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教案:爱生活,爱读书,爱作文(网友来稿)
江苏省上冈中学
第一作 爱生活,爱读书,爱作文
教学目的
1, 掌握高考作文的相关知识,明白高三写作的基本要求
2, 了解高三作文练习的总体思路
3, 区分记叙文与议论文
教学设想
三个半课时
教师讲解与指导一课时;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审
江苏省上冈中学
第一作 爱生活,爱读书,爱作文
教学目的
1, 掌握高考作文的相关知识,明白高三写作的基本要求
2, 了解高三作文练习的总体思路
3, 区分记叙文与议论文
教学设想
三个半课时
教师讲解与指导一课时;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审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一)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郭旺焕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
郭旺焕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
高三文言文复习之《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一 有效教学设想:
总原则:力求明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两篇古文系高一第二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为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迎考古文复习课设计遵循以下思想:
1、有利
一 有效教学设想:
总原则:力求明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两篇古文系高一第二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为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迎考古文复习课设计遵循以下思想:
1、有利
《将进酒》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曾铜和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
●曾铜和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
将进酒(教师中心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将进酒
李白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情感目标 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将进酒
李白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情感目标 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蜀道难(教师中心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李白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能力目标 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情感目标 了解李白的放达。
教学
重点 诵读
教学
难点 诵读要求
教学
方法 指导示范
教学
课时 3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师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李白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能力目标 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情感目标 了解李白的放达。
教学
重点 诵读
教学
难点 诵读要求
教学
方法 指导示范
教学
课时 3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师
兵车行(教师中心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杜甫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 杜甫诗意。
能力目标 诵读、鉴赏。
情感目标 杜甫的品质。
教学
重点 诗意。
教学
难点 诗意。
教学
方法 鉴赏。
教学
课时 3 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导入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杜甫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 杜甫诗意。
能力目标 诵读、鉴赏。
情感目标 杜甫的品质。
教学
重点 诗意。
教学
难点 诗意。
教学
方法 鉴赏。
教学
课时 3 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导入
“短文两篇”备课参考
《散文》
作者
作者本名为莫怀戚,为何语文课本中署名为莫怀成?为此,作者在1993年10月17日的《重庆日报》发表文章《关于一篇课文的署名》,写道:
此文初作于1985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后被一些杂志乃至中央电视台、电台以不同形式转发。
1988年,甘肃的杂
《散文》
作者
作者本名为莫怀戚,为何语文课本中署名为莫怀成?为此,作者在1993年10月17日的《重庆日报》发表文章《关于一篇课文的署名》,写道:
此文初作于1985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后被一些杂志乃至中央电视台、电台以不同形式转发。
1988年,甘肃的杂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11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郁洪千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和局部思路。 2. 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准确筛选信息,快速把握全文内容。 2.局部思路分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一、 导入课文 一年以后的现在,江阴高中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9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吴剑) 江 泽 民 【教学目的】 1、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体会文中寄寓的深情。 2、揣摩本文语言的特点,理解演说辞的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通过对结构层次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总体思路。 2、 明确理清总体思路的基本方法。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7 一、课文悟读 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在这篇讲话中可说是:瞻前顾后,纵横北大百年;高瞻远瞩,激奋青年数辈。全文紧扣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这个中心话题,围绕国家民族的振兴展开论述,既讲了北大的百年贡献,又讲了今后国家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培养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2、培养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的能力。 3、教育学生培养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 2、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3 江泽民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的思路。 探究文章涉及的重要问题,把握全文的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分析全文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整体思路。 第二课是:分析局部思路,探究主要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一、继承“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学习北大人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确立“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读书”的抱负。 二、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文意,体会文中寄寓的深情。 三、理解演说辞的特点,学写讲演稿。 教学设想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施永忠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1 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学会运用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2.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 讨论------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篇悼词中,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进行了论述,并运用记叙抒情,叙述逝世情形,表达哀悼崇敬。全文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准确选用关键词语、修辞方法、严密长句,对本文表情达意、表现形象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特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8 郁洪千 jygz_yhq@sohu.com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教学目的 1. 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 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作论据,饱含感情地进行议论的写法; 2.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崐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的长句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4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3.体会演说词的论辩思路。 教学难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领悟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科学的发展是经历了很漫长的时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出
美德故事
诚实守信:曾子的故事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买东西,小儿子哭喊着也要去。她对孩子说:你好好在家等娘,娘回来叫你爹杀猪娃给你吃。孩子不闹了。当她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她急忙对曾子说,猪娃不能杀,我是哄孩子玩的。曾子说:大人怎能对孩子无信呢?母亲不守信用,孩子
诚实守信:曾子的故事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买东西,小儿子哭喊着也要去。她对孩子说:你好好在家等娘,娘回来叫你爹杀猪娃给你吃。孩子不闹了。当她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她急忙对曾子说,猪娃不能杀,我是哄孩子玩的。曾子说:大人怎能对孩子无信呢?母亲不守信用,孩子
《胡同文化》教案
《胡 同 文 化》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北京的胡同及作者赋予胡同文化的内涵 。2. 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赋予胡同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态度。 教
《胡 同 文 化》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北京的胡同及作者赋予胡同文化的内涵 。2. 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赋予胡同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态度。 教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 而 (一)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 而 (一)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