个词所强调表达出来的态度,练习朗读。

2.读课文4-9段,抓住三个一定,体会列宁说一定与男孩说一定语气上的不同,体会男孩说一定的时候语气和心理的变化并朗读。

本课还有一个目标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心理的。

(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读懂文章内容。

2、指导学生体会每次、都要、经常、一定等词语在文中所强调表达的作用。

3、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心理的。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第一环节、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灰雀,简要介绍:灰雀是一种小形鸣禽,体形像麻雀,羽毛颜色多样,鸣叫悦耳,可以在笼养观赏。群居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还发生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使学生借助图片了解灰雀,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因为课前已经布置学生预习,所以直接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关注字音读得是否准确。(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的字音能否读准确。)

2.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词和容易读错音的字的句子:

(1)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2)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指名先读句子,再读词语,读准字音,并随机理解相关字义、词义的意思。

教师随机对重点字的字音进行指导:

强调字音:面包渣(zhā)、胸(xiōng)脯、婉(wǎn)转,散在文中读四声[sn],知道另一种读音散 [sǎn]。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及容易读错音的字的句子,在语境中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体现了随文识字。)

第三环节、读懂内容,整体把握。

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复述课文内容这一目标是一个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呢?

我设计了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引导学生找出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表示时间的词语。

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11-13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然后分别读懂每一部分内容。

(一)读懂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对于婉转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喜爱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可以结合孩子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再如仰望可结合公园里有一颗高大的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白桦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楚了。

2、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一段的意思(实际上也是简要地复述。):有一年冬天,列宁每天到公园散步,他看到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非常喜欢它们。

(二)读懂2-10自然段。

1、自由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灰雀哪去了?读懂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

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读对话,重点通过以下句子读懂列宁和小男孩内心和情感的变化:

列宁的内心情感变化: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担心)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难过、婉惜) 

  列宁问:会飞回来?( 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

  小男孩内心情感的变化: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支支吾吾,不好意思。)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认识到自己错了,想放回灰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肯定把灰雀放回来。)

读懂了以上句子,也就在读懂了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

2、在学生读懂词语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段的意思: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知道那只灰雀是小男孩带回家的后,并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孩子的内心受到了震动、感染,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放回灰雀。

(三)读懂11-13自然段。

1.默读第1113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联系前面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理解果然、诚实的意思。

果然表明男孩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诚实的字面意思是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这里的男孩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同样是诚实的。

2.在读懂词语句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这一段的意思: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灰雀又回来了,男孩低着头站在白桦树旁,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设计意图:整个第二部分力图在扎扎实实的读懂词、句、段的意思。)

3、第三步,引导学生像串珍珠一样,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有一年冬天,列宁每天到公园散步,他看到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非常喜欢它们。一天,列宁发现那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知道那只灰雀是小男孩带回家的后,并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孩子的内心受到了震动、感染,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灰雀又回来了,男孩低着头站在白桦树旁,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把课文内容复述清楚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给学生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达成复述这一目标,先读懂每一段,学会简单复述,再把每部分意思连起来,既交给了学生复述的方法:把每部分意思连起来,有使孩子们的复述有了抓手,减轻了难度。)

灰雀评课稿第二篇:

灰雀 说课稿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下面是沪江中小学网为你整理的关于课文的分析讲解。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革命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和推进。一个是寻鸟的伟人,一个是藏鸟的孩子,听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已经推知孩子在撒谎。面对天真的孩子,列宁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耐心、得体而又巧妙的感染、启发,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的做法既到达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伟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线。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待;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前两组课文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本组教材,可看出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所以,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教法

1. 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本课的教学设计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范读、分角色读、创设情境读??。

2. 引导发现,质疑启思。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本课教学充分预设学生读文本后的问题,引导质疑,寻疑导教,使得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灰雀》的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板块,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块: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是回顾列宁。从《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宁头像,简单介绍列宁。初步了解列宁的伟人成就,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是板书课题。教师边说边写,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渗透中国汉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写法。

三是认识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简介灰雀。请同学们跟它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感知为基础,初读

有了对故事两个角色的初步认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三、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按要求读故事。

有要求便有检查,按照自读要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借助拼音,检查读句情况。进而由句到词,读准生词,并引导学生通过图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词。词语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段的过渡。

第三个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部分设计成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读每一个部分,以填空为拐杖,启发学生思考: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第三步,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更好地感知课文,也为了解学生起始的阅读水平,以学定教,在完成自读要求后,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了解这一遍读,学生又读懂了什么。

扎扎实实的自读默读环节,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可进入第三个板块。

第三板块:词句为关键,品读

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以贴近儿童的问题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具体交流灰雀的颜色深红粉红,动态来回跳动,声音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用创设情境想像法触摸,这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生接答),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采用入情入境法感受,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我们听一听,(课件出示叫声)。这样引导学生化话为画,历经读进去、想起来的过程。而后,指导学生朗读,达成读出来的目的。

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有了前一个环节抓关键词理解的基础,此处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式,抓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第四板块:对话为重点,研读

聚焦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抓住对话,质疑启思,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引导发现,质疑

在学生知道这是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非常喜欢它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结合课件,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请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回来了,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教师追问:读到这,(指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灰雀哪去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2.再读对话,启思

有了疑问,如何解决?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跟随着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配乐范读3-10自然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入境思考。

为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带着灰雀哪去了呢?你从小男孩的什么话中知道的?的问题自读,思考、交流。顺势启发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学生初步明白受了列宁的启发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3.设境研读,深思

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难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含话中话的语言,还不能自主入境地体会。所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情境朗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呢?用波浪线划下来。培养学生读思划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二步,重点交流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考虑到学生对列宁的心理不能深入走进,所以虽然交流的落点在列宁,但切入点是男孩的感受,用这句话怎么打动男孩了呢?来体会列宁的心情。自言自语一句用简明、易懂的句子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通过分组读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男孩的心理变化;师生分角色读,加深理解;去提示语,同桌分角色读,深入感受;全班情境朗读,升华感悟。通过不同形式、层次分明的读,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

第五板块:疑问为核心,练笔

聚焦列宁尊重男孩,继续引导质疑,寻疑探究。重点抓住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一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深化体会。进而,抓住课文空白点如果灰雀会回答,它会怎么说呢?练笔写一写。

第六板块:板书为参照,升华

阅读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解读过程,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说说读到这,又明白了什么,是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提升。至此,学生已能感受到列宁、灰雀、男孩,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图画!这样的图画得益于列宁对小生命的关爱,对下一代的呵护。

第七板块:读物为活水,拓读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从例子出发,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增加学生的积累,质关重要。补充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斗鹅》,引导学生收集、阅读列宁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总之,七个板块,环节简约,方法简便,训练务实,力求学生在经历简实活效的听说读写中,读平凡故事,悟名人品质。

19、掌声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掌声听课稿,分享掌声听课感受和记录

掌声评课稿第一篇:

《掌声》说课稿

各位评委及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29课《掌声》,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掌声》,让我们亲身体验掌声给予人的温暖和力量。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资源运用、说教学过程及作业设计。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的心里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掌声,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与关爱。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两次掌声的意义及英子的情感变化。

3.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在生活中我们既要主动的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关心和鼓励的。

教学难点是,通过感悟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样能在有效的训练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学习的方法,水到渠成的渗透情感价值观,使三维目标有机达成。

教法和学法,中段年级的阅读教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把低段年级的词句教学加以巩固和运用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段篇阅读,对布局谋篇有初步的认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品读为主,让学生在个性飞扬的读书声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谛。

老师教的是思考的方法而不是思考的结果,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通过创设情境感知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带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

接下来我说说资源运用,通过多媒体教学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跨越城乡的教育鸿沟。我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忧郁的英子和开朗的英子,让学生自己走入文本,缩小课文与同学们的距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为了充分利用我现有的教育资源,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即激趣导课,初读感知,精读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在激趣导课这一环节上我开门见山,利用情境让同学们为老师和自己鼓掌,并出示图片,掌声无处不在和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英子。

