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有趣的尾巴》反思

大班教案《有趣的尾巴》反思

大班教案《有趣的尾巴》反思

1、大班教案《有趣的尾巴》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动物的尾巴,初步了解他们的用途。

  2.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3.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活动准备

  相关动物的图片、相关动物头饰。及各种动物和尾巴的分解图片,浆糊、课件。

活动过程

  1.认识几种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几种动物名称,有燕子、黄牛、袋鼠、松鼠、孔雀。接着观看课件,师指导幼儿观察动物尾巴的特征及用途,如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它为燕子飞行掌握方向,因而学到儿歌,燕子尾巴像剪刀,飞行方向掌握好,最后依次介绍动物的尾巴特点及用途。

  2.为小动物找尾巴。

  发给每组幼儿没有尾巴的动物图片,请小朋友们在众多的尾巴中为它们找尾巴,并粘贴好。师巡回指导,找到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拿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及用途,如黄牛尾巴来回摆,苍蝇蚊子全赶开。

  3.游戏:揪尾巴。

  师出示小松鼠图片,小朋友就告诉老师:松鼠尾巴毛茸茸,睡觉当个大枕头,谁先回答时就请谁扮演小松鼠,戴上小松鼠的头饰,屁股后面贴上小松鼠的尾巴,依次选出燕子、孔雀、黄牛、袋鼠的扮演者。并给它们贴上小尾巴,然后大家一起玩游戏揪尾巴。(游戏玩法:请五位小朋友站好,老师喊预备起,小朋友都尽力揪下其他小朋友身后的尾巴。被别人揪下尾巴的小朋友退场,其他小朋友集体为这五位小朋友喊加油。换下组小朋友时复习五个动物的尾巴特点及用途。)

  4.拓展延伸。

  小结课堂情况,告诉小朋友每种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那你们还见过什么动物的尾巴,下一周来讲给我们听一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出示图片及观看课件,让小朋友认识了几种动物,这样激发幼儿课堂兴趣,并了解到每一种小动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不同的小动物其尾巴的作用是不同的,更不能没有尾巴。小朋友听得很认真,课堂兴致很高。

  在为小动物找尾巴这一环节中不是会都能做好。既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深透到里,也有对第一部分老师告诉他们知识的记忆体现。动手能力差的及没有仔细观察的幼儿,就较难正确完成这个作业。不过在老师的巡回指导与启示下。孩子都完成了。这样既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感觉自己也不错。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到科学课的趣味性,也可以发展孩子个性的空间。游戏中力争照顾每位,让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教室里充满了欢乐。愉快的气氛。

  最后,活动延伸把孩子带进无限的思考,让孩子带着诸多的思考去观察自然界动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探索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扩散以外的动物,我的知识面也不够广,今后要加强知识能力方面的修养。

2、大班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2、 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3、 通过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感知影子的特征,了解影子变化的原因。

  4、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1、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用具

  手影戏《小鸟归巢》

活动过程

  一 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带领幼儿散步,找影子。请幼儿观察什么地方有影子,什么地方没有影子,发现了什么东西的影子?

  1、室内谈话:幼儿说一说散步时的发现,

  (1)小结:太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没有影子。

  (2)欣赏多媒体课件手影戏与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小实验:影子的产生。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带领幼儿从开着的幻灯机旁走过,出现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动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回到位置上,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影子) 如果幼儿说不出就请再请

  一幼儿再次上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向幼儿介绍这个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再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另外一边,让幼儿看看墙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由开着的幻灯机的光引出生活中的手电筒也会发出亮亮的光,从而让幼儿进行探索操作。由于手电筒在现在的孩子生活中很少用到,于是先让幼儿了解一下手电也能发光的功能。“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2)自由探索

  将玩具挡住光线,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玩具挡住了光线,所以出现了影子)

  (3)自由讨论

  将幻灯机(或手电筒)关掉,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小结:影子的产生有两个条 件,一要有光,二要有不透光的物体。光照在不透光的物体上,就会出现影子。

  3、巩固练习

  进行找影子的练习,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操作材料分成难易两份:一份是不同影子连线;另一份是在两种相似的影子中圈出与前面的图一模一样的影子,它可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形态认知能力。

  小动物要和影子做游戏,可是他们不知到自己的影子在哪里?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影子吗?讲解操作卡片做法。

  二、玩游戏:踩影子

  1、幼儿在阳光下自由活动,观察自己的影子,找出规律:人动,影子动;人停,影子停;影子跟着人。

  2、教师在阳光下跑,让幼儿踩教师的影子。教师可变换方向,站起或蹲下,引导幼儿注意影子的变化,控制幼儿的活动量。

  3、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踩对方的影子。

  三、美术活动:画影子(时间:上午)

  1、两位教师示范,站在阳光下(面向一定方位)互相将对方的轮廓用粉笔描画下来。(提醒幼儿:下午,我们将站在原地,再画一次影子,看看有什么变化,你们愿意试试吗?)

  2、幼儿两人一组。互画影子,先画小朋友现在所在的位置,做上自己知道的记号。

  四、活动延伸

  1、下午四时左右,再组织幼儿画一次影子。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影子变了吗?为什么会变?

  小结:太阳在动,影子也随着移动。太阳在这边,影子总是在那边。(也可让幼儿比较早晚的影子与中午的影子的不同)。

  2、上述各项活动,可以让幼儿重复进行,进一步深入观察、了解影子,理解各种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3、幼儿自由交流游戏的方法与结果。

教学反思:

  要上好科学活动,就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也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更要让幼儿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

3、大班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2.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4、大班教案《有趣的萝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从而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2、让幼儿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信号音乐;小兔绒玩具一只;实物萝卜、空篮子、萝卜食品每桌一份;教师小结用的萝卜一份;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食品每桌一套、萝卜小制作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对《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间准备:幼儿座位成框字型摆放,操作台成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带来萝卜丰收的喜讯)

  1、老师利用小兔绒玩具宣布小猪带来的喜讯。

  2、简单介绍观察萝卜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情节:看小兔的萝卜)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萝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萝卜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萝卜小结萝卜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1、要求:小兔收了那么多萝卜,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小朋友按萝卜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议,然后把萝卜送到小兔家。

  (四)游戏体验(情节:幼儿扮演萝卜生长)

  1、商量讨论:萝卜是怎么生长的呢?

  2、结合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萝卜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赏编好的《萝卜歌》,再通过唱一唱、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乐趣,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吃萝卜食品)

  1、联系实际商量讲讲萝卜的用途(吃法及营养)

  2、幼儿品尝萝卜食品:边吃边讲萝卜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动延伸(情境:看萝卜制成的玩具)

  用萝卜制成的玩具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幼儿动手尝试制作的愿望。

教学反思

  1、针对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我采取了表演的方式,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幼儿在玩中快乐学习。

  2、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构建开放的、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方法,在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方法。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沟通课堂内外知识,联系学科,联系生活,努力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较好地完成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

5、大班教案《有趣的磁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磁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活动主动探究磁铁的穿透性,帮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2.让幼儿在实际的主动操作中感受探究的快乐,在评价中体现成功的愉快。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块磁铁,各种物体(小磁铁、铁钉、扣子、塑料袋、纸片、布片、纸杯、泡沫等),操作纸(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了解“发现”

  1、 提问:幼儿上课的环境有什么不一样?

