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尾巴用处大》反思

小班教案《尾巴用处大》反思

小班教案《尾巴用处大》反思

1、小班教案《尾巴用处大》反思

[目 的]

  发展身体的灵敏性,提高兴奋性。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准 备]

  垫子或空地,带子若干条。

[方 法]

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两人一对,面对面站好。每人腰上系带子一条,带子后背处留出一段后带。

[规 则]

  不许抓、不许摔。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许跑出界外。两人互抓,决定胜负以后,就停止。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到的多者为胜。

反思: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跑跑跳跳的户外游戏,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本次游戏《捉尾巴》,是幼儿第一次接触这种具有较强合作性的游戏。在游戏开始时,大部分幼儿不知道怎样逃避别人的追赶,没有一定的技能和技巧。经过几次反复的游戏后,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同伴间合作的意识也更强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十分兴奋和喜欢,当捉尾巴的人来捉他们的尾巴时,他们都开心地跑向四周,角色很投入,所以后半部分的游戏进行的较顺利,孩子们真正的从中体验了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课后,从理论上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我认为本次活动中的优点是尽可能给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没有过多限制幼儿。不足之处是缺乏教师更大的灵活性、应变性。我想,小班的孩子其实还是喜欢玩易掌握的单一的动作的游戏,他们喜欢玩同一类游戏尤其喜欢角色化的游戏内容,而角逐、竞赛、运动量大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小班教案《大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撕圆形的西瓜和添画西瓜上的纹路。

  2、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发展幼儿的手指动作的协调性。

  3、体验撕纸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教具:西瓜实物,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2、学具:西瓜操作纸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

  手撕画大西瓜的创作,能用撕贴和添画的方式丰富画面。

  撕圆形的西瓜。

活动过程:

  一、出示西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西瓜

  1.教师:宝宝们,你们喜欢吃西瓜吗?(出示西瓜) 西瓜长什么样子的?

  幼儿交流,教师小结。

  [通过提问“西爪长什么样子?”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充分让幼儿说一说,并通过交流总结出西瓜的外形特征。]

  二、探索断点式撕西瓜的方法

  1.教师示范撕西瓜的方法:

  师:看,这里有一片西瓜地,西瓜地里有许多西瓜,谁来找找看,西瓜在哪里?

  【情节创设,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西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摸摸、说说)

  师:怎样把西瓜取下来呢?

  幼儿交流,尝试取西瓜。教师总结并示范。

  [通过教师的肢体和语言引导幼儿观察,西瓜藏在纸里,需要撕下来。让幼儿尝试撕纸]

  师:(一边撕纸,一边撕念儿歌)“大拇哥,二拇弟,变成小夹夹,轻轻撕开小口子,沿着小孔慢慢撕。” “撕小孔的时候,前后撕一撕,夹一夹,前后撕一撕……。”

  [在幼儿已经经验的基础上,示范总结撕西瓜的方法]

  2.幼儿尝试断点式撕西瓜

  师:刚才老师是怎样把西瓜取出来的?我们把小手拿出来边念儿歌边来学一学。“大拇哥,二拇弟,变成小夹夹,轻轻撕开小口子,沿着小孔慢慢撕。” “撕小孔的时候,前后撕一撕,夹一夹,前后撕一撕……。”(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集体学习断点式撕西瓜的技能]

  师:谁也想在西瓜地里摘一个西瓜?(幼儿尝试断点式撕西瓜)

  师:我们其他小朋友一起帮她念一念儿歌,好不好?“大拇哥,二拇弟,变成小夹夹,轻轻撕开小口子,沿着小孔慢慢撕。” “撕小孔的时候,前后撕一撕,夹一夹,前后撕一撕……。”[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师:又取出一个西瓜了,我们发现这个西瓜上面还少了点什么?(花纹)花纹是怎么样的?(弯弯的)那你把花纹填上去吧。[引导幼儿添画西瓜上的花纹]

  师:那你把西瓜送到水果店去吧。

  三、幼儿撕贴:圆圆的西瓜

  1、师:后面桌子上还有很多西瓜,我们把它取下来,放到水果店里去吧。

  2、师:想一想西瓜是怎样取下来的?(复习儿歌)取下来了以后,还要用记号笔给西瓜装饰漂亮的花纹。撕下来的废纸扔在垃圾筒里。[教师展示操作材料,提出作画要求;鼓励幼儿运用画笔把西瓜的花纹也画出来]

  3、幼儿撕贴,教师巡回指导

  了解幼儿撕纸的情况,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指导幼儿撕出圆形。

  (1)提醒幼儿先撕开一个小口子,再沿着小孔慢慢撕;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把撕下来的废纸扔在垃圾筒;

  (3)取完西瓜后,把西瓜放到水果店里去。

  四、评价活动: 展示幼儿作品,让大家相互欣赏。

  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哪只西瓜?为什么?

  [通过相互评价欣赏,深深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活动的乐趣。]

  五、延伸活动:品尝大西瓜

  师: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大西瓜吧,想想看,西瓜切开了,又可以这么撕呢?

  [为幼儿的后续撕纸活动做铺垫。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1、 活动中我是否关注了儿童?是怎样关注儿童的?自己在活动中有效观察、判断的实例(最少一例)

  活动中我关注了儿童。比如:在开头导入唤起已有经验时,我关注到了每个举手的宝宝,予以他们发言的机会并且适时做出回应,帮助幼儿归类总结。

  2、 活动中的技能难点幼儿的掌握情况如何?我怎样尝试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3、 在幼儿的座位安排上,是否考虑到用强弱组合的方式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考虑到了幼儿的座位安排,是以“动静结合”的方式,不容易安静的幼儿和安静的幼儿坐在一起。而操作的时候,我并没有局限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自主选取地方进行操作。

  4、 幼儿创作过程中,我是否实施了分层指导,(各个层次一个实例)

  在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并没有完全理解“归类”。因此,在操过程中,我引导性得提问:大树怎么到马路上去了?汽车还能开吗?以此类问题来提醒幼儿,操作过程中要动小脑筋进行归类。而能力强的幼儿,我鼓励他们尽量拿起画笔,将自己和好朋友邀请到马路上来,我以榜样作用的方法告诉幼儿:瞧,某某小朋友把自己画到马路上去了!真棒!你们也来画一画吧!在听到这样的表扬之后,很多幼儿都大胆尝试,效果很好。

  5、 在幼儿的作品及行为评价时,我是否做到了多视角、多通道评价。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除了根据以往对孩子经验的判断,我还根据活动中孩子实际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有效指导,比如幼儿撕纸比较着急,我就用儿歌来提醒帮组他。同上提醒他慢一点。还有幼儿想画但不敢画,因此我选择激励的方式,西瓜还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3、小班教案《小板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锻炼、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通过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和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锻炼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把椅凳。

  2、长2米,宽1、5米的较厚体育运动软垫2个。

  3、室内较为宽阔的铺好塑料垫的场地。

  4、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幼儿右手抱椅凳听《进行曲》的音乐入室。入室后排好队坐好。

  2、组织幼儿复习童谣板凳谣。

  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着乖乖;乖乖出来踢球,上面坐着小猴;小猴出来赛跑,上面坐着熊猫;熊猫出来拔河,上面坐着白鹅;白鹅参加啦啦队,大家来开运动会。

  (可以启发幼儿边念童谣,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基本环节

  1、引导幼儿利用板凳创造性的游戏。

  小朋友们可以在板凳上做操,趴在凳子上伸开胳膊就是大老鹰了,让小凳子当他们的小舞台,绕着小凳子转圈玩,从小凳子的这边跳到那边去,手从小凳子的下边慢慢过就像火车钻山洞,把小凳子放到头上练习平衡,拉着小凳子在地上走,象开车一样……

  (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2、组织幼儿玩集体的板凳游戏。

  (1)穿过森林。幼儿排成一队,在间隔1米的树林(椅凳做树)里沿“S”形路线穿梭。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过段桥。幼儿排成一队,一个跟着一个在间隔20公分的断桥(小椅凳做桥面)上走过。

  (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大胆勇敢的品质)

  (3)乌龟爬。幼儿在连接起来的凳面上爬过。让幼儿体会怎样才能爬的又快又稳。

  (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4) 小伞兵。(幼儿练习从椅凳上跳下来)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大胆勇敢的品质)

  结束环节:

  师:今天我们玩了板凳游戏,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小板凳送回家,然后去洗手、喝水,然后休息一下。

  延伸环节:

  板凳是每一个家庭都有的,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另外,小朋友们可以开动脑筋,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

教学反思

  优点:

  1、从幼儿熟悉的童谣开始,引入活动,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很高。

  2、基本部分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和板凳一起游戏,孩子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创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3、幼儿通过创造性的游戏以及集体的板凳游戏,较好的锻炼了协调、平衡、跳跃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合作、适度等待、坚强勇敢等品质。同时,从高处往下跳游戏情境也给幼儿创造了体验“刺激”、挑战自我的好机会。

  不足:

  1、集体游戏“穿过森林”“过断桥”以及“乌龟爬”时幼儿均应分成两队或三队。原安排幼儿站一队,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孩子充分的探索和体验。

  2、教师观察、分析、特别是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加强。

  3、注意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融合性和平衡性。遇到有难度的活动时,可以引导和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是否尝试,而教师也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鼓励幼儿尝试、体验的同时还应努力尊重每一位幼儿在能力与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

4、小班教案《做蛋糕》含反思

预期目标:

  1、模拟小厨师用不同颜色的各类水果装饰蛋糕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制作蛋糕的乐趣。

环境创设:

  各类水果贴纸、泡沫蛋糕、吸管、浆糊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1、师:谁来了?

