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前班《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前班《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1、学前班《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内容:数学《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目的:

  1.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进一步了解分合式中的互换性和互补性。

  2.懂得分工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 教具:

  1.多媒体背景图4幅,音乐磁带一盒。

  2.问题卡,磁性数字卡片、奖状、礼物、“货台”、“房子” 若干

  (二)学具:

  1.铃鼓、背心、线轴、笑脸若干;。

  2.记录板、勾线笔、文具盒、油画棒、橡皮泥、剪刀、塑料筐若干。

  (三)知识经验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按意愿分成了5组。

  2.活动前请幼儿观看超市大赢家节目。

  活动过程:

  (一) 以参加超市大赢家为题引入活动。

  (二)幼儿随音乐拍手进入场,并亮出口号“超市大赢家,快乐你、我、他”。

  (三)通过大比拼活动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1.超市理货大比拼。

  (1)介绍游戏玩法。

  (2)理货大比拼活动:引导幼儿在实物操作中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3)小结:

  ①幼儿讲述操作结果,主持人评分。

  ②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分合式的互换性和互补性。

  2.超市送货大比拼。

  (1)介绍游戏玩法。

  (2)送货大比拼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借助数字符号巩固5以内数的组成。

  (3)小结:主持人检查送货情况并评分。

  3.超市答题大比拼

  (1)介绍游戏玩法。

  (2)答题大比拼活动:以指定答题和抢答的形式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脱离实物、标记的辅助,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四)公布比赛名次,进行颁奖。

  活动反思:

  在开展了本次活动之后,我也发现了本次活动的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超市答题大比拼”环节中应重视让幼儿把数的分合式说完整,如3的分合式表述为:“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让幼儿对数的分与合有个完整的表象。还有,活动中教师多媒体的运用在每一个过渡环节之前,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以后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应再挖掘。

2、大班教案《复习5的分解与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5的分解”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如:“我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二、基本部分: “游戏”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三、结束部分: 幼儿操作卡练习

  今天玩得数字游戏高兴吗?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记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操作卡练习。使幼儿对今天的活动加以巩固、复习。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幼儿了解了5的分解。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4、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6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6片雪花片、6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6片雪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6,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6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雪花片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每人6片雪花片,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6片雪花片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雪花片我们得到了6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6能想到什么呢?(推雪花片)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6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1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5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2个 ③右手藏3个 ,4个,5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5、4、3、和2的组成 。

  a.刚才我们通过分雪花片编出了6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5、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6的组成,突破了难点。“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5、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6,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6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雪花片”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5、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8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的:

  让小朋友通过学习7、8的组成,感知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位置互换而总数不变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人手小盘一个、雪花片若干、一张记录本;

  2.知识经验准备: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指导要点:

  1.游戏"拍手找朋友",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2.学习7的组成;a)幼儿人手一份人手小盘一个、雪花片若干、一张记录本,把雪花片撒在盘中,看看盘中有几片、盘外有几片并记录。

  3.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操作的结果。

  4.引导幼儿发现两组数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知道两个数的位置互换而总数不变。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8的组成。

  6.幼儿分组操作。

  把圆形和三角形分成数量不同的两份,并在空格内真上相应的数学。

  提供带有圆点的半圆形纸,让幼儿寻找两张合起来总数是7或8的半圆形,拼命在一起。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组成,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活动反思:

  老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8、大班优质数学教案《6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掌握6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分合规律。

  2、尝试探索数的组成。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贴绒图片、花片各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

  2、出示贴绒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分合。

  “图上6组图片,请你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3、师生共同验证6的分合、初步了解分合规律。

  4、师幼共同朗读6的五种分法。

  5、游戏“摘苹果”巩固6的组成。

  6、提供花片、记录纸、笔,引导幼儿继续探索7的组成。

  【活动反思】

  幼儿数概念形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体系,因此针对大一班的数学教学,我设计了6个教学活动——6以内数的组成、6以内数的加减、口编6的加减应用题、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口编10的加减应用题,意在连续的教学中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数概念体系。同时针对数学逻辑性强、枯燥,我尽可能多设计游戏法、操作法帮助幼儿理解巩固,如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游戏“碰球”、“摘苹果”,前一游戏是帮助幼儿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帮助教师摸底,孩子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而后一游戏则是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上帮助幼复习儿巩固,也意在帮助教师了解本次教学中孩子能否真正掌握,而操作法则分为集体操作、与个人操作,在集体操作中(分合贴绒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6的组成分合,而后一操作(探索7的组成)则激发幼儿自我探索欲,鼓励幼儿幼儿运用经验迁移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授渔而授鱼。

9、小班数学教案《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活动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活动准备:

  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

  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

  活动过程:

  重点讨论 --> 幼儿迁移运用 --> 集体交流 --> 结束活动

  1、 重点讨论

  A、 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 ”,理解组成的意义。

  B、指导:

  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

  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 ”:分开、合起来的意思。!出自:快思老.师!

  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

  2、 幼儿迁移运用

  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a、教师介绍玩法

  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

  3、 集体交流:

  目标: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

  指导:(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

  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

  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

  (体验:记录越来越多 --> 分的方法越来越多)

  4、 结束活动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课的新知教学部分分为三部分:教学5的组成,教学4、3、2、1的组成,巩固练习。其中以教学5的组成为重点环节,主要以启发引导教学为主,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而2、3、4的教学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点也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教学5的组成,也是按照学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 ---介绍分析式、读法---找规律等逐步展开的,体现了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展开的,渗透数学知识结构间的有序严谨的思想。

10、中班教案《复习7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复习1-7的数字排序。

  2、正确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量1-7的实物; 分别写有1-7的动物头饰7种; 1-7的数字卡每人一套; 地上画有各种写上数字的图形。

活动与指导:

  1、复习数数1-7和1-7的排序。

  (1)、教师:今天圣诞老人带来了七位客人,我们请他出来。

  (2) 7位幼儿带着动物头饰出场,其他幼儿数出场的顺序,按头饰上的数字说出1-7的排序,复习认识1-7。

  (3) “圣诞老人”带来了一袋的礼物,“圣诞老人”拿出一种礼物,幼儿说出有多少。请个别幼儿点数看。

  2、运用多种感官7感知以内的数量。

  (1)、教师敲铃几下,幼儿说出相应的数字,并伸出相应的手指。

  (2)、教师举起一个数卡,幼儿轻轻拍手几下。

  3、游戏:站图形。

  音乐响起,幼儿按图形里数字的数量多少站进图形里。音乐停止,幼儿一起说出三角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个人;正方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人……。

  4、幼儿操作,复习点数1-7的物体。

  请幼儿数一数,每行数量是多少,再按数字涂色。

活动反思:

  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内容,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5、6、7 这三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逐步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守恒的观念。 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教学软件,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观,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11、中班教案《复习5以内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见到1---5熟练反应并说出,对数学数字产生浓厚兴趣。通过游戏和简单的儿歌,经反复操练,熟知1--5 。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重点: 复习1--5,让幼儿掌握清楚。难点:学习点数1---5,初步感知1--5的分合。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磁铁。

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做律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一:导入

