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5以内的组成》反思

大班教案《5以内的组成》反思

大班教案《5以内的组成》反思

1、大班教案《5以内的组成》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活动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情境。这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分一分”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练习的设计上,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只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练习了。

2、大班教案《10以内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知道相邻数的概念,能寻找出1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1和10除外)的相邻数是几和几,理解并能说出一个数和它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分别是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特征:单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单数。

  3. 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4.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找出1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1和10除外)的相邻数是几和几,理解并能说出一个数和它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分别是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活动准备

  自绘风景图一幅,上有1——10个不同数量的各种物品组成的图案;1——10的数字卡和点卡各一套;1—10的纸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复习

  1、游戏《拍手问答》复习5以内的相邻数。教师边拍手边问,幼儿边拍手边回答。如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3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3的朋友是2和4。(可请个别或集体回答)

  2.目测数群:出示自绘风景图,让幼儿说说上面有什么图案,各有多少数量?当幼儿说出某种图案有多少时,就将表示该图案数量的数卡贴在旁边。

  二、引入新知识学习

  1.师导语:我们都有好朋友,数字宝宝也有好朋友,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离它最近的好朋友,数数的时候,在一个数前面的数和它后面的数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数宝宝的邻居。

  2.将数卡按1——10的顺序在黑板上排好,教师指出任意一个数,让幼儿找出排在它前面的数和排在它后面的数各是几,告诉幼儿相邻数的概念。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习寻找某数的相邻数,并练习说出:某数的相邻数是几和几。游戏可反复进行,多人参与。

  三、巩固练习,加深相邻数概念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幼儿胸前佩戴数字卡1——10,围成圆圈。幼儿听音乐找自己的好朋友。如:5先找4,再找6,然后站成一排。

  (2)纸牌乐:每2个幼儿一组,把1——10的纸牌放在桌面上,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赢幼儿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找出它的相邻数。游戏类次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相邻数的小秘密: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单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单数。感知某个数和它的相邻数之间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四、小结: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激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3人一起玩玩相邻数游戏。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3、大班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4、大班教案《20以内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加法的兴趣。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习(2)、(3)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5、大班教案《5的分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学习5的分解,感知数的递增、递减的规律。

  3、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教具进行5的分解。

  难点: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活动准备

  1、课件《5只猴子》2、小猴子卡片若干3、记录纸和笔幼儿人手一份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 教师放幻灯片5只猴子配合音乐请幼儿欣赏,进行导入

  ( 有5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一不小心掉下来一只现在剩几只?………有1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一不小心掉下来一只,现在剩几只?)

  * 5只猴子宝宝都掉下来了,它们受伤了要送进医院,可是医院只有两间病房,可是河马医生不知道该怎么把猴子宝宝们分到病房里面。所以啊,河马医生就请小朋友么帮忙,看看该怎么把这5只猴子宝宝分到病房里。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究)

  * 请幼儿两人一组将盒子里的5只小猴卡片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

  * 请每组出一个代表上台说说,有几种分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 请幼儿自己操作教具,发现规律。并把发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视指导)

  * 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张贴在白板上,教师进行按顺序识记操作结果。

  (小朋友,你看了这些记录发现了什么?(发现很乱)那我们记起来就没有规律了,所以我们记忆时,要按顺序,就容易了。(出示正确结果)

  * 按顺序读结果

  大家读---小组读---单个读

  * 请幼儿自主讨论5一共有几种分法,

  (教师小结5的分法有4种,每种分法一边多一个,另一边就少一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递增、递减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5只猴子》请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进一步巩固5的分解。

  活动结束。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今天学会了5的分解,请宝宝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分水果的游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并做好记录哦!明天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1、通过这节课,幼儿了解了5的分解。知道了5的4种分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本节课教师遵循了新纲要提出的以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为主体的新授课方法。

  3、幼儿在小组协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4、如果重上本节课,我会根据听课的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加强孩子从物到数的转换方面要多一些练习;数的递增递减环节须多演示。

6、大班教案《20以内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算法,整理和归纳计算规律。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蘑菇图形、 计算题目。

活动过程:

  一、通过例题再现,唤起幼儿的回忆

  1、 小明买了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2、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教师引出:9+2=11。

  3、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吃掉了9个红苹果,还剩几个?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4、示图片,在列式和计算中,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的联系。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二、 小兔采蘑菇