  幼:小熊来了

  师:小熊今天可高兴了,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2、(出示蛋糕)师:原来今天小熊过生日,所以这么高兴!

  师:你们喜欢这个蛋糕吗?喜欢它什么?

  小结:蛋糕上有红色的草莓,绿色的樱桃、黄色的菠萝,这么多好看又好吃的食物,小朋友喜欢吃,小动物也喜欢吃。

  3、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请幼儿先做)

  小结:做蛋糕可以用黄色的菠萝,绿色的樱桃,红色的草莓排成整齐的队伍,让蛋糕看上去更漂亮。

  二、幼儿模拟小厨师学做蛋糕

  1、师:“想请小朋友来帮小熊一起做蛋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水果。

  2、幼儿每人拿一个蛋糕,来学小厨师学做蛋糕好吗?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运用各种颜色做蛋糕 )

  三、展示交流、情感激发

  (幼儿将自己做好的蛋糕,送给小熊)

  1、师:你用哪些水果?

  2、师:你是怎么做蛋糕?(关注水果及颜色搭配)

  3、我们一起来唱生日歌。

  情感提升: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在《做蛋糕》的活动课中,我制定了活动的明确的活动目标,通过尝试用一定规律装饰蛋糕,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在活动一开始,我利用了可爱的小熊出场,并在垫子上高兴地舞蹈,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小熊围跳的礼物蛋糕.在制作过程中,我觉得老师还是说的过于多了,如在孩子们的制作过程中,不用太强调制作时需从由内而外的来做,在做蛋糕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孩子喜爱用菠萝从外向内的来排排座,这时,也应当鼓励孩子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制作.如,请他上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制作的,你为什么喜欢用菠萝,了解孩子的需要,知道到喜欢的理由,从而更好的进行指导.

  在蛋糕材料的准备上,可以选择不同的水果,如菠萝樱桃的做一种,橘子苹果的再做一种,这样在课堂的辨析与观察不同中,更容易区分易同.如菠萝的蛋糕排排坐,苹果的蛋糕围着圈坐.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丰富了许多.在看到蛋糕时,能说出许多水果名字,除了蛋糕上有的樱桃,菠萝,还能说出橘子葡萄等水果的名字,有的乐意说说吃蛋糕的场景.

  通过这次美术实践的活动,大大增加了实践锻炼的能力,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需要与在制作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等,增强了课堂实践操作能力.

5、小班教案《大蛀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2、 分辨高音和低音。

  3、 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 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 初步了解预防蛀牙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2、 分辨高低音,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画好有牙齿的卡片。

  2、 八音琴,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哈巴狗》新增互动游戏,请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坐好,中间放数根琴锤当肉骨头,放音乐听见汪汪两声就抢骨头,最后看谁抢的骨头多则谁获胜。

  2、游戏:听鼓声拍手(也可改成跺脚,点头),鼓敲得慢则拍手也慢,鼓敲得快则拍手也快,鼓敲得重则拍手也重,鼓敲得轻则拍手也轻。

  二、基本环节

  1、谈话,故事讲述:

  小朋友们爱吃糖吗?小朋友们早上起床后会刷牙吗?

  老师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可喜欢吃糖了,而且经常不刷牙。有一天他牙痛,妈妈带他去医院看病,医生 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乖乖,小虫子坏坏,把嘴巴张开,啊——”小朋友有点害怕,就把嘴巴张开一点点:“啊——”医生看不见小朋友的牙齿,于是又鼓励小朋友说:“小朋友乖乖,小虫子坏坏,把嘴巴张开,啊——”这一次小朋友有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啊——”医生发现有一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接着医生又发现了好几颗大蛀牙。

  2、小朋友,我们来数数看这位小朋友共有几颗大蛀牙?

  放音乐,幼儿听音乐, 老师拿出牙齿卡片,听到大蛀牙就画黑一颗牙齿,最后让小朋友数数又几颗大蛀牙。

  3、拿出八音琴,让小朋友听听是第一个音高还是的二个音高。

  三、结束部分

  游戏:小朋友用自己的手当牙齿,嘴巴开得小的时候就把手举到与胸一样高,嘴巴张得大时就把手举到头上去。

  小朋友站成以一排当牙齿,老师拍到哪个小朋友的头哪个小朋友就赶快蹲下。

  小朋友站成两排当上下两排牙齿,分段唱,互换当牙齿。

  四、延伸

  说说你会怎样对你的牙齿,回家也和妈妈说说。

教学反思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对单一的教学缺乏兴趣,同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因此,我采用幼儿熟悉的歌曲及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由于幼儿对音乐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我们不好向她们直接枯燥的讲述,这样他们既没有兴趣,也不会懂,也不符合大纲要求,那么,究竟如何让他们理解呢?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使幼儿在音乐中结合游戏,结合肢体语言,去感受,去表达。效果还不错。

  不过,在活动中我感觉当孩子做蛀牙游戏时,有点流于形式,过于模仿老师的动作,缺乏创造性,这方面在教学中还需注意。

6、小班教案《比大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 。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活动反思

  一、适宜性行为

  1、此次活动的选材上基本能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各个环节连贯。

  2、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二、不适宜性行为

  问题1:各个环节赶过场,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少。

  原因:怕孩子们在自由探索时,没有按要求去做,所以孩子们才自由活动一会儿,就急着把他们集中回来。活动的指导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给予一些能力较弱、不愿参加活动的孩子重点指导。还可以发挥孩子之间的互助精神,以强带弱。

  问题2:在 “找卡片”这一环节中,许多孩子找到卡片,也找到和自己卡片上物品相同的好朋友。但是两个好朋友没有坐在一起,互相讲述,互相交流得较少。

  原因:孩子们受固定位置的影响。

  对策:改变椅子的摆放。

  问题3:延伸活动“大小配对”,有的孩子将下卡片放进大箱子。

  原因:没有检查孩子的配对结果。

  对策:这个环节可以发挥能力强的孩子的作用,请他来扮演天线宝宝,检查其他幼儿活动的情况。如:对要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的孩子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小卡片。

  问题4:活动形式没有新意

  原因:活动的设计还是没有打破以往教学模式,没有创新。

  对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将观察大小不同的物品,找卡片的环节设计成游戏的形式,适合小班教学游戏化的特点。

7、小班教案《太阳公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太阳的温暖,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太阳。

  2.用圆形线和直线表现太阳及光芒并且添画蝌蚪人。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彩砂纸、油画棒。

  2.知识经验准备: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感受阳光的温暖,观察太阳。

  3.空间准备:宽广的活动室,并呈现一张《米罗可儿》光盘中太阳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

  ——今天太阳公公上班了吗?小朋友你在做什么?小朋友你们喜欢晒太阳吗?你喜欢在太阳下干什么?

  ——那月亮婆婆上班了,小朋友你又在做什么?

  ——如果有一天太阳公公不见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太阳是个大火球,发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发热,照得我们暖暖的。我们人和动物都离不开太阳。

  二、交代作画要求

  1.教师示范讲解。

  ——让我们用手里的画笔将太阳公公画下来吧。

  ——今天我们用砂纸和油画棒来画太阳,在砂纸上我们画的时候要用力哦!太阳照到我们身上暖暖的,我们用暖色来画太阳吧,你知道哪些是暖色?我请小朋友把暖色油画棒找出来。

  ——我选择一种我喜欢的暖色油画棒来画太阳,太阳公公长着圆圆的大脑袋,所以我们画一个大大的圆脑袋,慢慢地画,小门关关好。

  ——太阳公公还会发光发热,小朋友们敢不敢把太阳公公的光芒都画出来?我们要围着太阳的脸画出光芒,慢慢画,小心线宝宝不要出头哦,看谁的光芒画的最直。太阳的光芒照的我们暖暖的,我要在选择一种暖色画光芒,我们要把周围的光芒都画出来,看谁画的多,看谁画得好!

  ——我们再给太阳公公画上可爱的五官,太阳公公长着大大的眼睛,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太阳公公起得早,他怕宝宝睡懒觉,爬上窗口瞧一瞧,咦,宝宝不见了。宝宝正在院子里,一二一二做早操。小朋友把在太阳下做早操的宝宝和老师都画出来吧!小朋友还可以把纸转过来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

  在采砂纸上表现出太阳的五官和光芒。

  ——小朋友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暖色油画棒,把太阳公公大大的圆脑袋画出来,太阳公公圆圆的大脑袋把画纸都撑满了,画的时候线条要接住,小门关好。

  ——围着太阳用直直的线来画出太阳的光芒,比比看哪个小朋友敢用最多的暖色画出最多的光芒。

  ——太阳公公长着大眼睛,大鼻子和大嘴巴,它给我们带来光明,所以小朋友们要将太阳公公的五官都画出来哦!