在初读感知环节上,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解决难读的字词,最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能三年级学生概况能力比较弱很难把内容概况清楚,可以请其他的同学帮忙补充,老师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对整个文章的脉络有个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环节,我运用多种读法,引导学生说说过去的英子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英子又是仕么样子的,让学生们找到有关的段落认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过去的英子是自卑的忧郁的,现在的英子是自信的快乐的。接着提问是仕么使英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很自然的引出学生说出这如此大的变化来自两次掌声。

接下来重点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这一段的学习我主要通过出示图片和引导提问让学生明白第一次掌声是同学们自发的鼓掌是同学们对英子能够上台演讲的勇气的鼓励,第二次掌声是对英子演讲成功的肯定对她努力付出后的赞扬和支持。

最后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英子的一封信,我提问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从英子的信中再一次体会到英子的重大变化强调两次掌声的作用,学完课文后回归整体,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掌声的含义的出现是随着学生的理解而呈现出来的,就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始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爱,这样既加深了对人物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全文后进入拓展延伸环节,说说在生活中爱是仕么,让学生简单理解本单元的主题爱。最后出示爱的这个图片,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怡,从而达到教材所能达到的情感目标。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紧扣课文重难点,简洁、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课后作业我设计了给英子的一封回信,读了英子的来信,请你给英子写写你想对她说的话。布置此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关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同时也希望各位能给我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改进。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掌声评课稿第二篇:

《掌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的第一课时。首先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从新课标要求、赵化学区课改要求和我班实际情况等因素来谈《掌声》的设计构思,从主观愿望、客观效果来谈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掌声》是教育部审定教材二年级下册第25课,这一课是本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渗透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以及培养在现代社会中待人处事、与人交往的道德观念和能力。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小英因为小时候生病,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总是默默地独自坐在一角。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当她犹豫再三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

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小英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能质疑,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情感,扣住情感升华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初步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三、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视频资料,使课件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直观、形象、视觉效果好。

3.合作探究法:采用独立学、互相学、小组学、和全班交流,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习形式多样,学生参与性强,效果明显。

4.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四、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需要2课时完成,在这里我只对第一课时进行详细的说明,结合模式流程,我是这样开展具体的第一课时课堂教学:

(一)、创境导入,激趣生疑:

1、开课伊始,教师就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早就听说咱们同学聪明,好学也会学。所以老师准备了个电视公益短片做礼物,奖励咱们小朋友,想看吗?(播放课件2.3.4.)

2、接着引导学生在看后交流:看来呀,同学们已被短片吸引住了。那谁能说说你从短片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①、看到了一些观众在给运动员鼓掌,这掌声中包含着一份深深的鼓励,相信运动员会在这鼓励的掌声中更高、更快、更强。

②、看到了一些少数民族姑娘在给游客鼓掌,这掌声中包含着一份欢迎的热情,相信游客们会在这欢迎的掌声中拥有一份宾至如归的感觉。

③、看到了许多人在给成功者鼓掌,这掌声中包含着一份真诚地赞美,相信成功者会在这赞美的掌声中不断的超越自我。)

3、师导入:同学们真了不起,看了这个公益短片,就能联想到这么多,其实生活中的一首歌曲,一幅图画,一段文字的确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我们平时就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掌声的课文,一起到文中感受掌声的神奇。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学(点课件5.6)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综合利用多种媒体,创设了美好的意境,营造了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掌声的神奇,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二)、回顾自学,展示交流: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请你带着掌声曾经给予你的温暖和你对掌声的渴望再来美美的读一遍课题。

2、请同学们打开书71页,回忆一下预习收获。

3、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交流之前,谁来说说我们都应该交流些什么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圈画生字词,查字典理解的生词,找几个自然段,主要内容,划出来的不懂的地方预习要求)(点课件7)

4、出示本课生字词,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难,或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集中强调,点拨重难点字词)(点课件8.9)

5、希望大家在认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地方。同桌检测,反馈。

6、课文中,还有几个词语不太容易读准,你能试试读准他们吗?(点课件10)

7、指导掌握多音字:调、落(点课件11)

[设计意图:这样的识字教学环节设计为后面的阅读品味扫清字词的障碍,也是体现扎扎实实教语文的课改理念。]

(三)、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环节:

1、瞧,小小的拦路虎,被我们打败了。接下来我们来读课文,希望你也能把字音读准。

2、抽生读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点课件12)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残疾女孩小英内心自卑,一次故事会上,同学们鼓励的掌声改变了她,使她成为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的一件事。)(点课件13)

(四)、初步感知人物品质:

1、通过朗读课文每个人对小英都有了了解,她应该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你觉得小英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①、她是一个可怜的小姑娘。②、是一个特别怕别人歧视的小姑娘③、是一个自卑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想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各自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感悟领域,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课场,实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2、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小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其实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一画,想一想。

3、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点课件14)结合交流发言【板书】文静 忧郁 自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并让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使孩子们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升华。]

4、课文中有一段里描写的小英与第一段中的小英表现截然不同,同学们找找是哪个自然段?这一段中的小英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点课件15)

5、看到小英前后发生了如此判若两人的巨大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请读课文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吧!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最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朗读,找出相关语句,猜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学习。]

6、现在谁能说说小英后来是个怎样的女孩?学生交流发言后(点课件16)【板书】活泼 快乐 自信

(五)、总结设疑,课外延展

一个文静、忧郁、自卑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快乐、自信的小女孩,瞧,一对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她的身上,你知道究竟是什么让小英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吗?(板书:掌声)(点课件17)

掌声真的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吗?掌声中究竟又蕴含着什么神奇的力量?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深入学习课文。

[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掌声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小英性格的前后变化,初步体会掌声的神奇作用,也为下节课教学设下悬念。]

(六)、指导书写生字。(点课件18)【板书】况 谈 排 感 愿 意

1、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和笔顺。

2、要求写端正写美观。

3、重视写字姿势,养成好习惯。

六、说板书设计

我是随着教学流程,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和学生发言中的精彩词汇适时给予板书,以突出重点。              

板书设计如下:点课件18

掌声

文静 活泼

小英: 忧郁 快乐

自卑 自信

况 谈 排 感 愿 意

20、古诗两首评课稿听课记录

会认、会写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意思,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体会诗人的心境,明白诗中蕴含的哲理。

想象画面法。以《题西林壁》为例,想象如果是你站在庐山之中,从不同角度观赏到千姿百态的庐山风貌,这时你会想些什么?悟出什么道理呢?

联系生活法。结合已学过的篇目,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何时也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题西林壁》

(一)课件导入,活跃气氛

播放课件,展示祖国的秀丽河山。让学生畅谈自己游览过的风景名胜。那么,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了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生畅谈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看看诗人游完庐山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诗题)

(古诗的教学,必须通过必要地途径,以展现诗中多姿多彩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为此,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带来了形象性、直观性,又创设了良好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落实了之前教法中所提及的情境教学法和形象直观法。)

(二)细读文本,理解诗意

1. 让学生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要正确、流利地朗读。

2. 指名读,进行师生、生生评价,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谈谈诗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先学生自愿起来朗读,而后全班朗读。

(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析去了解诗人所表达的诗意。)

(三)赏析诗句,想象诗境

1.让学生再次朗读诗句一遍,思考第一、二行诗写了些什么生发言。(板书:庐山 。板书:千姿百态)

2. 作者是如何来描写庐山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从横、侧、远、近、高、低等字来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从而得出了诗人观察仔细,和观察的地点、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的道理。

3.针对这种现象,诗人接下来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生齐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板书:所感)而后让全班再次朗读一遍这两句诗。

(体会诗境是古诗教学的一大重点。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赏析诗的前两行,自然地引出哲理诗句的意思,达到体会诗境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品味诗情