  1、出示“小兔采蘑菇”的例题场景,请幼儿观察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想一想。

  教师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并归纳出进位加法可以用“凑十”的方法。

  2、再列出两道减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归纳出退位减法的方法。

  3、采蘑菇比赛。每个蘑菇旁边是一道算式,完成计算后,如果正确,就直接跳到下一题,如果错误,则一起纠正比一比谁采的蘑菇最多最快,全部算完后选出才蘑菇最多的一组幼儿。

  三、作业练习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分发计算蓝本子。

  2、幼儿独立完成二十以内加减法测试2。

活动反思:

  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看一看、猜一猜、算一算等活动中积极动脑,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促使幼儿在一系列的观察、猜测、思考和表述中,自己发现规律,自己解决问题。使每个幼儿都能无拘无束地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7、大班教案《10以内的单双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含义。

  2.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各种玩具、食品等替代品)1—10的代币券,铅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骰子两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谈话引入,说说上超市的经历。

  2.观看课件,说说上面的7代表什么意思?理解代币券的用途。

  二、在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两个两个圈一圈,猜想你能买几样东西?还有没有剩下?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通过交流和比较,理解单双数

  1.提问:你有几元钱?共买了几样东西?是不是跟你预想的一样,还有剩下的钱吗?

  2.回收代币券:出示红黄两座房子, 引导幼儿将有剩余的排红房子下面,没剩余的排黄房子下面。

  3.教师小结:

  ①两个两个地数,剩下一个的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它们是1、

  3、5、7、9;两个两个地数,都能找得朋友,并没有剩下的我们给他叫双数,它们是2、4、6、8、10。

  ②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4.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单双数用红黄两种颜色出现)

  5.通过将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引导幼儿发现单数和双数是交替排序的。

  四、通过进一步操作,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

  1.通过发现自身器官的数量,进一步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引导幼儿寻找

  身体上某些器官的数量,并说出它们各是单数还是双数。

  2.分组操作:

  幼儿两人一组扔骰子,将所扔的数字写在表格中,看看最后得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3.老师和幼儿共同验证。

活动反思:

  《认识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初步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含义。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时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抛开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活动中,我通过设计了“2元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购物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哪些器官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在一系列活动中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活动中幼儿与老师的交流多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不能很好的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一点在以后教学中会多加注意。

  总之,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很好,幼儿也很投入,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8、大班教案《7的组成》含反思

教学目标

  复习5、6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

  通过操作活动感受数字增减的规律。

  探究数学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引发幼儿学习7的兴趣。

活动准备

  6个小皮球

  数字卡片1——7

  小汽车模型若干

  笔本人手1份

  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

  1、通过游戏复习5,6的组成。

  2、教师出示卡片和幼儿做《碰碰碰》游戏。

  如师:小朋友我的2球碰几球?幼:老师你的2球碰3球?

  二、学习7的组成

  1、小汽车要停进两个停车场,现在把小汽车分成两份,并记录下来。

  2、让幼儿尝试着分一分,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分,把结果你记录下来。

  3、教师把7的分法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对照,看看自己的分法对不对?

  三、探究数学

  1、让幼儿想想组成有什么规律。

  2、自己动手数数一共有几种分法。

  3、教师启发幼儿找出小汽车数量一样,位子却不一样的数量组合。

  四、操作练习

  1、出示幼儿用书,打开看一看。

  2、让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答一答。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9、大班教案《3的分解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其中一袋给爸爸,那妈妈的那一袋应该是几个?(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引导幼儿根据分解式,学习3的减法算式。

  (3可以分成1和2,2和1,3—1=2,3可以分成2和1,1和2,3—2=1)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三)学习3的加法。

  1、教师: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爸爸的苹果和妈妈的苹果又放回了盒子里。宝宝们你们摸一摸现在的盒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学习3的组成,让小朋友知道3是由1和2或2和1组成。1+2=3,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问问你,

  3可以分成几和几?

