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记录与反思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用资料 > 教学记录与反思 > 教学记录与反思

教学记录与反思

  •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我爱我家”的设计与反思

    2008-11-11

    在学习活动中,师生间的交流常常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艺术。瑞吉欧的教学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幼儿抛来的球并抛还给幼儿。”往往在“ 一推一打”的过程中,幼儿对探索的问题会产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从而使活动深入发展。在先前的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对我家的客厅最感兴趣,他们在这里玩的时间最长。之前没去过的幼儿也提到了客厅。可见客厅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地方,把它作为第一观察点是符合他们的需要的。在我家玩的时候,我观察到幼儿有不同的兴趣点。有的关注卫生间的电话,有的关注厨房设施,有的对我家的电脑有共鸣,还有的对旅游纪念品感兴趣。为此在录像的提供上我进行了专门的选择,如拍客厅的时候注意给幼儿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视野;拍卫生间的时候先选择一个点,如幼儿感兴趣的电话,然后再展示其他用品;而对卧室,我就选择重要的拍,如电脑等。结果录像在幼儿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想,正因为我努力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成为参与者,给予他们全心的关注,才能为我第二次探索活动的开展找到参考依据,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

  •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在反思中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

    2008-11-11

    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环节或哪些问题突破预设,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如果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计划:离园后的计划

    2008-11-06

    幼儿制作计划书的过程不但是交流个体经验完成任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计划书是幼儿对自己活动的安排,幼儿在制定计划过程中表达表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高,其中不仅是口语的表达,更有用符号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在介绍计划时,幼儿充分表现出了自信心和规则意识,并能对他人的活动做出评价。

  • 幼儿离园前活动怎样组织?

    2008-11-06

    离园前的活动应以安静为主,电视是不能看的,以免家长误会孩子一直在看电视。而且有的孩子会因为沉迷于电视情节,不肯离去,给家长误事。离园前,可以组织幼儿说说儿歌,这样可以说停就停,避免家长突然造访时的措手不及。尽量不要弹琴唱歌或是做律动,因为一旦被个别家长打断,就会很难继续。而且弹琴做律动一般是组织幼儿坐好的信号,如果停停做做,容易破坏幼儿常规。另外可以请幼儿数数或进行自律练习,屏息听家长的脚步声等等。

  • 托班幼儿离园活动安排

    2008-11-06

    婴儿入园的不同时期。如:刚入园时,自由自主的活动时间可以再适当延长一些、午餐时间可以少一点时间限制。(2)针对婴儿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如:有些孩子生活护理时间可以多些、长些。

  • 幼儿园托班教案反思和总结

    2008-11-06

    例如在幼儿园我们要求孩子会独立用餐的同时,还要求不挑食,不把饭粒撒在桌上地上,能干净地、安静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够可以来添,吃完饭要记得用纸巾擦嘴。把要求对家长说明、道清,让家长明白、清楚,在家里也能这样要求。这些要求对家长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不容易变成容易,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教育才能完成目标。

  • 幼儿园托班教育反思 :《蘸蘸变变》

    2008-11-06

    给了我颇多的体会和启示。 适合孩子,才是适宜的教育。托班孩子有着他们自己的发展特征,他们不会按照成人认可的或刻意安排的模式走,而是表现得更加自我。所以,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做在前,“让老师来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虽然这只是两个词位置的变化,但意义和过程却有着太多的不同。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托班的活动要简单一些,不宜有太复杂的结构,一定要去除一些老师预设的不必要的程式性的结构,让活动更为简单,这样才是真正从托班幼儿的需要出发,顺应他们自身的发展需求,创造适合托班孩子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活动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孩子才会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 幼儿园托班集体教学反思

    2008-11-06

    托班幼儿的行为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不随意性,规则意识很弱,因此活动过程充满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为设计教学活动的流程而费尽心力。备课只须预设主题和选择内容,思考教学行为的目的和形式,而活动过程的进展则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的功力全在于活动过程的随机应变。

  • 托班幼儿角色游戏课后反思-电话风波

    2008-11-04

        托班幼儿年龄小,常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与他人交往,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生争抢,教师利用幼儿情绪易转移这一特点,适时地介入并加以引导,使“纠纷”很快化解,既保证了游戏的正常开展,又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情绪,真可谓一举两得。