  不断的说出“发现”这个词,让幼儿对“发现”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发现环境的不同,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缓解幼儿紧张的情绪,以便导入课题。

  2、 提问幼儿前段时间玩磁铁的发现? 请幼儿依次发言,老师作小结:

  ① 磁铁能吸铁的东西

  ② 磁铁能和磁铁吸起来

  3、 老师:老师带来了不是铁的东西,问幼儿能不能被吸起来(请幼儿依次回答)。

  4、 老师: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将它们吸起来。

  揭开每组桌上用来遮盖的布,每组的幼儿分别从篮子里拿出各种物体试验看能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5、在记录纸上画下来,先画磁铁,再把自己吸住的东西画在磁铁上

  6、将幼儿的记录纸收上来贴在黑板上,配班老师将每人小盆里的东西倒入大盆子中

  7、请幼儿导黑板前来,分别讲述自己将什么东西吸起来了。幼儿说出自己吸到什么东西后,老师再问其它幼儿有没有跟他一样的。

  8、老师: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小朋友吸的东西多,幼儿开始比赛。

  9、老师分别到每组前讲述比赛结果,分组数,并在黑板上记下每组的数量

  10、老师:我们再进行一轮比赛好吗?

  11、老师分组讲述比赛结果,分组数,将重复的东西剔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

  12、幼儿帮老师收拾操作材料

  13、老师:磁铁真的把不是铁的东西吸起来了吗? 幼儿分别回答,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做实验,实验成功后,老师问:磁铁到底在吸什么?

  小结:磁铁还是在吸铁,只不过透过纸、布片把铁吸起来了。

  老师:磁铁还能透过哪些东西把铁吸起来呢?我们去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都围绕着老师创设的环境进行,刚开始老师让幼儿了解“发现”一词,循序渐进,让幼儿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个活动基于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已有发现磁铁的经验,启发幼儿回忆有何发现。在幼儿操作后,在记录纸上画下自己用磁铁吸住的东西,记录纸下方注有“姓名”一栏,但没有一个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子填上,没有起到作用。

  在幼儿分别讲述自己用磁铁将什么东西吸起来的时候,老师应引导幼儿是怎样把不是磁铁的东西吸起来的,在比赛前,老师没有交待幼儿一定要吸不是铁的东西。

  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应引导幼儿合作探究,在数数量时应让幼儿自己数自己组的数量,再报出来,或者为了更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在比赛时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几个人拿东西吸,一个人专门记录吸到的东西,并数数。

  本次活动有静有动,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个活动安排的比较轻松。

  本次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其它幼儿无法参与进来,幼儿无法实现相互交流,无法实现互动,这个环节值得老师思考。

  “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表达了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环境与幼儿的“对话”。

6、大班教案《有趣的格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 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 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 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 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 ,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7、大班教案《有趣的舌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其实一杯是糖水一杯是盐水,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了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痛苦,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四、活动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有趣、能干,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保护动物,还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去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引导观察动物的舌头。在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舌头时,我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操作"给动物找舌头"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每个动物的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我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了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8、大班教案《有趣的管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几种常见接头管的兴趣,体验伙伴合作的快乐。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管子不同的运动方向,感知接头管的输送功能,了解接头管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对管子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管子,已玩“球进直管”的游戏。

  2、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PVC管15根,弯管、三通管若干,乒乓球15个。

  3、第二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水源分布安装图(课件),两组桌子上摆放:“水坝”(即可乐瓶装水),“水池”(接水盆)2个,直管、弯管与三通管若干,干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管子?管子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管子玩游戏。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改变方向)?

  1、提问: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出示并认识:弯管、三通管。你有什么办法?请你试试它们。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交流与分享:你成功了吗?用了哪些连接管?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方法。

  4、大发现(小结):水管和弯管、三通管一连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就能使乒乓球转弯(改变方向了)。有了这个发现,就可以让管子按照我们的需要转弯了,改变方向了,输送东西了。

  5、生活中用管子连接后可以输送什么东西?(水、石油、天然气、暖气……)

  三、第二次探究操作活动:小小安装工,运水乐哈哈。

  6、出示课件1: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两个水池?

  7、幼儿分成2组,合作选用合适的连接管连接送水,教师观察指导。对于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表扬合作游戏并成功完成作品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三个水池呢?让我们下次再玩吧!

【活动反思】

  1、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幼儿喜闻乐见。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知识内容的切入点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孩子们非常熟悉而且兴趣浓厚。

  2、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上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三次探究操作活动,孩子自然感知了弯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动(球进直管———球进管子后转弯----水坝的水同时引入两个水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将教育目标简单化、形象化。旨在“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幼儿主体。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很少有灌输性的语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而是充当孩子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人。另外,游戏中孩子们自由组合、积极讨论与合作等,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

  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很多不足,如在教师语言组织上、教师观察指导上,问题解决技巧上、幼儿情绪把握上等等,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改进。

9、大班教案《有趣的平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平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10、大班教案《有趣的汽车》含反思

目标 :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不同功能和它们基本构造 。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过程: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开车玩游戏,(配音乐)游戏场地的布局,就是能让孩子真正玩起来的作用。

  (1)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由那些部分组成?

  (2)你还见过大马路上还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3)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的汽车。

  2、看课件,拓展孩子的思维。课件的选材都从“创新”入手,图片都经过我加工处理达到了吸引孩子眼神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原始的兴趣。活动中孩子还是很感兴趣。观看课件,启发孩子发散思维。(突破重点)

  (1)请幼儿说说跟我们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 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重点:幼儿对汽车外形的感知,启发幼儿发散思维的训练。)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为了帮助幼儿在设计新型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功能性)

  (2)小猪嘴最馋了,它说呀,我想要一辆汽车,都有好多吃的。。。设计障碍,为启发孩子从汽车的功用和造型上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突破重点)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计意图:这个部分能拓展幼儿创作的思路,不至于局限在只为小羊设计汽车,只给小羊带来方便)(突破重点)

  4、幼儿作画:难点:创设出高科技,不同寻常功用,及不同寻常造型的汽车。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设计师,要设计出和这些车不同的,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2)我们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促成难点)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促成难点)

  5、作品评析:

  (1) 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幼儿互相欣赏新型汽车。

  (2)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请幼儿相互介绍,或介绍给身边的老师听,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

  6、放音乐《开车歌》,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1)这些汽车设计得真漂亮,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的功能,我们都比不出高低了,让我们开起来试试,到底哪辆汽车开起来最稳。

  (2)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做开车动作出活动室是让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该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5大领域的整合。

  (1)社会: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

  (2)科学:设计高科技的,有特别功用的汽车。

  (3)语言:引导幼儿大胆表述气车的形和特点。

  (4)艺术: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

  这次的活动设计流畅,目标设立准确,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师情绪饱满,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师幼互动效果好,在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绪、语气、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美术活动。

  幼儿的美术基础较好,孩子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画面的布局合理,设计了各种形状的汽车外形,及特殊功用的汽车。点评这个环节,孩子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孩子很有成就感,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

11、大班教案《有趣的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动物的尾巴,初步了解他们的用途。

  2.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3.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活动准备