  ( )老师,我告诉您,

  3可以分成1和2,

  1和2合起来是3。

  3可以分成2和1,

  2和1合起来就是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0、大班数学教案《8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同伴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能运用知识迁移学习。

  3.在理解、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8的组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难点:

  通过翻圆点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组成。

活动准备:

  小圆卡片(每人十个)、数字卡片(1——9、分合号每人两套)、教师操作数字卡片一套、课件、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我问你答”,复习巩固7的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高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7有6种分合法。”

  个别集体分别进行。

  幼儿集体完整读7的组成式。

  二、展开。

  1.观察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列出组成式。

  引导语:春天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请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图中蝴蝶的大小、颜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谁能根据蝴蝶的一种不同,列出组成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外四组组成式。

  2.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圆点卡片,按照互补规律列出8的组成式。

  请小朋友操作圆点卡片,将8的组成式有序的进行排列,相互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摆放的?这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教师小结:一个部分数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数就逐一减少,这是按互不规律摆放的。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按互换规律摆放的。

  一名幼儿上前在集体面前,摆出8的组成式。

  3.幼儿完整认读”8”的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8一共有7种分合法。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凑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幼儿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两名幼儿分别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三、结束

  找朋友游戏:幼儿每人身上贴着一个数字,听到找朋友的音乐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数合起来是8,音乐一停,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11、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活动过程

  新旧迁移

  1.游戏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我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12、大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5的4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

  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习,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13、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10以内数组成中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儿园大班开展数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过程:

  大班数组成教学要强调相关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切忌把学习数的组成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大班10以内数组成教学活动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分与合的经验积累建议选择数量"5"作为幼儿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的内容,因为5大小适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儿常规的"平分"思维。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纸"、"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组成连线"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分合的意义及基本的操作规则,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以及记录的内容要与分的结果一样等。

  当幼儿积累了相当多的"5的分合"操作经验时,就可引导他们迁移运用5的分合的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学习。由于2~4的分合组数均不如5,且幼儿对于分合活动规则已熟悉,因此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索发现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基础上,开始学习6的分合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探索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幼儿探索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如何能穷尽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分合记录单,发现哪一种方法分得既快又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阶段:掌握数的分合结构当幼儿已能熟练进行8以内数的分合后,教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组分合的异同点,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数的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幼儿需要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阶段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每个阶段应提供何种适宜的教学具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l)当幼儿不理解什么是分两份时,教师可采用情景演示法,运用一些实物和幼儿一起进行分合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两份,充分体验分和合的过程,体验数的可分性。

  由于幼儿已有平均分的经验,为了避免干扰,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进行平分的物品,如图书、长毛绒玩具等进行操作。以游戏"分书"、"分皮琼"的形式为例,在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及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考将5个皮球分成两份的分法,再分别邀请两名幼儿根据各自的办法演示分合过程,并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球的分合过程。

  (2)当幼儿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两份时,教师可在分物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使"分两份"的要求具体形象;然后,边请幼儿按要求操作尝试,边在绒板上进行演示,强调先要取总数,然后再分,帮助幼儿明确规则,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

  (3)在幼儿多次活动后,当教师发现一部分幼儿对分合活动规则仍不很清楚时,教师应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展示几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观察,通过逐条对照规则检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使分合的规则在此过程中得以明确、强化。

  (4)当幼儿在某个数的分合活动中不能穷尽所有结果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进行多次操作活动后,展示3~4名幼儿的作业,通过强调分合规则,引导幼儿共同观察、讨论,找出遗漏和重复,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幼儿已能穷尽数的所有分法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将无序的分合记录调整成有序的分合记录。

  (6)当幼儿对某些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原因,适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序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容易记住"为话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察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注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寻找发现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实际特点,我在设计“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1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 熟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新课程下的教材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14、大班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知道5分成两份有多种分法,初步掌握用简图和数字图记录分法。

  2、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发幼儿学习5的组成的兴趣。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将5分成两份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5颗糖,卡片1——4,

  2、老师:卡片数字、分合式卡、水果糖等

活动过程

  1、情景故事:帮猫妈妈把5颗糖分给小黄猫和小黑猫,可以怎么分?

  2、幼儿动手操作

  3、全班汇报:你怎么分的?到前面来分给大家看。师示范用简图和分合式的方法记录分法。引导幼儿完成5的四种不同分法,并指导幼儿用简图和分合式记录分法。

  4、小结:5颗糖分给两只小猫,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分法。指导幼儿读分合式。

  5、游戏:数字宝宝躲起来了。

  6、游戏:打数字卡片牌。

  7、情景游戏:找朋友。

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思考,能够积极和老师配合活动,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将5进行各种各样的分解。

  3、幼儿对本次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动手去操作。

15、大班教案《学习4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将数量为4的雪花片分别分成两份,探索各种不同的分法。

  2、探索并发现分合式中互换关系和递增递减关系。

  3、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如数字、标记等、记录自己分雪花片的结果。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雪花片、本子、笔、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

