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3. 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
《胡同文化》...
执教教师 肖宠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及其散文的特点

2、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

3、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德育目标]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
《祝福》创新.[5课时]..
高健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小说叙事艺术的方法。©

  2.全面了解祥林嫂的悲剧成因。©

3.了解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两大基本类型(农民、知识分子)的特色和意义。©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结构和叙述视角
17、《陈情表》..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
药..
1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教学目标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分析结构(双线结构)与人物性格,学习归纳主题的方法。
3.在把握小说主题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对人的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重点、难点
本文的双线结构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对
项链..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学习心理描写。
2.鉴赏出人意料的结尾。
3.在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续写小说,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续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虚荣的危害;感受人性的光辉。
●重点、难点
探求隐藏于悲
林黛玉进贾府..
5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4.认识《红楼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6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
失街亭..
7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情节安排上的前后关联、紧张自然的特点。欣赏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摇曳多姿的艺术美。
2.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诸葛亮、马谡的性格特征。
3.学习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感受朴实自然的口语色彩。
2.分析杜十娘、李甲、孙富几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3.鉴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4.感受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
作文...

苏同庆
授课人:苏同庆
授课班级:04-10班
授课时间:2005/4/1
教学课题:作文研究
教学目的和要求:1、初步感受高考满分作文并得到启发。
2、学习其长处并在写作实践中予以尝试。
教学重点与难点:1、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容。
2、淸晰的层次,严谨
17灯下漫笔(节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说理性散文的特点。
2.了解鲁迅杂文的风格。
二、能力培育目标
1.把握课文“由小及大”的构思特点,培养由小及大,进行类比对照的联想能力。
2.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体会这篇文章冷静的理性分析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激愤之情
病梅馆记..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 “则”、 “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
登泰山记..

姚鼐
教学目的: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
3.辨别通假字:采、圜
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方法:“读——讲——析
石 钟 山 记..
一.教学要点
1.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绝/而/焉"
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4.掌握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5.了解和体会本文
五人墓碑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
《哀江南》..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 本:2004年10月第1版
书 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
章 节:第四单元
课 题
作 者:孔尚任


第一部分 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略)
教学思路:
《哀江南》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数仅一课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zfc730327


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学重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谢设计思路

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示例之一. 教学目的  一 指导学生领会在古代诗词鉴赏中应做到对所评论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二 学习“知人论事”的评析方法。  三 引导学生透过“情景交融”的现象对一些浅易古代诗词做简略评述。教学设想  一 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四首词的写
《师说》学案..
湖南双峰县第六中学(417707)龚勇军

【作者及背景】

作者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先辈世居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韩昌黎”。他和柳宗元一起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背景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李萍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有力的说理方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摆事实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谈话。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我们之所以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是因为我们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来学习一篇谈人的精神
多一些宽容..
李萍

教学目标:

1.领会宽容的意义。

2.培养透彻分析、辩证说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上演因同学撞掉东西而争吵的场面。引入:我们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总要与他人相处。所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与他人相处应:多
第三课荷花淀..

孙梨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拟标题,迅速理清小说的情节;
2、通过对情节和环境的分析,对小说语言的品味,鉴赏小说的人物和主题,领会在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迅速成长的性格和精神,感受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和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
二、重
《长亭送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
能力目标:鉴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词;欣赏崔莺莺的形象;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页次:17/46 每页25 总数113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