  相关动物的图片、相关动物头饰。及各种动物和尾巴的分解图片,浆糊、课件。

活动过程

  1.认识几种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几种动物名称,有燕子、黄牛、袋鼠、松鼠、孔雀。接着观看课件,师指导幼儿观察动物尾巴的特征及用途,如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它为燕子飞行掌握方向,因而学到儿歌,燕子尾巴像剪刀,飞行方向掌握好,最后依次介绍动物的尾巴特点及用途。

  2.为小动物找尾巴。

  发给每组幼儿没有尾巴的动物图片,请小朋友们在众多的尾巴中为它们找尾巴,并粘贴好。师巡回指导,找到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拿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及用途,如黄牛尾巴来回摆,苍蝇蚊子全赶开。

  3.游戏:揪尾巴。

  师出示小松鼠图片,小朋友就告诉老师:松鼠尾巴毛茸茸,睡觉当个大枕头,谁先回答时就请谁扮演小松鼠,戴上小松鼠的头饰,屁股后面贴上小松鼠的尾巴,依次选出燕子、孔雀、黄牛、袋鼠的扮演者。并给它们贴上小尾巴,然后大家一起玩游戏揪尾巴。(游戏玩法:请五位小朋友站好,老师喊预备起,小朋友都尽力揪下其他小朋友身后的尾巴。被别人揪下尾巴的小朋友退场,其他小朋友集体为这五位小朋友喊加油。换下组小朋友时复习五个动物的尾巴特点及用途。)

  4.拓展延伸。

  小结课堂情况,告诉小朋友每种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那你们还见过什么动物的尾巴,下一周来讲给我们听一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出示图片及观看课件,让小朋友认识了几种动物,这样激发幼儿课堂兴趣,并了解到每一种小动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不同的小动物其尾巴的作用是不同的,更不能没有尾巴。小朋友听得很认真,课堂兴致很高。

  在为小动物找尾巴这一环节中不是会都能做好。既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深透到里,也有对第一部分老师告诉他们知识的记忆体现。动手能力差的及没有仔细观察的幼儿,就较难正确完成这个作业。不过在老师的巡回指导与启示下。孩子都完成了。这样既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感觉自己也不错。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到科学课的趣味性,也可以发展孩子个性的空间。游戏中力争照顾每位,让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教室里充满了欢乐。愉快的气氛。

  最后,活动延伸把孩子带进无限的思考,让孩子带着诸多的思考去观察自然界动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探索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扩散以外的动物,我的知识面也不够广,今后要加强知识能力方面的修养。

12、大班教案《有趣的豆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豆子的名称及外型特征。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1.各种豆子,豆制品。

  2.人手一份豆豆(蚕豆、黄豆、赤豆各10粒),鞋盒盖子,饮料瓶。

  3.记录纸每人两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豆子和豆制品。

  1.“今天豆豆家族聚会,我们也去参加吧!”

  “这些豆豆,哪些是你带来参加聚会的?它叫什么名字?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这是什么呀?今天是豆豆家族大聚会,你为什么把它也带来呀?”(请幼儿介绍豆制品)。

  2.今天还是老豆爷爷的生日,好多豆家的子孙都来参加,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听听豆豆家族还有哪些成员。

  二.豆豆排队。

  豆豆家族的成员可真多。好多豆豆来和小朋友玩了,我们来帮它们排排队吧。

  1.帮豆豆排队,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最长的队伍后面打☆,最短的队伍后面打〇。(幼儿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样的豆豆,排列的队伍不一样长。)

  2.红豆、黄豆刚才和老师说,它们想和蚕豆的队伍排得一样长,大家快想想办法吧(幼儿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一样的豆豆,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提醒幼儿排列时要一个紧挨着一个

  让幼儿讲述结果。

  三.制作豆豆乐器。

  1.现在我们再和豆豆玩个游戏。我们把豆豆装进瓶子里,看看豆豆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来。

  2.幼儿做好豆豆乐器自由玩。

  3.一起用豆豆乐器给歌曲伴奏。

  四.结束、延伸。

  刚才我们用豆豆乐器给歌曲做伴奏,真好听。回去后我们再试试用不同的瓶子做豆豆乐器,听听发出的声音又会怎样?有了新的发现再来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成熟了,孩子们都被这些变化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而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豆子,知道豆子可以制成好多吃的、用的东西。并通过给豆子排队的探索,使幼儿感知数量、大小不同时,排列的队伍会不一样长,所用的豆子会不一样多。最后让幼儿自己制作豆豆乐器并给歌曲伴奏,让幼儿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符合《纲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13、大班体育教案《揪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友爱互助的良好品德。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条彩色布条音乐游戏光盘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自主探索--运动--分享交流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队列练习列队成四路纵队,听口立做动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左右转弯等

  2、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教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

  二、游戏开始:

  1、请幼儿想想两人怎样玩布条。请幼儿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请会玩揪尾巴的幼儿示范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教师讲解玩法规则:两人面对面站立,数一二三,同时开始左右挪动,瞅准机会揪对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捉住别人的尾巴?鼓励幼儿躲闪灵活,捉的动作要快。幼儿再次练习揪住尾巴的为胜利

  三、自由玩布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布条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新玩法。

  3、探索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

【活动反思】

  这个游戏小幼儿十分喜欢,只是不知道正确的玩法。今天我们利用户外游戏活动时间玩这个游戏,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灵活性和快速躲闪的动作。通过几次的练习玩耍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整个活动中放开地让孩子们玩,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智力得到了提升,身体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14、大班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愿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创新。

  2、在探索、发明、制作、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对物体弹性的用途。

  3、通过幼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弹性玩具若干。

  2、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品若干。

  3、幼儿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谈话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玩具,每样玩具,都有一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压一压、拉一拉、捏一捏或者用脚跳一跳等等。玩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

  2、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3、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启发幼儿发现“物体有弹性”的秘密。

  4、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及发现,了解物体弹性的基本特征。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二、再次探索并对物品分类,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分组投放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物品。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幼儿把有弹性的与无弹性的物品分类。

  三、游戏:找一找,想一想。(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谁身上有弹性的东西最多。

  2、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有弹性,看谁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儿园、家里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四、引导幼儿讨论:

  1、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弹性将会怎么样?

  2、怎样利用物体的弹性发明一种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也来动动脑筋,想一想,发明一件有弹性的用品或玩具。”给幼儿介绍材料名称。

  2、鼓励幼儿先想想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说说。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使幼儿发现了物体的弹性,并在老师的引导下

  进一步总结了物体的弹性,然后让幼儿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了对弹性的认识。然后让幼儿寻找身边的弹性物品,从而使幼儿

  了解了弹性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最后让幼儿通过讨论、做做、玩玩激发了幼儿进一步发明创造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都积

  极性很高,他们亲自操作,探索、并获得了感性经验,又亲自发明创造,很有成就感,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潜移默化

  中使幼儿积累了探索科学的经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只是在活动中有的幼儿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这有

  待老师进一步帮助、引导,让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15、大班教案《有趣的运动姿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人体动态及关节在肢体运动时的重要作用。

  2、学习表现人体结构、动态。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物不同动作的图片。

  2、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9页《有趣的运动姿态》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律动导入,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运动起来吧!师生共同进行律动。

  2、小朋友们,运动过后,你们感觉如何?