  难点:

  添画蝌蚪人。

  ——好多小朋友和老师都在晒太阳做早操,我们也把他们请到画上来吧。

  四、欣赏和点评幼儿作品。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吧!

  ——小朋友都把太阳公公大大的脑袋画出来了,而且线条宝宝都拉好手了,鼓励一下你自己。

  ——小朋友你来看一下哪个太阳公公的光芒最多最温暖?

  ——哇,这张画的太阳公公的脸最有趣,你看他画的哪里有趣?

  ——太阳下还有做操的老师和小朋友,哪个小朋友的画里做早操的宝宝和老师最多?

  ——今天小朋友把太阳公公都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太阳公公许多许多的光芒照的我们教室更加明亮暖和了,我们一起到太阳下做运动吧!

活动反思:

  《太阳公公》这个活动从准备上课到上课之前我都觉得这个活动并不难。观看了很多老师的活动也参加了评课,我总是提醒自己别人出现问题的地方自己也要注意,可是真正进行了活动才会发现问题的所在。整个活动很多环节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对整个活动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就像校长说的课例活页的目的是什么,而我对活动的了解只是浮在表面,另一个原因是对于活动中技能的达到,我没有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考虑出发。而且最惭愧的就是校长提到的要尊重孩子作品,因为省事我直接在幼儿作品上进行修改确实是非常不应该的。

  导入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感知太阳的温暖,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太阳,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了美术教学四大价值的情感渲染。之前我们总是片面的以为情感渲染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看了夏老师的活动才感受到情感渲染不仅如此,教师自身的感染力也是尤为重要的。当然在这个环节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导入的不够深入,自身的感染力更不用说了,尤为需要转变。

8、小班教案《认识西红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

  2.观察植物生长变化。

  3.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照相机,种植地。

活动过程:

  一、观察西红柿的叶子(第一周)

  西红柿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几片叶子?请小朋友数一数。

  二、继续观察西红柿(第二周)

  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西红柿(第三周)

  你发现了什么?

  地上为什么会有裂纹?

  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给西红柿浇水,就像小朋友们口渴了要喝水一样。

  四、观察西红柿(第四周)

  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势利导地进行随机教育,是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推想强加于幼儿,使组织和安排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细心观察幼儿的好奇心及兴趣,及时给予支持、合作、引导。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实施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小班教案《小雪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图片、影象资料感受雪后美景,丰富对雪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和发展想像力与探索能力。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大胆地参与讨论,丰富相关词汇。

重点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童话,感知雪的特征,体验雪的乐趣。

  活动难点:学会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 场地布置

  2、 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 泡沫碎儿。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带领幼儿到户外看雪,观察雪的颜色,形状,感知雪的特性,并启发幼儿发现和表达雪的特性(如:雪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形状有粒状的,片状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树上是一层层的,落到脸上冰冰的,凉凉的,放在手里很快会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时会发出咯吱的声响。

  二、 新课部分

  欣赏探索:出示多媒体课件《小雪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雪花从哪里来呀?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好不好?

  1、 学习儿歌《小雪花》

  一片小雪花,两片小雪花。

  雪花你别化,跟我说说话。

  你从哪里来,哪里是你家。

  2、 再引导孩子们观看多媒体课件,说一说,雪花会飘到哪里去呢?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学生自由发言:房顶上、树上、大地上。飘到哪里哪里就会变成白色。

  3、 幼儿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并集体模仿雪花飘落的样子

  三、教师小结

  (抛出泡沫碎)看,又下雪了,让我们与雪花一起飞舞吧!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爱动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音乐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掌握知识

10、小班教案《画圆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圆形里外添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

  2、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

  3、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感知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大胆地在圆形里、外进行添画,体验创造性地绘画的乐趣。

  难点:能自主、创造性地联想和添画。

活动准备:

  经验积累:观察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丰富感知经验。

  小熊吹泡泡大图片、小熊吹泡泡作业单、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吹泡泡玩具、水彩笔、小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小熊吹泡泡卡片。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出示卡片)小熊在干什么?它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小熊是一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它会把圆形变成许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睁大眼睛看一看小熊把圆形变成了什么?

  二、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小熊变圆的魔术,说说小熊在圆形里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西瓜)圆形外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太阳)圆形里外同时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小猫)

  师:我们一起数1、2、3,再吹一口气,(教师用简笔画形式画出西瓜)提问:小熊在圆形里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西瓜)小熊还会变什么呢?第二次变:小熊在圆形外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太阳)小熊可真棒,它还会变什么呢?小熊在圆形里外同时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小猫)

  小结:小熊的本领真大,它能把圆泡泡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三、启发想象

  师:小熊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小朋友你想变圆的魔术吗?你见过哪些圆形的东西?

  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鼓励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引导幼儿把见过的圆形的东西都说出来。教师可启发幼儿说一说吃的、玩的、教室里、马路上见过的圆形的东西。

  四、创造、操作

  (1)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形象。

  师:刚才,小熊又吹了许多圆泡泡,小朋友也来做一个小魔术师,把你想变的圆圆的东西都变出来吧。

  (2)教师指导幼儿在圆形里边、外边添画。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可用范例加以启发引

  (3)对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更多的圆泡泡鼓励其创造。师:小熊又吹出了更多的泡泡,你再给它变一变吧。

  五、交流讲评

  (1)幼儿围坐在作品前,向同伴,向老师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谁变的东西和大家的不一样?

  (2)老师讲评: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圆圆的可爱的东西,小熊夸我们真能干!看,小熊奖励给我们许多吹泡泡玩具,我们一起到外面玩吹泡泡游戏吧。

  延伸活动建议:

  1、观赏活动:引导幼儿观赏生活中各种圆、方、三角形的物品,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2、活动区活动:教师将画有三角形、方形的作业纸放在美工角,让幼儿自由添画,并把作品陈列在作品角。引导幼儿互相观赏添画好的作品。

活动反思:

  优点: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我较好的把握了三个结合:

  1、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生活中随机生成出来的事物,因此我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到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开拓了新的教材教法。从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教案的设计环节,尤其是幼儿的作业单再现了教师的创新亮点。此作业单最突出的特点是美观、游戏性强、具有反复利用性。作业单是用封塑膜过塑的,画错了可以擦去重新再画,并且反正面都有数量不同的泡泡,满足不同需要的幼儿,使幼儿能更为愉悦、成功地作画。

  2、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结合相结合

  示范法的运用,使幼儿较好的掌握了在圆形里外添画的规律。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只示范了三个范例,(西瓜、太阳、小猫头)但其展现的内容却是三个类别的内容(水果类、动物类、宇宙类)。从三个范例中可以引发幼儿进行相似联想,拓展幼儿的的想象力。

  观察法是我把绘画内容变成了幼儿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让幼儿“有物可画”。因此前展性感知经验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动前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圆形的物品,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孩子们之所以能说出这么多圆形的物品是因为他们有了前期的观察经验。

  谈话法是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让幼儿把绘画构思都表达出来,提高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谈话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让幼儿“有物想画”。

  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教师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新型师生关系。如在活动中,晨晨小朋友只画了一个太阳,就不知该画什么了,于是我说了句“一粒芝麻掉下来”,幼儿思维马上被激活了,他在圆形里面点了无数个小点点,还告诉我这是芝麻饼。我想这就是因人、因情施教,它既帮助了弱者,又不限制强者,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3、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让幼儿在自我表达中展现有个性的创意.(如:我们成人看孩子的作品,线条不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添画人头时眼睛太往上);有的色彩深浅也不合实际(绿太阳)),幼儿自我创意是:这个西瓜切成了两半、绿太阳会觉得凉快……幼儿的奇思妙想让我很吃惊。因此也让我把更多赞赏和鼓励的语言“普洒”给每个孩子。我觉得每一幅画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因此,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

  不足之处:因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随时会出现教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与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需加强,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二是要对每一个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11、小班教案《蚂蚁搬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体验爬山坡、独木桥的不同感受,提高幼儿对爬行运动的兴趣。

  2、鼓励幼儿互相协作、克服困难,体验劳动的快乐。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蚂蚁胸饰、双肩背包、体积重量材料不等的“积木”作为各种家庭用品、用布袋好的棉被等、干毛巾

  2、场景布置:小山坡、小山洞、不同难度的独木桥、新家

  3、假鞭炮一串、有放鞭炮声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动作(幼儿已戴好胸饰)

  教师创设情景,幼儿以蚂蚁的形态出现。在快慢、左右、前后、转圈的爬行中锻炼身体各部分。

  二、交代任务。

  前几天,这里刮了台风,把我们地面上的食物都吹走了。昨天,妈妈呀又找到了一个好地方,那里好吃的东西可多啦。,今天我们就把家搬过去,好吗?