1.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针对诗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2. 回忆已学过的《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畅谈自己对这一哲理的认识。

(哲理句的理解是古诗教学的一大难点。结合已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在缩短文本与现实的距离中帮助学生理解本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使学生对哲理的体会更加深刻。)

(五)创设情景,朗读全诗

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庐山的美丽风景。教师引导学生:假设你就是苏轼,来到庐山你看到了庐山生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再问:那么,你看到了庐山的真面目了吗?为什么?生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同诗人苏轼一起从横、侧、远、近、高、低等角度观赏了庐山的不同风貌,体会了诗人多角度的观察方法,领悟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结果也会有所不同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预习陆游的《游山西村》。

四.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所见: 横、侧、远、近、高、低 千姿百态

原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感)

21、鸟的天堂评课稿听课记录

《鸟的天堂》说课稿

说教学程序

《鸟的天堂》说课稿

今天,我将对《鸟的天堂》这一课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阅读文章。作者巴金先生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的活泼景象。

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群鸟构成了一副清雅优美的风景画,表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本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情境(1):播放大榕树的静态视频,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情境(2):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

情境(3):播放全文朗读视频,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2、采用启发式教学,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设计开放性作业。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

说学法

1.在教学前,教给学生用读、划、思、议的方法认真预习。通过读,让学生有所思,在思考之后,划出重点词句,和同桌讨论提出的疑难问题。

2. 在学习中,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借助媒体资源,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导语的设计在教学中十分重要。针对本课,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在我国广东有一个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块优美安静的地方,便把衔来的一条榕树枝,插在这块泥土上。说也奇怪,这条榕树枝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就像浮动的绿洲!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成千上万只同伴。从此,每到清晨,万千灵鸟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国奇观鸟的天堂。

初步感知课文

齐读课题《鸟的天堂》。先解词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又是怎么理解的?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讲的内容。当然,目的也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后,抛出问题: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几次?分别看到了什么?因为文章很简单,学生在读完后,能回答出:去了两次,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第二次看到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清楚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相比于老师自己讲出来,更易于学生记忆。

接下来理清脉络,提示学生: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树;哪几个自然段讲了鸟;学生从这个方向可以很轻松的把课文理清楚。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认识,又可以抓住关键段落进行分析。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理解大榕树的茂盛,旺盛的生命力,体会静态美,去鸟的天堂先看到的树,看到怎样的树,这个是课文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在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一定能够抓住关键词,但可以让他们试着说一说,引导他们找到一簇簇不可计数绿的可爱包括堆在一起等等这样的词,这都是非常准确的。因为课文中描写大榕树时,提到了大,我会问学生既然作者这样描写,我们可以在哪些句子看出?

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纷飞的鸟,不禁发出感叹。在这里,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自己归纳出多欢等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感受。

体会语言美,拓展延伸

在充分了解课文的句段和文章后,我将启发学生联系课文,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能充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的写作手法也是亮点之一,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鸟树和谐图,我会采用点拨法,让学生掌握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鼓励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鸟的天堂》的确是一片精美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环保意识的今天,更是不可多得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延伸到生活中去。为此,我会不止一个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动物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我家门口就是鸟的天堂我能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我认为通过我的板书即达到了梳理文章思路的目的,同时还有效地强化了文章的中心。

板书切忌多,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不会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板书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让学生通过看板书就明白这节课的写作目的,从而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的。遵循以上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3、鸟的天堂

第一次 树 茂盛、大 静

第二次 鸟 多、欢 动

22、母鸡评课稿听课记录

《母鸡》说课稿

《母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 四 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是: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

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

    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没结没完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厌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然后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歪,挺。看,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     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己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让y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4)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 ,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看到小鸡圆圆的肚子,母鸡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那么凄惨?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引导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没结没完

              一向讨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18 母鸡         负责   母亲

              不敢再讨厌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语。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3、白公鹅评课稿听课记录

白公鹅 

《白公鹅》说课稿

姓名:_____________昵称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昵称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

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

步态: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名交流汇报。

(三)抓片段,对比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白公鹅走路时的动词。

2.全班交流:掂量、抬、合上、摆、放,理解掂量的意思(斟酌,考虑)。

教师点拨:猜一猜掂量是什么意思,能用什么词语来进行替换。

3.小组合作表演白公鹅走路的动作,从而理解慢条斯理的含义,体会白公鹅走路时的特点。

4.出示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抓住总是想象情境,体会白公鹅高傲的海军上将的派头。

5.齐读第二自然段。

6.小结:这段话作者采用了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白公鹅走路的特点。丰子恺在描写白鹅走路样子时也用到了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让我们再去回顾一下。

7.比较《白鹅》,进一步体会写作方法。学生快速浏览《白鹅》第4自然段,说说丰子恺是怎样把白鹅的步态写具体的。预设: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和教师的恰当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这两篇课文都是通过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但不同之处在于《白鹅》步态这一片段中,作者主要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而《白公鹅》一文中则是通过具体动作的细致描写来展现步态特点的。

(四)抓重点语句,比较体验两位作者的语言特点。

1.出示语句,请同学小组合作,说一说你觉得两位作者是否喜欢自己笔下的动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如: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

2.小组交流,组内指定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齐读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欣赏。

4.教师总结:不管是丰子恺称白鹅为老爷还是叶诺索夫称白公鹅海军上将,我们都能感受到两位作者对他们的满心喜爱。而这也正是两位作者轻松幽默的语言特点。

(五)延伸拓展

1.积累课文中能描写作者喜爱白公鹅的语句。

2.从不同的方面观察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特点。

24、幸福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

《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四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幸福是什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双语班汉语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这篇童话主要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②能力目标: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能力,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③情感目标:体会课文所讲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二、说教法学法

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朗读等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说教学程序

(一)歌声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导语: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刚才同学们又是拍手,又是跺脚,很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你们是怎样理解幸福的呢?

学生发言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对于幸福,大家都说出了各自的理解,你们所说的幸福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呢?下面,我们到《幸福是什么》这一篇童话故事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由歌曲导入,把音乐带进课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幸福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使学生初步感悟幸福,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抢答以下问题。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三个牧童、智慧女儿)

②课文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③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④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简单梳理、把握内容的要点、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幸福。

这一环节学生默读,教师提出问题:这三个青年通过自身的劳动,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针对这一中心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和同坐讨论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也就是重点段,思考: 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a第一个青年做了医生。

他对幸福的理解: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读出幸福、自豪的语气)

b第二个青年做了许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

他对幸福的理解: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c第三个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

他对幸福的理解: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此部分,进一步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教师适时启发,最终让学生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四)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从中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尽义务,造福人类。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与延伸,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用的事情。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幸福和快乐的!

(六)布置作业

①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他人听。

②收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十年前 三个牧童 挖泉水 靠劳动

治病人恢复健康

十年中 三个青年 做很多事对别人有用 尽义务

耕地养活很多人

十年后 再次相聚,畅谈幸福 做益事

25、颐和园评课稿听课记录

《颐和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它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写景游记。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

a、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 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明白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本课的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四、说学法

为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达到目标,我主要让学生采用朗读法、对话法、想象法、圈划法、背诵法、摘抄法等,来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流程

(一) 导入,整体感知

1、 板书课题(颐的左边用红粉笔写,落实它的字形),读好课题。

2、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介绍颐和园的一句话。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读。再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把颐和园的特点浓缩成两个字,随机板书:大、美。

(二) 品读,触摸语言

这是课堂的重难点所在,将文路、教路和学路结合起来。我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读中,明白作者记叙的顺序

1、生初读,主要自学有关生字词。

2、我问学生:作者给我们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的?(板书:游览顺序)生读二到五自然段,我再问: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请用波浪线划出来。

3、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学习交流:

(1)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我最后问:你读完这些词句,发现什么?(作者的观察很有顺序言之有序;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这些词句,你能猜到作者着重要介绍的景物吗?请把它们圈出来。(板书:长廊、佛香阁、昆明湖)

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细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1、学习长廊句子

(1)找到相关句子。

(2)感受怎么表达?你发现什么?(板书:颜色、长度、美丽)

(3)体会语言: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着问:文中像这样的表达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2、学习佛香阁句子

(1)生读三四段;

(2)作者先后怎样观察?请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观察的词语。

反馈:板书:抬头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3)怎么介绍佛香阁?出示句子研读你能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也能将将它介绍清楚吗?比较一下,哪一句更顺口?