  3、鼓励幼儿尝试各主要关节的活动,并说一说不用的活动方式所产生的不同动作,如:肩部下垂、上举、前后摆动、前后伸展等。

  二、运动小人

  1、观看图片,让幼儿观察运动中的人体姿态。请幼儿说出各种姿态的名称,

  2、模仿图片中人的动作。

  三、彩色小人

  1、要求幼儿用一种颜色表现一种姿态,动作姿势不要重复,且只需表现人体结构,类似剪影,不必画五官。

  2、提醒幼儿作画时,注意人体比例以及色彩的搭配。

  3、作画过程中,可随机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以启发其他幼儿。

  4、针对个别幼儿的问题和困惑,教师给予单独辅导很示范。

  四、装饰背景

  1、讨论:运动小人有这么多色彩,那么背景怎么画呢?怎样才能让小人在画面中比较明显能?

  2、肯定和鼓励幼儿的想法,选择大家比较认同的方式完成背景装饰。

  五、幼儿作品展览

课后反思:

  在运动的话题中,逐步激发孩子对做这些运动的兴趣。接着引到了今天的内容,我出示了一些运动项目的图标让幼儿观看不同的运动形态,让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等下要做里面的哪个运动项目的。这一环节不仅让幼儿互相分享,也通过交流锻炼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接着我出示材料并进行了示范讲解,让幼儿明确做法,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能画下来。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乐在其中,一边尝试用身体做运动项目的姿势,一边把这些姿势画下来。最后是展示交流作品。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做到了: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利用自制器械合作表演运动项目。关注幼儿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到真正使幼儿的情感教育得到落实。

  感到不足的是: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的进行绘画,这一点还不理想,作品的画面显得很单调,不够丰富。由于孩子的个别差异,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存在的差异,给他们的指导不够。

  总之,本次活动以后的反思,我认为对自己是一次较大的促进和提高,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6、大班教案《有趣的规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让幼儿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

  难点: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 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延伸:

  1、在区角放置小书的半成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编小书。

  2、提供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让幼儿排先后顺序,并用语言表述。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很不错,从开始的寻找站在前排的幼儿的规律,以及替换字母的活动,到神奇的书,幼儿的兴趣都比较高,特别是“神奇的书”这一环节,结合幼儿生活中对彩虹的7种色彩及其顺序的相关经验,把活动推向了**,后面的图片欣赏也让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

  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深入,从找规律到欣赏规律,再到灵活运用规律,从最简单的AB 型规律到ABB型规律到ABC型规律到最后的随意的规律,幼儿的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幼儿的思维也在广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同时,我发现自己低估了幼儿的发展,仅仅停留在让幼儿观察发现和感受AB、ABB、ABC等这些简单的规律,没有把幼儿的思维从生动的形象思维提升到初级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如果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与归纳的话,这样孩子不仅可以获得系统性的知识,更为以后学习比较、归纳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印象基础。

17、大班教案《有趣的气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要上幼儿学会分享玩具,分享快乐。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激发幼儿对气球活动的兴趣。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培养以及锻炼

  2、培养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懂得用分享和合作来探索气球的玩法。

活动准备

  1、带毛线绳的红、黄、蓝、紫四色气球若干。(至少要每个小朋友一个,要有一些备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示气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想玩气球吗?老师这里有几种颜色不同的气球,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一边提问题一边发气球给每位幼儿,要把红色的气球发给那些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幼儿,把黄色的气球发给平礼貌用语用的不好的小朋友。这里要一边发气玩一边复习幼儿学过的颜色。)

  二、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体会分享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1、教师:小朋友气球的玩法有那些?你会怎样的玩法?(教师要鼓励、引导、启发幼儿多动脑多思考。)

  2、还有那些新玩法?大家都来玩一玩吧,看看谁的玩法最多!(教师观察幼儿,对遇到问题的幼儿给予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

  3、教师:你会玩几种?那位小朋友能来演示一下你的玩法(幼儿会说出许多种气球的玩法,我在其中选几位玩法多样的幼儿做演示,激发幼儿大胆的创造玩法­。留意一下有那些小朋友是互相合作的。)

  4、教师:现在请手拿红色气球和黄色气球的小朋友把气球放到箱子里,然后站到我这里来。小朋友说没有气球的小朋友现在玩什么?和谁玩?对了,小朋友要有玩具,有快乐大家一起分享。那么谁愿意和我这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呢?请举手。现在老师就让没有气球的小朋友去找寻找伙伴,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气球好不好?(在这里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分享,要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自己的快乐。由其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分享的小朋友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5、教师:现在我们没有气球的小朋友找到了伙伴,那么你们就玩一玩吧,看看那一组的小朋友玩的花样最多,我要请他表演给大家看。(如果找到伙伴的小朋友没有合作玩,老师可以找一位幼儿合作玩一次,让其他幼儿观看,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然后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6、教师:老师找一组玩法多的来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除了两个人玩还可以几个人玩呢?全班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一个气球?怎样玩?有那些玩法?现在小朋友就试一试吧!(教师观察幼儿,适当的给在游戏中有困难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教师可以和幼儿合作激发幼儿创造新玩法。)

  7、教师:谁能说一说多人合作玩可以怎样玩?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下面我们就要试一试小朋友说的多人合作的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只要能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要给奖励。只要是小朋友说出的玩法都要试一试。)

  8、教师:气球好玩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最少可以几个人玩?最多可以几个人玩?那在玩的过程中是一个人玩有意思还是多个人玩有意思?对,多人合作最有意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多。(教师要引导幼儿说说合作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让不喜欢合作游戏的幼儿感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气球的很多种玩法,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表现最棒的是当有人没有玩具时小朋友能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这样的小朋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还有就是小朋友能互相合作想出的很多新玩法。老师希望下次活动小朋友能更好的互相合作,那么小朋友回去要思考一下气球除了能给我们做玩具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有那些用处。

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选了常见的气球,小朋友会很喜欢同时小朋友也会有玩气球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互相交流起来容易些。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气球的一次减少使幼儿有了分享玩具的体验并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多人合作玩气球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气球是易爆的这点要向幼儿说明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在这里幼儿可能不太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幼儿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意义。

18、大班教案《有趣的电动玩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2、幼儿学习用记录卡和语言来表达操作结果。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认识电池在物品中正确的安装方法。

  难点:找出玩具不会动的原因和修好玩具的方法,总结规律。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电动玩具以及其配套的干电池。

  2、取出一半电动玩具的电池。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出示电动玩具,激发第一次探索的兴趣。

  2、自主探索:装上电池玩具是否会动。

  采用了直接操作方式进行探索,通过玩一玩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

  3、经验传递: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

  我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融进参与法、发现法诱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进行应验的验证,从而达到目标1,突破重点。

  4、经验梳理:玩具不会动的原因——A 没装电池B 没装满电池C 电池大小不一样D 电池装反了。通过装一装、找一找、记一记、说一说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达到目标2,解决难点。

  5迁移经验:幼儿寻找身边哪些小家电需要电池,并用今天所学经验装上电池。进行再次探索。从而达到目标3

活动延伸:

  教育活动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探索的开始。所以,我把活动作了进一步的延伸:让幼儿回家寻找哪些小家电需要电池,并用今天所学经验装上电池。通过继续体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动手、创造能力,从而萌发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反思

  幼儿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活动中我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玩具厂,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玩玩具,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中我让幼儿自由摸一摸,拆一拆,玩一玩这些玩具,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玩结束以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都知道电动玩具不动是因为没有电池的原故。接着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要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我就先请幼儿开始去给没有电池的电动玩具安装电池,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人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我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如玩各种的电动玩具、遥控器等等,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尝试学习活动——好玩的电动玩具。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

19、大班语言教案《借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有关动物尾巴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模仿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的对话,理解故事的内容。

  2、难点:知道有关动物尾巴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出示森林背景图,引出主题:森林里要召开百兽大会啦!小兔子看到布告后也想参加,可是它对自己的尾巴不满意。猜猜它会向谁去借尾巴?