  教师: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做问答游戏,老师问,小朋友答,你们会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二、幼儿探索并验证4的组成规律。

  1、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许多雪花片,现在请小朋友们每次取出四片分成两份,每次分的数目不能相同,并把分的结果记录在本子上,分一次记录一次。

  2、教师指导幼儿探索。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给予提示。提醒幼儿每次分的要和前面不一样,分出来的两部分数量合起来要和原来的数量(四片)一样多。分好后及时记录分的结果,记录的结果要和分的结果相同。

  3、幼儿展示探索结果。

  教师:小朋友们是怎样分的?幼儿说出每一种组成形式,教师要用数字在黑板上有顺序的记录下来。

  教师展示幼儿的记录单,并让个别幼儿说一说他喜欢哪一个记录单,为什么?鼓励幼儿学习同伴比较清楚的记录方式。

  4、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数的组成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记录下来的4的各种组成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和思考。

  教师: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老师的记录,你们能发现什么:左边的一行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逐一递减)再看右边一行数有什么特点?(逐一递增)

  (2)教师小结:分出来的两个数一个数减去1,另一个数就增加1,但总数不变。我们再来比较第一和第三组的分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都有1和3只是互换了一个位置,1和3,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巩固练习。

  1、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31页。

  2、教师读题:请用画圈的方式把4个苹果分成两份。每排答案都不能相同。

  3、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讲评作业。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16、大班教案《20以内的分类计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让幼儿积极探索尝试,引导幼儿进行20以内的分类计数。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并读懂统计表,进行连加练习。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一张、备用挂图一张

  提前画好的统计表、无色的图片、备用挂图一张(磁性教具摆上方,统计表下方)

  颜色卡红黄蓝各一个、

  鸭子、鱼、 蝴蝶无色的各一个、(红黄蓝)若干

  数字卡1(2)2(4)3(2)4(2)6 (1)7(2)9(1)

  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1. 情境主题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和客人老师问个好。今天呀老师接到一个来自数学王国的电话,国王先生邀请我们去数学乐园玩。高兴吗?好的,让我们做上火车出发吧。(师幼做韵律操、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路上多热闹啊!

  1小朋友数数路上红、黄、蓝色的汽车分别有几辆?共有辆汽车?

  2.谁的手里有气球?红、黄、蓝色的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

  3.马路边红、黄、蓝色房子各有几栋?一共有几栋房子?

  我们继续(师幼做韵律操)

  2. 布题

  师:哎!是鸭子、鱼和蝴蝶,他们排好队在干嘛呀?咱们过去问问。你们好!你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正准备比比谁的速度快,

  师:哦原来是在进行比赛呀。我们来看看参赛的鸭子、鱼和蝴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

  幼:红、黄、蓝。(出示统计表)

  师:1.哦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咱们来数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鸭子、鱼和蝴蝶各有多少只?

  2. 请小朋友数数鸭子、(鱼、蝴蝶)公有多少只?

  3. 鸭子、鱼和蝴蝶要进行比赛,小朋友们想想该怎们比呢?是的相同颜色的为一组,小朋友帮忙数一下红(黄、蓝)色的参赛的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贴出相应的数字宝宝。)

  3.评价练习

  师:鸭子、鱼和蝴蝶都有点累,咱们听一段音乐吧,小朋友喜欢看《小鲤鱼历险记》吗?那动画片里都有些呀?

  (有泡泡、小美美、阿酷还有小龟)

  师:瞧!泡泡小美美、阿酷正在研究 呢 。他们想按照红、黄、蓝进行分类统计。

  1. 他们想知道按红、黄、蓝三种颜色分,数数各有多少?2.然后泡泡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多少个?小美美想知道三种颜色的 共有多少个? 阿酷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3.最后还想知道红色(黄、蓝)的图形共有多少个?

  师: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愿意吗?(每个小朋友发一张)

  师:集体讲解。

  4.延伸

  泡泡、小美美、阿酷特别感谢小朋友们,想不想邀请他们来咱们班区域里玩玩呢?我们邀请他们玩串项链的游戏,我们区域里有红黄蓝色的珠子,请小朋友用细绳子穿好后按颜色分类并算出红黄蓝色珠子各有多少个?