  三、讨论

  师:妈妈已经把要搬的东西都放在了这里,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又快又安全搬走这么多的东西?(小的东西放在双肩背包里,大的装在布袋里)

  四、交代要求

  要求幼儿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不同方式搬运家中的物品及多少,特别是打包时同伴间互相要帮助,等大家都准备好了一起出发。余下的物品等会儿回来再搬

  五、搬家

  1.集体搬家

  (1)幼儿互相帮助打包物品,等待出发

  (2)准备出发。

  师:我们的新家很远,从这里出发要爬过山坡、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跳下断崖,你们第一次走,一定要跟着妈妈走,不能独自离开队伍,不然要迷路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出发

  途中提醒幼儿互相鼓励,大胆挑战自我,闯过难关。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爬过独木桥,重点鼓励幼儿爬过用平衡台搭成的独木桥

  (4)摆放物品

  新家真漂亮,我们可别把新家弄的乱七八糟。(启发幼儿将所搬的物品放整齐)

  2.幼儿结伴再次搬运,教师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路线走

  六、庆祝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1.集体整理新房

  2.教师放“鞭炮”音乐,共同庆祝,增添喜庆气氛。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一开始就采用了情景化的方式引入,让幼儿在富有童趣的情景和语言提示中进行爬行,充分体验到了蚂蚁一家在一起玩耍的乐趣,并锻炼了身体各部分。

  2、整个活动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活动要求通过语言提示巧妙地贯穿在整个活动中。例如“新家很远,你们第一次走,一定要跟着妈妈走,不能独自离开队伍,不然要迷路的。”“新家真漂亮,我们可别把新家弄的乱七八糟”“孩子们真勇敢,这么高的山坡都不怕”等,让幼儿在无形中遵守了纪律,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激发幼儿不怕困难的勇气。

  3、材料的投放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通过设置难度不同的小桥、山坡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所要搬运的物品种类较多,能激发幼儿动脑,想出各种办法进行搬运。

  4、幼儿表现: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积极投入,情绪高涨。 能力差的孩子也不甘示弱,在同伴的鼓励下克服困难、勇敢地挑战自我,孩子们年龄虽小,但也能不时地为同伴的进步而鼓掌、喝彩。孩子们能根据搬运物品的不同种类,想出了背、拖、拉等各种办法。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充分得到了表现。

12、小班教案《做披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模拟小厨师做食品,学着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

  2、熟悉常用的颜色,尝试调换使用。

  3、在操作中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披萨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圆形白卡纸人手一张;黄色油画棒;黑色水彩笔;红色和绿色条形彩纸;液体胶;抹布。

  2、比萨饼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比萨饼。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比萨饼图片】

  2、师:对了,这个饼跟我们平时吃的饼可不一样,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比萨饼,你们看一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分别是什么颜色?【幼儿观察比萨饼图片】

  小结:一看这个饼就知道很好吃,老师馋的直流口水了!你们想不想吃?今天我们就要来当一个小厨师,自己做一个比萨饼!

  二、合作一张比萨饼。

  1、师:先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我们先要用面粉做一个圆形的饼【出示白卡纸】,然后在饼上抹上油【出示黄色蜡笔,上下左右刷几下】。

  2、师:接下来我们要把香肠和青椒放上去了,先把红色卡纸撕成小方块,然后在背面涂上胶水,同样再撕绿色卡纸。【撕碎红色卡纸和绿色卡纸,粘贴在饼上,请1-2名幼儿尝试】

  3、师:我们的饼做好了吗?还要放到烤箱里面去烤一烤。【教师示范如何烘烤】哇!我们的饼烤好了,怎么不是很香呢?【引起幼儿兴趣】原来少了点芝麻啊!

  4、师:我们撒一点芝麻在上面就很香很香的了!【教师示范用黑色水彩笔点画】

  小结:老师的饼做好了,你们闻一闻呢?香不香?

  三、大家来做比萨饼。

  教师按步骤逐步提供材料:

  黄色油画棒——抹黄油彩纸与固体胶——制作香肠和青椒放进纸盒——进烤箱黑色水彩笔——撒芝麻

  四、欣赏作品。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谁做的比萨饼最香?【教师进行作品评析】

  五、结束活动。

  总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当了一回小厨师,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个比萨饼,我们可以拿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爸爸妈妈会很开心的,老师也很开心,谢谢小朋友!

教学反思:

  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求,既要符合孩子的知识技能,又能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披萨》。原因有两个:其一,据了解披萨对多数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熟悉的食品,其二,制作披萨的过程简单易学

13、小班教案《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让他们大胆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扩充幼儿想象,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感受家的温暖,知道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他们大胆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扩充幼儿想象,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蓝天、白云、蝴蝶、小鸟 、小河 、 树林、花朵、小鱼图片

  2、废物垃圾 实物垃圾桶

活动过程

  一、师、幼讨论自己的家。

  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是从哪来的幼儿园?你的家是什么样的?在家里你都做什么呀(吃饭、睡觉、和爸爸妈妈做游戏)?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师:其实,小朋友们还有另一个家,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二、游戏“找家”

  1、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家,可是,老师这有好几位找不到家的朋友,想请聪明的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么?老师出示白云、蝴蝶、小鸟,你知道谁的家?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找家了。(让小朋友分别说出他们的家)(师随手丢几片废纸和食品袋)哎呀!这些小垃圾们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看到把班级弄得这么脏,他们难过极了,快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吧!

  2、他们的家我们知道了,下面我要请小朋友上来把他们送回家,谁愿意来?看他们得对不对,好不好?送到家后,请他告诉小朋友哪里是“它”的家。

  三、找家拓展

  师:你们想想看,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教师用图画的形式将幼儿的答案记录下来)

  那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那小花朵还是谁的家呢?幼儿园呢?

  师小结:好!小朋友们都想了很多……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很棒,现在我们的园长想回自己的家了我们用掌声欢送他们,跟他们说再见!我们小朋友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让幼儿有话可说,初步感知家,自然引入。接下来抓住幼儿喜欢帮助别人这一特点,让他们帮助小动物,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想说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课堂氛围热烈活跃;参与活动让幼儿从说到行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重点;拓展延伸训练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及想象能力。结束环节即紧扣课题又和谐自然。

14、小班教案《喝水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多喝开水的好处,养成喝水的习惯。

  3、能根据生活经验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重难点: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能根据生活经验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实物和图片各一份。

  2、水杯每人一只。

  3、仿编儿歌的图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师依次出示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引出主题

  教师提问:1)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2)有一天,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在一起说话,说什么话?

  二、欣赏儿歌《喝水歌》

  1、教师朗诵儿歌

  教师:儿歌里,杯子在说什么?奶瓶又是怎么说的?茶壶悄悄地在说什么?花盆是怎么对大家说的?

  2、教师出示图片,再次朗诵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3、幼儿看图学念儿歌。

  4、幼儿边念边表演儿歌。

  你们刚才念的儿歌真好听,我们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喝水歌)

  三、仿编儿歌

  1、讨论:除了妈妈,宝宝,爷爷,花儿、小朋友要喝水,谁也需要喝水?(请幼儿自由表述)他们为什么要喝水呢?

  2、教师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示范仿编

  提问:动物、植物、人类都需要水,我们来编一编儿歌好吗,张老师先来编一句,听一听,老师是怎么编的。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仿编儿歌。

  教师:你们平时喝水吗?你们平时什么时候喝水啊?

  总结:水太有用了,老师告诉你们,水能清除我们体内垃圾,调节人体的体温、防止皮肤的干燥。我们在平时要多喝开水,养成多喝开水的习惯,我们不仅要在幼儿园多喝水,在家里也要多喝水,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四、大家齐干杯

  教师:水太有用了,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喝一杯开水吧。

附儿歌:

  《喝水歌》

  杯子说:“装水,装水,妈妈渴了要喝水。”

  奶瓶说:“装水,装水,宝宝哭了要喝水。”

  茶壶说:“装水,装水,爷爷咳嗽要喝水。”

  花盆说:“装水,装水,花儿渴了要喝水。”

  小朋友说:“装水,装水,大家天天要喝水。”

教学反思:

  《喝水歌》是寓枯燥的说教于生动风趣又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中班幼儿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进行简单的仿编。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的幼儿,越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我采取实物、图片,图示,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儿歌,同时也能激发幼儿参与仿编儿歌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自主发展。

15、小班教案《小马过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ABA的结构,感受乐曲A、B两段鲜明的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听辨“骑马”和“扬鞭”的乐句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游戏中紧张与放松所带来的愉悦。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安静欣赏乐曲。

  (1)师:有一个小动物藏到了老师的音乐里,你们能帮老师把它找出来吗?

  (2)完整播放乐曲一遍。

  (3)师:请小朋友说说,是什么动物在老师的音乐里做游戏?

  二、 师:小马在老师的音乐里做什么游戏你们想知道吗?

