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孔雀舞》

大班教案《孔雀舞》

大班教案《孔雀舞》

1、大班教案《孔雀舞》

活动目标

  1、能专心欣赏舞蹈,感受孔雀舞的音乐美与姿态美,初步理解舞蹈所表现的内容与情节。

  2、初步学习随乐表现小孔雀参加选美、奋力扑火等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对傣族舞蹈的兴趣。

  3、尝试创编救助小孔雀的舞蹈动作,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参观“孔雀园”幼儿已初步了解孑L雀的习性和动作特点;通过欣赏傣族舞蹈,幼儿已简单了解傣族舞的动作特点。

  2、材料准备:《美丽的小孔雀》的乐曲CD、小孔雀的头饰服装、火焰道具、PPT图片等。

  3、环境创设:创设舞蹈情境小兔的家、小池边等场景。

活动过程

  1、以“参加森林选美大赛”导入活动,师幼跟随音乐即兴表演舞蹈。

  2、欣赏孔雀舞,借助多媒体的动作造型,引导幼儿感受傣族音乐的美和孔雀舞的基本特点。

  (1)欣赏孔雀舞。

  教师随乐示范几个孔雀舞的简单动作,引导幼儿欣赏并思考:孔雀舞美吗?孔雀舞的动作与平常的舞蹈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小孑L雀在干什么?

  (2)造型对照与模仿:

  通过多媒体的孔雀造型与教师的舞蹈造型,引导幼儿感受动物的动作与舞蹈艺术造型之间的联系,并选择一两个喜欢的动作造型进行模仿。

  ①欣赏第一段舞蹈,感受小孔雀参加选美前的美丽。

  3、欣赏舞蹈《美丽的小孔雀》,引导幼儿理解并尝试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舞蹈情节。

  ②欣赏第二段舞蹈,感受舞蹈所表现的小孔雀在选美路上的故事情节。

  ③欣赏第三段舞蹈,感受小孔雀的勇敢和美丽。

  (梦欣赏第四段舞蹈,尝试创编救助小孔雀的舞蹈动作,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④师幼共同表演欢庆舞。

2、大班教案《竹竿舞》

  【教学目标】

  1、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掌握敲竹竿的节奏。

  2、初步了解跳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体育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4、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用具】

  竹竿(细竹8根、粗竹2根、各长4米)

  【教学重难点】有节奏的跳。恰当的跳进跳出时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跳起来》

  师:刚才小朋友听到的歌曲名叫《跳起来》,是生活在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傣族的一首民歌。 “山欢水笑真热闹,男女老少喜洋洋”,知道为什么这么热闹吗?——原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喜洋洋地跳竹竿舞。

  师:现在“竹竿舞”跳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游客的兴趣,他们盛赞竹竿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小朋友们想看看竹竿舞是什么样的舞蹈吗?

  [媒体播放视频:竹竿舞]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跳“竹竿舞”,好不好?

  二、竹竿舞教学

  1、熟悉音乐节奏,掌握进出时机

  师:傣族人民根据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在竹竿开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出跳 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接下来,我来播放一段节奏音乐,看看小朋友能用各种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节奏吗?

  [音乐播放]

  (小朋友用手或脚的各种活动表现音乐的节奏)

  师:首先谁告诉我这是几拍子的节奏?(4拍)

  师:如果这两个手指代表两根竹竿,大家能跟着节奏用手指来模拟一下竹竿的开合吗?

  师:那你们能用双脚的开合来模拟一下竹竿的开合吗?

  师:小朋友想一下,当你准备在开—合—开开—合的竹竿间跳进跳出的时候,你们怎么做呢?

  (幼儿两人一组,一个用手指模拟竹竿的开合,一个用双脚开合跳的方式进行跳进跳出)

  (为便于幼儿学习提高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可让幼儿便练习边喊节奏,如:跳的幼儿喊进—出—进进—出,打杆的幼儿喊开—合—开开—合)(轮换练习)

  (教师观察及时进行指导)

  2、练习打竹竿方法,结合竹竿进行跳进跳出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可以上竹竿进行练习了。

  谁愿意来跟我配合来打竹竿?

  (请一名幼儿配合演示打竹竿)(引导幼儿用竹竿打出有节奏的声音来)(强调打竹竿时两人的动作一致)(强调两根竹竿要有明显的开合)(强调打竹竿时不宜把竹竿抬得过高)

  师:小朋友们都来试试!

  (分组:4人一组)(2人先打,2人用手指的开合模拟竹竿的开合)(轮换)(对幼儿打竹竿的方法做出讲评)[音乐]

  师: 竹竿大家都会打了,那能不能在开合的竹竿间进行跳进跳出呢?

  (幼儿两人4组,2个打竹竿,一个或两个同时用双脚开合跳的方式进行跳进跳出)(轮换练习)

  (跳的同学喊进—出—进进—出,打杆的同学喊开—合—开开—合)

  (比一比,哪组小朋友喊的口令高、齐)

  3、学习基本动作

  师:刚才我们掌握了打竹竿的方法以及进出竹竿的时机。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大家家过来看视频。他们是怎么跳的?

  [视频播放:竹竿舞]

  (教师讲解步伐的方法和要领,强调口令跟动作的配合)

  师:小朋友们回去结合不动的竹竿进行练习过竿的方法。

  (幼儿全体练习)(在不动竿上练习)(熟练掌握)(教师及时指导)

  师:现在大家能在打动的竹竿中练习了吗?

  (小组尝试)(重点提示幼儿跳进果断,时机恰当)

  (幼儿配合,四人一组,两个打竹竿,两个依次或一起条过两跟竹竿)

  (轮换)

  (整个跳的过程中循环播放音乐节奏)(教师及时指导)

  (分小组展示练习成果)

  4、提高难度,创编动作

  师:既然我们现在能跳过两根竹竿了,那能不能2个小组靠在一起打竹竿,连续跳过四跟竹竿,大家有信心吗?

  最好能加上一些上肢和身体的动作,这样看上去更优美了。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纵情的歌舞吧!

  (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联系连续竹竿舞)(教师参与)

  5、展示学习成果

  (音乐停)师:真想马上带大家去云南,去跟傣族人比一比,到底是哪个能歌善舞?

  以小组为单位,一组上来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拍手打节拍。

  (小组轮流协作表演)

  师:说说你觉得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为什么?

  (小组互相评价)

  三、放松整理

  师:好了,小朋友们跳了这么长时间的竹竿舞,是不是很开心啊?接下来,让我们来做放松活动。

  跟音乐做身体的拉伸及放松

  【活动延伸】

  在户外继续进行竹竿舞的练习和动作的创编。

3、大班教案《交通工具》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并简单了解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的名称及特点。

  2.幼儿能根据声音的不同说出相应的交通工具,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3.复习词语“马车”“汽车”“火车”“飞机”。

  4.探索、发现生活中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5.让幼儿懂得遵守生活中的交通规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并遵守生活中的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的词语卡片。

  2.玩具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播放教学光盘,请幼儿听声音,猜猜是什么,并尝试模仿这些交通工具的声音。

  (二)展开部分。

  1.出示马车的词语卡片。引导幼儿描述马车的特点。

  2.播放汽车的开动时的录音,并出示汽车的词语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特点。

  3. 播放火车的开动时的录音,并出示火车的词语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火车的特点。

  4.播放飞机的起飞时的录音,并出示飞机的词语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飞机的特点。

  5.教师通过“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巩固幼儿对四种交通工具的掌握。

  游戏玩法:教师模仿交通工具的动作,声音,让幼儿说出这类交通工具的名称。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请一名幼儿上前模仿,其他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小结今天的活动内容,说说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4、大班教案《美丽的孔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能随音乐轻柔、优美的进行表演。

  2、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产生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4、大胆说出自己对孔雀的理解。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看出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是: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及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熟悉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旋律和歌词。

  2、《孔雀》课件。

  3、《孔雀开屏》的录像、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VCD一张。

  4、教师的孔雀服一件。

  5、蜡光纸、即时贴、胶棒、乳胶。

活动过程

  1、师幼问好!以猜谜的形式展开活动: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幼:想)这位小客人说了要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他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听好: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这位小客人是谁?(孔雀)噢!大家猜对了,是只漂亮的孔雀。

  2、出示课件《孔雀》,让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以及孔雀的种类。

  提问:(1)你在哪见过孔雀?它长得什么样子?

