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哈市高中新课改教学大赛参赛教案
科目 语 文 课题
教师 韩 冰 学校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课型 讲读课 年级 高 二 日期 2003年9月20日
教龄 8年 年龄 31 岁 职称 中教一级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
境界;
鉴赏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曾雪梅



沈阳市二十一中学
2004年11月

我与地坛

教学目的:
一、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二、熟读课文,解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者。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借鉴意义
泪珠与珍珠..
湖北谷城三中 胡文勇

注入自己的人生体验  认知人生的忧患和苦痛   向往心灵的清澈和明净

课前齐背: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2)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孔雀东南飞》)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

(4)
唐诗概说.. docken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所以我们谈到中国古代文学,言必称屈、陶、李、杜。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灿烂的星群,无疑是唐诗宋词。 二、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诗歌:
六一居士传..
yangna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 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记念刘和珍君..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刘保清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写法。

2、 学习把简洁的记叙、深刻的议论、强烈的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理解这种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深化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

3、 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去走狗文人的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刘保清

一、 知识目标

1、 研读课文,探讨文章主旨。

2、 深入领会作者对寓言新颖独到的见解。

3、 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创新阅读的能力。

教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枣阳市第一中学 刘保清

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

教学设想: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
齐桓晋文之事..
南华一中:卞育能

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重点难点: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讲析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复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南华一中:卞育能

魏名宝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2、举一反三,用课文中阐述的道理来解释古代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研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泪珠与珍珠..
jxcgc

教学目的:1、理解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感受作者的情怀。

2、作品写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对本文主旨句的理解

理解作者为何以泪珠与珍珠为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介绍作者

二、 导入:旧小说中的描写:///"眼
粤教版 微型小说教学设计. 广东实验中学 申青山 教学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2.学习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3.把握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丰富广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本着认知规律,本课拟从“主题思想探究——创作技巧欣赏——片断写作导引—
“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乐平市第五中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写作中各种人称的特点。
2.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是读者感到真实和亲切。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
作文评改活动设计“最佳消息”评选.. 乐平五中 活动内容:评选最佳消息,熟悉消息写作(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 三册第四单元《消息的写作》) 活动目的:1、评选“最佳消息”,评价三则消息写作的得与失,提 高消息的写作能力; 2、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叙述和概括能力; 3、培
胡同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胡同文化的内涵。
2.把握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理清思路。
3.品味平淡、朴素、口语化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思考、讨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一往深情,及胡同文化走向
烛之武退秦师..
煤城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一、 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
空城计.. 尚永刚 素质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孔明的
《烛之武退秦师》...
李亚



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课题:送别诗鉴赏
课型:选修课
学校: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授课教师:韩冰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了解送别诗内容分类方法;
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
体会诗歌韵律美。
能力目标:通过对送别诗的鉴赏了解有关的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教案

茨 威 格
教学目标
1. 散文的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2. 体会文章取材小而立意深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
2. 体会作者对伟人列夫•托尔斯泰的祟敬之情。
3.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课时
《我的呼吁》教学设计.. 甘肃白银实验中学 邢瑞霞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了解史怀哲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引导学生具备博爱的品质,尊重他人他物的生命。 三、引导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尊重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www.3edu.net)设计: 一、导入(介绍作者) 二、学生自读了解作者在文中传达的人道主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初一语文组 雷玲娜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立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翻译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疑难解析】



戴震难师



“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一个成功的学者决不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孟子说
页次:26/46 每页25 总数113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