(4)怎么介绍昆明湖?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让你想起怎样的词句?(水平如镜、优美画卷)你能给滑字换一个字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水静、水平、水美)

3、学习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观察到什么?读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书:堤岸、石桥、垂柳、小岛

(3)重点介绍什么?怎么介绍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总结中,回顾作者的观察的方法

1、讨论: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楚的?

2、梳理归纳:准确选择观察点有顺序介绍多角度观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积累语言

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句话,背一背,抄一抄。

六、说板书设计

长廊:颜色、长度、美丽 游览顺序

颐和园{ 佛香阁:抬头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桥、垂柳、小岛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思路的设置中,我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教学中尽量把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的优化。

七、教学反思

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一堂课充实饱满而又不显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许多的亮点都舍去了。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和昆明湖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和昆明湖的特点。但同时也忽略了万寿山和十七孔桥的教学,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感觉学生有一些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时间的匆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朗读指导上:这节课因为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朗读上指导不到位。

(2)整个教学过程,自己设计得比较死板,

(3)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都不乐于动脑筋,不善于表现自己。

26、窃读记评课稿听课记录

《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窃读记》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窃读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林海音。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本文在单元中起着以篇带篇的作用。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窃读的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二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好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说学情分析。 从学生性格上看,预五年级学生活泼开朗,容易对新知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喜欢与同学交流讨论,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薄弱。 从语文学习方面看,已学过且基本了解散文的阅读方法,以及小说的阅读方法,也还不会运用和解读,本课的学习对他们的小说阅读以及散文阅读包括写作有着促进作用。

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想想,合作探究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则格言进入题目解读、由窃读的意思进入文本学习。 (同学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孩童时代那奇特的窃读生活吧。首先、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 窃读又是什么意思 连起来、窃读记可以解释为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读书的名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做到由已知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三)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老师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四)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作业与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将体现窃读者心情的句子画出来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窃读记

快乐---惧怕

我用什么方法窃读:

1假装问价钱2贴在大人身边3下雨天4饥肠辘辘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激发阅读兴趣。这样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点明中心,让学生深刻的的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从而激发对读书的无限热爱。

27、小桥流水人家评课稿听课记录

《小桥流水人家》说课

8.《小桥流水人家》说课稿

知识目标:读准潺潺、干涸、婀娜、粼粼四个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由爱家乡到赞家乡,由咱家乡到思家乡的情感。

知识目标在课前由学生根据导学提示中的学习要求已经分组合作学习,并汇报交流了。情感目标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算重点。因此,这节课我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作为难点来突破。因为整篇文章都是以爱字贯穿全文。作者的思乡情,怀乡意蕴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细细去品味。

三.说教学、学法。

水无常形、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特有的优美景色,又不失语文学科的性质,让学生学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出本课的教法学法。教法有三个:1、直观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始终认为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学法上,我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通过读找品悟的学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流程。

首先是揭题导入。上课伊始,我请学生介绍课下搜集的资料。当学生介绍到马致远的词《天净沙秋思》时,我引导学生读诗悟情。然后用词中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导入本课,揭示课题。这样用学生找到的古诗导入,既引导学生体会到诗的感情,又让学生明白课文题目的出处。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而且课文的题目从学生动手搜集的资料中找出也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的体验。接着我让学生回顾学案中准备的有关江南水乡的资料。用幻灯片出示天净沙秋思的古诗,潺潺流淌的小溪的图片。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唤起学生记忆,激发再次阅读的兴趣。接着组与组,互换检查课文朗读及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小组成员汇报交流后,我又相机引导学案中的第一个问题作者对家乡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孩子们很快回答作者对家乡的美景、趣事久久不能忘怀。继而我又引出导学案中的第二个问题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出来呢?组内交流预习所得。全班汇报。接着让学生结合幻灯片说一说:此刻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或用笔画出来。小组派出代表到前面汇报,这样做一方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所得,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接下来为了深入理解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三组句子一组是写景的。如: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清风是美的,小溪小桥是美的,杨柳也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第二组是叙事的。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儿时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对家乡太有感情了。作者回忆往事,来表达思念之情。)

还有一组是直接表达感情的: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作者出生的平房虽然矮小潮湿,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爱老家,不须任何理由,爱它没商量。这里直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之情。)

这些句子我分组让学生读。采取对读、自读、齐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品味。然后说说作者分别是通过什么表达思乡爱乡情的。 为了巩固所得,我设计了拓展延伸,实践环节。记得叶圣陶先生有这样一句话: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以作业的形式来拓展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巩固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我又选了几篇文章如《外婆桥》、《家乡的枣树》为例子,让学生读,然后组内交流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课下以可爱的家乡为题目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 这节课从学情、教法的考虑到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具体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运用的教学理念。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文中描写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景美:小桥、流水、柳树、野花、

事欢:捉鱼、虾、螃蟹

爱、怀念:扔野花、摘菜叶、赏野花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直观形象,条理清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8、桂花雨评课稿听课记录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三单元一篇课文《桂花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桂花雨》选自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体会泉城、九寨沟、荷兰美丽的风光,领悟其特点,体验我儿时摇桂花的快乐,品味泉城的活力之美,九寨沟的神奇之美,荷兰的闲静之美以及阵阵桂花雨所透露的乡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育爱美情趣。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本文的思乡情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空白点,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课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识字阅读要求,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插图,课件和音乐渲染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花乐,注重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九年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直观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诱导法、情境教学法展开我的教学:

1、直观教学法:由于人们对桂花的了解不一定熟悉,所以,带领学生寻找校园内的桂花树,让学生了解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学生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3、启发诱导法: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因此在叫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可以围绕作者更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摇花乐、桂花香,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的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五、说课时

按照教学设计,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PPT上老师展示的这些花漂亮吗,这是什么花?(相机板书桂花),桂花已经开了。那说到桂花描写桂花的诗句也不少,我们来读一读吧!

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 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韩 愈

2、那由桂花的香味你又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呢?(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词语是形容桂花的香味:)

注:芳香扑鼻、浓郁、迷人、陶醉、沁人心脾

3、 是呀,同学们都很喜欢桂花。台湾有位女作家叫琦君,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板书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那一场桂花雨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一)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1)、让我们先来解决学好课文的拦路虎生字词吧,有信心吗?

(2)、出示生字词(生字分别用绿、红色显示;生字词分三排写)

zhuō cuō tn lǔ

笨笨拙拙 撮一点 檀香 桂花卤

左右 谢落 尤其 拣去 都是

新鲜 吩咐 帮助 糕饼

、指名分别读第一排词语。

◆笨笨拙拙 拙就是笨 再来读,读出叠词的感觉,尾音轻一点。你觉得此时作者还是在说笨吗?

撮是怎样地拿?我们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撮一点桂花。学生做动作。

桂花卤老师带来了,是用又香又甜,课前已经给同学们闻过了,可以泡茶、也可以煮桂花粥、做桂花糕。

全班再连起来读第一排生字词。

4、指名读左右一词。

(1)、促思:从词的结构上来说,左和右组成的这个词两者构成什么关系?(反义关系)

(2)、能不能说几个类似的有反义关系的词?(开关、昼夜、生死、没有)

5、指名分别读谢落、尤其、拣去(拣全家人会怎样地拣桂花?(强调笔画横折钩,并让学生书空。)、都是这几个生词,(强调前鼻音,多音字 形近字辨析等)全班再连起来读第二排生字词。

6、分别指名读第三排生字词。

(1)、吩咐一词都是什么偏旁,说明和什么有关系?那吩咐是什么意思?