  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就知道了。(教师讲述故事)

  三、完整倾听乐曲(第二遍),引导幼儿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师:这首音乐讲的也是《小马过河》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哪段音乐讲的是小朋友们骑马,哪段音乐讲的是小马在过河。(教师随A段音乐做马跑和扬鞭的动作,用伸直手臂做“桥”,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动作来表现B段音乐。)

  四、分段欣赏。

  A段音乐:师:请你听听这段音乐讲的是小马在做什么?如果你听出来了请你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重点引导幼儿随乐做“扬鞭”动作的同时发出“驾”的声音。)

  五、欣赏B 段音乐

  (1)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曲用手臂做独木桥,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动作来感受B段乐曲舒缓平稳的节奏特点。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做独木桥,并随B段音乐表现出来。

  六、请幼儿起立

  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完整的做动作,感受全曲。(原地)

  七、游戏:小马过河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小马过河的游戏吧!可是没有独木桥怎么办?看看我们身边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搭独木桥?(启发幼儿用椅子搭建独木桥)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3)组织幼儿讨论过桥的安全。

  师:独木桥很窄,小马过桥的时候要怎样做才不会掉到河里去?(小心翼翼、一个跟着一个……)

  八、小结

  附故事梗概:马棚里住着很多匹小马,有一天小马想出去找妈妈了,他们很快乐的跑啊跑!小马们跑着跑着,突然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们站在河边真着急啊,河水很深,水流很急,这么才能过河呢?忽然小马们发现河上有一座小独木桥,小马们真高兴,立刻走过去,大家小心翼翼的走过独木桥,过了独木桥以后,小马们继续飞奔,很快就到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课后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小马过河》是我模仿的一节音乐优质课。在活动前,我首先根据本班情况将整个教案修改了一下,让这个音乐活动更加适合幼儿园情况。《小马过河》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欣赏的是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教师根据这首歌曲创编了一个故事,让孩子在音乐中扮演小马,根据音乐的情境进行表演。

  整个活动进行的还是很顺利的,在活动中,我尽可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喜欢,并且愿意参加这个活动。首先,我先让孩子安静的倾听这首歌曲,之后我又再次播放音乐,并且在音乐中,我讲述整个故事,让孩子再次感受音乐。之后,我进行了分段讲解,让孩子更加透彻的理解整个歌曲。最后,我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表演小马,在活动中再次表现音乐。

  在整个活动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我应该更加放手,让孩子自己感受音乐,而且,我对整个音乐课堂的把握还有地提高。

16、小班教案《买冬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发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听说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听说习惯。

  3.尝试给自己穿戴、打扮。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创设服装店环境。

  2.爸爸说话的录音带及电话机一架。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教师以妈妈

  身份带领幼儿“开车”去买围巾、帽子、衣服。

  妈:冬天好冷呀!怎样让自己暖和一点呢?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买可以保暖的东西,好吗?

  二、购买物品,穿戴打扮。

  1. 观察并说说商店里有哪些保暖的冬装?

  2. 指导个别幼儿购买:你想要买哪件保暖衣服,就告诉店里的阿姨,阿姨就会给你,谁先去买呢?

  3. 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 幼儿各自买物品,较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妈妈鼓励个别幼儿。

  (2) 引导幼儿各自互相交流,各自穿戴打扮。

  (3) 以电话铃声召集幼儿围坐在妈妈身边。

  三、以与爸爸打电话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1. 听电话

  妈:是谁打电话来了,让妈妈来接。喂,请问你是谁?

  录音:“我是爸爸,我现在在上海,很想念你们,孩子们冷吗?”

  妈:“不冷,今天我带他们去买东西了”

  录音:“真的!让孩子们告诉我,他们买了什么?”(幼儿自由争说)

  录音:“哎呀,那么多孩子一起说话,爸爸听不清楚,怎么办?”(让幼儿思考)

  妈:那我们把讲的话录下来送给爸爸听,好吗?

  2.幼儿录音

  妈:谁来告诉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什么东西?

  先录2-3人的话,然后播放给大家听,进一步引起幼儿学说话的兴趣。

活动反思:

  新《指南》中指出:“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主要内容,在这一综合活动中,都有包含”。我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季节特征、幼儿周围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选择了这一活动内容,小班上学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愿望都比较弱。因此,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还有一定的困难。本活动通过创设幼儿“购物”机会,让幼儿自己去购物,大胆地向阿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试着装扮自己,与同伴交流,引发他们说说自己,让大家分享自己快乐的愿望。

  前面部分是孩子自由的表达,后面的“电话录音”除了是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具有进一步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功能。活动中努力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幼儿的需要,如学说一句话,把说话完整的要求都隐藏在其中,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共同生活的乐趣,师生情,同伴友爱,分享快乐、共同体验等在活动中较充分地体现。

17、小班教案《预防拐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1、引导幼儿讨论:豆豆迷路了,他怎么做的?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引导幼儿明白遇事要动脑筋。

  2、幼儿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儿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

  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该怎么办?

  (2)在城市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带你走,你该怎么办?(可以根据路标、路牌和公共汽车的站牌辨认方向和路线,还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逻民警求助。)

  (3)在农村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应当尽量向公路、村庄靠近,争取当地村民的帮助。如果是在夜间,则可以循着灯光、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马达声寻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儿园跟父母走失了,你该怎么办?

  三、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1、小朋友们平时应当注意准确地记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反思:

  活动中,教师通过情景表演、问题讨论等方法,使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在幼儿的回答与表现中发现孩子们对城市里、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样求救比较有想法,能说出许多,但对于农村里、夜间怎样想办法求救,感觉有点困难,所以在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培养,此外还发现班级幼儿中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名字、电话、住址都说不清楚,需要加强引导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18、小班教案《大公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 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 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歌曲录音。

  2.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 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 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 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 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 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 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活动反思:

  大公鸡是小班幼儿生活中常见和喜欢的动物。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洗澡需要用到的物品,换洗衣服是谁洗的,接着我出示大公鸡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让孩子们总结出它的羽毛五颜六色就像穿了一件花衣。然后请幼儿欣赏音乐,仔细听听大公鸡是用什么洗澡的。让幼儿自主倾听,原来大公鸡是用沙洗的。最后引导幼儿在歌唱、表演、做动作以及和同伴的互动中,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大公鸡的熟悉,进一步了解了大公鸡的生活习性,知道了大公鸡是怎样洗澡的,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的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有关动物、了解大自然的活动打好了基础。

19、小班教案《区分大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区分物体的大小。

  2.能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认识大小标记。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大小熊的图片各一张,大小衣服、裤子、鞋子图片各一份,大小玩具若干,筐子两个,大小标记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大小熊

  教师出示大小熊的图片

  老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可爱的熊宝宝,小朋友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好么?(熊宝宝你好!)

  二、游戏:打扮大小熊(认识大小,并初步学习同类物品中区分物体的大小)

  1.大小熊宝宝自我介绍(介绍时老师的声音有大小的变化)

  ①老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两只熊宝宝的名字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②分别出示大小熊宝宝的图片

  老师: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大,因为我的头大大的,身体也大大的。

  老师: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小,因为我的头小小的,身体也小小的。

  老师:现在小朋友认识这两只熊宝宝了么?它们叫什么?(分别出示图片,让幼儿回答它们叫什么)

  2.帮助大大小小打扮

  ①穿衣服,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老师:老师今天给大大小小准备了两件衣服,小朋友告诉老师,什么颜色的衣服大,什么颜色的衣服小?

  老师:现在我们来给熊宝宝穿上衣服,大大要穿哪个颜色的衣服?小小要穿哪个颜色的衣服?(分别将图片贴到熊宝宝的身上)

  ②穿裤子和鞋子,让幼儿感知“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

  用同样的方式让幼儿区分裤子和鞋子的大小,然后将正确的选择贴到大大小小身上。

  三、游戏:送礼物给大大小小

  1.认识大小标记

  老师:小朋友们看,大大家有一个门牌,它的身体是这样的,它的名字叫大标记(老师出示图片,并做大标记的动作给幼儿展示,让幼儿学习,加深印象)。小小家有一个门牌,它的身体是这样的,它的名字叫小标记。

  2.给幼儿随机发玩具,做游戏

  ①老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玩具要请小朋友送给大大小小,小朋友看看哪个玩具送给大大,哪个玩具送给小小(老师分别找出一个大玩具一个小玩具让幼儿选择,之后将大玩具放进贴有大标记的筐子里,小玩具放进贴有小标记的筐子里)

  ②教师示范完后,给幼儿随机发玩具,请小朋友将自己手里的玩具分别送给大大小小

  ③游戏完成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是否送正确了

  四、活动结束,进行总结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大小小,还跟大大小小做了游戏,小朋友们开心么?那我们今天就玩到这里,请小小朋友跟大大小小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此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思路清晰,衔接顺畅,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大小,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积极参与。在游戏环节中,选择的大小玩具应是相同类型的,便于让幼儿进行区分,同时在给大大小小穿衣服的环节中,应让幼儿先对衣物等进行区分,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时不一样的,再说哪个给大大哪个给小小,让幼儿的思维以渐进式的进行。

20、小班教案《做篱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交叉粘贴的方法进行编织。

  2.对编织活动产生兴趣。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篱笆的美感。

活动准备:

  已画好小花的画纸、彩色纸条(黄、绿)、胶水、小象手偶。

活动重难点:

  能用交叉粘贴的方法进行编织。

  用两种纸条上下交叉的编制方法进行编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看,这是谁?(大象家种了许多美丽的花,大象妈妈决定做一个篱笆。小象觉得自己长大了,想帮助妈妈来做这个篱笆。)

  2.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小象一起学习做篱笆吗?

  二、探索编织的方法

  1.这是一张怎么样的纸条?

  2.看看老师把他变成了什么?

  3.刚才老师是怎么把长长的纸条变成大嘴巴的啊?