  二、倾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遍。

  2、教师提问:故事里有谁?

  小兔子想干什么?

  三、讨论理解

  1、教师出示活动教具,并讲述故事第二遍。

  2、依次提问:小兔遇到了谁?黄牛(猴子、袋鼠、麻雀、狐狸)愿意将尾巴借给小兔吗?为什么?(让幼儿参与故事的讨论中,通过猜测动物是否愿意借给小兔尾巴及原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即对动物尾巴作用的了解情况)

  3、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幼儿对各种动物尾巴作用的猜测。

  4、继续讲述故事并提问,重复上面的环节。

  5、拓展讨论,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特殊作用。

  四、完整倾听

  1、倾听故事第三遍,幼儿尝试跟着教师能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2、翻看《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29~3页“借尾巴”,再次根据画面复述故事中小动物间的对话。

课后反思

  《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借助形象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白兔向大黄牛、猴子、袋鼠、麻雀、狐狸借尾巴的故事,使小朋友们知道了小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和小白兔的短尾巴的特殊用处。教学中,充分利用采用挂图、书本结合、听说结合的形式,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地让孩子去思考、交流、表达,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在活动中交流各自的看法,闪现思维火花,表现出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在兴趣盎然中学有所获。

20、大班教案《神奇的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爱护动物。

  2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收获信息的能力。

  3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

  4 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重点难点

  1 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2请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资料

活动准备

  小猴子。壁虎。鲤鱼。图片小狗。动物世界教学碟片、毛线

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比尾巴

  2提出问题;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请幼儿思考。

  3出示图片请幼儿认真观察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

  4播放教学碟片。请幼儿观看动物尾巴的作用。

  5幼儿讨论,教师总结。

  6尾巴配对游戏,教师把动物的尾巴打乱请幼儿配对

  7活动结束。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教学反思

  1在生活中,可以扩展幼儿对动物尾巴的认识和了解。启发幼儿积极探索。

  2在 讲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时还应该讲清楚一些。

21、大班教案《有趣的蜗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并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大班教案《有趣的西瓜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反思:

  收获一:要善于在活动中提供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本次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因而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乐趣。 收获二: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秩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课堂上把幼儿的情绪、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教师所追求的,过分活跃没有秩序一定会影响教育效果。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在日后的工作中应逐步积累控制课堂秩序的经验。 收获三:在幼儿的创造性讲述中,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是激励幼儿再次积极表现的前提和重要因素。在本次活动中多次让幼儿进行想象描述、想象添画,其中每一个环节,我都充分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创造,使幼儿更有积极性投入下一次创作中。

23、大班教案《有趣的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让幼儿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 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6个、玻璃杯1个、火柴、打火机。蜡烛实物图片、轻音乐、课前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例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很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等。)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让幼儿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

  2.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挂灯笼的时候等。)

  三、通过游戏《蜡烛的熄灭》,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方法。

  (1)幼儿操作实验: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2)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自由发言)

  (3)罩上杯子后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杯子会发热、发黑,杯壁上会有小水珠,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

  5.教师小结: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当蜡烛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气被拉住燃烧用完了,蜡烛就会熄灭。

活动延伸:

  蜡还可以绘画,请幼儿用桌子上的碎蜡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棉签蘸上盘中的颜料,均匀的涂在画上, 就会显现出美丽的蜡染画。

活动反思:

  在组织这节科学活动课之前,我提前给孩子做了详细的安全工作讲解,因为担心从来没有接触过火的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再有怕孩子会不小心烧着手。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问题,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索,效果很好。

24、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尾巴》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好奇心强,又充满童心,都很喜欢小动物,但我发现孩子们欠缺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这一主题刚好是动物朋友们,所以我选这节科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他们自己发现探索的愿望,同时让他们对动物尾巴的功能以及外形特征进行匹配, 挖掘他们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动物尾巴,并初步了解它们尾巴的做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探索的兴趣。

  2.挖掘幼儿的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种动物的尾巴。

  难点:初步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活动准备:

  猴子,雪豹,狐狸,老鼠,壁虎等动物身子和尾巴分开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能学学自已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吗?

  李**:我喜欢小白兔,因为它很可爱。师:老师也很喜欢小白兔,看来我们爱好是一样的。

  邵**:我喜欢小猫,因为它抱起来很舒服。师:小猫抱起来很暖和很软,让我们特别想要去亲近它。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可它们却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的身体藏在了里面,尾巴却露在了外面,请你快速找出这些小动物。(出示展示动物的尾巴)

  (1)出示袋鼠的尾巴

  ——这是谁的尾巴?

  邓**:袋鼠的尾巴。师:你怎么知道它是袋鼠的尾巴?

  邓**:我家里的书上有袋鼠,所以我认出来了。

  ——邓**小朋友喜欢看书,书上有很多的知识,一下子就看出来是袋鼠的尾巴。

  (2)出示豹子的尾巴

  ——这又是谁的尾巴呢?

  韩**:我觉得那是猫的尾巴,因为它的尾巴上有花纹,而且是细细的长长的。

  ——韩**小朋友语言组织能力非常好,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不是小猫的尾巴,但是都属于猫科动物。

  ——谁还有不一样的答案?

  李**:我觉得他像豹子的尾巴,因为豹子的尾巴上也有斑纹,而且它的尾巴很长。

  ——李**小朋友表达的很完整,能仔细观察斑纹并作出准确判断。

  (3)出示壁虎的尾巴

  ——细细长长的会是谁的尾巴呢?

  高**:我觉得这是老鼠的尾巴,因为它的尾巴细细的,黑黑的,尖尖的长长的。

  ——她的语言表述很清晰,细细的,尖尖的,长长的,但是这个却不是老鼠的尾巴.

  ——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他的尾巴断掉还会在长出来的

  幼儿集体——是壁虎的尾巴,因为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长出来的

  2、活动过程:

  ——今天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

  规则:我这里准备了一些动物的身体和尾巴图片,请你们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并把它们快速贴起来。并告诉我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用?

  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业

  ——它的尾巴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

  杨**:猴子的尾巴长长细细的,我觉得它的尾巴可以让它方便在树上跳来跳去,让它跳的更远。

  ——你表述很完整,猴子的尾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更可以帮助他在树林里荡来荡去。(得到表扬的孩子笑眯眯的,脸上表现出了一抹娇羞。)

  肖**:我找到了豹子的尾巴,我觉得豹子的尾巴可以让它在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说的很对,除了保持平衡还有什么作用呢?