  (2)你知道孔雀吃什么吗?(玉米、小麦、高梁、大豆及青草为主,再加上鱼粉、骨粉、食盐、小昆虫等。)

  (3)你见过绿孔雀,那还知道有什么孔雀?讲解孔雀的种类。(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两种。)绿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由于野生种群的极度有限,使孔雀出现了白化变种,称为白孔雀。孔雀喜欢成群的生活在一起,喜欢阴凉天气)。

  3、播放录像播放录像《孔雀开屏》,让幼儿了解孔雀开屏的原因。雄孔雀开屏,雌孔雀不开屏。

  (1)一种是孔雀繁殖的季节开屏,雄孔雀开屏是吸引雌孔雀,并不是比美

  (2)孔雀在人多的时候开屏是自我保护、防御敌害的本能。孔雀被傣族人称为“吉祥鸟”,是我国珍贵的观赏鸟类一,要保护好。

  4、让幼儿倾听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引导幼儿感受傣族音乐的轻柔优美。

  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到了谁?听到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5、教师示范舞蹈,请幼儿欣赏、感受傣族舞蹈的优美。让幼儿说一说喜欢舞蹈中那个动作?鼓励幼儿大胆模仿。

  6、教师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动作。做冠形动作时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要尽量伸直。掌形动作时手指与手掌用力伸直,使手指向上翘。练习屈膝时一拍一下。

  7、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完整表演,要求幼儿动作、表情优美。

活动延伸:

  孔雀没有尾巴会怎么样?(会很难看)今天请小朋友们帮忙帮孔雀设计漂亮的尾巴。(用各种材料为孔雀装饰尾巴)。

教学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孔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并学习了各种动作来表现孔雀,体验到傣族音乐的特点。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不太积极,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要再深入一些 ,让幼儿大胆创编动作。本节活动基本完成活动目标,幼儿表现积极,能够大胆地随音乐轻柔、优美的进行表演。

  艺术欣赏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而选择欣赏内容也尤为重要,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一直是在艺术欣赏的氛围中感受着艺术带来的快乐和美的熏陶。那么歌曲欣赏,名曲欣赏,名画欣赏已经都尝试过了,惟独舞蹈欣赏没有尝试。

  因此我选择了这节活动和孩子一起来感受这种经典作品的音乐美,动作美,服装美。我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把了解名族舞蹈的特点,优美的造型动作作为重点来欣赏。特别是在分段欣赏的时候,通过欣赏然后请孩子进行猜测这是孔雀在干什么?来更深一层的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当然在猜测之前我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的。请孩子预先搜集一些有关孔雀的资料,了解孔雀的身体特征和一些生活习性,在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那么更容易理解舞蹈作品了。欣赏,理解,表现是整个活动主绳。在最后每个孩子来学跳孔雀舞,当带上金色孔雀冠时孩子们似乎更加进入角色,表演起来也就更加投入了。

  这节活动也反映出我教学机智有待提高。要有敏锐的发现的眼光、灵敏的反应,才能更好的应对临场发生应急事件。如:当我到问孩子们玩了这么多游戏,你们开不开心时,很都孩子都在嚷嚷不开心时,我没有及时做出应对,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是整个活动更多的流于了形式,而没有真正扎根教学。如果能机智的问问:为什么不开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环节设计,效果也许更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的把握、教学现场的机制应对,是每个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我需要在教学中多总结经验。

5、大班教案《圆圈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圆圈大胆想象,合理布局,并添画成完整图画。

  2.引导幼儿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想法。

  3.乐意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带、节奏欢快的开场曲和一段轻音乐、勾线笔、若干画纸。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圆圈舞》导入。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吧!

  二、组织幼儿讨论

  师:刚才听着音乐,我们跳了什么舞啊?(圆圈舞)

  那我们还变化成了哪些队形呢?(老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形纸片)这些队形用线条表示出来就变成了什么图形?

  三、出示画笔娃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圆圈可以变成什么

  1.师:现在,画笔娃娃听到音乐也想在纸上跳舞呢。你们看

  2.师念操作儿歌,示范添画成皮球。

  师:“小画笔,跳一跳,变成一只大皮球.”小画笔它还会变出什么呢?

  3.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卡片

  四、欣赏教师范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进行合理添画

  1.师:小画笔跳啊跳,还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呢。而这些图形宝宝也藏在图画里,一起来看下.

  2.出示2幅范画,带领幼儿评价,注意有主题有情节的欣赏。

  师:画里有谁?它们在哪里?要干什么去?你能找到这些图形吗?

  五、交代要求,幼儿作画。(配乐)

  1.师:这些用圆圈变出来的画有趣吗?你想不想也在这些圆圈上 跳跳,看看能变出什么?你可以选这些圆圈,将它变出有趣的东西,放到自己编的故事里.并将整个画面添画完整,成为一幅漂亮的图画.

  2.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六、评价幼儿作品

  1.拉线展示幼儿作品,请一幼儿介绍自己的画

  2.教师小结,做简单评价。

  七、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6、大班教案《快乐舞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集体舞,创编并合作表演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2、能在腕花和标记的帮助下,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并结伴交换舞伴。

  3、体验集体舞中战胜灰太生狼参加舞会带来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教学难点: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

活动准备

  音乐《喜洋洋》、红黄花40朵,面具、演出服装

活动过程

  师生随喜羊羊和灰太狼音乐入场

  (一)、动画一:村长:小羊们,我们青青草原要开舞会了,我们还请了许多客人到我们青青草原来,你们慢慢去准备吧!

  动画二:灰太狼,羊村要开舞会了……

  师说:唉呀,灰太狼要在开舞会的时候来抓我们,怎么办?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先抓住他呀?

  (二)、老师引导幼儿想办法,并创编动作。

  1、学习音乐第一部分打招呼,交朋友动作。

  2、学习音乐第二部分挖陷阱的动作。

  3、学习音乐第三部分织网的动作。

  (三)、完整的随音乐跳二遍。

  师:这灰太狼可不容易对付,我们要多挖几个陷阱它才会上当。

  (四)、师:舞会快要开始了,灰太狼也快来了,我们要加油干呀!(幼儿随师跳集体舞途中,放灰太狼录音)舞会要开始了,我得想办法混进去,然后一个一个把它们吃掉。一位教师扮灰太狼进入场地,说:我要吃掉你们,唉呀,我掉到陷阱里了,求求你们饶了我吧!

  师:快快,我们牵起双手把网拉紧。

  (五)参加舞会

  师:小朋友们真勇敢,唉呀,舞会快开始了,我们还没打扮自己呢。快快抓紧时间把自己打扮得要多美有多美。(师生换装)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一节大班集体舞活动《快乐的舞会》,这是一节以幼儿集体创编舞为主线的课程。之所以选择了这一类型的音乐活动,是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我们小朋友所熟悉和喜爱的好朋友,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挽带和标记的帮助能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通过这节课,能让幼儿体会到大家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所带来的快乐。整个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从目标的完成度来看,尤其是中间的难点环节,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并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这一环节目标基本完成,但同时,我感觉整体安排欠紧密,难点没有加强,其实挖陷阱这个简单的动作幼儿已经能够很快掌握,在实施中可以适当地根据进度减少练习次数,同时,织网这环节是难点中的复杂之处,老师应一步步引导幼儿(先脚——手——打结)多花点时间练习,并且,由于踏脚等细则没有说清楚,使幼儿很迷茫,操作时就显得不顺畅了。

7、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含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难点:

  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

  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8、大班教案《吹泡泡》

  活动目标:

  1. 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2. 发现泡泡是彩色的,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式各样的吹泡泡工具,已配好的溶液。

  2.泡泡飞舞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欣赏泡泡漫天飞舞的视频,激起幼儿兴趣。

  师: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的?