  4.请个别幼儿来尝试。

  5.边念儿歌边示范:“绿纸条出来玩,粘一半,黄纸条出来玩,粘一半;黄嘴巴朝上面,绿嘴巴朝下面。

  6.再次重复前一步示范方法。

  三、幼儿操作

  1.我们都学会做篱笆的本领了吗?

  2.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交替粘贴。

  四、欣赏与评价

  大象妈妈很开心,觉得你们和小象做的篱笆一样好,都很能干。

活动反思:

  首先在出示小象纸偶的时候,幼儿一下子就被小象吸引过来了。在示范讲解时,我还用儿歌讲述,重复的儿歌讲述,幼儿基本能根据我的方法操作,但在粘贴上有所困难,需老师帮助后才能完成。最后我将作品展示出来的时候,孩子们都非常有成就感,还告诉自己的同伴:“这个是我做的,这个是我做的。”

21、小班教案《玩布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一物多玩,探索布垫的多种玩法。

  2.练习走、跑、跳等技能,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重难点:

  练习走、跑、跳等技能,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尝试一物多玩,鼓励幼儿探索布垫的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鲜艳、大小不同的布垫幼儿人手一个。

  2.《宝宝健康操》、开汽车、兔跳等音乐。

  3. 情境创设:小乌龟家、小兔家、小青蛙家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二、游戏《躲猫猫》,引入主题。

  三、鼓励幼儿探索布垫的多种玩法,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幼儿自由探索布垫的玩法,如:扔布垫、顶布垫、夹着布垫跳、背着布垫爬、变成长长的蛇、划船、排火车等。

  2.教师小结。

  四、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导语:森林里的小乌龟想邀请小朋友到它家去做客,但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老师希望小朋友能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克服困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森林之旅吧!

  1.学小兔子跳台阶——夹布垫跳,发展向上纵跳的动作技能。

  2.学小青蛙跳荷叶——引导幼儿把垫子放地上双脚并拢向前跳,发展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

  3.过独木桥——头顶布垫,发展平衡能力。

  4.爬过山坡——背着布垫学乌龟爬,发展手脚协调能力。

  5.庆祝活动:放“烟花”。

  五、放松活动。

  幼儿与同伴间进行互动,相互放松。

  六、收拾整理活动场地,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教师在选材上动了脑筋,利用布垫带孩子进行一节体育运动,布垫柔软、轻巧、安全、色彩鲜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的,比如说在车里,沙发上、床上……都会见到各式各样的软软的布垫,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喜欢抱着、靠着布垫,也喜欢躺在上面,布垫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既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深受幼儿的喜欢,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用来进行身体运动,通过尝试布垫的各种玩法,鼓励孩子一物多玩,发展孩子的基本动作,增强孩子肢体的协调性、 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但目标还是停留在玩的角度,缺乏对幼儿探究意识的培养,通过游戏引导孩子多种思维,探究对待一种事物的多种看法,做法,增添乐趣。

22、小班教案《大灰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的轻重,能用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2、知道大灰熊醒来时静止不动,初步学习控制自己。

  3、体会与老师、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山洞背景图、大灰熊头饰一个

  ◆动作建议第一句:大灰熊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第二句:小朋友轻轻的走来了。

  第三句:前半句,小朋友用手轻轻摇了L下大灰熊;后半句,大灰熊站起来发怒了。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大灰熊发怒时(低八度音乐响起):幼儿扮演木头人,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灰熊"在其中来回走动,发现是一群木头人又回去睡觉了。

  3、大灰熊睡着了,幼儿悄悄的跑回家,游戏重新开始。

  4、游戏几次后,大灰熊苏醒了,和幼儿一起跳舞、游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理解歌曲

  l、教师边操作幻灯片边讲述故事。

  2、熟悉歌词内容,边操作幻灯片边有节律念歌词。

  3、学学图片中大灰熊发怒的样子,教师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不同的发怒造型。

  4、教师念儿歌扮演小朋友,幼儿扮演大灰熊,表演大灰熊发怒的样子。

  (三)动作学习

  1、感知歌曲

  (1)初步感知游戏,掌握小朋友走路轻轻的动作。

  (2)掌握摇的动作,知道唱到"如果你去摇醒它呀"才能去摇大灰熊。

  (3)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练习。最后提醒幼儿大灰熊醒来发怒时要变成木头人,创编各种"木头人'造型并静止不动。

  2、分角色,动作表现

  (1)请一半幼儿来表演大灰熊,一半幼儿表演小朋友。

  (2)交换角色进行表演,强调大灰熊醒来发怒时要变成木头人。

  (四)情境游戏

  1、游戏第一次山那边真的有一只大灰熊(配班教师扮演),我们去摇醒它和我们一起游戏,好吗?

  2、游戏第二次大灰熊又睡着了,我们再去试一次,请它和我们一起游戏。

  3、大灰熊苏醒了,和小朋友开心的跳舞。

教学反思: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幼儿从动作表演中逐步引导到歌曲演唱中,动作也要逐步变小。4、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如当幼儿还沉浸在游戏表演而没有按照歌词动作时,教师要及时纠正。最后熊发怒的动作可在念歌词最后一个字“(生)气”时用一个造型定点。还要关注到幼儿动作是否合拍,这点很重要。

  交流后,我们于本周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主要流程与第一课时类似:谱图引题--师幼有节奏地念歌词,并表演故事--学习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强与弱。从整个活动效果来看,进步很明显。首先教师准备充分,不但能熟练地演唱,还用钢琴录了伴奏音乐。环节的递进性明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紧紧跟着教师的步伐逐步从动作还原到歌曲演唱,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当然,也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儿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图谱的摆放可以按照乐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学习中,动作的表演成分减少得还可以彻底些;教师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灵气;另外,要加强幼儿对动作节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势的要求

23、小班教案《找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的:

  训练幼儿观察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刚才老师和大家学了一首尾巴的儿歌,现在老师手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没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来帮他们找一找。

  2、 展开活动

  1)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蝌蚪)对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老师来帮她找找,是这条吗?(不对)再试试,这条对了。

  2) 小朋友你们想试试吗,请每个小朋友到老师这里须操作材料,你们和妈妈一起来找一找,请妈妈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孩子做。

  1、 结束活动:小朋友都不错,妈妈都奖励自己宝宝一个,呱呱。

活动延伸:

  妈妈在家里要多引导宝宝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活动反思: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睛,通过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24、小班教案《公园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能正确区分上下。

  2. 在操作中尝试使用方位词表达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使用方位词表达。

  活动难点:感知物体间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公园里》

  2.学具:操作材料,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景导入。

  1. 玩玩“上面与下面”游戏,咕噜咕噜上(双手上举),咕噜咕噜下(双手下放)

  2.师:“我知道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去公园里玩,今天高老师也带你们去公园看一看好不好?”

  出示教具:哇,春天的公园里好热闹呀!看一看、说一说都有些什么?

  3.师:“哇,你们真厉害,都说出来了,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我说一样东西,你们告诉我它在哪里好不好?”

  在幼儿能说出位置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表达完整,如 XX在XX的上面(下面)

  4.介绍句式:小猫在哪里?小猫在凳子的上面。

  二、使用幼儿操作材料。

  1. 师:“刚才高老师带你们逛了一圈公园,现在要请你们自己去公园里玩逛一圈。”

  观察操作纸,教师逐个引导幼儿观察公园里的场景,把在上面的圈出来。

  2. 教师巡视各组幼儿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理清活动的操作规则,观察幼儿的操作水平,因人而异适时提供指导。

  引导幼儿先用嘴巴说,再动手操作。

  三、交流评价。

  1. 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再看一看,说一说,加深印象。

  四、延伸活动:小小理货员

  1. 出示货架。

  师:小超市明天就要开张了,可是货物架上的货物还没有整理好,你们想来做理货员吗?”

