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屈原列传》(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二)《屈原列传》(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
高三《屈原列传》(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一)《屈原列传》(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的1.了解屈原的政治遭遇,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高尚品格。2.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3.加深对若干实词和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史传文的能力。4.复习
七年级下学期<<伤仲永>>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一、初读课文   学生初读,勾划出生字词。正音。   二、朗读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一。补充练习:    ①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提问:   ① 这篇文章写了一回什么事?    ② 仲永是一个怎样的人?文
七年级下学<<期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
七年级下学期《口技》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  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  这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  豁然 俨然 衣着 阡陌 鬓 要 邑 诣 骥 语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1)通假字:具、要;(2)古今异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3)一词多义:舍、寻;(4)辨析同义
七年级下学期《摆渡》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自读导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作家”的感情变化。  2.理解人们对“最宝贵的东西”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3.理解“摆渡”、“彼岸”在文中含义的变化,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4.学习重点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
在声音的世界里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领会作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2.学习作者描写音乐的优美词句。  3.理清本文线索。  (二)能力目标  1.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学会根据语境选样恰当的解释。  (三) 情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山雨》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20 山雨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高三语文 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一、目标点击本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一篇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三篇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它的人物传记,善于把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文笔生动,感
高三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一、目标点击(一)知识目标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二)能力目标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
高三语文 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一、目标点击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语言学方面的,涉及语言和文学,普通语言学理论,修辞学和语用学等内容。这些课文,理论性较强,可以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语言理论和语言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文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二、要点回顾《语
高三语文 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一.目标点击1.知识目标(1)掌握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基础知识。(2)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有关内容。2.能力目标(1)学习鉴赏科技说明文、科技论文的一些方法。(2)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写作特色。二.要点回放1.有关作者(1)《数学与文化》齐民友,1930年生,安徽芜湖人
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 教学设计示例(四)《窦娥冤》 教学设计示例(四)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三)《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三)教学目的: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杂剧的语言。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赏读
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 教学设计示例(二)《窦娥冤》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画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二、理解
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 教学设计示例(一)《窦娥冤》 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
高一语文《过秦论》 教学设计示例(二)《过秦论》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标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2.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过秦论》 教学设计示例(一)《过秦论》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2.学习课文从史
小学五年级 田忌赛马 教学设计2田忌赛马  一、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使田忌先败后胜的故事。说明要办好事情,应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节),主要写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失败了。第二
小学五年级 田忌赛马 教学设计田忌赛马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有
<<韩愈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2.体味韩愈在《马说》中表达的对人才被压抑、埋没的愤懑之情。  3.品味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4.初步了解“说”和“序”的文体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提示”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一、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  二、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三、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二、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三、重点地突出一些字、词、句,避
题破山寺后禅院等<<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感悟诗词。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
页次:26/46 每页25 总数11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