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幼儿入园初期愉快情绪培养的实践研究

2-3岁幼儿入园初期愉快情绪培养的实践研究

2-3岁幼儿入园初期愉快情绪培养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入园初期: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的最初的一个半月时间。

  愉快情绪:它指的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良好的情绪。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愉快则表现为开心、开口、开窍。

  实践研究:该研究是实践应用性研究,主要为有该年龄段幼儿的家长及带教该年龄的老师的保教工作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经验。

  一、  问题的提出

  《辞海》对“情绪”的解释是:情绪1、心情;心境。2、心理学名词。从广义上来说即“情感”。情感亦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的表现。狭义指随同复杂的无条件反射(如防御反射、食物反射等)而产生的恐惧、忿怒以及食欲等体验。情感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情感的表现,是伴随各人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为转移的。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愤怒、哀伤、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许多研究表明: 2岁孩子在情感上的依恋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专家刘桂珍认为:依恋是儿童与其主要教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在儿童整个心理发展(包括社会性、交往、情感、情绪、行为、心理健康及认知、智力等方面)中都具有重大作用,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因素。北师大教授庞丽娟认为:分离焦虑又叫入托焦虑,它的产生与三岁前的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尤其是依恋感发展有着直接相关。分离焦虑的出现是依恋关系遇到障碍的表现。入托时克服焦虑将依恋扩大到老师和同伴身上,会为今后培养道德感、友谊感、同情心及友爱、合群、同玩、同乐、分享等良好品格打下基础。情绪心理学家斯洛夫(L.A.Sroufe)认为: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的、瓦解的作用。有了愉快的情绪,孩子会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对各种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索一切,对人友善,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反之,将会对孩子的和谐发展产生阻碍。由此可见,愉快的情绪能影响人的心理,使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对儿童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市正在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体系,托幼一体化的进程,使得孩子的入托、入园的年龄下延了,我们幼儿园在几年前就开始收托2岁婴幼儿入园,在实践中,我们感到2岁幼儿入园对于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多年来,也有不少问题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初入园的情绪不稳定问题,常常使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倍感头疼,大哭大闹,拉着成人不肯松手,怎么哄也不见效,有的形成一种习惯,每天来园都要哭上一场,更有甚者,不稳定情绪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感到情绪问题是该年龄阶段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关键问题。上海市0-3岁教养方案指出: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明确提出要逐渐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让孩子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的教养任务,这是教育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更是满足幼儿成长需要的新课题。

  家长把该年龄段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既是希望孩子从小接受早期教育,但是也有着怕孩子来园不适应的顾虑。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家长占有很大的比例。一旦孩子进了幼儿园,孩子的情绪问题就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一人入园,全家担心,如果我们能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情绪,并逐步适应集体生活,不仅可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为我们的工作积累经验,进而使这一块的教育内涵更加丰满,同时也能为家长和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养参考。

  本课题旨在对2-3岁幼儿入园初期愉快情绪培养的研究,通过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逐渐归纳在培养幼儿愉快情绪方面的一些具有实效性的教育策略与方法,从而促使幼儿愉快、和谐地发展,并促进教师教养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目标

  1、  研究2-3岁幼儿入园初期情绪不稳定的内在原因及外在表现。

  2、  通过案例剖析,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有效策略的问题。

  3、  帮助家长、教师积累2-3岁幼儿入园初期情绪稳定的实践经验。

  三、研究内容

  a)  对幼儿入园初期各时段情绪的观察记录和比较。

  b)  对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分析。

  c)  培养幼儿愉快情绪有哪些有效策略?

  d)  幼儿入园初期各时段不同策略运用的适宜性研究。

  四、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对象:普陀幼儿园2004年9月入园的(2002、9、1-2004、8、31出生)共54位托班幼儿,其中男孩26名,女孩28名。

  研究时间:2004年6月~2005年10月

  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行动研究法。

  主要步骤:

  2004、6~2004、9 制定研究方案,设计个案观察记录表。

  2004、9~2004、10 观察记录开学一个半月中孩子的情绪,边观察边实施策略。

  2004、10~2004、12 数据统计,整理策略。

  2005、1~2005、5 分析反思策略的有效性,撰写案例,讨论交流,实践运用,验证策略。

  2005、6~2005、10 撰写研究报告,呈现附件资料。

  五、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愉快”:

  《辞海》中对“愉快”的解释是:愉,同悦。愉快、喜悦。快:乐意、称心、爽适、舒畅。从字面上不难看出,愉快是个褒义词,它指的就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良好的情绪。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愉快则表现为开心、开口、开窍。开心,情绪是稳定的,愿意来到幼儿园,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玩耍,不容易受不良情绪的干扰;开口,能开口说话,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开窍,对周围事物的特征感兴趣,愿意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

  (二)本课题“入园初期”被划分为以下不同时段(前期、中期、后期),前期为入园第一个月的第一、第二周;中期即为第三、第四、第五周(包括国庆长假);后期为第六周。

  (三)本课题中不同阶段的“愉快”是指:幼儿入园前期(第一、第二周)不哭不闹;中期(第三、第四、第五周),既不哭不闹,又能跟随老师进行一些活动;后期(第六周),不再哭闹,愿意到幼儿园来。

  (四)现状调查

  ○表一:2-3岁幼儿入园前期(入园1~2周)情绪观测表

  时段

  人数

  项目  来园  户外活动  游戏活动  午餐  午睡  盥洗

  稳定  25  29  25  11  20  22

  基本稳定  13  20  27  40  15  31

  不稳定  16  5  2  3  19  1

  不稳定率占总人数%  29.6  9.26  3.73  5.37  35.2  1.9

  数据分析表明,幼儿情绪不稳定的依次排列是午睡(35.2%)来园(29.6%)户外活动(9.26%)午餐(5.37%)、游戏活动(3.73%)盥洗(1.9%)。盥洗是孩子们情绪最为稳定的一个时段,盥洗一般安排在户外活动之后、午餐之前,这时孩子来园已有一些时间了,相对来说情绪较为稳定。而从数据反映“午睡”是幼儿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段,究其原因可能是孩子刚离开家庭,失却了由家人陪伴午睡的环境,他(她)似乎有一种不安全感。有的孩子甚至有含着奶嘴入睡、抱着娃娃入睡等习惯,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午睡时的情绪不稳定。“来园”是幼儿情绪不稳定频率较高的时段,分析原因:因为该年龄幼儿的特点决定他(她)不可能在短期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当他(她)被家人送入幼儿园时,往往有一种顿时失却庇护地感觉,没有依护地对象,使他们感到不安全,因此,来园往往就是不稳定地高发时段。

  ○表二:中期(第三、第四、第五周)与前期观测比较表:

  在园时段

  稳定人数

  观察时间

  来园  户外活动  游戏活动  午餐  午睡  盥洗

  前期  38  49  52  51  35  53

  中期  42  54  54  53  47  54

  提高百分率  7.4%  9.1%  3.7%  5.3%  22.6%  1.9%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孩子经过教师地关心、引导,每一个时段的情绪稳定性都在提高,尤其是午睡这个时段的情况大有改观,稳定人数由前期地35人上升到47人;来园时段地稳定率也庇前期提高了7.4%。另外几个时段地稳定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可见,入园一段时间后,在教养者实施了相关有效策略后,孩子的情绪正在逐渐稳定。

  ○表三:2―3岁幼儿入园中期和后期(长假后第一周)情绪观测表

  在园时段

  稳定人数

  观测时间  来园  户外活动  游戏活动  午餐  午睡  盥洗

  中期  42  54  54  53  47  54

  后期(前两天)  36  54  54  52  42  54

  后期(后三天)  48  54  54  54  49  54

  最终提高百分率  11.1%

  1.9%  3.7%

  后期是孩子经过国庆长假之后来园的第一周,因此在某些时段的稳定性方面有些反弹,最突出的还是后期前两天中的来园和午睡,相比中期的测定,稳定的人数有所减少,但其他四个时段的测定数值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这说明来园一个月之后,孩子的情绪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针对后期出现的问题,我们立即采用了一些策略,进行调整,结果显示,后期的后三天,情况明显好转。

  (四)  主要策略的实施与分析

  我们经过实践和归纳,主要策略有:亲一亲、抱一抱;以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形象化的语言引导;投其所好;榜样的力量;家园一致的策略。