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虽然此次活动环节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有所体现,但是活动并不是很让我自己满意,有部分牛幼儿参与时有困难、不积极,总结有以下几点:一、幼儿对统计图的认识还不是很好,虽然统计图的学习在前面已经接触过,我想在本次活动前应再次做铺垫,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能按时完成练习;二、因为大班幼儿刚刚接触10以内的加减运算,而此次活动涉及到连加的运算,并且我出示的实物数量太多,导致给幼儿的连加计算加深难度,这是今天的活动超时的主要原因。在以后的活动前应该对幼儿的已知水平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达成目标。

17、大班教案《五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5的组成

  三、出示直观教具

  四、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五、玩“谁最快”游戏

  六、书写算式

  七、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

  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

  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

  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

  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

  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

  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8、大班教案《7以内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应用交换规律进行7的加法运算,并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2、感受与同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加法运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学7的组成分解

  2、PPT课件,记录卡、铅笔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图找算式图片6份、7以内的加法算式题若干,写有7以内算式的骰子2个,自制棋盘等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

  2、以“智救懒羊羊”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应用交换的办法进行7的加法运算。

  (1)引导幼儿“发现气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学习看图列出第一组算式,并发现加法算式中的交换规律。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气球有什么不同?

  黄的几个?红的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1+6=7)

  ③小结:1个黄气球和6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是7个气球。

  ④提问:气球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中1个气球和6个气球位置的交换。)

  谁在前面?(红)有几个?谁在后面(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⑤验证:你列的是什么?(6+1=7)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⑥小结:在加法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后,总数不变。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组算式,并发现两个算式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的规律。)

  (2)以同样的形式引导幼儿“穿过花丛”,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二组算式。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一共有几朵花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列式?(2+5=7、5+2=7)

  ●看着图片上颜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对了花丛就能移开。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3)引导幼儿“穿过树林”,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

  ●看着图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树列出算式,算对了就能到达狼堡。

  (这一环节教师并未通过任何的问题直接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内容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整个学习环节,通过创设“闯过三个关卡便可到达狼堡救羊”的情境,从“列出算式发现交换规律”——“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第二组算式”——“ 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掌握7的加法。

  3、“获取密码卡进入狼堡”,与老师、同伴交流验证操作结果,尝试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当幼儿能主动地与老师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对方便可在该幼儿的操作卡上作一个标记,这样这张操作卡就是进入狼堡的密码卡了。)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与老师、同伴交流以“获取密码卡”才能进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帮助幼儿梳理7的三组加法算式及鼓励幼儿尝试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4、“狼堡内救羊”分组操作,内化迁移数学经验。

  (1)找懒羊羊(看图口头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幼儿根据图画上的人物、蜜蜂、鱼的不同特征从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确的算式并写上得数。正确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懒羊羊图案获得验证。

  (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儿6人一组,每人拿一张图片,算出得数,把得数是7的部分涂上颜色;将六张图片拼合起来将出现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两个幼儿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在棋盘上走几步,看谁先走到终点逃出狼堡。

  小组操作(1)

  小组操作(2)

  小组操作(3)

  (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5、“懒羊羊获救”庆祝会,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成四大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导入——情境中感知学习7的加法——交流验证——分组操作,内化迁移。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接下来的第二块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了,幼儿要理解什么是加法的意义、学会看图列算式,并理解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列式,并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他们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他们对 “加法”含义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幼儿与同伴、听课老师表达交流自己从三组算式中发现的交换规律,并以获得肯定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验证操作结果。最后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所有幼儿都能正确列出7的加法算式。

19、大班教案《6以内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重点难点

  6的加法算式 难点:能例举一两个简单的6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一、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二、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三、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20、大班教案《6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掌握6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分合规律。

  2、尝试探索数的组成。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贴绒图片、花片各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

  2、出示贴绒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分合。

  “图上6组图片,请你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3、师生共同验证6的分合、初步了解分合规律。

  4、师幼共同朗读6的五种分法。

  5、游戏“摘苹果”巩固6的组成。

  6、提供花片、记录纸、笔,引导幼儿继续探索7的组成。

【活动反思】

  幼儿数概念形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体系,因此针对大一班的数学教学,我设计了6个教学活动——6以内数的组成、6以内数的加减、口编6的加减应用题、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口编10的加减应用题,意在连续的教学中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数概念体系。同时针对数学逻辑性强、枯燥,我尽可能多设计游戏法、操作法帮助幼儿理解巩固,如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游戏“碰球”、“摘苹果”,前一游戏是帮助幼儿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帮助教师摸底,孩子们到底掌握了多少,而后一游戏则是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上帮助幼复习儿巩固,也意在帮助教师了解本次教学中孩子能否真正掌握,而操作法则分为集体操作、与个人操作,在集体操作中(分合贴绒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6的组成分合,而后一操作(探索7的组成)则激发幼儿自我探索欲,鼓励幼儿幼儿运用经验迁移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授渔而授鱼。

