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诉说》教案 教材说明: 《雨的诉说》是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以抒写大自然的诗为主题,让学生从欣赏诗词作品中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感受人生情趣。 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可以说,雨带给人的不仅是清凉,它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但是,雨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自读导言]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独辟蹊径,很富有思辨色彩。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创新思维。 自读要求 1.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有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简介作者,掌握字词,了解结构。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人与人,人与亲人之间应有的关系; 2、资本主义社会人与
《故乡》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的 1、 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敬业与乐业》 课 题 敬业与乐业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教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维克多,雨果为纪念伏尔泰百年(1778-1878)冥诞的演说词。为什么要纪念伏尔泰?(他有哪些贡献)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雨果的演说。 雨果,法国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广东惠阳良井中学 余思达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
《致女儿的信》教案 杭州市余杭区 运河镇博陆中学 黄欣儿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理解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故事。 4、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5、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
《致女儿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
《外国诗两首》教案 从容说课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
《外国诗两首》教案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内涵。 2.通过联想想像,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抒写的情志。 3.收集与作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掌握读诗品诗的方法。 学习重点 1.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 2.对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领会,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 (解说:
《越巫》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 借助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2、 理解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进行讽刺的写法。 3、 通过文中越巫的可鄙而又可怜的表演及其不幸的结局,教育学生要尊重、学习科学、反对迷信,不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见教学目的2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 两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    一、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理解  统编教材(人教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它的原题叫《舜发于畎亩之中》。说它是经典,在于:  (一)文章第一段便列举了6位名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或者是传说中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 2. 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教材分析: 二、 重点:目标1、2 三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抓重点词句分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方法。 3.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见教学目的3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疏
《满井游记》教案设计 一、整体感知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设计 课时 2课时 日期 教 学 内 容 教学目的:1.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会翻译文言文。 重点难点:1.重点: (1)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第一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 背诵全文。 二 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同时能够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
《不朽的失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力求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个性,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性; 3 、锻炼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进行限时阅读训练; 2、 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性。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自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不朽的失眠》教案设计 [自读导言] 1.运用情景再现阅读法去体会主人公张继的失意心境,领会“不朽的失眠”含义。 2.反复吟咏张继的《枫桥夜泊》,放飞自己的想像,用心去倾听那千百年来令人荡气回肠的“钟声”诉说着什么? 3.重点思考作者是怎样成功地描摹主人公的内心波澜的。 4.注意深入领会作者以《枫桥夜泊》为背
《麦琪的礼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 2.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 3.学习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难点] 1.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2.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是教学难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2.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难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 学法引导
《论“基本属实”》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先看下面三个病句(投影:1.今年收入将近60多万元。 2.我亲眼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 3.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情况,学校采取了防范措施。),想一想:这三个句子的毛病出在哪里?分别找同学回答。 明确:病句1,“将近”和“多”前后矛盾,应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病句2,“亲
《谈骨气》教案设计 执教:钱梦龙 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 2.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的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 3.积累一定的词语、句子。 教学方法: 采用导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学生自读、质疑,然后组织全
页次:44/46 每页25 总数11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