  李**:豹子的尾巴可以去攻打老虎,当做它的武器。

  ——你一定是看过动物世界吧,观察的特别仔细,记性也非常好。豹子的尾巴可以捕食猎物,对抗敌人,在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

  ——除了这些大型凶猛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请你说说它的作用?

  熊**:小松鼠也有尾巴,它的尾巴可以让它在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还可以让它跳的更远,大大的尾巴可以盖在肚子上当被子用。

  ——你一定喜欢看书学习,所以才知道这么多。原来小松鼠的尾巴还可以当被子呀!

  ——还有哪些动物有这些特殊的本领呢?

  肖**:我还知道响尾蛇的尾巴,在遇到危险的是会发出响声,用来吓唬敌人。

  ——肖子涵小朋友懂得很多,说明也是爱学习的孩子。

  贾**:黄牛的尾巴长长的,细细的,可以甩走苍蝇

  ——黄牛的尾巴可以当苍蝇拍使用,赶走讨厌的苍蝇。贾欣妍小朋友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的很仔细。

  3、出示动物图片

  ——现在请你仔细看看,和同伴小声讨论它们的尾巴的作用,一会介绍给大家。

  贾**:小鱼的尾巴用来掌握平衡的

  肖**:鳄鱼的尾巴可以攻击别人,也可以保持平衡,同时可以保护自己,因为很坚硬。

  李**:大象的尾巴用来扇苍蝇。

  ——小朋友们都观察的很仔细,同时也发现了它们尾巴的作用,很厉害,你们都是爱学习爱动脑的孩子。其实自然界还有很多动物的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今天请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更多的动物,明天把它们尾巴的作用的讲给讲给大家。现在我把这些动物图片放到益智区里,你们区域活动时可以再进行讨论学习。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充分激发了孩子对小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这节活动充分说明了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通过具体提问和孩子回答后的有效回应,让孩子一步一步将动物的特征,尾巴的作用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出来,同时对于仔细观察的孩子进行表扬,通过具体的表扬让孩子懂得爱看书、爱学习就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小朋友的认可,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动中,我用连续的提问让孩子进一步观察、倾听、表达,并大胆探索、积极交流动物尾巴的作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明白幼儿活动设计,要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来组织教学,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超出我的预设愿景,呈现更好地课堂效果。

25、大班教案《有趣的汉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特点。

  2、了解象形字、会意字及有趣的偏旁部首。

  3、培养幼儿合作、协商的能力。

  4、激发了幼儿对汉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区域游戏以及教育活动的过渡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汉字的机会,一部分汉字幼儿已经认识,对汉字的认读有较强的愿望。

  2、物质准备:汉字知识PPrr、各个关节都会动的小人偶、字卡等。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象形字与会意字的特点,知道文字的目的及用途。

  引导幼儿用合作的方式表现汉字,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分工、协商。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简单特点。

  (1)出示甲骨文的P阳图片,了解甲骨文的特点。

  教师:小朋友中有很多人都认识了许多字,今天罗老师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字让小朋友来看看。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图案?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它是字吗?如果是字?它是一个什么字?中国字?外国字?外星人的字?还是中国古代的字?你们看得懂它们的意思吗?

  教师: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幼儿:像鸡蛋!像球!像一张饼!像太阳!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变变变,原来它是太阳的意思,那这个字演变到现在,会变成汉字里的什么字呢?变变变,噢!原来是日字!

  教师:这个图案在古代代表太阳的意思,到现代变成了日字。

  教师分别出示山、石、月、木等几个字,按照上面的方法以此类推,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

  教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图案是出现最早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在很久以前,当时没有笔和纸,人们就是在石头上、骨头上、乌龟壳上刻画图案来记录事情的,这就是当时的文字。

  (2)出示象形字的P阳图片,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教师:古代有一种文字很有趣,这种字差不多就是照着那个东西的形状画出来的,叫做象形字。

  教师:看看它像什么?猜猜是什么字?

  幼儿1:山,它上面的尖就像山峰。

  幼儿2:月,像月亮一样弯弯的。

  幼儿3:门,左右直直的就像两扇门一样。

  教师:“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月”就像一弯明月; “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3)出示会意字的P胛图片,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教师:下面我们看到的字就更有意思了,叫做会意字。它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这个字念“鸣”,它是鸟叫的意思,谁能说说它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字分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合起来是鸟叫的意思?有什么含义?类似的还有囚犯的“囚”字,森林的“森”字和“歪”字等。

  幼儿1:是“口”和“鸟”组成的。

  幼儿2:“口”是嘴的意思。

  幼儿3:小鸟用嘴叫,所以是鸣,就是鸟叫的意思。

  (4)出示偏旁部首的PPT图片,感受汉字中偏旁部首的特点。

  教师:这些字你们认识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幼儿1:它们的旁边都有一个三点水。

  幼儿2:都和水有关系。

  教师:在汉字里面,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一般有三点水旁,如出汗的“汗”,黄河的“河”,长江的“江”,还有流水的“流”,大海的“海”。跟木头有关的字,它的旁边或者下边有“木”字,如椅子的“椅”,枫树的“枫”,桌子的“桌”。跟人有关的字呢,就用人字旁,如“你”“他”“们”,等等。(提手旁、木字旁、三点水、单人旁)

  2、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拼摆汉字,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1)木偶的身体会写字。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文字,那么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吧。罗老师请来一个好朋友,它是木偶小明,它想用身体摆成字的形状,请幼儿猜猜摆的是什么字。

  教师分别用木偶摆成“大”“上”等汉字,引导幼儿猜猜看。

  (2)我的身体会“写字”。

  ①教师:小朋友可真聪明呀,谁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摆些字?(出示常见字的字卡,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摆出来,如“中”“下”等。)

  ②分组游戏,引导幼儿合作摆出不同的汉字。

  教师:我们要加大游戏难度了,自选四个人一组,到老师这里挑选一张字卡,并用四个人的身体合作拼成字卡上的字,拼得像,让大家能看出来的,就算成功。

  3、书写小名片,引导幼儿感受汉字的实际作用。

  教师:今天小朋友学了有关文字的知识,玩了文字游戏,你们觉得中国文字有意思吗?谁知道文字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传递信息,记录事情)今天我们就用文字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我们很快就要离开幼儿园升人小学了,不能像现在这样经常见面,有了名片,当你想好朋友的时候,就可以拿出名片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多好呀。

  制作方法:用签字笔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并做简单装饰。

  小朋友互相交换名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前期忽视引导幼儿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也有所欠缺,讨论时应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木偶摆出字时,应该提供正确答案的字卡,让幼儿有对比,幼儿对汉字的理解会更强。

26、大班教案《揪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友爱互助的良好品德。

  3、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条 彩色布条 音乐游戏光盘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队列练习

  列队成四路纵队,听口立做动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左右转弯等

  2、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

  教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

  二、游戏开始:

  1、请幼儿想想两人怎样玩布条。

  请幼儿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请会玩揪尾巴的幼儿示范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教师讲解玩法规则:两人面对面站立,数一二三,同时开始左右挪动,瞅准机会揪对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捉住别人的尾巴?鼓励幼儿躲闪灵活,捉的动作要快。幼儿再次练习揪住尾巴的为胜利。

  三、自由玩布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布条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新玩法。

  3、探索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

延伸活动:

  将幼儿探索的新玩法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利用晨间、户外活动鼓励幼儿自由组合玩游戏,回家后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报纸条的玩法,共同体验快乐,增进亲情,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反思:

  这个游戏小幼儿十分喜欢,只是不知道正确的玩法。今天我们利用户外游戏活动时间玩这个游戏,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灵活性和快速躲闪的动作。通过几次的练习玩耍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整个活动中放开地让孩子们玩,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智力得到了提升,身体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27、大班教案《有趣的橘子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利用午点后的橘子皮进行手工创造,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训练幼儿的手脑协调性,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自信心。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午点橘子2、剪刀、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 小棍棒等

活动过程实录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剥下来的橘子皮。

  老师:孩子们看一看自己剥下来的橘子皮像什么呢?

