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远离“心罚”

浅议远离“心罚”

浅议远离“心罚”

  

“”

浅议远离“心罚” 
    冯 殷

放眼21世纪,从人才群体的需求看,一个社会既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具有良好的共同内在素质。且,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性格的养成是从小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各界人士对学前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研究,这促使幼儿教育具有了质的飞跃,家长们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也有质的改变。但,在此我要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某些个家长虽然体会到了“体罚”对孩子会造成伤害,殊不知“心罚”才是伤害孩子们的真正杀手。
那么何为“心罚”呢?我认为,尖刻的奚落、讽刺、挖苦等带有惩罚性质的话语,或是鄙视的眼神、手势等,致使孩子自卑胆小,或者产生对立情绪的行为可称为“心罚”。要知道,“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
我们知道,衡量智力的测试系统-――智力商数,简称IQ。杰出的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证明在智力商数以外,还存在着另一些生命科学的参照元素,如遗传商数,简称HQ;道德商数,简称MQ;情绪商数,简称EQ。而情绪商数则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经过各种测验和考察,情绪商数比智力商数对人更重要,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整个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影响着他的事业成功与否。由此可见情绪商数是衡量一个人非智力能力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具备这一良好的心态呢?这与我所提出的“心罚”又有何关联呢?我结合近十年来教育孩子的体会试谈。
    孩子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鼓励与安慰,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影响。而我们有些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没有自尊心,羞耻感,每每遇到孩子不会做或做错事的时候就表现出不满的神态或语言,如:“你怎么连这个也不会”、“你真笨”、“真没用”或者一个不耐烦的手势“走开一边去”等等,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不同程度的“心罚”。而受“心罚”的孩子往往缺少自尊、缺少自信、并且智慧也会随之被扼杀。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实验的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实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评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实验证明,“心罚”的危害不容忽视!
    在我们的生活舞台上,林林种种,酸甜苦辣,演译得淋漓尽致。虽然如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还是身为父母的应尽职责,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则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场所。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父母因工作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而引发家庭的争吵、相互冷战,无法勾通,从而忽略了对孩子关爱,使之缺乏温暖,则会给孩子带来伤感、恐惧、抑郁等消极的情绪。如我曾经有个学生叫乐乐,特顽皮,甚至会与老师树立对立情绪。大家在上课的时候他会一个人走到玩具区里去玩,任你老师怎样的劝说,他都不会理睬,一付自得其乐的样子;午睡的时候,他会爬到别人的床上扔被褥、枕头,或钻到床底下死活不出来,惹得同伴们叽叽喳喳,午睡室里一团糟,看到自己的“成绩”,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区域活动的时候则更加“精彩”了,“老师,乐乐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乐乐打我!”告状声接连不断,面对乐乐,不管我们老师怎样的好言相劝都是煞费苦心。经了解,此幼儿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父母双方长时间无暇顾及到孩子的生活,更不用说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了,所以导致了这个孩子的异常行为与心态。知道了孩子的处境,我没有因孩子的无理取闹而批评、冷落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