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情意目标:  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示例《再别康桥》《死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示例 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  (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3)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诗歌。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海子的诗作,初步了解海子的思想。教学手段:
外国诗四首教案示例《致大海》设计思想 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手段 讨论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示例1  教学重点   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   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
琵琶行(并序)教案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
词七首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学习品析,了解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人物…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在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语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灯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
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示例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课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对人对事件内心反应的关注,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从而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  2.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3.初步走近两位文学大师,了解在他们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www.3e
赤壁赋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 “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 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www.3edu.net)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
边城(节选)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新课   
语文教案-祭十二郎文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熟读课文,读懂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  2.梳理课文层次脉络,感悟课文的抒情基调。  教学过程(www.3edu.net)  1.解题  祭文是一种文体,古已有之。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词也。古之祭
语文教案-赤壁赋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 “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 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www.3edu.net)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
语文教案-药 教案示例二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小说单元中有鲁迅名著《药》,像这样的名篇,无论思想成就或是艺术成就,在高中阶段所选的课文,乃至整个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作品。《药》主题蕴义深邃,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具有很高的典型性。讲好经典作品,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及鉴赏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
语文教案-守财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www.3edu.net)  1.梳理作品主要情
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教学意图]   抓住作品中周朴园、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深刻、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教学提要]  围绕以下四个议题,采用导读讨论式教学:  口 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
语文教案-三块钱国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  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  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教学过程(www.3edu.net)  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发展、
语文教案-闺塾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赏读法一、教学导入: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
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示例《再别康桥》《死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语文教案-外国诗四首教案示例《致大海》设计思想 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手段 讨论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
语文教案-离骚(节选)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
页次:6/36 每页25 总数8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