21、大班教案《20以内的加法》含反思

目标:

  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活动备注:

活动延伸:

  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22、大班数学教案《3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3的组成,会正确认识分合式。

  2、让幼儿学习用教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熊1个玩具香蕉3个香蕉卡片3个

  2、学具人手一份材料纸蜡笔和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是3。

  例:今天的小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猫,(出示玩具熊和猫),小熊拿出了几个香蕉来招待客人呢?(3个),小熊送给小熊1个香蕉,送给小猫2个香蕉。<来.源快思教.案网>同时用语言表述:3个香蕉可以分成1个和2个,可是小猫说了他们不爱吃香蕉,于是就把香蕉还给了小熊,现在小熊的手里有几个香蕉呢?并用语言表述:1个香蕉和2个香蕉合起来是3个香蕉,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卡片香蕉和数字,表示上述分和过程,同时出示分和符号“^”,向幼儿说明分合号及其用途,讲解分合号的使用方法,并教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2)启发幼儿学习用口语表述其分和关系。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教师出示3个塑料球和2个盘子,问:“要把3个球放在2

  个盘子里,并且每个盘子里都有球,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说出3可以分成2和1,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两个盘子的球合起来,表述称:2和1合起来就是3。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点子房子图。

  第三、四组,涂颜色。

  第五、六、七组,填空缺。

  3、活动评价。

  让幼儿根据展示自己做的材料纸进行讨论。

活动反思: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3、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组成》含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活动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情境。这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分一分”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练习的设计上,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只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练习了。

24、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5、6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

  2、通过操作活动感受数字增减的规律。

  3、探究数学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6个小皮球

  数字卡片1——7

  小汽车模型若干

  笔本人手1份

  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

  1、通过游戏复习5,6的组成。

  2、教师出示卡片和幼儿做《碰碰碰》游戏。

  如师:小朋友我的2球碰几球?幼:老师你的2球碰3球?

  二、学习7的组成

  1、小汽车要停进两个停车场,现在把小汽车分成两份,并记录下来。

  2、让幼儿尝试着分一分,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分,把结果你记录下来。

  3、教师把7的分法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对照,看看自己的分法对不对?

  三、探究数学

  1、让幼儿想想组成有什么规律。

  2、自己动手数数一共有几种分法。

  3、教师启发幼儿找出小汽车数量一样,位子却不一样的数量组合。

  四、操作练习

  1、出示幼儿用书,打开看一看。

  2、让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答一答。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25、大班数学游戏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大班幼儿数概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通过实践与观察,幼儿对数的分解、组成、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数的组成规律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有的只是点到为止,无法使幼儿真正理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教师对数的教育活动总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会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实现教育活动的目标。为此,在数学教研活动中,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让幼儿从游戏和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分解与组成,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等规律,从而也使枯燥的数的组成变得丰富有趣,是孩子爱学、乐学。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有4种分合法,进一步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

  2、培养幼儿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小白兔指偶一个,红眼睛兔和短尾巴兔图片各一张。

  2、5的组成的数字卡片、分合号,每个幼儿5个蘑菇图片、两个小盘子。

  3、练习卡、记录纸每人一张。

  4、《找朋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听《找朋友》音乐,自由的游戏。音乐结束,每人找一座位坐下。

  2、出示小白兔指偶,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谈话:今天小白兔来到我们班,要考一考大家,它踩了5个蘑菇,要分给它的好朋友红眼睛和短尾巴,小朋友分一分,一共有几种分法?

  3、幼儿自由操作。

  把5个蘑菇分别分在两个小盘子里,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4、归纳比较。

  (1)把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2)分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归纳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5有4种分合式,重点分析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的规律。

  4、发放练习卡,引导幼儿巩固练习5的组成。让幼儿把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能组成5的用线连起来,看谁连的又对又快。

  5、拍手游戏巩固5的组成

  师:按节奏边拍手边说:“你拍一,我拍一,5可以分成1和几?”

  幼:按节奏边拍手边说:“岳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是5.”