  幼儿:“像一顶帐篷,给小蚂蚁、小蚱蜢住”“像一只乌龟”“像一只小鸟在飞”“像一顶帽子”“像摇篮”“”像荷花“向小碗”……

  2、创意活动

  (1)引导幼儿相处办法用橘子皮进行创意。

  老师:你们想得非常好,说得也很棒。那我们怎么让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也能看到或听到呢?

  幼儿:“用橘子皮做成画”“把橘子皮做的画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听”“可以做成玩具让小弟弟妹妹们玩”“老师我们用笔画下来”“用胶粘在纸上”“用大头针钉在吹塑板上”......

  (2)幼儿讨论创作橘子皮画所需要的物品。剪刀、彩笔、背景纸、小棍等。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启发幼儿使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子昊小朋友用橘子皮拼出两只展翅飞翔得小燕子,美滋滋地拿给我看。我问他两只燕子去做什么?他没有回答,若有所思的样子,一会儿,他在纸上就画出许多内容,并讲给我听:这是大树,这是燕子得窝,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在等着吃饭,它们得爸爸妈妈带回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太阳、小草和小花他们在高兴的笑着。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动听故事被子昊创编出来了。

  南南把背景纸画成了一个古怪得城堡,城堡里面全市隧道,他说这是迷宫,迷宫上面插着几面旗子,一个橘子皮拼成的古怪人,他说这是好人,很勇敢,他在抓坏人,坏人钻进了迷宫。多麽富有想象力呀!

  园告诉我她有一头猪和一条鱼。我问她:猪和鱼都应该生活在哪里?于是她用彩了笔添画了池塘,里面有螃蟹、小虾、水草和橘子鱼玩耍。猪的旁边添画牛在幽闲地吃草,最远处还有一座小房子,那是牧童的家。瞧,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啊!

  平时最活跃的龙龙玩得更开心。只见他站在桌子旁边,头上扣着橘子皮剪成的菊花当厨师帽,他用橘子皮做成四个小碗里面放有细碎的小橘子皮和碎纸屑,手里摆弄着一边眉飞色舞地讲着:“这是一盘京酱肉丝,这是一碗面条,这是两碗米饭.....”。原来他正陶醉在做厨师的快乐中。

  菁菁小朋友正在用橘子皮做一只非常可爱的小乌龟,用四条短腿在爬行,半圆的橘子皮正好做小乌龟圆鼓鼓的大贝壳,四块小的橘子皮做腿,还有头和尾巴,活灵活现。她在创作一个有关乌龟的新故事。和她长得一样得双胞胎妹妹也在做着同样得创意作品。

  璇璇用橘子皮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饭菜,里面有肉、菜、米,又用纸剪、折、粘作成一个精美的小炉灶,还有打火的旋扭,可以玩娃娃家的游戏了。

  佳琦举着她的作品正在给大家讲解:“我的菊花是双层的,是用两个橘子皮,剪的细细的,然后用筷子穿在一起做成的,你们看,多漂亮!!”

  3、橘子皮画展览

  (1)指导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分类张贴或摆放作品。提醒幼儿注意摆放张贴的位置要适合参观者观看。

  (2)先向伙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再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参观展览。自己当小小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创意。

  4、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更多更好、不同的橘子皮作品,带来和大家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环节,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水果皮--- 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对幼儿开展的一次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作为教师扮演着幼儿行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氛围,激起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迸发。

  从这一活动中可以得到启示: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注意各领域课程相互融合,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 “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善于挖掘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老师要利用游戏、教学、生活各环节提供合作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同时,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合作,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使他们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价值和做法。

  幼儿通过大脑的思考、判断、筛选把自己的想象借辅助材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可爱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张扬。这一过程使孩子们充分获得了创造的成果,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升华。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性,这也是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发展过程。

  在创造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与成功。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最好,自己是最棒的!

  杜威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做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要善于扑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位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节入手,从幼儿日常生活接触到事物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造角度不同,作品各异,教师能够倾听每位幼儿的创作思路,接纳每一件作品,鼓励幼儿个性的张扬,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创造后的成功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再一次加深自信心的烙印,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我是最棒的”!

28、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有趣的尾巴》含反思

活动内容:

  《有趣的尾巴》

活动目标:

  (一)认识一些动物的尾巴,初步了解他们的用途。

  (二)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三)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五)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

  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难点:

  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活动准备:

  (一)《有趣的尾巴》视频资源(二)小兔、猴子、袋鼠等图片。

  (三)相关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趣导入:出示松鼠图片,让小朋友叔叔松鼠的特征。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几种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①出示猴子的图片,认知猴子尾巴长的特征。

  ②依次出示兔子、松鼠、鸭子、公鸡、孔雀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他们尾巴的特征。

  ③再次出示图片让幼儿独立说出动物尾巴的特征。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①出示老牛的图片,让幼儿猜猜牛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②用问答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袋鼠、鳄鱼、响尾蛇尾巴的作用。

  ③依次依次出示金鱼、燕子、啄木鸟、蝎子、猴子、孔雀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他们尾巴的作用。

  ④再次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动物尾巴的作用,加深影响。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说一说在自己的收获,激发幼儿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兴趣。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2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颜色》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领域活动,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大班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为此我们设计了《有趣的颜色》这次活动,其中蕴涵了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两两相配,从而产生橙、绿、紫这三种颜色的科学原理

  设计意图: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让幼儿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大班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为此我们设计了《有趣的颜色》这次活动,其中蕴涵了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两两相配,从而产生橙、绿、紫这三种颜色的科学原理,其探索性与操作性较强,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的操作水平,本次活动只要让孩子知道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调出多种颜色,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尝试探索实验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能初步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活动,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之处。

  3、体验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点:知道三原色两个两个搭配可以组合成多种颜色

  活动难点:动手实验操作中,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勺若干、小烧杯若干、红黄蓝颜料若干、清水、幼儿观察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出示ppt课件,介绍魔法宝宝,进入主题

  二、基本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打开城堡之门

  重要提问:

  1、现在打开了几把锁?(三把)

  2、彩色城堡的城门能打开吗?

  3、要打开城门还需要哪些颜色?

