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 泪珠与珍珠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新课二、作者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⒈ 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听读。 ⒉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⒉介绍“序”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⒉质疑解难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四、具体分析㈠中心论点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
二、解题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⒉介绍“序”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⒉质疑解难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四、具体分析㈠中心论点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
六国论 六国论 教学目的:⒈借古喻今的写法⒉对比论证的写法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新课二、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三、整体感知⒈自由朗读,质疑解难⒉思考: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释的?明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漫话清高 漫话清高教学目标:⒈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⒉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介绍金开诚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⑴“清高”的内涵是什么?明确:“清”:为人清白正直;“高”:孤高⑵文中分别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清高的内涵?明确:许由、
美腿与丑腿 美腿与丑腿教学目标: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介绍作者富兰克林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⒈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的?⒉本文以“美腿与丑腿”为题,这与文章的中心论点之间有何关系?四、具体研究⒈整体感知本文主要观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一、导语设计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二、近体诗简介
参书p56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他
一、导语设计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二、近体诗简介
参书p56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他
声声慢 声声慢一、 导入新课二、 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三、 整体感知(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词人情感。(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意境。(3) 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一句?四、 具体分析㈠导入思考: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在任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三、整体感知⒈范读课文⒉学生自由朗读,纠正读音⒊借助注释翻译课文⒋质疑解难⒌特殊文言现象归纳⒍思考:本文三段分别写什么内容?结构有何特色?明确:议论(1)――记叙(2)――议论(3) ↓ ↓ ↓ 质疑――――解疑――――感想 第二课时一、分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明确目标: ⒈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⒉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介绍罗素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要求:一边听读一边画出自己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四、具体分析㈠师生共同讨论“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⒈运用对比方式议论⒉了解本文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认识生死大义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介绍作者⒉介绍写作背景⒊介绍“碑记”文体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质疑解难⒉知识点归纳⒊思考:①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②作者是怎样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⒈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介绍作者和“唐宋派”⒉介绍“项脊轩”“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
茶馆(节选) 一、教学目的: 1.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2.理解本文特点: 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王利发)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二、教
《哈姆雷特》(节选) 教学目的1.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 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 品读人物的方法;2. 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品读人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前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并写出短评,课堂上教师以主持人
雷雨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 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二、重点和难点: 1、 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 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
促织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 2.了解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跌宕多姿等特点,了解作者通过怎样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3.掌握课本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多义实词,尽可能熟悉一批文言词语。
虎丘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学习鉴赏优秀古代散文。情意方面: 正确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祖国山水雄奇壮丽之美的感受力。教学过程 一、学生
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情意目标: 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
逍遥游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教学重点 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
《闺塾》教学简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
闺塾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赏读法一、教学导入: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
长亭送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
窦娥冤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
三块钱国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 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 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教学目的: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上学期,我们读过长篇乐府诗《
雷雨(节选) [教学意图] 抓住作品中周朴园、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深刻、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教学提要] 围绕以下四个议题,采用导读讨论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