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是为孩子的独立做准备

教养,是为孩子的独立做准备

教养,是为孩子的独立做准备


  父母总是尽可能的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为的只是能看见孩子脸上露出笑容,这也是父母对子女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问题是,为了想看孩子喜悦的笑容而宠坏孩子,这是真正的爱吗?

  很多父母在孩子尚未进入幼儿园、小学就读以前,管教的方式简直和“放任自流”没什么区别。一直到孩子开始过群体生活以后,才想到展开教育。然后不论是上学或上补习班,都坚持要牵着孩子的手一同前往;任何事情都不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会一直陪在孩子的身旁帮助他学习。

  人类的性格、智能以及各种精神活动的基础,多半在三岁以前就已经形成,正所谓“三岁看到老”。三岁以前所形成的基础再加上个人以后的精神活动,就会产生各自思考、行动的能力。也唯有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创造力才能得以发展。

  因此,三岁以前,父母要充分与孩子“用心沟通”,做好“肌肤上的接触”,并认真进行教养,这对培养孩子独立心及干劲,让孩子今后能自动自发地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必须教养的时期放弃了教育,在该放手的时候却给孩子过度保护,正是现代母亲最容易犯的错。

  由这类母亲所孕育出来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学,心理上仍未脱离断奶期,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经常把‘妈妈说’这句话挂在嘴边,甚至连求职也要母亲跟在身旁。

  其实,教养子女可以理解为父母在为子女过独立生活做准备工作。由于孩子长大以后,必须独立面对和适应社会生活,独立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开朗、坚强地生活,因此必须培养这方面的智能。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情爱。而对母亲来说,为了避免为人母后出现的“除孩子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生存意义”的状态,母亲应该试着培养一些其他兴趣、特殊技能或找份工作,那时就算孩子真的独立走上社会,她仍然能够体会到生存的意义。

  被人类养在动物园内,不必担心食物来源的狮子,早已丧失野性,一旦放其回归自然,恐怕很快就会活活饿死。同样的道理,自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生活的孩子,一旦让他独立生存,很快就会成为社会上的失败者。

  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固然会造成很多问题,但一些父母将孩子视为“麻烦的制造者”而拒绝教养,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有些母亲亲非常重视自己的工作、生活,认为这一切远比孩子重要,因而产生了拒绝孩子的心理,从零岁开始就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完全放弃为人母所必须担负的所有责任。

  一般这类母亲都有着高学历或者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另外一些女孩年纪轻轻就恋爱结婚,然后就当了母亲,或是“生下一个不受欢迎的婴儿”,这些原因都会令母亲产生拒绝孩子的反应。在这些女性当中,有的人不希望自己的美好生活被孩子打破。有些人认为“人生苦短”,所以要尽量享受人生,而有了孩子对抱有这些想法的妇女的确是个沉重打击。

  由“拒绝型”母亲生下的孩子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在还不具备独立生存的体力、智力和精神能力时,就必须独自去面对生活。而这样一些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孩子,实在为数不少,令人叹息。从零岁至三岁的时期,是孩子性格与情绪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切不可忽视了教养责任。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