  以此类推进行。熟后可让一幼儿带领进行。

  6、游戏《找朋友》

  放《找朋友》录音磁带,每个幼儿拿一个数字卡片,跟随音乐去找组成5的数字朋友,音乐结束时重新开始。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投放适宜材料,让幼儿巩固练习5的组成。

课后反思:

  本活动首先设置情景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幼儿了解了5的组成,知道5的4种组成方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能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发现分合式中数的互换、互补、递增、递减规律,理解了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又通过连线练习和游戏,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本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成为优质数学示范课。

26、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类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28、幼儿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掌握5的组成基础上,理解凑数的含义。

  2.能听口述应用题,在算盘上复习4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完整说出算式。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苹果图及标记图,数卡1、2、3、4、5若干。

  2.每人一张分合卡、一支记号笔、5个动物玩具。

  3.四位数的电话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数卡5,今天数字5也到幼儿园来了,它说要到算盘上找到它的珠宝宝,你知道是哪颗珠宝宝吗?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哦,原来上珠宝宝就是5呀,那一颗下珠是几呀?三颗下珠呢?现在我们知道了,下珠宝宝1、2、3、4都比5小,现在数字5要来考考小朋友了,请你把5分成两份,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指导幼儿将分成结果记录在分合卡上。

  2. 出示苹果图,问:图中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苹果?“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这些苹果全部都一样吗?启发幼儿按特征标记记录,并读一读分成结果。

  幼儿将自己的分成结果和苹果图中的结果对比,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且没有重复的,给予奖励。

  3. 观察并说出分号下面2排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一排是顺数,一排是倒数)

  刚刚我们把5分成了几组不同的数字朋友,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字朋友合起来,再来读一读。(教师将分合卡倒放。并边读边写上相应的数字。

  我们就说合起来是5的两个数互为凑数,即

  1的凑数是4,4的凑数是1,

  2的凑数是3,3的凑数是2,

  4. 谁来了。(教师边说边在画板上画上一个小兔的头像,老师现在是小兔的左耳,小朋友们是右耳,教师边在左耳上写1,嘴里边说:我说1,幼儿接说:我说4,1的凑数就是4,换2、3、4同上。)

  5. 小兔子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可他来不及一个一个去家里请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想办法。对,打电话吧!瞧这是谁的电话号码呀,请幼儿一起读读这个号码上的数字,这个号码在算盘上怎么表示呢?(提醒幼儿拨6、7、8、9、等几个数字时要用合拨),你知道这个号码中哪两个数字是凑数朋友吗?那小乌龟的号码呢?小猫的呢?小狗的呢?……

  6. 我们请算盘宝宝和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子吧!

  听老师口述应用题,幼儿在算盘上用珠宝宝表现并完整地说出算式。例如小刺猬背了3个大苹果,,吃掉了2个,妈妈又给了它3个,现在小刺猬一共有几个苹果?幼儿边拨珠,边说出答案。重复完整的算式

  3 – 2 3 = 4 教师举例3""6道题,幼儿练习。

  7.幼儿玩游戏《 凑数朋友找找》。幼儿自选1""4的珠卡或数卡一张夹在胸前,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游戏2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具有探索性。孩子们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设计5的组成这节教学活动,要注意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用不同学具进行探索、演练数的组成。在新要求与旧经验中引领幼儿,让幼儿学习、发现。

29、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

  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10以内数组成中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儿园大班开展数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大班数组成教学要强调相关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切忌把学习数的组成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大班10以内数组成教学活动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分与合的经验积累建议选择数量"5"作为幼儿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的内容,因为5大小适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儿常规的"平分"思维。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纸"、"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组成连线"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分合的意义及基本的操作规则,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以及记录的内容要与分的结果一样等。

  当幼儿积累了相当多的"5的分合"操作经验时,就可引导他们迁移运用5的分合的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学习。由于2~4的分合组数均不如5,且幼儿对于分合活动规则已熟悉,因此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索发现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基础上,开始学习6的分合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探索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幼儿探索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如何能穷尽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分合记录单,发现哪一种方法分得既快又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阶段:掌握数的分合结构当幼儿已能熟练进行8以内数的分合后,教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组分合的异同点,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数的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幼儿需要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阶段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每个阶段应提供何种适宜的教学具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l)当幼儿不理解什么是分两份时,教师可采用情景演示法,运用一些实物和幼儿一起进行分合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两份,充分体验分和合的过程,体验数的可分性。