(2)、能不能给吩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嘱咐)相机指导嘱的写法,分别齐读吩咐与嘱咐。

7、齐读第三排词语。

(1)、促思: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第三排的词语,并听老师再读一读,看看与左右一词的构词关系有什么不一样?(近义关系)

(2)、能否说几个类似近义关系的词。(叫喊、缓慢、弯曲、沉浸)

8、你看,小小的一个词,这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学问,看来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啊!

二、播放课文录音,并画出你所认为写的好的段落。

三、介绍文体知识,文本特色。

四、课堂练习

1、写习字册上的本课的作业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并组词

2、搜集一些关于桂花的诗句,下节课进行赛诗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知桂花香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交流咏桂诗,渲染氛围)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生:读题),刚才我们也交流了有关描写桂花的古诗,真是让人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去看一看美丽的桂花吧!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像梅花那么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谁能来读好这一段的?(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2、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一起享受那花雨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精读品味,体会摇花乐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用直线把有关句子划出来。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简要写写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感悟)

2、组织讨论交流:(学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上下文来谈体会。)

A. 相机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喜欢摇桂花的?

(2)谁也对这句话感受深刻的,来谈谈你的想法。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 ,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提示:急更衬托出乐 )

(3)提示:同学们,这里是件大事,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生活中怎样的事情你认为是大事呢? ( 比如:过生日、过年、中秋节 )

师:是啊,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非同一般,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4)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5)师评价:你的体会真好,能把你的体会带进去读一读吗?

(6)师读母亲的话: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作者这么急切地想摇桂花,可是还不到时候,多么失望啊!

过渡:师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哎呀,不好,天要下雨了,乌云密布,云脚长毛了。孩子们,我们提前摇桂花啦!

听到这个消息,我怎么样?(生读句子)

B. 相机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读了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从连续的两个帮着读出了什么?(忙得不亦乐乎)从使劲你感受到了什么?(高兴劲、兴奋)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

摇啊摇,怎样摇?(提示学生:脸上?心里?想象作者摇桂花的动作和表情,体会摇花乐。)

师:看看书上的图,看看这桂花雨,来,闭上眼睛,我们也来使劲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C. 相机出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师:读这个句子,你感觉到那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什么?为什么说桂花像下雨呢?它们像在哪里呢?

(2)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假如是你,你也会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吗?你来喊一喊。(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一份快乐,一份惊喜)

(4)现在,老师建议我们拿出各自带来的桂花,一起闻一闻,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我们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获。这桂花雨多香啊!

(5)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香香的桂花雨吧!(齐读句子)

过渡:摇桂花,摇出了香,摇出了乐,还摇出了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出:摇出父亲的诗句。)

相机出示诗句: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1)生自由读一读,指名读一读,再齐读。

(2)师: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3)桂花在你心里满满的了。好美的梦,好甜的梦,入梦甜我们再一起吟诵:(再读父亲的诗句)

(4)引导背诵: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好梦连连。在这桂花雨里让我们来尽情享受这快乐!(一起来背诵父亲的诗)

过渡:摇桂花,摇出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摇出了什么?(快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摇出桂花糕、桂花茶)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图片。

(2)相机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

(提示引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实际就是指长时间沉浸在这份摇桂花之中,沉浸在这份摇花情之中。)

(4)引读:原来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

然后 ,再 。桂花晒干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 ,可以 ,过年时还可以 。

3、师小结:摇桂花能摇出这么多的乐趣,难怪摇花乐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记忆中。(板书:忆 摇花乐)

三、读写交流,感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给他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每次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说

1、相机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吗?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思 故乡情)

2、师: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的珍爱。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出示)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啊!母亲一定会说:

3、请选择一句写一写,再交流。

小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难怪作者每到这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接读下去)

4、古诗词交流

正如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诗中说的那样: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你还知道其他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吗? (学生交流)

5、师:听了你们的朗诵,我更能体会到母亲那浓浓的思乡情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吧。(生再次齐读母亲的话)

29、梅花魂评课稿听课记录

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听课稿,分享梅花魂听课感受和记录

梅花魂评课稿第一篇:

一、 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我所教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

在这里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魂,分外,抹净低头折节,然后分别让他们标出魂,分,抹,折的音

魂(hn) 分(fn)外 抹(mā)净 低头折(zh)节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二)导语设计

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词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想一想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标题魂又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深入理解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蔼可亲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了?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的喜爱呢?学生会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并且我会让同学们分析这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分析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当交流的生气的原因是一幅墨梅图时,向同学们提出就是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好生气的啊?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由老师范读临别赠梅一段,找出在哪几句体现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提出魂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五)品味赏析

1.外祖父赞美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寄托着他的情愫,每当想起就不禁怅然泪下。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共有三处。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3.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的大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想想此时我会想的什么?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有恒古不变的爱国情。老师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品读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思想感情。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六)扩展延伸

1.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复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七)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四、说板书设计

6、梅花魂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 中国心

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本文由珍爱梅图赠送梅图三次落泪的过程讲起,并且在讲解这三个过程时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华侨老人的中国心。并且指出魂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课堂所讲重点,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梅花魂评课稿第二篇:

今天,我要试讲的题目是《梅花魂》。(板书课题)

你们认识梅花吗?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说的都不错,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大屏幕中的梅花。这些梅花美不美啊,你看他们在漫天白雪中,有的淡雅,有的怒放,千姿百态,在万物沉睡的季节里傲寒独自盛开。

那么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梅花魂》。

各位同学,你们看到这个课题,心中想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呢?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好,你来说。嗯,回答的真棒。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呢?好,你来说。同学们觉得他说的好不好啊,我们一起给他鼓个掌吧!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魂就是精神的意思,梅花魂也就是梅花的精神,那么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梅花魂的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XXX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读书的时候,要记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遇到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并把词语画下来,遇到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同学们,课文读完了,大家都读得非常的好,真不错!那么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具体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来,翻到课后的生字,一起读一遍。

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你们还会不会读呢?这次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展示,开火车读词语,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火车开到第1组,你先来,下一位同学继续,跟上,这个词语到底怎么读呢,有哪位小伙伴愿意帮助他呢?嗯,他读得对不对啊,你再来一遍,这样就对了,下一位继续。大部分同学表现都非常棒,在课后一定要把不大熟练的字词多读几遍。

现在,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再次通读课文,看谁读得声音最响亮最流利,预备,起。

同学们现在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印象,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告诉老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这位同学最先举手,你来说,回答的不错,但是不是很全面,还有哪位同学能补充一下呢?好,这样就完整了。

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讨论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哪几件事情来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呢?围绕这几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

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大家都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试试来概括这几件事情?来,第二组,同学们觉得他们概括的准确吗?

还有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答案呢?(板书)

同学们都做的非常的不错,课文从这五件事情上来表现了祖父浓浓的思乡之情,梅花也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请同学们再次的默读课文,在课本中画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是如何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的。试一试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一读。

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很有感情,老师听见这位同学读的最好,我们来请他读一下他找出来的句子吧,恩,读的真不错,句子也找的很全面。还有谁觉得自己读的比他还要好,更有感情呢,请举手,不错,那你来试一试。同学们觉得他读得好不好啊?我们一起为他鼓个掌。

这些句子写的都很美,但是到底是如何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欣赏一下这些句子,----------这位同学回答的真积极,就是这样。。。(分析一个具体的例子)

大家表现的不错,看来同学们都真正的融入课文中了,体会到了外公的赤字之心,这些语句都饱含这深厚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也让整篇课文更加的真实感人,外公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那么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了,你觉得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呢?我们一起默读课文,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同学们都想好了吗?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见解,你来,你来、

同学们说的很好,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通过几件关于梅花的事情,将爱国思乡之情贯穿这始终,充分表达了这美好的情感。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以后自己该怎样来写叙事抒情类文章,知道自己使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使自己的文章增色吗?