  介绍游戏:请你帮我拿一下XX上面(下面)的东西,请你帮我把这个东西放在XX的上面(下面)。

  2. 活动结束后,将货架放在区域中,幼儿区域活动时可继续探索。

  通过游戏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游戏重复多次,帮助幼儿理解上下关系。

  请幼儿观察公园里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幼儿独立操作,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个别指导。

  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观察该幼儿操作的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话改正,正确的话引导幼儿用句式来表达“XX在XX的上面,XX在XX的下面”,鼓励幼儿敢于用语言表达。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我通过自己反思和指导老师给我的意见,我总结了几点不足的地方:1.第一环节在梳理知识点的时候,讲的实在太多,因为第一遍讲下来的时候,绝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比较顺利地说出句式:小猫在哪里?小猫在凳子的上面。然后第二遍请个别不积极、反应比较慢的幼儿再来强调一下其实就可以了,说的太多反倒把幼儿搞混了,也使很多幼儿失去了原有的兴趣;2.老师没有示范操作,导致幼儿操作的时候不知道到底要做些什么,表现得非常茫然;3.在幼儿激动的时候,我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使他们安静下来,我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了音量,可能导致幼儿更加激动,这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体会、反思,我觉得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会反思,只有学会了反思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不足中有所进步。

25、小班教案《比尾巴》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部分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妙用。

  2.学习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并尝试创编。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尾巴图片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好看。(孔雀)展示图片,并提示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并让幼儿表演一下孔雀开屏。

  2.图片展示,对比、表演。

  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别的小动物的尾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看:

  课件:小猴的尾巴:长,能倒挂在树枝上 小兔的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 松鼠的尾巴: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麽走路。

  3.教师说儿歌,幼儿学儿歌师:这可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展示课件并使用快板示范朗诵儿歌:

  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扇?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并要求一老师配合一起以“问-答”形式朗诵儿歌。

  4.送尾巴游戏教师请幼儿将自己座椅后面的尾巴贴到相应的动物那。

  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儿歌,并展示课件画面。

  谁的尾巴扁?鸭子的尾巴扁,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谁的尾巴象把伞?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

26、小班教案《大红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通过视觉、触觉、味觉来认识枣。

  2、让小朋友知道枣是新郑的特产,枣对身体的好处,懂得爱护大自然你,热爱自己的家乡。

  3、可以用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手画枣。

  难点:用手画枣。

活动准备

  有一棵枣树的图片、盛有红色染料的小盘,双面胶、数量达到每人两三颗的大红枣

活动过程

  1、小朋友都吃过什么水果?吃过枣了吗?现在想不想吃?(把枣发给大家,让他们观察它的形状、大小、颜色,再用手摸一摸,然后再吃)

  2、我们要想吃到更多的大红枣,就要有枣树,今天我先发给大家每人一颗枣树,看谁的枣树结的枣多?

  4、下面小朋友们先看老师的枣树是怎样结满大红枣的?(老师演示)

  5、 把准备好的图片和染料发给学生,在老师的演示下画枣。(用食指蘸着染料在枣树上按一下,一颗红枣就结出来啦。)

  6、 把画的好的用双面胶贴在教室,最后把小朋友作品都展示出来。

  7、 最后告诉小朋友要想多吃枣,就要爱护我们的枣树,爱护大自然。枣是我们新郑的特产,在全国都很有名,我们生活在新郑感到很高兴,很自豪。

教学反思

  对于活动设计小朋友能做的比较好,特别是学 习目标中的第一和 第三,都达到啦,虽然有些小朋友画的不太好,但都完成了。就是第二个学习目标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不会达到很理想的效果。由于这比较接近我们的生活,孩子们情绪分外高涨,积极性更不用说,既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道德情操。

27、小班教案《大苹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蜡笔的正确握法。

  2.尝试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对苹果上色。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若干,自备一段轻快的音乐。

  2.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六页《大苹果》,蜡笔。

活动过程:

  一、圆圆的苹果

  1.出示实物:苹果,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2.根据苹果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苹果圆圆的,有的红,有的绿,有的黄。

  二、我会画苹果

  1.示范蜡笔正确握法。

  2.教师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示范画圆:圆圆一个球。

  3.提问:这个球是怎么出来的?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一圈一圈绕出来的)

  4.示范画上果柄:头上扎小辫,变成一个红苹果。教师:“除了红苹果你还吃到过什么颜色的苹果?”(绿色)

  5.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空手练习画绿苹果,引导幼儿要一圈一圈从中间往外画圆:圆圆一个球,头上扎小辫,变成一个绿苹果。

  6.请个别能干的幼儿上前尝试画一个黄苹果,鼓励幼儿尽量画得大一些,饱满一些。

  三、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适时指导并纠正幼儿握蜡笔的姿势。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作品欣赏。

  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最喜欢谁的作品。

案例反思:

  本次活动在环节设计上,我先让孩子们认识了苹果,知道苹果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颜色,有不同大小等等,使孩子们有了认识苹果的经验,孩子们对于绘画《大苹果》这个活动就更加感兴趣了。在后面的示范环节我也采用了教师范画、幼儿集体书空练习与个别练习三部曲的形式帮助幼儿逐步掌握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但在教师范画苹果这一步,我在示范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时似乎有点心急了,动作太快,幼儿没有看清楚,我也没有强调一圈一圈绕着画出圆圆的苹果,在幼儿自由创作时有的孩子就不会画,只是简单的画了一个封闭的圆,再在里面涂上了颜色,没有掌握绕圈圈画圆的要领。从中我也认识到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抓好活动的重点慢慢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在幼儿创作环节中我也发现了我班孩子的绘画常规有待培养,有的孩子连蜡笔的摆放都还不清楚,个别孩子的蜡笔握法也需要纠正,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还需要时时强调常规的培养。

28、小班教案《起床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图片,感知5的数量,正确讲述象声词。

  2、理解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乐意表达自己喜欢的情节和画面。

  3、体验小动物间美好和谐的情感。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大树背景、操作图片(5个鸟窝、5只乌鸦、5只小猪)。

  2、体操圈5个、5张小椅子。

  3、轻音乐:雨的印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宝宝们每天早上是谁喊你起床的?对你说了些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起床啦》。

  二、观看演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阅读画面内容。

  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谁?(小猪)有几只小猪?(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

  师:你还看见谁了?(乌鸦)有几只乌鸦?(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乌鸦住在哪里?(鸟窝里)树梢上有几只鸟窝?(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

  师:老师把小朋友看见的图片连成了一段好听的话。教师讲述故事的前两节。

  师:5只小猪还在睡觉,我们请乌鸦把它叫醒吧。(操作图片:乌鸦从树上飞下来落在小猪的屁股上,笃笃笃)

  师:乌鸦是怎么叫小猪起床的?乌鸦用嘴啄小猪的屁股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出象声词“笃”)

  师:我们一起来学乌鸦啄小猪的屁股吧。小猪有没有被乌鸦叫醒

  师:小猪还没有醒过来,乌鸦会对着它的大耳朵说一句什么好听的话?(幼儿想象后回答)

  师:我们一起和乌鸦把小猪叫醒吧。(引导幼儿学说:起床啦,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

  师:骨碌、骨碌、骨碌、骨碌、骨碌,5只小猪翻个身,醒来了。(操作图片)

  师:小猪翻身起床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骨碌”,并与小猪的个数相匹配)

  师:小猪醒过来了,会对乌鸦说什么?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感知有趣的故事情节。

  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看着图片再来听一遍吧。

  四、故事表演《起床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故事里5只有趣的乌鸦和小猪呢?

  1、个别表演。

  教师出示5个体操圈当鸟窝,请5名幼儿扮演乌鸦、5名幼儿扮演小猪,教师和其余的幼儿讲述故事。

  2、集体表演。

  教师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再次表演故事,并鼓励乌鸦和小猪大声地讲述故事中的语言。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也比较符合我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好多孩子都懒床,早上爬不起,被爸爸妈妈叫醒了还要和大人闹脾气,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像小猪一样,愉快的接受别人早上来叫醒你。

  活动的第一环节: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提问引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激情。第二环节,充分挖掘教具的可操作性,通过清晰形象地演示教具,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的数量。讲述相关的象声词,双面小猪的设计,很形象生动的理解和学习“骨碌”,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情节,解决了活动的重点。第三环节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全部情节,为下一环节的故事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根据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采用分组扮演角色的方法,将幼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幼儿通过边讲述边表演,既提高了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充分满足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使活动静中有动,使幼儿在动中有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育理念。

  但是,整个活动下来发现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目标的制定上光学习象声词,语言方面的要求太低了些,把学习对话也作为一个要求放入目标,会显得很合理丰富。在象声词的练习方面还不够,应让孩子多练一练,动一动,学一学,为有趣的表演做准备。

29、小班教案《布袋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协调性,提高幼儿的下肢力量及有氧耐力。

  2、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小布袋人手一个、椅子若干、塑料圈若干、树林图片若干、一条小溪、“小桥”一座。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来过这里吗?喜欢这里吗?今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教师里,跟老师一起玩,你愿意吗?

  (二)玩小布袋

  1、师:请你向后转,看到了什么啊?想要跟它玩吗?那就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布袋吧。

  2、师:先把小布袋打开,变成一张小床,我们躺在上面睡觉,肚子朝天。

  师:躺好了我们要开始睡觉了,闭住眼睛。你睡着了吗?我们一起做个梦吧。

  在梦里,把两只手举起来, 在梦里, 把两只脚举起来, 我们翻身,趴着睡觉

  一只手抓另一只脚

  用两只手同时抓两只脚

  用一只手摸鼻子,一只脚摸鼻子, 再来一次

  用一只手摸耳朵,一只脚摸耳朵;

  (三)小袋鼠跳跳跳

  1、师:现在我们梦醒了。从小船上站起来,绕着小船走一走,倒着走一走。

  2、师:现在请你跳到小船上面,再跳下来;

  找一张别人的小船跳上去;

  小兔子找一张别人的小船跳上去;

  小乌龟找一张别人的小船跳上去;

  两个人找一张小船跳上去:

  两个小朋友面对面,

  肚子贴肚子,

  背靠背,

  屁股贴屁股,

  两个鼻子碰在一起,

  两个耳朵挨在一起。

  3、进入主题“跳”

  师:现在,请大家自己找一个小布袋,把它拿起来,变成裤子穿起来。(穿裤子的诀窍是:一定要把裤子往上拉,裤子掉下去就摔倒了,使劲往上拉)。

  小袋鼠们往这边跳,(要安全的,不要摔倒,不要笑,用鼻子吸气,嘴巴吐气,用呼吸来帮助你)。

  再往这边跳;

  试着横着跳;

  找一只你喜欢喜欢的袋鼠碰一碰。

  4、一起探险去!