  师: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喜欢)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吹泡泡的工具,先来看看有哪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

  2.老师示范用各种工具吹泡泡。

  二、吹泡泡,发现泡泡是彩色的、圆形的。

  1.讲述活动要求,在吹泡泡的同时看看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师:现在给你们每个人一份吹泡泡工具,你们来吹泡泡,等一下要告诉我你

  们用这些形状不一样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哦。

  2.幼儿自由吹泡泡。

  3.集合述说自己的发现。泡泡的形状与颜色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吗?用三角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圆形)

  师:请用正方形工具的小朋友举手,你们来说说你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

  3. 教师与幼儿一同验证。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用三角形的工具来吹泡泡,你们

  仔细看看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4.小结:原来啊各种各样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三、游戏:吹泡泡

9、大班教案《面条舞》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场地、录像、音乐、黑板、三幅画、厨师服具。

活动过程:

  一、热身准备活动。

  1、音乐伴奏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随音乐舞蹈。

  2、游戏:

  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来摸摸口袋,呀!我这有一颗珠子,它会发出好看的光!(教师做神秘状,吸引幼儿的注意)咦?我的珠子越来越大(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带动幼儿一起表现)大得我都快抱不住了,珠子好像在慢慢变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把它小心地放回口袋里。

  刚才我手里是不是真有那么一颗神奇的珠子?对了,当我们想象自己有这么一颗珠子时,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的。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录像,进行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小朋友在家见过煮面条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幼儿观看录像)提问:面条煮之前是什么样的?把硬硬的直直的面条放进锅里它会慢慢弯曲,慢慢变软,火越来越大,水开了,面条在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好像人的肢体缠绕,四肢波浪,(谁能来表现一下?)煮熟了以后还要注意关火,聪明。

  (二)乐曲的想象和表现。

  1、我这有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仔细听,边听边想,哪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哪一段表现的是刚下锅的面条,哪一段是在锅中沸腾的面条。(音乐伴奏,幼儿欣赏)

  2、再来感受一下(音乐伴奏,教师用画来表现)音乐结束后,教师边指画便问幼儿这是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第二段表现的是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是不断翻滚、转圈的面条。

  3、我们来边感受音乐,边欣赏煮面的过程。(教师将图片一一对贴在黑板上)

  4、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一下没下锅时硬硬的直直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刚下锅时慢慢弯曲变软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5、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煮面的全过程。(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舞蹈)6、好,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做小面条,站到锅边准备好,我来当厨师煮面喽!

  (音乐伴奏,幼儿舞蹈教师指挥)注意最后强调关火,提醒幼儿关火后面条就不能动了。

  教师边做捞面条的样子,边说哎呀把面条捞出来啦,快慢慢的出来到碗里来,我要撒调料了,边撒边说"各种味道的调料洒在面条上面条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咳嗽、皱眉、伸舌头等动作。教师说,让我来品尝一下,太香!太棒了!我还想吃一碗,面条准备好了我再来下一碗,(音乐伴奏)游戏一边。

  7、请幼儿当厨师下面条,教师幼儿一起表演。

  8、根据时间,再请个小厨师。音乐伴奏游戏开始。

  三、结束部分。

  我们来请老师尝尝面条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辣还是酸还是苦的呢?你可要在表情与动作上表现出了哦,还记得刚才我教你们的只要我们想象时,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的。嘿嘿,快去吧!问问老师们是什么味道啊?

  我们去请别的小朋友也尝一尝吧!引导幼儿出活动室,跟老师说再见。

10、大班教案《快乐椅子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踵趾小跑步,能随音乐完整舞蹈,感受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小椅子大胆的创编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并学习与他人合作舞蹈,体验合作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泼水歌>音乐CD

  2、小椅子(人手一把)并将小椅子围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需找新朋友,激发幼儿兴趣

  l、导语:“小朋友,好漂亮的活动室,有这么漂亮的地板、镜子、彩灯……伸出小手和它们打个招呼吧!”(渗透语言节奏:嗨嗨你好呀!x x xxx)

  2、音乐响起,幼儿按逆时针行走,教师引导,师幼根据节奏相互问好。伴随音乐,幼儿进入室内,感受音乐的情绪以起到熟悉音乐的节奏特点。2/4 x x『XX x l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导,创编与新朋友初次见面的动作。

  ①、小椅子朋友已经在静静地等候我们啦!现在,轻轻地走到我们的小椅子朋友面前,笑眯眯站好!

  ②、幼儿自由创编,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用简单的动作固定的节奏和小椅子相识。嗨嗨,你好呀 嗨嗨,握握手一一嗨嗨,抱一抱一一嗨嗨贴贴脸。

  2、解决重难点,了解并运用踵趾步:

  ①、导语:我的新朋友很喜欢田老师,瞧,她轻轻地抱了抱我,小朋友赶快让小椅子朋友也抱抱你们吧!

  ②、好开心,我的小脚都唱起了歌,跳起了舞,你的小脚会唱歌吗?引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踵趾小跑步

  ③、提高踵趾步的难度:左右腿交替进行、围着小椅子移动进行、教师引导幼儿S行进行、推着小椅子逆对针方向圈上进行。将A、B两段音乐与律动相结合,完整完成椅子舞。

  3、完成椅子舞,感受合作的快乐。每个小朋友今天都找到了椅子朋友,快点带上我们的小椅子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玩起来吧。分组创编动作完成快乐的椅子舞。

  三、结束部分:

  每个小朋友找到了你的椅子朋友,我们最后完整表演一遍,在音乐停止以后,摆出最美的姿势与小椅子合影留念,好吧?

教学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1、大班教案《鞋匠之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能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

  2.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乐器。

  3.体验和大家一起游戏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鞋匠之舞音乐。

  2.单响筒、铃鼓、沙锤。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走啦,我们出发啦,这条路怎么这么难走啊?可是鞋子突然坏了,走不了啦,那怎么办呢?

  那你们修过鞋子吗?你们知道鞋 子是怎么修的吗?

  (二)初步感受欣赏乐曲,了解作品主题。

  1.倾听音乐《鞋匠之舞》,教师模仿修鞋子时的样子。

  提问:刚才老师用了什么方法修鞋子?

  2.请幼儿模仿修鞋子的动作。

  3.请幼儿站起来把“破鞋子”修好。

  4.引导幼儿把修好的“鞋子”以不同的动作展示出来。

  (三)运用乐器表现修鞋时情境

  1.老师这有3种乐器,请小朋友听一听,可以用来表演修鞋子的哪些动作?

  2.运用乐器练习一次。

  3.交换乐器再次练习一次。

延伸活动

  我们学会了修鞋子那我们到外面去表演给更多的人看吧!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指令清晰,幼儿常规好,但幼儿在活动中不够活跃,有点过于死板,不够自主性,所以整节活动下来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活动中教师导入得太突然,教师可以通过律动的形式来导入会更好,教师可以准备真实的鞋子,让幼儿能真实体验到鞋匠的工作。教案目标要更加详细、具体,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鞋子给孩子,让孩子能真实感受到鞋匠的工作,整节活动幼儿的创造性不足,可以让孩子想象自己是鞋匠,怎么修,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钉、缝、擦,教师在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乐器,而不是发给他们,要给予他们自主性,歌曲最后一个八拍可以用来展示鞋子,一个八拍庆祝,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会更开心。

12、大班教案《孔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和椭圆形画出孔雀的主要特征,并能装饰孔雀的尾翎。

  2、鼓励幼儿大胆的按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色彩搭配漂亮。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幅。

  2、油画棒、勾线笔、幼儿用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幼儿跳孔雀舞进活动室,问:刚才我们跳得是什么舞(幼:孔雀舞)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孔雀。(幼:电视上、书上还有动物园)你们觉得孔雀美丽吗?(幼儿:美丽)那孔雀美丽在什么地方,(幼儿:孔雀的尾巴会开屏、还有漂亮的羽毛)。

  2、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提问:

  (1)孔雀长得怎么样?你喜欢吗?

