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设计 第三课、 核 舟 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全文433字,既概括地介绍了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更具体地说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朗读散文:《母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母亲 肖复兴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昆山市一中 朱湘前 [教学目的] 1、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 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 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的写作特点。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释题及写作背景 1.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一、课文悟读 《画蛇添足》写的是某舍人违反常理,受主观意识支配而硬给蛇添上足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理越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如果做多余的事,就会徒劳无益,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事莫妙于适可而止,过则生灾。”这则寓言还包含着对原始图腾崇拜的批判。楚人以龙为图腾,某舍人潜
《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 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大意,以及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2、熟练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人的方法。 3、分析陶渊明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4、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体会作者高尚的节操人格。 教学重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设计:张瑛 一.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 德育渗透点 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重点: ① 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② 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沧海》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汉代乐府诗一
《晏子故事两篇》备课笔记 一、课文悟读 读罢《晏子故事两篇》,使人不得不折服于晏子超人的胆量及机巧善辩的才能,使楚不辱使命。全文运用多种对比手法,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更突出了晏子的雄辩口才。表面上两则故事仅是对话式的白描,实是各方斗智斗勇。 在第一则故事中,可谓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在矛盾冲突中表现
《周处》教案设计 中江白果中学 邓秋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能知错就改,就能有所成就。 2、学习本文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3、体会怎样“把书读厚,把书读薄”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2]、;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两课时,
《闲情记趣》教案设计 潜江市王场镇中学 熊秀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了解文意。 2、理解文中的“物外之趣”,学习、发挥创造性想象。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教学难点: 对“物外之趣”的体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诗歌导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板书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背诵这首诗。 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
《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
《乡愁》教学设计 《 乡 愁 》 教 案 晋江市东石中学 蔡耿仪 2005年5月24日 初一年三班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4、初步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
《乡愁》教学设计 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薛启华 一、设计思路 自读质疑 合作探究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① ──→ ② 整体感知 品味研读 点拔释疑 拓展延伸 ──→ ③ ──→ ④ 朗读指导 比较阅读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
《乡愁》教学设计 江高二中 李秀芳 【创新设计】 学习目标 1、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初步掌握鉴赏现代诗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音画效果,让学生进入乡愁世界 2、让学生在发散联想中领悟诗歌情感 教学蓝图 教学分为几大板块:1、音画情景;2、朗读领悟; 3、
《乡愁》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 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品味——迁移。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人。 二、朗读 1.听配乐录音(或者
《乡愁》教学设计 江苏江阴市暨阳中学 教学目的: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乡愁》教学设计 文/赵富良 上课班级:南京市郑和外校初二(9)班 执教者:南京市郑和外校 赵富良 师:我们中国有个非常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名字叫余秋雨。他说,很多外国友人都曾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推荐一个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只选择一个,你会推荐哪里?他说,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
《醉翁亭记》教案 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语文组:马新平 教学要点: 1、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 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 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学习生字
《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 2.学生熟悉课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本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