  点数不同颜色的磁铁,写出1--5(磁铁摆在格子下),教师示范,请个别的幼儿上前点数。引题

  二:在格子内些好1,2,3,4,5

  (1)示范后,引导幼儿说:这是*,*像什么

  (2)出示卡片,认读1--5,打乱顺序,认读。

  (3)这是什么?这是***,**像什么,**像(利用卡片)让幼儿说。

  (4)请幼儿上前自己选卡片,自己说,“这是什么?**像什么。(鼓励幼儿说的好的)”

  三:手指游戏

  伸手指,学生说数字,注意表扬反映快的学生,以此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游戏

  请五名幼儿上前,每人选一个数字卡片,教师指黑板上的数字,幼儿说,看幼儿的反应,点到对应数字的学生跳一下,没反应的幼儿表演节目。

  五:小结,点评本节课幼儿学习的情况,幼儿回家复习。说儿歌(变阿变)结束本节课。

  六:幼儿可以在生活中找到1--5指尖的关系与顺序。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本节课没有纠正幼儿说的内容的对与错。游戏有点复杂,幼儿的年龄太小,对于老师说的汉语有点难听的不太懂。教具不太吸引人。课后的儿歌应让幼儿多学习。再上一次,我将准备一些更好的教具,更有趣的游戏。

  小百科;5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个质数,它还是圆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数。

12、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盒子一个;5以内加法、减法的PPT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游戏。"小朋友,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老师播放PPT,出一些题目请幼儿来闯关,总共有5关,每闯一关成功,老师就奖励幼儿大大的笑脸贴纸。直到闯关结束。

  (2)挑战游戏。完成信封的算式题。请幼儿帮老师把信封上的算式题算出得数,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小朋友操作加法、减法板,两外一个幼儿负责记录得数,哪组小朋友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师的奖励笑脸。

  3、结束部分。

  游戏:小动物找家。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每只小动物身上都有算式题,算出得数是多少,就找到相应的门牌号码。老师事先在教室画上5个有号码的圈,幼儿听音乐开始去找家,当听到大灰狼出现的音乐,如果还没有找到家的幼儿,就要被大灰狼吃掉。(幼儿交换头饰,游戏可玩两次,根据时间而定)。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减法。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回家可以考考爸爸、妈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请幼儿轻轻的把头饰放到篮子。"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3、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含反思

  一、活动目的

  1、学习感知6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会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量相等。

  2、发展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6、按组准备人手一套学具:摆放花片的纸板、花片、色纸、数字卡片、写有数字的圆点卡片(数字和圆点两 者的量相差1)、两 组实物卡片(两 组数量相差1)。

  三、活动过程

  1、复习认读1-6数字。

  2、教师出示两组实物卡片和写有数字的圆点卡片让幼儿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实物卡片上的正方形和圆形、五角星和红旗是不是一样多?“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怎样使它们一样多?圆点卡片上的数字是不是一样多?有什么办法使它们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上1或划去1的方法使两 组数量一样多。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按纸板上的数字摆放相应的花片。

  (2)、请幼儿用添上1或划去1的方法使两组东西数量相等。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14、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7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7的数字排序。

  2、正确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数量1-7的实物; 分别写有1-7的动物头饰7种; 1-7的数字卡每人一套; 地上画有各种写上数字的图形。

  活动过程:

  1、复习数数1-7和1-7的排序。

  (1)、教师:今天圣诞老人带来了七位客人,我们请他出来。!出自:快思老.师!

  (2) 7位幼儿带着动物头饰出场,其他幼儿数出场的顺序,按头饰上的数字说出1-7的排序,复习认识1-7。

  (3) “圣诞老人”带来了一袋的礼物,“圣诞老人”拿出一种礼物,幼儿说出有多少。请个别幼儿点数看。

  2、运用多种感官7感知以内的数量。

  (1)、教师敲铃几下,幼儿说出相应的数字,并伸出相应的手指。

  (2)、教师举起一个数卡,幼儿轻轻拍手几下。

  3、游戏:站图形。

  音乐响起,幼儿按图形里数字的数量多少站进图形里。音乐停止,幼儿一起说出三角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个人;正方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人……。

  4、幼儿操作,复习点数1-7的物体。

  请幼儿数一数,每行数量是多少,再按数字涂色。

  活动反思:

  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内容,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5、6、7 这三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逐步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守恒的观念。 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教学软件,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观,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15、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找找,拼拼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的数数及认识数字。

  2、培养幼儿学数的兴趣,发展思维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房子6幢。

  2、动物照片拼图每组一盒

  3、1---6的数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找房子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

  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

  b、绿房子里是1、2、3、4、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

  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

  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6)方法同上

  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

  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二、拼房子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三、猜动物(二进制)

  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四、送小动物回家

  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16、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7以内数的守恒》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感知7以内的数量,提升目测点数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数字1到7。

  课件准备:图片《气球》,纸面教具《穿糖葫芦》《水果连连看》。

  纸面教具:《穿糖葫芦》《水果连连看》各打印班级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观看课件,数一数,判断7以内的数量。

  观察图片上3排气球的差异:大小、颜色、排列都不同的气球,引导幼儿数一数,发现数量都是“7”,用数字“7”来表示。

  ——有几排气球?第一排有几个?第二排呢?第三排?一样多吗?

  小结:每排气球大小颜色不同,但每排的数量都是7。

  打印纸面教具,幼儿分组进行7以内数量的等量判断。

  1.第一组:操作《穿糖葫芦》,请幼儿找出数量相同的两串糖葫芦,用彩笔给它们画上竹签。

  2.第二组:操作《水果连连看》,请幼儿数一数每张卡片上的水果数量,把数量一样多的水果用线连起来。

  互相分享活动结果,巩固7以内等量判断。

  1.教师引导幼儿检查操作结果(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

  ——出示个别幼儿“穿糖葫芦”的结果:这位小朋友做的对吗?若有错就继续引导:这两串糖葫芦一样长,一起数一数他们数量是多少?一样多吗?

  ——出示个别幼儿《水果连连看》的结果:这位小朋友连得对吗?谁来说说?

  2.正确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两排/两堆的东西是不是一样多呢?

  小结:两排/两堆东西的大小、排列都不同,可以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判断出它们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美工区开展绘画、泥工、盖印章等活动,让幼儿设计相应的物品,如7个三角形、7朵小花、7个球等,制作完把相同数量的物品放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最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整个教学以海底舞会游戏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小结,帮助幼儿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不足之处:记录卡的使用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幼儿的操作水平。投放的材料可以增加摆一摆等形式。

17、幼儿园大班数学《6以内数的组成》优秀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6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6片雪花片、6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6片雪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6,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6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雪花片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每人6片雪花片,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6片雪花片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雪花片我们得到了6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6能想到什么呢?(推雪花片)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6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1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5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2个 ③右手藏3个 ,4个,5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5、4、3、和2的组成 。

  a.刚才我们通过分雪花片编出了6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5、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6的组成,突破了难点。5、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6,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6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雪花片”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18、中班计算活动公开课《5以内序数》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目的:

  1.通过学习5以内的序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2.让幼儿学会给动物编号。

  3.知道5以内数的顺序排列,能手一致点数。

  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6.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贴绒教具

  1. 猴子、小兔子、小猫、小松鼠、小熊猫各1只、桃子15棵、水果店5个。

  2.每个幼儿一个学习盒。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引入活动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有兴趣的故事,小朋友想听吗?