  •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课后反思-轮流再玩一分钟

    2008-11-04

    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也许并不明白“一分钟”的含义,但却学会了遇事协商的话语。“再玩一分钟”这句简单的话,逐渐被幼儿模仿成为“口头禅”,它使幼儿初步学会了与他人交往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轮流。

  • 幼儿园角色游戏教案-娃娃家的一幕

    2008-11-04

        此一幕使我们看到了2~3岁孩子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和谐的氛围。在模仿中孩子体验了游戏的快乐。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娃娃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感到由衷的高兴。

  • 幼儿园托班角色游戏反思-娃娃家里的小衣服

    2008-11-04

        这是生活中发现,游戏中学习的实例。幼儿初到幼儿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不适应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入园情绪,教师把他们需要学习的生活技能变成游戏吸引他们,而不是代替或剥夺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权利,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尝试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自信。

  •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课后反思-娃娃怎么哭了

    2008-11-04

    托班幼儿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性,并且常喜欢把想像当做现实,教师用拟人化的口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使幼儿能够很快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引导幼儿既开展了游戏又培养了好习惯。

  •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课后反思-小吊床

    2008-11-04

    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特别喜欢抱娃娃,给娃娃喂奶,摇娃娃睡觉,可两只小手就是忙不过来,不是娃娃掉在地上就是奶瓶掉在地上……为此,我们为孩子提供了自制的弹性吊床,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孩子们游戏的需要,激发了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 幼儿角色游戏课后反思:一副眼镜

    2008-11-04

    由于托班幼儿思维很具体形象,他们只能从表象去理解事物。眼镜的戴和摘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幼儿却很认可这个戴眼镜的“阿姨”。教师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游戏想像至关重要,因此,教师的参与和辅助的玩具材料对幼儿维持和发展游戏情节是不可缺少的。

  • 角色游戏课后反思-由小车引发的[故事]

    2008-11-04

    付雅婷和张朴涵两个小朋友玩“娃娃家”。付雅婷要带着娃娃上儿研所去“看病”,她告诉张朴涵留在家里做饭,自己手里拉着老师用万能积塑制作的小车转来转去。我问付雅婷:“你干什么去?”她说:“我带娃娃上儿研所看病。”我问她为什么带小车,她说:“儿研所太远了,我得打车去。”于是,她将娃娃放在小车上拉着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又带着娃娃回来了,付雅婷请张朴涵给娃娃喂药并说:“医生让多给她喝水。多喝点水,娃娃的咳嗽就好了。”

  • 幼儿园角色游戏反思-自言自语的孩子

    2008-11-04

    2—3岁孩子处于语言发展期,他们不仅用语言进行交流,同时语言还帮助幼儿进行思考。孩子在自言自语中加深了对成人模仿的印象。

  • 幼儿园角色游戏反思-自言自语的孩子

    2008-11-04

    2—3岁孩子处于语言发展期,他们不仅用语言进行交流,同时语言还帮助幼儿进行思考。孩子在自言自语中加深了对成人模仿的印象。

  • 幼儿园小班课后反思:目标是活的

    2008-11-04

    接下来在“剥开尝尝”的环节,孩子们别看年龄小,为了尝到美味食品,都会想尽办法:打开、剥开、划开等,我们仍然把教育重点放在“你是如何打开的” 经验交流上,引导幼儿用形象、具体的语言自己加动作一起来描述开启的方法,并且在此后选出大家认为最快、最好、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供全体孩子模仿。在交流中梳理、归纳活动方家的经验,感受日常生活中手对我们的重要性,进而去保护它。

  • 关于从绘画入手培养孩子形象思维的发展的反思

    2008-11-04

    后面有一根线,他说是小老鼠;还有的孩子画一条线,他说是蛇;有的孩子画个圆不圆的东西说是汽车,过了一会再问又说是妈妈。我们加以引导,例如说:"你的小老鼠有点像,要是多个耳朵就更像了。"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动手,让孩子动手,孩子会有成就感。

我要投稿|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2 www.cnfirst.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