  (2)你知道孔雀吃什么吗?(玉米、小麦、高梁、大豆及青草。

  二、讲解示范。

  先用圆画出孔雀的头和身体,并添上孔雀的冠、嘴、眼、腿和爪子。然后画半圆形的尾翎,尾翎要画的大些,给装饰花纹留下地方。

  三、幼儿练习

  引导幼儿颜色搭配要漂亮。同时鼓励幼儿多画几只孔雀。

  四、讲评

  教师点评,看谁画的孔雀最美丽。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达美、创造美。《美丽的孔雀》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再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在教学中,我通过跳孔雀舞、画孔雀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感受动物的美,陶冶了幼儿的情感。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尾翎画的不够大,很多细节还不够完善(画孔雀时,个别幼儿头和身体的比例失调----头大身体小)以后还要多思考把握好每个细节。

13、大班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音乐,根据音乐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 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14、大班教案《孔雀》

  活动目标

  1、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能随音乐轻柔、优美的进行表演。

  2、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产生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孔雀。

  5、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看出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是: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及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熟悉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旋律和歌词。

  2、《孔雀》课件。

  3、《孔雀开屏》的录像、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VCD一张。

  4、教师的孔雀服一件。

  5、蜡光纸、即时贴、胶棒、乳胶。

  活动过程

  1、师幼问好!以猜谜的形式展开活动: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幼:想)这位小客人说了要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他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听好: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这位小客人是谁?(孔雀)噢!大家猜对了,是只漂亮的孔雀。

  2、出示课件《孔雀》,让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以及孔雀的种类。

  提问:(1)你在哪见过孔雀?它长得什么样子?

  (2)你知道孔雀吃什么吗?(玉米、小麦、高梁、大豆及青草为主,再加上鱼粉、骨粉、食盐、小昆虫等。)

  (3)你见过绿孔雀,那还知道有什么孔雀?讲解孔雀的种类。(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两种。)绿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由于野生种群的极度有限,使孔雀出现了白化变种,称为白孔雀。孔雀喜欢成群的生活在一起,喜欢阴凉天气)。

  3、播放录像播放录像《孔雀开屏》,让幼儿了解孔雀开屏的原因。雄孔雀开屏,雌孔雀不开屏。

  (1)一种是孔雀繁殖的季节开屏,雄孔雀开屏是吸引雌孔雀,并不是比美

  (2)孔雀在人多的时候开屏是自我保护、防御敌害的本能。孔雀被傣族人称为“吉祥鸟”,是我国珍贵的观赏鸟类一,要保护好。

  4、让幼儿倾听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引导幼儿感受傣族音乐的轻柔优美。

  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到了谁?听到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5、教师示范舞蹈,请幼儿欣赏、感受傣族舞蹈的优美。让幼儿说一说喜欢舞蹈中那个动作?鼓励幼儿大胆模仿。

  6、教师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动作。做冠形动作时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要尽量伸直。掌形动作时手指与手掌用力伸直,使手指向上翘。练习屈膝时一拍一下。

  7、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完整表演,要求幼儿动作、表情优美。

  活动延伸:

  孔雀没有尾巴会怎么样?(会很难看)今天请小朋友们帮忙帮孔雀设计漂亮的尾巴。(用各种材料为孔雀装饰尾巴)。

  教学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孔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并学习了各种动作来表现孔雀,体验到傣族音乐的特点。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不太积极,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要再深入一些 ,让幼儿大胆创编动作。本节活动基本完成活动目标,幼儿表现积极,能够大胆地随音乐轻柔、优美的进行表演。

  艺术欣赏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而选择欣赏内容也尤为重要,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一直是在艺术欣赏的氛围中感受着艺术带来的快乐和美的熏陶。那么歌曲欣赏,名曲欣赏,名画欣赏已经都尝试过了,惟独舞蹈欣赏没有尝试。

  因此我选择了这节活动和孩子一起来感受这种经典作品的音乐美,动作美,服装美。我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把了解名族舞蹈的特点,优美的造型动作作为重点来欣赏。特别是在分段欣赏的时候,通过欣赏然后请孩子进行猜测这是孔雀在干什么?来更深一层的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当然在猜测之前我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的。请孩子预先搜集一些有关孔雀的资料,了解孔雀的身体特征和一些生活习性,在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那么更容易理解舞蹈作品了。欣赏,理解,表现是整个活动主绳。在最后每个孩子来学跳孔雀舞,当带上金色孔雀冠时孩子们似乎更加进入角色,表演起来也就更加投入了。

  这节活动也反映出我教学机智有待提高。要有敏锐的发现的眼光、灵敏的反应,才能更好的应对临场发生应急事件。如:当我到问孩子们玩了这么多游戏,你们开不开心时,很都孩子都在嚷嚷不开心时,我没有及时做出应对,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是整个活动更多的流于了形式,而没有真正扎根教学。如果能机智的问问:为什么不开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环节设计,效果也许更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的把握、教学现场的机制应对,是每个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我需要在教学中多总结经验。

15、大班教案《键盘的舞蹈》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与节奏特点。

  2.能够有控制地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音乐的节奏及内容。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打字机图片及视频、碰铃、《键盘的舞蹈》CD、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通过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的对比欣赏,初步感知《打字机》这首乐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2.完整欣赏,引导幼儿通过打自己图片和视频了解打字机的工作场景,理解音乐的内容。

  3.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情绪和节奏。

  (1)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打字员的动作并尝试用拍手表现出“叮”的声音,初步感知音乐的难点。

  (2)出示节奏谱,借助语词准确感知并读出节奏。如:哒哒哒哒哒哒。

  (3)边看图谱边听音乐,准确用拍腿、拍手的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如:拍腿拍腿拍腿拍腿,拍手,可反复进行练习。

  4.尝试有控制地用乐器表现音乐。

  (1)出示碰铃,引导幼儿控制乐器音色来表现“叮”处的节奏。

  (2)幼儿听音乐边看节奏谱边尝试用碰铃的短音的表现音乐中的“叮”。尝试有控制地演奏乐器。

  (3)加入键盘,幼儿分角色配合练习演奏:一组演奏碰铃,一组用键盘表现打字节奏。可交替演奏。

16、大班教案《筷子舞》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跳双圈集体"筷子舞"。

  2、通过使用道具,尝试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动作。

  3、表现舞蹈欢快、热烈的情绪。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欣赏乐曲,并准备好配套磁带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两双一捆,用橡皮筋扎紧,尾部系上绸带),幼儿腰扎红腰带。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拍手。

  2、学习舞蹈动作。

  (1)自由创编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动作(预备动作)。

  (2)探索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师: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还可以在身体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师一起练习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4)看两位教师完整示范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别学习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6)站成双圈(女内、男外),完整地跳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7)听17~24小节的音乐,看教师的舞蹈示范动作。

  (8)学做17~24小节舞蹈动作。

  3、完整地跳双圈集体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动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17、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康康舞曲》

活动目标:

  1、感受《康康舞曲》的欢快与活泼,并乐意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变化。

  2、能够根据图谱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并能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

  3、体会与同伴玩游戏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图谱、歌曲《康康舞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

  (二)引入话题,欣赏歌曲。

  (三)教师示范用图谱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

  (四)请个别幼儿示范用图谱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

  (五)幼儿根据歌曲的变化自由创编动作。

  (六)请幼儿展示自己编好的动作。

  (七)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

  (八)小结。

18、大班教案《森林舞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律动游戏、乐器伴奏、动物扮演等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了解音乐的两种不同节奏并感受音乐的强弱。

  在乐器伴奏活动中提升节奏感,掌握恒拍。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目标重难点

  听辨音乐速度(节奏),音乐的强弱。

  对恒拍的掌握和合奏乐器表演。

活动准备

  道具:军鼓,碰铃若干,大小贴纸若干;

  音乐:《鞋匠之舞》

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

  T: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要举办一场森林舞会,你们想去参加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我们先来听一听今天舞会上的音乐。

  播放音乐《鞋匠之舞》。(教师编舞步) ,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跳。

  2. 分析音乐的强弱

  T:音乐已经结束了,那我来问个问题,你们听到了几段音乐?

