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合理用药

儿童的合理用药

儿童的合理用药


问:什么叫非处方药?儿童能用非处方药吗? 
 
  答:非处方药的简称是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简称,意思是可以在柜台上买到的药),也就是指不需经医生处方,病人可以直接到药店或药房购买的药。它是患者根据自己对病情的判断,或借助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咨询,进行自我治疗的药品的总称。 
 
  处方药是医生经过诊断后提供治疗处方,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或有关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恰当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对OTC药的定义是:无需医疗咨询,即可提供快速有效的缓解手段,缓和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压力,以便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人口提供更多的保障机会,提倡将自我药疗作为自我保健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什么人能用OTC的药呢?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是成年人有以下十种自我感觉的症状可以用OTC: 
 
  1  头痛  
  2  咳嗽、黏痰  
  3  关节、肌肉、手臂痛,腹痛  
  4  背痛 
  5  紧张、抑郁或不安 
  6  足趾肿胀、鸡眼 
  7  感冒、流感或流鼻涕 
  8  消化不良 
  9  失眠 
  10 不明原因的疲劳 
 
  上述所有的症状都没有固定性的脏器或器官的功能障碍,而且自己总体感觉还可以。 
 
  原则上讲,非处方药是要有独立判断症状的自主人才能用的方法。小儿不是独立判断症状的自主人,同样小儿有病,家长不应该自己去买药。因为大多数家长不是儿科医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资格。有人说,我就买点咳嗽药没什么大不了的吧¡殊不知,咳嗽药的品种多得很,如有的咳嗽药里就含有可待因,对孩子是不利的。若孩子流鼻涕,就不能用含有PPA的药。过去用了感冒通中毒的情况也是有的。 
 
  另外,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的病情变化非常快,很容易在半天的时间里就把病耽误了。所以,小儿有病,特别是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家长不能自己做诊断,也不能自己买药。除非你是儿科医生。 
 
  还有一个问题是药品的商品名称和化学名称的问题。例如:百服宁和泰诺,这是不同的药厂出的同一种药品,这两类药都是扑热息痛,只是商品名称不同罢了。家长也应搞清楚。故在购买时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药品内容、剂量以及用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这样,一旦出现新情况,应及时就医。 
 
  问:怎样掌握孩子的用药量? 
 
  答:关于孩子的用药量,家长也很困惑。根据说明书上的用药量有时不是偏大就是偏小。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医生,往往拿成人用药的剂量给小儿用,有时一针就全打下去了。要知道,药品都有副作用,而小儿剂量与成人有明显区别。如氨基糖苷类类药物的耳毒性比较大,往往造成不可逆的中毒。越是小儿,越是老人,越要特别重视。我国卫生部规定,6岁以下的儿童要慎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问:什么是氨基糖苷类药物? 
 
    答: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此类抗生素中的一些新品种按药典命名规定字尾用“米星”,因此,凡是带“米星”二字的都是氨基糖苷类。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