  小猴今天真高兴,它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小猴家的桃子成熟了,请来了小动物帮忙桃子,你们想知道是哪些小动物吗?

  2.出示小动物:猴子、小兔子、小猫、小松鼠、小熊猫。

  3.请小朋友手口一致,从左往右1——5点数小动物。

  二.小动物排队幼儿学习序数

  1.请小朋友从左往右数,哪只动物是第一、哪只是第二、、、、、到第五。

  2、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再考考你们,从右往左数,哪只动物是第一、哪只是第二、、、、、、第五。

  3、小动物们开始摘桃子了,小朋友认真看谁第一个摘到桃子、谁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摘到桃子。

  4、小动物们把树上的桃子摘完了,现在小朋友裁判,看小动物摘的桃子,每只小动物篮子里桃子,请小朋友把小动物摘的桃子,从多到少的小动物和桃子排对应排,看谁排第一、二、三、四、五。

  5、小动物竖着排队,请小朋友按要求说,从前往后数哪几小动物是谁站的第二

  6、老师任意指一只动物,要求小朋友从后往前数说哪只小动物站是第四位。

  7、小朋友真聪明,小猴想把这些桃子运到水果店去卖,小朋友看有几个水果店、手中一致点数1—5,请幼儿按老师从左或从右数,说水果店是第几个是卖桃子的。

  三、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把学习盒里的图形拿五个排一排,小朋友之间相说自已的哪个图形,是从左往右数分别说第二是什么形状。

  四、游戏:开火车

  老师出示数卡,让小朋友读数字5,请拿数卡5,请5个小朋友开火车,老师任意指定一个孩子,请小朋友说,从右往左数某某小朋友站的第几个位子。

19、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4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名称:4的组成与分解

  设计意图:通过以往对数学的教学活动中看出幼儿对数学兴趣还比较高,但由于数学活动逻辑思维性很强,很抽象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此次教学中,我通过情境创设这个环节让幼儿参与其中,自己去探索发现一个数原来有多种分法,了解4的分解与组成,以此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掌握4的组成,知道4的分合关系;

  2、培养幼儿的分析、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猴子2只、桃子4个、数字牌7个、操作表每人一张、sticker、黑板

  活动重难点: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组织活动;

  2、情境导入:“今天呀,我们教室里来了好多老师,小朋友们跟老师客人打招呼问好呀。咦,怎么还少了两位呢?咚咚,哦,他们来了,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我们数123再睁开眼睛看看到底是谁?(出示2只猴子),哇,原来是小猴子(贴在黑板上)”

  “小猴子呀,你们两个怎么迟到了呢?”“唉,果园里的叔叔给了我俩4个桃子,可是我们俩不会分,所以才迟到了,怎么办嘛。”“哦,原来是这样呀,不用着急,你看,我这里有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或许他们可以帮你们哟。”“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小猴子呀?哦,这里有4个桃子,你们想一想到底有哪些方法分配给这2只猴子呢?(幼儿讲出一种方法就将这种方法记录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多想办法)”

  “哇,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分配方法,跟着林老师一起念一下(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1和3,2和2合起来是4,3和1合起来是4,1和3合起来也是4)”

  3、游戏互动:《找朋友》

  请6位小朋友上台,分法数字牌,请他们两两找朋友,(其他小朋友唱歌拍手),然后再看看找到朋友的两个人手里的数字牌加起来是否等于4。(请2-3组)

  4、操作环节:小手动一动

  出示操作表贴在黑板上,示范应该怎样动手操作。

  分发操作表以及铅笔,请幼儿根据表上的图案对应画画,然后讲操作表放于画夹内。

  5、总结;

  教学反思:

  因为大多数幼儿觉得数学课上起来很枯燥,不敢兴趣,所以我设计的课程主要是用游戏的方式来体现,整堂课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与兴趣蛮高的,课后都还在回味上课时的内容。我觉得我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上处理的比较好,过渡语也用的比较恰当,整个游戏也比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有一定失误,比如说把“合起来是”说成了“合起来等于”,在游戏的时候由于没有说清楚要求以及规则导致幼儿游戏时比较模糊,以后上课时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以及语言的准确性,这些方面都有待提高。

20、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同数分解》教学活动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探索同数分解规律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幼儿感受同数分解的数量关系,理解同数分解的实际意义,了解大数对小数的包含关系。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操作学具:人手一份与课件相配套的6朵小花卡片;

  人手一份10以内不同数量的蝴蝶卡片。

  课件:与操作活动和游戏结合使用的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问答游戏“编花篮”,复习6的分解组成。

  师:“今天我们来玩编花篮的游戏好吗?小朋友编的数和老师编的数合起来是6。”

  师:“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采花甜,我编1,你编几?”

  幼:“你编1我编5,1和5和起来是6。”

  二、分花操作游戏使幼儿发现6的同数分解。

  1、出示电脑动画6朵花,引导幼儿学习。

  2、师: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幼:花朵

  师:一共有几朵花?

  幼:6朵花。

  这些花有什么不同?

  幼: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幼儿很容易的发现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

  3、游戏“分花”,使幼儿通过操作学具能够找出6的同数分解。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相同的6朵花,请小朋友根据特征将它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几和几?”

  幼:6能分成3和3,6能分成2和2和2,6能分成6个1。

  (幼儿找出了6的所有同数分解。)

  4、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5、引导幼儿观察组成式发现同数分解的特点。

  师:“在这三个组成式中,有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

  幼:有6个1。

  幼:1是一样的。

  幼;1、2、3都比6小。

  (幼儿都能发现同数分解的部分数相同。)

  教师小结:这三个组成式有的分成两部分,有的分成几部分,它们的部分数都相同,而且都比总数小。象这样把一个数分成相同的几部分的分解组成叫同数分解。

  6、出示电脑动画,区分同数分解与其他的分解组成。

  请幼儿找出哪些是同数分解,哪些不是同数分解。

  (幼儿能正确的找出同数分解。)

  三、游戏“蝴蝶找朋友”,通过操作学具使幼儿发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数量的蝴蝶,请幼儿找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能够根据自己蝴蝶的数量找到同数分解。)

  2、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3、师:除了1以外10以内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至少有几种方法?

  幼:一种。

  师:是怎么分的?