  这两段音乐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谁来说一说?

  T:我们发现了,第一段音乐听上去沉重一些、浑厚一些,那我们用大的音符来表示;第二段音乐听上去明亮一些、轻松一些,那我们用小的音符来表示。(教师分别在黑板上贴大小音符各一张,表示两段音乐。)

  第一段音乐:

  T:小朋友们已经知道这段音乐的声音比较沉重、浑厚,那我请小朋友来猜猜这段音乐适合哪些动物来跳舞呢?(请小朋友表演,可表演多种动物。先是个别表演,然后教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听着音乐表演)

  第二段音乐同第一段

  3. 乐器伴奏(分析音乐的节奏)

  T:小朋友们,你们还听出来两段音乐的其他不同的地方了吗?(回顾第一环节中的律动游戏,让小朋友想起两段音乐的节奏不同,同时听音乐贴大小贴纸,辅助幼儿掌握节奏。)

  用不同的节奏,拍身体各个部位

  T:沉重的一段音乐速度比较慢,是* * * * *的节奏,明快的一段音乐速度比较快,是* * * * * * * * * *的节奏

  T:今天舞会上为你们准备了好多乐器(军鼓、碰铃若干),小动物们想邀请你们来为他们伴奏,你们愿意吗?

  T:小朋友们请拿出你们座位后面的乐器来。你们知道怎么伴奏吗?

  军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碰铃的声音是怎样的?)

  那跟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段音乐有一样的特点呢?

  T:那么在待会儿的乐器伴奏中我们就邀请拿军鼓的小朋友听着第一段的音乐伴奏,拿碰铃的小朋友听着第二段音乐伴奏。

  T:那现在我请拿到乐器的小朋友分为两队(播放音乐)

  (强化幼儿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使懂得不同的乐器对应不同的小动物跳舞的音乐)

  4. 森林舞会

  T:舞会即将开始,我们需要十位小小音乐家,其余的小朋友就一起来模仿小动物跳舞吧。(选出十个小朋友,请其余的小朋友模仿小动物)

  T:森林舞会开始罗~

  音乐响起,小小音乐家们听着音乐敲打自己手中的乐器,其余小朋友听着音乐模仿动物跳舞(要求踩准节奏)

  在欢乐的舞会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讲授了《森林舞会》一课,学生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他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讨论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19、大班教案《叶子舞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幼儿自己动手绘制叶子服饰的过程中,萌发幼儿对绘画表达的兴趣。

  2.能运用线的组合与变化,装饰各种不同形状的叶子。

  3.在活动中启发幼儿互助、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油性笔、剪刀、双面胶、筐子、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卡纸、垃圾桶。

  2.知识准备:幼儿对叶子的相关认识。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播放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的兴趣。

  欣赏教师制作的叶子服饰,说说叶子可以

  做成哪些服饰。

  幼儿绘制叶子服饰,教师针对幼儿的情况

  分组或个别指导。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参加叶子的舞会。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开展叶子服饰SHOW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是在开展“植物的世界”主题时,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

  激发儿童的探究动机是主题探究活动成功的良好开端。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先进的教育手段,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场景,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参与活动的热情。当他们看见老师做出这么多漂亮的植物服饰时,也为之心动,在回到位子上时,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挑选纸,开始行动了,甚至有些孩子还走到老师身旁边欣赏边赞叹“好漂亮呀!我也要做的漂亮一点去参加舞会!”。

  主题探究活动与以往的教育活动不同,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儿童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活动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怎样用植物装饰自己,怎样去参加植物的舞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尝试。在给他们的作业纸中,并不是给他们一样的纸,而是给他们提供多种颜色、大小的纸,让他们自由选择。在选择时,王婉清拿张红色的小纸,说是要做一对苹果耳环;王旭栋用一张蓝色的大纸做一件叶子燕尾服;段宁用一张红色的边角余料做了一串番茄项链;……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创意,在创作完成后,他们穿戴着自己设计的植物服饰参加舞会时,都非常兴奋、非常自信地随着音乐,跟着叶子一起翩翩起舞。这说明只有相信和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让他们大胆感知、探究和创造。

  创造性是幼儿美术的灵魂,在幼儿小小的脑袋里总是充满着许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我们要善意对待幼儿的“稀奇古怪”,细心呵护他们的这种天性。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激发、弘扬出来的,幼儿的创新更是如此。因此,我在活动中经常表扬鼓励那些大胆尝试的幼儿,来发掘其他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对他们中一些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行为及时进行介绍,使更多的幼儿受到鼓舞,产生大胆表现自身所特有的认识与情感的勇气。

不足之处:

  1.准备还不是很充分。比如说,统一幼儿的服装,让他们都穿白色没有花纹的上衣,那样他们贴在身上的植物服饰也就会更漂亮、更醒目,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

  2.教师没有注重引导孩子之间相互合作。在活动中出现了只注意打扮自己,很少去主动帮助别人的现象,还需要注重平时的培养。

20、大班教案《小精灵的舞》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和表现乐曲愉快的性质,学会根据图谱理解作品的节奏、结构,提高音乐感受力。

  2.感受旋律优美的意境,愿意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会设计小精灵不同的舞蹈动作,并大胆进行表演。

  4.体验与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小精灵的舞蹈步骤图8张,小精灵音乐一段,幼儿操作图片人手一份,星星舞台……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尝试表达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愉快的性质。

  2.说一说你听到这个音乐想做什么?

  3、根据乐曲的节奏,依次邀请幼儿跳舞

  二、扮演小精灵,看图谱用动作表现音乐。

  1.说说小精灵是怎么跳舞的,你最喜欢哪个小精灵的动作?

  2.看小精灵的图谱跳舞。

  3.讨论:你想让自己的小精灵怎么跳舞?

  三、鼓励幼儿设计小精灵的动作,并大胆进行表演。

  1.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添画,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讲解自己设计的小精灵的舞蹈动作。

  3.跟随音乐看图谱跳舞。

  四、活动结束

  师生共舞。

教学反思:

  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忘情地随乐拍手,尽情地随乐舞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活动中尊重幼儿的目标、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注重冗余度的程序等,对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来说,是最为合理和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

21、大班教案《新疆舞》

目标:

  1. 能创遍舞蹈动作,进一步巩固垫步,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提拔的姿态。

  2. 从舞蹈中懂得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的风俗。

  3. 在舞蹈过程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及快乐。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 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准备:

  新疆帽若干(幼儿人手一顶)、自制幼儿舞蹈用品若干、 录音机、磁带,

过程:

  1. 律动入室,以节奏游戏来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并请孩子坐在位置上)

  2. 教师跳起新疆舞,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很喜欢唱歌跳舞,今天我是请小朋友来一起唱歌跳舞的,现在我就来为小朋友表演一段新疆舞。”(歌曲《阿拉目汗》起,,教师跳舞)

  3. 播放《阿拉目汗》,幼儿听音乐,熟悉新疆音乐的特点,并能跟着音乐打节奏。

  “你们喜欢刚刚我跳舞的音乐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音乐,听完以后请你告诉我你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欢快的,高兴的)你们说得真好,新疆音乐的最基本的特点是鼓点节奏非常强,我们一起边听边来打节奏,好吗?(教师敲铃鼓、孩子拿铃鼓跟打节奏,并可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4.幼儿创遍舞蹈动作,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

