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八首 教案示例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把握本诗所寄托的高洁情操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学习并鉴赏本诗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的艺术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品味法 媒体设计:录音机、多
琵琶行(并序) 教案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示例1 教学重点 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 感悟本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
离骚(节选)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
《诗经》三首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 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
外国诗四首 教案示例《致大海》设计思想 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手段 讨论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
中国当代诗四首 教案示例 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 (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3)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诗歌。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
中国现代诗四首 教案示例《再别康桥》《死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
沁园春 长沙 教案示例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教学难点: 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
柳毅传 教学建议龙女婚姻悲剧的典型意义 显而易见,龙女婚姻的不幸,是由于她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她依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嫁与泾水龙君次子,备受戕害而又无力反抗,只有默默等待娘家人来解救。从泾川返洞庭后,父母还打算让她再嫁濯
促织 教学设计示例(二) 一、教学内容 了解蒲松龄短篇小说的一般特点。指导学生联系《促织》的具体内容,抓住作者篇末的评论,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掌握古汉语的学习规律,进行文言句译的训练。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
促织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 2.了解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跌宕多姿等特点,了解作者通过怎样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3.掌握课本所规定的必须
虎丘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学习鉴赏优秀古代散文。情意方面: 正确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祖国山水
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
逍遥游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教学重点 归纳五
《闺塾》教学简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
闺塾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赏读法一、教学导入: 欧
第三册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二课时) [教学目标]1、涵咏文辞,体味秋的意境。2、想像还原,感受自我形象。[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自我形象。2、难点:感受自我形象。[教学方法]诵读 鉴赏 讨论[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注一补充:孤独 屈辱 忧郁 乱世背景:1934年8月 北平 避居(19
第三册文言文系列复习(第五单元) 新编高二(上)文言文系列复习(第五单元)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2、暴秦之欲无厌3、王回深父 4、南声函胡5、莫夜月明
林黛玉进贾府 [目的]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
守财奴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项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
药 教案示例二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小说单元中有鲁迅名著《药》,像这样的名篇,无论思想成就或是艺术成就,在高中阶段所选的课文,乃至整个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作品。《药》主题蕴义深邃,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具有很高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