  幼:都能分成1、1、1、1……

  教师小结:除了1以外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而且至少有一种方法,就是“是几就分成几个1”,如3分成3个1、8分成8个1。

  四、出示电脑动画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同数分解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抢答的游戏,老师出题,会的小朋友举手,谁举的最快我就叫谁来回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小企鹅的夸奖,答错了小企鹅就会摔倒。”

  2、电脑显示10以内的数,幼儿以抢答形式进行同数分解。回答后,电脑显示正确答案,答对了,小企鹅跳起来说:“嘿,你真棒。”答错了,小企鹅随着音乐声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幼儿对同数分解掌握的很好,兴高采烈的抢答,都想得到小企鹅的夸奖。)

  五、活动延伸游戏“编花瓣”。

  1、师:“除了10以内数能进行同数分解,大数也能进行同数分解。现在,我请全班小朋友来玩编花瓣的游戏,老师说编成几瓣,小朋友就几个人手拉手蹲下表示编好。没编好花瓣的小朋友不能蹲下,现在我们就来报数,看看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

  (幼儿报数后,知道班级有30名小朋友。)

  2、幼儿游戏:寻找30的同数分解,如“编、编、编花瓣,你也编,我也编,快快编成5瓣花”,教师总结游戏结果:“小朋友都找到伙伴编花瓣了,一共编成了6个5瓣花,说明30能进行同数分解,能分成6个5。”幼儿继续游戏,分别编成1、2、3、4、6、7、8、9、10瓣花,找一找30能否进行其他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热烈游戏,每个幼儿都极力的快速找到伙伴来编花瓣。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理解了同数分解的含义。)

  六、结束:

  小朋友,大数也能进行同数分解,而且有些大数同数分解的方法更多,小朋友回家也找一找其它大数的同数分解,好吗?

  教师的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能够结合《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在组织形式上注意了多元化,主要运用游戏、操作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问题,发现奥秘,并总结出结果。活动气氛活跃,结合课件设计的多种游戏充分引起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活动中主动观察、探索、学习,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够大胆思考,想出多种方法进行同数分解,使每名幼儿都理解、掌握了同数分解的方法,尤其是最后一个“编花瓣”的游戏,更激发了幼儿深入了解大数的同数分解,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在注重教育过程的同时,也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探索—迁移—发现—归纳的主线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多样化探索、多途径的表现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渐形成、创造能力明显发展。真正做到了结果与过程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努力做到使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

21、学前班《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内容:数学《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目的:

  1.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进一步了解分合式中的互换性和互补性。

  2.懂得分工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 教具:

  1.多媒体背景图4幅,音乐磁带一盒。

  2.问题卡,磁性数字卡片、奖状、礼物、“货台”、“房子” 若干

  (二)学具:

  1.铃鼓、背心、线轴、笑脸若干;。

  2.记录板、勾线笔、文具盒、油画棒、橡皮泥、剪刀、塑料筐若干。

  (三)知识经验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按意愿分成了5组。

  2.活动前请幼儿观看超市大赢家节目。

  活动过程:

  (一) 以参加超市大赢家为题引入活动。

  (二)幼儿随音乐拍手进入场,并亮出口号“超市大赢家,快乐你、我、他”。

  (三)通过大比拼活动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1.超市理货大比拼。

  (1)介绍游戏玩法。

  (2)理货大比拼活动:引导幼儿在实物操作中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3)小结:

  ①幼儿讲述操作结果,主持人评分。

  ②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分合式的互换性和互补性。

  2.超市送货大比拼。

  (1)介绍游戏玩法。

  (2)送货大比拼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借助数字符号巩固5以内数的组成。

  (3)小结:主持人检查送货情况并评分。

  3.超市答题大比拼

  (1)介绍游戏玩法。

  (2)答题大比拼活动:以指定答题和抢答的形式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脱离实物、标记的辅助,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四)公布比赛名次,进行颁奖。

  活动反思:

  在开展了本次活动之后,我也发现了本次活动的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超市答题大比拼”环节中应重视让幼儿把数的分合式说完整,如3的分合式表述为:“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让幼儿对数的分与合有个完整的表象。还有,活动中教师多媒体的运用在每一个过渡环节之前,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以后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应再挖掘。

22、学前班《快乐的小松鼠》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背景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中的羊角球,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当幼儿看到它们时,都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我以羊角球为器材,设计了中班体育活动《快乐的小松鼠》,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赋予活动以故事情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基本动作练习,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时丰富与深入,逐步提高动作难度和运动的负荷程度,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身去玩、去尝试、去探索。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玩羊角球,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使肌体协调、灵活。

  2、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勤劳、勇敢的品质。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羊角球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平衡木四个,小树16棵(空气塑料玩具制作),大灰狼头饰一个。

  2、录音机和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开始局部:"小松鼠"模仿操(动作自编),要求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听音乐有精神地做动作。

  (评:这一环节,既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又是提高幼儿兴趣的前奏曲,更为后面的正式活动打下了基础。)

  2、基本局部:

  (1)"小松鼠"玩球:幼儿人手一只球,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多种方法发明性地玩球,如:抛、滚、拍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评:幼儿在玩羊角球时,想了很多种玩法。有的把羊角球当背包背在身上过小桥;有的拉住两只羊角在地上拖、有的拍、有的滚、还有的和好伙伴一起抛着玩。教师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话语,启发、暗示的口吻,如:"你玩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种玩法呢?"、"你真行,这方法棒极了!"等,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新的玩法。)

  (2)"小松鼠"学跳:在幼儿刚才玩的基础上,重点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

  ①教师一边请个别幼儿示范跳的动作,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两手抓住羊角,坐在球上,双脚蹬地和球一起前进"。

  ②幼儿四散练习,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跳的稳,协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纠正不够正确的动作。

  ③"比比谁的身手学得好":幼儿分组练习跳得动作,练习跳一段距离,不从球上掉下来,能力强的幼儿跳的距离可长一些。

  (评:教师集体讲解并示范,便于幼儿做些休整;而在分散练习中,幼儿二人或多人结伴一起练习,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小松鼠"采松果

  启发幼儿说出冬天来了,"小松鼠"要协助妈妈一起准备很多松果,幼儿四散跳到场地两边的"树林"采松果,进一步练习跳的动作,教师注意观察和个别指导。

  (评:这一环节,充沛利用了场地上的自然资源,以真正的树林来吸引幼儿,幼儿的兴趣十分高涨。)

  4)"小松鼠"运松果回家,综合发展幼儿的平衡、跳、后退走等动作。

  (评:在这个游戏中,教师特设了三座不同的桥,一座又低又宽,一座又高又窄,还有一座是带斜坡的。过桥时还要求幼儿把羊角球背在身后,失去了手的平衡作用,幼儿确实有些害怕。但是,当他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时,原先严肃、紧张的小脸顿时绽开了绚烂的笑容,这说明幼儿在老师的鼓励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

  3、结束局部: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评:在抒情的慢三拍音乐中,幼儿悠闲地趴在羊角球上,摇来摇去,和老师一起做放松运动,幼儿的身体也逐渐恢复到相对静止状态。

  活动评价

  1、活动的游戏性强。本活动是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为主,将故事情节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由浅入深,环环扣紧,衔接自然。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始终坚持着角色身份,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很高。

  2、组织形式多样化。活动中既有自由玩球的分散活动,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采松果时,还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别性,特设了远近两条路线,注重了个体差别。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幼儿在反复练习中不觉枯燥乏味,跳的能力得到了充沛提高。

  3、充沛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多种方法发明性地玩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能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完成活动的要求,整个活动是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的。

  4、良好的情绪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活动中,教师始终以松鼠妈妈的身份贯穿活动,处处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幼儿兴趣盎然,达到了身心锻炼的目的。活动中,教师赞许的目光、小伙伴的掌声、加油声,给胆怯的幼儿增加了胆量,使他们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也发展了他们适应群体的社会能力。

23、学前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在长大,了解“长大了”的含义。

  2、感受长大了的喜悦。

  3、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西瓜、天线宝宝、调查表、双面胶和课件

  学生准备:几张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如小鞋、小帽子、小衣服)、苹果造型的硬纸片

  活动过程:

  一、长大了,我快乐

  师:(出示一张婴儿照片)同学们,这是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瞧,多可爱、多漂亮,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仔细观察照片,猜猜照片上的小朋友是谁。

  师:(故作神秘)他到底是谁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1、2、 3” ,让他自己走出来好吗?