  亲一亲、抱一抱 即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尽量以亲切的态度亲近孩子,如将孩子抱在怀里,亲亲他,拍拍他。2岁的婴幼儿对触觉较为敏感,肌肤相亲是成人与低龄孩子一种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当孩子早上来园时,老师笑脸相迎,象妈妈一样亲亲他们,可以使他们得到一种身心的满足,午睡时,老师可以将情绪特别不好的孩子抱在手里,等他入睡了,慢慢地将他放到小床上。这些实际上使传承了家庭的一些教养方式,让孩子感到幼儿园象家,老师就象妈妈。

  此策略较适宜在孩子入园前期运用,通过老师与孩子的肌体接触,让孩子消除不安因素,使其慢慢接受老师,但在其他各个时期也是适用的。见相关案例十、十二、十六、十八、二十一。

  以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即用一样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分散他本来比较集中的不高兴的情绪。孩子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且他们喜欢直观形象的、色彩鲜艳的、有响声的东西,因此,在孩子情绪不太稳定的情况下,老师拿些会动的、会发出声音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不愉快的情绪。

  此策略较适宜在孩子入园前期运用,但在中期、后期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见相关案例一、四、六、九、十五、十八、十九、二十。

  形象化的语言引导 孩子喜欢听拟人化、形象化的语言,老师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说几句这样的话,孩子的情绪马上会有转机的。如:午餐时,孩子不太愿意吃饭,老师就说:“来来来,呜――小船开来喽!开到宝宝的嘴巴里来喽!”这样形象的语言孩子是乐意听的,他也会因此而张开嘴巴吃饭的。

  此策略比较适宜在孩子入园中期运用,入园中期的孩子比较听得懂老师得话了,相比前期来说,可以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了。相关的有案例七、八、十一、十三、十四、十七、二十一。

  投其所好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很广泛的,如果在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拿一样他喜欢的东西给他,也许能让其转移不愉快的情绪。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不参与集体的活动,这时老师就可以拿些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如:男孩给他方向盘当小司机;女孩给她娃娃做妈妈,这样,他们虽然没有玩与大家相同的玩具,但是,至少他们也动起来了。

  此策略比较适宜在孩子入园中期运用,此时期老师对孩子的所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对症下药。详见案例五。

  榜样的力量 该年龄段的孩子好模仿、好表现,有时对某一位孩子的鼓励也会激起其他孩子的仿效。如:在游戏中,老师说:“***真行”,其他孩子便会仿效,因此,以正确的提示、榜样的力量去引导孩子,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策略。

  此策略比较适宜在孩子入园后期运用,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辨别情绪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了,他们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因此,老师运用此策略还是比较适宜的。相关的有案例二。

  家园一致策略 孩子入园时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长,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孩子与家长是互为影响的,有时,家长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有时,孩子的不稳定影响着家长。家园共育策略是尽快稳定孩子情绪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策略。在园老师给一颗“红五星”,回家家长给点小小的奖励,都是很管用的。

  此策略在整个幼儿入园初期的愉快情绪培养中建议贯穿始终。相关的有案例二十二、二十三。

  六、讨论和思考

  1、孩子的愉快情绪的形成和培养,相关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因此,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运用中不断探索、不断创造,各种策略可以相互融合,有机渗透。

  2、有不少家庭孩子是由祖辈来带教的,由于老人对第三代的偏爱,他们往往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会非常迁就,因此,家园如何配合,改变祖辈的教养观念是很重要的。幼儿园和家庭是开展早期教育的两支最主要的力量,如何协调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如何对家长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家庭育儿指导活动,共同推进幼儿愉快情绪的发展,更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3、在幼儿入园初期,每个班级都有哭闹得最厉害的孩子,这种孩子的情绪对整个班级来说,影响也是很大的,那么,如何关注这些个别的孩子,又如何把握好面向全体和照顾个别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七、研究成果

  总报告

  附件(案例二十三篇)

  八、文献参考:

  1、1997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

  2、2003年由上海市教委颁发《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手册》

  3、“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研究”课题组编写、2001年10月出版《从零岁抓起――0-3岁婴幼儿关心与发展文献研究》

  4、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幼儿心理学》

  九、附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