  1)幼儿创遍新疆动作,并请全体幼儿跟着学习。

  ①“新疆的音乐多好听啊,我们来为新疆的音乐加上好看的动作,好吗?你想到了什么动作请你试一试,跳给大家看。”(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示范,并让其他孩子跟着学西习。)

  ② 请全体孩子跟着音乐把自己想的动作跳一次。

  2)学习新舞蹈动作: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动作。

  “刚刚你们跳的舞真好看,我也想到了一个漂亮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教师示范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幼儿。(从脚(踏点步)——手(拍手托帽)——整体)。

  a)”我们先来学学脚的动作,先一脚往前踏步,然后另外一只脚在后点地,好我们一起来踏——点。” (孩子练习动作)

  b)“做得真好,我们再来学学手的动作。先拍手然后把手从旁边举高转手腕,手心向外,手要举得高高的才好看。眼睛要看前面。”(孩子练习动作,教师指导不正确的动作。)

  c)“做得太美了,我们一起把手和脚的动作连在一起来做,看看哪一个小朋友跳得最美。”(孩子练习整体动作)

  3) 听音乐完整地跳舞,教师引导幼儿除了新学的动作外,还可以把刚刚自己编的动作融入到舞蹈里面去。

  “好,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跳舞看哪一个小朋友能用上自己编的动作和新学的动作和起来一起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5.全体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跳舞。

  1)“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现在请你们去把小礼物带上吧,我们一起围圆圈唱歌、跳舞吧。”(孩子戴上新疆帽跳舞)

  2)拿道具听音乐再跳一次舞蹈,可让幼儿大家合作跳舞。

  “我这里还准备了很多漂亮的绸带,我们一起拿着绸带来跳舞吧,找伙伴一起合作跳吧。”

  6.离场。“孩子们,今天我们玩得可真高兴,我们把这份喜悦带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教师与幼儿一起离场)

22、大班教案《舞纸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练习走、跑、跳等技能,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速度感。

  2.主动与同伴协同配合、共同行动的能力。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

  主动与同伴协同配合、共同行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报纸,铃鼓、起跑线。

  2.音乐。

观察与指导:

  一、自由玩报纸:

  1.幼儿随教师自由入活动场地。

  2.师:今天请你和报纸做朋友,玩一玩,玩得时候注意安全。

  二、幼儿小结、展示交流玩法。

  1.揉成团投掷、折纸、跨跳等等。

  2.引导幼儿4人合作玩报纸

  师:请你们找4个人一起合作,看看合作的报纸都有哪些好玩的方法。

  (教师在过程中适时介入指导)

  三、舞纸龙

  1. 在4人合作的过程中,引导或者建议幼儿每人将报纸放在头上方,并将自己的报纸和前面的幼儿连接起来,搭成“纸龙”,在场地上自由练习。

  规则:在行走的过程中,每条龙都必须保持连接,不能断开。

  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探讨“怎样才能做到纸龙不断开,而速度又很快呢?”

  2.幼儿比赛舞纸龙

  (提醒幼儿在速度的基础上注意安全)

  3.听指令舞纸龙

  (1)鼓声快,“纸龙”走得快;鼓声慢,“纸龙”走得慢。

  (2)鼓声响,“纸龙”舞得高;鼓声轻,“纸龙”舞得低。

  四、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舞龙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风俗,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本次活动以报纸为活动的材料,让幼儿在玩玩中探索多种有趣的方法。整个过程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师指导和参与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走、跑、跳、爬、平衡等动作技能,体验到成功合作的乐趣,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环保的意识。

23、大班教案《鸵鸟的舞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鸵鸟,创造出多种舞步。

  2、能看懂图谱,具有初步用符号记录的意识。

  3、在音乐游戏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鸵鸟图片、音乐《玛卡丽娜》《动物世界片头曲》、记录单、装饰物。

活动重难点:

  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鸵鸟,创造出多种舞步。

  能看懂图谱,具有初步用符号记录的意识。

活动过程:

  (1) 欣赏音乐,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我带来了一段音乐,大家来听听音乐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幼儿回答。

  (2)欣赏图片,鼓励幼儿模仿鸵鸟的姿态。

  (3)尝试创编舞步并用符号进行记录。“鸵鸟们想用这段音乐来开一场舞会。

  朋友们来帮帮它们,你们来随音乐跳一跳。”幼儿随乐进行表演。请个别幼儿说说他跳的舞步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其余幼儿学习。

  (4) 集体随乐看图谱进行表演。(左右交替舞步、踢踏步、小碎步、十字步)

  (5) 听音乐,引出舞会第二部分《狮子来了》引导幼儿学习躲避狮子的办法。提示幼儿在逃跑过程中鸵鸟仍要保持它的姿态。

  (6)幼儿自己装饰成鸵鸟,随音乐游戏两遍。(教师当狮子)游戏之后总结注意的事项。

  (7)请幼儿自己进行游戏。(幼儿当狮子)

活动反思:

  《鸵鸟的舞会》这节音乐活动是将之前观摩的一节音乐活动稍稍改动得来。虽在原有基础改动了一些地方,但操做起来有些地方还需要思考,游戏中孩子在躲避狮子时候对情绪和动作的控制问题应得到重视。

24、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已学过的简单基本舞步创编能与该音乐相匹配的双人舞。

  3、在创编舞蹈时,能积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注意倾听他人发言和观看表演。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重难点

  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活动准备

  1、已能较熟练地掌握3~4种基本舞步,如小跑步、蹦跳步、侧点步等。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理解、熟悉音乐作品《洋娃娃》。

  教师请幼儿倾听作品的A段音乐。要求幼儿能听出洋娃娃的舞蹈时轻巧活泼的还是热烈欢快的。

  教师请幼儿把双手当作洋娃娃,在自己的大腿"舞台"上跟随A段音乐"跳舞"。

  师:你们觉得应该用拳头跳,用手掌跳,还是用手指跳?应该重重跳,还是轻轻跳?应该用很大的动作跳,还是用很小的动作跳?

  教师请动作轻盈、节奏准确,且动作方式新颖别致的幼儿轮流担任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跟随音乐用手在腿上跳舞。

  教师请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你们在听到"手指跳舞"的音乐时,做手指跳舞的动作;在听到新的音乐时,不做动作。听完后,告诉我新的音乐出现了几次?两次出现的新音乐是否相同?

  2、幼儿倾听音乐进行舞蹈创编。

  教师引导幼儿为A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在两人手拉手(可有不同的拉手方法)的情况下,如何用简单的基本舞步跟随音乐跳舞。如锺趾小跑步或其他舞步。

  教师引导幼儿为B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注意对比A段音乐,感受B段音乐的热烈气氛。(如幼儿年龄较大、基础较好,还可以请幼儿用拍手等方式进一步感受乐曲中的各个重音)。最后,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如何用手和臂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尝试用脚配合的方式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如在重音处与五班对击掌或做蹦跳步。)师:你们觉得B段音乐和A段有什么不同?B段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跳呢?

  教师引导幼儿为C段音乐创编舞蹈。先请幼儿注意倾听其结构中的强弱对比和对答感觉,再请幼儿在两两结伴的情况下自由探索用动作表现:一方在单句"用强烈的语气提问",另一方在双句"用轻快的语气应答"。

  3、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

  教师将幼儿在创编活动过程中提取出的某些典型的动作(较新颖且更贴近音乐特点的动作)按音乐的结构组织起来,带领全体幼儿进行练习,直至初步熟练。

  教师请幼儿自由地两两结伴,完整地随音乐用教师教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交换舞伴,完整地随音乐用即兴创造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请个别动作新颖,符合音乐情绪、结构及强弱变化,交流合作好的幼儿为全体幼儿做示范表演;并组织去全体幼儿进行观摩、讨论和模仿。

活动反思:

  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25、大班教案《乌龟跳舞》

教学目标:

  1、乐意参加操作活动,有探索“乌龟”等跳舞的兴趣和好奇心。

  2、能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方法和新发现,发展观察、比较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已知影子产生的条件( 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乌龟、小熊打鼓、金鱼形象的图片;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

教学重难点:

  积极主动的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尝试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发现。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法、游戏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师: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桌子上的纸乌龟涂上胶水以后,它居然跳起了舞来!你们信吗?为什么呀?——幼儿回答。

  师:有人信也有人不信,老师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请你们去尝试一下吧!

