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教案示例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教学难点:  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温故
主题: 彩色世界主题: 彩色世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画笔中绘画工具箱中的涂色工具的用法;  2、进一步掌握调色板中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设置方法;  3、培养学生绘画兴趣,提高绘画能力等  教学重点:涂色工具的应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绘画中学会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调配方法以及对封闭图形  涂色的方
柳毅传 教学建议龙女婚姻悲剧的典型意义  显而易见,龙女婚姻的不幸,是由于她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她依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嫁与泾水龙君次子,备受戕害而又无力反抗,只有默默等待娘家人来解救。从泾川返洞庭后,父母还打算让她再嫁濯锦江(今四川成都浣花溪)龙君之子。即使是后
促织 教学设计示例(二)  一、教学内容  了解蒲松龄短篇小说的一般特点。指导学生联系《促织》的具体内容,抓住作者篇末的评论,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掌握古汉语的学习规律,进行文言句译的训练。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课时  2.课型:教读训练型  三、预习
长亭送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
窦娥冤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三块钱国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  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  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教学目的: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第一课时  教
雷雨(节选)   [教学意图]  抓住作品中周朴园、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深刻、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教学提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个性体现上的作用。  2.体会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人物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  3.了解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
失街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的内容、地位及其价值,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熟悉本课的语言特点,积累有关词汇。  能力目标  1.欣赏《失街亭》中的战争描写技巧。  2.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
智取生辰纲  [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
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理清情节,初步理解主题。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  2.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方法。  情意目标:  
荷花淀 教案示例 二  教学目的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一、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二、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二、初步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  整体感知 
边城(节选)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祝福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赤壁赋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 “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 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
愚溪诗序 教案示例一  一、导入  从柳宗元导入,让学生介绍他所知道的柳宗元,引出课文。  柳宗元(773-819)字字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世称柳河东。21岁中进士后,做过蓝田尉。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祭十二郎文 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熟读课文,读懂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  2.梳理课文层次脉络,感悟课文的抒情基调。  教学过程  1.解题  祭文是一种文体,古已有之。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词也
陈情表 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
散文诗两篇 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记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形象、生动、深邃、隽永、精炼、流畅的语言特色。  2.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体会作者迂回婉转的奇妙构思。  3.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所蕴含的真谛”,使他们获得趋向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篇上好的散文精品,一篇出自中国的大家郭沫若,一篇出自英国的大家罗素。两篇文章加起来不到一千字,内容涉及到鲁迅诗歌与书法艺术的成就和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两篇文章都具有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特点。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注意
巴尔扎克葬词 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  2.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3.初步走近两位文学大师,了解在他们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
词七首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学习品析,了解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页次:16/36 每页25 总数8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