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启示:“汗青”的启示

小学教学启示:“汗青”的启示

小学教学启示:“汗青”的启示

    【案例】
     生:老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为什么不能写成 “汉青”或“汉清”?
     师:你怎么理解“汗青”?
     生:我理解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一片红心记在汉族清白的历史上,所以我认为可以写成“汉青”或“汉清”。
     师:其他同学同意建华的说法吗?谁知道“汗青”是怎么回事?
     (学生茫然)
     师:建华同学,你是抓住关键字词想象理解诗句意思,说明你肯动脑筋。不过,这句诗的“汗青”有一个典故:在纸张还没创造出来时的古代,人们把一些事情记载在竹片或木片、龟甲、骨头上。这些竹片是用竹子劈成的,为了防止它被虫蛀,就用火烤,竹子最外层的“竹青”被火一烤,表面上会冒出像汗一样的水珠,这种烤过的竹片就叫“汗青”,以后就泛指书籍史册。知道了这个典故,你能理解这句诗吗?
     生:愿我的一片赤胆忠心记载在史册上。
     师:说得很好。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教学中要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传授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词语、分解词素是理解古诗句意思的一种常用方法,但蕴藏典故的诗句就不能用分解词素的方法来理解,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指出,或让学生去查有关资料。如果学生工具书有限,没办法查到,教师就要把自己所了解的典故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现在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遇到问题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只是作“壁上观”。其实,有些难点必须要老师来点拨。该讲的时候老师就是要讲,而且要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