  二、多次操作活动,师幼共同探讨。

  为幼儿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

  1、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究情况。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乌龟、胶水、手电筒和一张白纸(交代操作要求),请你动动小脑筋让乌龟跳起舞来吧!

  师:你们的乌龟会跳舞吗?你是怎么让它跳舞的?——幼儿上来演示自己的成果。

  师:其实这只乌龟自己会不会动?为什么它能够跳起舞来呢?——幼儿互相讨论后个别回答。

  小结:对啦,这只纸乌龟自己是没有动,也不会跳舞。但是,乌龟背后没有全部涂上胶水,而且它的头、腿和尾巴向上翘,再用手电筒的光照着它并且移动,它就会跳舞啦!

  2、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探索改变光线的方向产生的不同效果,并且尝试模仿乌龟跳舞的动作。

  师:刚才有几位小朋友没有成功,那么接下来请你们再来玩一次,用你刚才的那只乌龟,根据我们讨论出来的方法,让小乌龟都跳起舞来吧!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动动脑筋,看看你的乌龟还会不会做其他的动作。

  师:你的乌龟跳了什么舞?你是怎么照的?——帮助幼儿照乌龟,鼓励幼儿学一学乌龟的动作。

  小结:光线的方向改变了,乌龟跳出来的舞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左右晃,有的可以……

  3、第三次操作,探索不同的材料跳出不同的舞。

  师:看到小乌龟跳舞跳的这么高兴,还有其他的小动物也想动起来呢!(出示小熊、金鱼图片)但是,它们会怎么动呢?请你开动一下小脑筋,想好了以后再动手试试看。盘子里有图片,每位小朋友都去试一试吧!

  师:你们成功了吗?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吧!——幼儿个别介绍。

  (小熊打鼓:上下照,金鱼游动:左右照。)

  师:小熊打鼓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可以……也可以……如果效果不明显该怎么办呀?——幼儿讨论后个别回答。

  小结:我们可以把手电筒放的离平面更近一些,这样光线的位置变化了,影子也是会变的!让小动物动起来的方法是不是很神奇?

  三、延伸活动。

  师:老师在科学区也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材料,一会儿做游戏的时候我们一起去那里玩玩吧!

26、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新疆舞》

目标:

  1.能创遍舞蹈动作,进一步巩固垫步,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提拔的姿态。

  2.从舞蹈中懂得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的风俗。

  3.在舞蹈过程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及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准备:

  新疆帽若干(幼儿人手一顶)、自制幼儿舞蹈用品若干、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律动入室,以节奏游戏来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并请孩子坐在位置上)

  2.教师跳起新疆舞,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很喜欢唱歌跳舞,今天我是请小朋友来一起唱歌跳舞的,现在我就来为小朋友表演一段新疆舞。”(歌曲《阿拉目汗》起,,教师跳舞)

  3.播放《阿拉目汗》,幼儿听音乐,熟悉新疆音乐的特点,并能跟着音乐打节奏。

  “你们喜欢刚刚我跳舞的音乐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音乐,听完以后请你告诉我你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欢快的,高兴的)你们说得真好,新疆音乐的最基本的特点是鼓点节奏非常强,我们一起边听边来打节奏,好吗?(教师敲铃鼓、孩子拿铃鼓跟打节奏,并可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4.幼儿创遍舞蹈动作,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

  (1)幼儿创遍新疆动作,并请全体幼儿跟着学习。

  ①“新疆的音乐多好听啊,我们来为新疆的音乐加上好看的动作,好吗?你想到了什么动作请你试一试,跳给大家看。”(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示范,并让其他孩子跟着学西习。)

  ②请全体孩子跟着音乐把自己想的动作跳一次。

  (2)学习新舞蹈动作: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动作。

  “刚刚你们跳的舞真好看,我也想到了一个漂亮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教师示范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幼儿。(从脚(踏点步)——手(拍手托帽)——整体)。

  (a)”我们先来学学脚的动作,先一脚往前踏步,然后另外一只脚在后点地,好我们一起来踏——点。”(孩子练习动作)

  (b)“做得真好,我们再来学学手的动作。先拍手然后把手从旁边举高转手腕,手心向外,手要举得高高的才好看。眼睛要看前面。”(孩子练习动作,教师指导不正确的动作。)

  (c)“做得太美了,我们一起把手和脚的动作连在一起来做,看看哪一个小朋友跳得最美。”(孩子练习整体动作)

  (3)听音乐完整地跳舞,教师引导幼儿除了新学的动作外,还可以把刚刚自己编的动作融入到舞蹈里面去。

  “好,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跳舞看哪一个小朋友能用上自己编的动作和新学的动作和起来一起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5.全体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跳舞。

  (1)“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现在请你们去把小礼物带上吧,我们一起围圆圈唱歌、跳舞吧。”(孩子戴上新疆帽跳舞)

  (2)拿道具听音乐再跳一次舞蹈,可让幼儿大家合作跳舞。

  “我这里还准备了很多漂亮的绸带,我们一起拿着绸带来跳舞吧,找伙伴一起合作跳吧。”

  6.离场。“孩子们,今天我们玩得可真高兴,我们把这份喜悦带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教师与幼儿一起离场)

27、大班音乐教案《鞋匠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舞补鞋子的各种动作。

  2. 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创编动作。

  3. 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4.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 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补鞋的各种动作。

  难点: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请幼儿在生活中观察鞋匠的劳动、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到的鞋匠的劳动。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鞋匠的劳动。

  二、基本环节

  1. 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进一步探索鞋匠的动作。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动作进行探索。

  (2)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一些简单的整理。

  (3)教师:还有哪些动作看不懂?(引导幼儿大胆表述对图不理解的地方,并告诉幼儿,等一会会有办法帮助幼儿看懂图片。)

  2.请幼儿欣赏乐曲,根据乐曲想像情境,创编鞋匠补鞋的动作。

  (1)教师: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说说听了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整理出鞋匠补鞋的完整情境。

  (3)师生根据想像出的情境创编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完整做鞋匠舞的动作。

  (1)教师: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完整地做鞋匠舞劳动的动作。

  (2)教师带幼儿完整做动作两三遍。

  三、结束环节

  引导幼儿创编两个人跳舞的动作。

  四、延伸环节

  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随音乐做一做,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在两个人共同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例如两个人要同时先出右脚等。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次活动中,我在音乐技能方面,首先让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做鞋子的各种动作,让幼儿能够对不同的节奏做出反应,自如地跟随音乐变化节奏动作。在情感与社会方面,我强调幼儿与同伴合作舞蹈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是合作的幼儿要知道自己扮演的是鞋匠还是顾客,并在相同音乐的地方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要求幼儿能够不受同伴动作的干扰,做自己的动作。在活动中,虽说事前准备了一些动作,但是我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大量的学习空间,例如多次在活动中问幼儿“有没有动作看不懂”,当幼儿表达自己看不懂时,我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过下面环节进一步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规律,把创造的空间留给幼儿。

28、大班音乐教案《牙膏舞会》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3.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并大胆用动作愉快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 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 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帮助幼儿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有什么变化?

