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听他们的呼唤的教案 教学设计

关于听听他们的呼唤的教案 教学设计

关于听听他们的呼唤的教案  教学设计

听听他们的呼唤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恶果。

2.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保护野生动植物,不捕杀和伤害鸟类、青蛙等人类的朋友。

活动准备

动植物头饰、环境被破坏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课件等均可);

学生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有关动植物的资料;课前排演小品。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美丽的林海

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片的森林吗?是呀!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大片的森林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大片森林,你们想看吗?

2.播放美丽的林海的录像(配解说词和音乐)。

3.教师:刚才,我们观赏了美丽的林海。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森林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它还是许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家园。

二、大自然的恩赐

1.播放或出示多种动植物的图片。

2.教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同学们说说看,我们吃的、穿的、用的,有哪些来自大自然?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三、小鸟的哭诉

1.教师:是呀!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是大自然给予的。可是我们的朋友——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糟糕。这是为什么呢,你们听,小鸟在哭诉它们的悲惨遭遇。

2.情景剧表演:我想有个家。

学生佩戴上头饰表演:两个人在山坡上砍树、打猎,小鸟先是四处躲避被捕杀的危险,然后回到森林寻找自己的家,可是家已经被毁掉了。小鸟和妈妈只能栖息在毫无生机的电线杆上,唱着那支凄凉的歌:“我想有个家”。(参照教科书第46页上的图片)

3.教师:同学们,小鸟、树木会诉说些什么呢?又是谁让小鸟无家可归的?(学生自由交流)

四、绿色论坛

1.教师:原来,让小鸟无家可归的是人类!可是,破坏森林,最终无家可归的又是谁呢?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呈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交流: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

3.组织绿色论坛:假如森林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森林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景象?

4.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森林的故事

1.教师补充《黑色的恶魔》《长江变成了“黄河”》等材料。

2.学生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类似的森林遭到破坏的现象?

六课外拓展

学生课外调查有关森林的资料,如家乡森林的现状、全国森林的现状、森林的作用等。

(湖南省怀化市跃进路小学 曾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森林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深深体会到森林减少是野生动植物减少的一个原因。我们前面调查的水和空气的污染也是动植物减少的原因之一。可是现在,小动物们却有着比这些更悲惨的遭遇。

2.出示课件(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图片):人们打鸟、捕蛇、买卖青蛙的图片。

二、分清“敌”我

1.教师:可怜的小动物们,在被人类无情地残害之前,还在默默地帮助人类。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对人类有什么帮助吗?请看一幅漫画。

2.出示教科书第47页上的漫画。

教师:青虫和田鼠害怕的是它们的天敌。天敌少了,它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吃庄稼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害虫的天敌,像青蛙、麻雀等。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7页的资料。交流: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害虫的天敌吗?(可以结合课外查找到的资料来谈)

三、故事:小青蛙历险记

1.教师:这些人类的朋友,它们都在哪里?请听故事《小青蛙历险记》。听完后,你就会知道它们的处境是多么的危险。(播放或教师口述故事)

2.交流:小青蛙有什么悲惨的遭遇?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讨论:假如小青蛙最终都被人类捕杀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理解:像青蛙这样的害虫的天敌少了,人们只有靠农药防治害虫,农药又毒杀了部分害虫的天敌,导致害虫的天敌再次减少,人们也只有靠喷洒大量的农药防治虫害……这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师还可试着引入“食物链”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任何一种生物减少,都会对整个生物链的稳定产生影响。

四、蛙满塘,谷满仓

1.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害虫的天敌或被捕杀,或被农药毒杀,或被送上餐桌成为美味佳肴,可最终受害的一定是人类!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比如有“蛙满塘,谷满仓”的说法。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2.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教训。

3.教师小结:这样的教训太多了!现在有些动植物朋友遇到了麻烦,需要我们去关心、爱护它们。关心、爱护它们,也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五、我们的倡议

1.小组讨论交流:我们少年儿童在保护动植物方面应该怎么做。

2.引导学生讨论并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大家拒吃野生动植物。

3.写完后,先在班上交流,然后可以将好的倡议书散发给社区的居民。

六、课外拓展活动

学生制作动植物明星卡。可以鼓励学生送给动植物朋友一句衷心的赞美或祝福的话写在卡片上,然后利用班会交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