  生:数1、2、3。

  师:这位小朋友与照片上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生:他长大了。

  生:他长高了。

  生:他长胖了

  师:我们也和这位小朋友一样,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在许多人的关心、爱护下一天天成长起来。

  师:请把你们搜集的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拿出来吧!

  生:展示自己小时候的衣服。

  师:这里有三件衣服(一件婴儿时的衣服、一件上幼儿园时的衣服、一件现在的衣服)。(师指着婴儿时的衣服和上幼儿园时的衣服)你们看这两件衣服还能穿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穿了?

  生:小了。

  生:廋了。

  师:是啊,小小的一件衣服,就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成长足迹。

  师:除了衣服,还有哪些物品也能说明我们长大了?

  生:我们小时候使用的物品。

  师:请把你带来的小时候使用的物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吧。

  生:小组内介绍自己小时候使用的物品。

  师:谁愿意把自己小时候使用的物品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生:这是我小时候使用的奶瓶。

  师:你现在还使用奶瓶吗?

  生:我现在不用奶瓶了。

  师:你为什么不用奶瓶了?

  生:因为我长大了。

  生:这是我小时候用过的磨牙棒。

  师:你现在还用磨牙棒吗?

  生:我现在不用磨牙棒了。

  师:你为什么不用磨牙棒了?

  生:因为我长完牙了。

  师:同学们展示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张出生证,他清楚地记录着李帅小朋友刚出生时的体重、身高,我们请小主人来读读吧.

  李帅:介绍自己出生时的体重是3千克、身高是50厘米。

  师:你们知道3千克有多重吗?

  生:不知道。

  师:捧出一个西瓜,这个西瓜正好3千克,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请你的好朋友来抱抱它吧。

  生:抱起西瓜。

  师:那你再抱抱他,看他现在的体重怎么样?

  生:吃力地把他抱起来,好重啊!

  师:你为什么抱得这么辛苦呀?

  生:他长大了。

  师:是呀,你看,他现在都这么大了,哪能不重呢?

  师:你出生时3千克,那你知道现在自己多重吗?

  生:我现在16千克

  师:你们知道他刚出生时有多高吗?

  生:我刚出生时有50厘米。

  师:大家比画一下,50厘米有多长?

  (生在比画的时候,师拿出一个50厘米高的天线宝宝,立在那位同学的身边,大家看了十分惊讶)

  师:那你知道自己现在多高吗?

  生:我现在有120厘米。

  师:(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请同学们拍着手跟老师一起来读儿歌。

  鞋子小了,脚长大了;裤子短了,人长高了。

  妈妈说我变样了,我高兴得拍手笑了!

  师:对比小时候和现在,你有哪些变化?咱们先来填好成长表,然后在小组说一说。

  生: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我的成长

  我的变化  小时候  现在

  身体

  生活

  学习

  其他方面

  师:同学们长大了,个子长高了,身体也长壮了,而且还学会了许许多多的本领,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二、我能干、我快乐

  师:有一位小朋友叫淘儿,他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我们来看他的故事吧!(多媒体演示情境故事)

  生:观看情境故事

  师:淘儿真了不起,不用父母接送,自己能独立上下学,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师:淘儿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帮助父母做家务,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长大了。

  师:长大的你有哪些变化?

  生:我自己袜子。

  生:我会弹钢琴。

  生:我会跆拳道。

  师:对呀,在一天天的成长中,你们学会了许多本领,养成了许多好习惯,这也能说明你们在长大。

  师:现在你了解自己吗?老师想考考你们,一起看大屏幕——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小小档案卡。

  师:看来同学们对自己都很了解,你对其他同学了解吗?

  生:了解

  三、别人眼中的我,我快乐

  师:下面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师:说明游戏规则,把自己的档案卡折一折,放到前面的盒子里,老师将其随意分给每个小组,游戏在小组内进行,一人抽出一张签读,其他人来猜他是谁。

  生:做游戏。

  师:你想知道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吗?现在我们就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别人。

  师:采访别人时,你知道要注意什么?接受采访时又要注意什么?

  生:汇报采访别人的注意事项和接受采访的注意事项

  师:采访他人要有礼貌、注意倾听,并作好记录。接受采访时,要多说别人的长处,说缺点要真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生:自由采访,然后作简短汇报。

  四、本领树上本领多,我快乐

  师:同学们,成长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呀!我们在成长中学会许多本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梦想,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本领苹果”挂到“本领树”上吧。

  (师制作一棵大树贴在黑板上,作为本领树)

  师:同学们请在苹果上写下自己会做的事和未来想做的事。(多媒体播放轻快的音乐)

  生:在苹果上写下自己会做的事和未来想做的事

  师:请把写好本领的苹果贴到树上。

  师:苹果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多,我们的本领也越来越大,把自己的心里话回去和爸爸妈妈交流一下,让他们竖起大拇指来夸夸你。

  五、健康成长、永远快乐

  师:从今天的学习中,老师知道了你们不仅长高了、变重了,还学会了许多知识,养成了好习惯,这些也能说明你们长大了。更重要的是,你们知道要去关心他人、体贴父母了。老师衷心地希望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感谢父母,快乐成长

  孩子们,快快行动起来,加入我们的感恩系列活动中吧!我们在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的同时,更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怎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呢?把我们的成长快乐记录下来吧,课后让我们来为自己设计一本“成长相册”,记录下你生活中的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把它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吧。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了解自己,使他们充满自信。“长大了,我快乐”,真实地体会自己在长大;“我能干,我快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别人眼中的我,我快乐”,让学生加深彼此的了解,并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本领本上本领多,多快乐”,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从而增强自信心。处处贯穿“成长快乐”这一主线,结尾处更升华了情感,感谢父母,学会感恩!

  2、在课上,自始至终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具有的,为此请学生猜一猜照片上的小朋友是谁,看一看这个小朋友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成长的历程和成长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了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3、我认为自己还重视与学生的对话,注重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在课上,努力做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当中,谈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中的乐事。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学生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学生是想说而不敢说,因此,课堂“冷场”的局面还是发生了。本是一节轻松快乐的思品课,而因为这样的原因出现了遗憾!还有,在板书设计上,还应该追求新的思路,不能光顾及了多媒体而忽略了板书的作用!