  小结:此环节展示了"彩色城堡主人"与三位魔法宝宝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找到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图形,幼儿对此十分感兴趣,必定会好好思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一些。

  (二)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三原色之间相互搭配可组成多种颜色

  1、实验一:红色(颜料水)+黄色(颜料)=橙色

  2、实验二:黄色(颜料水)+绿色(颜料)=绿色

  3、实验三:蓝色(颜料水)+红色(颜料)=紫色

  (三)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进行记录

  三、结束环节

  教师小结:介绍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活动延伸:

  尝试将其他颜色组合在一起,观察会变成什么颜色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使幼儿在心理上减轻压力,他们很自然的就融入到了活动中,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并且具有极强的兴趣。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2、我设计的“彩色城PPT”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颜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颜料的用量而影响到调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活动积极性被完全挖掘了出来,他们从活动中学到了自己需要的本领,他们知道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0、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蚕》反思

  设计思路: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转暖,蚕宝宝们相继破壳而出,一条条黑黑小小的蚕引来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每天总有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唤自己的同伴,惊喜地转告自己发现的秘密。《指南》中提出,要让孩子们学会关心小动物,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树立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由于蚕是一种便于饲养又可以触摸的小动物,为此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养蚕计划,以便使孩子们萌生饲养蚕的责任心。在幼儿担负饲养蚕的过程中,他们和蚕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蚕如同他们生活中一个个亲密朋友。于是我们便选择蚕这容易获得的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领孩子走进蚕的生活世界,使之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主角”。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及其外形特征,体验生命的多样性。

  2、喜欢蚕,乐意用多种方式表现蚕的生活习性。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材料准备:

  1、多媒体制作《有趣的蚕》、范例作品

  2、准备能表现蚕宝宝的各种物品如:绘画工具、彩泥、餐巾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多媒体制作《有趣的蚕》 和幼儿谈谈蚕宝宝的生活,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

  2、师:蚕宝宝从小到大会变成各种样子,真有趣,我们今天来做做蚕宝宝,好吗?

  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做蚕宝宝好呢?

  在幼儿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想法。师适当提出质疑,和幼儿一起商量解决活动前的有关事项,如需要哪些材料等等

  3、教师介绍准备的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活动情况,对于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和表扬。

  4、请幼儿欣赏好的表现方法。

  活动反思:

  虽然没有看到蚕宝宝变成飞蛾。但喂养蚕宝宝的过程却是难忘和快乐的。在活动中,每一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这几只蚕宝宝,每个小朋友都去观察、探索蚕宝宝成长的过程了,在最后的过程中,老师让孩子带着成功的喜悦而结束人生第一次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遗憾。

31、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木》反思

  语言:有趣的“木”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画面的实物,初步认读汉字“床、树、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认识常见的“木”字旁的汉字,知道“木”字边旁的汉字与“木”有关。

  3、积极参与用身体变换汉字的活动,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一段木头,汉字卡片“木、林、森”。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段木头,引导幼儿尝试探索汉字“木”。建议教师这样引导:

  1、这是什么?(木头)

  2、在黑板上写汉字“木”,启发幼儿认一认,读一读汉字。

  3、我们知道“”旁的汉字与手有关,“口”字旁的汉字与“口”有关,那么“木”字旁的汉字与什么有关呢?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认识汉字:木、树、林、森。

  1、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猜一猜,读一读汉字:木、树、林、森。

  2、

  重点观察木、林、森,说说它们是由几个木组成的。使幼儿知道:“树”是由一个“木”组成的;林是由两个“木”组成的,森是由三个“木”组成的。

  三、看图阅读汉字:床、桌、椅、柜、棋、栏杆,找出共同之处,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1、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物品?认一认,读一读旁边的汉字。

  2、找一找,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想一想,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运用已有经验,扩展想象,感知各种“木”字旁的汉字。

  1、你还见过哪些木制品?哪些字会有“木”字旁呢?

  2、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木”在汉字的什么地方?带领幼儿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什么汉字里面有“木”字

  五、游戏活动:木、林、森。

  1、启发幼儿用身体逐一表示汉字“木、林、森”,教师观察幼儿用身体摆出的动作,选择个别好的动作幼儿示范表演。

  2、游戏开始,教师出示汉字卡片(木、林、森),让幼儿看汉字做动作,拼出相应的汉字。可采用听教师指令进行快速组合拼字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对阅读汉字的兴趣。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置我都以幼儿为主体地位,基本能达到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但我在组织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幼儿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关木的图片。这样也可以对木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个活动的最后我没有让幼儿进行发散的思维,只是局限在了我现有的、准备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见与木有关的汉字,脱离图片让幼儿自由想象。

  3、在提问时孩子给孩子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对字有一定的印象,说出许多有关木字的字,由于太受时间的限制,提问时太过于仓促了。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写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儿的能力,没有做到师幼互动。

32、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喷画》反思

  活动名称:有趣的影子(喷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学习喷画的方法。

  i.

  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

  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教学反思:

  有了第一课时的经验积累,幼儿在完成喷画作品的过程中,能轻松自如的运用喷壶进行喷画,同时,新的喷画工具(牙刷)的加入,新技法的挑战,又让孩子们完成作品的兴趣更加浓烈,热情高涨。从单一模具的使用到模具与玩具的组合使用,再到几何图形的拼接组合使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喷画的技巧上得到了自主发挥。

  新颖的组织方式、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组合使用的多种工具,将全场气氛带入高潮,配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新添加的用广告纸制作模具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倍感欣喜。

  此外,在活动中,有个别幼儿对颜色非常好奇,将两个颜色混合在一起,因此,可在下一课时可尝试在调色杯中混色以及在纸上喷画混色。

33、 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

  设计思路:

  这几天,我们正进行着有关“春天”的活动。今天的这个活动就是围绕“春天的动物”中冬眠的小动物进行的。孩子一开始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加上我们为孩子设计了“春天来了,冬眠的动物醒来啦!”这个版面(可以自由拉动墙壁上的小动物)因此他们对冬眠的小动物有了更大的兴趣。午睡时,叶晨小朋友问起了“小猪冬眠吗?”户外活动时王宇劼问起了“小蜗牛冬眠吗?”孩子们从家里收集了许多资料,有的带来了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有的带来了毛绒玩具,还有的带来了有关冬眠动物的故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游戏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有关冬眠的动物。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了解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2、尝试在游戏中说说英语,体验游戏的快乐。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幻灯片、冬眠动物版面、动物头饰、春天歌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最近我们忙着做件什么事情?(寻找哪些是冬眠的小动物)说说你找到的冬眠的小动物有哪些?

  二、观看幻灯,师生讨论

  讨论幻灯片中的小动物是否冬眠(其中有争议的地方可让幼儿问问客人老师或在“小问号”内记录)

  三、游戏《Wake up!冬眠的动物醒来啦!》

  1、个别游戏

  玩法:幼儿对纸袋里的小动物说些有关春天的话,然后把冬眠的小动物拉出来。

  2、集体游戏

  玩法:幼儿做冬眠的小动物,教师做叫醒小动物的人。听到“冬天来了,许多小动物开始冬眠啦!”幼儿做睡觉状。听到“春天来了,冬眠的动物醒来了。小青蛙,Wake

  up!Wake up!”小青蛙就做醒过来的样子。然后再去把其它冬眠的动物叫醒。直至所有的小动物都醒过来。

  规则:冬眠的动物听到“wake up!wake up!”才可醒来。叫醒小动物的人要说一些有关春天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