  由于幼儿已有平均分的经验,为了避免干扰,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进行平分的物品,如图书、长毛绒玩具等进行操作。以游戏"分书"、"分皮琼"的形式为例,在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及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考将5个皮球分成两份的分法,再分别邀请两名幼儿根据各自的办法演示分合过程,并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球的分合过程。

  (2)当幼儿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两份时,教师可在分物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使"分两份"的要求具体形象;然后,边请幼儿按要求操作尝试,边在绒板上进行演示,强调先要取总数,然后再分,帮助幼儿明确规则,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

  (3)在幼儿多次活动后,当教师发现一部分幼儿对分合活动规则仍不很清楚时,教师应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展示几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观察,通过逐条对照规则检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使分合的规则在此过程中得以明确、强化。

  (4)当幼儿在某个数的分合活动中不能穷尽所有结果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进行多次操作活动后,展示3~4名幼儿的作业,通过强调分合规则,引导幼儿共同观察、讨论,找出遗漏和重复,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幼儿已能穷尽数的所有分法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将无序的分合记录调整成有序的分合记录。

  (6)当幼儿对某些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原因,适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序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容易记住"为话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察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注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寻找发现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30、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分解组成》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和幼儿互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新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其中一袋给爸爸,那妈妈的那一袋应该是几个?(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引导幼儿根据分解式,学习3的减法算式。

  (3可以分成1和2,2和1,3—1=2,3可以分成2和1,1和2,3—2=1)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三)学习3的加法。

  1、教师: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爸爸的苹果和妈妈的苹果又放回了盒子里。宝宝们你们摸一摸现在的盒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学习3的组成,让小朋友知道3是由1和2或2和1组成。1+2=3,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问问你,

  3可以分成几和几?

  ( )老师,我告诉您,

  3可以分成1和2,

  1和2合起来是3。

  3可以分成2和1,

  2和1合起来就是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1、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5的4种分合方法,理解互补、互换的关系。

  2.能主动运用5的组成搭配早餐。

  3.感受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食谱 1 张(大食谱中的食物价格应与当地条件相符,贴近幼儿实际生活),5 的组成数字卡片和点子卡片各 1 套

  2.小食谱、练习纸、笔幼儿每人 1 套,盘子若干

  3.25 的数字卡片若干,价格与大食谱一致的早餐食物卡片若干。

  4.“幼儿学习材料《我健康我快乐》。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大食谱,了解饭菜的名称、价格、营养等。提问:食谱上有什么?价格是多少?有什么营养?

  二、请幼儿设计早餐食谱,学习 5 的组成。

  (1)教师示范选早餐,列出 5 的组成式。

  提问:我有 5 元钱,想买一个小米粥,还能剩多少钱?

  小结:5 个圆点和数字 5 表示 5 元钱,1 个圆点和数字 1 表示买小米粥的 1

  元钱,4 个圆点和数字 4 表示买包子的 4 元钱。

  (2)在小食谱练习纸上表示出自己选择的早餐,列出 5 的 4 种分合式。

  提问:你想选择吃什么早餐?买了早餐后你还会剩多少钱?用分合式可以怎么表示?

  小结:5 可以分成 1 和 4,还可以分成 4 和 1,5 可以分成 2 和 3,还可以分成 3 和 2。

  三、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早餐食谱,理解互补的关系。

  (1)用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记录幼儿设计的早餐。

  (2)引导幼儿看图分析。

  小结:5 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一边的数越大,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四、请幼儿观察 5 的分合式,理解互换关系。

  (1) 引导幼儿观察图 3 中的第 1 组和第 4 组、第 2 组和第 3 组的组成形式提问:这两个组成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排列有什么好处?

  小结:两个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只要想出一种分法,就能很快找到另外一种分法。

  五、玩“买早餐”游戏,复习 5 以内的数的组成。幼儿自主分配角色,进行买早餐游戏。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具有探索性。孩子们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设计5的组成这节教学活动,要注意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用不同学具进行探索、演练数的组成。在新要求与旧经验中引领幼儿,让幼儿学习、发现。

32、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反思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

  一、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依据:《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尝试操作,能熟练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三、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小树叶》、玩具小火车。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树叶、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四、活动重难点:

  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两相配的是双数,余下的一个不能两两相配的是单数。

  依据:《指南》指出5-6岁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出示挂图,让幼儿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废旧品),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开火车体验学数学快乐,结束教学。

  依据:《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六、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导入新知,其次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新知,最后我引导幼儿进入操作区巩固新知。

  依据:《指南》让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33、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