那么,我们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这些句子为什么会让你感动,下节课,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

本堂课结束,谢谢。

30、古诗词三首评课稿听课记录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古诗词三首》。本组课文通过一件件小事,突显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而本片课文更是通过三首古诗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泊船瓜洲》是一首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秋思》则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描写,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诗。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积累,不难把握诗的节奏,不难理解诗的含义,但是对于怎样联系作者情况和诗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来理解诗的意蕴、以及明白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可以通过回顾以前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新诗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以上的思考,我制定以下4个教学目标:

1. 会写4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3.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诗的大意。(难点)

4.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重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朗读感悟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使学生对古诗有更多地了解,课前搜集资料成为教学习惯。

本次说课,安排4大教学环节。

(一)从《泊船瓜洲》导入

1. 背诵《泊船瓜洲》

2. 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诗文看注释明诗意悟诗情吟诵默

3. 揭示课题

我通过简单的回味,引出学习古诗词的大致方法,这样为学习《秋思》奠定了情感和方法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交流资料

自由朗读课文,师生交流

(三)明确诗意,感悟诗情

1.学习边读、边批、边悟、边说,了解诗句意思。

2.同桌之间交流。

3.全班性交流。

本环节,教师重点指导最后一句。

自主学习体会,合作学习感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同时老师的点拨也是不可缺少的,有利于将学生零碎的东西串起来,以达到整体把握诗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背诵《秋思》

1.背诵《秋思》。

2.把《秋思》改编成一篇短文。

31、学会看病评课稿听课记录

《学会看病》说课稿

《学会看病》说课稿

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现说课如下:

一、说教材

《学会看病》是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从母亲以尽责的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组教材的训练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艰涩、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三、说教学难点

针对以上的学习目标,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我又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我让导学生通过读,划,理解体会重点语句,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母亲的心里世界,去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引导他们说读后理解,在说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进行点拨,小结,推波助澜,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母亲的心里,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说教学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亲身体验,通过 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四、说教法,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利用课件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

(1)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以及最后播放歌曲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2、学法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学习要求默读自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实时引导点拨。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书声琅琅中,在汇报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也体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询问学生平时生病是谁带自己到医院看病?这一平实的问题,打开学生说的欲望,即而转为有这样一位母亲,在自己孩子生病时却让孩子自己到医院看病,这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顺理成章的使孩子在初始阶段已搞清这是一位不寻常的母亲,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闯关检查预习

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先通过让学生过字词关,句子关,为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在学生正确认读了本课的词语后,适时考察了学生对沙漏,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的理解,在理解这些词语时,采用看图片,说出处的不同方法引导理解,使枯燥的理解变得形象、生动。因为课文篇幅较长,所以在检查朗读课文时,采用让学生选择难读的句段进行挑战,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第三、初读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用自己学过的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学习课文,体味母爱

这个环节是先放手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教学过程围绕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来体味母亲对孩子特殊的爱进行展开。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认真读,用心品,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使他们更真切地走进文本。

第五、拓展阅读

让学生默读《剥豆》,并交流它在写法上与本文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找出两位母亲的共同点,及心理与语言的描写,充分渗透211教学模式。

第六、联系实际,课堂练笔

通过播放关于母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母爱的伟大。写出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可以是赞美的,可以是感恩的,可以是愧疚的等,以达到语文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是育人的目的,也为本单元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第七、作业设计:

1、把你认为本课的好词佳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2、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小练笔完善好,并读给自己的妈妈。

3、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做件事。

第八、说板书

20学会看病

母亲 儿子

学会放手 学会独立

母爱

根据课文的结构及内容,设计简洁性概括性的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课文。

32、钓鱼的启示评课稿听课记录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鲈鱼捕捞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情让终身受益。这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但不一定读得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可以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处理利益和道德的关系。

三、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自觉抵制各种鱼诱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心理变化。感悟文章中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并恰当的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很快入境动情。

2、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情感。教师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六、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说教学过程  

《钓鱼的启示》一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情景导入发现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幻灯片播放月夜图,伴着优美的乐曲,学生欣赏皎洁、清柔似水的月夜图画。让画面定格在一幅和课文内容吻合的幻灯片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这种情景的句子吗?这么美的月色,谁能将这种美妙读出来?学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写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起来。给学生个性化朗读创设了一个展示平台。同样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学生把意境美和文字美,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充分展示出来了。同时也把学生带入月夜的故事里去了

(二)以读为本感受美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

2、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幻灯片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钓鱼部分),边读边想:我钓到大鲈鱼的时候,我和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

(2)、自由朗读课文49自然段(放鱼部分),我钓到一条大鲈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对到手的这条大鲈鱼,我们面临着一个什么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和父亲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同桌交流。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态度。(教师也扮演角色参与其中。)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语气坚决肯定)

孩子:爸爸!为什么?(急切)

爸爸: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平静)

孩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大声争辩 委屈)

通过以上朗读,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中的得字感受父亲态度的坚决,从父亲的一声孩子去感受父亲对我的温柔和深情,体会其矛盾的心理和实践道德的决心。)

3、浏览课文第39自然段,小组讨论,归纳出钓鱼放鱼时 我的心里变化过程:惊喜惊讶委屈无可奈何

(得意) (急切 )( 难受)(依依不舍)

(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4、品析重点句(1011自然段启示部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是指什么?作者最后对父亲的行为会怀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特殊的含义:荣誉、权利、金钱、地位等吸引人的、让人追逐的利益。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会心存感激。)

(三)、理解感悟升华美 

当学生还沉浸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在个人利益和道德之间,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道德。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会做人。  

最后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此时,文字静静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鲜明。教室里是那么的静,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八、说板书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兴奋

放鱼 着急 委屈 无可奈何 依依不舍(实践道德难)

启示 感激 (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放弃鱼的诱惑,实践道德)

33、山中访友评课稿听课记录

《山中访友》说课稿

《山中访友》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单元重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知识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世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情感目标)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采用如下教学法:

感情诵读法:教学生读散文,应重在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

联想想象法:本文想象奇特浪漫,可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文章特色,比如第五自然段拓展友情。

仿写训练法:运用第二人称及拟人、想象等手法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他为朋友的原因,培养写作能力。

【说学法】

1.我认为读是走进文学作品的一把神奇的钥匙。学生通过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说等多种形式,文章内含便领会于心。所以,我指导学生学会品读法,感受文章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

2.生生互动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都有许多好朋友吧?平常放假休息的时候,大家会去拜访朋友吗?都拜访过哪些朋友呢?那么,你们有没有住在山里的朋友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在意的友导入,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2、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李汉荣去拜访几位山里的朋友。(板书:山中访友)

3、解题《山中访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体会作者那童话般的世界。思考: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录音朗读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作准备。)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

3、回答思考的问题,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说说拜访的朋友?(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4、教师小结:出示作者拜访的朋友的图片,学生喊出它们的名字。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那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4、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5、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品词析句,感悟知己

1、如果说古桥在他的心中是他的老朋友,那么树林在他心中又是什么?谁想读?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感情朗读,体会知己。

3、领悟写法:从作者的联想中,真切的感受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五、模拟情景,感悟友情。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五自然段,看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体会友情。

跟山中的这些朋友热切地打打招呼吧,你想跟谁打招呼?

3、你周围的同学,他们就是这山中的一切,是山泉、是白云,是溪流,是云雀面对这些朋友,你们想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吗?谁来?

