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理清情节,初步理解主题。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 2.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
祝福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
赤壁赋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 “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 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
愚溪诗序 教案示例一 一、导入 从柳宗元导入,让学生介绍他所知道的柳宗元,引出课文。 柳宗元(773-819)字字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世称柳河东。21岁中进士后,做过蓝田尉。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
祭十二郎文 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熟读课文,读懂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 2.梳理课文层次脉络,感悟课文的抒情基调。 教学过程 1.解题 祭文是一种文体,古已有之。徐师曾在《文体明
陈情表 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
散文诗两篇 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记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形象、生动、深邃、隽永、精炼、流畅的语言特色。 2.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体会作者迂回婉转的奇妙构思。 3.引导学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篇上好的散文精品,一篇出自中国的大家郭沫若,一篇出自英国的大家罗素。两篇文章加起来不到一千字,内容涉及到鲁迅诗歌与书法艺术的成就和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两篇文章都具有思路
巴尔扎克葬词 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 2.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3.初步走近两位文学大师,了解在他们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
灯下漫笔(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课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对人对事件内心反应的关注,对人精神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的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
灯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
故都的秋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
项链 【教学目的】 品味欧享利式的结尾;认识虚荣的危害;学习文章留空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注意辩析虚荣和过度的虚荣,探求隐藏于悲剧后面的根源;鉴赏文学作品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步骤】一、阅读课文,熟悉小说情节。(课前完成)二、完成对文章结构的梳理。1、以诗导入新课。“
药 教学目的一、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二、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三、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教学时数 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二、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五单元。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也
《边城》教学设计详案 新教材高二语文《边城》教学设计详案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杨进红 (说明:教案写得较详细,主要是便于教师取舍,请教师教学时按自己所需进行取舍)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 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
《荷花淀》教案 [转] 教学目标: 一. 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 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 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
荷花淀 猜读续写——一种开发形象思维的好方法
《荷花淀》创新教案 一次成功地让学生改编电影的尝试
荷花淀 荷花淀 孙 犁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
荷花淀 教学目标: 1、熟悉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的作用。 3、使学生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路设想: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
荷花淀 教学目的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设想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难点:
荷花淀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理解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 社会意义; 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