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
课题: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教案)
吴静 河南省唐河县第二高中 473400
目的:1、什么是议论 2、短评与读后感
重点: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难点:如何有深度,有创新
教法:讨论与例证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讲授内容:
一、什么是议
课题: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教案)
吴静 河南省唐河县第二高中 473400
目的:1、什么是议论 2、短评与读后感
重点: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难点:如何有深度,有创新
教法:讨论与例证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讲授内容:
一、什么是议
竹溪记..
zhuzhu
一、教学目标:
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对照注释,能把文章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文。
2、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二、教学要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记”体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三、教学难点:
zhuzhu
一、教学目标:
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对照注释,能把文章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文。
2、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二、教学要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记”体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三、教学难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zhuzhu
一、教学目标:
1、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举例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要点:
1、抓住三个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2、找出文章的过渡句,培养学生写作注意过渡自然。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课型:综合课
zhuzhu
一、教学目标:
1、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举例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要点:
1、抓住三个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2、找出文章的过渡句,培养学生写作注意过渡自然。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课型:综合课
多一些宽容..
zhuzhu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宽容的重大意义,明确怎样才能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
2、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3、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
二、教学过程(www.3edu.net):
1、导入:同学们,在你们
zhuzhu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宽容的重大意义,明确怎样才能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
2、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3、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
二、教学过程(www.3edu.net):
1、导入:同学们,在你们
智取生辰纲..
周林
准备进教室时播放《好汉歌》
上课:
一、 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
《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
《水浒传》中一共有多少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好汉?
今天,让我们一起
周林
准备进教室时播放《好汉歌》
上课:
一、 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
《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
《水浒传》中一共有多少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好汉?
今天,让我们一起
《巩乃斯的马》...
广东中山二中 蒋晓辉
教学目的要求:
1、 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2、 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重点: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难点:“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一、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
广东中山二中 蒋晓辉
教学目的要求:
1、 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2、 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重点: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难点:“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一、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
《秋水》...
江西省遂川中学语文组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2、学习对比的方法。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1、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
江西省遂川中学语文组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2、学习对比的方法。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1、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
灯下漫笔..
教学目标:
理解鲁迅思想中的“中国人的奴性”
学习挖掘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逐层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导入: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
教学目标:
理解鲁迅思想中的“中国人的奴性”
学习挖掘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逐层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导入: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讲义..
2005.3.20
第一讲 总说
1, 考大纲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
2,2004年全国15套试题诗歌鉴赏题分析统计:
⑴来源:唐代7
2005.3.20
第一讲 总说
1, 考大纲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
2,2004年全国15套试题诗歌鉴赏题分析统计:
⑴来源:唐代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目的:
①体会“百宝箱”的叙事意义。
②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研究、讨论的自读习惯。
③品味细节,通过细节品味感受当时的风俗状貌。
教学设想:
抓住“百宝箱”来解读这篇小说,并形成课堂教学结构。处理成自读研讨课,围绕“百宝箱”让学生熟悉情节,在此基础
教学目的:
①体会“百宝箱”的叙事意义。
②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研究、讨论的自读习惯。
③品味细节,通过细节品味感受当时的风俗状貌。
教学设想:
抓住“百宝箱”来解读这篇小说,并形成课堂教学结构。处理成自读研讨课,围绕“百宝箱”让学生熟悉情节,在此基础
《赤壁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2.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3.深入挖掘文章深层的悲
导入新课:“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2.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3.深入挖掘文章深层的悲
导入新课:“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
《赤壁赋》第二课时..
研讨文本:
1.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领略到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
作者与友人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
研讨文本:
1.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领略到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
作者与友人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情节,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
2、结合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题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
3、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了解小说的情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情节,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
2、结合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题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
3、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了解小说的情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广州市南武中学 陈碧宇
学习目的:
1、 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 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
3、 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学习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
广州市南武中学 陈碧宇
学习目的:
1、 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 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
3、 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学习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
《长亭送别》第二课时..
张会欣
教学重点: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②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难点:①通过鉴赏景物把握诗人感情。
②作者在融汇古典诗词中的自然性。
教学手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想: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这样评价王实甫作品“王
张会欣
教学重点: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②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难点:①通过鉴赏景物把握诗人感情。
②作者在融汇古典诗词中的自然性。
教学手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想: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这样评价王实甫作品“王
《梅香正浓》.设计..
孙哲勇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教学重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教学难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新课: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
孙哲勇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教学重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教学难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新课: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
《黄山松》教学设计..
孙哲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
孙哲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
“反弹琵琶”作文学...
——逆向思维的运用
主备人: 使用班级:1-22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逆向思维的运用
主备人: 使用班级:1-22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
项链..
莫泊桑
教学目标
1、故事情节的梳理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设计
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明确文体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形成的阅读能力有效地转化为写作能力
教学时数
一节课
莫泊桑
教学目标
1、故事情节的梳理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设计
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明确文体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形成的阅读能力有效地转化为写作能力
教学时数
一节课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及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及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
《游褒禅山记》.. 课文说明] 好文章,特别是古文,如牛肉干,越嚼越有味,越嚼越能感受它的精思细理,这篇课文就是如此。 我初次阅读并未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讲了“志”“力”“物”的辨证关系——这个学生一读就能理解。可在我看了有关评论之后又读,发现好文章就是好文章,他之所以能
《钱塘湖春行》简案..
执教人: (高新部)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
执教人: (高新部)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
《江村小景》...
seraph
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所展示的主题,以及表现剧本主题的形式。2.学习欣赏剧本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3.学会欣赏剧本的结构。
教学难点:精练通俗的语言理解
教学重点:关于剧本的主题
教学内容与过程: (
seraph
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所展示的主题,以及表现剧本主题的形式。2.学习欣赏剧本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3.学会欣赏剧本的结构。
教学难点:精练通俗的语言理解
教学重点:关于剧本的主题
教学内容与过程: (
《一厘米》...
seraph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
seraph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
周自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
周自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