  (3)请能力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 完整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伸:

  1.可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可启发幼儿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29、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竹竿舞》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体育与健康》课程竹竿舞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练为主旨,重点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性、探究性和特色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合作学习、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愉悦感。

  二、教材内容

  1、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

  2、现代舞:街舞

  三、教学对象:

  水平四(八年级)

  四、教材分析

  依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特点,选择黎、(苗)族竹竿舞健身舞蹈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本课通过竹竿舞基本动作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编能力。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定,突出了八年级学生的体育健康目标要求,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两种地域性民族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节奏学习

  2、教学难点:竹竿与跳杆的协调配合

  六、学情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学生应适当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扬本地文化。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在水平四。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通过多年的体育课训练,身体锻炼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民族文化、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

  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拓宽视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动作。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掌握竹竿舞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创编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八、教学设想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教师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动作,掌握技术,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作用。这些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又使学生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采用循序渐进,整体、个人和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互评与自评,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九、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采用指导法、激励法、合作法、 尝试法、 体验法、讨论法和互评法。

  (二)学法设计:

  1、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加强对学生技能动作的指导,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3、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加强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

  十、教学流程

  本课采用“导入---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展示--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在体验、实践、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积极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当中。

  十一、教学过程

  (一)收心引趣

  课堂常规,提出“云南省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同学们了解的少数民族健身和娱乐项目有哪些”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愉悦身心

  结合黎、(苗)族舞蹈《竹竿舞》进行拉伸操帮助学生活动身体各关节,预防伤病的发生。

  (三)合作学习,掌握技能

  1、教师讲解示范竹竿舞基本动作要领,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小组进行竹竿舞基本动作的练习和串连。

  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评价。

  4、游戏:喊数抱团游戏。

  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陶冶情操,整理与评价

  1、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身心的调整与放松。

  2、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练情况。

  3、收拾器材。

  十二、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55--65%,练习强度为中等强度。

  十三、课堂情感氛围

  1、激发兴趣;

  2、积极思维;

  3、协作互助;

  4、守纪、紧张、奋进、活泼。

  十四、场地器材设计

  1、音箱一个

  2、篮球场一块

  3、竹竿20根

  《体育与健康》课程竹竿舞教案

  民族传统体育课

  教学内容

  1、竹竿舞2、街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拓宽视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动作。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掌握竹竿舞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创编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节奏学习

  2、教学难点:竹竿与跳杆的协调配合

  场地器材1、篮球场

  2、音响设备

  教学

  步骤时间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次数强度

  收心引趣2分钟

  一、课堂常规

  目标:学生精力集中,

  提高学习兴趣

  1、师生问好

  2、通过提问与学生交流,导入课的教学目标、内容。

  3、安排见习生

  1、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动作快、齐、静。

  2、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取教师讲解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内容。

  愉悦身心4分钟

  1、喊数抱团

  目标:学生充分热身,

  对本节课学习产生兴趣,期待学习

  2、徒手操练习

  1、示范领做

  1、集中注意力练习。

  2、充分活动开身体各 关节,以更好的预防伤病。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兴趣培养6分钟

  一、街舞

  目标:通过街舞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集体感。

  1、组织

  2、播放音乐

  1、集中注意力练习。

  2、享受街舞带来的快乐。

  1、步法练习

  2、敲竹竿练习

  3、步法和竹竿结合

  4、音乐配合完整跳好竹竿舞

  1、教师示范动作练习

  2、指挥学生练习,监督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做的好的语言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在练习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及时点评,表扬优秀。

  4、和学生一起展示竹竿舞的跳法。

  要求:和学生互动,有活力、有激情。

  1、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到练习中去,认真练习团结协作。

  2、认真听老师点评。

  3、积极参与练习,乐意接受教师指导。

  4、主动展示,认真听教师的点评,学会自评、互评。

  5、和老师一起展示竹竿舞的跳法。

  要求: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1 基本完成目标。

  2 扮演角色练习脚步,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

  3 图谱不是很有效,部分幼儿已学会脚步,故不看图谱,自顾自练习。

  4 分组后,幼儿仍没能很整齐地跳竹竿,也许是教师在幼儿刚学会脚步的基础上就想让每组幼儿同时跳竹竿,为难孩子了,也许是教师的引导策略不够好。

30、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装扮舞台》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装饰美丽的舞台。

  2、积累使用剪刀的经验。

  3、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进行创造、表演。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1、铅画纸、各色皱纹纸、蜡光纸、卡纸、即时贴。

  2、水粉颜料、各色油画棒、牙刷、杯托、纸杯、擦手的湿毛巾、剪刀、糨糊、双面胶、透明胶、小箩筐(人手一份)。

  3、音乐磁带、各种花盆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最近我发现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表演,今天幼儿园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来装扮舞台,把你们的本领表演给他们看,好吗?让客人老师们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手儿最灵巧,最能干。

  二、介绍材料及用法

  这儿有一些材料,大家看一下,你们都认识吗?会使用吗?

  三、装扮舞台

  1 、装饰背景

  老师这里有一个舞台,可是颜色太单调了,老师想借用一下你们灵巧的双手,把它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漂亮的大舞台,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装扮舞台。

  2、 剪贴操作

  小朋友们真能干,把舞台装扮得真漂亮,我们一起再来做些漂亮的花,让舞台变得更美些,好吗?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继续装扮美丽的舞台,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再次装扮舞台。

  四、活动评价

  舞台装扮好了,请小朋友看一看,你觉得舞台哪里最漂亮?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一下?(自评、他评)

  五、游戏:时装表演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进行时装表演吧!把这美好的一刻拍下来,好吗?(小朋友自由表演,与客人老师合影留念。)

  教学反思:

  “六一”期间我班的幼儿特别爱表演,针对这一现象,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装扮舞台”这一新颖的题材,我设计并开展了此活动。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工具、材料,积极、大胆、主动地进行操作、创造,共同装扮美丽的舞台,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进而表现美的能力,最后在愉快、轻松的时装表演中结束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交流讨论的机会还不是很多,比如在第二次装扮舞台(剪贴操作时,可以让幼儿集体讨论或分小组商议一下,相互讲讲自己的想法及如何使用各种材料,让舞台变得更美些。)

  观摩意见和建议:

  活动设计巧妙,构思新颖,教师创设了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操作、创造,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31、大班语文教案《装扮舞台》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装饰美丽的舞台。

  2、积累使用剪刀的经验。

  3、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进行创造、表演。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铅画纸、各色皱纹纸、蜡光纸、卡纸、即时贴。

  2、水粉颜料、各色油画棒、牙刷、杯托、纸杯、擦手的湿毛巾、剪刀、糨糊、双面胶、透明胶、小箩筐(人手一份)。

  3、音乐磁带、各种花盆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最近我发现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表演,今天幼儿园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来装扮舞台,把你们的本领表演给他们看,好吗?让客人老师们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手儿最灵巧,最能干。

  二、介绍材料及用法

  这儿有一些材料,大家看一下,你们都认识吗?会使用吗?

  三、装扮舞台

  1 、装饰背景

  老师这里有一个舞台,可是颜色太单调了,老师想借用一下你们灵巧的双手,把它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漂亮的大舞台,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装扮舞台。

  2、 剪贴操作

  小朋友们真能干,把舞台装扮得真漂亮,我们一起再来做些漂亮的花,让舞台变得更美些,好吗?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继续装扮美丽的舞台,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再次装扮舞台。

  四、活动评价

  舞台装扮好了,请小朋友看一看,你觉得舞台哪里最漂亮?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一下?(自评、他评)

  五、游戏:时装表演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进行时装表演吧!把这美好的一刻拍下来,好吗?(小朋友自由表演,与客人老师合影留念。)

  教学反思:

  “六一”期间我班的幼儿特别爱表演,针对这一现象,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装扮舞台”这一新颖的题材,我设计并开展了此活动。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工具、材料,积极、大胆、主动地进行操作、创造,共同装扮美丽的舞台,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进而表现美的能力,最后在愉快、轻松的时装表演中结束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交流讨论的机会还不是很多,比如在第二次装扮舞台(剪贴操作时,可以让幼儿集体讨论或分小组商议一下,相互讲讲自己的想法及如何使用各种材料,让舞台变得更美些。)

  观摩意见和建议:

  活动设计巧妙,构思新颖,教师创设了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操作、创造,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