4、配乐美读。以诗歌的形式,课件出示第五段,让学生配乐朗读。

5、拓展友情。

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好,美丽的蝴蝶

你好,可爱的蚂蚁

你好,

你好,

(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六、回顾问题,交流总结

谈一谈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1、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以山中访友为题,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七、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家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 物 老朋友

树林 我 知己

相 朋友

(情)

34、唯一的听众评课稿听课记录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乐曲导入,激发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时候,学生肯定想迫不及待地读课文。别急,学生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每一次读,都要给出要求,这样,才不至于盲目,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于是,我给学生用大屏幕出示了读书要求:读通课文,并勾出新词;读完以后,告诉老师,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带着问题去读书,可以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接下来,在汇报、交流孩子的自读情况。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学生才能有长足的进步。我让孩子自己找出新词,不理解的同桌互相请教,或全班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把积累落到实处。

接着,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大意,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点。

三、品读课文18自然段

因为是第一课时,我把学习内容定为18段,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最后的结果,也是高潮部分,我放到了下节课来讲。

由于篇幅较长,我让学生找我的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板书下来,沮丧-抱歉-羞愧-兴奋-洋溢。顺着这条主线,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了全文。

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课文。

问题一:我为什么沮丧?(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沮丧的原因。

问题二:对音乐的爱好促使我找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结果却是不尽人意。为什么?(体会初学者的不易,我的心理阴影)

接着,我相继出示了老人的几次语言;

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老人的话让我既羞愧又兴奋。为什么羞愧?为什么兴奋?)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引导学生说说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为什么说这句话,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我练琴产生的作用。

问题:在老人的鼓励下,我又开始了练琴,心理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感觉?(被信任、被理解、被认同的感觉。)这种感觉你有过么?(我的意图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鼓励给人们带来的神奇)

提问3:我变了。变化在哪里?请读读第8自然段。找到我的变化。(我敢在家里练琴了,我比过去更刻苦了。因为,我要好好地练琴,尽心尽力的演奏,给老人带去快乐和幸福。)老人是善良的,我也是那么的善良。我愿意用自己的琴声给别人带去快乐和幸福。

出示句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着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提问4:细心地同学发现有个细节已经暴露了老人的身份了。谁找到了?这句话调动了孩子们的好胜心,他们很快就能找到手指悄悄地打着节奏。原来老人不是聋子!而我却还没发觉。

问:5: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睛像深深地湖水?

(从相识的那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的望着我,里面盛满了关爱和鼓励!真像一潭深深的湖水!)

四.激发想象,提升情感

一位慈祥的老人,微笑的看着一位年轻人拉琴,四周、静悄悄的,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想?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你又会对年轻人说什么?先写一写,再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后有感而发。

在孩子们被深深感动地时候,他们就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课文,怎么可能读不出韵味?

五.总结全文

有一首歌唱到,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就是动听的爱的旋律,这就是最动听的人间真情!

当我得知老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教授时,我的震撼可想而知!这震撼激励着我勇敢拼搏,永不懈怠!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精彩的一幕!(下课)

老师动情的过渡语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抓住我的心理描写和老人的平静,用关爱、鼓励概括了文章的主题思想,简洁,有效,精要,好懂。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35、詹天佑评课稿听课记录

詹天佑评课稿第一篇:

《詹天佑》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向各位评委老师道一声:辛苦了!,(因为你们历经了几个小时,为我们这些竞聘的老师进行指导。)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詹天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课文的精读篇目。这篇课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大部分,先概括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介绍,揭示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同时点明了京张铁路修筑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但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思,他们可能抓不住文章的魂。如果为了让他们听懂而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则会感到乏味不堪。所以我决定教学时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学生本身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爱国的情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理解阻挠、要挟、藐视等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之所以这样确定本课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在八达岭隧道与居庸关隧道开凿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的詹天佑成功运用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开凿法,成功开凿了隧道。并在青龙桥这个大陡坡设计了人字型线路。突显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詹天佑的丰功伟绩。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重点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我还准备在这部分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山势创造出的两种不同的开凿隧道的方法,并用笔等文具模拟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然后我播放相应的动画演示,用形象的动画替代苍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轻松、形象的动画中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通过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中,通过詹天佑的所说、所想、所做体现了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并且表现出詹天佑有着常人所不可比拟的顽强意志,有着超人的杰出才华,有着吃苦耐劳,不怕生命危险的奉献精神,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而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才会使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我把它作为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说教法】

  本课我准备采用关键词语推敲法、导读式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和图示法进行教学。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本文不是一篇趣味性文章,而是一篇蕴含着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传记。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来引导。因此,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我用导读式教学法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给孩子一个思维的定向,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老师的思路去阅读、去理解。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乱读,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们一定会在不自觉中,兴趣浓厚地进入文章,探求问题的答案,进而学懂课文。例如: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一节,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读,从文中找出答案:

  ①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你怎么理解?

  ③詹天佑是怎样做的?

  ④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用关键词语推敲法抓一段话中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准备用变序教学法。比如讲到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内心活动的那个句子,为了让学生弄清詹天佑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与他克服困难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等问题,我就转入了第二大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接受任务时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历史条件。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个内心活动的句子交待了:必须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就是詹天佑的思想动力。也只有这样的爱国热情,才使得詹天佑得以克服重重困难。

  【说学法】

  现在说说学法:根据本课特点和我采用的导读式教学法,以及大纲对五年级学生阅读要求: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我教学生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品味、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三课时教学全文。

  这里我主要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铁路建设者工作的视频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如: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詹天佑爱国热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我还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做好铺垫。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利用以上几个思考题读懂重点段,分四个步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第二步:各抒己见,讨论问题。 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如:毅然,不怕、也不怕、精密、周密、一点儿、亲自、扛着、背着、攀山越岭、白天、晚上等等。让学生采用换词法、填补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思维训练,理解句意。同时,我再用引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中情感。

  第三步:理解讨论詹天佑的爱国热情,通过他的所说、所做、所想三个片段让学生明白:为中国人争口气就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思想动力。这样一来,学生就清楚地明白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口气的坚强决心,正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

  第四步:回读全段,自读自悟。

在学生突破了难点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反复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最后请学生将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大胆想象写一段话;可以以话外音的形式进行感情丰富的朗读;可采用人物评说的方式;还可通过采访詹天佑的工友恰当真实地表现人物

这样的做法远胜于教师直接把答案奉送给他们!这样,学生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舒张,鲜活四溢的思想得到了自在的飞翔! 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进入第四个环节。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对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并要求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五、六自然段进行学习方法的再次体验。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这两个自然段举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所以学生自主学习前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

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一定来劲:他们会小组合作,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煞有介事的!每位学生都会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为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在学生画出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示意图以及人字形线路图并实际操练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开凿隧道的示意图以及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的动画。

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解决,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詹天佑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你想对詹天佑说的话。这也与本单元综合学习的小笔头联系了起来,为学生的习作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很简单,两个中心词:杰出、爱国;通过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来突显詹天佑的杰出和创新;通过勘测线路时他的所说、所想、所做来突显詹天佑的爱国热情,说明京张铁路的提早竣工是对帝国主义的有力回击。这一板书,简单明了,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

詹天佑

开凿隧道 创新精神

杰出

设计人字形线路 推、拉

勘测线路 说、想、做

爱国

提早竣工 有力回击

36、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听课记录

《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 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除常规的语文知识外,本课还有另外三个突出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言行及外貌来反映人物特点;(3)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说学情分析

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生字生词和提问问题的小黑板、教学持图。

五、说教法

1、运用知识脉络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把握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因而导入时有必要从理性角度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和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小学生因为认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再通过看瓜刺猹这幅画面来进行情境渲染,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使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

2、运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首先独立地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学习课文,解决我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因为水平参差不齐,答案肯定不尽一致。这时再通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伪存真。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后,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如叙事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人物形象的把握方法,中心主题的归纳方法等。力图通过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

4、读写结合法。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阅读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那些了解?

