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郑赐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巧丰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区别;

2.分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品味其艺术效果;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
《列子》二则.
泸南中学 鲁长兵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懂得寓言的特点及两则寓言包含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只有用知识武装自
六国论...
MS 周 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

①《六国论》

【教材分析】

《六国论》新教材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文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宋代散文继承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
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充分展开想象,续写这
《吴汉何尝杀妻》..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87—90页。文章通过作者对一个戏剧剧情的讲述提出了戏剧和历史的区别,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考察,论证了该戏剧的剧情完全不符合历史。由此,作者提出了要正确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观点和自己对编写历史剧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
《吴汉何尝杀妻》..
泉州外国语中学 刘顺玉

教学目标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难点: 初步学习演绎论证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

字词障碍扫除

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的第103一107页。作者与蒋经国先生系世交、旧友。通过书信,作者一方面叙旧,另外也从各个方面进行推心置腹的恳谈,劝蒋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抛弃成见,作出努力。在信里,作者饱含深情,言辞肯切,让人为之动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
给布特勒的信.
教学内容

本文在课本第120--124页。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给当时一个法国上尉的信。雨果通过这封信让英法联军的的暴行跃然纸上,同时作者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的这种无耻行径,表明了自己对于这次所谓的“胜利”的极大讽刺和他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看法。



教学目标



周庄水韵..
luoluo1998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预习

初读课文,借
《空城计》教学设计..
黄玉芳

总体构思

《空城计》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的第一篇小说,因为是文言白话,故事情节也相对完整,因此比较适合学生阅读。教训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在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初步掌握阅读小说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评价人物形
论美..
李红梅 论美(网友来稿)
论美

教学目标:

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 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多样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研读课文的能力。

2、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
《短歌行》..
陈凯歌

一、简洁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实验中学 彭兰慧

教学设想:在第一单元的三篇参考阅读课文中,《巩乃斯的马》非常具有震撼力,它将深刻的思想和感性的文辞、粗放的笔法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深邃大气的风格,它观照出马的精神与灵魂,寻找到人生存应具有的自由勃发、酣畅淋漓的生命状态,它是人与
(粤教版)《“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设计..
广东省和平县和平中学 苏林瑞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凸显人物丰满个性的创作方法。

2、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字眼,把握文章主要脉络。

3、通过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熏陶,升华学生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
高中语文第一课..
tangjg


学情分析: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史上的重大转折,但是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因此,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以实现又初中向高中学法上的过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一、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

二、语文学习方式
《学问和智慧》...
李翠萍
这篇教案我只写了上课的大致流程,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意。


教学目标:

1、 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的观点。

2、 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设想:本文以自学为主,老师
高一语文新教材(广东版)第六课教学设计:罗曼.罗兰..
王新

罗曼•罗兰(节选)

(奥地利)茨威格

一、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小说和传记见长。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



、心灵热情的描摹。世界闻名。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
  教学难点: 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师: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
泪珠与珍珠.

琦 君
(山西省 平遥中学 王晓平)
教学目标:
1、 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 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3、 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华
教学重点:
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各种泪水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体味作者
扬州慢..
bbo12


姜夔

教学目标:

1、 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 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3、 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

德育目标:

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比较法

《庄暴见孟子》微型...
卞育能

定位:

1. 先秦诸子散文鉴赏。通过鉴赏本文,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高超的论辩艺术。

切入:

1. 才用文言文常规教学切入。布置预习,在课上由学生诵读,讲解难重点及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讨论文章的中心观点。要抓住中心句:“此无他、与民
《花未眠》..
独舞云间
板书(一)永远的雪国、古都和伊豆。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强化诵读,加强积累,背诵精彩章节。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3.欣赏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欣赏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诗作体察汉代贵
《名人传》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认识作者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欧洲的批判。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思考、讨论
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崇高的心灵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页次:27/46 每页25 总数113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