24、学前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 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 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 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 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反思:

  勇敢,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存在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中。4--5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有害怕黑暗,害怕疼痛,害怕寒冷与困难等表现。主题“勇敢的我”当中有一活动内容《不怕冷的大衣》其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运动能让自己暖和起来。 2. 初步运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抛给了孩子一个问题“天气冷吗?这么冷的天气里你会做什么事?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起来?”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想的办法基本上是借助现代技术产物了来保暖。之后我又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之间可以共同的讨论,并随着小兔子的想得到不怕冷的大衣而跑去奶奶那里去过程发现到底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这期间引导孩观察小兔子的身体变化。从而使孩子知道运动能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加体验运动的好处,活动后我带小朋友一起到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在寒冷的季节里要勇敢的战胜寒冷。

25、幼儿园美术活动《有趣的图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26、幼儿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 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 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 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 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反思:

  勇敢,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存在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中。4--5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有害怕黑暗,害怕疼痛,害怕寒冷与困难等表现。主题“勇敢的我”当中有一活动内容《不怕冷的大衣》其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运动能让自己暖和起来。 2. 初步运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抛给了孩子一个问题“天气冷吗?这么冷的天气里你会做什么事?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起来?”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想的办法基本上是借助现代技术产物了来保暖。之后我又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之间可以共同的讨论,并随着小兔子的想得到不怕冷的大衣而跑去奶奶那里去过程发现到底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这期间引导孩观察小兔子的身体变化。从而使孩子知道运动能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加体验运动的好处,活动后我带小朋友一起到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在寒冷的季节里要勇敢的战胜寒冷。

27、幼儿园教案《有趣的想象旅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设计意图:

  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特有的魅力,他们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驰骋,甚至天马行空。陶行知提出“创造教育”理论,旨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活动中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下让孩子们自由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以他们的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油水分离的美术方法让他们的想象神秘的展现出来,既符合幼儿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又满足了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同时促使孩子自由想象,自我表达,寓教于乐,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二、 活动目标:

  1. 感受大自然的奇景,了解油画棒和水粉颜料一起画画的新玩法。

  2. 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图形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象,并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展现出来。

  3. 在想象、创作、展现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飞舞的芬多精》一段,已调好的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报纸若干,画笔、白色油画棒、素描纸人手一份

  四、 活动过程

  1.回忆假期的旅行,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国庆节放假有没有去旅行啊!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去哪里旅行了,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哪些好玩的的东西?(请个别幼儿举手回答)

  2.欣赏PPT,感受眼睛旅行看到的美丽,奇特的景色

  师: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去旅行,不过是带你们的眼睛去旅行,所以小朋友们的眼睛要准备好了,紧紧跟着我,好朋友机器猫带着我们一起去。

  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并以“你看到了什么”让孩子边看边自由说说,亦可适当的提醒。

  3.引导和鼓励幼儿伴随音乐,大胆的想象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眼睛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旅行,看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东西,开心吗?还想不想去旅行?

  师:这次我要请小朋友们的眼睛闭上了,我们要去好玩的想象旅行。那里可好玩了,小朋友可以自由的飞到空中旅行,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河里旅行……

  师: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我们一起去想象旅行啦!

  师:我们都有了翅膀,飞到了空中,看到了太阳和小鸟在一起游戏,看到了风筝和风儿在游戏;我们又飞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小鱼和河水在游戏,还看到了……又飞到了……看到了……(省略部分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师:我们想象旅行回来啦,谁来告诉我你去哪里旅行了,看到了什么?(请幼儿举手回答,可以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4.老师示范操作油水分离,神秘展现想象内容,再次激发幼儿兴趣。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想象旅行,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看到了些什么好玩的?悄悄的告诉你们,其实好玩的都已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看的清楚吗?这支笔会让他们神奇的出来,看的更清楚。仔细看(提醒,刷子跳圆圈舞和扁扁舞,让孩子一边说一边也做动作)

  师:我有了一双翅膀,一下子飞到了……看见了……,又飞到……看见了……(说到哪,涂到哪)

  师:神奇吗?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其实我已经用白色的油画棒把我的旅行先在这张纸上画好了,(为什么看不出呢?)然后用有颜色的颜料涂上去,它们就会出现。

  5.幼儿在音乐中,大胆想象、创作并展示,相互欣赏

  师:你们想不想玩?怎么玩,每个小朋友先用笔在白纸上画好你的想象旅行,再涂上你喜欢的颜料

  师:要求:1.你们各自的想象应该是不一样的;

  2.涂颜料的时候要把整张纸涂满,但是不能涂的太多,纸会破的;

  3.注意颜料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

  4.涂完后把作品放在旁边窗台上晾干,然后把手洗干净;

  5.可以互相欣赏别人的作品,但是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别人

  6.评价结束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小朋友的画,说说他们去哪旅行了,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今天的旅行顺利完成,你们开心吗?下课后可以拿着自己的作品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去哪里旅行了。

  活动反思:

  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特有的魅力,他们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驰骋。陶行知提出“创造教育”理论,旨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个活动过程不需要孩子画出多好的作品,只要你把自己的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出来,然后把到哪里旅行展现出来,就是一个完美的过程。

  调整:

  1、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欣赏PPT的图片再少一些,是什么景色正确的给幼儿,语气要放慢一些,在这个地方多加一些丰富的内容,给孩子做一个铺垫。

  2、评价作品时让孩子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

28、学前班《瓷都景德镇》教学设计和反思

  《瓷都景德镇》这个活动是目前正在江西全省幼教机构推广实施的新教材《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里中班主题教学《美丽的家乡》中的一堂社会活动。这套《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是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许卓娅教授主编的,这套教材力求凸显江西特色,其中有30%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江西元素,旨在引导幼儿从小熟悉江西、亲近江西,并以自己的家乡---江西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也正符合了《新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社会活动应该“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个,第一:让幼儿知道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有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这四大传统名瓷。第二: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于瓷器的感受和理解。第三:初步培养幼儿对于家乡传统特色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本次活动的准备包括:活动前幼儿对于瓷器的制作过程具备一定的了解,平时对于各种瓷器有一定的观察。活动中将要使用的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多媒体课件、部分瓷器实物等。

  活动重点是要让幼儿知道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有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这四大传统名瓷。难点则在于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于瓷器的感受和理解。

  整个活动的过程包括四大部分。一、以挂图和瓷器实物的展示导入主题。二、逐一观察了解中国四大传统名瓷。三、结合幼儿用书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幼儿对四大传统名瓷的了解。四、总结分享,结束活动。