  师:小朋友这么勇敢,愿意跟老师一起去“探险”吗?

  @1、现在请你排成一列,一个一个出发,我们探险去。(跳到椅子这,绕过椅子,再跳到队伍的后面)。

  @2、在刚才探险的路上很幸运,你看远方,又遇到什么什么困难了?(我们需要跳过小河,绕过树林,跨越树桩)

  @3、你们真厉害。但是刚刚没有遇到鳄鱼,那你先找找。上面有没有?下面呢?那边呢?那现在呢?(是老师啊)。

  师:这条鳄鱼三天没有吃饭了,肚子很饿,你们要从鳄鱼的身上跳过去,不能踩到鳄鱼,要不它就把你吃了。

  (四)小布袋变魔术

  最后,把你的布袋放到地上,让你们变个魔术。(变魔术有动作,绕着它走一走,一边走一边念咒语:变变变!)

  停!吸气,对着小布袋吹一口气。重复几次,变啦, 由高个子变成矮个子。

  重复以上动作,把整理好的小布袋放到前面摆好。

  (五)结束语

  今天,我们玩的这个叫小布袋。用布做的袋子,好玩吗?我们可以用它玩更多的其它的好玩的。今天开心吗?我们先休息一会,再来接着玩。

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改变以往只强调灌输知识的方法,而是一次又一地启发、引导,并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创设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理解和熟悉“蚕的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外交部设活跃和谐的氛围,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在活动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力求“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和“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在本次游戏活动中,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他们不敢尝试,怕摔倒,没有积极的参与活动,相对大部分幼儿来说,还是表现的不错的,积极的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活得喜悦,很是兴奋!

30、小班教案《喊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知道用“喊叫”(如喊叫亲人、其他成年人、同伴等)的方式来求助。

  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懂得勇敢地大声呼救。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每人一只,兔妈妈、大灰狼头饰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游戏:

  主班教师扮兔妈妈,配班教师扮大灰狼,小朋友扮小白兔,分别戴上头饰。教师边讲解边教会幼儿按以下情节开展游戏。

  兔妈妈带领小兔在草地上采蘑菇,采了满满一大筐。小兔们渴了,兔妈妈让小兔休息一会儿,自己去找水。大灰狼出现了,小兔“惊慌”万分,有的哭,有的躲……这时一只小兔(开始由老师替代)大声喊:“妈妈 快来!来人哪!救命呀!”妈妈及时赶到,赶走了大灰狼。

  二、提问:

  “小朋友,你们遇到有危险的事会喊叫吗?你是怎么喊叫的?”

  (此游戏可重复玩,让幼儿练习呼喊的内容。)

  三、总结:

  “妈妈”表扬在紧急情况下会喊叫妈妈的小兔。教育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或危险时要喊叫“来人哪”、“救命”、“妈妈快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情境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境游戏对于幼儿来讲是一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非常的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在大灰狼的出现下会勇敢地喊叫妈妈。教育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或危险时要喊叫“来人哪”、“救命”、“妈妈快来”,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1、小班主题教案《尾巴用处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2、会比较长短。

  3、对探究动物感兴趣。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缺尾巴的动物图片及配对的动物尾巴若干。

  2、教育挂图《奇妙的尾巴》,幼儿活动材料《长和短》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1、讲述《小蝴蝶借尾巴》的故事,引导幼儿认真欣赏。

  2、根据故事内容设置问题,鼓励幼儿自由讨论并大胆发言。

  二、尾巴用处大

  1、出示教育挂图《奇妙的尾巴》,<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看一看动物的尾巴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组织幼儿讨论:动物的尾巴有哪些用途呢?

  小结:动物的尾巴作用可大了,牛的尾巴能赶走苍蝇,松鼠的尾巴能当被子,鱼的尾巴用来游泳…...

  三、找找小尾巴

  1、每组提供金鱼、牛、燕子、松鼠、小兔等缺了尾巴的动物图片和与其配对的尾巴,引导幼儿用粘贴或添画的方式帮助动物找回尾巴。

  2、出示操作材料《长和短》,引导幼儿观察谁的尾巴最长、谁的尾巴最短,并把最短的圈出来。

  3、分享交流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32、小班教案《尾巴》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各种动物尾巴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连贯、流畅的语言描述。

  2、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故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图一张,录音磁带一盒,动物的贴绒教具若干,动物头饰若干。

  2、事先丰富有关动物的知识。

【活动过程】

  活动一: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大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图上有谁(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它们看见了小鱼,小鱼是怎样在水里游来游云呢?(引出故事题目)。

  3、借助贴绒教具,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动物?

  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

  蜜蜂的尾巴为什么像把尖刀?

  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

  4、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配乐故事。提问:你觉得小鱼、大马、蜜蜂、猴歌、松鼠的尾巴都有什么用途呢?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二:表演故事

  1、两位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注意表现角色的动作及神态。

  活动三: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呢?它们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开,可吸引异性等。)

  2、请幼儿把自己想象、创编的情节续编到故事中去。

  3、请幼儿自由组合,把续编的故事随着音乐讲给大家听。

  各领域的渗透:

  1、科学领域:动物尾巴的功能。

  2、健康领域:教育幼儿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3、生活中的渗透:抓住良好的契机,向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4、家庭教育:请家长在家中进行动物尾巴的教育。

33、小班教案《蝴蝶舞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探索分类。

  2. 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分类标准。

  3. 能够积极探索,体验活动的乐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能正确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探索分类。

  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分类标准。

【活动准备】

  1.大小、颜色、斑纹不同的蝴蝶卡片, 人手一份。

  2.轻音乐《梁祝》 。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扮演蝴蝶进入教室,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佩带蝴蝶卡片结伴跳舞。

  (二)投放材料,幼儿探索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蝴蝶的不同特征。

  2.幼儿自主操作、分类。

  3.教师观察指导。

  (三)表述分类标准,相互交流经验。

  1.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标准。

  2.同伴交流、学习。

  3.师幼小结:大小 颜色 斑纹。

  (四)迁移经验,启发幼儿根据特征结伴。

  三、结束部分:

  师幼随音乐参加舞会,自由起舞。

活动反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蝴蝶舞会》,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时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再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操作法属于学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材料充分表现出来,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四)观察法――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与材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五)还有一个学法是语言表达法。语言表达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语言表达是幼儿进行活动最乐于接受的,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方法的部分、同伴交流的部分,都属于语言表达法。我想他们也会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能偶尔还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部分,希望各位老师能解答我的疑惑,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积极改正不足,谢谢各位老师!

34、小班教案《蔬菜印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尝试用胡萝卜、藕、甜椒、黄瓜、土豆等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初步感知印画的方法。

  2、通过蔬菜印画,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3、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藕、萝卜、胡萝卜、花菜、葱头、辣椒等蔬菜,红黄蓝绿颜料和浆糊,做成基本颜色色糊,调色盘5个,湿手帕5块,长方形圆形的纸若干。

  2、教师用蔬菜横切面印好的"漂亮桌布"。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今天有很多蔬菜宝宝来到了我们小班活动室里,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幼儿:想)那现在老师就把它们请出来吧!(教师:逐一出示蔬菜,幼儿回答。)

  2、蔬菜宝宝们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魔术,它制作出了一块漂亮的桌布,你们想看吗?(出示范画)你们能猜出都是哪些蔬菜宝宝变的吗?

  3、教师示范讲解用蔬菜印章制作漂亮的桌布。

  蔬菜宝宝变的的魔术真好玩,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变的吗?

  4、出示印画材料让幼儿认识。

  5、幼儿探索蔬菜印画的方法。

  选一个蔬菜宝宝,蘸上色糊,然后盖在纸上,用手用力按压,蔬菜宝宝的魔术就变出来了。想换一种蔬菜怎么办?(引导幼儿要把蔬菜印章物归原处。)老师小结:印的时间要留长一些,并且要用力压,不能将颜色重叠印,印完一个要等它晾一会儿,不碰到它。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蔬菜盖大印--制作漂亮的桌布。

  孩子们,你们想帮蔬菜宝宝变魔术吗?那我们也轻轻回到位置上帮蔬菜宝宝去变一下吧!

  幼儿自选方形或圆形的纸张当桌布。鼓励幼儿选择两种以上的蔬菜印章和颜料印画,提醒幼儿画完后把蔬菜印章放回原处。

  幼儿再次尝试,学习印画方法

  7、展示作品,欣赏漂亮的桌布。

  将幼儿印盖的"漂亮的桌布"进行展示,供幼儿欣赏。

  你喜欢哪一块桌布?为什么?猜一猜都是用什么蔬菜印的?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注重的是孩子对用蔬菜印画的奇特感受,注重的是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当然,类似的活动也应注意对孩子技能的培养、操作习惯的培养等,这些也可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如区域游戏等,小组指导要比集体指导更为有效。技能水平提高了,在开展类似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充分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各种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