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只有将学校建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学生的同步发展,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学习研讨互动的平台。我们立足各校实际,以45周岁以下教师为主体,以教师教育价值自我实现为指导,以学校教育发展和教师需求为研究内容,以学年为时间周期,实施了“六个一”工程为落脚点的多层面多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次讲演——追求完美
  古希腊教育家艾索克拉底说:“通过说话,我们教育愚者,赞誉智者,因为,善于言谈的能力被当作透彻的理解力的最准确的标志。”“而且,我们将会发现,没有哪一种运用聪明智慧来完成的工作是在没有言语的帮助下做好的,相反,在我们所有的行为和思想中,言语都是我们的向导,那些最有才智的人,语言运用得最多。”
  讲演是我们用言语公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也是展示自我、推销自己的机会,更是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学会讲演,把握学校提供的,能单独面对全体同事讲演的机会。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讲演发挥作用,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人人参与。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讲演的质量。
  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讲自己最擅长的、研究最透彻的、大家最需要、具有实际价值意义的专题内容,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讲以致用。即借鉴与应用。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讲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这一点是我们讲演的归宿之一。
  因而,讲演帮助人追求完美,使人更完美。
  一篇论文——反思创新
  有专家指出,教师可分为经师、能师和人师。而要达到上述三种境界,最重要的途径是——反思和创新,所以我们要研究教育、研究自己,发展自己,通过科研来加速达到这种境界。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我校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热情不高,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整理与交流不够充分,不利于经验的积累与相互借鉴。为此,我们请专家帮助一线教师认识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在引导教师认清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之后,详尽讲解了如何掌握正确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明确作为一线教师,最有价值、最符实际、最可操作的科研是教育叙事研究和坚持写教育案例、随笔,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并记录下来,进而作专题研究。因为这无须借助学术语言,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我们可以用个性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将潜藏的思想表层化,如有必要,也可以再用“行语”来“格式化”。所以我们鼓励教师人人作教育反思随录,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学校创设教师教育随笔集,教师积极向各种教研平台投稿,比如我校两位教师一学年内在《萧山教育》电子版上发表教育研究文章40多篇。
  这样教师每年都能拿出一篇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应该说这样做提高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可行性,也是我们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一堂经典课——专业理想
  教师应把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孜孜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集中体现教师教育智慧、专业素养的根本平台,也是教师体现教育价值主要阵地。据说美国对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的要求包括:灵活性、感觉敏锐、创造力、有耐心、幽默感等。这些都属于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一堂好课都需要精心“打磨”。专家张刘祥指出,经典课的推出,为教师反复认真“磨课”提供了动力和机会。经典课的推出,可以提高参与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可以提高上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帮助教师尽快走向教学规范。上好经典课,我们注重把握好三点:一是自己琢磨,二是同伴互助,三是专家引领。
  怎样的经典课是理想的课?徐和平主任指出,就教学目标,应具有适切性、多元性、生成性;就教学过程,应具有教学设计整合性、教学过程灵活性、教学技术增效性、教学驾驭艺术性;就教学结果,应做到,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这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也是我们追求理想课堂教学的方向。
  我们十分注意经典课推出的形式,有“青年教师论剑”、“中年教师联展”、“新老教师比翼”等等。“经典”既表明追求课堂教学共同的本质的高度,也注意每个人不同能力基础、个性特长和价值意义的经典,这样教师的经典课形成了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百花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对于经典课的研讨,我们主要采用“主题式”研究,是针对某一研究专题或主题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研究方式。主题式研究可以一改过去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课评课,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具体有:“草根式”研究。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与执教者一起协作,走进学生,走进教材,弄清这堂课在本单元、本学科中的教育价值,共同设计教学流程。“激励帮助式”研究。研究的对象大多数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他们在讲课的各个环节上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各个方面的可塑性都比较大,谈不上经验。因此,对待这样的评课,应当从帮助、培养的目的出发,全方位地给予指导,诸如备课情况,重点难点的把握,讲述的表现,提问情况及教育机智,板书情况,讲练时间的分配,学生发挥的广度和深度等。“跟进式”研究。教师在上完经典课后,评课者与执教者共同讨论教学中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执教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改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努力达到“经典”。
  一份档案——自知自信
  老子曰:“知之者智,自知者明。”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且知彼又以知己为基础。认识自己其实比认识别人更难,我们生活中的迷茫彷徨,工作中的无措失败,心中的无奈痛苦,许多时候,主要原因其实是我们不能认识自己。一所学校中最难交往相处的人,最无可救药的人,往往也是,不能准确认识自己的人。
  我们要求老师各自准备一份详实、完备、富有个性的个人档案,可以为教师个人展示、推销自己创造条件。我以为,其深层目的,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大家通过个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