  由于《瓷都景德镇》这个活动需要感受瓷器的多种颜色的区别,我带幼儿在之前就作了很多有关知识上的铺垫。例如“青”色到底是什么色?通过涂画七色彩虹,让孩子们明确了青色在科学上准确的诠释是介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解释为天蓝色,如“青天”,就是指蓝天。这样在活动中认识青花瓷时,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为什么上面只有蓝色花纹的瓷器叫作青花瓷。我还带孩子们一起请出“白色宝宝”来调出各种粉色,对比没加白色以前的鲜艳,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粉色的粉润和柔和。当活动中我出示粉彩瓷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时,他们都说上面的颜色粉粉的、柔柔的,很像放进了“白色宝宝”。还有,在教材上的活动准备中需要带孩子参观瓷窑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我就上网搜集了制作瓷器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在多媒体教室播放给孩子们观看。有了这样比较直接的感官接触,孩子们很好地记住了瓷器制作的五大步骤:拉坯、利坯、施釉、画坯和烧窑。当活动中介绍颜色釉瓷时,我说颜色釉瓷就是制作瓷器第三个步骤不用透明色施釉而是用各种颜色的釉施在瓷器身上,小朋友们一下就明白了,还大声告诉我他们觉得颜色釉瓷最漂亮,最神奇。至于玲珑瓷,是四大传统名瓷中幼儿接受最快的。我播放了几张在手电筒照射下闪闪发光的玲珑瓷,还有一张没施釉之前上面很多小洞的瓷盘图片,然后告诉孩子们这种瓷器上用镂雕技术雕刻了很多有规律的“玲珑眼”,所以名叫玲珑瓷。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学习认识了四大传统名瓷之后,我利用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和孩子们一起玩“我说你猜”的游戏,以此加深孩子们对四大传统名瓷的印象和了解。另外,我还用准备好的四个瓷器(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玲珑瓷各一个)实物和他们玩游戏,我指到哪个瓷器,谁先说对名称的,就可以来抱一抱、摸一摸这种瓷器,孩子们对这个环节特别感兴趣,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整个活动基本实现了三个教学目标,幼儿绝大部分都能说对四大传统名瓷的称谓,并且对号入座,不会弄错。在大胆表述自己对瓷器的感受和了解方面,很多孩子的表现都还不错。还有一小部分幼儿无法做到运用恰当的语言诠释自己的想法,这还需要我继续加强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9、学前班音乐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锅碗瓢盆交响曲》

  设计思路: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乐音,节奏与生活具有形式上的同构。通过通感可以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音乐。我们将美术、音乐、表演、创作等形式加以融合,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形象、动作,启发其艺术灵性,为幼儿开辟一种艺术感受和表现的创作空间,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感受到的节奏表现出来。我们发现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以及动手操作的过程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绪和情感。通过活动,幼儿们不仅感受到生活艺术而且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影片,使幼儿感受厨房的工作以及厨房的节奏。

  2、通过音乐,启发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动作和声音。感受节奏的美。

  3、通过运用厨房用具,创作表演厨房的工作,表现生活中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4、安全教育——使用厨房的用具,要注意安全。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6、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厨具和餐具:不同材质的锅碗瓢盆(铝锅、塑料盆等)、筷子、碗、盘、勺、瓢、菜板、擀面杖、捣蒜器、打蛋器。

  2、道具:背景图、录制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服装:厨师的围裙以及帽子

  活动过程:

  一、感受与体验:厨房序曲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厨房,了解厨房的叔叔阿姨都做些什么。)使幼儿初步了解厨房的工作,激发幼儿对厨房中的兴趣。(记忆训练)

  1、教师请幼儿回忆厨房的情景,并进行系列提问:

  (1)叔叔阿姨工作的地方叫什么?

  (2)叔叔、阿姨在厨房里是怎样工作的?

  (3)你看到了什么?

  (4)说一说厨房用具的名称。

  2、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最好可以一边学动作,一边发出相应的声音)

  二、神奇的韵律

  (通过播放音乐听一遍,启发幼儿感受厨房的节奏和生活中的节奏,发现节奏的生命力。)

  1、教师引领幼儿倾听不同节奏的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每段的音乐节奏像在厨房里做什么?并随音乐作出动作。(让幼儿联想生活里还有什么动作也是这样的动作)

  2、随音乐节奏的变化自由表现自己。

  三、厨房交响曲

  (在桌子上放各种家庭中的厨具)

  1、教师将幼儿带到已经布置好的厨房场景中,那里有很多真的厨房用具,让幼儿说出其名称,这个用具可以做什么。有一些危险的用具应提示幼儿注意安全。(播放音乐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具,分别模仿出使用各种用具的动作。)

  2、教师随机提问幼儿在做什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工作不同,一起随音乐演奏厨房交响曲。

  教学反思:

  “锅碗瓢盆交响曲”属于综合性艺术教育活动。构思新颖、内容充实、形式贴近幼儿情趣。将音乐的节奏与生活中厨房的情景相联系,将艺术教育形式回归生活。尤其是活动由浅入深,从感受到体验,从生活再现到音乐表现。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幼儿认知事物的规律。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突显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艺术教育活动。

30、学前班健康优秀教案《我会洗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要求: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饭后、点心及大便后要洗手。

  2、学会念《洗手》儿歌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教学准备:一条脏毛巾

  教学过程:

  一:用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学习洗手的愿望

  老师:今天我听到毛巾架上有哭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举起脏毛巾)这条毛巾对我说:“有一个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了,你看,把我身上擦脏了。”

  提问:1、谁在哭啊?

  2、毛巾为什么哭?

  3、怎样让毛巾不哭?

  二、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手心手背都要搓到,洗手后在水池上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溅到地上。

  1、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

  2、幼儿先在坐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学念儿歌,老师边检查幼儿洗手方法是否正确,边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

  3.组织幼儿在水池边,,实地练习一次洗手。

  活动反思: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31、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调皮的七彩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还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那就是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颜色是怎么来的,这些颜色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而《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将幼儿带入他们急欲探究的天地,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感受生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结合已有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活动。

  2.Flash课件。

  3.多棱镜若干,废旧CD光盘若干

  4.自然风光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

  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室外,教师导语:“今天,太阳公公可着急了,因为太阳公公的七个调皮的光线宝宝现在突然失踪了,太阳公公怎么也找不到他们,所以现在我们来帮帮太阳公公,好吗?”

  幼儿选择多棱镜或CD光盘观察,教师注意倾听。(将幼儿带入活动室,围着老师席地而坐,教师提问刚才幼儿观察的景象,引入课题,欣赏故事)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展示课件,理解故事。

  2.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他们是什么颜色的,调皮的七彩光到地面上哪些地方玩,做了哪些事情呢?(教师要观察幼儿的状态)。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调皮的七彩光》一遍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幼儿回答。

  四、启发幼儿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调皮的光线宝宝有哪几种颜色?

  它们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看不见)光会怎么样?(教师小结)我们的小草、花儿都离不开光线宝宝,因为光线给了它们美丽的颜色,我们可爱的小动物们也离不开光线宝宝,因为光线宝宝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我们大家也离不开光线宝宝,有了光线宝宝,我们才会变得更健康、更漂亮。

  五、续编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光线宝宝到了这么多地方玩,明天他们将还要到地上来玩。你们猜一猜,明天,他们还会到哪里去玩?会去找谁玩呢?幼儿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一至二个幼儿续编故事。

  六、活动结束,教师评价

  小朋友编的故事真好听,待会请小朋友把你们编好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好不好!现在,光线宝宝玩累了,太阳公公要他们回家了,在他们跑过的地方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漂亮极了)。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去和光线宝宝们做游戏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到语言角自由编七彩光的故事,到科学角探索光的七种颜色,到美工角画彩虹,或制作彩虹,体验探索和语言交流的乐趣。

  教学反思

  《纲要》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应当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帮助孩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此次活动的设计是从生活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与天气相结合,与主题活动的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产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活动紧扣目标,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目标的落实。