(二)整体感知:教师打乱课文写作顺序,学生排序。

(三)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仔细朗读课文,从作者的回忆、相识、相处和离别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组内交流: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班内交流、解读文本。

(1)回忆:沉醉美好的想象,初识那闰土。

出示第一段,反复朗读,教师知道朗读,重点突出动静的变化和朗读特点。

(2)相识:直面散淡的勾勒,再识那闰土。

出示描写闰土的句子。说出闰土的特点,然后指导写作方法:(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哪怕只有寥寥几笔,也能写得活灵活现,不一定要从眼睛头发开始。)

(3)相处:感受相处的情味,烙印那闰土。

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稀奇的事,然后课件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润土是个怎样的人?从那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润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和润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此处重点理解:啊!润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润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润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润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4)、复沓缠绵的离别,长忆那闰土。

一起读最后的离别!然后回到作者回忆的画面,加深闰土在作者心中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 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英武不凡

淳朴天真

见多识广

37、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评课稿听课记录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进行说课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人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文是由一位印第安酋长写给即将收买他们土地的白人领袖的精彩的演说稿,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能明白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文,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逐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学法: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填空 ( )的土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紧接着,我便直接揭示课题,与学生一起进入学习新课文的情境中。

(二)初读感悟

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主读文,并想想课文中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把相关的内容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初步达到在读中体会的学习目的。

(三)研读赏析

通过上一环节的初步学习,学生基本明白:全文可分三部分。因此,本环节的学习任务便是抓住神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土地的意识。

1、在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部分作者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并指导情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

2、紧接着第二部分,我提出西雅图酋长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白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发新一轮的探讨,学生合作交流找答案。然后,我还与学生一起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感受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

3、第三部分的教学我出示这两个句子①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②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土地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我还是用朗读来提升学生的认识。

(四)再读课文

课文寓意深沉,内涵丰富,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如,我抓住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这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生活事例和经验来理解,使教学的难点在学生深刻的体会中得以突破。

(五)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得到情感上的提升。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五、板书设计: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

一切都是神圣的

神圣的土地 善待河水 热爱大地

保护环境 保护大地

照顾动物

38、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听课记录

《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

《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参赛选手们:

大家好!我是白沙小学的李春。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杰出的画作让人欣赏,感受艺术,陶冶情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蒙娜丽莎之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应用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了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了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与本组教材的主题感受艺术的魅力一脉相承。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读记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是: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点燃学生的思想火把,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1、引导自读自悟法:我紧扣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2、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展示《蒙娜丽莎》的魅力。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本课我教给学生以下方法:

1、诵读法自读自悟,读中感受。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合作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我将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三大板块。三大板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浑然一体:

(一)激趣导入,发现美

好的开始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就巧妙地利用班班通出示视频以及图画《蒙娜丽莎》让学生欣赏,问:你觉得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呢?使学生对《蒙娜丽莎》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

这是本课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蒙娜丽莎》的美,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让学生围绕你喜欢这幅画的哪个部分,为什么喜欢?这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感受《蒙娜丽莎》魅力所在。抓住神秘的微笑,紧扣四个有时,通过配乐指名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出美的感受。再班班通出示视频,总体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步骤二,通过问题质疑,引导学生从游客排队等候观画这一侧面描写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并指出这幅画对我的巨大影响。步骤三,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当一回小小讲解员,介绍这幅名画。让学生在扮演中得到快乐,达到乐知的效果,同时也起到巩固课内知识的作用。

(三)课外拓展,延伸美

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和制作一个卡片,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应用:

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实效、高效。利用班班通教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本课教学在班班通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

1、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开课我就出示名画课件,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整堂课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巧妙解疑: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出示蒙娜丽莎魅力的具体部位,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画面,有利于学生理解。

总之,班班通以其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也为我们教师开拓了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愿借助班班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39、金色的脚印评课稿听课记录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

《金色的脚印》说课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也有过观察和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外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

  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3.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4.德育渗透点: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美育渗透点: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逐步深入。

  【说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回合: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对课文的大体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只需让学生快速地、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解决这样二个问题:A文中的重点词语;B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讲了一件什么事?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线索。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回合: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把问题又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成四个较有深度的问题:A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B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狐狸一家? C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D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  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分组讨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的探讨、教师的点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

然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学过课文后的内心感受,从而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第三回合:课外拓展

  以上两个回合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到此还不够,因为语文教学不仅要搞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前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有关动物的资料,所以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人与动物的故事。这一设计是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但扩大阅读量,还丰富了知识的积累。同时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恰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但我们绝不能停止追求完美的脚步。在教育的旅途中让追逐闪耀自己的智慧的光芒,在追逐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所以,希望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们在为师的道路上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共同进步,共同孕育桃李芬芳。

40、老人与海鸥评课稿听课记录

《老人与海》说课稿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的肖天旭。在汇景这个优秀的团队,我有幸参加了6个课题的研究。先后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6篇,同时借助市百千万学习的平台,有机会到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去学习和锻炼,近五年承担了区以上公开课26节,其中两节国家级公开课还被录成光盘,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我的导师特级教师何莹娟老师认为我的课具有:朴实、扎实,大气、灵动的特点,那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希望我今天说的课也尽可能的体现这四个词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老人与海鸥》。《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作为单元的开篇之作,我反复把课文读了几遍,课文写的是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教师一定用好这个例子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体验情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第二,说学情: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想法开始更加独特,他们也具备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思维的深度和宽度都还不够,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不仅要会学习,更要会理解,会运用。

第三,说教学法:

教学要遵循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读为主的思路,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悟情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前两个目标是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工具性目标,后面两个目标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性目标,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难点是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以上目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情感,揣摩写作方法。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做一个课外阅读的交流汇报。我今天重点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我将分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学习导读,明确爱的主题(约2分钟)

自读导读内容,思考:

1.本单元的学习的主题是什么?(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一定要渗透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学习每组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读导读的内容,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听写词语,引发爱的思考(约5分钟)

1.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塑料、褪色、饼干、节奏、乐谱、吉祥、抑扬顿挫、相依相随。

3.大屏幕显示,集体评改,提出要注意的字。

4.提问:

(1)在这些词语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学生找到相依相随)

(2)相依相随什么意思?(换词理解,拓宽词汇量)

(3)谁和谁相依?谁和谁相随?哪一部分写的是相依,哪一部分写的是相随?(学生找到:老人和海鸥相依,海鸥和老人相随。1-13自然段写的是相依,14自然段到最后写的是相随。)

(设计意图:听写是对学生预习课文的检查,落实了第一个目标,而且突出了新课标提出的对写字的强调。同时借助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深厚情谊的关键词语相依相随,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弄清课文大意。)

三、品读句段,感悟爱的深情(约20分钟)

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

2.划出能体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句子和段落。

3.写上批注。

4.小组交流。

5.汇报。

6.有感情的朗读,用读来表达自己感受。

7.体会写法: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学习,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一定要顺学而导,把关键的句段出示在大屏幕上,比如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9自然段等,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读出情感。同时及时补充老人的相关资料,添补学生对老人理解的空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为海鸥着想的爱。在品读句段的同时引导学生揣摩写法。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可以发现,通过动作描写(3、4自然段),语言描写(5、6、7、8、11、12自然段),神态描写(8、10、12自然段),外貌描写(2自然段),把老人对海鸥的情谊写得感人肺腑。适时让学生上来板书他们总结的方法。)

四、想象写话,升华爱的情感(约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配乐想象写一段话: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这十多年来,他经历了什么?在狂风中,在暴雨中,在皑皑白雪中,在生病的时候你看到的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画面将是怎样的?请用一段话写出你看到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布置作业,延伸爱的内涵(约3分钟)

1.你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课后收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诗句、名言、故事。

(设计意图: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好语文,除了用教科书,还要大力推进儿童阅读,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第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以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为主,以文章写法为辅,突出了文章重点与难点,简单明了。

相依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27 老人与海鸥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