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经验 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时间:2008-11-19 01:56:32
小学教学经验 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教学片断1]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以往的教学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柱体以后,教师将一个纸糊的圆柱体展开,让学生观察,学生的感受不深,以致对于求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没有透彻理解,容易出错。现在我改变这种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各自做一个圆柱体模型,让他们在试验过程中自己发现底面圆的周长与展开侧面的边长的关系。)
师:你们会自己制作一个圆柱体吗? 生:会!
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材料,请你们用这张纸制作一个圆柱体。
(给每人发-份材料如图:
其中小圆的周长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长。)
师:做完后,想想你制作成功的诀窍是什么,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学生的制作过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1)有16位学生的第一次制作过程(略)
其中13人在失败后进行第二次尝试如(2)。
(2) 另一部分学生制作过程(略)
交流讨论。
生1:通过制作圆柱体,我发现这张长方形纸的长正好是圆柱体底面圆的周长,如果剪另一个圆的时候把纸的长剪短了,那么这个圆柱体就无法做成功了。
生2:对,我把另一个圆画在了这个圆的上面,剪圆时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剪短了(图1略),圆柱体的侧面怎么也围不起来。现在我知道,只要把这个圆画在纸的右半边,那么,圆柱体的侧面就能围拢了。
生3:我是这样做的:先把上面的一个圆剪下来,然后,用剩下的部分对着圆比了比,我发现用长方形的宽围不拢,用长方形的长就正好围拢。所以,我做成功了。
生4:对,通过制作圆柱体,我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底面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体的高。
生5:老师,我觉得这个长方形的长还可以长一些,用来做接缝。
生6:我发现制作这个圆柱体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我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先冷静地动脑思考,才有可能成功。
师:现在你们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吗? 生:会。
师:将你们手中的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出来(自己测量,取整厘米数)。
(学生都能列式计算,然后由学生概括求侧面积公式。)
师:侧面积会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呢?(学生自己解决。)
[教学片断2] 行程应用题
(这部分属于“相遇问题”,以往教学就例题逐个分析,学生对于在一条直线上两个物体运动的许多要素缺少感受,当题中条件稍有变化就困惑了。现在先通过亲身演示,让他们了解出发地点、出发时间、运动方向、运动时间、运动结果等要素,然后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同类问题。)
课上,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模拟演示:设定A、B两地,让甲乙两位学生进行表演,由教师发出指令,学生行走,再让几位学生用秒表为他们计时。要求全班学生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演示过程,思考行程中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变化,并用线段图表示,再找出等量关系式。
演示情况大致如下:
(1) 甲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结果相遇。
(等量关系式: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全程)
(2)甲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结果未相遇。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相距的路程=全程)
(3)甲先行,乙后行,结果相遇。
(甲先行的路程+甲后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全程)
(4)甲乙同时同地相背而行,x秒后到达AB两地。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全程)
由于是实地的情境模拟演示,学生在讨论出第一种情况的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之后,后面的几种情况便迎刃而解。演示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热烈地讨论着其他的行程情况。如:追及的情况,相遇后交叉而过的情况等。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大部分学生几乎能“无师自通”。偶尔有学生产生疑问,班中就有学生自发地在教室中进行实地演示,并画出线段图进行讲解。这样,本来需要几节课时间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只需要两节课就能轻松地完成。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体会到学生学习需要经历亲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切实的感受,感受越深,理解数学知识越深刻。
推荐文章
- 关于小学教学 名师课堂的魅力在哪里
- 如何把简单的内容上出“数学味”? 苏教版五上《找规律》教学评析
- 数学课堂上提神"妙招"
- 小学数学教学 细节成就完美
- 张思明教学艺术:数学的另一面
- 教师介入不当的四种表现及成因
- 关于简易的“手指”与“卡片”游戏
- 关于教学课堂组织技能的方法
- 教学课堂结束的技巧和方法
-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十种方法
- 关于数学复习的常规方法
- 关于数学知识的记忆的方法
- 关于小学计算课该如何上活
-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的发展趋势与共同特点
- 幼儿园中班墙面设计 蜗牛
- 让宝宝长得更健康聪明
- 秀美的黄河广场
- 汽车城
- 关于相遇的唯美句子243句
- 中班教案《老鼠坐上火箭炮》
-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循环往复
- 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
相关文章
- 课堂上的“艺术人生 感受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学经验
-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弹性化”的科学实验教学预设向课堂生成力的转化
- 小学教师随笔 抓好“优生工程”,提升办学水平
- 小学优秀 教育案例:细微之中见“合作”,互动合作中显“真情”
- 生活自理能力“弱智” 天才少年辍学中科院
- 劳动才会有“财富”-----读《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有感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幼儿园管理经验浅谈:幼儿的“编排座位”有学问
- 小学数学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学教学 合理运用“首因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 小学教学 热”问题“冷”处理
- 关于小学教学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 关于小学教学 数学课中的“预设”、“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
- 小学数学 “能被3整除的数” 教学片断
- 关于小学教学 “我—你”关系对教师温馨评语的解读
- 主体参与型关于的论文 设计有效的“主体参与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 小学音乐论文 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