  一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这一点的突破中,我们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支持者的角色。从精神上尊重幼儿肯定幼儿每一步的探究和发现。从物质上为孩子精心设计课件,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如活动开始时,教师是在室外进行,以情境教学吸引孩子,在孩子观看课件时,大阳公公、光线宝宝生动有趣的拟人化卡通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使幼儿能清晰的观察到光线宝宝的七种颜色,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孩子们积极地参加活动,看动画、听故事,逐步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如何调动幼儿对光、对自然界的已有认知经验,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进而鼓励幼儿创编。在这里,我们教师扮演的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引导幼儿把凌乱的经验梳理清楚,并使之系统化,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使幼儿已有经验得以提升,为幼儿下一步的创编作好知识储备。例如我们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幼儿讨论“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有几种颜色?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假如我们生活中没有了光会怎么样?”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幼儿自由大胆的表述,让幼儿的经验、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符合《纲要》要求,即“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通过动作、语言来表达情感,理解和想象”,老师对每个孩子表现的关注,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孩子都获得了发展。

  三是如何使活动最终成为幼儿所喜爱,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教师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活动中。如“明天,调皮的光线宝宝还会到地上来玩,他们会到哪些地方和谁一起玩?”匀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自然风光照及生活照片,幼儿争先恐后、七嘴八舌进行讨论、续编,教师进行适时指导,让幼儿得到很大支持感和信任感,他们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我们都知道,大班幼儿虽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他们已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又要以幼儿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活动既要有序、有组织,又要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造了一个主动建构学习的环境、教学的意图、内容、形式有机地交织,教师能灵活运用观察、讨论、提问、幼儿尝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教师与孩子互动,激发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有成功的喜悦。

  当然,我们这活动也有局限性,那就是活动最好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否则效果会逊色一点。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在活动中本着“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幼儿就一定会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2、学前班健康教案《我是小司机》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名称:我是小司机

  重点领域:健康

  活动方式:分组

  预设目标:

  1、能依据交通指示标记,看信号改变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3、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胶圈若干、交通指示标记(停车P拐弯)、绕杆4支

  活动预设:

  1、幼儿手握方向盘(胶圈)做开车状,随音乐进入操场。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2、“小司机 ”练本领。

  教师扮“警察”叔叔扮“小司机”。

  3、幼儿在教师的囗令下走跑交替。

  出示相应的交通指示标志,幼儿按指挥信号做模仿动作。

  “绿灯”:小司机做开车快跑状。

  “红灯”:小司机原地走跑状。

  “弯道”:小司机转动方向盘做转弯状。

  “停车场”:小司机模仿刹车动作。

  教师出示不同交通标志,幼儿做

  “小司机”游戏。

  4.游戏:过隧道

  让幼儿自由两人搭成“小隧道”,轮流当小司机穿过小隧道。

  5.放松动作。带领幼儿做擦车、洗车的动作。

  观察记录:

  1、2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握着方向做钻走跑的动作 ,一会停一会开,孩子还提议钻过滑梯的山洞,在门囗的斜坡来回“开汽车”(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认识所要懂的交通标记,他们很聪明,马上领会其游戏的要领,分成两组进行游戏。

  有个别的孩子为争着排第一,碰撞到旗杆,于是与他们讨论怎么解决。前一组上的幼儿和后一组上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先上的孩子要教师来解决,后上的孩子则提出解决的方法。

  4.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玩“过隧道” 时,我马上调整游戏方案,和他们一起定下规则。他们在自己定的规则中愉快的游戏,并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5.放松的环节幼儿则跟着教师做同样的动作 。

  活动反思:

  在这个游戏设计上,孩子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因此玩起来很容易进入角色,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设计者、支持者,还是他们的监督者。在发现孩子违规时给予指出,使孩子不致于把游戏规则丢弃,由此至终向目标靠近。教师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当出现孩子的需要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能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还学会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33、幼儿活动教案《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分析标记图的图案,了解这些标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记,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3、在制作安全标记的过程中,加强对安全标记的认识,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常见的安全标记图;红、绿灯;禁止吸烟;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安全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这个标记告诉我们什么?然后分别出示其它标记,引导幼儿认识具体方法同上。

  2、结合日常生活,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扩大对各种标记的认识。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标记?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

  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用笔画下来。

  -请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小组讲述的标记,全班交流小朋友见过的标记。

  3、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读一读书上的安全标记,请幼儿在幼儿用书的两个框

  子中自己设计或见过的两个安全标记。

  4、讨论:

  -生活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标记?标记有什么用?

  -想一想,在我们班上、在我们幼儿园,那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标记呢?

  5、小组制作标记。

  每组选择一个标记主题,自由分配任务,合作完成。

  活动反思:

  在我们生活中,安全标记可提示和警告人们注意安全,因此认识安全标记可以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活动中幼儿表现的很积极主动,也许是因为在中班、大班时曾初步学过安全标记的原因吧,其中幼儿对红绿灯、吸烟、急救电话等认识的最为清楚,总之,通过整个活动全班幼儿基本都认识了常见的交通标记、安全标记,并懂得了其主要作用。整个活动效果较好。

34、大班数学活动《不一样的水果》认识10以内的序数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能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口述物体在序列中的正确位置。

  3.通过活动,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1—10)、水果图片、小火车

  活动过程:

  1.儿歌导入。

  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什么1,棍子1,

  什么2,鸭子2,

  什么3,耳朵3,

  什么4,帆船4,

  什么5,钩钩5,

  什么6,大肚6,

  什么7,拐杖7,

  什么8,眼镜8,

  什么9,汽球9,

  什么10,1个棍子打棒球;

  会数数的宝宝就是我。

  2.认识序数1—10。

  (1)师:果园里的小火车来啦!请数一数有几节车厢?(10节)你们是怎样数的?(从左向右)水果都要装上火车了,请你来把水果放在车厢里吧。

  (2)苹果放在第几节车厢?(幼:第1节)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从左到右)那苹果放在1节车厢,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幼:数字1)依次提问:什么放在第几节车厢,用数字几表示。并利用箭头指示数数的方向。

  小结:像这种排列顺序的数,称为序数。

  3.感知序数。

  (1)师:水果被小火车拉到水果店,老板把水果整齐的放在架子上了,请你认真观察一下老板摆放的水果,你有什么发现?

  (2)师:每排都有一个水果与其他几个不太一样,刚才小朋友都是从左向右数的,现在小箭头的方向变了,我们一起看箭头的方向,从右向左数,请你顺着箭头的方向数一数,苹果摆在第几个?依次请幼儿按从右向做的方向说说水果的排列。

  小结:序数是有方向性的,方向发生改变,序数也会改变。

  4.完成幼儿用书p7页作业,请幼儿从右至左的方向数一数,找到不同的那个水果把答案写在对应的( )里,自主完成练习。

  活动延伸

  指令游戏。

  教师扮演火车头带领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唱: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出发了,火车火车我问你,你到哪里去,带着我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火车到站了,师问:我后面的第4个小朋友是谁,喊出他的名字。我前面的第3个小朋友是谁,请他跳一跳。

  游戏反复进行3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变化自己的位置。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